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正药业公司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秘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14:53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秘诀
文/余世维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秘诀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来自台湾的著名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博士亲自授权的正版书。此前各媒体披露的所谓“河南人余世维”的同名书《赢在执行》是一本涉嫌剽窃抄袭的伪书,去年这本伪书悉数登上了全国各地的经管畅销书榜。今天我们将这本正版的《赢在执行》献给读者,以便读者辨明真伪。
在这本书中,主要针对企业执行力不佳及效率不高的缺点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 中国有没有执行力
自序
前言
一、战略与绩效背离的疑问
二、执行不力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三、商界领袖谈执行力
四、国人的执行力症状
五、执行没有借口
第二章 执行不力的八个原因
一、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
二、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
三、制度本身不合理
四、执行过程过于繁琐或囿于条款
五、缺少将工作分解和汇总的好方法
六、没有人监督,也没有监督的方法
七、培训中的浪费
八、缺乏形成凝聚力企业文化
第三章 把握执行力的三个核心
一、人员流程
二、战略流程
三、运营流程
第四章 如何提高个人执行力
一、有执行力的人的九个特点
二、决定个人执行力的因素
三、如何提高下属的执行力
四、个人执行力的弊端
第五章 如何提升组织执行力
一、组织执行力的七种体现
二、影响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三、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点
四、提升执行力须澄清的几个问题
五、建立组织执行力的内容
第六章 执行要从领导做起
一、执行力要从最高领导做起
二、中国企业领导执行的误区
三、领导角色定位观念变革
四、执行型领导要做的七件事
五、执行型领导必须规避的七个陷阱
第七章 执行力扭曲
一、执行力扭曲的内在原因
二、执行力扭曲的几种表现
三、执行力扭曲的诊治
结语
自序
我从总经理职位退下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登上讲台与一些企业界精英交流并分享我几十年来职业经理人生涯的一点点心得和经验。这样的机遇让我开始了人生另一项重要的事业:教育培训和管理咨询。
承蒙上苍的眷顾,使我有机会在美国、英国接受教育,在日本、德国、东南亚工作,并因业务需要经常穿梭于欧美各地,使我深刻地体会出文化差异和管理思维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影响之大。因此在授课和咨询的过程中,我经常强调文化因素和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早就有两个体会:一是我们的国家不缺人才,也不缺技术,有待提升的是我们的思想和素质;二是不乏管理专业书籍,学理性的讲解已是汗牛充栋。于是我选择以通俗的案例和眼前的问题来激起读者和听众朋友的思考,引发共鸣,达成共识,以求为中国的管理培训行业、为中国人的世纪尽份薄力。
曾经有客户问我有没有出书的计划,坦白地说,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写本书,有系统地来阐述我的思想,将我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并期盼能给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参考。然而这几年来,我一直奔波于各地,实在没有闲暇时间静下心来著书立说。直到近来有一些朋友协助我把上课的内容整理成册,《赢在执行》、《企业变革与文化》、《领导商数》等书将陆续出版,让我喜出望外,并乐观其成。
在此首先感谢那些为本书出版而呕心沥血的朋友们,并希望读者能抽出时间来阅读这些书。我惟一要说明的是这些书稿都是以通俗的言词和故事撰写而成,读者不必用看教科书的眼光来审视它,但应以沉淀的心灵来深思它。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在国内,有人以我的名义擅自出书或复制光盘,读者当能明鉴,其实我亦早有所闻,不过我考虑到这些教材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社会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所以从未追究。甚至在一些授课现场,为了不让厚爱我的朋友失望,我还曾经在与我同名但并非我写的书上签名。我由衷地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如果我的个人经历与体悟能给各位读者一点点思考和启发,将是我最大的欣慰与欢喜,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吧!
前言
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是组织不能实现预定目标的主要原因,是各级企事业单位领导层希望达到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它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它是战略的一部分……执行,是各级组织在一年365天里最基本的常态。执行力,就是各级组织将战略付诸实施的能力,反映战略方案和目标的贯彻程度。
企业经营要想成功,战略与执行力缺一不可。许多企业虽有好的战略,却因缺少执行力,最终失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力。如果对手在执行方面比你做得更好,那么它就会在各方面领先。有关调查表明:成功的企业,20%靠战略,60%靠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执行力,其余是运气等因素。我国的企业已经纷纷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并以“执行”的好坏来判断企业或个人的“执行力”高低,这也正体现了本书的主题——赢在执行。
执行力是所有组织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政府机关到跨国企业,从政府各级领导到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甚至到非洲某一个角落的杂货铺店主……谁都无法回避。本书将为您提供卓越而极具操作性的有效方法,使您有效提高组织内部的执行力,从根本上解决组织“知易行难”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我们首先对中国企业的执行力进行反思,以批判的眼光描述了国人的执行力症状,接着分析了一些组织执行力不佳的原因,从而为真正地执行消除了主观的偏见和障碍。接着,我们结合人员、战略以及运营流程,谈到如何将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筑执行力组织,同时分别阐明了提升个人执行力以及组织执行力的具体方法,强调了领导者在执行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为了避免执行中的误区,我们描述了领导者必须规避的七大执行陷阱及根治执行扭曲的有效方法,以供读者参考。在这本书中,主要针对企业执行难及效率不高的缺点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掌握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和资源达成目标的思路和方法。愿本书能给您带来启示!
第一章 中国有没有执行力
一、战略与绩效背离的疑问
1 战略雷同,绩效不同
一些企业初始条件相似,并且采用了几乎雷同的战略,但是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有的企业取得了成功,有的却失败了,原因何在?
施乐公司(XEROX),在其战略转型过程中,就选择了和IBM类似的策略,并请IBM的财务总监来当其CEO,但由于施乐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组织保障,造成执行不力,其战略转型最终以失败收场,企业逐步走向衰败。
再有,我们看到满街的便利商店,只有7-Eleven一支独秀;满街的咖啡店,只有星巴克宾客满座。各家便利商店和咖啡店经营方式大致雷同,但绩效却大不相同,道理何在?
零售业在美国早就是成熟的产业,按照传统观点,那应该是无利可图的产业。但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开始从乡村包围城市,一点一滴拉大和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
例如,光是偷窃的损失,沃尔玛就比竞争者少了一个百分点,这样的成果和3%的净利相比,贡献相当可观。除此之外,沃尔玛还利用集中发货仓库,每天都提供低价商品,还有以及全国卫星联网的管理资讯系统,等等,。沃尔玛便以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管理手方法,创造出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没有任何公司能成功地模仿沃尔玛,换言之,沃尔玛以其特有的执行力,具备开发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培育了企业核心能力。  
案例
戴尔(Michael Dell)对执行极为内行。他所运用的直接销售与接单生产方式,并非仅是跳过经销商的一种行销手法.而是企业策略的核心所在。虽然康柏的员工数与规模超出戴尔很多,但戴尔多年前的币值就已超前,关键就在于执行力,而这也正是戴尔于2001年取代康柏,成为全球最大个人计算机制造商的原因所任。
任何采行直接销售的公司都有特定的优势:能控制价格、没有经销商瓜分利润、销售人员对产品高度投入。不过这并非戴尔的专利,像捷威(Gateway)也是采取直接销售,但它的表现却不比戴尔的其他对手要好。戴尔眼光独到之处在于:接单生产、优异的执行能力,而加上盯紧成本,就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以传统大量生产的制造业而言,大都是以预估未来数月的需求来设定生产数量。如果像一般计算机厂商那样,各项零组件均交由外包,本身只负责组装,便需要告知零组件供货商自己预估的数量,并议定价格。如果销售情况不如预期,大家手上都会堆积着销不出去的存货;如果销售情况超乎预期,又得手忙脚乱地应付市场需求。按单生产兴这种做法大异其趣之处在于,工厂是在接获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与戴尔配合的零组件供货商也是采接单生产,在戴尔的客户下了订单之后,再开始生产。等供货商交货后,戴尔立即开始组装,并在装箱完毕数小时之内就运送出去。这套系统能压缩接到订单至出货的整个流程时间,因此戴尔能够在接到订单的一周、甚全更短的时间内就将计算机交货。这套系统让自己与供货商的存货都减到最少;相对手的客户相比,戴尔的客户更能及时享有最先进的产品。
点评: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战略的正确并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执行力两个方面都到位。何况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形成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之间的双向互动。
因此,我们说在企业发展速度要加快、发展质量要提高、发展规模要扩大、企业寿命要延长的条件下,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它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台湾著名学者汤明哲指出,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其余的30%靠运气。
2 战略执行不力
战略执行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最高管理者层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逐渐提速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市场竞争程度已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和压力远胜于前。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澎湃之势已然汹涌而至,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市场已逐渐向国外企业放开。尚处于初创和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在应对国内竞争对手的同时,还要面对经过成熟市场环境下锤炼出来的跨国企业的强大攻势。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摆在中国企业面前。
诚然,中国企业的战略规划水平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在战略意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有效地执行既定的战略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成长与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执行能力的不断增强反过来也会促进战略制定水平的提高,企业才能不断在制定与执行战略的轮回中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建立描述战略执行力的综合理论框架和思路,在此基础上总结在中国目前特定的发展阶段企业战略制定及执行的现状并分析战略执行力的决定因素及其特征,将使理论和实务界能够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企业战略执行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这将加深人们对于企业内部战略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提升,从而促进中国企业整体战略管理水平和意识的提高。
一些企业初始条件相似,并且采用了几乎雷同的战略,但是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有的企业取得了成功,有的却失败了,原因何在?施乐公司(XEROX),在其战略转型过程中,就选择了和IBM类似的策略,并请IBM的财务总监来当其CEO,但由于施乐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组织保障,造成执行不力,其战略转型最终以失败收场,企业逐步走向衰败。
再有,我们看到满街的便利商店,只有7-Eleven一支独秀;满街的咖啡店,只有星巴克宾客满座。各家便利商店和咖啡店经营方式大致雷同,但绩效却大不相同,道理何在?这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将目光集中在企业执行力身上。
沃尔玛的案例再次支持了我们的判断。零售业在美国早就是成熟的产业,按照传统观点,那应该是无利可图的产业。但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开始从乡村包围城市,一点一滴拉大和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例如,光是偷窃的损失,沃尔玛就比竞争者少了一个百分点,这样的成果和3%的净利相比,贡献可观,而这就是执行力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沃尔玛还利用集中发货仓库,每天都提供低价商品,还有全国卫星联网的管理资讯系统等等,沃尔玛便以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管理手法,创造出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在过去四十年中,没有任何公司能成功地模仿沃尔玛,换言之,沃尔玛以其特有的执行力,具备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培育了企业核心能力。
案例
有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某地的一群老鼠,深为一只凶狠无比、善于捕鼠的猫所苦。于是,老鼠们群聚一堂,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老鼠们颇有自知之明,并没有猎杀猫儿的雄心壮志,只不过想探知猫的行踪,早作防范。有只老鼠的提议立刻引来满场的叫好声,它建议在猫的身上挂个铃铛。
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只不识时务的老鼠突然问道:“谁来挂铃铛?”
点评:不难理解,这是个讽刺“坐而言”未必能“起而行”的寓言。美国某商学院的教授,把这个寓言搬进了课堂,MBA们反应热烈,有的建议做好陷阱,让猫儿踏上后,铃铛自然缚在脚上;有的建议派遣敢死队,牺牲小我,完全大我;更有的宣称干脆下毒饵了事,以永绝后患。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讨论,临走前,教授只是狡黠地留下一句话:“想想看,为什么从来没看过被老鼠挂上铃铛的猫?
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战略的正确并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执行力两个方面都到位。何况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形成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之间的双向互动。
因此,我们说在企业发展速度要加快、发展质量要提高、发展规模要扩大、企业寿命要延长的条件下,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它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台湾著名学者汤明哲指出,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其余的30%靠运气。
二、执行不力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一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这样说道:满街的咖啡店,惟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惟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惟有沃尔玛雄居零售业榜首,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则是各个企业的执行力的差异,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是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因此,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国内企业——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先生对核心竞争力的解读。
案例
平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在2003年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中中排名第17位。马明哲先生在谈起对执行力的体会时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关于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提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第二,你的核心竞争力靠什么来保障?答案都是执行力。马明哲先生提到了这样一个怪圈现象:即今天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一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的负责,按质按量地做好他的工作。如果企业能像迈克尔?戴尔讲的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一丝不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推诿扯皮的现象。
点评: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力的保障!
