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会计招聘:中医理论之精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46:58

一、有关中医 ­
中医是中华文明及其光辉灿烂的一颗明珠。有关中医的起源很早,早到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源的,中医最早的、最完善的,也是最权威的经典,是《黄帝内经》。据说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通篇是以黄帝与他老师岐伯的对话写成,分为《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后世的医经多半从此书中衍生。 ­
中医本身的理论基础,正是很多人认为是迷信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认为: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种认知一般人难以理解,因此对中医产生一种神秘感。其实阴阳是相对的,阴阳又是相和的,这个和所谓的哲学有点类似。目前,想透彻理解中医理论,确实很难,因为这个理论没办法加以证明。如果你对中医持怀疑态度,那也没办法。但在实践中,尤其是临床中,只要运用得法效果相当神妙。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
中医把人分为神和形两大部分,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从阴阳相对论来说可以认为形属阴,神属阳,但是其中又分有阴阳。总之,和周易中“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个意思。中医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相当个性化的治疗。看病时还要根据时间、地点,这让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中医理论认为,人和世界万物是有联系的,天有四时,四时阴阳各不相同,外界阳盛,身体也能感知,即使是一天里,阴阳也各不相同,都是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的。掌握这个道理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医治疗要因时、因地而异了。五行也是一样,一年之中也在交替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规律判断病人的情况变化,如什么时候好转、什么时候加重。比如肝病,肝属木,秋属金,金克木,所以肝病病人一般会在秋天加重甚至死亡,而按时辰推算,则应该是在凌晨一两点左右加重,在临床上也确实如此。 ­
至于经络,中医认为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才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有人说按西医的观点,根本找不着经络。其实找不着是正常的,因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就是说是神运行的地方。针灸是通过针刺使得气血通畅,阴阳平衡。《黄帝内经》上非常详细地反人体分了十二正经等。穴位则是气血和外界相通的地方,一般来说是人的骨骼连接部分的空隙,所谓气血游行之所。中医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平衡阴阳,根本方法就是有余则泻、不足则补,具体方法那就很多了。 ­
总之,中医把人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与自然密切相关,用平衡动态、一分为二的观点调和阴阳,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医更强调的是养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犹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很难,不像西医可操作性强。甚至可以说中医是门艺术,讲究调和,分量精准;西医则是一门技术,打针、手术,哪病医哪。中医用药,药不依方,合一而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而中药种类繁多,排列组合几乎是无穷的。所以才会有同一个病,中医开的处方不同,这一次和下一次又不同。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个性化的治疗用药。但靠记住几个方子,算不得是个中医。 ­
二、有关五行 ­
五行是中国先哲对物质的高度抽象和分类概括,神奇而精辟,把原理掌握,一通百能通。中医界人士对五行和与其相对应的人体五脏的关系解释如下: ­
(一)相生关系 ­
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火生土(脾、胃),土生 ­
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
木生火:容易理解,木材可做火的燃料。肝藏血,肝系统好, ­
血液充足,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 ­
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血液可运行全身,促进脾的正常运行。 ­
土生金: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脾有运输全身气血的功 ­
能,脾功能好,则气血可正常运行。 ­
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 ­
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主气,肺系统好,则气足,气足可推动水液的正常运行,促进肾系统正常运行。 ­
水生木:容易解释,树木生长要靠水。肾控制水,肾循环系 ­
统好,可带动血液的运行,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
(二)相克关系 ­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木克土:用树的种子破土而出作比喻。肝循环系统不好,脾 ­
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肝胃不和等。 ­
土克水:用土能阻挡水运行作比喻。脾循环系统不好,肾循 ­
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但是,土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
水克火:用水能灭火作比喻。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 ­
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肾性心脏病等。 ­
火克金:用火可熔化金作比喻。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 ­
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心肺衰竭等。 ­
金克木:用金属可伤木作比喻。肝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 ­
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 ­
(三)相乘关系 ­
相乘批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事物相生相克均匀, ­
才能保持平衡。否则,会出现连锁失衡。如肺(金)克肝(木)太过,肝(木)受损失常,或克脾(土),或化为火伤肺(金)。 ­
(四)拒纳关系 ­
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如:肺(金)生肾(水),肾接 ­
纳肺气。五脏之间依此类推可形成一良性循环体。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演化为病态。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中医理论称“子病及母”。 ­
木不纳水:可用水土流失现象比喻。如有些地区砍树,破坏 ­
了植被不能吸纳水,便会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肝不纳肾,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如肝瘀气滞引起的肾病等。 ­
水不纳金:流水不腐。水滞则臭,久之可伤金器。肺为肾上 ­
