热合封口机故障:小儿感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8:21:31
         小儿感冒是常见病,对于感冒,虽然我们不能消除它,但还是有相对应的缓解症状的好办法。孩子感冒别急着用药
  家长看见孩子感冒了,多半不太在意,随便买几种“消炎药”就给孩子吃了。医学专家提醒,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对于感冒,没什么特效药,要想治好感冒,静养是最重要的,药是在缓和症状和防止体力消耗过大时才可使用。孩子感冒尤其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毒无效,对儿童身体的毒害性却很大。
  家长还要注意,无论用哪种抗感冒药,对孩子来说剂量都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一般以5~7天内为宜;在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轻药物对儿童肝肾功能的损害。
  注意保护孩子的颈部。感冒在不少人眼里只是小毛病,可若随其发展,小毛病也可能出现大问题,尤其对还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感冒可能引发一种名为寰枢炎的并发症,使孩子的脖子失去灵活性。人体与颅骨相连的第一颈椎叫寰椎,第二颈椎叫枢椎,这两部分同周围韧带一起构成寰枢关节,主要掌控着头部转动的功能。这个关节紧靠咽部,人们得了感冒后,咽部特别是咽后壁的炎症就可能危及寰枢关节,使脖子不太稳定。如果此时孩子头颈部用力运动,如忽然伸屈或扭转,则可能导致颈椎脱位。一旦发现孩子颈部活动受到限制,出现头无力或诉说颈痛等情况则应立即就医。
  给孩子退烧的注意事项。孩子感冒常常会引起发烧,这也是特别让家长担心的,于是就大量给孩子使用退烧药。其实,医学专家不主张孩子一出现发烧,马上就把体温降下来。因为发烧也是孩子自身抵抗疾病的一种表现,一发烧就降温,对孩子免疫功能也没有什么好处。38℃以下都属于低烧,家长不用特别担心。专家建议,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上,可以吃点退烧药,不过,退烧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更可取的是采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1、小儿解表颗粒。(只是一般感冒,没有发烧和嗓子疼。)
  小儿解表颗粒,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防风、紫苏叶组成,可以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开水冲服,1∽2岁每次4克,1日2次;3∽5岁每次4克,1日3次;6∽14岁每次8克,1日2---3次。
  2:小儿感冒颗粒。(感冒同时伴有发烧,但不严重,而且没有咽痛。)
  小儿感冒颗粒,由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组成。主要功能为清热解表,用于小儿感冒、流感、发烧。1岁以内每次服6克,13岁每次服6∽12克,4∽7岁每次服12∽18克,8∽12岁每次服24克,均为每日2次。
  3、小儿清解冲剂(感冒时发烧严重。)
  小儿清解冲剂,由金银花、连翘、地骨皮、青黛、白薇、地黄、广藿香、石膏组成,可以除瘟解毒、清热退烧。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高烧不退、汗出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肢酸体倦。1岁以内每次服5克;2∽4岁每次服 10克;5∽7岁每次服 15克;7岁以上酌增或遵医嘱,均为每日3次。
  4、小儿咽扁冲剂。(感冒同时出现咽痛。)
  小儿咽扁冲剂,组成为金银花、射干、金果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可以清热利咽、解毒止痛。适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咳嗽痰多、咽炎、喉炎、扁桃体炎。l∽2岁每次4克,一日2次;3∽5岁每次4克,一日2∽3次;6∽14岁每次8克,一日2--3次。
  专家提醒:小儿脏腑娇嫩,病情变化快,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病。如果用中成药治疗2—3天症状不减或反而加重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小儿感冒验方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起病较急,发热,怕冷怕风,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喷嚏喉痒,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口不渴,咽不红,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治宜辛温解表。       1、葱白头适量。用法:将葱白头捣烂挤汁,涂抹鼻唇间,可使鼻通。或将葱白捣烂,用开水冲后,趁热熏口鼻。     2、青葱适量。