自检:
1.在您的公司或企业里,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大家是各自检讨,齐心协力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是互相推诿、互相责怪,形成一个怪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2.您认为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贵公司生产什么产品,贵公司的产品在国内或者国际上是否有强大的竞争者?贵公司在这一行业是否表现出色?贵公司的能力或优势是否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二 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执行力
一个时期以来,企业界关于“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等的说法十分盛行。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对竞争和竞争力的认识又有了扩展和深化,但目前在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一些简单化和片面性的偏向。那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具有持久力的某种优势。
美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权威詹姆斯·迈天博士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包含在企业内部,与组织融为一体的技能和技术组合,是由企业内部集体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独立的技能和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
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是靠某种“绝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摸式,更不可能单打一地去实现,执行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案例
喜欢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德国国家足球队向来以作风顽强著称,因而在世界赛场上成就斐然。德国足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德国队队员在贯彻教练的意图、完成自己位置所担负的任务方面执行得非常得力,即使在比分落后或全队困难时也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借口。你可以说他们死板、机械,也可以说他们没有创造力,不懂足球艺术。但成绩说明一切,至少在这一点上,作为足球运动员,他们是优秀的,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执行力文化的特质。
点评:无论是足球队还是企业,一个团队、一名队员或员工,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
三、商界领袖谈执行力
下面就执行力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一些知名领导者的看法。第一位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联想电脑的总裁柳传志先生,他被公认为2003年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之一。柳传志先生把执行力归结为这么一句话——“积极地选拔合适的人到恰当的岗位上,还要锻炼员工队伍的执行能力。”
1 柳传志: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
过去,联想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强大的执行力,这与柳传志所受的军事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联想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它每年都要举办的全国市场活动,每次都是几百个城市同时举行,足见其巨大的运作和控制能力。这种以高效运作体系为基础的执行力,也正是联想在PC市场崛起乃至保持霸主地位至今的最重要的杀手锏。但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手中的这一利器,似乎正一点点失去它原本的威力。
执行力是指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有无执行力,关键看有没有选对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选对人意味着企业领导者成功了一大半。因此,面对执行力的流失,柳传志先生找到了一名“得力大将”,这就是联想公司的总经理杨元庆。
案例
联想公司找到的执行者
杨元庆,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浙江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取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在南方的《周末画报》评选的2003年中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位列第一。杨元庆先生领导的联想PC(个人电脑)在1996年的市场份额上占据了中国第一名,一举打破了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多年以来被国外品牌霸居第一的局面,树立了中国品牌个人电脑主导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从1997年起,杨元庆便多次力图在联想文化中加入“杨式”变奏曲。
1997年,他将“严格文化”引入联想,并确立了“认真、严格、主动、高效”八字管理方针,还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著名的“八大问题”,细数联想执行力下降的症状;
2000年,他又针对联想内部缺乏沟通和协作的情形,将亲情成分引入联想文化,试图以此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协作的文化。但它们似乎始终没有形成强音,最后免不了默默消失在联想文化强音的海洋中,几乎没有留下痕迹。
2001年4月,几乎是在从联想教父柳传志手里接过联想帅印并公布2001~2003年计划的同时,杨元庆把任正非那篇著名文章《华为的冬天》发给了全体联想员工,并在一次会上问与会者:“如果有一天,公司没有完成任务怎么办?”几个月后,联想自1993年以来第一次没有完成季度任务。
半年后,他开始大张旗鼓地向联想“大企业病”和“体内病毒”开火。
2004年2月18日当晚19点30分,在位于北京上地的联想大厦会议室里,联想集团200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联想的新老领袖齐齐上阵。发布会现场,柳传志代表联想董事会承认,由于对实现长期业务目标的强烈追求,更由于经验方面的原因,上一个三年计划目标定得过高了……
而对于未来,杨元庆称:为保证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竞争力的提升和重点发展业务竞争力建立上,要先学会二元化,再学多元化,并为此在营销及人事安排上作了调整……
点评:杨元庆有今天的作为,可以说是柳传志先生提拔了他,而他贯彻了柳传志的主张。所以从柳传志的观点来看,执行力就是选择会执行的人,在一个适当的岗位上任用他。 
如何才能选对人?对此,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如下总结:
第一,不要冒险给新来的干部安排新的重要工作;。
第二,仔细推敲任命,尤其要把握好任命的核心和性质;。
第三,着眼于一定数目的候选人并扬长避短;
第四,与几个曾和候选人一起工作过的人讨论每一位候选人;
第五,确保被任命者了解职位;。
第六,及时纠错。如果一个职位接连使两个人栽了跟头,领导者不要再去乞求“伯乐”发现新的“千里马”,而应该取消这一职位。除非有所改变,否则它还会像击败前两个人那样,击败第三个上任者。
在这六条原则中,第一、二、六条执行起来最难,教训也最多。国内众多“空降兵”的失利大都与此有关。很多职业经理人正是被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不仅不能提升企业执行力,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冲突”。
组织的效率需要合适的人才来保证,个人的执行力水准是基本的要素。一个再完美的策略也会死在没有执行力的管理者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必须反思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不仅仅制定策略,还应当具备相当的执行力。策略与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成功缺一不可,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
策略是企业发展的指南,根据策略来指定执行方案:一方面,管理者制定策略时应考虑这是不是一个能够得到彻底执行的策略;另一方面,管理者需要用策略的眼光诠释执行。好的策略应与执行力相匹配。
2 杰克?韦尔奇:执行力就是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
每个企业都希望能找到持续成功的灵丹妙药,但它到底在哪里?让我们回首历史,一百多年前,当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时,选取了十几家当时最大的公司作为道琼斯指数股,而一百年后的今天,只有GE还依旧是道琼斯指数股。是什么使得GE能基业长青?原因很多,但无疑,卓越的企业执行力在其中扮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作用。
GE执行的有力推动者之一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原通用公司CEO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对执行力的观点是:“通用最痛恨官僚主义,我们杜绝将资源浪费在行政体系上的做法,摒弃所有仅有美丽外壳的计划与预算。” 
从GE最基层的一个实验车间的化学工程师,韦尔奇一步步脱颖而出,20年后终于登上GE最高层的权力宝座。他完好地保存了他独特的与官僚作风格格不入的“杰克式”的激情,矢志打破GE这个多元帝国的官僚主义,以强硬作风、追求卓越的理念推动GE业务重组,:
构筑“数一数二和三环”战略(核心、技术、服务),);
实现通用电气公司“6σ管理、全球化、E化、听证会”的四大创举。
正是这种充满活力的激情成为他出任CEO后一切改革的源动力。他历经旧体制的层层曲折,深知哪里是最阴暗的深处,哪里有无所事事的敷衍,哪里是最殷切的盼望,所以,力刀斧所到之处,必斩而后快,且绝不手软。为此,他曾有“中子弹杰克”、“美国最强硬的老板”之称。
忠告:一个公司的效率不在它的大楼,也不在它的人员,更不在它的会议,而在它的贯彻力度,也就是杰克??韦尔奇所说的执行力。  
3 迈克尔·戴尔:执行力就是在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
第三位企业家是美国的迈克尔?戴尔,他所运用的直接销售与接单生产方式并非仅是跳过经销商的一种行销手法,而是企业策略的核心所在。虽然康柏的员工规模超出戴尔很多,但戴尔多年前的币值就已超前,关键就在于执行力,而这也正是戴尔于2001年取代康柏,成为全球最大个人计算机制造商的原因所任。他对执行力的看法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完全是由于戴尔公司的员工在每一阶段都能够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按单生产”这种做法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在于:工厂是在接获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与戴尔配合的零组件供货商也是采接单生产,在戴尔的客户下了订单之后,再开始生产。等供货商交货后,戴尔立即开始组装,并在装箱完毕数小时之内就运送出去。戴尔能够在接到订单的一周、甚全更短的时间内就将计算机交货,同时让自己与供货商的存货都减到最少。
因此,戴尔重视从供货商到工厂组装、到送货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能按时按质的完成,戴尔才能取得“按单生产”的竞争优势。
自检:让我们很快复习一下以上三位知名企业家对执行力的看法:
柳传志先生:执行力就是找会执行的人;
杰克?韦尔奇先生:执行力就是企业应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
迈克尔?戴尔先生:执行力就是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
这是这三位著名企业家对执行力的看法,您对执行力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
基于一些企业领袖对执行力的看法,我们来探讨一下“执行力”的定义。到底什么是“执行力”呢,好像还没有看到哪位大师对此做出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大部分人对执行力会有一个比较通俗地理解:,那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
四、国人的执行力症状
执行力并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中华民族无疑是优秀的,但是工作态度始终不够优秀,执行力的偏差是最大的原因。关于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我个人把它归结为四点:
第一,碰到偏差没有敏感性,也不觉得很重要;
第二,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第三,不会自己在自己范围内处理自己的问题;
第四,不会去坚持公司制定的标准。
1 对执行的偏差没有敏感性,也不觉得重要
不注重纠正小的偏差,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的铁道部和民航总局都要求提速,其实他们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准点。近两年我在国内出差,接我的朋友总问我有没有误点,这正是因为现在国内飞机不准点是正常的,准点反而是不正常的。而全世界最快的火车---日本新干线时速达到320公里,每个月的误差却不超过3秒钟。
2 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很多强大的民族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品质就是完美,对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而中华民族就没有力求完美的习惯。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强调宏大的事业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应该、可能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都停留在了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落实在了表面上,许多宏大的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  
案例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并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十两银子,第二个仆人五两银子,第三个仆人二两银子。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十两银子。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仆人也赚到了五两银子。但是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却把它埋在了土里。
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主人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带着另外十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仆人带着他另外的五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家那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后再把它给有十两银子的人。我要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甚至他们有的也会被剥夺。”
这个仆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丢失主人给的那二两银子。在他看来 ,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能主动些,变得更杰出些。
点评: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
忠告:当前,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
案例
瓶盖密封不过关的上好名酒
有一次我买了一瓶国内出产的名酒,准备送给我父亲,因为怕路上被砸破,我仔细用毛衣包好,放在皮箱里面。等回到家拿出来准备送给我父亲的时候,却发现瓶里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酒,三分之二的酒被毛衣“喝”了。
而正是因为白酒的瓶盖没有密封好,使得好酒被白白浪费了。
点评:这正是不追求完美的一个例子。要取得成功,必须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一丝不苟,否则不是功亏一篑,就是与成功察肩而过。
自检:如果你是一家酒厂的管理者,当有客户反映瓶盖密封不过关,并且仅仅由于这一缺陷导致你失去了许多大客户,你的第一反应是该怎么做?
案例
加利佛尼亚的酒厂
美国加利佛尼亚酒厂的理念是:要生产出完美的酒,每个员工自身首先要追求完美,要有追求完美的习惯。为此,加利佛尼亚酒厂策划了很多小举措,以使每个员工实现追求完美的目标。
举办音乐会是其中的一个特别的举措。加利佛尼亚酒厂每隔一段时间会请一些乐团来公司演奏,让员工欣赏美妙的音乐,从中陶冶性情。同时,工厂中还布置了很多雕塑。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美,当人们在追求美并被美熏陶的时候,他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追求完美。
点评:加利佛尼亚酒厂的种种举措使员工理解:追求完美是一种道德、,是一种素养、,是一种思想。
案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点评: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算不算细节?严格说来,这件小事还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阿基勃特做了,并坚持把这个细节做到了极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
自检:我们身边也发生过很多不重视执行细节的事情,您能举出一两个事例吗?
3 不会在自己的范围内处理一切问题
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共同地担负起责任。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有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也是执行力的最好体现。
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何执行呢?“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或“在其位而乱谋其政”,其结果必定是“失职”,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全国因人为“失职”造成的交通事故、煤矿坍塌、火灾等重大事故已有数十起。  
惨痛的教训在警示我们“责任重于泰山”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履行责任是执行的首要任务!
4 对于公司的要求不能坚持,也不想坚持
案例
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员工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企业能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企业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企业派出的人员外,其他的根本没有任何变动——制度没变,人员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只有一个要求:把以前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点评: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
如何真正有效地保证决策变成事实,达到既定的效果,这需要制定激励与约束执行者的标准和制度,即好的执行往往以建立好的流程和标准为基础。
例,如,摩托罗拉早在30年前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流程管理体系,既形成了内部控制标准,也表现了公司的经营原则。该控制标准对涉及收入、采购、工资、制造、融资、财务报告、计算机系统控制、政府法规、知识产权等各项业务的流程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而且还指出如果不按照标准做将会产生何种风险。所以,有好的战略,又有好的运转机制和标准来执行这个战略,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
自检:现在我们很快地复习一下,我们国内对执行力的态度一共有四点,也就是大家要注意到的地方:
第一,碰到偏差没有敏感性,也不觉得很重要;                    
第二,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
第三,不会自己在自己范围内处理自己的问题;                     
第四,不会去坚持公司制定的标准。
五、执行没有借口
案例 
《致加西亚的信》全书是围绕着一个故事展开的: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而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三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强调说明的。我需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点评:我们一般在接受一个任务时,总会问很多问题,诸如:加西亚住在哪里?我怎么去找加西亚?如果加西亚不在怎么办?我去找加西亚有没有车费?我什么时间去啊?危不危险啊?有没有人会抓我啊?……这本书给我们的感受是:我们也许都是问得太多,做得太少了。

自检:当您的上司给您分派任务时,您总难免要提出一些问题,不妨将您曾提出过的问题列举出来。  
1 借口的五种表现形式
案例
在CEO文森召集的一次销售例会上,4位高级经理参加了会议,其中史蒂夫是财务经理。在听到史蒂夫说“由于网络故障,下属23个子公司的报表还没有汇总完”的话后,文森大为不悦,“今天必须讨论销售策略调整的问题”。史蒂夫似乎一脸无辜:“我知道,但网络出了毛病,我也没办法。”
史蒂夫的说法冠冕堂皇。网络故障听上去就像“自然灾害”一样无法预知,也不是财务经理所能控制的“意外事件”。
点评:这是美国咨询顾问詹姆士M布里奇和大卫G马奇兰,在一本名为《别找借口:提高业绩、效益的务实之路》的书中提到的一个故事。像“网络故障”、“资料尚未找到”、“任务太多,时间紧”等等借口,在布里奇和马奇兰的书中比比皆是。出于对美国产业竞争力下降,“已经失去了全球市场中第一位的宝座”这一事实的忧虑,两位作者在10年前就开始研究充斥于企业内部的“恶劣文化”问题,并把焦点对准了无所不在的“借口”。
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根本就不愿说出来。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归纳起来,我们经常听到的借口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1)他们作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
许多借口总是把“不”、“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有“我”与“别人”的区别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寻找借口,无形中会提高沟通成本,削弱团队协调作战的能力。
(2)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快做。
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每个公司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似乎尽职尽责了,但是,他们把本应1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得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因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他们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逃避。这样的员工会让每一个管理者头痛不已堪。
(3)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
寻找借口的人总是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因此,期许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4)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这样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可能让人如意一世。没有谁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确的态度是正视现实,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5)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都超出我们一大截。
当人们为不思进取寻找借口时,往往会这样表白。借口给人带来的严重危害是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其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忠告:优秀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诿;他们总是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替上级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尽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对同事提出的帮助要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迟。
案例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临着一种最为尴尬的情况:该公司的财政发生了困难。这件事被在外头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知道了,并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热忱,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更为严重,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员开一次大会,全美各地的销售员皆被召去参加这次会议。查姆斯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首先,他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这些被唤到名字的销售员一一站起来以后,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惊的悲惨故事要向大家倾诉: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后再买东西等等。
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完成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时,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在场的销售员都惊呆了。他们有些人以为查姆斯先生发疯了,人们开始窃窃私语。在这时,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着,表现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一毛钱,然后发表他的演说。他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生活的费用。”
“这位黑人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白人小男孩没有得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
那些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当然了,是那个小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如雷般的回答:
“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自己的错。”查姆斯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忱,因此,你们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收银机,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大家都说“愿意“,后来果然办到了。那些他们曾强调的种种借口: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统统消失了。
点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借口是可以克服的。只有不断朝着卓越的工作目标迈进才能让你找到成就感。
2 借口和与理由的区别
悲观情绪是公司中借口滋生的土壤。“悲观的人总是喜欢寻找借口”,布里奇和马奇兰“做”了一个包含10个层面的逻辑链条,论证这种关系:
如果企业或个人仅仅关注短期行为,就会导致被动反应;
被动反应,就不愿意承担责任;
不愿意承担责任,就不可能具备冒险精神;
不愿意冒险,就惧怕失败;
惧怕失败,就谋求自保;
谋求自保,就会出现悲观和拖延;
有拖延,就缺乏干劲和创造力;
缺乏创造性,就只会跟随别人;
跟随别人,就学会推卸责任;
学会推卸责任,就会制造借口。
在前面提到的CEO文森召集的会议上,财务经理史蒂夫的话再平常不过了。“网络有问题”,的确是一个财务经理无法预知和控制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管理者,当无法通过网络手段获得第二天开会所需的资料的时候,史蒂夫没有立刻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而是“将这个技术上的意外故障,当作自己无能为力的借口”。  
“借口”有时候很难与“理由”区别开来。之所以难以区别,其实在于态度的不同。“借口”背后是消极的态度,而“理由”则意味着任何积极的努力与行动都宣告失败之后的无奈。
3 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  
忠告: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一支部队、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战士或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
可以说,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可以说,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如果不把西点军校仅仅看作是一所陆军学校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西点军校的很多训练方法和思想应用于企业特别有效。比如在西点,军官向学员下达指令时,学员必须重复一遍军官的指令,然后军官问道:"有什么问题吗?"学员通常的回答只能是:"没有,长官。"学员的回答就是作出承诺,就是接受了军官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就连站军姿、行军礼等千篇一律的训练,都无一不是在培养学员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制力。在这样的训练中,西点军校的文化慢慢渗透到了每一个学员的思想深处。它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你,让你总是具有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 
案例 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最后,巴顿写到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务的人。"
点评: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
“拒绝借口“应该成为所有企业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的最有力的保障,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奉行不渝,没有任何理由的坚决执行,而不是为没有做好工作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不以任何借口为理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这种要求是为了让个人学会适应压力,培养自身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
4 消除借口,领导是关键
在《别找借口》这本书里,布里奇和马奇兰把消除“借口”、缔造健康的企业文化的责任,明确地归之于企业领导。“只有正确的领导,才能改变借口泛滥的企业文化”,公司中消除借口必须从领导开始。
但是,什么是领导呢?布里奇和马奇兰作者模仿词典中解释词条的手法写道:领导,动词,通过示范来引导或者表现。
正如美国汽车业著名的企业领袖艾科卡,在其自传中所写的那样,“领导意味着树立榜样。”领导必须努力促成一种良性的企业文化。“如果愿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千万条道路;如果不愿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无数个借口。”
大师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该获得以下理念和认识:
战略与绩效背离的疑问:战略的正确并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执行力两个方面都到位。
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是执行不力。
商界领袖对执行力的认识: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执行力就是消灭公司里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执行力就是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国人的执行力症状:不重视纠正偏差;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不会自己在自己范围内处理自己的问题;公司的标准从来都不坚持。
