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补充的成语: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志愿军给美军“开国元勋师”的耻辱--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24:41

志愿军带给美军“开国元勋师”的耻辱

 

 

/

 

美军骑兵第1师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被誉为“开国元勋师”;它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后来的国外战争中,屡建奇功,在160年的战史上从无败绩,因而得名“常胜师”。骑兵第1师早在40年代就淘汰了军马,改装为机械化部队,但为了保持历史荣誉,仍延用以往的番号,士兵的臂章始终保留着一个马头符号,它标志着这支部队的历史荣耀。朝鲜战争中,骑兵第1师是第一个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的美军“王牌”。 

这是一个令所有美国军人羡慕的符号——“马头徽记”臂章,它是美利坚合众国骑兵第1师的标志。这个师创建最早、战功显赫,因此享有“开国元勋师”的美称。

 

骑兵第1师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55年创建的第2骑兵团。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后,第2骑兵团更名为第5骑兵团,作为北方联邦军的主力,参加了与南方军的作战,在布尔伦战役、安蒂特姆战役、阿波马托克斯战役等著名战役中表现出色,功勋卓著,为维护美国的统一和黑奴的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1年9月13日,第1骑兵师以骑兵第5团、第7团、第8团为基础,正式在德克萨斯州的布得斯堡成立。除3个骑兵团外,该师还编有第82野战炮营、第13通信连、第27军械连和师辎重队等。首任师长是罗伯特·豪兹少将。

 

以骑兵起家的骑兵第1师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机械化部队,淘汰了马匹。但为了保持历史荣誉,仍延用以往的番号,士兵的臂章始终保留着一个马头符号,这是他们荣耀的象征——在骑1师160年历史上,从无败绩。

 

1943年,骑1师终于离开马背,开赴到西南太平洋反法西斯战区。

 

1944年2月29日,在澳大利亚经过6个月战前训练的骑1师,参加了诞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考验。

 

这一天,骑1师向日本占据的阿德默勒尔斯群岛实施两栖登陆作战,获得成功,消灭日军7000多人,初战告捷。

 

后来,骑1师在美国名将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向菲律宾群岛发起进攻。经过艰苦鏖战,骑1师攻克了日军的坚固工事,夺取了莱特岛,获得了攻占吕宋岛的前进基地。

 

1945年2月,骑1师作为主攻部队向马尼拉发起进攻,解放了马尼拉市。骑1师成为第一支进入马尼拉市的美军部队。

 

日本投降后,骑1师作为盟军占领军的先头部队,又成为第一支进入东京的美军部队。

 

在国内战争中,骑1师一展雄风;在“二战”中,骑1师又在世界战场赢得了新的荣誉,成为美军公认的“王牌部队”。

 

朝鲜战争初期,骑1师“宝刀未老”,又建奇功。

 

1950年10月19日,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叫喊:“11月23日,感恩节前结束战争,占领整个朝鲜。”麦克阿瑟的狂言也并非毫无道理,7月1日,骑1师作为侵朝美军的先锋从釜山登陆,后在仁川登陆的美军配合下,横扫朝鲜南半部,率先收复南朝鲜首都汉城,直逼北朝鲜。10月19日,又率先占领北朝鲜首都平壤。正是看到骑1师一路所向披靡,麦克阿瑟才得意忘形,口出狂言。由此可见,骑1师不愧美军“王牌”。

 

朝鲜战争期间,骑1师编制在美军第8集团军第1军序列中,师长霍马特·盖伊少将曾是“二战”名将小乔治.巴顿将军的参谋长,以精通装甲战而闻名。这个师是最先占领平壤的劲旅,也是最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抱头鼠窜的“王牌”部队。

 

1950年10月19日,美军攻占平壤后,企图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同一天傍晚,整装待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38军、39军、40军、42军全体将士,庄严宣誓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后,兵分3路,跨过鸭绿江,秘密开赴朝鲜前线。

 

麦克阿瑟命令部队快速向中朝边境推进。西线由美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第2军及美军1个空降兵团,从平壤、沙里院地区沿京义铁路直逼鸭绿江,美第1军所辖的骑1师在平壤、仁川地区为集团军战略预备队。

 

志愿军秘密渡过鸭绿江后,敌人正毫无顾忌地继续合兵冒进。

 

10月25日,冒进到云山地区两水洞、丰下洞一带的南朝鲜军第6师遭到志愿军40军的迎头痛击,从而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韩军第6师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被全歼后,28日,40军又歼灭了韩军第6师、第8师各两个营的大部,俘敌400余人。

 

29日,志愿军39军在云山地区将韩军“王牌”第1师从三面包围起来,准备待机攻歼。

 

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然出现在朝鲜,韩军第6师进攻受挫,“王牌”第1师被围,使美军大为震惊,急调美1军战略预备队——骑1师从平壤到云山,增援韩军第1师。于是,骑1师的悲剧发生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其前身是徐海东、吴焕先、程子华等领导的红25军,以善打硬仗、恶仗而闻名。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八路军第2纵队,新四军第3师。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四野战军第39军,在辽沈和平津战役中都是四野的主力。后来,39军在朝鲜又打出威名,它率先在美军手中解放了平壤和汉城两个首都,并在横城阻击战首创一个师歼敌3300余人的最高纪录,其中俘敌2500余人,包括美军800余人,创志愿军师级单位一次战斗俘敌之最。

 

39军与骑1师在云山相遇,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11月1日16时40分,39军进攻云山被围之敌的战斗打响了。

 

白雾笼罩的云山小城,四周是绵延的群山,丛林茂密,河流纵横,它是一个约有2000户居民的小城镇,朝鲜郡(县)政府所在地,处于小盆地内,公路四通八达,是美军和韩军北进鸭绿江的重要交通枢纽。

 

39军面临的敌人有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和第5团及加强的炮兵、坦克兵、航空兵部队。此外,还有韩军“王牌”第1师的第11、12、15团及美军加强给它的火炮、坦克等重武器。

