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机器人ev3是什么:0-3岁八个关键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18:52

早期发展的第一关键期——最初的一个月

  这个关键期最重要是及时满足宝宝的各种需求,饿了及时喂,拉了尿了及时换尿布,烦了马上抱,哭了立刻哄,可以认为孩子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因为这时最需要建立安全感,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的宝宝,会对家长和这个新世界产生信赖和认同,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从做父母的孩子到做孩子的父母,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妈妈,一个多月时间既要让自己很好的恢复又要把宝宝照顾好,是相当不容易的。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个月如果能够顺利渡过,从容地应付养育孩子的挑战,今后的路就会变得相对容易,相反,一个月下来身体没有很好恢复,心情时时焦虑不安,面对宝宝常常不知所措,今后就可能遇到更多更尖锐的麻烦。

  刚刚当上父亲的同志总会从头到脚兴奋上好几天,但很多人接下来可能感到她们娘儿俩的事插不上手,干脆倒在一边休息旁观或者跑出去为他们挣钱吧,殊不知这可是犯了育儿之大忌。妻子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冲击,特别需要老公的精神支持;宝宝正面临着生活的考验,也特别需要爸爸这双大手的呵护,这个月正是父亲立功受奖的大好时机,妈妈和宝宝能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生活,就看你的表现了。

  相对而言这个月最难的还是宝宝,他刚刚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还是环境稳定吃喝不愁,现在面对这样一个吵吵闹闹风风雨雨的世界,只能凭着一副稚嫩的小身板儿去应付。对他来说没有比舒适体验和安全感更重要的了,如果宝宝这个月能够很快适应这个新世界,今后的路就会越走越宽,相反如果这个月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他的未来就难免会有更多的艰难险阻。

  所以这个关键期的核心育儿任务是家长和宝宝要很好的适应新生活。具体说来,最关键是要及时满足宝宝的各种需求,饿了及时喂,拉了尿了及时换尿布,烦了马上抱,哭了立刻哄,可以认为孩子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因为这时最需要建立安全感,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的宝宝,会对家长和这个新世界产生信赖和认同,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相反,如果家长不是根据自己宝宝的需要照顾他,而是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刻板地对待他,或者干脆就是手足无措,甚至给孩子定一些规矩去苛求他,宝宝就会感到紧张,对家长和新生活充满疑虑,自己也会感到自卑和无能,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孩子将来就会变成缺乏自信也不信赖别人,不善于合作和人际交往,创造力贫乏的碌碌之辈。

  有了孩子的生活跟过去完全不同,家长不仅多了一份责任,也增加了许多劳作,增添了许多压力。除了帮助宝宝适应新生活,全体家长尤其是妈妈也要努力适应。根据孩子的节奏安排起居,一旦宝宝睡了就抓紧时间休息,适当做一些产后运动,读读书听听音乐,跟有经验的过来人和育儿专家聊聊天,都能帮助妈妈释放心理压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生活。

  第一关键期主要的游戏是在宝宝清醒的时候跟他进行目光交流,温柔的抚触宝宝的全身并跟他轻声说话,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宝宝短时间在床上趴一趴,做健康操活动活动宝宝的肢体和关节,还要给宝宝看鲜艳的玩具和画片,给他听悦耳的铃声和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发展最初的视听能力、抬头能力,简单的视觉捕捉能力和追踪能力,以及和妈妈对视交流的能力。

  家长应该尽快掌握正确的照顾方法,如抱孩子,喂奶,换尿布,洗头洗澡,包裹和穿衣服,剪指甲,清理鼻道,脐部护理等等,平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各种反应是否正常,注意记录宝宝的体重变化,睡眠情况,皮肤颜色,反应特点,记录家长担心的问题以及让你惊喜和困惑的表现。

  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生存的挑战,而且他对自己的需要和感受都是非常明白的,而且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情绪向妈妈通报。但因为对这样一个小生命还不够熟悉,家长常常不能很好的理解宝宝的意思,也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但你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就不要轻易断定孩子有问题,最好能找到有经验的育儿专家做顾问,有了可以信赖的专家作后盾,就有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可靠渠道,就多了一份战胜困难的力量,家长既能够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建议,又能够释放自己的紧张情绪,更好地适应养育宝宝的新生活。

 

 

 

 

 

 

 

 

 

 

 

早期发展的第二关键期——一个月到三个月左右

  孩子对于沟通和交流的冲动会比表面上看起来强烈得多得多,他是那么喜欢跟你对视,有时候甚至会仰起脸用眼神挑逗你,或者张着小嘴主动发出声音哄你。

  家长应该准确理解宝宝的想法,也要让他真正体验到家长的关爱。为此,大人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虚心的观察者,仔细地分辨和理解宝宝的信号,你会发现他的哭声、他的眼神和表情、他的动作幅度和频率,是怎样一种精确的语言。

  亲子之间经过三个月的磨合,从相互适应到相互熟悉了。妈妈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对付一般的小事情应该感到得心应手了,而宝宝不仅体重和身长明显增长,活动性也显著增加,应付日常生活应该变得相当从容了。

  宝宝睡眠的时间逐渐变得昼短夜长,活动增加的同时,表情也比以前丰富多了。相信妈妈爸爸永远都不会忘记宝宝的第一次微笑,尽管这甜美的瞬间常常是在睡梦中出现。最初的笑意只是代表生理上舒适的感受,好像在告诉家长你们照顾的满不错,一般只需几天功夫,孩子的笑容慢慢加入了社会性的内涵,他真的能够主动地交流了。宝宝不同的哭声、动作和笑容告诉着我们他的需要和感受,俨然一个聪明的思想者,只是表达方式与成人大不相同罢了。

  因为宝宝本能地会跟母亲更加亲近,爸爸通常的感觉会有一点失落,但只要我们放下架子多跟宝宝说上几句,多花点时间逗他玩玩儿,就会发现宝宝原来对父亲也是满钟情的,他是那么乐意把自己最强烈的愿望和感受向你倾诉