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的含义: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第二章 执行不力的八个原因
一、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
大的方面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小的方面是有布置没检查,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自己没有做好表率等等,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意思。中国还有句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企业要想强化执行力,必须在每个方案出台时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是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示范,做出表率才行。
案例 
在奥康,王振滔是一位俭朴、谦虚的老总,不吸烟、喝酒,出差吃方便面、面包是“家常便饭”,在公司与员工们同吃三元的快餐。奥康的员工与领导一视同仁,如穿着统一、走斑马线,任何领导或员工都必须遵守,否则将面临着罚款、打入黑名单甚至开除的处罚。
点评:领导人的行为必须具有表率作用。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1 提高管理者的执行表率作用
管理者往往都会把在缺乏执行力的原因归咎到各个方面,却忽略了分析自己从自己身上来发现根源。事实上执行力是管理者意志的体现,倘若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本身较差,后面有关执行力的所有事情将无从谈起。
假如管理者怕承担责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家看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多了,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少了;
假如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只能让大家看惯了在单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假如管理者导走形式主义,企业的各种文件、各种规章也是一纸空文。
这一切即使有着“严管重罚”的牌子,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详细的表格和程序,同样无法产生什么执行力。因此一些企业执行力薄弱的根源恰恰是在老总身上。
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强弱,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决定着一个部门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就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
案例
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但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和尊重,并非是因为他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做出了多么大的建树(尽管他一本书的版权就卖了700万美元),而是作为通用电气总裁与属下的有效沟通和示范,他经常手写一些“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等等。
点评:正是通过这些简单有效的办法使韦尔奇的策略有效的贯彻下去,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优秀团队。
2 管理者在执行中应做到的几点
要做到始终如一的执行下去,管理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领导要明白一个道理:领导力就在执行之中,领导就是要领导执行。
要专注,抓住重点。将军如果分散兵力就容易被逐个击败,一个时间关注一件事情,专注就是力量,专注做事情就会成功。
要以身作则,亲自参与,亲力亲为,成为带动全局的发动机。要认真研究现状、项目的执行、员工的状态,执行各具体情况和预期之间的差距,并进行正确深入的引导。
要明确管理层的责、权、利。管理层责、权、利是否明晰对执行力的影响较大,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拥有权力、利益,应与其相承担的责任密切相关。
二、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
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组织效率提升的意义不言而喻。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宣扬的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西方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得益于制度的变迁。他这里讲的“制度”,不仅包括国体、政体在内的“大制度”,也包括了商业机制、企业制度、信用制度在内的“小制度”;不仅包括了各种由长期习惯而形成的明文规则等正式制度,也包括了社会风俗、文化等隐性的非正式制度。
忠告:制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居功至伟,而对于个体组织如企业的执行力,严谨制度的创立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1 管理制度是什么
一般地说,管理制度是企业一系列成文不成文的规则,或者说它是企业贴上个性标签的关于经营管理的不同“打法”。
制度不仅规范企业中人的行为,为人的行为划出一个合理的受约束的圈,同时,也保障和鼓励人在这个圈子里自由地活动;或者更通俗地说,制度是一种标签或符号,它将企业中人的行为区分为“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和“不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据此采取奖勤罚懒的措施,褒奖“合乎企业利益的行为”,惩罚“不合乎企业利益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刺激企业中的人约束自己,提高组织执行的效率。而在这样的奖罚中,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得以推行和巩固。
企业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企业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创立、创新一种制度是企业自身组织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企业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用新制度学派的观点来看,就是为了追求“收益递增”和克服交易费用过高等市场不完备的问题。
2 制度对执行的重要性
企业家的执行能力与企业的执行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个人能力,而企业执行能力是组织能力或制度性的能力。 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人治,而制度性执行能力是“法制”。人治的企业家能力通常是用“能人”,背后的哲学思想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制度性执行能力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人是一定要犯错的,所以用人就一定要疑,要建立一套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
案例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从400多位声名显赫的美国企业巨头中评选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10 位 CEO。令人意外的是,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并未入选,如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前 CEO 杰克?韦尔奇等。 
相反,上榜的 10 位企业家有人当初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是当 CEO 的料,例如波音公司总裁比尔?艾伦。柯林斯指出,这十大 CEO 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建立了在自己卸任之后,公司依然能够长久兴旺发达的企业机制;他们专心致志地构建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并不刻意成为伟大的领袖;他们奠定了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
点评:所以,中国企业界谈执行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了速效而牺牲对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制度与文化)的建设。管理者应当懂得企业持续增长的源泉,在于制度与文化对“人性中善的弘扬与恶的抑制”,只有在这样一个“道”的前提下,对执行“术”的追求才有意义。  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领导人再用类似车间主任管理车间的那种方式来管理企业已经彻底行不通了,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夯实制度管理的基础。
企业领导人做企业,信誉是第一位的,但只有信誉是不够的,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才行。因为员工需要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在企业持续发展阶段缺少“人本管理”并不可怕,而缺少行之有效,人人平等,贯彻始终的制度管理是可怕的,它会导致管理流程混乱。
因此,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才能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从而避免“多头领导”,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力。  
具体来说,制度对于执行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
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策略规划,员工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不能按各自的理解来做事,用制度来达到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状态的目的。
(2)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力
执行力,在现代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由个人来达成,而是由组织来达成,因此,执行力的表现就必须在个人和组织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和统一的关系,既不因过分强调个人执行力的提高而忽视了组织的力量,又不会违背了个人的特性和价值体现。
(3)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
执行力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体系、考核机制、奖惩制度、压力制度,等等。
3 管理制度不严谨对于执行的危害
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最后导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狼喊多了,等真的狼来了也没人去做好人了,其实是一个道理。战国时秦国的商秧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方法。
忠告: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其首恶,找一个能够引起他人警觉的人,杀鸡骇猴;二是树立正面的典型,通过范例告诉大家公司的意图,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等等,以期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案例
深圳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有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用他在一次公司干部会上所讲的话作为解释最合适不过了: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他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人家的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最局部的改动。至于进行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正是因为这种对制度的尊重和始终如一的贯彻,才创造了华为的春天。
点评:只有严谨的制度,才能促成华为如今强大坚毅的执行力。
三、制度本身不合理
1 制度不合理执行的危害
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经常遇到一些企业企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
企业每下一个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也进一步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连有些本来很好的规定也受到了牵连。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比如我们公司要建立正规的咨询业务的工作流程。我们在家里想能想出一套方案来,如果通过请教其他正规的咨询公司的人员,可能会做出比我们自己设想的要更合理的工作流程。再通俗一点,要想练好健美,必须请教专业的健美教练才行。 
文学大师郭沫若有句话: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为了长狗肉。拿到制度建设中来也很有讽刺意味。经常看到有些企业把西方的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照搬,生搬硬套,结果导致了水土不服。什么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是制定制度时必须要考虑的两个原则。  
案例
国内的企业中,许多制度之所以得不到执行,是因为制度本身缺乏人情味或不够合理,导致无法执行。比如,国内企业规定八点上班,管理的严格的企业规定,迟到一次就重罚或者迟到三次就开除,看似管理严格,但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一方面中国的职员职业心态还不到位,别的企业管理的不那么严,自己的企业管理的太严,这本身对员工就是一种付出,需要相应的成本回报;另一方面,中国的交通不确定因素也太多,谁知道今天会不会交通堵塞,不可能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动身去公司。最后变成制度刚开始严格执行几天,以后就是总经理想起来抓一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了,久而久之公司的制度都变成了纸上谈兵。而在真正管理的好的公司管理制度就人性化一些,但执行相当严格。还是以作息管理为例,有的公司就规定,如果九点上班,九点十五分以前到公司的,一个月三次以内不算迟到,第四次就重罚,员工也很拥护,执行得很好。 
点评:因此,在中国的企业内,制度的执行不是关键,关键是制度的制定要考虑周全。 
2 制定合理制度的规则
要使得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合理,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1)制度与实施过程的区别
出于保护雇员和雇主利益的制度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行为准则和实施这些准则的规则。对于各个部门而言,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条款,这也就是所说是实施过程。制度和实施过程的区别在于制度列出各种条条框框的行为准则,而实施程序则是说明实施这些行为准则的流程。 
举个例子,你期望所有的程序员在每天下班之前都必须检查自己的代码,你的部门程序文档就应该明确写入这一规定。如果哪位雇程序员不遵守这一规定,你的部门制度文档也有相应惩罚后果的详细规定。
如果你部门没有这些条款,而你在工作中却凭自己意愿行事,这是不合理的。
(2)做好计划并得到批准
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的关键在于尽可能的使之简单、清晰、全面。当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时,你首先得把各个部门的要求和建议文档化。这也许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你必须知道公司所有员工的期望,这是最基本的;你必须文档化所有的工作规程、部门之间的联系,等等。
一旦这些任务完成,就可以正式地制定公司的制度了。在这一过程中,建议一定要和人力资源部、建议者、员工、用户保持密切联系。为了避免员工日后产生不必要的意见,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到员工的利益。
制度制定者也可以查看一下以前的制度,并看一看这些制度在那个时期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有个别条款很有效,并可以在当前行之有效,不妨把它列入公司当前的规章制度。
(3)正式地制定制度和实施的程序
假设你是一个软件开发咨询组的管理者,在公司里,你觉得程序员John Doe工作效率实在太慢,那么你怎么去处理这一问题呢?首先,你制定一套工作制度,规定完成哪些工作,如何完成,达到什么效果。应该注意这一制度必须包括所有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如果超过最终期限,必须提前和项目领导说明不能按期完成的原因,哪些部分不能完成,什么时候可以完成。”这样所有的计划才能够很好的协调。接着,你可以制定出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应受到惩罚的条款:“如果不能按期完成的员工必须被记入员工档案并取消远程工作的权利。”
最后,一些制度也可以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你可以为员工获得在家工作的权利而制定相应的制度,“如果请求在家工作,必须提前三天用e-mail通知项目经理”,“如果每个月都有四天或以上的时间在家工作,必须得到上一级领导的同意。”
(4)不要反复制定制度
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必须力求于完整全面。如果在员工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后再作出规定,那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很没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制度应该包含所有团队、部门、公司的所有。
(5)制度的制定和更新必须遵循相应程序
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走向极端,但是你应该清楚如果不实施这些制度时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只有掌握所有员工的详细信息,你才能有效地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四、执行过程过于繁琐或囿于条款
1 执行过程繁琐对企业的危害
有研究显示,处理一个文件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有时一件事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审批,导致具体执行人员失去耐心而影响了执行的最终效果。不要妄想顾客会理解我们内部程序的繁琐,他们只关心从打电话投诉到具体执行完是多长时间。缩短非必要部门的中间审批环节,提高作业效率,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是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  
例如,曾是IT产业创新精神代表的施乐公司,发明了许多包括鼠标、图形用户界面、激光打印机等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但这些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走向衰败的施乐公司不是因为缺乏创新或是战略决策,而是因为其庞大的官僚体制使得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繁杂,不能迅速地提供资源使其先进的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创意的产生和战略执行,最终导致了产品开发始终落后于对手,从而在创新上输给了竞争对手。
一个好的例子是中国人寿保险青岛公司,以新单处理流程为起点实施流程再造,核心内容是对新单出单涉及到的六个部门、环节分别设置相应的岗位,形成流水线式的工作控制。流程再造前,出单需要5-7天,之后,出单缩短到两天。从而彻底改变了效率与质量问题。
2 优化执行过程的利器——业务流程重组(BPR)
(1)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理念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英文全称为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以下简称BPR),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随后,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精益生产)、WORKFLOW(生产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主要是革企业僵化的命,革官僚主义的命。  
专业制分工及组织分层制是西方工业国家取得大规模工业化成功的前提,在托福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对"大就是好"的大规模生产时代,进行了最详尽的描述,并预言其时代的终结。但十多年过去了,大企业并未消失,而是采用了BPR及其它先进思想使自己获得了新生。
(2)业务流程重组的类型
1990年,美国MIT的Hammer教授首先提出BPR的概念,但Hammer在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中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基本范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可根据竞争策略、业务处理的基本特征和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
根据流程范围和重组特征,可将BPR分为以下三类:
功能内的BPR
通常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体制下,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管理层一般只执行一些非创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计算机完全可以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例如物资管理由分层管理改为集中管理,取消二级仓库;财务核算系统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全部核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等。
宝钢实行的纵向结构集中管理就是功能内BPR的一种体现。按纵向划分,宝钢有总厂、二级厂、分厂、车间、作业区五个层次。在1990年底的深化改革中,宝钢将专业管理集中到总厂,二级厂及以下层次取消全部职能机构,使职能机构扁平化,做到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功能间的BPR
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等。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在一起,使许多工作可平行处理,从而可大幅度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又如宝钢的管理体制在横向组织结构方面实行一贯管理的原则。所谓一贯管理,就是在横向组织方面适当简化专业分工,实行结构综合化。凡是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管理的业务,就不设多个部门或多个人去管;在管理方式上实现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管理,克服传统管理中存在的机构设置分工过细及业务分段管理的情况。
组织间的BPR
这是指发生在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如通用汽车公司(GM)与SATURN轿车配件供应商之间的购销协作关系就是企业间BPR的典型例子。GM公司采用共享数据库、EDI等信息技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配件供应商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配件供应商通过GM的数据库了解其生产进度,拟定自己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发货计划,同时通过计算机将发货信息传给GM公司。GM的收货员在扫描条形码确认收到货物的同时,通过EDI自动向供应商付款。这样,使GM与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转像一个公司似的,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缩短了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定货周期,减少了非生产性成本,简化了工作流程。这类BPR是目前业务流程重组的最高层次,也是重组的最终目标。
(3)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原则
BPR的主要原则有三:
以顾客为中心
全体员工建立以顾客而不是“上司”为服务中心的原则。顾客可以是外部的,如在零售商业企业,柜台营业员直接面对的是真正的顾客;以是内部的,如商场的理货员,他的顾客是卖场的柜台小组。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由他的“顾客”作出评价,而不是“领导”。
企业的业务以“流程”为中心,而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
一个流程是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体现于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将被铲除,职能部门的意义将被减弱,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将被合并。
“流程”改进后具有显效性
改进后的流程的确提高了效率,消除了浪费,缩短了时间,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竞争力,降低了整个流程成本。
(4)业务流程重组的组成
BPR的重要目的是优化工作流程。流程是由一系列工作活动所组成的。以零售企业的日常工作为例,工作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类型:
增值的:如采购、促销、销售等。
非增值的:出入库、分拣包装、运输等。
无效的:提供无人阅读的报告,工作失误,过多的检查等。
(5)BPR的最终目的(以商场的物流为例)
识别核心的企业业务流程,按照经过优化的核心物流流程组织业务工作,该核心流程必须是能最大程度给企业创造利益的。
简化了或合并了非增值部分的流程,剔除了或减少了重复出现和不需要的步骤所带来的浪费。
全体员工必须以顾客为中心,所有工作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
自检:根据具体工作岗位与职责,说说您所在的企业的执行流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缺少将工作分解和汇总的好方法
案例
IBM信用公司曾经曾经要平均花费7天的时间,通过一系列的部门和程序为客户提供一项简单的融资服务:现场销售人员——总部办公室人员——信用部——经营部——核价部——办事组——快递到销售人员。在等待的7天中,销售的代表和顾客谁也不知道流程传递道哪一个“码头”,即便电话咨询以不得其解。而正是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清晰的决策点或决策人,没有将整个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和每个人身上,要以部门之间的牵制来保证部门之间的审核,致使各个部门远离有效的信息个行其事,审核效率的低下,严重拖延了服务的时间。
点评:如果工作分解的不清晰,或是配置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当一项战略需要执行的时候,就无法得到各层级的相应策略和措施的回应,执行力难免会出问题。
1 工作分解的重要作用
要想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首先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吃”,其根本原因是群体承担责任,而成员总是认为别人不会尽全力,自己也就不会去努力,社会惰性导致团队效率低下。因此除了员工必要的角色定位,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以外;还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指标,这样才能使员工的努力能更科学地量化出来,以有效激励先进者,鞭策落后者。  
总之,细节把握程度越高,做得越细,执行效果越好,反过来,执行动作越清晰细致,有助于员工对策略本身更深地理解,能理解得越透彻,能保证团队上下对战略战术策略的理解的一致性和清晰性,从而形成合力,提升绩效。
2 制定工作分解结构(WBS)的方法
以咨询公司为例,通常我们遇到的公司在作业的时候会组建一个项目小组,然后把工作进行分解,ABCD每人负责一摊活,然后进行汇总。制定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类比法、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和使用指导方针等等。
(1)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以一个类似项目的WBS为基础,制定本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例如,ABC飞机制造公司,曾设计制造多种类型的大型客机,当他们计划投入设计生产某种新型战斗机时,就可以使用以往制造大型客机而设计的子系统。以从前的子系统为基础,开始新项目的WBS的编制。比如,该WBS的第一层中有飞机机身顶,该项又包括了飞机前身、飞机中部、飞机后身和机翼等第二层的多个子项。
这种一般性的产品导向的WBS就成为新飞机项目的范围定义和新型战斗机成本估算等工作的起点。
(2)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常常被视为构建WBS的常规方法,即从项目最大的单位开始,逐步将它们分解成下一级的多个子项。这个过程就是要不断增加级数,细化工作任务。
这种方法对项目经理来说,可以说是最佳方法,因为他们具备广泛的技术知识和对项目的整体视角。
(3)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是要让项目团队成员从一开始就尽可能的确定项目有关的各项具体任务,然后将各项具体任务进行整合,并归总到一个整体活动或WBS的上一级内容当中去。仍以ABC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新型战斗机为例,用这种方法,则不是开始就考察WBS制定的指导方针或是参考其他类似项目的WBS,而是尽可能详细的列出那些项目团队成员认为完成项目需要做的任务。在列出详细的任务清单后,就开始对所有工作进行分类,以便于将这些详细的工作归入上一级的大项中。比如说,项目团队某小组中的商业分析人员会知道他们必须确定用户对项目的要求以及该项目的内容要求;工程师们也会知道他们必须确定对系统的要求和对发动机的要求。于是,该小组可能会将这四项任务都归入到战斗机制造项目的概念设计这个总项中去。
自下而上法一般都很费时,但这种方法对于WBS的创建来说,效果特别好。项目经理经常对那些全新系统或方法的项目采用这种方法,或者用该法来促进全员参与或项目团队的协作。
(4)使用指导方针
如果存在WBS的指导方针,那就必须遵循这些方针。如前面我们提到的美国国防部为国防装备项目定义的许多工作分解结构标准。许多DOD(国防部)项目都要求承包商按照国防部提供的WBS模板提交他们的项目建议书。这些建议书必须包括针对WBS中每一项任务的成本估算,既有明细估算项,也有归总估算项。项目整体的成本估算必须是通过归总WBS底层各项任务成本而得到的。当国防部有关人员对成本计划进行评审时,他们必须将承包商的成本估算与国防部的成本估算进行对比,如果某项WBS任务成本有很大的出入,那一般就意味着对要做的工作任务还没搞清楚。
案例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空军的一个自动控制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要建立一个本地在线网络系统(LONS),以便为15个空军指挥基地提供自动控制系统。于是就需要征寻该系统的开发计划。这个两亿五千万美元的项目包括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为诸如合同、技术规范、建议邀请书等文档的共享开发应用软件等等。空军建议书指导方针包括这样一个WBS模板,主要承包商在准备其成本建议书时必须遵循这一模板。这个WBS的第一级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开发、培训和项目管理等几项内容。硬件项所包含的第二层子项则主要有服务器、工作站、打印机和网络硬件设施等。空军有关人员会对照他们内部的成本估算——该估算也同样是以这个WBS为基础的——考察承包商的成本建议书。
点评:因此,拥有一个规定的WBS既有助于承包商准备他们的成本建议书,也有利于空军方面对承包商们的评价工作。
自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一项工作的具体分解步骤。
六、没有人监督,也没有监督的方法
监督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虽然淡到监督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监督,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监督和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监督过严使下属口服心不服,监督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
1 监督对于执行的作用
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所有善于执行的人都会去监督组织所制定的计划落实情况。