 

面对美军和韩军的两支“王牌”部队,39军军长吴信泉下达的作战部署是:11月1日19时30分,对云山之敌发起总攻。第116师担任主攻任务,配合志愿军炮兵26团和25团一个营,军火箭炮两个连,从鹰峰山东西3公里的正面向云山实施主要突击,首先攻击云山周围的敌人,得手后以一部向云山东南的上九洞方向跟踪追击,全歼守敌;第117师首先攻击三巨里地域之敌,尔后向涧洞、云山方向发展,协同116师歼灭云山地区之敌;115师(欠344团)向诸仁洞、立石下洞、西风洞方向实施进攻,断敌增援,协同116师围歼云山之敌。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前夕,我采访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原志愿军39军116师师长汪洋。80岁的老将军为我画了一张云山战斗的草图,详细地介绍了云山战斗的经过:

 

吴信泉军长向我师下达主攻任务后,我带领各团指挥员和部分参谋人员到前沿,秘密对地形和敌情做了侦察。尔后和师领导对我师的主攻任务做了进一步部署:以我师347团、348团为第一梯队,在云山正面上并肩实施进攻。具体任务是347团在正面右翼经龙浦洞向云山实施主攻,以一部由云山西侧进攻,团主力由云山西南侧后包围进攻,协同右翼团消灭云山街区之敌;348团在正面左翼沿公路东侧经涧洞向云山进攻,以一个营由东侧向西进攻,团主力插至云山东南,切断通向上九洞的公路,尔后向云山进攻,与347团对云山之敌形成四面包围的攻击态势;以346团为师第二梯队;炮兵配属在右翼团的后方,支援两个团的战斗。

 

11月1日下午3点多钟,我正在师前进指挥所研究如何搞好进攻中的步炮协同,突然值班参谋跑来报告,敌人阵地上活动异常频繁。于是,我来到观察所,用高倍炮对镜向敌阵地观察,发现敌阵地上约有1个连的韩军背起背包上了汽车往后方开去。云山东北方向也有敌坦克、汽车和步兵向后转移。云山附近敌人来往也很频繁。战后得知,是美军战略预备队骑1师从平壤赶来增援韩1师,正在与韩1师进行换防,我师正面之敌是前来换防的骑1师第8骑兵团。

 

“敌人可能要跑?”我在心里发出疑问。于是,立即用电话向军长吴信泉报告了情况,并建议提前发起进攻。吴军长很快批准了这个建议,并决定全军都提前发起进攻。

 

16时40分,我向全师下达了进攻开始的命令,比军里原定的总攻计划提前了2小时50分。

 

左翼348团,经过激战很快突破了敌人前沿,向敌纵深发展。但在262.8高地被山腰间的美军骑1师所阻,2营5连两次冲锋都失败了。后来,指导员付荣山率领5班迂回到敌人侧后,以闪电般的战术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占领了高地,一个班完成了一个连的任务。接着,6连1班也采取5连5班的战法,摸到山顶敌人的背后,直到抓住美军士兵的枪才被发觉,美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1班战士用刺刀穿过了肚皮。两颗绿色信号弹闪烁在夜空,这标志着348团完成了预定任务,我心头的石头落了地。

 

右翼347团突破敌前沿后,进到龙浦洞北山,遇到骑1师的顽强抵抗,几次冲击,都未成功,骑1师果然战斗力很强。李刚团长决定暂时停止攻击。他调整了部署:由2连迂回到龙浦洞东南协助2营围攻龙浦洞,并组织几十挺轻重机枪、十余门火炮,在统一号令下,从三个方向发起冲击,一举突破了美军北山阵地,直扑龙浦洞。

 

经过正面突击,侧面迂回,侧后包抄,终于对云山的骑1师第8骑兵团和韩1师的部队形成了合围。

 

战斗十分残酷,骑1师利用飞机、坦克和火炮的绝对优势拼死抵抗,战斗持续到11月2日1时,我师仅占领了云山市的外围。

 

11月2日凌晨2时,我将第二梯队346团投入战斗。随着隆隆的炮声,3个团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先后攻入云山市内。346团4连从美军间隙直插街内,当他们达到公路大桥时,守桥的美军把他们当成了韩军,给他们让路,4连战士猛然提枪开火,打得美军晕头转向,死伤惨重。

 

战斗在街内形成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杀声四起,刺刀见红。美国兵从未见过如此神速的猛扑,更不适应近距离的白刃战,渐渐乱了阵脚,溃不成军。云山市内的战斗终于在2日凌晨3点半结束,我师在云山战斗中歼敌13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11辆、汽车109辆、各种火炮42门、大批轻重武器和给养。战后,我巡视了胜利后的云山战场,到处都是佩带“马头”臂章的美军尸体和坦克、大炮、汽车、给养,盛名百年的美军“王牌”,终于败在了志愿军手下。

 

云山战斗进行中,“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从朝鲜博川急调骑1师第5骑兵团增援第8骑兵团,遭到我军115师343团的顽强阻击。美军的飞机、重炮、坦克、燃烧弹狂轰滥炸,阵地一片火海,但苦战两天,未能前进一步,343团毙、伤、俘敌400余人,有力地保障了我师云山战斗的胜利。

 

我师左邻117师11月1日17时,由泥踏洞地区发起进攻,攻克了三巨里,毙、伤、俘韩军“王牌”第1师15团300余人,缴获敌坦克3辆、火炮6门。11月2日1时,在涧洞与我师348团回合。

 

我师右邻115师将美军骑1师第8团3营压缩包围在诸仁桥以北地区的开阔地上,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全歼第3营,共毙、伤、俘敌700余人,击毁坦克14辆,汽车75辆,各种火炮16门。

 