  孩子对于沟通和交流的冲动会比表面上看起来强烈得多得多,他是那么喜欢跟你对视,有时候甚至会仰起脸用眼神挑逗你,或者张着小嘴主动发出声音哄你,如果大人理解了他的意思,很可能全身都跳跃起来,但如果家长木纳得不知所云,宝宝会觉得象是在对牛弹琴,几经尝试就懒得理你了,久而久之可能会变得自我保护和封闭起来。还有另外的一种景象,就是宝宝明确的要做一件什么事,如果家长总是张冠李戴,他对你的敬仰之情就会大打折扣,将来家长提出什么要求或者指令,在他那里常常变成一纸空文,孩子将依旧我行我素。

  宝宝还是个察言观色的能手,平时他有什么要求总是拼命的哭喊,但有一天妈妈跟爸爸吵架心情很坏,不小心冲着孩子大叫了一声,他知道妈妈生气了,担心妈妈迁怒于自己,也不想自讨没趣,所以这两天就会一改往日的暴脾气而表现得异常乖巧,反而弄得妈妈不知所措。

  这个关键期的核心育儿任务就是家长要跟宝宝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即准确理解宝宝的想法,也要让他真正体验到家长的关爱。为此,大人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虚心的观察者,仔细地分辨和理解宝宝的信号,你会发现他的哭声、他的眼神和表情、他的动作幅度和频率,是怎样一种精确的语言。如果妈妈能够读懂它,并能够合理地满足宝宝的要求,恰当地对宝宝进行引导,就能帮助他一点点顺利地适应家庭生活,学习和发展新的本领。

  但如果妈妈像个丈二和尚,对孩子的表现摸不着头脑,就可能会像个没头苍蝇般忙来忙去却不得要领,结果会让宝宝感到生活杂乱无章甚至麻烦不断,除了常常与家长发生误解,还会让宝宝感到自己无能,时间久了还会令他烦躁不安,对身心成长和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将来变得不愿与人交往,表现出胆小退缩自怜自闭的倾向。

  这个时期最关键的是家长不要疑神疑鬼,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变化最大也最无常,很多表面上让人提心吊胆的现象,其实都是这个生理上不够成熟的小东西的年龄特征,比如吐奶、打嗝、大便增多或减少、睡觉时偶尔抽动、掉头发等等,要准确把握孩子的状况,非得家长静下心来潜心学习不可。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做诊断不该是家长的本职工作,用心灵去倾听宝宝的呼唤,才是真正的育儿之道。万一孩子遇到了真正的麻烦,家长请育儿专家和医生帮忙,才是明智的选择。

  第二关键期的主要培养内容包括充分训练宝宝头部运动和控制能力,主动伸手够取和拍抓的能力,专注凝视和视觉追踪的能力,以及为培养独立入睡、规律进食等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做准备等。这时宝宝很喜欢让家长竖着抱起来四处走动,对周围的事物正发生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相对而言他对人的脸和面孔上丰富的表情最感兴趣,动手的能力则需要家长主动引导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这个阶段家长常常是在喂养和哄宝宝睡觉方面浪费了太多的精力,而忽视了跟孩子的交流。你甚至会发现越是希望孩子多吃,越是给他补营养、给他吃小药,越是纠纷不断;你越是想哄他睡觉,就越是难把他哄睡着。而一旦家长真的放宽心,把力量放在跟宝宝对话,给宝宝做按摩健康操,逗着他游戏,带着他遛弯儿上面,宝宝倒是吃的香、睡的甜了。

  宝宝尽管还小,但他可不笨,更不傻。他绝不会亏待了自己,饿了一定知道要,饱了就会礼貌地躲,不舒服了就会对着大人哭和嚷,你要是不跟他玩儿,宝宝就延长吃奶时间跟你边吃边玩儿……这阶段家长如果不够用心,很可能会犯自欺欺人的错误,因为宝宝的各种需要,除了痛苦和急切的生理要求之外,大都可以通过喂奶而被满足,原本是冷了、热了、一个人躺着寂寞了,妈妈一抱一喂,问题表面上解决了,但却不是正解。面对这样的情况,个性不同的宝宝会有不同的解释:原来这个世界的人遇到麻烦,尽管吃就是了”——慢慢的他会变成一个傻吃傻长的笨小孩;另一种宝宝可不买账,他会想还是妈妈呢,就这么糊弄我”——温顺的孩子会感到失落,倔强的孩子会卧薪尝胆积攒力量将来报复你。

  到了宝宝三个月左右,倘若家长还是弄不懂宝宝的意思,或者不会逗他,不会哄他,可一定要抓紧,多跟别的家长切磋切磋,多向育儿专家请教请教,把跟宝宝沟通交流的问题就在这个关键期里解决好。

 

 

第三个关键期——三个月到六个月左右

  宝宝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精力也更加充沛了,宝宝喜欢玩儿但还不会玩,如果他的兴致得到满足,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就会越发地被激起学习的欲望,这将成为一生的学习动力。

  这个阶段很多家长首先面对的挑战是来自于吃和睡的难题,但整天跟宝宝的吃睡打架的家长是本末倒置的家长。有一个法宝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就是跟宝宝快乐的游戏。家长应该给他创造足够的机会,安排丰富的环境,否则孩子就会失望,时间长了还会感到失落。

  宝宝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哭泣逐渐减少而且主要是为了表达情绪,各种要求大多开始通过动作、声音加上表情来传达,生活上的事情已不再那么让人担心,家长自然开始更多的关注宝宝的能力发展。

  宝宝尽管也可以一个人玩会儿,但他还是更喜欢有人陪,喜欢看别人游戏并进行模仿。因为天生的个性不同,有的宝宝更喜欢运动,比如被家长举起来蹦蹦跳,也有的宝宝更喜欢听大人说话、跟大人对话,玩儿人际交流的游戏,少数的宝宝喜欢专注地摆弄小积木,或者闷着头儿撕纸,能够悄然地玩很长时间,甚至会让家长尝到一种奇怪的失落感。