监督能够确保一个组织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不断地监督和跟进,就能够有效地暴露出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并迫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和纠偏整个工作的进展,以期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
2 缺乏监督对执行的影响
工作的监督如果得不到严肃的对待,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并没有太大意义。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监督与控制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时机,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是只要做了,做的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常见的如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导致有事情的时候没人负责。后者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
1997年,美国安然公司为了保证员工不断进步,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5个等级,这些级别将决定员工的奖金和命运。但是,事与愿违,这套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有位老员工说: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和某人是竞争对手的话,我为什么要去帮他呢?到后来,这种压力拉动型的绩效评估机制也就逐步转化为一种拉帮结派的官僚系统。有些经理开始捏造问题,篡改记录,赶走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员工,公司的衰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3 监督控制的方式
工作监督控制通常有三种方式:其一是管理者依据工作计划进度与事先预计判断安排自己在合适的时间(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机)去跟踪检查;其二是约定执行者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汇报工作进度与相关情况及相关原因;其三是下工序或相关职能人员(跟单员、助理、品管员等)应在什么时候进行跟踪监控与回馈信息或递交报告等。
4 监督结果的处理
好的结果要给予表扬、肯定甚至奖励和总结成功经验;对于坏的结果则要及时纠正,要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追究责任。
追究当事人责任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是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下次怎么去预防和改善,要当事人做出承诺;
二是依情轻重给予适当的处分。
对表现不佳者纵容几乎是所有公司大部份管理者的通病,这将导致这种坏习惯像“瘟疫”一样四处扩散传播和复制。这种现像导致的破坏性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
七、培训中的浪费
调查表明:全世界的企业每年用在员工培训上的费用大约为500亿英镑,而另一项调查也表明:国内企业的培训费用很大一部分是在浪费!培训的目的是为企业带来收益,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但问题是怎样进行培训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培训资源不至于打了“水漂”,才能真正落实到执行力的提高上。
1 培训资源浪费的原因
造成培训资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
(1)企业管理者或老板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
有些管理者也会认为培训很重要,但这种重要性仅仅是在员工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对于培训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凝聚力的加强,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等的认识不足,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只重视技能培训,而忽视态度的培训。因此,一旦员工技能得到长足的提高,但又缺乏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最终的结果是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企业因此支付的培训投入也随着员工的离职而浪费。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给员工的培训越多,员工走得越快,企业管理者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减少,员工产生不满,离职人数必然增加。 
(2)培训的目的不明确
培训不同于教青,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现在和将来的经营目标,如果不抓住这点,培训最终变成元的之矢,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培训目的不明确体现在无法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有些企业的培训计划设计仅仅是通过对员工的调查得到,满足员工的培训要求,最典型的是外语的培训(外语培训往往是员工提出频率最多的要求),如果外语培训不是企业现在或将来所需要的技能,这些方面的培训支出也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收益。
(3)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差
培训的计划性差表现在企业的培训没有考虑到每个培训之间的互相协调和补充,东一锤子,西一棒子,员工绩效方面出了问题,也不分清楚是系统的原因还是员工个人的原因,立即开展培训。另外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将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如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报酬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的调配等等,而孤立地看待培训,致使员工对于参与培训没有积极性,培训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错误选择参加培训的人员
一般来说影响员工培训效果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员工的学习能力、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员工个人技能与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如果员工的技能不足,培训会增强他对于技能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对他的培训只会对企业造成更大的危害,犹如培训一个高智商的破坏者;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好,也知道自己的差距,但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然而企业培训中往往容易忽视这方面的因素。
(5)培训方法选择不当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学习与青少年的学习特点有很大的不同。成人的逻辑记忆力较强而机械记忆力较弱;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联系过去的经验、未来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则可以带来好的培训效果。因此,许多企业在培训时采用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培训效果缺乏监督和评估
大部分的企业对于培训的效果评估都处于一个基本的层次上——反应层次,也就是说只是对于当时培训的现场状况,如培训的组织、培训讲师的表现等最为表面的东西进行考评,而该培训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甚至对于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不去跟进。外派培训则更是简单,只是看培训者是否有培训的合格证书,而这个合格证书的含金量大家应该心知肚明。没有对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估,企业的培训甚至演化成变相的员工游乐活动。培训效果出不来,那么培训费用的收益也就不得而知。
以上种种原因最终都导致了企业的培训费用被白白地浪费了,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老板,当他们看到企业的资源被这样浪费掉了时,可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削减培训开支,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培训费用支出减少,员工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培训费用的支出进一步减少……
自检: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怎样将企业引出这样一个“怪圆”呢?  
2 杜绝培训浪费的方案
根据以上培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些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应用方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1)重新认识培训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力资源在企业中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员工的,能力和员工的态度。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改善员工的态度都可以通过培训来达到。通过培训来传承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则是培训更高层次上的作用,这对于许多企业提出的“创百年企业”的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员工来说,如果在企业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没有谁愿意跳来跳去。因此,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制定员工培训策略时,要将对员工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内涵的培训纳入培训体系,同时也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培训管理系统中,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企业成为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学校。在Intel公司,新员工培训基本上不涉及技术方面的内容,很大部分是讲Intel的文化,详细介绍Intel的方向是什么,战略是什么,通过这种熏陶使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与企业真正融于一体。
(2)紧扣企业目标
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目标,培训也是一样。作为企业培训,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在培训前有必要对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战略往往是制定长期培训计划的基础,而经营目标则是制定短期培训计划的基础。如果企业在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为了扩大市场,增加销量,那么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就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对市场策划人员和销售人员的能力提高方面;如果企业准备加大新产品的上市步伐,延长现有的产品线,则更应该为研发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合;如果企业在未来一年工作目标的重点是提升企业内部管埋水平,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重组,则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有更多的投入。因此,如果从一份培训计划可以使人窥视到公司的发展目标,这份培训计划则是一个成功的培训计划。
(3)强化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支持
培训活动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员工对于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参训者的培训意愿对于培训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政策以配合培训活动,如可以考虑将员工的晋升、调动、加薪与培训结合起来,使员工真正重视培训,这点在外资企业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如麦当劳公司的管理培训,员工的每一次晋升都伴随着管理培训,而且每个层次的培训内容都不同,这就使得公同的员工真切地知道培训发展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
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1表示。企业的措训活动的驱动力来自于员工和企业的需求,当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目标相融合时,则可以实施培训。而员工参与培训的拉动力来自于企业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晋升机会或薪酬激励;对于企业来说,其拉动力来自于企业绩效的提高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及能力的提高,从而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反过来,这些拉动力又变为驱动力,分别满足了员工个人的需求和完成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在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配合下,培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4)选择正确的人参与培训
前面我们曾提到影响员工培训效果的因素是三维的:员工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技能差距,那么我们可以将员工态度分为好和差,学习能力强和弱,技能差距大和小,由此组成了八种状况。将公司的员工按其个人状况可以分别划分在不同的区间中,据此可以确定哪些员工可以进行培训;哪些员工的培训是浪费企业资源;需要培训的员工的培训重点是什么等等,有了这样的指导,就可以避免企业培训资源的浪费,提高培训的效果。
(5)监控培训结果
在进行企业培训时,通常人力资源部门对于培训结果的监控只是放在反应层次和学习层次上,这样的评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了解整个培训过程的进行情况,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选择培训讲师和提高培训的组织工作可提供进一步的改进意见。但作为企业来说,管理者更多关心的是员工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发挥的作用是大是小,因此对于培训结果的监控应更多地放在行为层次和效果层次上。
如何进行行为层次和效果层次的评估呢?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力资源管理者。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在每次的培训结束时,要求参训的员工根据培训时所学习的内容,制定下一阶段的行动方案,并将员工的行动方案与该员工的直接上司沟通,以便在一段时间后对员工进行评估。
对于效果层次的培训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准确度和工作或项目被接受和采用的程度来评价,另一方面是从整个公司的培训产出方面来评估,如通过员工满意度或敬业度的改进情况、企业凝聚力或员工精神面貌的情况、管理者对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情况的评价等等来进行。至于培训对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定量化评估则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在此不作讨论。
(6)利用公司内部培训资源
培训不仅要考虑培训的效果,还要考虑培训的成本,也就是说培训的投入产出比。培训成本的概念不仅仅是讲师的课酬费用、资料费用和外派培训费用,还包含有公司培训组织者的工资福利、参训者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因培训而减少的工作产出损失、外派培训时的差旅费用,等等,这一部分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前面提到的一般意义上的培训费用。因此,企业在进行培训时应考虑如何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来节约培训成本。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挖掘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呢?具体做法,可以采用如选择内部资深员工作为培训导师,这一方面可以节省外聘讲师的课酬费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即内部资深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方式,以及目标市场的状况更为熟悉,由他们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交流可以有针对性,使受训员工更快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工作中运用。此外,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员工可以采用轮岗或岗位见习的方式来培训,使员工有机会在工作中自主地掌握新的知识,扩大工作的内容。在培训媒介的选择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的学习更具灵活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QC小组、劳动技能竞赛、六西格玛工作小组的方式培训和激励工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企业的培训不是简单地将导师请进来给员工上课,或送员工出去参加培训,要使培训真正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作用,就必须认真地从企业发展目标入手,做好培训的计划并有效地实施管理。否则,不仅没有使得企业获得收益,反而会加速员工的流动。
自检:结合自己目前的工作,制定一个员工培训计划,请列出具体步骤。
八、缺乏形成凝聚力企业文化
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或者说公司的企业文化没能有效地取得大家的认同。前面七点讲的都是关于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改变执行者的行为,达到公司的目的。而企业文化却是力图通过影响执行者的意识进而改变他的心态,最终让执行者自觉改变行为的一种做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做法。
1 企业文化的作用
红蜻蜓公司的总经理钱金波这么认为:企业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力,二是止滑力。文化是一种认同,假如一个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如果有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文化不符,就会有人提醒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种善意的提醒就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监督。止滑力就像人,身体好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但如果大家感冒了,有的人可能三天就好了,有的人可能要七天才好。特别是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员工,绝对不会在企业下滑的时候说:老板,现在你有困难,我要走了。  
像海尔,员工理解认同了企业“真诚到永远”的文化。所以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时候觉得很应该,会很自觉地去执行公司的规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文化对人的行为也就是执行力的影响。要强化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制度的制定者到制度本身都进行加强,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执行者意识、心态的影响,最终还要对执行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一个规定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靠制度约束可以让执行者做到60分,你也说不出什么来,但注重了执行力的强化,同样的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方法,可能会取得80分、90分的效果。
2 如何培育执行力文化
要想使企业达成和提升执行力,将企业塑造成一个执行力组织,就必须首先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执行力文化。基于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培育企业的执行力文化。
(1)倡树理念
理念已经成为企业人格化的一种根本体现;就如同一个人生存于世就一定会有他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原则一样。理念是企业员工共同信守的企业皙学,没有理念,企业的员工队伍就只能是乌合之众、散兵游勇。从这一点上说,没有灵魂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自然,我们也无法期待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会集合众多员工的能量变成无坚不摧的激光束。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个员工就是一只灯泡,成千上万的员工只是一片巨大的灯泡群而已,虽然灿烂,但缺乏力量。
案例
EDS 执行官布朗加入EDS 之后,其首要工作就是专注在员工的信念与行为上,以改变公司的文化。2000年1月,在一次高阶主管会议上,布朗要求与会者列出过去五年形成公司自我形象认知的最重要理念,同时也要求他们由公司未来发展的角度着眼,列出最需要的一些理念。结果大家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下列的项目。
EDS 的旧理念:
我们属于大量生产的企业。EDS 处于一个成长缓慢的成熟产业——计算机服务外包业——特性为竞争激烈、差异小,因而利润率偏低。我们的成长不可能达到市场的平均水准。身为大量生产行业中最大的厂商,EDS 很难达成高获利成长。有收入才有利润:业务做得愈大,利润总会增多——这一信念必然导致资原配置不当。
每位主管拥有所有的资源——控制权是关键。每一部门都完全自主,各自保卫自己的地盘——这个信念使企业各部门间无法互助合作。
同事就是我的对手——这一信念和上面控制资源的信念一样,也会成为成功的重大阻碍,因为内部的竞争行为具有破坏性。我们的对手应该在外面的市场上,而不在隔壁的单位里。为了成为市场赢家,团队精神、知识分享、互助合作部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别人都不负责任,“那可不是我的错”,我们懂得比客户多。我们的员工会告诉客户他所需要的解决方案——这一信念使EDS 的员工不能认真倾听客户的问题与需求。
EDS 的新理念:
我们可以比市场成长得更快---不但获利﹐而且更有效率地运用资本,我们可以逐年提高生产力。
我们会为客户的成功全力以赴。
我们会提供卓越的服务。
互助合作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我们将做到权责分明与全力以赴。
我们会更用心倾听客户的话。
点评:第二份清单变成了一项改变态度的方案,而且实施对象除了最高阶主管,还包括EDS 各级主管。行为是将信念转化为行动,通过过行为才能产生成果,让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不过我们谈到行为时,比较强调的不是个别的行为,而是行为的规范:亦即在公司环境中,符合常轨的行为方式,也有人将之称为“参与的法则”(rules ofengagement)。这些规范谈的是员工该如何共同工作,对公司能否创造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倡树理念着眼于思维定式与行为规范的养成,着力培育执行力文化氛围。倡树了“视服从为美德”、“执行不找任何借口”、“纪律是敬业的基础”的工作行为理念,着力营造出“全心全意、立即行动、雷厉风行,负责到底”的工作作风。并以此不断强化企业的准军事化管理,使思想更加坚定、风格更加务实、执行更加顺畅、落实更加有力、合力更加强劲。
(2)关注细节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到位,执行力就不成问题。为此,我们对安全生产头头面面、条条线线、角角落落进行全过程剖解,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工作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专注“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标准”的细节。
(3)过程与目标控制
我们着眼于破除执行过程中的官僚主义作风,真正突出“一把手”在本单位的安全责任。“联责联保、责任连带、双包五连”等一系列的链式考核管理办法,使各级管理者不断的转变观念,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到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亲力亲为地深入一线、参与过程、分析目标,控制结果。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工作行为方式成为打造卓越执行力的助推器。
自检:假如您是一位高层决策者或中下层职员,结合您自己工作中一个具体事例,简单说一说执行力不行的具体原因。
大师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该获得以下理念与认识:
执行力不佳的八个原因是: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管理者出台的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制度本身不合理;执行的过程过于繁琐或者是囿于条款;缺少良好的方法,不会将工作分解和汇总;没有人监督,也没有监督的方法;培训中的浪费;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
第三章 把握执行力的三个核心
一、人员流程
人员流程比战略流程或运营流程都要重要,因为组织毕竟要靠人来判断市场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判断来制定战略,再将战略转化为现实的运营。简而言之,如果人员流程不完善,企业就无法完全发挥潜力。
1 人员流程的三项目标
健全的人员流程有三项目标:首先是准确而深入的评估每位员工;其次是提供一个鉴别与培养各类领导人才的架构,以配合组织未来执行策略的需要;第三则是充实领导人才储备管道,以做为健全接班计划的基础。
2 国内企业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
在前面提到的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流程中,最重要的是人员流程。下面将着重分析国内企业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
国内企业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不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
第二,缺乏对人才的信任,有悖中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古训;
第三,不注重开发现任人员的价值。
(1)不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
我们应该探讨的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如何去挑选有执行力的人。我个人认为具有执行力的人的主要特点是,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和应变,乐于学习,具有创意,对工作有韧性,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良好,有强烈的求胜欲望。
案例
戴尔计算机最终能以小搏大,胜过康柏计算机,靠的就是老板戴尔竭尽心力让员工适才适所——这些员工知道如何有效地执行戴尔的企业模式。又如在1990年代初期的手机市场上,诺基亚(Nokia)仅是不起眼的小角色,但由于拥有优秀的员工,终能独步全球。该公司执行长欧利拉(Jorma Ollila)出身银行界,他接手这家产品多元化、业绩却不振的公司后,抢在当时的市场老大哥摩托罗拉之前,率先采行数字科技。诺基亚也将手机的功能拓展到通讯工具之外,成为一种流行化商品,每个月推出新造型,带动市场热潮。
点评:观察任何一家长期绩优的企业,必定会发现它的主管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不论你已是大企业的老板,或是首次出掌利润中心,都不该将挑选与培养优秀主管的流程授权他人。这是一项你必须衷心喜爱的工作。

做为一名执行型领导,他应该做到亲自参与企业的运营;深入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和员工的心理;常常会问一些尖锐或一针见血的话,迫使下属思考问题,探索答案;要求组织把“实事求是”作为基准;集中精力在几个重要目标上,并为这些目标寻求一个切入点以及附带方法,及时跟进;赏罚分明;提拔真正有执行力的员工;常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领导者,把与下属的会面看成是一次次指导他们的机会;仔细观察员工的行为,向他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反馈;容忍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观点;不姑息表现很差的员工。
(2)缺乏对人才的信任
国内企业家在“人员流程”上的第二点缺失就是缺乏对人才的信任。
一些领导之所以紧抓隹权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信任下属,怕下属把事情办砸了。因此,领导放权的一个前提就是信任。没有信任,上下级之间很难沟通,很难把一件事处理好,这样领导用起人来就很困难,甚至受到阻碍。
信任下属必须要做到这一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就是说,必须是在可以信任的基础上用人,否则可以坚决弃而不用。因为没有信任感的用人,即使委以重任,也形同虚设,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疑人”是必要的,但不是“用人”的前提。假如一个下属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已经属于“疑人”范围,要么弃而不用,要么等到条件成熟后再用,不必非要冒险,这是常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就是指企业领导对下属要充分信任,放手让他们工作,大胆负责。信任是对人才的最有力支持。首先要相信他们对事业的忠诚,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要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既要委以职位,又要授予权力,使他们敢于负责,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遇事不推诿,大胆工作。对人才的信任和使用还包括当下属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走了弯路时,用人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帮助他们总结经验,鼓励他们继续前进。特别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当他们遇到阻力和困难,受到后进势力压制时,用人者要挺身而出,给予坚决的支持和有力的帮助,从而把改革进行到底。
用人不疑还表现在敢于用那些才干超过自己的人。在这方面,有的用人者却缺乏勇气和信心,对他们手下那些才干超群、特别是超过自己的人总感到不好驾驭、在使用上用种种限制。他们宁肯将职权交给那些平庸之辈,也不交给超过自己的人。这样久而久之,在他所领导的单位形成了“武大郎开店”的局面。真正有作为的用人者充分信任和善于使用那些超过自己的人,这样在他所领导的单位就能造成人才荟萃生机勃勃的局面。
一般讲,信任下属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信下属的道德品质;
认可下属的工作态度;
理解下属的内在欲求;
明白下属的工作方法;
肯定下属的工作才智;
信赖下属的工作责任感。
信任下属不是一句空话,而必须付之于行动才能看见效果。有人说最好的企业领导是在
忠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难道不应该给你的下属一个起码的信任吗?这会激励他的。 
(3)不注重开发现有人员的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组织来说,要保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员工的价值发挥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用“冰山”来比喻人的价值,它有90%都是沉在水面下未被开发的,而漂浮在水面上的10%就是展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个企业如果善于进行现有人员价值的开发和发挥,那么将有效地提高工作绩效、增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减少企业冗员数量,造就更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因此现有人员价值的开发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在企业注重人本管理的今天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但是,企业要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才能充分地开发自身组织员工的价值呢?