11月3日,云山美军数次倚仗飞机、坦克突围,均未得逞,终被全歼。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是这样记载云山战斗的:“1950年11月1日17时,第39军以8个步兵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向云山之敌发起进攻,激战至2日凌晨,攻占云山,歼灭美伪军各一部,缴获与击毁敌坦克、汽车70余辆,并在云山以南堵住了由云山撤退的美骑兵第1师第8团直属队及其第3营的退路,将其压缩包围于诸仁桥地区,2日至3日昼间,该敌在飞机、坦克支援下,拼命突围,均未得逞。3日夜,我将被围之敌全部歼灭。云山战斗,我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歼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及伪军第1师第12团一部,共计毙伤俘敌2000余名,其中歼灭美军1800余名,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

 

39军在出国第一仗,打败了从未吃过败仗、号称美国“王牌军”的骑1师。尤其是在战场上,一次就缴获美军4架飞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是仅有的一次。

 

老将军汪洋为我介绍了缴获美军飞机的情况。在云山战斗中,第348团2营第4连副连长张玉峰率一排冲到云山以东三滩川两岸沙滩时,突然看见前面100米处有4个房屋大小的黑乎乎的物体。他想:战前勘察地形时,这里是一片开阔地,怎么现在变成了高坡?他带领战士们向前摸去,方才看清4个物体原来是4架飞机。一班副班长李连华带领几名战士冲上机场,与守卫机场的美军进行了短兵相接,一班损失严重,仅剩下李连华和一名战士,而且两人都负了伤。但守卫机场的美军全都被报销了。他俩忍着伤痛,最后将一名美军飞行员从飞机的座舱中拖了出来,并俘获了飞机上的人员。

 

后来,通过审问美军飞行员,得知这4架飞机的来历:其中3架轻型飞机、1架炮兵校正机,是美军远东总部派来的,飞机上乘的是陪同美军慰问团的新闻记者。

 

11月1日下午,飞机从日本东京起飞。直到第348团4连迫近机场时,他们才发觉形势不妙,准备强行起飞,但为时已晚,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连骑1师官兵的面都没见到,就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

 

被俘的一名美军军官伸出拇指对志愿军翻译说:“你们包围迂回的战术运用得好,前头拦住,后尾截住,这样作战,历史上从未见过。”志愿军战士回敬他的话是:“我们就是这个打法,叫做你打你的机械化,我打我的巧妙化。”

 

将军兴奋地向我介绍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1950年11月13日,在第一次战役总结会上对云山战斗的评价:“39军在云山打美军骑兵第1师打得很好,……起初我们还担心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和美军作战,我们要吃亏。现在看来,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有近战、夜战的法宝。没有飞机,缺少大炮、坦克,一样可以打仗,打胜仗!美国军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只打了伪军,也打了美国的王牌军,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美国骑兵第1师嘛!这个在美国很有名,一直没有吃过败仗的军队,这回吃了败仗,败在我们39军手下嘛!”

 

在军史资料上我看到,当年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在第一次战役总结会上也对39军大加赞赏:“这次战役打得最出色的是39军,原估计云山是南朝鲜的部队,结果他们打的是美国兵。39军歼灭了美军骑兵第1师8团大部,还歼灭了来增援的骑兵第1师5团大部。骑兵第1师是麦克阿瑟的宝贝蛋,最近,美国几家报纸都在头版介绍这支部队的功绩,说他们创造了美军战史的4个第一:二次大战中第一个进占马尼拉;二次大战结束后,第一个进占武士道大本营东京;朝鲜战争爆发,仁川登陆第一个进占汉城;北上三八线,又是他们第一个进占平壤。可是,就是这个四个第一的部队,就是这个麦克阿瑟的王牌,却成了我们39军的手下败将。”

 

毛泽东得知云山战斗打败了美军“开国元勋师”,高兴地说:“彭德怀同志很能打恶仗,打硬仗,同美军第一次较量就打败了美国主力军。”

 

云山战斗,作为一典型战例,其作用和影响,在战后几十年中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甚至敌方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我向将军询问云山战斗在世界上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将军随手递上一份他写的文章《云山战斗的思考与评述》,上面记载着各国对云山战斗的评价:

 

继麦克阿瑟之后的“联合国军”最高统帅李奇微在《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当李成晚节节败退之际,为了挽回失败的态势,这时麦克阿瑟和第8集团军军长沃克中将决心起用位于二线的王牌师骑兵第1师。这个师在独立战争时期是常胜师。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号称常胜师。该师技术装备先进,然而,被小米加步枪、加点小炮装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这是麦克阿瑟和沃克中将用兵中不可测到的惨败。”“中国人对云山西面第8骑兵团第3营的进攻,也许达到了最令人震惊的突然性。”“第8骑兵团在云山总共损失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装备。”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在回忆录《哈里·杜鲁门》一书中写道:“在朝鲜(战争)开始发生了惊人事件,第8骑兵团几乎溃不成军。”

 

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编著的《作战理论入门》,将云山战例编入该书,高度评价了39军与美军初次交战,战术应用得当,对孤立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战、白刃战,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韩国出版的《韩国战争史》,也承认云山战斗美军和韩军遭受了巨大损失。

 

巴顿将军的得力部下盖伊师长未能给老上司增光,反而露了丑。美军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在回忆录中谈到云山战斗时,感慨地写到:“作为乔治·巴顿将军的部属,霍巴特·盖伊怀着沉重的心情,咽下了一杯苦酒。”

 

骑1师在朝鲜战争中的第二个败仗是发生在第二次战役中。1950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

 

这次战役,“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圣诞攻势”分为东、西两个方向:西线的左翼,有美第8集团军的第1军24师、韩军“王牌”第1师、英军第27旅;正面有美第9军的第2师、25师;2梯队有在军隅里地区的土耳其旅和在调顺川地区机动的美骑兵第1师。右翼有韩军第2军团的第7师,第8师;2梯队为韩军第2师。英军第29旅和美空降第187团为集团军预备队。在东线有美10军辖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美3师、美7师和韩军“王牌”首都师、第3师。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线集中了38、39、40、42、50、66等6个军。在东线集中了第9兵团20、26、27军共3个军。