  这个关键期相对来说玩儿本身更加重要,而玩什么游戏倒在其次。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天生的发展冲动仍然起着主导的作用,只要家长每天都能有意识地跟宝宝一起游戏,他就能学到本领,相反即便家长读了很多书,特别研究了每个月该跟孩子玩儿些什么,但没有良好的游戏习惯,孩子缺乏游戏期待或者难以顺利进入游戏角色,所有的方法都将是空中楼阁,所有的计划都将是纸上谈兵。

  在宝宝的生活中,爸爸更多是扮演孩子游戏伙伴的角色,分量虽不算举足轻重,但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有研究证明孩子的基本智商更多的与母亲的育儿水平相关,而高智商的宝宝多半有个优秀的父亲。

  这个阶段的核心育儿任务是家长要跟宝宝建立良好的游戏习惯,因为宝宝喜欢玩但还不会玩,如果他的兴致得到满足,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就会越发的被激起学习的欲望,这将成为一生的学习动力。家长应该给他创造足够的机会,安排丰富的环境,否则孩子就会失望,时间长了还会感到失落。另一个极端是家长太希望宝宝快快长本领,游戏中太多的强调了玩什么和怎么玩,也可能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反倒让他不喜欢游戏了。

  这个阶段很多家长首先面对的挑战来自于吃和睡。宝宝需要逐步添加辅食,从只会吃纯流质食物逐步学习吃泥糊状食品,他需要练习吞咽半固体食物,学习咀嚼和用勺子进食,习惯于接受味道和性状各不相同的食物,这些能力表面上看只是一小步,对宝宝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他对消化系统来一场革命,从此对吃和食物等概念产生全新的认识。

  尽管个性不同的宝宝会对进食革命产生完全不同的态度,但所有的孩子最终都能取得胜利,家长要求的过多、担心的过多进而干涉的过多都是宝宝革命路上的绊脚石,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吃的问题上,家长只能做个观察者和引导者,决不能做独裁者,要相信宝宝自己有能力,还要懂得他有权力决定怎么吃,尽管家长常常不知其所以然,但吃或不吃宝宝总是有足够的依据。

  入睡困难、睡不踏实甚至半夜哭闹在这个阶段也是家长投诉的主要内容,除了前一个阶段没有养成好习惯,或者少部分宝宝肚子疼等毛病,最常见的两大原因,一是清醒时游戏活动不够,宝宝飞速增长的旺盛精力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二是家长把孩子捂得太多,热的他无法安然入睡。印度有一个谚语叫做你可以强迫我闭上眼睛,但谁都无法强迫一个人入睡,对孩子来说它同样适用,如果孩子不想睡你根本就没可能把他真正哄着,可宝宝要是玩累了真要睡了,你拦也拦不住,喊都喊不醒。

  这个关键期整天跟宝宝的吃睡打架的家长是本末倒置的家长。有一个法宝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就是跟宝宝快乐的游戏。这个阶段应该重点训练宝宝自由翻身的能力和坐起的能力,翻身要求不仅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还要学着翻回来,光能坐起也不够,还得学着逐渐坐稳、坐着能自如地变换姿势。

  动手能力特别需要家长主动引导,应该准备一些适合宝宝小手抓握的玩具,比如吊环、牵拉钟、双耳摇铃、串珠仔、清水积木块等等,吊在宝宝面前或者摆到宝宝眼前,引导他主动伸手准确抓握,练习初步的手眼协调能力。大多数孩子会热衷于把到手的玩具送到嘴里尝尝,这是学习的过程不能强行限制,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宝宝的注意,最重要还是经常把玩具清洗消毒干净,让他不时满足一下啃咬的欲望。

  生活中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跟宝宝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说话时句子要短,吐字要准,音调要放高,口形要夸张,而且不断重复并和宝宝看到的、摸到的事物或正在从事的活动相联系。看和听两方面,注意利用各种比较的方法,帮助宝宝发展和提高视听觉的分辨能力也是这个关键期的教育重点之一

  这个关键期宝宝的生活内容大大丰富了,能力大大进步了,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会相互交织变得比以前复杂了,因此尽早建立起良好的规律的生活习惯就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每天的吃、睡、玩,大便、洗澡、外出等等都应该安排出明显的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自觉的配合,培养和强化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家长越早帮助宝宝建立起规律就越早解放,越早解放对促进宝宝智能和个性全面发展就越有利。

 

 

 

 

 

第四个关键期——七个月到九个月左右

  宝宝的大脑里正在孕育着一场更大的智慧风暴,需要家长尽快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和个性特点,并在生活和游戏合作中引导宝宝循序渐进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培养良好的性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特点,选择游戏时应该适合宝宝的能力和兴趣偏好,进行游戏时应该抓准时机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宝宝通过不断的模仿来建立更好的行为模式。

  宝宝很早就开始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就是儿童心理学家经常提到的气质类型。宝宝的气质可以通过让家长回答一些描述孩子日常生活中行为特征的问题,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包括活动性、规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反应强度、反应阈限、分散度、坚持性、心境等九个方面的特征倾向。家长平时从生活常识的角度也会发现一些特点,比如宝宝是急脾气还是慢性子,是精力旺盛动个不停还是温和安静的小乖乖等等。

  气质特征就其本身来说并无好坏之分,无论哪种特点对宝宝发展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家长做得好可以扬长避短,做的不合适就可能扬了短、避了长。培养良好的性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教育宝宝的各项工作中最难的部分,首先需要家长准确把握宝宝先天的个性,然后再依据社会化要求进行适当的修饰和调整。

  这个时期的核心育儿任务是发现和积极适应宝宝的个性特点。认识宝宝的个性特点对家长来说并不很难,只需有意识的作些观察记录,然后请懂行的专家分析就行。真正的难题是如何积极地适应宝宝的特点。比如有的孩子提什么要求总是迫不及待,如果不能马上满足立刻就大发雷霆,假如家长总是依着他,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人合作或是变得桀骜不驯。相反,家长如果从小就严厉地限制他,孩子又可能承担过多的压力与挫折,变得自卑、退缩和自我封闭。