我认为要充分开发员工的价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①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任何组织制订工作(或职位)说明书的基础,在给员工制定工作说明书之前,必须先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此才能确定其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以及从事此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学识、能力、经验,从而制定职位说明和业务说明。同时,人力资源主管应该籍着面谈观察和系统的分析工具,从而对员工的专业工作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能力、对工作的专注情况等进行一定的判断,这为价值的充分开发建立一套制度的基础。
由上可知,工作分析实际上是在职位出缺或设立一个新职位的同时,就必须进行的,它不仅提供给人力资源经理或公司的高层经理用才的依据,而且也是以后其他部门对该员工考核、授权、激励,从而进行价值开发的依据。同时确立其职责范围,避免职责冲突的发生,这也为其价值的发挥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确实订好工作说明书后,就应该据此选择合乎该工作性质的人才,并使其发挥他的专长与学识。 
②组织氛围
组织氛围是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中,各个人员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一环境的察觉。因此,组织氛围组织内各个员工对该组织的心理认识,这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教育与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心理和个性差异,故他们对于组织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战略等的认同感上也不一样,有时会产生比较大的分歧,而使企业组织氛围在企业主流之外添加了许多支流,从而形成一种大杂烩式的气候。管理者要开发人才的价值,一套激励和创造性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管理者如何运用主流占主体的组织氛围,从而充分开发每个人的价值呢?
首先要加强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价值观是什么,把企业组织的氛围明确地灌输给员工。同时使员工适应企业的组织氛围就可以使员工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公司文化的认同者。在一片有利的组织氛围中,员工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像IBM公司的1980年至1983年成立的15个“风险组织”,其实就是一个“企业内的企业”,他们专门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对于组织给予了极大的权力,甚至可以成立公司或董事会,这种形式的结果,使IBM一直保持战略上的制高点。同时也是IBM企业文化的一个特色。
如何造就这种有利的激励性和创造性的组织氛围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实施开放式沟通;
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某些职位必须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工作规范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工作计划可以随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
工作职位应该定期评估和设计,使工作永远具有挑战性和成就感。
自检:
1、贵公司招聘人员时,通常问那些方面的问题?贵公司的人员,每年是增值还是贬值?
贵公司给人员加薪时,通常考虑那些因素?
2、假如您是一家公司的基层主管或中层管理者,针对您的下属,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您的下属进入公司的时候,你估量过他的价值吗?
第二,您认为您的下属是在增值还是在贬值?
第三,您有哪些帮助下属提升自我价值的行动?
3 健全人员流程的四项关键做法
健全的人员流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架构,能确保组织的长期人才需求无虞,并且得以规划欲达成这些需求的必要行动。人员流程是以下列四项关键做法为基础:
(1)人员流程与策略流程、营运流程的连结
人员流程的第一项关键做法,就是与策略流程的短期、中期、长期的阶段性目标,乃至与营运计划的目标相互连结起来。通过这样的连结,企业领导人得以确保内部人力在素质与数量上,均能配合执行策略所需。
案例
假设某家飞机零件制造商XYZ公司有项新策略,除了制造产品外,也提供各项解决方案,包括能维系客户并增加收入的售后服务等:除此之外,XYZ公司还打算争取航空公司以外的客户。于是公司的人员流程对话开始有了新的焦点:当业务性质由出售商品转变为出售解决方案时,员工的技能组合需要有什么更动。许多员工在现职表现良好,但是如果要执行新策略,公司势必要重新评估领导团队并延揽新的销售人才。这么一来,哪些人的技术有落后之虞?训练工程师从事设计解决方案这项新任务,需要多长的前置时间?又该由谁负责?决定组织内哪些高绩效员工将无法胜任未来新策略的挑战,的确是相当棘手的社会流程--有谁愿意告知优秀的人员,他们没有能力更上层楼?不过这项任务还是必须完成,而本章所描述的人员流程正可迫使领导人正视这些问题。
将人员、策略与营运相互衔接起来,也有助于找出企业下一年度的挑战任务。XYZ公司必须改善供应链管理,这是提供销售服务给旧有客户相当重要的技巧。除了新的技能之外,XYZ公司还必须提升维修服务的业务,让它成为直属总裁的利润中心,以期获得应有的重视与权责。
策略:成为全球XYZ系统的顶级供货商,并以多层次客户为对象。
策略的阶段性目标:
短期(0-2年):扩展既有产品线,转为出售解决方案;展开新方案,扩大对旧有客户群的服务,确定拥有新科技所需的技能。
中期(2-5年):进一步扩大与深耕现有客户类别;发展中程方案,将解决方案销售给新客户群评估与洽谈联盟伙伴构想。
长期(5年以上):成为跃进式科技(leapfrog technology)先锋,建立更多有用的联盟,开发低成本外包的构想。
点评:XYZ公司的行为正是人员流程与策略流程的短期、中期、长期的阶段性目标相互连结的例子。
(2)进行人员流失风险分析,降低人员流失风险,建构领导人才储备管道
要达成中期与长期的阶段性目标,必须要有一个领导人才储备管道,以储备可造之才。公司必须对储备人才的现况进行评量,判断他们该加强哪些地方,以便能承担更重大的责任。经由评量所产生的讨论结果,将可显示公司的领导人才储备管道在质与量上是否合宜。就强化组织竞争优势而言,没有此这更重要的事了。
要进行人才规划,并为高潜力员工建立领导人才储备管道,分析接班深度与人员流失风险乃是重点工作。这两项工作合起来看,正体现了“人才是最重要资产”这句口号的含义,也是探讨个人需求以及调整或升迁职位的依据。至于如何留住重要的员工,乃至如何找人更替突然离职、晋升或不能胜任的人员,也都是要注意的重点。
透过接班人挖掘分析,公司可以得知本身是否有足够的高潜力人才,可供填补各个关键职位,同时也可检视是否有高潜力人才放错了位置,还有如果不空出某项职位,是否有些重要员工会因而离去。
人员流失风险分析检视的是员工的市场价值、异动的可能性、离职后公司将面临的风险。如果员工担任现职的时间太长,可能会觉得升迁受阻,就此较容易考虑猎人头公司的邀约。  
案例
GE、高露洁、汉威联合等公司拥有优异的人员流程,使它们成为学习的标竿。90年代中期,GE已成为全球最佳的领导人才的培养中心,各事业部总裁都是各方竞相邀约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列于公司年报中,顶尖的猎人头公司-直环伺在他们身旁。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就要靠GE的人员流程发挥功能,除了搜集相关资枓,也要提供财务上的奖励,例如退休时才能变现的配股。不过,如果有任何一位关键人物真的离职时,这一流程也几乎能在24小时内就找到接任人选。例如2001年春,GE的设备事业部总裁Larry Johnson宣布辞职,前往艾伯森(Albertson)连锁事业担任执行长,结果GE当天就提出继任人选,甚至还在同一天公布了此一骨牌效应下所有升迁者的名单。
点评:及早确认高潜力以及可提拔的人才,可以避免两种危险:一是组织的惰性--让员工在同一职位任职过久(这在许多产业中相当普遍);一是某些员工升迁过快(例如某些网络公司二十来岁的主管,根本毫无高阶管理职位所需的经验)。
(3)关键做法三:处理绩效差的员工
就算最优秀的人员流程也不见得永远能做到适才适所,而且也不能保证人人都绩效优良。有些管理者被升迁到自己无法胜任的位置,就需要再调整到比较不吃重的工作上;还有些人根本就应该被辞退,人员流程最后的考验,就在于主管能否清楚区分这两类的员工,以及能否适当的采取一些无法回避的“痛苦行动”。 
案例
几年前有一家生产精密工业零件的厂商认为公司接班计划内的储备人才不足,于是,他们从外面挖来两位执行官的后备人选。这家公司的产品原本在全球居冠,长久以来一直保持成功的形象。两位新进人员中,史坦负责领导北美洲的营运,这是主力业务所在,占公司利润来源的80%。史坦原本任职于-家全球性电子公司,是其中一个小型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专业背景还算契合。他形象良好,很快便在公司内建立起人脉关系,同时他工作认真,简报工夫也是一流。
然而,做为北美洲营运的负责人,史坦的表现却不如预期,未能达成任职第一年许下的业绩承诺。在他的领导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而且成本结构也变得不具竞争力。当时整个业界都为产能过剩所苦,然而史坦并未采取关厂措施或设法降低成本,也未专注于执行问题。如此一来公司的利润与现金流量都开始下降,股价也一落千丈。此时,公司的执行官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他认为史坦刚上任不久,需要更多时间适应企业文化,而且经过他的亲自调教,应该能协助史坦进入状况。第二年,史坦又未能达成业绩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再度减少,股票价格也进一步下滑。董事会开始担忧,当史坦提出下一季预测报告后,董事会在召开执行会议时,明确告知执行官必须开除史坦。然而这项动作为时巳晚,无法挽救公司的危机,当时股价已然腰斩一半,成为投资银行家和-些积极采取购并策略的公司追逐的目标。六个月之后,公司果然落到他人手中。
点评:其实,公司的执行长十分聪明,为人也很正直,一向能体谅员工的处境。他衷心欣赏史坦,但他缺乏勇气,当面纠正绩效不佳的员工,或坚持关厂与裁员这类行动。他未能督促手下最重要业务部门的主管面对业界不景气的真象,也未能为自己的绩效不彰负起责任。
(4)人力资源与企业经营成果的连结
如果你认为人力资源在执行文化中没那么重要,且让我们来纠正你的印象。其实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胜以往,只是角色上有了显著的改变。人力资源必须整合到企业流程中,与策略、营运乃至人员评估衔接起来。和传统的人事功能相较,人力资源的这个新角色更着重雇用导向,也成为推动组织向前更有力的推手。
二、战略流程
任何战略的基本目标其实都很简单:赢得客户的青睐,创造永续性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为股东赚到足够的钱。战略界定了企业的方向与定位,并让企业得以往这个方向移动。
1 什么是好的战略
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战略以失败收场?很少人了解,一个良好的战略规划流程,需要对战略“如何”执行的各项问题,投注最多的心力。健全的战略绝对不是数字的堆砌,也不该沦为“占星家式”的预言,只套用同样的公式,年复一年推定未来十年的预估数字。战略的实质与细节必须来自与行动最为接近的人,他们应该了解本身的市场、资源以及自己的强弱势所在。 
案例 
如果一项战略不重视“如何”执行的问题,就很可能会失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曾有过这种惨痛的经验。当1997年阿姆斯特朗(Michael Armstrong)出任该公司执行官时,公司主要的获利来源是长途语音与数据业务,至于无线通讯所占比重较低,但是成长趋势看好。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瑕疵,负债相当低,股价则在44美元左右。不过当时外界环境正在变动:长途电话费率随着新竞争者加入,不断下跌,华尔街则看好网络公司与有线业者,认为这两者会有较强劲的成长潜力。
阿姆斯特朗顺应这种情势,拟定了一项新战略,好让公司不致在新兴的成长市场中缺席。他认为公司的大好机会,是为客户提供一次购足的信息传输服务,通过电话或因特网提供长途与本地的语音与数据服务,透过宽带提供多媒体服。.要提供这些服务,公司势必得直接接触客户,但是客户资料却掌握在地区性电话公司手中。公司衡量了好几项方案,其中包括在重要都会区建立自己的基础架构,甚至购买有线业者。
阿姆斯特朗所拟定的战略有四大基本要素:(1)收购有线业者,以期能与客户有直接的实质接触;(2)提供客户整套服务,在他们的通讯支出中抢占此对手更高的比例;(3)采取快速行动以创造营收成长,抵消长途电话收入的减少;(4)根据1996年通过的电信法所执行的各项管制措施,应可防堵地区性电话业者加入竞争,因为依规定,它们必须先将其网络完全开放给长途业者。这项战略看来头头是道,也受到证券分析师的捧场,市场的初步反应相当正面,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2001年12月,公司将原本以1000亿美元购得的有线业者股份转卖出去,买主通讯广播公司﹝Comcast﹞对股权部分支付440亿美元,再加上承担250亿美元债务。这一行动使得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形同回到原点,股价也因此跌落到18美元。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确保这项战略的成功,上述四大基本要素都必须健全,但事后检讨起来,证明这四者其实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上。公司宽带业务的主力,是收购的TCI与Media One 这两家形象良好的有线业者,再加上一些既有的业务。购买有线业者的交易所费不赀,而同时间,长途费率的下跌速度又超乎预期,导致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在这种情形下,收购行动的成本就相对更高,也为资产负债表增添了巨额负债。此外,消费者对整套服务的兴趣也不如预期,而且公司在行销的方式与时效上也未尽理想,计划执行所花费的时间远超乎当初的规划。最后,政府对电信法的管制规定也不像原先所想的那样切实执行,让公司几乎腹背受敌:一方面,地区性电话公司进入了长途市场;但另一方面,长途业者对地区性客户的掌握却达不到预期水准。
点评:一项战略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执行,重视落实!