之不,肾不纳肺,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 ­
金不纳土:土孕育了金属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供 ­
养植物。如果金属拒绝接纳土的供养,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土也成了无用之土。肺不纳脾,脾则运化功能失常,如营养不良等。 ­
土不纳火:北方火炉有一种现象:火炉里抹一层湿泥土, ­
土未干时,煤炭在炉在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待湿泥干了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已慢“土可纳火”了。脾胃不好的人可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得过饱都可引起心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供血不足,需要抢救。 ­
火不纳木:木经过燃烧才可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木 ­
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受阻。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 ­
(五)反侮关系 ­
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反克也叫“反侮”,侮即侮辱。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 ­
木反克金,金能伤木:一般情况下木不能伤金,但量,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肝火旺时可伤肺金,这叫“木火刑金”。 ­
金反克火,火能伤金:一般情况下金不能克火,但有时又是可以的,如北方的火炉,只要反过气口的铁门关上,把铁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死。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心脏衰竭。 ­
火反克水,水能灭火: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水,但是,火大于水也可把水烧干。心脏长期不好,也可伤脾,使人的脾胃功能下降。 ­
土反克木,木能克土:一般土不克木,但是土层过厚也可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长期不好,可伤肝胆。 ­
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拒纳、反侮关系,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一定要辩证施治,以简制繁。辩证的方法是:抓一个中心,观察四方面: ­
1、心:属火,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是高级中枢神经活 ­
动的主宰;是一身之主,脏腑、百骸之王。主血脉,其华在面;主汗,开窍于舌。 ­
2、肝:属木,与胆相表里。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于肝。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主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并舒发气机,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开窍于目,众多眼病皆源于肝。 ­
3、脾:属土,与胃相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面全身, ­
维持生命。脾胃为营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脾虚则便溏或水肿;统血,统摄血液于肪管内而不外溢;主肌肉,帮有“脾生肉”之说。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 ­
4、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联。 ­
5、肾:属水,与膀胱相表里。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 ­
脏六腑之精,故称之“先天之根”。主水,合三焦、膀胱主津液,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兴衰发育与肾有关。肾主毛发,肾主骨,牙为骨之余,故牙齿和毛发的荣坚与否和肾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无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于肺,故主接纳肺气。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病诸症,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联。 ­
三、有关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 ­
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
两手上举,手心相对站立时,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循 ­
行方向均是由下向上行,通过胸腹直达两手指尖;阳经由手指尖开始下行,通过胸腹、后背直达脚趾尖。 ­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是: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 ­
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 ­
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 ­
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颁布于身之侧面。 ­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是: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 ­
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 ­
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 ­
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 ­
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如下图) ­
手太阴肺经(1)      (2)手阳明大肠经 ­
足太阴脾经(4)      (3)足阳明胃经 ­
手少阴心经(5)      (6)手太阳小肠经 ­
足少阴肾经(8)      (7)足太阳膀胱经 ­
手厥阴心包经(9)    (10)手少阳三焦经 ­
足厥阴肝经(12)     (11)足少阳胆经 ­
四、人体常用穴位 ­
1,   头部穴位图(正面)   ­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
相关图: ­
­
­
­
­
­
2、头部背面穴位图 ­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
相关图示: ­
­
­
3、胸部腹部穴位图 ­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
相关图示: ­
­
4、 人体背部穴位图 ­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 ­
相关图示: ­
­
5、上肢内侧穴位图 ­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 ­
相关图示: ­
­
­
6、上肢外侧穴位图 ­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
相关图示: ­
­
7、下肢内侧穴位图 ­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 ­
相关图示: ­
­
8、下肢外侧穴位图 ­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
相关图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