  所谓积极的适应,先要尊重孩子的特点,在生活中和游戏时取得他的配合,同时在合作中引导宝宝循序渐进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选择游戏时应该适合宝宝的能力和兴趣偏好,进行游戏时应该抓准时机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宝宝通过不断的模仿来建立更好的行为模式。

  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宝宝应该能自如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基本挑战了,他变得更加生动,常常笑容可掬的赢得全家人的欢心。家长经过半年多的磨练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每天看着自己辛劳的成果,所有的付出都不值得一提。家长似乎可以松口气了,但遗憾的是凡在这个关键期放松了的家长,接下来又会遇到新的麻烦。人常说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养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难,这漫漫的育儿长征路还真是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一点松懈。

这个阶段家长常见的失误是开始滋生自满情绪,每天陶醉于欣赏宝宝快乐的样子而不思进取了。殊不知宝宝的大脑里正在孕育着一场更大的智慧风暴,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顿悟自我的存在,给那些刚刚有些志得意满的家长来个下马威。这个阶段飞速进步的宝宝也可能会把家长带入另一个误区,就是头脑发热的立志要把宝宝培养成神童,开始违背成长规律进行拔苗助长。

那些在前几个关键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的家长,现在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睡觉、喂奶、吃饭、大小便、宝宝情绪和游戏活动都不让人省心,也有的宝宝甚至被发现有智力发育迟缓、脑瘫等发育障碍或者其他健康问题,令身心疲惫的家长有苦难言无以为计。万一你真的正在陷入这样一种困境,一定要尽快调整好心态,这个关键期什么都还来得及。

  宝宝半岁以后家长应该回头做个总结,前几个关键期没能解决好的问题必须立即补课,不能耽搁。在实现前面目标的基础上,现在需要动手改变一下家庭环境,给宝宝创造一个广阔的、富于变化的、安全的活动空间,在提高宝宝坐位平衡能力的同时,重点训练爬行的能力,从贴着地面爬到手膝爬,从不协调到和谐自如,从被眼前的玩具牵着鼻子爬到自主搜寻目标选择爬,从平地直着爬到跨越障碍变换方位爬,总之要在这个阶段把宝宝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爬行能手。

  这个时期还是练习双手配合以及手指动作的关键期,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宝宝同时运用两只手,抓起玩具对着敲,两手之间相互倒,还要训练宝宝用手指捏起小物件,因为孩子不可避免的要把到手的东西送到嘴里尝尝,做这类游戏时家长一定要凝神监督,玩之前和玩之后必须逐一清点数目,防止遗失了危险物不小心被孩子吞下去我们。建议家长给宝宝捏饼干渣、维生素片等等,万一吃到肚子里也没有什么大碍,最重要是防止卡到孩子气管里。

  藏猫猫可以帮助宝宝加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懂得跑出自己视线的东西依然存在,这被称作客体永存的概念是宝宝今后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任何的机会逗他玩,同时还必须专门花时间跟他玩这类游戏。

  言语能力的训练现在也正式列入议事日程了,要鼓励宝宝学习和模仿正确的发音,教他说一些简单的字词,还要用指认画片和对比实物的办法让宝宝把字词和概念联系起来。生活中一定要激励宝宝主动地表达愿望和要求,家长切不可招之即来,而必须学会装傻和等待,给宝宝一个摸索和创意的空间。

  大小便可以试着把,并同时协助宝宝试着练习坐盆,但现在还不能指望孩子立刻全盘接受,能让宝宝熟悉和适应一下小小便盆就达到目的了。喂奶、喂水和吃饼干、吃水果的时候倒是可以完全交给宝宝进行自我服务了,这不仅可以锻炼他的能力,还称得上培养独立的个性和劳动精神。

  总之从这个关键期开始,需要教宝宝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方法也越来越复杂了,做起来家长可能会感到有些难度,但只要掌握了宝宝的独特个性,学会了积极地适应他,并一贯坚持用亲子游戏进行早期教育,就一定能够帮助宝宝登上又一个高峰。

 

第五个关键期——九个月到十二个月左右

  随着能力的发展宝宝可以连爬带走地到达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体会到自己独立于世界并遨游于其中的快感;他还懂得了不在眼前的东西仍然藏在某个角落,用心发现就能重新找出来;自己的双手可以让东西改变位置;自己的行为可以把家长指挥的团团转……

  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进步,这个时期是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重要阶段,但单纯依靠孩子的本能冲动去发展已经不够,我们必须不断创造和试验激发宝宝兴趣的方法,让他在同家长相互配合的游戏中获得快乐,让他的智慧潜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开发。

  这个阶段宝宝最显著的进步是从此站起来了,这一站可了不得,世界将为之而改变。偏重于保护孩子的家长再一次开始担心,因为宝宝活动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磕磕碰碰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但如果害怕宝宝受伤害而进行过度保护,其结果只能是限制孩子的发展,表面上是爱护他,实际上是耽误他。所以家长一定要努力做个被动的保护者,一个环境安全的监督者,千万不能像个无形的笼子一样把宝宝围起来。

  敢于放手让孩子独自闯荡的家长非常值得鼓励,宝宝的运动能力和创造力都将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那些没有实质危险的摔摔打打对宝宝来说是一种挫折教育,他将通过战胜困难而增长本领,还特别能提高意志力和自信心。但问题是如果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发展,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等就会因为缺乏引导而失去更好发展的机会,智慧潜能就将被埋没。

  热心于早期教育的家长前一段还比较容易掌控孩子的进步,突然间就可能面对无以为计的尴尬局面,宝宝怎么不愿意跟我玩了,对家长的示范和指令竟然无动于衷,教他学习怎么变得如此的困难了?!事实上这么大的宝宝或早或晚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家长只有在顺应孩子自身冲动的同时巧妙的加以引导,才能继续促进他全面的发展。为此,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孩子的进步,同时不断创造和试验激发宝宝兴趣的方法,让他在同家长相互配合的游戏中获得快乐。

  这个时期是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重要阶段,核心育儿任务是家长要有足够的办法激发和维持宝宝的兴趣做亲子游戏,因为从现在开始,单纯靠孩子的本能冲动去发展已经不够,家长适当的科学引导孩子,对于开发智慧潜能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

