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手男喜欢你的表现:八上第一、五单元综合测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46:52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与第五单元(一)测试    

一、给下列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2分)

晨xī(   )地jiào(  )  荒miù(   )     bào(      )怨

制cái(    )杀lù(    )   德馨(      )      亵(    )玩

寒噤(    )  要塞(    )   锐不可当(    )   瓦砾(      )

 瞥见(    )  箱箧(    )   憧憬(      )     上蹿(      )

鲜(   )有闻   濯清涟(    ) 便要还家(   )  案牍(     )

诣太守(    )  妻子邑人(    )  甚蕃(      ) 淤(   )泥 

二、选择题(答案请填入下表)(16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绥(suí)靖  仄(zé)歪   脂粉(zhǐ)   白洋淀(dìng)

B.鞠(jū)躬     纳粹(cuì)  瑰(guī)宝  烧灼(zhuó)

C.血(xuě)腥    沉寂(jì)   珐(fǎ)琅   间歇(jiān)

D.洗劫(qiè)    惊骇(hài)  提(tí)防   悼念(diào)

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缭绕不决  月明风清  转弯末角  班白

B.名符其实  荡然无存  气势磅礴  懊丧

C.眼花缭乱  回肠荡气  响彻云宵  耸立

D.富丽堂皇  独一无二  丰功伟绩  管辖

3、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箱箧(箱子)      锐不可当(抵挡)          肃穆(恭敬)

B.阻遏(阻止)      张皇失措(安排,处置)    悠闲(闲适,闲散)

C.永垂不朽(垂下)  高屋建瓴(建立)          惊骇(惊吓,震惊)

D.击溃(溃败)      精疲力竭(尽)            赞誉(称赞)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D.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是宋朝的周敦颐,这两篇短文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志趣。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作家孙犁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芦花荡》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这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这篇文章以书信的形式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6、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修改:删去“问题”。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修改:删去“通过”。

C.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修改:将“获得”改为“包揽”。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修改:在“是”字后面加上“能”。

7、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的鱼鹰。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D.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腰包,这是看得见的,一个装满了箱箧。

8、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

 ①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

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

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

⑤与这样的敌人战斗,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性才能得以展现

A.①⑤④③②    B.②④①⑤③    C.④②③①⑤    D.①②④③⑤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①《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②默写《陋室铭》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

③《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

                                                                

                                                              

④《爱莲说》中以莲君子美德的语句是: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

(一)(26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通风换气    B.  通宵达旦     C.博古通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尽水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5分)

①(     )具答之。

②(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4、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4分)

①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② 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③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竟     B.就     C.才

④.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

5、在横线上填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4分)

①阡陌交通                     古义: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6、.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  皆出酒食        D、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7、回答问题(3分)

①文中描写桃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②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二)(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回答问题(6分)

1.“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1分)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      ),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   )。(2分)

3.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具有哪些美德?(至少写出三点)(3分)

                                                              

                                                              

 

(三)(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2、回答问题(1分)

作者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课内阅读(7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而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加点词语“均”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2分)

                                                           

                                                               

2、新闻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和东路军?(2分)

                                                            

                                                                                                                             

3、用直线画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说他们的作用。(3分)

                                                           

                                                            

 (二)课外阅读(16分)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有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几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阉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1.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以内)(2分)

外出打工                     

 

                     

 

筹借学费                     

 

                     

                                                    

 2.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答:                                                          

                                                               

 

3.“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修辞方法                                                 

表达效果                                                 

 

4.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答:                                                          

                                                               

 

5.“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小秋“出神”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80字)(4分)

 

 

 

 

 

 

 

 

 

 

 

 

 

 

 

 

 

 

 

 

 

 

 

 

 

 

 

 

 

 

 

 

 

 

 

 

 

 

 

 

 

 

 

 

 

 

 

 

 

 

 

 

 

 

 

 

 

 

 

 

 

 

 

 

 

 

 

 

 

 

 

 

 

 

 

 

 

 

 

 

 

 

 

 

 

 

 

 

 

 

 

 

 

 

 

 

 

 

 

 

 

 

 

 

 

 

 八年级第一单元与第五单元

答案:

一、(略)

二、1B;2D;3C4C;5D;6B;7A8C

三、(略)

四、

五、

(一)课内阅读

1、电头(电报开头)(1分)    交代了发电的时间、地点及通讯社的名称。(1分,3个要点全答对给1分。)

2、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分)

3、“均”是“都”的意思,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解词1分,作用1分)

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既突出了我军出其不意,制胜千里的情势,又讽刺了敌军将领过高估计自己实力,盲目自信,表达效果强烈而引人注意;而“就在二十一日那天”一句感情色彩平淡,表达效果不如前一句准确、生动。(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5、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所遇敌情与中路军一样,所以接着写中路军;东路军所遇敌情较为顽强,最后写,也能形成一个高潮。(学生能说出材料安排的思路,意思对即可。2分)

6、从“此种情况”到“有很大关系” (1分)。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2分)

(二)课外阅读

1.以下两个得分点,每答对一处给2分。

   路边盼信    撕通知书  (意思对即可)

2.突出天气酷热(得1分)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心情(得2分)   如只答点题、与结尾相呼应或暗示小夏、小秋求学的艰难等,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3.比喻(得1分)  形象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得2分)

4.可从两方面理解:“八月的阳光”既暗示生活的艰难(炙烤人),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温暖人)。答出任一方面得2分,答全两方面得4分)

5.评分时着眼于整体把握,须抓住三点要求:①想象合理,②内容为心理活动描写,③语言通畅。答案超过80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