2 如何制定好的战略
当今的战略计划必须是一个行动方案,可供企业领导人具体达成其企业目标。在制定战略时,领导人必须自问:
组织是否有能力做到一些欲达成目标不可或缺的事情,又该如何着手这些事情?
要拟定这种计划,首先需要确认并界定战略背后的关键课题。你的企业在整体企业环境中,包括市场机会兴威胁、竞争优势与劣势的定位如何?
一旦计划拟定后,你必须再问:计划所基于的假设正确性如何?
各项替代方案的优缺点为何?组织是否有能力执行这一计划?
为确保计划长期的成功,短期与中期该做些什么?
这一计划是否能因应企业环境的快速变迁而有所修正?
为了不让战略与现实脱节,你必须将它与人员流程连结起来:是否有适当的人员能够执行你的战略?
如果没有,你打算如何网罗人才?
另一方面,战略计划的各项具体细节必须与运营计划衔接起来,如此,不同部门间的动作才能步调一致,往你所期望的地方迈进。
3 谁来制定战略
战略必须由未来负执行之责的人员——即现场人员来制定,并为他们拥有,才能发挥效果。幕僚人员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与运用分析工具参与协助,但是战略计划的实质内容必须由工作的主管负责规划。这些人了解企业环境与组织能力,因为他们就身处其中。他们居于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引入各类观念;他们了解哪些想法在市场上行得通,哪些行不通:他们知道组织需要哪些新能力;他们会权衡风险,评估各项选择方案;他们也懂得如何解决某些规划时重大却总是很难解决的课题。  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经过学习而成为优秀的战略思考者,但只要通过团体的运作,由一位对企业及其环境有全盘了解的领导人指导,并运用执行文化中居核心地位的强力对话,人人就都可有贡献——而且都能因参与对话而获益良多。
4 有效执行战略的七个步骤
执行力的意义来源于正确的战略:过程(执行)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正确(结果),结果的意义在于做正确的事情。显然战略正确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合理的战略流程与运营流程,让战略适合于竞争环境的同时更加适合于执行。这就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制定战略时要考虑这是不是一个能够彻底得到执行的战略,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要用战略的眼光诠释执行。好的战略应与执行相匹配。因此,管理者制定战略后也需要参与执行,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及时并准确的发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从而管理者可以及时依据执行状况调整战略,这样的战略才可以有效达成目标。如果管理者角色定位错误把忽视执行当成必要的授权,等到发觉战略不能执行再调整则已完了。为了更好理解这一问题下面引用管理顾问萨嘉塔(Robert Zagotta)提出的有效执行(有效)战略的七个步骤:
(1)量化愿景
宏大的愿景经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譬如“成为产业领导者”有效的愿景是,能将企业虚无飘渺的梦想,转换成可行的目标。因此,建立愿景的第一步,就是说明企业从甲地走到乙地的明确步骤。譬如,五年内营业额从1亿5千万美元成长到3亿美元。那么,营收多少是企业必须突破的里程碑?为了达到这样的营业收入,企业要推出多少新产品?雇用多少员工?这些步骤可以驱使管理团队,思考企业处境,找出该做的事。
(2)用口号传达战略
战略本身是复杂的,但是企业要用简单、直接的口号,传达战略的精髓,将战略融入员工的生活。譬如,福特汽车在面临品质遭受质疑的情况时,打出的口号是“品质是优先要务”,清楚让大家知道战略目标。
(3)规划结果
企业喜欢利用管理工具(如平衡计分卡)来衡量重要指标,作为警讯之用。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指标若显示未达标准,大家便开始慌张,并未与解决的执行办法连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把战略衡量方法为商业承诺(business commitment),清楚描述在时间限制下,可衡量的特定行动与结果。举例来说:“拓展新市场”可以改为“拓展欧洲市场,第四季能产出五百万美元的额外收入”,最后再指派一位负责人,全权负责这个战略目标。
(4)规划你不做的事
阻碍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员工认为新战略是额外的工作。对原本工作就已繁重不堪的员工来说,让其去执行新的战略,只能草草了事。因此,应该是将无需完成的战略问题去掉,如此一来,员工做事时也不会失去焦点。例如,戴尔电脑(Dell)退出零售市场,转战直接销售就是一例。结果,戴尔全力耕耘,成为业界翘楚。
(5)开放战略
过去,战略都只掌握在高阶主管的手里,开放战略让员工明白,员工比较能够了解,什么工作才符合战略需要。同时,高阶主管也要将绩效评估的标准与战略结合,否则战略执行最后很容易失败。如此一来,销售人员才会知道,太小的交易不接,以免浪费时间;太大的案子也不能接,因为企业无法胜任。
(6)状况与进度自动化管理
高阶主管平均花在掌控工作进度的时间约是65%,实际上这些宝贵的时间,应该花在重要决策上。企业应该利用网络工具控制工作进度、最新收入状况,以及了解进行的活动是否偏离战略目标等。另外,网络工具能预先控制风险,譬如,提醒主管限制网络事业的开支,或针对高利润顾客需要,推动行销活动。企业主管若能掌控这些资讯,就可以省下许多时间。
(7)建立执行与战略之间的良性循环
战略管理就是管理战略执行的程序,包含内部与外部资讯的结合。内部资讯是了解哪些活动在轨道上运行?今天有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外部资讯包括产业趋势、对手的动作、经济的走向等。主管必需掌握:哪些趋势转变了?这些趋势与企业的战略是否相违背?该采取什么因应措施?只有内部资讯与外部资讯相结合的情况下战略与执行之间才能良性互动。
自检: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贵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几点建议。
三、运营流程
战略流程界定了企业希望行进的方向,而人员流程则界定哪些人该参与其中。至于运营流程则是为这些人员指明路径,并将长期的产出切割成短期目标。为达成这些现时现地的目标。
1 运营流程的内容
运营计划包括企业预定在一年内完成的各项方案。以期盈余、销售、获利率与现金流量等指标均能达到预定水准。这些方案涵盖新产品上市、行销计划、把握市场优势的销售计划、标明产出水准的制造计划、改善效率的生产力计划,等等。运营计划所根据的假设系以现实状况为基础,同时经过与财务人员与实际负责执行的业务主管讨论而得。举例而言,GDP 成长率、利率水准、通货膨胀等因素会对运营计划内的业务发生什么影响?如果某个重要客户大幅修正计划,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后果?运营计划具体说明企业各个不同单位应如何协调步伐达成目标,并探讨其中必要的取舍,同时留意突发状况,以避免无心的失误,也希望不会错失意外的机会。
2 运营流程的关键指标
运营流程始于确认关键性目标:营收、营业利润、现金流量、生产力、市占率等,包含的项目依企业而异。不过重点是,这份只有一页篇幅的摘要,焦点应是与改善经营成果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这些项目的选定过程是由外而内、由上而下。所谓由外而内,是指这些数字必须反映经济环境与竞争情势,同时也能藉以让投资人明了,本公司股票为何比其他同业更值得投资。由上而下则代表目标的设定也是由整体到局部--也就是由企业整体着眼,而以各组成部分为子集合。有太多公司的做法刚好与此相反,它们利用预算程序汇整各事业部门不同层次的计划,然后集合为一个全体的计划。这种做法造成许多精力的浪费,因为各部门员工在反复磋商之际,相关数字必须一再修改。  
自检:您认为贵公司在运营流程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改正? 
大师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应该获得以下理念与认识:
执行力的三个核心:人员流程,战略流程以及运营流程。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战略等于做正确的事,运营等于把事做正确,人员等于用正确的人。
第四章 如何提高个人执行力
一、有执行力的人的九个特点
如何挑选有执行力的人?企业要想具有很好的执行力,就需要找到有执行力的人。如何找到有执行力的人?笔者参考了许多书籍,研究了很多案例,结合工作中的体悟,得出结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的执行力。
自动自发;
注重细节;
为人诚信,敢于负责;
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力强;
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
对工作投入;
有韧性;
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
求胜的欲望强烈。
在这九点里面,最重要的三点是自动自发,注重细节以及为人诚信。
1 自动自发
一个人除了会做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工作意愿(动机),即要自动自发。所谓的自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尽一切努力与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初次听来,这似乎只是一条普通的定义,但细细品读后,到反而觉得它更像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现在的我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每时每刻都会接受一些新的挑战和挫折。其实,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经历一些小风小浪。在这些小风小浪面前,有人退却了,就这么平庸一生,甚或开始怨天尤人;当然,也有人在同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强人或名人。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那一念之差。而所谓的一念之差,其实就是一种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的态度。仔细想来,“自动自发”就是一种可以帮助你扫平一切挫折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
老板不在身边却更加卖力工作的人,将会获得更多奖赏。如果只有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对你的期许更高,那么你就无需担心会不会失去工作。同样,如果你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那么升迁晋级也将指日可待。
自动自发地做事,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之间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能促使你成功,也没有人能阻挠你达成自己的目标。
2 注重细节
应把做好工作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非负担,要认真对待、注重细节,来不得半点马虎及虚假;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五成、六成的低工作标准,甚至到最后完全走形而面目全非,应以较高的、大家认同和满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
案例 
无限的爱(组织)日用品和化妆品连锁超市DM在德国遍地皆是。30年前,格茨·维尔纳白手起家创建了DM连锁店。他有自己的一套注重细节的经营理念,有的地方还会为注重细节做出一些特别“古怪”的行为。
当维尔纳走进一家DM分店时,他要求分店经理拿扫帚来。这家分店的经理把扫帚递给维尔纳,非常疑惑地说:“维尔纳先生,我不明白您要它做什么?”维尔纳指着地下的灯光说:“您看,灯光的亮点聚在地上,什么用处也没有。”于是,维尔纳用扫帚柄拨了一下上面的灯,让灯光照在货架上。
这样的小事也要由大老板过问,并且亲自动手,岂不把他累死?可就是这样一个大老板现已拥有1370家连锁店、两万名员工,2002年的销售额高达26亿欧元。维尔纳也是同行业中最富有的,2003年年初时他的个人财产达到9.5亿欧元。
维尔纳解释他注重细节的用意时说:“这样做给人留下的印象远比下达批示深刻得多。当然,我不可能每天到所有的分店跑一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但是,‘商业教皇’布鲁诺·蒂茨说得对:‘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
点评: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亲躬,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周密,做到能够细致,像维尔纳那样,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使员工有效法的标本,并形成一种威慑力,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搪塞。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3 诚信,敢于负责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只有诚信,一个人才会去为了实现自己的许诺而积极肯干;一个真正注重诚信的人或组织,在履约不能的时候,必定会慷慨的对由于自己失信的行为负责,及时的采取必要的措施弥补自己的失信造成受诺主体的损失。
4 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力强
在信息社会和纳米时代,分析判断、快速应变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远的不说,在证券市场,鼠标早击和迟击十分之一秒,是否成交或成交价格就有很大区别。照相机为什么设计了千分之一秒和万分之一秒快门,原因就是万一之差,本质上就已经截然不同。
机会是为有准备者提供的,快速应变能力往往并不表现为一时的灵感,更多的是找已久的时机在瞬间出现。对于客观环境和市场形势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必须提前作出预测,并备有应付各种变化的预案(不管成文还是不成文的)。很多人都懂得去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为事业的发展设计了很多种“可能”,但由于个人和所处环境的局限性,“不可能”的因素便被忽略了,但当所有的“可能”都变为“不可能”时,原来认为的“不可能”就是惟一的“可能”,千虑一失的情况就是这样发生的。可以说,善于分析、快速应变能力是在竞争日益积累、变化日益迅速的今天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  
案例
《三国演义》第71回,描写了赵云临敌应变以“空营计”吓退曹兵的故事。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魏国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曹操得知后亲率大军20万杀奔汉中,要为夏侯渊报仇。黄忠自告奋勇深入敌后去夺取曹军粮草。诸葛亮放心不下,令赵云也领一支人马同去。黄忠在北山脚下被围,苦战多时。不得脱身,赵云见黄忠去后许久不归,急忙披挂上马,前去接应,曾先后两次杀入重围,救出黄忠及其部将张著。曹操在高处看到赵云东冲西突,所向无敌,愤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追赶。眼看大军追到蜀营军门以外,守营将领张翼看到敌我悬殊,情势危急,慌忙要关闭营门,赵云喝止,一面将弓弩手埋伏到寨外,一面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自己单枪匹马立于营外,魏将张郃、徐晃先到,看到这番情景,疑心设有伏兵,不敢向前,曹操到后,却催督众军,大喊一声,杀奔营前,这时,赵云大智大勇,依然纹丝不动,魏兵以为确有伏兵,转身就往后逃。赵云乘机把枪一招,蜀军鼓声震天,杀声动地,强弩硬弓一齐射出,魏兵心慌意乱,只顾逃命,互相践踏,死伤累累。拥到汉水边时,又互相争渡,落水淹死者无数,大批辎重器械丢弃,蜀军无一伤亡,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胜利,刘备得知后,亲到现场了解作战经过,非常赞扬地对诸葛亮说:“子龙(即赵云)一身都是胆也!”