  这个阶段萌生的自我意识,将把宝宝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之前孩子几乎无法将自己同周围的世界分开来,他的头脑中感觉自己和世界完全是一个整体,真正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而现在完全不同了。随着能力的发展宝宝可以连爬带走地到达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体会到自己独立于世界并遨游于其中的快感;他还懂得了不在眼前的东西仍然藏在某个角落,用心发现就能重新找出来;自己的双手可以让东西改变位置;自己的行为可以把家长指挥的团团转……

  因为进步的冲击来得太猛烈,孩子对吃饭会变得越来越不专心,睡眠可能再次变得不踏实。他或是没有食欲,或是边吃边玩不能集中精力,入睡的时候纠缠家长,睡过去了还常常做梦。有的宝宝会特别青睐于水中嬉戏,洗澡的时候许久都不肯出来,也有的宝宝开始讨厌洗澡,一放到水中就哭闹不停。原本已经能配合家长进行大小便的孩子,突然开始拒绝把屎把尿,家长一不留神他就随地便溺。

这许许多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不必大惊小怪,成人不是也有因为兴奋而忘乎所以的时候吗!?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进步的表现,必须平静的处理和对待。首先不能抓住问题本身不放,而是要千方百计的促进宝宝尽快跨越眼前的台阶,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了才能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创造些机会,让宝宝多跟小伙伴在一起游戏,尽管这个时期孩子呆在一起很少相互配合,大都只是个顾个地玩耍,但彼此之间相互观察和模仿的感受,特别是伙伴儿们聚集在一起那一种氛围,我们作家长的无论如何都无法代替。

  运动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宝宝爬行的能力,不仅要爬的远、爬的快,还要能灵活的改变方向,能够轻松的跨越障碍。练习站立和迈步行走也开始了,不仅要让宝宝学习站起来,还要能够站稳,敢于变换身体的姿势,从家长牵着走到宝宝扶着家长走,将来再到自己独立走。刚刚学习站立和走路,建立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模式至关重要,家长必须有意识的进行观察,假如发现哪里不对劲儿,比如脚尖着地或者步态别扭,一定要请专家看看。

  家长常常发现,让宝宝安静的坐下来专心玩儿桌面游戏变得困难了,但坚持锻炼双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是这个关键期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家长让宝宝练习双手配合搭摆积木,把小物件准确的装入小口容器,握着笔在纸上涂涂画画,都可以让宝宝的小手灵活起来。

  大多数宝宝已经能够说出好几个字,但他更习惯用动作和情绪表达思想和需要,家长一方面要教宝宝学习更多字和词,同时注意督促宝宝主动开口说话。然而督促不是简单的提要求,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宝宝有了明确的需要时等待他说出来,说的不是字或说的不准确都没有关系,只要让宝宝发现用声音表达要求更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他就会不断尝试而越来越喜欢用言语表达自己了。

  认知方面除了教宝宝认识更多的具体事物,还可以教他辨别基本颜色,体会简单的因果关系。家长要时时帮助宝宝归纳和概括事物的基本特征,并将不同的物品和活动进行相互比较,这样的引导日积月累持续下去,就会让宝宝的大脑建设得更加复杂而精确。生活上逐渐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动手配合吃饭,主动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和坐盆的习惯,还可以试着引导宝宝按照家长的指令完成各种动作,但所有这些都不能强求。

  宝宝在各方面的进步表面上会比以前来的慢,不是因为孩子散漫了,而是这个阶段需要发展的本领比从前难度大了,但只要家长真心投入跟孩子游戏,并能够在游戏中注意激发和延长宝宝的兴致,就一定能够看到宝宝跳越式的巨大进步。

 

 

第六关键期一岁到一岁半左右 (12--18)

  一岁以后是宝宝学习自己走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关键阶段,就像一场独立运动拉开了序幕。宝宝对世界的好奇是他进步的动力,喜欢东奔西走是他前进的基础,不愿安静的坐下来是他能量的挥发,不再惟命是从是他发展的结果。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参与生活事务又善于和乐于模仿的特点,凡是宝宝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就让他自己尝试尝试;凡是孩子能够配合家长完成的活动,就请他帮忙,让宝宝快乐的执行家长的指令。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是展现活力和不知疲倦的宝宝,他会动来动去忙个不停难得坐下来安静一会儿,他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但又转瞬即变,他的脾气似乎大了很多,稍不如意就会哭哭嚷嚷甚至就地翻滚……,面对孩子有时候真会让家长感到束手无策。

  孩子这时似乎什么都能听个大致明白,夸奖他就高兴,听到批评的坏话就不乐意,同时宝宝也学会了更多的表达方法,尽管词语还不够丰富但已经能轻而易举的向大人表白自己的要求,令很多家长觉得跟宝宝交流比以前容易了。另一方面,家长也时常感到要求宝宝似乎比以前难了,因为他有了很多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开始变得我行我素了。买来的玩具宝宝不去欣赏,偏偏对电器遥控器和手机电话感兴趣,甚至什么危险动什么,什么贵重摔什么,家长使尽恩威并施的手段全然无效,宝宝俨然一个坚定的战士。

  尽管忙于应付疲劳不堪,但我们凭着一颗慈祥的爱心是断然不能发牢骚的,不明原因的家长埋头于每天的劳作,使尽浑身解数引诱宝宝吃饭,追着宝宝的屁股清理大小便,跟在宝宝身后时刻准备着救险,威逼利诱的要求宝宝游戏,心里却难免会想这辛勤的日子什么时候才算一站呢?