 

志愿军司令部制订了“节节抗击,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于西线,在运动中消耗和歼灭敌人”的方针,采取一支部队大胆向敌后方纵深迂回,切断美军南逃退路,配合正面部队在运动中将敌分割围歼的战法。

 

11月25日黄昏,西线的38军、42军和40军主力向德川宁远的南朝鲜军发起攻击,很快将南朝鲜军第7师、第8师基本歼灭。

 

11月27日凌晨,志愿军39军歼灭美25师一部,并争取美军一个黑人工兵连115人集体投降。

 

东线志愿军9兵团3个军也对敌人开始反击。

 

志愿军战役发展顺利。

 

直到这时,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才如梦初醒,急调第8集团军西线第二梯队美军骑兵第1师由顺川向新仓里方向机动,调土耳其旅到德川方向,以堵住战役缺口,阻止志愿军乘虚而入,插入后方,从背后攻击。

 

28日拂晓,志愿军38军主力在东嘎日岭击破美军骑兵第1师和土耳其旅的阻击,消灭土耳其旅一个加强营的大部,击溃了美军骑1师两个营,占领了瓦院。这是第二次战役中,美军骑1师第一次受到打击。

 

占领瓦院后,志愿军38军113师以最快的速度,长途奔袭,抢先占领了三所里,完成了第二次战役的战役包围,切断了“联合国军”的后路。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得知三所里被志愿军占领,大惊失色,这意味着美第8集团军面临着灭顶之灾。他紧急命令骑1师第5团从北面价川方向南下,企图夺回113师占领的三所里阵地,打通美军第8集团军的南北联系。

 

于是,美2师疯狂地从北面攻击三所里113师阵地,美骑1师从南面攻击113师。

 

南北两面的美军仅相距不到一公里,被志愿军38军113师打得寸步难行。

 

在东京“联合国军”司令部作战室内,麦克阿瑟向秘书惠特尼询问骑1师的进展情况。惠特尼向他报告:“骑1师距北面的第2师部队相距不到一公里,被中共军隔开,不能靠拢。”

 

“什么,相距仅一公里?”麦克阿瑟难以相信。

 

“是,仅一公里。”惠特尼答到。

 

“笨蛋!什么‘开国元勋师’,为美国丢脸!”麦克阿瑟破口大骂。

 

但不管麦克阿瑟怎样骂,骑1师仍无法攻破志愿军113师的防线,最后只好仓皇逃命,否则会重演“云山”的悲剧。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西线战场歼敌2.4万人,其中南朝鲜2军团8000人,美2师7000人,美25师5500人,土耳其旅2200人,美骑1师、美24师、英27旅数千人。美军骑兵第1师在增援战中又一次显了丑。第二次战役被载入世界名战史。

 

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与周恩来畅谈第二次战役时说:“彭老总的报告说,美国侵略军被我们打得狼狈逃窜。这说明,我军是能够同美军较量的,也是能打败依靠优势装备的所谓现代化一流军队的。他这次运用得更大胆,是用两个军迂回,四个军突击,双层包围,围追堵歼,打败了美国所谓王牌骑兵师,又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第二次战役大逃亡中因车祸丧生。美军“名将”麦克阿瑟连吃败仗,在第二次战役后的四个月,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爆炒“鱿鱼”,回家养老了。

 

骑1师在志愿军的进攻战中败了;在志愿军的阻击战中败了;那么在志愿军的防御战中是否能转败为胜呢?

 

1951年5月30日至6月12日,志愿军63军187师在铁原地区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战场对手仍是美军骑兵第1师。

 

抗美援朝经过4次战役后,“联合国军”虽损失惨重,但新上任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经过细心研究美军历次战斗记录,惊奇地发现志愿军每次进攻都在7至8天后自行停止,他认为志愿军装备落后,供给困难,光靠战士身上背的粮食和弹药打仗,每次进攻作战只能持续7至10天,因为粮食吃完了,弹药也打完了。于是,他称之为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干粮袋攻势”。李奇微不愧为美军朝战最精明的将军,他的分析一针见血。后来,他又发明了以小股兵力始终与志愿军接触,疲惫志愿军,而后依靠美军机械化的优势,突然以重兵反击的“磁性战术”。

 

志愿军后勤保障落后,特别是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越过“三八线”,运输线延长,补给更加困难的弱点明显暴露出来。

 

彭德怀意识到这一点,在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占领汉城后,他果断地命令乘胜追击的志愿军停止追击。

 

毛泽东意识到这一点,他在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在敌我技术装备悬殊,特别是我无空军掩护的情况下,“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而我军停止攻击后,敌人会利用摩托化装备和炮兵、坦克兵、航空兵机动快,火力强的优势迅速反扑,给我军造成被动。

 

尽管这样,志愿军在连续取得四次战役的胜利后,仍有些掉以轻心。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歼敌23000多人后,向北转移,计划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但当时志愿军对敌情估计不足,担任掩护的部队未能很好地控制要点迟滞敌人。取代麦克阿瑟的新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采用“磁性战术”疲惫志愿军后,有预谋地集中4个军共13师的兵力组成的“特遣队”,以摩托化步兵、炮兵、装甲兵在航空兵掩护下,迅速反扑,1951年5月27日攻占了汶山、永平、华川、富平里一线。

 

28日,美军第1军率骑1师、美3师、美25师、加拿大旅、韩军第9师、韩军陆战第1团突然冒进,占领了金谷里、汉南川一线,直逼铁原、涟川,铁原以北的志愿军后方基地危在旦夕。

 

28日17时,彭德怀电令,志愿军63军迅速在铁原、涟川地区组织防御,坚决阻止敌人进攻,掩护兵团主力和伤员转移。命令指出:“敌人追击性进攻的很快,……无志司、兵团命令不得放弃”。

 