用法:将青葱管划破,贴小儿鼻梁上,每日3次,每次2小时。        3、大天南星1枚,生姜适量。用法:将天南星研末,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贴小儿囟门即愈。        4、草乌、皂角、生姜各适量。用法:将草乌和皂角研末,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贴小儿囟门(位于头部顶颠前,婴儿额骨与左右顶骨未闭时有个凹陷,可触及动脉搏动之处)。以上4方均适用于新生儿或婴儿伤风鼻塞或鼻塞流涕。        5、粳米30克,葱白3~5根,白糖适量。用法:煮粳米粥,将熟入葱白,再煮数沸,加白糖,热服后可出微汗。        6、葛根9克,白芷4.5克,辛夷6克。用法: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7、生姜10克,红糖25克,米醋200毫升。用法:将生姜刮去外皮,洗净捣碎,与米醋共放锅内煮沸5分钟,入红糖溶化。取汁趁热分1~2次饮完,每日1剂,连服3~5剂。        8、防风6克,砂仁1.5克,藿香6克,生姜1片。用法:水煎徐徐温服。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腹胀吐乳。        9、桔皮、生姜、苏叶各9克。用法:水煎,红糖调服。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风感冒,咳嗽痰白。       10、生姜10克,大葱(带根须)1根,花椒3克,白萝卜皮30克。用法:水煎1小碗,热服,取微汗。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吐痰,鼻流清涕。        11、蒲公英12克,桑叶12克,紫苏梗12克,荷叶20克。用法:将上述4味加水煎煮,出渣后趁热饮服,每日3次。        12、板蓝根12克,菊花12克,荆芥穗6克,藿香6克。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后趁热饮服,每日2次。        13、生葱白12克,生姜10克,苏叶20克,苍耳子12克。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煮,取汁放入缸内,以鼻嗅药气。         14、耽蒜6克,大青叶20克,板蓝根12克,薄荷6克。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鼻嗅,或敷贴于大椎穴、手心,足心。        15、雄黄6克。用法:将雄黄与鸡蛋清1个,香油半匙,用棉花蘸擦中脘部。        16、明矾12克。用法:将明矾用酒浸化,加面粉做成饼敷于脚心。        17、柴胡3克,炙甘草1克。用法:水煎服。        18、羊肉50~100克,香菇24克,葱白5根,生姜7克。用法:将羊肉洗净切成薄片,香菇泡软,与生姜(片)三者共放锅内加油、盐用武火炒透,再加水煮烂,然后入葱白煎煮片刻。连渣带汁1次服完,也可作佐膳用。每日1剂,连服5~7天。1岁以下小儿去渣饮汁。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弱,反复感冒。       19、黄芪9克,防风3克,白术3克。用法: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或水煎服,早晚各1次。        20、紫苏、陈皮、生姜各6克,党参9克,红枣1枚。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以上两方适用于小儿体虚或气虚受寒。        21、葱豉汤:连须葱白、淡豆豉、黄酒。将葱白、淡豆豉、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最后加入白糖。白糖既可补中气又能使此汤口感较好。热服,服后盖被取汗。解表和中。       22、.淡豆豉9g 葱白5水煎服 用于风热或风寒感冒 
  23、.葱须 香菜根 白菜根各适量 水煎代茶饮 用于风寒感冒 
  24、紫苏叶6g 桔梗 甘草各3g水煎服用 于风寒感冒 
  25、白菜茎根1块 生姜3片 红糖60g同煮热饮 用于风寒感冒 
  26、防风6g砂仁后下1.5g藿香3g生姜1片水煎待温服用于风寒感冒挟滞 
  27、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按1:1:1:0.5比例制成糖浆 每次10ml 每日3次 用于反复感冒 肺脾气虚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小儿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有汗或无汗,鼻子堵塞但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黄痰粘稠,头痛,咽红或肿痛,口渴喜饮,咽红、干、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治当辛凉解表。
        1、绿豆粉30克,蚯蚓5条。用法:将蚯蚓洗净,加水与绿豆粉共捣成糊状,敷于囟门及脐部,绷带包扎。