  懂得孩子的家长知道,一场独立运动已经拉开了序幕,宝宝对世界的好奇是他进步的动力,宝宝喜欢东奔西走是他前进的基础,不愿安静的坐下来是他能量的挥发,不再惟命是从是他发展的结果。于是家长明白给孩子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是多么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又是多么的必要,家长静心观察宝宝,用心学习新的育儿技巧,精心安排适宜的环境,带宝宝参加集体活动,并在心理上为直面接下来的造反斗争加紧准备。

  在宝宝迈向独立的这一个关键时期,核心育儿任务是家长有办法让宝宝执行自己的指令。面对亲子交流的难题,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积极的顺应,在打理好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给宝宝自由闯荡的机会,一方面对宝宝进行适度的引导,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孩子喜欢参与生活事务又善于和乐于模仿的特点,让宝宝快乐的执行家长的指令。家长要千方百计的保证指令能够被宝宝快乐的接收而不是逆来顺受,同时要控制指令的数量防止滥用。

  一岁以后是宝宝学习自己走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关键阶段。自如的在世上行走,自主的满足强烈的好奇,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首先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挑战,他努力了、战胜了、成功了,就完成了一次惊人的心理跨越。相反,如果孩子妥协了、受挫了、退缩了,就可能蒙受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多数家长自然而然的反应是保护,谁都不想在安全问题上丢分,因为谁都承担不起闪失的责任。保护的难题在于把握尺度,如果怕孩子摔伤就始终拉着他,怕孩子玩儿危险的物件就哪儿都不让动,这类做法就好比因噎废食一般,安全的代价不仅是埋葬了智慧的潜能,更可怕的是可能窒息心灵自信的火花。

  这个阶段最让人担心的是宝宝的安全,因为他还不懂得危险的含义,我们又很难同他讲清道理,于是需要多留心,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形象示范等办法让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宝宝的某些强烈表现虽然令人难以接受,比如摔东西、拉翻抽屉、咬人、抠眼睛、揪头发等等,但其冲动背后的本性要求却均属合理,对待这些行为只能事先预防而不能事后惩罚,最重要是防止不恰当的反应变成激励宝宝的信号。

  洪水来了堵是堵不住的,必须进行泻洪引导,家长首先要坚持保护孩子学习探索的兴趣,同时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宝宝在游戏中增长本领。让宝宝学走路不仅仅是会迈步,家长不能做宝宝的拐棍而需要放开手,开始的时候可以借助安全的小凳、高度适中的推车或者大大的龙球、光滑的抓握棒给孩子一些间接的帮助,逐渐让宝宝尝试独自行走。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步态,脚尖着地或者左右交叉的剪刀样步态往往提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需要请医生检查判断。宝宝走好了还需要提高平衡的能力,创造机会引导他走直线、走曲线、走坡路和绕过障碍,还要学习转弯和停止。

  学走路摔几跤是难免的事情,没有摔跤的体验算不上成功,家长不能一味地搀扶宝宝,而应该着力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孩子摔跟头是难得的挫折教育,不仅能够锻炼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对意志和自立精神的培养也益处颇多。看到孩子摔倒家长不免心疼,其实宝宝并没那么疼,最大的冲击是会吓一大跳,他常常抬头观察家长的反应,如果我们脸上写满焦虑和惊恐,宝宝就会感到委屈难当,假如我们轻松的鼓励他站起来,孩子则明白这点事没什么大不了。

  鼓励宝宝搭摆积木、握笔划一划画一画、准确放手装嵌玩具和盖瓶盖儿等都是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的好游戏,关键是孩子能否坐得住。试一试不成功立刻放弃了,看看你的示范没把握马上走开了,这样的负面习惯会影响宝宝学习能力的发展。帮助宝宝学着控制自己专心地作一些细致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找到宝宝感兴趣的操作性游戏活动,给他帮忙,请他帮忙,平等的相互配合一起玩儿。

  频繁变换玩具是个得不偿失的办法,表面上把孩子留住了,实际上可能会把孩子弄得散漫了,因为对任何事物的学习都需要反复的实验和探索,浅尝辄止是学习习惯的大敌。吃饭的时候给宝宝玩具也是败笔,尽管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把吃饭当作游戏,但吃饭时只能做吃饭的游戏,挑选食物,动手抓捏,摆弄盘碗,这样的活动都有助于激发宝宝进食的乐趣,我们能做的是让宝宝上桌跟大人一起吃饭,教他练习自己用勺,并用家长良好的表现和进食的示范诱导宝宝主动模仿,等他主动要求大人帮忙的时候再伸把手也不迟。孩子坐累了想下地转转放松一下也是正常的表现,不仅限制不了也不应该,家长需要练就的本领是招呼和吸引宝宝重新回到饭桌上来,在限定的时间内填饱肚子。

  凡是宝宝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就让他自己尝试尝试,比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擦手擦嘴等。凡是孩子能够配合家长完成的活动,就请他帮忙,比如帮助爸爸找拖鞋、帮助爷爷拿报纸、配合妈妈穿衣服等。但宝宝自己有了具体的要求还是喜欢召唤家长伺候,只是这时候话还说不好,说不好还要急,急了还要耍赖,如果我们总是简单的满足他,不仅容易养成依赖和任性的坏习惯,还可能限制言语的发展。

  这个时期是语言的集中储备期,也是言语爆发的前期,家长平时应该多向宝宝提问题,问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家长只管适当提问就行了,而不必期望孩子一定能够回答,只需要在宝宝注意时把正确的答案用规范的词句告诉他,这样不仅能帮助宝宝学习词汇,还有助于培养探究和思索的好习惯。当孩子有明确的要求时,可以正八经儿地打打岔,等待宝宝努力说出来,一旦说对了就要立刻满足,说不出就在满足的同时讲给他听,这也是很好的语言储备方法。关键是打岔的时候不能露出破绽,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机敏,如果家长的招数被孩子识破那就被动了,再有就是别等把宝宝真惹急了再哄他,因为宝宝真急了就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尽管宝宝喜欢自主活动,但他还特别需要家长的陪伴,自己一个人玩儿的时候,还非得家长在一旁观看,如果家长长时间离开,他会感到焦虑和恐惧,会感到做什么都不安全。说起来,其实这个阶段家长能把心放宽,对宝宝再攀高峰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持。

 

 

 

 

 

 

 

 

 

 