63军面临的局势相当严峻。“联合国军”在63军准备防御的正面集中了4个师共47000人,备有1300门火炮,400辆坦克,又有空军的支援。而63军仅有包括六零炮在内的240门火炮,部队已连续作战一个月未得到补充,粮弹供应严重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伤员每天只能喝一碗炒面汤。长期高强度连续行军作战,睡眠不足,体力消耗很大,尽管上面有敌机轰炸,后面有敌追兵,但部队稍一停止活动,立即响起一片鼾声。据我军铁原阻击战后第4天调查记载:“第五次战役后部队中96%的人患营养缺乏症,体重下降,94.4%的人患下肢麻木,肌肉痛、夜盲、肠胃炎等病。”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装备精良又多于志愿军3倍以上的敌人阻击在阵地前面,阻击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十至十五天,任务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但63军面对生死的考验,毫不退缩,向兵团和志司保证,坚决完成任务。

 

6月1日,美军骑1师在坦克的先导下,分多路发起攻击,志愿军阵地一片火海。战斗第一天,彭德怀司令员3次电话询问战况,令63军不惜一切代价顶住敌人的进攻势头。敌人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63军抵抗一次比一次顽强,最惨烈的战争场面一幕幕呈现出来。

 

在涟川地带63军187师不足3公里的防御面,美军骑1师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逐次增加兵力,以整连、整营、整团的兵力轮番冲击,有的阵地被敌人攻占后又被志愿军收复,敌人再占志愿军再夺回,形成了拉锯战。

 

战斗最激烈的是561团3营守卫的涟川山口,这是通往志愿军纵深阵地的必经之地。骑1师5个步兵营,4个炮兵营,11辆坦克、5辆装甲车,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3营官兵顽强抗击,第一天毙敌300余名,俘敌1名,守住了阵地。次日晨,敌两个营在8辆坦克支援下,发起8次冲击,集中攻击3营7连阵地,经激烈战斗后,7连伤亡惨重,敌乘虚而入。

 

6月3日拂晓,骑1师一个团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从左翼突进,切断了3营与友军的联系。尔后,又直插3营背后,将3营包围,情况万分危急,为保存有生力量,傅崇碧军长命令3营转移。但营长罗金友表示与阵地共存亡。

 

激战中,罗营长发现骑1师一个连向9连、7连之间突入,企图割断两个山头的联系,立即将全营仅有的7名能机动的战士集中起来反击。就在美军从侧后将要冲上9连2排的山顶时,战士赵长主、王维章及时赶到,连扔30多枚手榴弹,将敌打了下去。此时,美军发现阵地上只有两个名战士,便大摇大摆往上冲,两名战士将手榴弹打光后壮烈牺牲。敌人占领2排阵地,从7连、9连之间突入,两个连孤军奋战。

 

情况越来越危机。3营部与团指联络中断,与各连联络中断,营部和各连都在各自为战。

 

骑1师从两侧包围了7连,指导员赵满增带伤指挥战斗。并用机枪猛扫敌群,20多名美军一命呜呼。赵满增三处负重伤,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此时与上下失去联系的3营部,由罗营长、温教导员组织仅有的18人,用石头、铁锹、刺刀与敌拼命。7连、8连弹药殆尽,全部与敌展开了肉搏战。3营已面临全营覆灭,官兵们誓死如归,战死为止。关键时刻,增援部队赶到,击退突入之敌,接替了营防御。幸存的3营勇士撤出战斗。

 

此战,3营抗击了数倍于已的骑1师十余次进攻,坚守阵地4天3夜,毙伤敌1300余人,为稳定志愿军一线防御,立下了惊天之功。战后,军领导含泪将一面“守如泰山”的锦旗授予该营。

 

在骑1师重点进攻方向上,563团损失最重的4连打得只剩下4个人,危急时刻志愿军炸毁了铁原东北方向的一座水库,大水汹涌,浪涛滚滚,骑1师进攻出发阵地,瞬间一片汪洋,阻挡住了美军坦克的进攻。但是两天后大水退去,骑1师又卷土重来。军部炮兵配属给187师,由徐信师长组织部队向敌人发起反冲击。一线配备迫击炮,二线配备“卡秋莎”火箭炮。

 

入夜,骑1师官兵在几百辆坦克围成的城墙堡垒里,搭帐休息。

 

夜半,187师炮火齐发,暴风骤雨般席卷敌人营地。被打着火的汽车和帐篷升起十几丈高的烟雾,突击部队乘势袭击敌人营地,打得敌人乱成一团!直到第二天,熊熊大火还在敌人的营地燃烧,硝烟遮蔽了半边天空。

 

63军靠顽强的意志、靠血肉之躯、拼死抗击着,3天、5天、8天、10天……,63军整整抗击了12天,7232名壮士倒下了,但“联合国军”15100多具尸体倒在了他们面前,终于胜利完成了防御任务,使我军后方基地物资和伤员全部安全转移,主力在纵深形成了坚强防御。骑1师黔驴技穷,停止了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态势。第5次战役以志愿军的胜利而结束。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记载:在这次阻击战中,63军187师消灭骑1师4000余人。

 

骑1师又一次“走麦城”是在朝鲜临津江地区,它的战场对手是中国“王牌”装甲部队——坦克第1师。

 

坦克1师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诞生的最早的坦克部队,也是战功最多的部队,与骑1师战场相逢,说得上是“王牌对王牌”。

 

信号弹腾空而起,曳光弹照亮夜空,“卡秋莎”火箭弹铺天盖地飞向敌阵,坦克进攻的轰鸣声和枪声、炮声交织在一起。1951年11月4日夜晚,坦克1师2团中型坦克1连和重型坦克连配属志愿军47军向固守在正洞西北无名高地的美军骑兵第1师发起进攻。

 

坦克1师战史详细地记载了这场与美军的殊死搏斗:

 