     2、葱白15克,连翘8克。用法:上药捣烂,敷脐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喝热开水1杯,盖被取汗。        3、板蓝根15~30克,大青叶15~30克,生甘草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咽痛。       4、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葱白3寸。用法:水煎服。        5、桑叶6~9克,菊花6~9克,芦根15~30克。用法:水煎分服。以上两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轻症。         6、绿豆12克,西瓜皮16克,萝卜叶20克,竹叶心6克。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火煎煮,沥去残渣后饮服,每日3次。             7、夏枯草30克,虎杖12克,柴胡10克,鱼腥草30克。用法:将上述四味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后饮服,每日3次。        8、蒲公英15克,鸭跖草15克,乌蔹莓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9、石膏6克。用法:将石膏在火炉上轻烤后研细末,蜂蜜调服。       10、银花30克,鲜芦根100克,鲜薄荷30克,冰糖80克。用法:将银花、芦根放锅内,加水300毫升煮至500毫升,再入薄荷稍煮片刻,滤去渣滓,入冰糖溶化,取出候凉,置冰箱中冷藏。每日1剂,随意服食,连服3~5天。       11、大青叶12克,西瓜皮20克,薄荷3克,板蓝根12克。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12、银花6克,连翘6克,栀子5克,薄荷2.5克,牛蒡5克,桔梗3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咳嗽加前胡5克、杏仁0.5克,咽痛红肿加射干5克、山豆根3克、赤芍药5克。本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重症。    13、鲜橄榄30克,生萝卜250克。用法:洗净,萝卜切片,水煎去渣,代茶饮。本方适用于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咽痛。        14、鸭跖草30克,淡竹叶15克。用法:水煎,每日2~3次分服。本方适用于小儿流感,高热烦渴,或不明原因的高热。           15、槟榔、黄芩各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16、蝉退6克,僵蚕6克,竹叶12克,银花9克,薄荷6克。用法:水煎服。         17、桑叶6克,葎草15克,板蓝根12克,蒲公英12克,薄荷5克。用法:水煎服。本方适用于小儿流感高热、微恶风寒、咽喉红肿、身体酸痛。        18、鲜芦根30g干品10 g水煎1碗加白糖适量,随服用于风热感冒 
  19、白茅根,芦根各15g 葱白3寸,水煎代茶饮,用于风热感冒 
  20、鲜菊花根,金银花各10g 鲜芦根30g 桑叶,菊花 薄荷 竹叶 荷叶 各6g车前草15g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21、白萝卜 青橄榄 各适量炖水代茶 用于风热感冒 
    暑湿感冒:高热无汗,头痛咳嗽,身重困倦,胸闷泛呕,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治当清暑祛湿解表。
        1、香薷6克,厚朴4克,炒扁豆12克,银花9克,连翘9克。用法:水煎服。        2、六一散10克,薄荷3克。用法:先煎六一散,取汁1杯,再加入薄荷共煮数沸,去渣饮用。        3、鲜藿香叶10克,沙糖适量。用法:煎藿香,取汁1杯,入沙糖和匀饮用。        4、浮萍15克,鲜荷叶5克,西瓜皮10克。用法:水煎服,汗出为度。        5、藿香6克,银花10克,扁豆花6克,厚朴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绿豆30克,白糖适量。用法:绿豆熬汤,加糖,时时饮用。        7、金银花10克,荷叶15克,薄荷6克,西瓜皮60克(切碎)。用法:先煎西瓜皮,后下其余诸药,共煎汤取汁,少加白糖调味服。        8、黑豆12克,绿豆12克,荷叶20克,鱼腥草30克。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用于风热感冒 
  2.午茶冲剂每次1/2袋每日2~3次用于风寒感冒 
  3.藿香正气口服液每次5ml每日2次用于暑湿感冒 
  4.小儿金丹片每次2片每日2~3次用于风热感冒及挟惊者 
  5.小儿回春丹每次2粒每日2次用于感冒发热挟惊者 
  6.玉屏风口服液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平常服也可作为预防用药 
  7.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每次1/2袋每日2~3次用于风热感冒 
  8.消炎退热冲剂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风热感冒 
  9.桑菊感冒冲剂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风热感冒见咳嗽重小儿
 

