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免费的都市小说:减税,不等于减少税收总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3:37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新兴产业发展时提出要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10月30日的《投资者报》社论以“请拿出更大的魄力全面减税”为题呼吁政府改“结构性减税”为“全面减税”。我对该社论的魄力深表钦敬,但其关于“真正的减税,减少税收总额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的观点确实是不符合学理的伪命题和不符合现实的空想。

  减税和减少税收总额是不同的概念。减税是政府主观上做出减少税收的政策安排;减少税收总额是客观上政府税收收入的实际减少。减税政策表现为政府对民众让利,对企业让利,如提高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和在部分地区进行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试点。但是实际上税收的增减并不单纯取决于政府的主观政策作为,还受制于影响税收收入的其他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税制结构、物价变动等。以往不乏政府积极减税但税收反而增加的实例,比如2009年实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确实是一种主动减税的手段,但当年的税收收入并未因此而减少,这是因为增值税转型只是国家税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权重还不足以影响到整个收入的颠覆性变化。

  其次,从经济理论来看,减税也并不必然导致税收减少。供给学派有个“拉弗曲线”理论,是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智囊拉弗提出的,讲述税收收入与税率变动的关系。该曲线是一条抛物线,在抛物线顶点的左边,税率提高收入增加,在顶点的右边,税率继续提高收入却下降,其中的奥秘在于税率高达一定数值时会侵蚀到税源,市场中的厂商考虑到纳税增加利润减少就会退出生产领域,这样纳税人数量减少,自然税收收入会下降。相反,税率降低可以吸引厂商进入市场,从而扩大税基,纳税人数量增加,税收收入不降反升。要达到同样的收入可以有两个税率,但低税率所形成的经济规模是高税率难以企及的。这个理论为里根所采纳,在他执政的8年里美国推出大规模减税措施,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1984年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升到6.8%,为1951年以来最高。

  再次,从经济现实来看,减税也不会实际导致税收的减少。国内外若干年的经验数据表明,政府的税收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到该项税收的数量增减,但税收总额一直呈增长趋势。这符合瓦格纳法则的结论,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规模相应提高,对应的财政收入也会提高。我国自200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支的手段刺激经济恢复发展,带动了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总体上看并无不当之处(结构问题另当别论)。包括上面提到的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调高出口退税率在内的众多减税措施实际上是对企业留利的鼓励,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税源培植起来了,一旦整个宏观经济上行,税收形势也就相应趋好。

  《请拿出更大的魄力全面减税》一文所倡导的减少税收总额及其在经济总额中占比的观点也应分开评价,前半句话可以定义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那是阶级消除后才可能出现的现象。考察世界各国的财经实践,除非遇到不可预测的外力作用,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税收绝对值会呈下降趋势。试想随着政府职能不断扩张,各项公共支出都要求政府可支配财力进一步提高,又怎么能期望税收总额会减少?后半句话则应辩证分析,减少税收占比本身决不会错,这本质上是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问题,民富自然国富,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但是这里有一个预设,那就是财政收入内部结构合理。如果税收比重下降而政府非税收入极度膨胀,如土地财政应运而生,恐怕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自从土地出让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纳入政府预算以后,税收收入确实下降到只有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但相信所有人都知道这绝非好事。因此,相对而言,本质上在于优化税制结构的结构性减税比单纯为了减少收入的全面减税更为科学,也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