第七关键期——一岁半到两岁左右 18--24

    孩子常常把不要挂在嘴边,即便一向乖巧的宝宝也突然间变成了小对头,你让他做什么他不做,不让做的事情却偏要做,很多家长不免感到头痛。其实,孩子要证明自我的存在,证实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进步的表现。

  家长要想方设法为宝宝提供可以尽情发挥创造激情的安全空间,给他足够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恰当巧妙地将宝宝的冲动引导到积极的方向。遇到不良的行为则应采取冷淡和转移注意的办法来对待,逐步帮助宝宝了解和熟悉社会行为规范。

  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再也不象小时候那样简单的听从指挥了,他酝酿已久的巨大心理能量需要来一次尽情的释放。伴随着自我意识越发清晰和膨胀,宝宝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表现自己的技能和思想了,尽管他的本领还不足以应付所有的挑战,但他的自主冲动却是空前的高涨。

  孩子常常把不要挂在嘴边,即便一向乖巧的宝宝也突然间变成了小对头,你让他做什么他不做,不让做的事情却偏要做,很多家长不免感到头痛,开始抱怨和担忧宝宝的反抗精神。其实,孩子要证明自我的存在,证实自己的能力,宣告自己不再是妈妈的跟屁虫,这些都是进步的表现,都在帮助他变成一个能够独自闯荡世界的小大人。

  这个阶段对家长真正是一个考验,你要是过分地限制或者控制孩子,可能会打击他的自信心,损伤他的创造精神。相反,你要是过分地顺从甚至纵容他,将会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了宝宝的坏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态度。

  宝宝不知疲倦的活力也会让家长感到乏累,在家里他可以到达任何一个难以置信的角落,还特别喜欢翻弄以前没有探究过的物件,家长稍不留神就可能要承受惊心动魄的震撼。执拗也是描述这个阶段宝宝行为特点的关键词之一,无论家长怎样苦口婆心地告诉宝宝为什么不行,孩子就是置之不理,这是因为不到两岁的宝宝还没能建立起真正的是非观念,他无法理解家长限制的结果和用心。于是打孩子成了一些家长情急之下的杀手锏,但问题是这一打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将引出更多的麻烦:打老实了的孩子今后会变得缩手缩脚,表面上规规矩矩却丧失了创造精神而增添了自卑的负担;打皮实了的孩子今后可能惹出更大的乱子,表面上改正一时却丧失了部分自尊而学会了两面三刀;打的要哭闹着反抗直到反败为胜的孩子今后会变得任性霸道和充满攻击性。

  在宝宝展现自我的这个关键阶段,核心育儿任务是以积极的办法应对宝宝的反抗行为。家长要想方设法为宝宝提供可以尽情发挥创造激情的安全空间,给他足够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恰当巧妙地将宝宝的冲动引导到积极的方向。遇到不良的行为则应采取冷淡和转移注意的办法来对待,逐步帮助宝宝了解和熟悉社会行为规范。

  一岁半以后宝宝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展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家长必须给他创造足够的机会练习上下台阶和蹦蹦跳跳,还应该提供一些拉车和球类玩具,让宝宝练习抛球、踢球和拉车行走。前一段走路很好的宝宝喜欢踮起脚尖或是专挑马路牙儿走是能力进步的表现,大可不必担心。

  这个时期环境安全问题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宝宝在受到干扰的时候还会摔跤,运动能力强的渐渐学会了小跑,但是遇到障碍和危险需要马上停下来还有相当难度,带宝宝去陌生的环境玩耍家长必须在一旁监护。

  宝宝双手已经能够在大脑有意识的支配下进行各种基本动作了,但像连续搭高积木、穿珠子、定位粘贴等在三维空间的手眼协调能力还需要不断练习才能进步。除了徒手操做,学习使用工具也是这个阶段很好的游戏内容,比如用小槌敲打乐器或玩具、用笔图画等等。动手的游戏不仅可以提高精细动作技能,对于培养意志力也有帮助。孩子需要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进一步探索和尝试的兴趣,所以游戏的难度应该适中,家长的帮助也要恰如其分,要求过高会让宝宝感到无能为力,越俎代庖则会令宝宝觉得了无情趣。

  语言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给宝宝选择一些适合他胃口的画册,家长跟他一起表演讲故事,还可以教他背诗词、说歌谣。平时经常跟宝宝交谈,说说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讲讲我们对他的各种表现的看法,然后再认真地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尽管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家长还是要用心和虚心地倾听,你会发现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了。语言的发展与心理活动关系密切,切不可给宝宝施加压力,不能硬逼着他说着说那,也不应该学他不准确的发音,更不能笑话他表达不清。

  宝宝这时候应该很喜欢自己做事,穿脱衣服、洗手擦脸和刷牙都可以让他自己试试了,至少让他配合家长共同完成。有意识地培养秩序感也应该纳入游戏的内容,玩儿过的玩具要收拾好,脱下来的鞋子应该码放整齐,许多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变成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游戏,需要家长举一反三。

  宝宝经常不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完成游戏,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他的创造能力,他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游戏规则,家长既不应一味地要求他,也不应一味地迁就他,而是要在他的方式和我们想教给他的东西之间找个平衡点。

  孩子的活动正在从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提供机会让宝宝多参与小伙伴共同的游戏,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和事,非常有益于身心发展。这个阶段礼貌的教育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了,应该鼓励宝宝跟别人打招呼,鼓励宝宝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

  宝宝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自尊心、意志力和技能都会得到锻炼,很多家长誓言不让宝宝受委屈,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当宝宝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通过形象地示范,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遇到挫折时,也要用语言而不是直接的行动,鼓励宝宝自己去努力战胜它。孩子每战胜一次困难,都会向前迈进一大步,都会夯实继续成长的基础。

 

 

 

第八个关键期——两岁到三岁左右 24--36

  宝宝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高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不停地问这问那,他不仅增长了很多本领,还增加了很多思想。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在能力和冲动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

  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教给宝宝进行适当的自我约束。向孩子提问是一个好办法,既能引导他有意识地去探索和认识世界,还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而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和心理,表扬和鼓励永远都比限制和批评重要,用具体的行为进行示范,永远都比单纯的说教有效。