预防小儿感冒

        1、香茅草12克,金银花10克,竹叶20克,生姜3克。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后用蜂蜜冲服,每日数次。
        2、麦门冬根12克,金银花藤30克,薄荷12克,大青根12克。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后加水煎煮,并放入一缸内,以鼻嗅此药气。附三处方:大蒜10克,艾叶30克,薄荷叶20克,大青叶12克,石菖蒲12克。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放置一布袋内,平素挂在小儿胸前。  少儿发烧

        发烧的定义

        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腋温:37.5℃
  背温:37.5℃

        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温度没超过38.5℃,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没有汗干烧的话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门,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出汗,最好是由孩子爸爸来操作,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平稳了,温度也降下来了。这时,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如初。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发热时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错的,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煮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能祛寒、发汗,退热的效果不错,孩子也愿意吃。家长可以一天给孩子喂2~3次,孩子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发烧时手脚不冷,但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则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家长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几次小便,让身体的内热随着尿液排出,体温才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才会好转。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发热,则说明体内有内热或炎症,家长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钟后给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发热时,就不要再喝了。同时尽量给孩子多喝水,吃新鲜的水果,饮食要相对清淡,不能吃鱼、虾,只能吃其他肉类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体温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热,说明孩子发热是身体内寒重及亏虚引起的,这时仍要给孩子喝生姜红糖葱水,最好再配合艾叶水泡脚祛寒,而且可以让孩子喝肉汤和淡淡的鸡汤,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给孩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让孩子多喝水。
  6.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下引,等脚搓热了,再搓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后背和耳朵,最后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力,要轻轻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如果孩子烧还不退,可用温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擦热,让孩子的身体自行散热。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则说明受寒较重,家长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喝葱姜红糖水加按摩治疗发热时,要先喝葱姜红糖水,然后再按摩。如果只是单给孩子按摩,按摩多了,孩子就容易气虚,这样孩子体内有寒,同时咳嗽再加上气虚,就会喘。第二天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治好了,病情就不会再反弹,孩子也不会再发热了;但如果孩子体内的寒湿过重,还没祛干净,孩子会在下午以后又烧起来。   第二天孩子醒后,家长要观察孩子的舌苔及尿液情况,如果舌苔白色很淡,或尿液颜色加深发黄,就不要喝姜葱红糖水了,只喝红糖水或温开水就可以了。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多吃稀饭、面条、肉汤等,不要吃上火的鱼、虾、羊肉、山药、红枣。如果孩子不发热了,但精神不是太好、浑身没劲,可以给他煮鳝鱼汤或做红烧鳝鱼吃,让孩子多喝炖得很烂的肉汤、鸡汤,孩子的体力会很快恢复。  如果第二天舌苔仍发白,尿还是清的,但不发热或有低热,这时就不要加葱,只用生姜加红糖煮水给孩子喝就行了,一天喝2-3次,白天的饮食同样要清淡。如果晚上孩子发热加重了,就加上葱。一般经过两天的治疗,孩子都会退热好转,接下来的就需要家长细心的护理,给孩子吃的菜肉一定要烧烂,不要太油腻,不要让孩子吃油炸的食品、膨化食品和炒货,孩子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时换干净的衣服,不要再让孩子受凉了。
    上面说的是家长可以自行处理的小儿发热,但是有些情况是必须送医院的。孩子患感冒、发热后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呢?
    1,发烧超过39℃。
    2,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3,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4,虚弱、呼吸增快(2个月以下呼吸次数每分钟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5,孩子呼吸困难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6,无法进食剧烈呕吐 。
    7,抽筋、头部僵硬、身上出现紫斑。
    8,二个月以下之幼儿。
    9,儿童本身患有严重疾病 。
    10,连续发烧二天以上。