点评:在这个战例里,看不到、也不可能有任何牵强附会、袭人故技的痕迹,所有的只是赵云的英勇气概和随机应变、创造发挥的能力。
5 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善于学习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能力。没有善于学习的能力,其他能力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很难去具体执行。
案例
远大空调集团总裁张跃,拥有资产2亿美元以上,1989年创业时只有25岁。张跃的座右铭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当然这里不是指那种很刻板的知识,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品位、感受,这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方面。要在知识中找到美感,体会到享受。”
拥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头衔的刘汉元,四川眉山县人,通威集团总裁。他经过18年的创业,使一个企业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及主要畜禽饲料的生产商。他所在的集团拥有四千名员工,正在向世界水产业霸主地位前行。2002年,他被《财富》杂志认定为全球40岁以下最成功的商人--在亚洲仅有13人获此殊荣。作为一个如此规模企业的老板,刘汉元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留给他批阅的商务文件。然而,不管再忙,哪怕身处天涯海角,每月的月底他都要飞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参加EMBA班的学习,这是专门为在职的老板举办的学习班。
点评: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首先是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一切均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发展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社会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想适应世界的变化,跟上社会的变化速度,必须努力学习,学习能力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未来新一代成功人士的第一特质。 
6 对工作投入
全力投入工作的热忱不仅仅是管理者成功的要素,也是每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没有对工作的热忱,他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无法坚持到底,对成功也就少了一份执着;有了对工作的热忱,在执行中就不会斤斤计较得失,不会吝啬付出和奉献,不会缺乏创造力。
7 有韧性
韧性指具备挫折忍耐力、压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能够在艰苦的、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在比较巨大的压力下坚持目标和自己的观点。
韧性首先表现为一种坚强的意志,一种对目标的坚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认准的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仍千方面计完成。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谁挺住了最后一口气,胜利就属于谁。在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的体能和稳定的情绪状态,同样体现坚韧。当处于巨大压力或产生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消极情绪时,能够运用某些方式消除压力或消极情绪,避免自己的悲观情绪影响他人,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最欣赏的格言是:“走你的路,世界上什么也代替不了坚忍不拔:才干代替不了,那些虽有才干但却一事无成者,我们见得多了;天资代替不了,天生聪颖而一无所获者几乎成了笑谈;教育也代替不了,受过教育的流浪汉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唯有坚忍不拔,坚定信心,才能无往而不胜。”一位经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亟需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工作 起来全力以赴、有奋斗进取精神的人。我发现,最能干的大体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获得 成功几率大约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资过人。”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管理者的用人标准:除了忠诚以外还应加上韧性。具有韧性的 能够经受挫折,决心固然宝贵,但有时会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惟有借助韧性,方能长驱直入,无人能敌。  
案例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16岁时,他为了得到一份“对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翻开克利夫兰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8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选择放弃,而是“敲开一个月前访问过的第一家公司”,从头再来。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并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记不清被拒绝多少次后得到的工作。他一生都把9月26日当作“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点评:做梦的价值为零。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成功。相比洛克菲勒遇到的挫折,也许我们幸运得多。我想很少有人在找工作时,在推销自己的想法或产品时,会遇到几百次乃至上千次的拒绝。拒绝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几次挫折就畏缩不前,就怀疑自己--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
8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不仅仅是对员工的要求,更应该是对管理者的要求,团队合作对管理者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管理者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成功。脱离团队,即使得到了个人的成功,往往也是变味的和苦涩的,长此以往对公司是有害的。因此,管理者的执行力决不是个人的勇猛直前,孤军深入,而是带领下属共同前进。
案例
“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1945年就提出:“公司要发挥全体职工的勤奋精神”。他不断向职工灌输“全员经营”、“群智经营”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松下的经营,是用全体职工的精神、肉体和出资本集结成一体的综合力量进行的。”为打造坚强团队,直至60年代,松下公司还在每年正月的一天,由松下幸之助带领全体职员,头戴头巾,身着武士上衣,挥舞着旗帜,把货物送出。在目送几百辆货车壮观地驶出厂区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人都会升腾出由衷的自豪感,为自己是这一团体的成员感到骄傲。
点评: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成功30%靠自己,70%靠别人。人脉就是财脉,每一个管理者都是通过组建一个团队来实现自己伟大梦想的。   
组织的团队精神包括四个方面:
同心同德:组织中的员工相互欣赏,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瞧不起,相互拆台。管理者应该引导下属发现和认同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突显自己的重要性。
互帮互助:不仅是在别人寻求帮助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要主动地帮助同事。反过来,我们也能够坦诚地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奉献精神:组织成员愿为组织或同事付出额外努力。
团队自豪感:团队自豪感是每位成员的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集合在一起,就凝聚成为战无不胜的战斗力。
9 求胜的欲望强烈
欲望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是人生必备的条件,也是支持人生的动力。没有欲望,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坚持和成功,其人生也将变得空洞平淡、没有人性的魅力。当然,人的欲望形形色色,其中不乏偏激、劣等的蠢欲。此类欲望对人生有害无益,应当压抑和克制。克制蠢欲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积极的、有益的欲望投入事业的追求。这种欲望越强,情绪就越高,意志就越坚定。强烈的欲望可以使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为事业的成功献出一切。
案例
华为的案例
华为将它的产品打入美国市场伊始,就碰到了思科这一强大的对手。思科在2003年对华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知识产权诉讼。不管这一知识产权诉讼最后的赢家是谁,在中国的企业里面,能够给美国思科带来威胁的毕竟不太多,而华为就是其中一个。
“求胜欲望”在华为公司有着很好的体现,他们以狼代表他们的文化,因为狼有三个特性,第一、嗅觉特别的灵敏,哪里有血腥味就会冲过去,他们把这个解释为商机;第二、狼寒天出动,就是市场的状况再险恶,华为不会畏缩;第三、狼通常都是成群结队。这表示狼发扬了很好的团队精神。
点评:华为的狼性哲学使华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不屈不挠的斗志,使得企业走出了“冬天”,冲出中国,走入世界,成就了事业的第二次高峰。
二、决定个人执行力的因素
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
1 如何管好自己的工作
大多数管理者的日常生活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劳役。其实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像“奴隶”一样工作的,而是更聪明、更灵活、更有效的工作的,系统的、讲究方法的工作是把能力转化为结果和成就的关键。工作方法是个性化的。
(1)时间与日程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会围绕自己的主体业务编排月工作计划(日程)、周工作计划(日程)与日工作计划(日程)的;他们总是能很好的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并依自己的工作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安排工作日程:依“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急--不重要但较急--不重要也不急”进行排序,从而让真正重要的事情较好的得到处理。  
案例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第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为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
点评:用好80/20原则。要学会抓住重点,首先解决重要问题,然后解决次要问题。
(2)授权与任务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很明白什么事情必须自己处理,什么事情应交由下属去处理,而自己只负责跟踪监督;有效的管理者还有一个特征是从来都不会轻易帮下属“做事”,下属职责范围内的,经其本人思考和努力可以达成的工作一定要让其自己完成。从而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自己的重要的事情,不至于因自己工作的延误而耽误部门的、下属的、同事的、上司的工作,使整个部门陷入恶性循环。
案例
法国的拿破仑皇帝是很多人崇拜的英雄,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替才能开路”。这样的思想使得众多的人才云集他的麾下,成就了他的千秋功业。范·弗利辛根是欧洲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拥有SHV控股公司。SHV公司总部在荷兰,经营能源和消费品,1995年的销售额为110亿美元,收入为3.15亿美元。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范·弗利辛根新的用人方式,公司的这两个数字都增加了9倍,现在公司的收入估计为30亿美元。范·弗利辛根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授权他人。他的用人观念是:相信“时势造英雄”——给属下造势,他们会发挥巨大能量,成为真正的英雄。在他看来,给下属一些权力,就会得到回报,给他们承担的责任很多,他们就会展翅飞翔。
点评:适当的授权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不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而不懂得授权的人,永远也做不了大事情。
(3)抗干扰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能“善待”好电话、手机、E-mail,能有效运用他们,但又不会让它们轻易干扰自己的工作,更不会成为它们的“奴隶”特别是自己在开会、在写方案等时,不会让其干扰会场、打断思路。
(4)会议与报告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能善于利用会议与工作报告来布置工作、了解情况,并且从来不开无效会议和看无效报告。开会前,他们能做好会前准备;开会时,他们能控制会议时间、进程、气氛,他们能得出结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由谁负责、什么时候完成;会后会进行跟踪或要求及时回馈问题与情况。有效的管理者会要求所有报告与表报文件都应简洁明了(易看)、清楚准确(可信)、生动形象(易记)。
(5)备忘录
有效的管理者会随身携带一本轻便的备忘录,随时把看到、听到、想到、接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依轻重急缓编排到工作日程里面去,从而总是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疏而不漏。
(6)记忆系统
有效的管理者能把自己的工作场所、文件资料、电子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随时可以快速取出;能把自己的经验、灵感、心得随时写到活页文件夹中归类保存,随时提取参考。
(7)助理或秘书的运用
有效的管理者能充分运用好自己的助手去进行工作跟踪、专案调查、工作稽查、收集整理信息、传达信息指令、文件资料整理等。
(8)检查清单
有效的管理者会针对重复性的规律性的工作设计一份份程序清单,到再次做这件事时,则拿出清单“按部就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如:出差时用品清单,招聘时事项清单,现场巡查时检查清单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有效的工作方式=时间日程管理+优先顺序管理+授权与任务管理+意外干扰管理+会议管理+报告管理+备忘录管理+检查清单管理+记忆系统管理+助手运用管理+……一切聪明有效的工作方式。
2 如何管好下属
管理者必须管人,否则不成为真正的管理者。管人是件困难的事情,如果采用人盯人的方法你只能管一个人。其实,管人也可以很简单,那就是用岗位、任务、目标、预算、责任管人。
首先是给每一个人一个合适的岗位,明确相关工作内容或任务;同时,清楚告知所要求的目标效果;还有就是在执行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求有预算计划。
责任心是职场的杀手锏,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比任何能力都重要。只要有责任心,80%以上的工作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有责任心的人工作会很努力、很认真、很仔细,这样就可以确保工作少出错;因为有责任心的人有组织性,他能够顾全大局、以大局为重,能够服从、协调配合把工作做好,这样就可减少许多工作矛盾,并能发挥团队的作用;因为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在执行工作前做好周密计划与充分准备,从而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因为有责任心的人为人可靠,能够说到做到,有始有终,承诺过的东西就一定会负责到底,值得信赖,减少你对他的监控与担忧,让你们的协作进入良性循环;因为有责任心的人坚韧,不会一遇到问题就打退堂鼓,而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如他们会自发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去解决品质技术问题,他们会随时跟踪物料到位状况并依此调整工作安排,他们会重新做工序编排与调整人员安排解决生产瓶颈,他们会自主安排人机延时来追赶进度……总之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提高效率、保证品质、减少浪费;而实在想不出办法、解决不了问题时,他们会第一时间上报寻求协助;绝对不会一碰到问题就找上司并把问题推给上司,且傻等上司的指示。因为做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管理者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因为自己变成了一个传声筒,变了企业的一条寄生虫);因为有责任心的人会把圆满完成工作当成自己的义务,并为了完成工作会做一切努力,包括努力学习新知识、总结工作经验。他们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能更有效的完成工作。
人员的管理,除了上述方法让下属利用目标自主管理之外,上司适当的控制也是必须的,在中国,信任意味着失控。我们应把信任与监控放在一起来看待,两者是同时并存的;如果把信任与监控割列开来,两者都走不远,最终都无法把管理工作做好。
我们通常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去调控下属的行为,让我们的工作得到有效控制与开展。
工作日程:通过属员的工作日程安排表我们可以知道他要干什么,有什么没有干;工作日程安排与属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性质及规律是分不开的。
工作日志:通过员工的工作日志(日记)我们可以知道下属工作进度与工作结果;工作日志与工作日程往往是联在一起的。
工作表报:一是属员的工作结果的反映,二是属员执行工作的证明。
工作指令清单:一式两份,下属一份,助手跟踪一份,是布置与落实工作很有效的办法。
报备与回馈制度:可分为例行(周期性的、定时的)报备与意外报备,让你随时可以掌握工作的进展状况。
检查与稽查:百闻不如一见,你检查工作的过程,一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二是指导工作鼓舞士气,也还可以与工作布置连同在一起进行。
定期述职与考评:一是把你对下属前一阶段工作状况的分析与评估(好的与不足的)回馈给下属,并提出改进要求;二是提出下一阶段的期望(布置工作与明确要求及成长期望);三是倾听属员的想法、期望、要求、建议,并提供相关的必要的协助与支持。
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劳动纪律、工作规范来控制属员的工作行为。
越级指挥与上报: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可使属员在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变化,但不能滥用。
周工作会议:总结本周工作状况,布置下周工作,听取属员意见、想法、要求等。
3 管事的方法
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完成方法,要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但无论任何事情的完成它都有一个通用管理流程,我们统称为5W3H:
工作任务(what):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及工作要求与目标。
做事的目的(why):这件事情是否有必要(我亲自)去做,或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意图是什么。
组织分工(who):这件事由谁或哪些人去做,他们分别承担什么工作任务。
工作切入点(where):从哪里开始入手,按什么路径(程序步骤)开展下去,到哪里终止。
工作进程(when):工作程序步骤对应的工作日程与安排(包括所用时间预算)。
方法工具(how):完成工作所需用到的工具及关键环节策划布置(工作方案的核心)。
工作资源(how much):完成工作需哪些资源与条件,分别需要多少。如: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等资源,及权力、政策、机制等条件的配合。
工作结果(how do you feel):工作结果预测,及对别人的影响与别人的评价或感受。
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方案之前必须弄清工作目标--活动所需达到的指标或结果;政策--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即可以怎样做,又不可怎样做);程序--确切方式、行事方法及其时间或逻辑顺序与行为规划。
在管事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通过关注下列问题确保自己不会被架空:其一是自己要抓住主计划及相关信息;其二是发现(或预计到)问题后要深入到业务中去,深入了解工作的实际状况;其三是要很好的利用目标与指令;其四是关注异常处理状况及相关信息;其五是掌握人事动态及其心理状况;其六是注意项目工作开展状况;最后是注意例外事项的管理。这样的话,自己通常是不会架空在部门业务之外的。
自检:假如您是一位中上层管理者,请说出您个人执行力管理绝招。
三、如何提高下属的执行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下属的执行力。
1 明确负责人,并授权他调度一切
企业的每项工作都应确定一个具体的负责人,而且要给予该负责人足够的权力,否则任务的指派人和责任人不能够形成统一,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就会遇到重重困难。
案例 
A公司在实施某项目中,指定小王作为工作协调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将任务提交,而没有权力监督事情的结果。具体工作进度和相关情况由项目组组长每周直接向公司的直接领导汇报。由于项目成员对现场环境缺乏认识,而且又是第一次进入现场项目组,以前在工作中养成的散漫习惯逐渐暴露。在项目进行了两周后,项目出现了严重的延迟现象。由于小王的职责关系,他无法对项目进行整体掌控。由于小王无法忍受客户的投诉,他最后向公司提出建议并汇报了项目的情况。公司针对现场情况,授权由小王管理和协调现场的人员。于是小王用了一周时间将现场工作和开发的注意事项灌输给项目组成员,存在任何疑问必须立即在项目团队内部进行交流,又过了一周,项目的进展情况终于得以扭转。
点评:责任和权力是统一的,只有责任,没有权力,是无法完成好任务的。
2 将目标分解成每个人的任务
要提高下属的执行力,首先管理者要在制订目标计划时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采取“派单制”和“布置作业”的方法,在下发目标和安排布置工作时向下属交待清楚,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效提高执行效果。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执行管理机制的观念。对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要采取“切香肠”的方法,将年度目标分解到每月,每月分解到周,每周分解到天,各部门及时对公司目标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人。
3 盯紧每件事,关注“回报”
在下属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管理者应督促下属养成自动“回报”的习惯。在这里,“回报”并不是报答,而是“回去报告”的意思。我们常用“汇报”这个词,“汇报”和“回报”是有区别的,汇报是下属对上级的汇总说明。“回报”强调的是双向的、自动的沟通和反馈。通过下属与上级的沟通,上级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当下属工作出现问题时,上级可以指导下属不断地进行修正。
自检:
1.作为上司,您觉得自己在听取下属的“回报”方面有那些不足?
2.作为下属,您是否很及时地进行“回报”?
4 杜绝下属只报喜不报忧的行为
一些下属报喜不报忧、报忧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人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讲成绩、讲好的方面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对问题和缺点则轻描淡写,讳莫如深,层层截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对报忧的人横加指责,施加压力,甚至打击报复。这种做法,不仅妨碍了上级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容易形成误导,以至造成决策失误,而且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使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小错酿成大祸,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会使其他员工诱发投机心理,助长虚假之风,败坏企业风气。
自检:
1.分析一下您在工作团队中听到的汇报,听到的喜人事件与担忧事项所占的比率高于80%吗?您认为比率为多少属正常?
2.当贵公司的总经理或各级干部,由于决策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甚至带来灾难时,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总的来说,要提高的下属的执行力,可以分四步走。第一,就是明确任务的负责人,并赋予他充分的权力;第二步,把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第三步,要求部下不断“回报”;第四步,采取措施避免下属只报喜不报忧的行为,倡导下属尽量地检讨疏失、检讨损害、检讨过错,弄清问题的真相。
四、个人执行力的弊端
1 某民营企业的困惑
有家企业发展速度很快,销售额每年以30%的速度蓬勃发展,但是内部运营系统无法跟上销售的脚步: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系统……企业高管焦头烂额,强调执行力,却效果不佳。
这家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企业家和职业高管对于事业非常执着,工作得非常辛苦,常常夜里开会到很晚才回来。他们面临发展快速的企业以及无法跟上的运营系统,感到手忙脚乱,甚至焦头烂额。
当他们听到执行力的培训的时候,感觉眼光一亮,仿佛找到了应世良方,立刻组织大范围培训,公司内部大力推行执行力。企业家和职业高管常常大谈执行力,要求各种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就应该立即执行;他们感觉运营系统的各种不适应症状应该可以立即消除。
时间过去了几个月,这家企业依然是各种运营系统滞后。销售人员经常遭受质量、交货等方面的投诉,研发、生产、采购、财务人员工作努力积极,依然无法满足销售部门的要求。
2 企业执行力的提高≠企业中个人执行力提高
认真分析一下,可以发现问题实际很简单:这家企业需要完成的是内部运营的完善,执行效率效果的提高,以满足销售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单纯是执行的动作和速度。简单言之就是:片段式的运营流程、片面追求执行速度的文化。最后,整个组织逐渐丧失了自己应该具有的运营功能,完全依靠企业家的个人推动能力。于是,组织执行力变成了个人执行力,企业兴衰系于个人一身,整个企业很危险,企业家本人也非常辛苦。
这家企业也认识到自己问题的根源,却采取简单解决的方式对待,造成运营系统的持续滞后,导致“执行力不力”——表面上执行力很好,人人执行很坚决,但是需要快速执行的事越来越多。
忠告:错就错在企业家和职业高管对于执行力的理解过于简单:以为优秀的执行力在于执行的速度,而并没有在意执行的效果,一次做对的结果很少;而执行的有效性以及持续有效性更谈不上,更谈不上组织的有效执行力。  
因此,企业执行力的提高并不等于企业中个人执行力的提高,优秀的执行力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流程、运营流程、人员流程,只有在这三个流程比较健全的基础上,强调执行的速度和坚决性,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效果。这才是有效的组织执行力。
大师建议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您将获得以下理念和认识:
有执行力的人有九个方面的特色:自动自发;注重细节;为人诚信,敢于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力强;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对工作投入;有韧性;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求胜的欲望强烈。
决定个人执行力的因素: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
提高下属执行力的四个步骤:第一,明确任务的负责人,并赋予他充分的权力;第二,把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第三步,要求下属不断“回报”;第四步,采取措施避免下属只报喜不报忧的行为,倡导下属尽量地检讨疏失、检讨损害、检讨过错,弄清问题的真相。
如何提高中层管理者执行力:要提高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授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
个人执行力的弊端:企业执行力的提高并不等于企业中个人执行力的提高,优秀的执行力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流程、运营流程、人员流程。
第五章 如何提升组织执行力
一、组织执行力的七种体现
我们发现从组织类型和表现处的执行力来看,企业机构大致可分为以下7类:
1 有活力的企业
这类机构可以灵活的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并保持不偏离其一贯的商业战略,能够预见变化并且主动的应对,人才在这里不仅有一个充满激情的工作环境,而且被赋予了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权威。公司不但有很强的执行力,而且这种执行力是可持续的,这当然是理想的公司的状态。
2 及时应对的企业
这类机构虽然并不是主动的准备即将来临的变化,却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主动的面对,不偏离其发展的方向。虽然公司能够留住优秀的人才,但却无法缩短优秀与卓越的差距,并可能和机遇擦肩而过。它能够获得成功,但这种成功又总是略带点缺憾的;尽管这类公司能立于不败之地,但难免有一定的隐患。
3 集权式的企业
通常是由一个高层的小团队机构进行细致的管理,凭借管理层的遗址力取得的成功。公司往往能制定优越的战略,但是中层的管理队长期处在被压抑的状态,有潜力的人通常都是采用观察.而不是亲历来学习管理,一旦公司的高层的领导人发生了变化,公司的执行力便受到很大的威胁。
4 消极应对的企业
这类机构表面上一团和气,管理人员在讨论变革时也很容易达成共识,但是一旦到了执行阶段就变得困难重重。由于缺乏必然的权利来推动变革的执行,基层的雇员往往无视总部的指令,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指令不过只是昙花一现。这类企业的执行力的问题比较综合。
5 各行其是的企业
这种机构汇集了很多精明能干的人才,但是他们并不能向着统一的一方努力。也许他们个自有不俗的表现,但整个机构却是一盘散沙,无法实现既定的整体战略。
6 过度膨胀的企业
公司的规模超过了组织的模型,公司的结构庞大而复杂,一个高层的小管理团队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公司的很多潜力无法有效地得到发掘,决策缓慢迟钝。
7 管理过度的企业
公司设置了太多的管理层,对分析判断麻木,行动也不及竞争者迅速。管理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各自忙于相互审核工作,而不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潜在的危机。在这种官僚气氛浓重的机构里,真正实干的人得不到发挥的空间。
自检:您的企业属于哪一类型?是否也存在以上提到的问题呢?