2团以中型坦克1个排配属步兵,从右翼进攻,以中型、重型坦克各1个排从左翼进攻,以中型坦克、自行火炮各1个排占领发射阵地,以间接射击压制敌炮群,支援进攻部队。

 

两翼坦克部队和步兵刚到敌前沿,骑1师的无后坐力炮、火箭筒、迫击炮、重机枪、火焰喷射器和10余门坦克火炮以重叠交叉火网向我军扑面而来。敌机凭着照明弹也从天上扔下滚雷,阻止我军坦克进攻。

 

枪林弹雨,火光闪闪。坦克在硝烟中冲向敌阵,突然一声巨响,冲在前面的104车压响了敌机扔下的滚雷,坦克变速杆闭锁器被炸坏,乘员们被震得鼻子里、嘴里直淌血,大家边擦边抢修,坦克很快又前进了,我军坦克以猛烈炮火将美军火力点一个个摧毁,像一把老虎钳子,从两翼夹击,把主峰的美军装在了口袋里,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冲上主峰,7个多小时的激战,1000多名美军尸体布满山峰,骑1师一个营被全歼。

 

乘志愿军在主峰立足未稳,用兵神速的骑1师一个加强营在30多辆坦克、2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进行了反冲击。骑1师采用“坦克楔入战”,展开了多梯队的坦克集群冲击,我军坦克奋力反击,集中火力打击美军3辆领队坦克。瞬间,两辆敌坦克燃起大火,其余坦克像受惊的蜗牛,缩了回去。不到20分钟,美军又冲了上来,再次被坦克1师和步兵压了下去。这样拉锯战,一次次地反复着,我军先后打退美军十余次反击,后因弹药耗尽,被迫撤出阵地,美军骑1师重新占领主峰。

 

在失去主峰6小时后,坦克1师补充了弹药,配合步兵对美军发起全线攻击,坦克以每分钟8发的急速射痛击美军,步兵在坦克弹幕后一至二百米距离内跟进,仅用1小时20分又夺回了主峰。首次占领主峰时,美军丢下的尸体尚未来及收走,又有一批新的美军官兵暴尸荒野。正洞西北无名高地战斗,坦克1师协同步兵全歼美骑1师两个加强营,2500余名美军葬送朝鲜战场,一群满脸灰黑的“王牌”师幸存者成为俘虏,美军“王牌”在中国“王牌”面前,威风扫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战役战术教学中,有一个成功的战例,讲的是朝鲜鹰峰山阻击战中,骑1师的又一次走麦城。

 

在汉江南的鹰峰山地区,志愿军124师371团9连担负阻击骑1师数倍敌人的任务。

 

战斗打响后,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双方各有伤亡。美军仗着炮多钢多装备好的优势,先是高强度炮击,之后以坦克、机枪作掩护,使9连遭受较大伤亡。

 

第二天,骑1师的炮火刚刚向9连防御阵地的纵深转移,1个营的兵力就进入9连孙容昌排的防御前沿。敌正准备展开攻击,突然,隐蔽在山坳的志愿军两个班,对敌实施猛烈的打击,正面的战士在孙排长的带领下,也猛打敌人。乘敌人在慌乱之中,9连在两侧隐蔽的分队一鼓作气冲入敌群,实施近战,使敌优势火力失去了作用,9连1个排的兵力打垮敌人1个营的冲击。

 

排长孙容昌见敌人大败而逃,便令各班迅速收拢,进入工事隐蔽。果然,敌人刚退,就开始了火力报复。但这时,志愿军战士已进入了隐蔽工事。

 

第三天天亮后,骑1师又以飞机、大炮猛轰9连主阵地,同时,对前一天令他们胆寒的两个山坳进行了地毯式轰击。尔后,以2个营的兵力,小心翼翼地先从两侧的山坳发起进攻。见没有遇到抵抗,敌人便壮着胆子继续向前推进,又是一阵猛烈的火力压制,尔后,轻松地占领了第一道堑壕。

 

正当敌人向前进攻时,突然,从第一道堑壕和第二道堑壕之间,以及左右两翼的石洞和掩蔽部中,冲出两个班的志愿军,手榴弹像冰雹一样向敌人砸去;正面,第三道堑壕里的一个班在孙排长的指挥下,子弹像雨点一样向敌人倾泻下来。在一个不大的地域里,密密麻麻的敌人突然遭到三面夹击,你拥我挤,进退无路,炮火无法支援,重火力施展不开,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骑1师的攻击,又失败了。

 

这次战斗,后来被国防大学整理为《近战缠敌 制服强手》的战例,向学员们广泛传授。

 

抗美援朝5次战役以后,中朝军队与“联合国军”、南朝鲜军队在“三八线”形成了相对稳固的防线。志愿军47军在临津江以东地区,先是顽强阻击骑1师的进攻,后来又组织力量对骑1师进行了有力地反击,取得歼敌4000余人的胜利。这是骑1师在朝鲜战争中的最后一次败绩。

 

1951年6月20日,志愿军47军刚刚开赴朝鲜前线,在临津江以东地区接替志愿军65军的防务。美军骑1师十分得意,它想利用47军是战场新手的有利时机,乘虚而入。6月22日、23日、24日和7月8日,骑1师在飞机、坦克和地面炮火的支援下,先后对志愿军47军发起了4次进攻,均被47军一一挫败。在6月22日的战斗中,47军425团用两个连采取奇袭的打法,仅用70分钟就打垮了骑1师7团一个加强连,毙敌120人,俘敌11人,缴获火炮6门。

 

9月29日,骑1师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整,动用全师兵力,在美3师15团、希腊营的配合下,依仗20余个炮群、150余辆坦克、数十架飞机的掩护,向47军全线40多公里的防御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47军经过4天4夜的苦战,终于顶住了骑1师的全面进攻。

 