        婴儿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

        分清低热中热和高热
       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所以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最好是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姜片擦浴。当体温超过38.5℃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它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要用退烧药,量一定要足,现在的退烧药安全范围很大的,超过正常用量的10倍也没有看到明显副作用。”对乙酰氨基芬”的用量至少10mg/kg,临床上经常看到家长担心副作用,就尽量给孩子少吃一点,有时量差一点点,效果就没有,但是剂量用足,降温效果就来了。“布洛芬”(美林)的剂量位8-10mg/kg。有很多复方的制剂或者糖浆,需要家长细心研究一下具体的含量和浓度,换算一下,按体重算,不要按年龄算。如果孩子对退热药一直不敏感的,还可以再增加1/4剂量。退热药用过会大量出汗,一定要多补充水分。退热药也是比较容易引起药物过敏的(另外2类是抗菌素和抗癫痫药),如果身上出现皮疹要十分警惕小心,严重的药物反应会非常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常见的小儿退热药
  扑热息痛化学名为“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大于2个月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它的解热作用缓和而持久,以疗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为特点。扑热息痛偶有过敏反应,如皮疹,严重者可有发热和黏膜损伤,剂量过大会损害肝肾功能。
  泰诺林主要成分为也是对乙酰氨基酚,但专为儿童设计了樱桃口味的滴剂和溶液,更易为患儿接受。其中泰诺林幼儿退热滴剂适用于0~3岁幼儿,泰诺林儿童退热溶液适用于2~11岁儿童。
  儿童百服咛为对乙酰氨基酚溶液,每毫升含对乙酰氨基酚32毫克,为澄清液体,具有芳香气,味甜。百服咛咀嚼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160毫克,为桔黄色片剂,含在口中迅速溶解,口感好,幼儿乐于接受。
        美林为布洛芬的混悬液,每毫升含布洛芬20毫克,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小时,副作用小,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美林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口服给药避免了传统的注射退热剂的弊病,带有水果味,口感极好,患儿乐于接受,具有安全、方便、痛苦少的优点。
       退热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每次半粒到1粒,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
       有过高热惊厥的宝宝可以在吃退烧药的同时服用保婴丹,可以预防高烧引起抽搐。没有惊厥发作史的,也可以用保婴丹预防惊厥发作,经常有高热抽搐的情况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好。惊厥发作时,家长要按压宝宝的人中(鼻唇沟中上三分之二处)用手指或筷子分开宝宝的上下牙齿,防止咬伤舌头。立即送最近的医院。
        宝宝发烧,药别混着吃
        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服用感冒药时的注意点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6、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  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关于用不用抗生素
       儿童绝大多数急性发热是由呼吸道问题引起的,其中以病毒性感冒最常见,理论上病毒性感冒不需要用抗生素,但是,由于国内空气质量和发达国家相差太多,在感冒后期,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尤其是5岁以内儿童。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如果孩子如果出现发热,还要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果同时有鼻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那么一般来说就是感冒,如果伴有咳嗽,在早期大多也是感冒的症状,儿童感冒发热的时间绝大多数在3-5天,少数特殊病毒感染,发热可以到5-7天(如疱疹性咽峡炎等),极端的可以到10天,感冒发热的头3天,不用太在意,注意控制高热就可以了,个人经验不需要用抗生素,发热超过5天,应该进一步诊断检查,以排除其他问题,很多儿科疾病在发热早期是诊断不出来的,病情的过程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诊断依据(如川崎病),所以在疾病早期着急也没有用
        感冒后期如果出现咳嗽加重,应该加用抗生素,发热初次就诊时,医生一般都会开抗生素,其实绝大多数不需要马上用,可以根据医生对病情的诊断自己作出判断。现在很多医生在体检后会告诉家长,孩子喉咙有点红,或者肺里呼吸音有点粗,实际上这些描述往往表明医生的体检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上海的孩子,咽部多少都有点充血,没什么问题。呼吸音粗没有具体标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是医生为了给自己留点后路的说法。如果单单只有这些描述,可以不用抗生素,注意观察病情。
        常见呼吸道疾病中,有2个病一定要用抗生素:1,急性扁桃体炎,尤其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一定要静脉给药,2岁以内的孩子,由于扁桃体还没有怎么发育,化脓性扁桃体炎极少极少,4岁以后明显增多。2,中耳炎,一定要用抗生素。

        细菌或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
  宝宝发烧了,作为家长,首先要分清楚,这个孩子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细菌、病毒或者是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因为这关系到用什么药来控制感染。关系到用抗病毒药还是用抗菌素。只有分清感染的因素,才能避免滥用抗菌素
    一般临床医生会建议给宝宝查血常规.如果宝宝的白细胞升高,而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说明是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就要用抗菌素,例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力欣奇等.。如果白细胞不高(降低),淋巴细胞升高,说明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就要用抗病毒的药物,例如新博林、抗病毒口服液、鱼腥草口服液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这些是门诊医生判断感染性质的简单方法。有时细菌和病毒是混合一起感染的,这样血常规就没有办法分辨清楚了。这种情况只有靠医生的经验判断了。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发烧超过2天,或者并发咳嗽,通常认为有混合感染,这是多数医生会给宝宝用点抗菌素