        两岁以后宝宝将逐渐掌握大部分的基本生活技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且可以很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和交流思想了。如果前一个阶段教养得当,宝宝将顺利地度过第一反抗期,跟他人交往的方式也会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和得体。
        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在能力和冲动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他有时候非常不听指挥,有时候又特别的乖,他动起来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安静的时候又能专注地玩儿很长时间,这个充满矛盾的阶段,常常让家长琢磨不定甚至不知所措。

  从现在开始家长要教给宝宝进行适当的自我约束了,我们要告诉宝宝他已经长大,不能再向小弟弟小妹妹那样因不懂事而随心所欲了。要抓住机会注意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对他的任何进步和良好表现,都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平时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参与社会生活活动,抓住宝宝喜欢模仿大人行为方式的特点,教给他一些社会生活的常识和规则。家长还要多跟孩子谈心,多倾听他的想法,告诉宝宝爸爸妈妈是怎样地支持他,尊重他,又多么希望他能够早日成为受欢迎的小大人。

  孩子的言语能力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思维能力也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他不仅增长了很多本领,还增加了很多思想。他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高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不停地问这问那,俨然一个问题精。他会经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似乎什么都想知道的样子,这是孩子自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开始,家长必须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保护好他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这个关键期的核心育儿任务是善于向宝宝提问和回答宝宝的问题,向孩子提问可以引导他有意识地去探索和认识世界,还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需要跟他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既要帮助孩子学习理解一些基本常识和概念,又要防止用规范的条条框框限制思想的空间。

  有一次家长课,我们请大家回答一个孩子有趣的问题星星是什么呀?。有人说它是一个天体,在宇宙中转,孩子很茫然;又有人说星星就是小太阳,孩子有些疑惑;后来一个智慧的家长说星星是太阳和月亮的弟弟,孩子会心地点头笑了。其实,孩子的很多知识和间接经验,都是在与家长机智的一问一答中获得的,他现在喜欢问是什么,等到再大一些,开始不断问家长为什么的时候,孩子的智力思维就将进入更高级的阶段。

  宝宝一面发挥着自己的能力,一面尝试着控制自己。我们首先要支持和鼓励孩子去运动、去锻炼,即便是磕磕碰碰受点挫折,只要保证安全对孩子来说也是有益的事情。家长应该选择相对安全的环境,让宝宝尽情地跑、尽情地跳,并不断变换游戏的方式。还可以带宝宝去踢球,玩儿抛接沙包和投掷的游戏,在运动中提高孩子全身协调和手眼协调的能力,通过提高运动技巧刺激大脑更好的发育。

  这个阶段不必简单地要求卫生和整洁,摸爬滚打、玩儿沙土和玩儿水都是宝宝热衷的活动,而且对他的成长也有很多好处,只要孩子在游戏过后知道洗手洗脸和换衣服就是好的。

  家长跟宝宝一起搭高积木时可以变些花样,穿珠子也可以试着教他进行颜色和形状的组合搭配。要鼓励孩子涂鸦,有时候让他照着画册去模仿,鼓励孩子在学得象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一下,这样学习和创造力就都能得到锻炼;有时候可以让孩子尽情地挥洒,并请他描述和讲出所谓的创作想法。

  好学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很多表面上的破坏行为,实际上都是孩子学习和钻研的冲动,教给宝宝折纸和使用安全剪刀,跟他玩儿翻绳、打结和捏塑的游戏,特别是拚摆卡片的游戏,不仅会让宝宝更加心灵手巧,对于培养创造性和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家长在游戏中还要言之有物地夸奖宝宝,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好。

  这个阶段语言能力的训练越发重要了,家长要多向宝宝提问,引导他去思考,给宝宝讲一些生活常识和动脑筋的故事,还可以教他背更多的诗词和歌谣。语言是和思维连在一起的,所以坚决不能给孩子施压,强迫他说着说那,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三岁左右就该开始跟孩子聊天了,给宝宝讲解自然现象和生活活动,讲讲每天的经历,讲讲各自的感受,并逐渐教给孩子完整地描述一件事情,但要注意具体和形象化,不要空谈抽象的道理。遇到发音不清和不合逻辑的地方,千万不能学他,更不能取笑他,而是要教孩子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养成给宝宝讲故事和跟孩子谈心的习惯,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利用比喻的方法教导他,大人自己也能重新找到生活的感悟。

  宝宝喜欢学着大人的样子做事情,而已经学会的简单工作反倒不想做了,穿脱衣服、洗手擦脸和刷牙等常常赖着妈妈帮忙,而炒菜做饭、扫地刷碗,他倒乐意参与参与。三岁左右孩子应该初步具备了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教育训练也就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去干,你会发现宝宝原来是如此的有本事,时常会有让大人惊讶和感动的创举。

  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一定坚持让他自己来,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可以叫上宝宝帮忙,爸爸做修理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拉上宝宝做助手,关键是让孩子参与到丰富的生活活动中来,并在生活中教给宝宝各种知识、方法和技巧,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爱整洁、讲秩序和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伴随孩子成长的生活圈子和生活内容会有很大的改变,他会介入更加丰富的生活活动,将有更多机会跟成人交流,将拥有更多的小伙伴。因此我们要时时注意教给他怎样跟别人打交道,怎样让别人理解自己,又怎样去主动帮助他人。

  家长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培养宝宝的礼貌行为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如吃饭的时候要先叫爷爷奶奶入座,分水果的时候要先给别人后给自己,请妈妈爸爸帮忙后要说谢谢,见到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等等,这个时期虽然可以直接给宝宝讲道理了,但言传身教和鼓励宝宝模仿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请家长一定记住,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和心理,表扬和鼓励永远都比限制和批评重要,用具体的行为进行示范,永远都比单纯的说教有效。

  家长还应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让宝宝更多的亲近大自然,让他更多的认识植物和动物。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学习跟别人合作,学习讲规则守秩序。丰富的生活内容、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孩子来说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熏陶,家长今天做的点点滴滴的努力,就像智慧的火种,会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并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