10月3日,骑1师改变战术,由全面进攻变成重点进攻。他们投入两个团的兵力向47军139师守卫的严砚高地发起了疯狂攻击。第一天就在139师阵地上倾泻炮弹6000余发,志愿军工事被摧毁,阵地被烧焦。整个战场打得天昏地暗,139师451团3连7班,第一天战斗就打退敌人8次冲锋,毙敌130人,守住了阵地,战后获得“钢铁七班”的荣誉称号。

 

连续6天的重点进攻,骑1师始终未能突破139师防线。10月8日,骑1师发动了更加疯狂的进攻。他们出动一个团的兵力,以羊群战术分数路扑向139师416团5连阵地。骑1师十多辆坦克向5连阵地实施直瞄射击,24架敌机轮番轰炸,5连死守阵地,打退敌人3次冲击。6班副班长张良途在美军冲入5连主阵地交通壕时,端起冲锋枪冲向敌人,一阵猛扫,子弹打光了,他拉响了最后两枚手榴弹,冲进敌群,与5名美军同归于尽。后来,全连只剩下20余人,但仍顽强坚持了3天4夜,先后打退骑1师整连、整营、甚至整团的29次进攻,最后全连只剩下10人,仍顶住了敌人的进攻,歼敌1200多人,守住阵地。战后志愿军总部给5连荣记集体特等功。

 

10月10日晚,47军140师接替了139师的防务,他们抓住骑1师筋疲力尽的战机,给敌人突然的打击,消灭骑1师7团300余人、5团400余人,俘敌14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47军终于粉碎了美军“王牌”骑1师的“秋季攻势”。

 

10月底,47军在打消了骑1师的锐气后,便决定对骑1师进行反击战。

 

11月2日1时40分,战斗打响了。47军141师421团2营强攻新村南山无名高地,仅经过两个小时激战,就全歼守敌骑1师8团1个连和1个火器排,共240余人,从而拉开了反击作战的帷幕。

 

下一个目标打什么?47军副军长、前线指挥员刘贤权选择了对骑1师具有震撼力的正洞西山。

 

因为正洞西山是骑1师扼守的一个突出阵地,有5个连绵山峰,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600余米,海拔标高约200米,与47军417团2连阵地仅相隔一鞍部而对峙,可以封锁控制志愿军防御纵深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

 

敌人对这个高地非常重视,配置了骑1师7团两个步兵连,1个火器连和团部直属连一部,共1个营的兵力,他们采取有重点、有纵深、有核心,峰缝有兵,全面防守的兵力配备。火力很强,前沿以轻重机枪构成严密火网,各重要阵地后侧配有迫击炮,主峰上有3门化学炮和10余辆坦克作为机动。后方还有3个重炮群支援。工事修建严密,筑有三道铁丝网,在铁丝网前遍布地雷、跳雷和照明雷,形成了稠密的雷区。构筑有40余个地堡、30余个防炮掩蔽部,沿山腰构筑有环山交通壕,在主要地形筑有品字形单人散兵坑近百个,并将便于志愿军接近地区的树木伐倒,做成树干鹿砦。

 

面对骑1师铁壁防线,47军无所畏惧。刘贤权决定以415团和421团大部,配属炮兵、坦克部队各一部,强攻正洞西山。具体部署是:以主要兵力从敌左翼实施主攻,同时以一部兵力从敌右翼助攻,对敌形成夹击之势。为了攻击目标明确,他们把骑1师阵地各山峰编成1-5号目标。

 

11月4日19时,刘贤权下达了攻击命令。47军的“卡秋莎”火箭炮实施第一次齐射,一串串炮弹,拖着明亮的火舌,似条条闪电划破夜空,呼啸着飞向敌阵,全部命中目标,敌阵地火光冲天,地动山摇,第一梯队按计划发起冲击,神速地插入敌两侧。

 

21时40分,47军的榴弹炮进行轰击,用远程炮火压制敌炮兵,第二、第三梯队进入进攻出发阵地。

 

骑1师自与47军对阵以来,从未遇到如此强大的集团炮火袭击,被炸得失魂落魄,被炸坏的工事和撕裂的人体一齐飞上天空。

 

21时50分,47军的火箭炮第二次齐射,野炮、榴炮和坦克炮延伸射击,再次压制敌炮兵。

 

22时,47军第二波次的主、助攻部队,在火力的掩护下发起勇猛的冲锋。415团8连,仅12分钟就从左翼突破敌前沿阵地,迅速攻占了3号目标。同时在左侧佯攻的2连,也很快攻下了4号目标。

 

第三波次的415团第二梯队4连、9连,乘势扩大战果,向2号目标发起攻击。

 

在敌右翼助攻方向上,421团1连经过激烈战斗,攻占了1号目标。随后,421团第一梯队和415团一、二梯队,相互配合,终于攻下了2号目标,在主峰上胜利会师。

 

整个战斗仅进行了3个小时,于11月5日1时胜利结束,全歼了骑1师一个营的兵力。

 

刘贤权为了保存实力,防止敌人反扑时的火炮袭击,命令47军主力撤出,仅留7个排的兵力占领阵地,做好反击准备。

 

果然骑1师不甘心失败。11月5日拂晓,骑1师先后以两个营的兵力,在坦克、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分三路向47军阵地发起了连续猛烈的反扑,47军坚守部队给敌以重大杀伤后,于黄昏前奉命撤出战斗,正洞西山再次被骑1师占领。

 

刘贤权发挥我军夜战的特长,命令部队在当晚23时50分对正洞西山又发起了反击。415团3个营的兵力,在10辆坦克的伴随下,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夺回了正洞西山的高地,并牢牢地巩固住了阵地。

 

两次强攻骑1师正洞西山守敌,历时32个小时,47军以伤亡900人的代价,共毙伤敌2469名,俘敌53名,缴获各种火炮20门、轻重机枪180挺,给美军骑1师所谓“老牌第7团”以歼灭性的打击,这是自“云山”战斗和铁原阻击战以来,骑1师遭受的最大损失。这次战斗是在当时朝鲜战场敌我对峙情况下的一个成功的进攻战例,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嘉奖。 

 

我的老领导、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阎吾曾是朝鲜战场的战地记者,1951年11月14日,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痛歼美军骑一师》的战场纪实文章,对志愿军47军阻击骑1师,做了精彩的描述:

 

“美国骑兵第1师在朝鲜战场上已经受到过多次的沉重打击,但是,从来还没有遭到过像最近一次这样惨重的杀伤。在范佛里特的‘秋季攻势’中,骑1师在西线担负自铁原、涟川以西地区北犯的主攻任务,经过了两个星期的激烈作战,共被杀伤万人以上。在战斗过程中,该师因伤亡惨重曾补充兵员三次。骑1师被俘的官兵垂头丧气地说:‘这是骑1师历史上最黯淡的日子!’