        关于验血
       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只有中耳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会有明显的细菌感染的血象变化,其他疾病很少能看到明显的血象变化,在儿童,即使是气管炎,支气管炎,明显血象变化的也很少,就是支气管肺炎,绝大多数也没有白细胞明显升高。因此,初次就诊,验血的意义不是很大,但医生一般都会要求(包括拍片),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医生自己,如果经验丰富的医生没有要求验血,自己没有必要要求。

       关于拍片
       孩子都是正处在生长发育当中,尽量地少接触X光,少拍X光片。因为这个X光对孩子的这个血液系统还有其它系统都有非常重要的损伤作用。因为国家也有一个法律规定了,就是十八岁以下的孩子尽量地禁X光拍照。即便是有肺炎了,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也完全可以能够辨别出孩子这个器官炎症的程度和肺炎严重的程度,根本不需要去拍X光片,避免对孩子的身体产生副作用。 拍胸片很多医院的报告都会写:“肺纹理增粗”,其实绝大多数也没有太大问题,主要也是为了给医生的治疗留有余地,如果给其他的儿科医生看,很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不用太担心。但是,有极少数很重的肺炎,有时只有高热一个症状,其他什么也没有,体检也听不到湿罗音,胸片可以明确诊断,因此,如果孩子只有高热,而且体检什么也没有发现,拍片还是很必要的。辅助检查只能作为医生看病的参考,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医生是关键。

        物理降温的几种方法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 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
       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每次擦拭的时间5-10分钟。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3.姜片擦身
        擦姜片也有一定的退热作用。生姜它是一个辛、苦、温的一个东西,所以中医上讲叫辛温。通过它的辛味,可以通过擦姜片促进这个毛孔的开放,这样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4.低温室法
        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退热贴
        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冰敷
        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我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实在要用,可以用老的热水袋(灌上冷水,一半多一点),冰箱里稍微冻一下,上铺薄毛巾,放在脖子底下(不要放在头底下),让热水袋弯过来包住脖子2侧,由于颈部血管在2侧,这样效果好。腹股沟,肘窝和膝关节后面也可以用冰水袋覆盖,就是一定要在血管经过的体表冷敷才有效果。但出现畏寒、寒战的情况下,不能用此法。
        7. 酒精擦浴
        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这种方法已经被摒弃了。
        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处理,宝宝的体温还是超过38.5 oC,此时就要选用药物退烧。
       冰敷、酒精擦拭已经被屏弃,肌注退烧针会损伤臀大肌,影响臀大肌的发育,很多医生也不太主张。因此无论家庭还是医院,口服退烧药都是最好的降温法。
        多穿点还是少穿点?
  宝宝发烧后,常常有一个问题让家长犹豫不决:究竟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免得发抖,还是脱掉衣服帮助散热?其实,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开始上升时,孩子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长袖透气的薄衫,同时可以给予退烧药。服药半小时之后,药效开始发挥,设定温度被调低了,身体开始散热反应,孩子会冒汗感觉热,此时就应减少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烧。

        孩子发烧后的饮食
  孩子发烧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馄饨。不要吃上火的鱼、虾、羊肉、山药、红枣。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快速升高。如果不发热了,但精神不是很好,可以吃鳝鱼汤或红烧鳝鱼、鸡汤、肉汤。
  切忌让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实际上这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能不输液就不输
  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实在输液的话,婴幼儿的静脉穿刺比较困难,很多家长很担心输液的时候会被打好多针,会盯着打针护士,其实这样的效果适得其反,任何人都是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比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某项水平,当面对压力时,一般水平都会打折扣。外科医生一般不愿意给家人开刀就是这个道理,内科医生有风险的操作也不会给自己家人做。家长盯着护士,无疑会给护士压力,反而容易打不进,打静脉针很多时候是凭感觉的,一紧张就容易出错,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护士。所以建议各位在孩子打针的时候不要盯着护士,最好让护士抱着孩子在另外地方打,如果要家长配合,也不要去看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