 

“志愿军某部守卫在临津江左岸及右岸横宽二十余公里的地区,在这个绵亘起伏的山岭阵地上,可以俯瞰涟川、铁原二城。范佛里特发动这次攻势的第一步目标,是集中美国骑1师、步兵第3师、英国联邦师、希腊营,配合着美25师,伪1师等部,攻击并占领临津江左岸及右岸的阵地。

 

“由于侵略军士气低落,李奇微老早就鼓动他的士兵说:炮火能成为你们的救命恩人。在这次‘秋季攻势’中,敌人集中了更多的炮兵部队。据被俘的美军炮兵校正机驾驶员西佛令供称:这次骑1师使用的重榴弹炮,除该师原来的六个榴弹炮营外,还从美军第1军团调来8个营,他本人也是从第1军团第955炮兵营调来的。在进攻中,敌人的炮兵每天将数万发炮弹倾泻到我军阵地上,但是结果怎样呢?西佛令说:‘当我在空中侦察时,你们的阵地真变成一块无人之地了;而在我被俘的时候,我却看到遍地是你们的人。’骑1师第7团第3连连长库梯斯讲到他被俘时的情况说:‘在我看来,山上已经不可能有人存在了,可是等到发现你们的人时,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事实确实如此,敌人这次使用的炮火比起今年春天在汉江南岸的作战中不知要猛烈多少倍。在那次光辉的阻击战中,我们的勇士们曾经想出了对付敌人炮火的办法,创造了巨大的战果。现在,饱经战火锻炼的勇士们就更加坚强了。他们说:‘要让敌人的尸体填平他们自己的炮弹坑!’

 

“战事发展的轮廓是这样的:敌人发起进攻以后,从十月三日到六日的头四天战斗最剧烈。为了争夺一个小山头,敌军军官们不顾死伤累累,逼着士兵轮番举行集团冲锋。从十月七日以后,敌人就由全线攻击改为重点进攻了。而到十二日,敌人的攻势便被彻底粉碎了。这次骑1师在头十天的作战中,平均每天仅前进一百码,到后来就寸步难进了。

 

“志愿军勇士们把每一座山岭变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在战斗中出现了一天中击毙敌人112名的射击英雄郑月光;出现了巧妙地躲避过敌人8000多发炮弹,击退敌人一个营七次攻击的英雄第7班。某班守卫在敌人必经的路侧的小山上。敌人在他们的阵地后侧用五辆坦克把他们围住,10架敌机轮番轰炸扫射。我们的战士们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但仍然奋不顾身地打垮了敌人5天的连续攻击。

 

“我强大的炮兵部队在这次支援步兵的作战中发挥了空前的威力,把敌人打得焦头烂额。在二三零点四高地的我军某部阵地前,敌人正集结着准备发起冲锋。我军炮兵当即准确地发射,打得美军血肉横飞。十三日夜,敌军两个营集结在添木洞山沟里,准备到拂晓时向我阵地发起攻击。敌人刚刚搭起帐篷想休息,就被我军猛烈的排炮打得死伤遍地。敌人的弹药被打响了,尸体也烧焦了,到第二天敌人用十二辆军用汽车才运完尸首和伤兵。

 

“尽管骑1师这次进攻有多么猛烈的炮火掩护,尽管有其长官拿枪在后面督战,但士气不振的士兵们在我军沉重的打击下,个个胆小如鼠,畏缩不前。骑1师第5团第3连第3班士兵依勒,被俘后大骂该团团长勒菲德。他说:长官只是在我们后面狂叫:前进!前进!但前进是一条死路。在战斗中勒菲德已经亲自督战7次,结果是下层军官和士兵们遭到一次比一次更大的伤亡。在措手不及间被俘的库梯斯的连长的职务是在战斗中被提升的,因为前任连长在战斗中被打死了。第5团重武器连的黑人士兵福莱笛,他是在这次作战中第三批补充的士兵,他幸运地被俘了。美军骑1师的这种下场,是对好战分子范佛里特之流的最好的惩罚。”

 

此战后,美军骑1师再也没敢与志愿军正面交锋,像缩头乌龟一样部署在后方,直至朝鲜战争结束,不得不灰溜溜地返回了美国,这与“二战”中骑1师志趾高气扬地进入东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中,还详细记载了骑1师的一系列败绩:

 

1951年1月25日,38军在汉江以南防御战斗中,给骑1师沉重打击。

 

1951年2月19日,42军在龙头里机动防御战中,给骑1师、英军27旅、澳大利亚营毁灭性打击,歼敌9000余人。

 

1951年5月30日,65军577团2营在涟川233.2高地反击战中,歼灭骑1师5团2营250余人。

 

1951年9月5日,64军574团、575团,在德寺里进攻战斗中,毙、伤、俘骑1师710人。

 

1951年9月29日,47军422团及炮兵部队在天德山防御战中,歼灭骑1师、希腊营4500余人。

 

1951年10月3日,64军191师和1个炮兵团,在马良山防御战中,歼灭骑1师和英联邦师2600人。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王牌”骑1师先后十次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锋,均以失败而告终,在它160年间的辉煌史册上,留下了耻辱的一页。(完)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