二、影响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制定一个战略远比执行一个战略容易。制定战略有时还可请咨询公司代劳,但执行能力是任何其他人不能代替的。如何才能确保组织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呢?显然,仅靠一个雷厉风行的领导是不够的,建立系统化的保障才是长久之计。下面将简要讨论影响执行能力的几个关键因素。
1 战略产生的过程
制定战略时应让那些与此战略有关的人员参与,如:将执行此战略的人员、将受到战略执行影响的人员、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织中高中低层的代表员工等。这些人员的参与将使制定的战略更具有执行性。同时,还会使战略在未执行前就获得了很多感情支持:这是“我们”制作出的战略,而不是“你们”下达的战略。当然让许多人员参与也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这样的战略制作程序可能耗时很长,企业领导可能在试用一两次后就失去了兴趣;
第二,制作出的战略因为折中了各方面方案而易于平庸化。
但企业领导绝不能因为遇到这些困难就半途而废,而应耐心地使程序和参与人员不断成熟。一旦跨越了这个阶段,组织的执行能力就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工作计划系统
工作计划系统的目的是将战略细化为可执行的任务,将任务分配到正确的员工并确保每个员工理解个人任务与企业战略的联系。如果仅有方面性的口号,而期待下级员工去自行理解和筹划行动,将很容易产生大量浪费以及执行偏差。
3 信息沟通系统
信息沟通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沟通。内部沟通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战略制定完毕后辅助实施。与外部沟通的作用是确保员工的思想意识与外部经营环境保持同步。企业从上至下的沟通系统固然重要,但确保组织内成员适时地从多渠道收到全方面的信息不是从上至下一个沟通系统能实现的。
企业在信息系统的设置及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不能向员工提供原始信息,而更多是经过企业内有关部门或领导剪辑过的信息。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节省员工的时间,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减弱了员工自行推理企业战略的积极性与能力;第二,企业从上至下信息沟通的失真及损耗,结果导致信息到达最终执行层时已经不能起到辅助实施的作用。
4 企业的培训与发展系统
企业所处的环境在变,企业的策略在变,执行战略的能力要求也在变。我们不能要求员工是全能的,同时也不能希冀能随时能从外部市场找到足够的达到新战略要求的人。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系统迅速将新战略要求转化为培训发展方案,以帮助企业迅速获得新的思路、知识和能力,并淘汰旧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系统的关键是要能够调动员工学习及应用的积极性而非仅仅提供培训。从时间和金钱上鼓励员工自我学习也很重要。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师傅带徒弟、内部课堂培训、外部课堂培训、内部经验交流、外部参观学习,等等。
5 组织结构设置
不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也会成为战略执行的障碍,比如当组织结构导致某些重要工作任务“责任者缺位”时,或组织结构与企业核心经营流程不配套,或部门之间的壁垒重重时。积极负责的员工在执行战略时会感到事倍功半,而比较现实的员工可能从一开始就会放弃。最后的结果是,企业领导认为员工不尽力,而员工在心底里在埋怨企业领导不为他们消除只有高层领导才能消除的结构性障碍。另外,保持核心业务流程中的人员与支持性部门人员的合理配比尤其重要,就如同确保肌肉和脂肪之间的合理配比一样。
6 企业的决策系统
决策系统指企业内的授权结构及决策方式,也就是某决策节点上的个人或团队能不能做决定及如何做决定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的决策系统非常集权或非常分权的话,执行能力尤其是执行速度将大打折扣。
7 奖励系统
奖励系统是确保执行能力的最后一项要素。如果战略的要求与奖励系统所鼓励的行为背道而驰,结果可想而知。对新战略充满热情的员工可以不计较短时间内的个人得失,但当奖励系统在嘲讽他们的努力时,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人是很难特立独行的。而当支持战略的人变为极少数时,执行的效果就难以保证了。把此项要素放在最后并不代表它最不重要,但企业高层领导一定要注意在确保战略执行时先检查一下前六项要素。如果前六项中有重大缺陷,奖励系统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的。
以上几项是影响企业执行能力的关键因素。每项要素都很重要,但不同时期及形势下某些因素会更关键。系统化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需要长期耐心培育所有这些关键因素。但所幸的是组织的执行能力一旦提高,就能很快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是竞争对手很难拿走也很难简单模仿的。
三、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点
1 提升员工的士气
荣获中国内地“最佳雇主”第一名的是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波特曼丽嘉酒店的副总裁狄高志先生这样认为:执行力的重点在于提升员工的士气。  
执行涉及到很多问题,但首先是人的问题。要发挥执行力,首先要提升员工的士气。很难像像若一个企业的员工士气低落,该企业将如何取得成功。企业管理者们都知道,提高员工的士气,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对于企业来讲多么重要。我们发现,很多员工的素质非常好,但是他们却未能把他们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很难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次企业要关心员工,因为是他们在执行企业的策略,反馈企业的文化。曼丽嘉酒店的副总裁狄高志先生说:“我们有餐厅,有客房,可关键我们产品是提供服务,是由员工来提供给顾客服务。漂亮的大厦、崭新设施、昂贵的家具,这都会吸引顾客。只有企业关心员工,员工才能关心顾客,顾客才能保持对酒店的忠诚度。我们调查显示,过去三年里,我们的员工满意度从88%提高到97%,顾客满意度就从93%提高到98%,利润也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所以关心员工就是执行本身。”
美国哈佛大学组织行为学詹姆斯教授对2000多名工人进行测试。发现,在无激励的情况下(比如远离领导者、枯燥的工作、按时记酬),每个工人的能力通常只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如领导者希望、员工之间竞争、按劳计酬),他们的能力却可发挥到80%~90%。詹姆斯教授以一句精彩的话总结了这个实验结果:“士气等于三倍的生产率”。此话已经成为工商界的名言。  
案例
日本的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会战前,把全体军队集中在热田广场前,恭敬地焚祭了必胜祈祷文。在仪式进行中,后殿突然传来兵刃交击的声音,于是织田信长对军队说:“大家听见了没有?神明已经接受了我的祈祷,答应以威力来保佑我们的战士。”官兵们听了这句话,士气激昂起来。
本来信长的兵力居于劣势,部下又都主张闭关自守,但信长利用祭祀神明的机会,把士气激发出来以后,军队都愿出城攻击,而终于获得奇迹般的胜利。信长虽然并不信佛,但却巧妙地利用了群众的心理,以鼓舞士气。这个故事说明领导者要用权威来鼓舞人们的士气。
点评:可见一位领导,在想推动某一件措施时,虽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去力求贯彻,也是一个好办法,但如能借助高于自己的权威力量,来说服部属,往往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
一个企业或组织也像一个人一样,“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而且这种精神面貌在员工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惯性。尤其在创业之初,如何使员工形成向上、进取、拼搏、乐观的面貌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最初15名员工的素质和精神状态,将决定其后的150名。
案例
家庭货仓(Home Depot)的现任执行官纳得利(BobNardelli)就是一位善于提升士气的领导人。他曾担任GE电力系统(GE Power System)主管,成功地让这个濒临倒闭的单位一跃而成为公司的明星部门。纳得利因为之前在运输系统事业部(韦尔奇经常以这个单位做为主管能否继续高升的测试)表现良好,得以在1995年接掌电力系统。纳得利的经历还包括GE公司某项消费性业务的主管。GE电力系统在世界大型发电器材占有-半的市场,然而这项产业本身却面临岩重的不景气——公用事业大量削减投资,而且没有任何复苏迹象。纳得利深具眼光,决定以扩大业务范围来带动成长——拓展到较小型的发电器材,投入新的产业区隔,对客户提供产品以外的服务。他在一开始时遭到原有官僚文化的怀疑和排斥,因为这些经理人坚信,唯有削价竞争才能刺激成长。
纳得利赢得属下的支持并激发他们的活力,部分原因是他所展现的个人领导风格。他深人参与业务的各个层面,保持高度的好奇心,精力充沛——他是亲自参与的典范。他在任何讨论结束时,总会将应采取的行动归纳整理出来。
为落实自己的愿景,他会将其分割为可以逐步完成的任务。他安排原本态度疏离的干部动起来,主动会晤公用事业决策者以及其他客户,由第一手的资科了解电力系统该如何拓展市场。纳得利指导员工针对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项目,制定出具新意的提案,也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从未曾想过的可能性。原本讨厌开会的主管如今却期盼开会,因为电力系统的会议已成为行动与个人成长的园地。
点评:我们所谓的鼓舞士气并非只靠放言高论而已。有太多领导人认为,要激发员工的活力,只需发表一些振奋人心的演说:或是描述美好的远景,每个人就会竭尽所长。然而,真正能使愿景成真的领导人,必须能带动并长期维系员工的士气。这些务实的领导人脚踏实地,专注于完成短期性的阶段性任务--这些目标有如强心针,在赢得长期胜利的途中,为员工打气。
如何激发员工的士气,让员工更好的去执行呢?激发员工的士气,可从组织、环境、心理等多方面着手。现代劳动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员工的需要已经有了如下的变化趋势:
要求参与决策的愿望大大加强。
要求工作富有变化,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人们已越来越不安于单调呆板的工作。
要求有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希望自己在职位上、报酬上能突破现状。
要求对组织的目标有明确的了解,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很少有人会继续忍受“蒙目拉磨”的状态。
要求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被倾听。日本工薪层的代言人甚至提出这样的口号:“我们付给公司的并不只同机器一样,我们所获得的也不应只是薪水。”
要求有沟通的机会。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别人以简单的命令来支配自己,希望双方协商的方式来工作。
要求全方位的自我实现和成就感。
在提升员工士气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他们的特点。以下几点是可循之道:
企业理念教育。让员工了解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使他们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别人和社会都是很有价值的。
岗位理念教育。让每个部门的员工都觉得自己的岗位对整个公司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自己对公司的成败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奖励机制。奖励是士气最好的催化剂。员工需要经常性的新奇刺激来维持工作的干劲。漠视和无理的批评只会使人沮丧。
坚决消除不满情绪。员工不满的地方往往就是士气低落的“症核”所在。要直面这种不满,不惜代价解决这些问题;无能为力的,要向员工解释清楚。
和员工打成一片。一种融洽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要比压服式的“高压统治”,更能令人由内心深处产生动力。
身先士卒。当你坐在装有空调的办公室中的时候,难以相象你的员工会在38度高温的环境中无怨地工作。当员工加班苦干的时候,千万别让他们认为你在家里看球赛。
合理的薪水、福利待遇和各种休假制度,多劳者必能多得。
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光、色彩、音响、温湿度等,让员工觉得工作时身心愉悦。
共渡难关。公司经营有困难时,坦然向员工说明,请他们助你共渡难关。员工如果在工作中表现出“知耻近勇”或“意气用事”的精神来,将是你的巨大成功。
在企业的创立与发展中,“硬件”必不可少,而“软件”更有着特殊的作用。拿破仑曾说过:“在战争中,军队士气与装备之比为3:1。”高度重视员工士气,才是加强执行力的明智之举。
案例
有一次,摩托罗拉的副总(外籍人士)带领客户去参观他们的厂房。这位副总走到一个男作业员旁边,看到那个男作业员正在粘焊管线。这位副总说:“good boy!”。那位男作业员笑了一笑。后来这位副总走到负责屏管的部门,走近一位正在用放大镜看管线女作业员旁边,说了另外一句话:“nice girl!”那个女孩笑了笑。也许许多人会觉得这是不经心的两句话,而对那两位作业人员,则是莫大的鼓励,同时对于摩托罗拉的副总来说,这是关系到提升员工士气的问题。
点评:要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必须要提高员工的士气。
自检:
您能列举几个特别能够提升您的团队的士气的细节问题吗?
2 培养企业“执行文化”
案例
一曲“敖包相会”使得内蒙古的敖包名声远扬。去过内蒙你就会知道,原来此“敖包”并非是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的实心的包状“建筑”。在敖包上面,竖立有木幡杆,上面还挂有一些五色彩带。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滩中醒目之处。据说在敖包旁绕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丢到包上,这样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并且,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祭敖包”的宗教活动也是蒙古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更何况有那多人贡献,某个人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的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他们赋予了功能性的路标以宗教的意义,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自觉地对发挥路标功能的敖包进行建设,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贡献。
点评:敖包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就不会产生执行力。 
企业的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所有有利于执行的因素都予以充分而科学地利用,所有不利于执行的因素都立即排除。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
3 重视执行中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总是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有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对每一个员工特别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
要提高执行力,除了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今天的执行力决不应该是简单地“保质保量”,而应是“创造性完成”。执行中的创造性就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措施创新,以完美的执行力,安全、高速、优质地实现战略目标。在执行中,领导更多的是出一个思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一个时间期限,提出一期望的结果,这就需要执行者须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并且其结果往往大于领导的预期。韩国三星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上司是永远不可能把执行力的细节全部讲清楚,最不受上司欢迎的是那种没有创造性和不能自己做判断的员工。 
案例
以日产为例,日产因为巨额亏损,故于1999年9月将36.8%股权卖给法国最大汽车厂雷诺,雷诺派遣法国人(巴西籍)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担任执行长,戈恩即于当年年底展开“日产复兴计划”(NRP,Nissan RevivalPlan),后又于2002年推动“日产180”三年计划。
结果日产2003年度上半期结算的营业利益,比去年同期增加15.2%,达到4011亿日元,并连续7期更新过去的最高利益,营业收入利益率达11.3%,创下全球汽车业最高纪录。故有许多人惊奇地问戈恩:“为什么日产改革能够成功?”戈恩说:“答案就在公司里!”理由是什么?因为日产的改革是靠原来员工的创造力,去执行戈恩所定下的愿景。
他们从“创造力”促进“执行力”以达到最佳结果。做到:
第一,放弃既成的概念,倾听员工的心声。
第二,决定优先级,一旦决定不朝令夕改。
第三,彻底执行,并横跨部门的机能,设计、制造、营销等不同部门的人齐聚一堂,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即从“部分最适”做到“全部最适”。
点评:所以企业如何能适应时时刻刻变化的环境?唯有倚靠员工们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去思考如何使顾客更加满意,如何能使事情做得更好,然后就能够定下最可行的行动方案,进而发挥出执行力。
四、提升执行力须澄清的几个问题
当前,一提到执行问题,指责的对象很容易就指向中基层部门。笔者认为,这种态度实在有失偏颇。因为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缜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而其中对方法和目标的缜密讨论以及决策的制订等,都主要是在企业领导者或高层管理者的控制之下进行的。所以我们在剖析执行问题之根源时,固然要批评执行者,但也应对领导者或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及行为作出检讨,由此方能全面系统地找到治本之策。这需要我们对一些与执行力紧密相关、平素似是而非的问题作出冷静的思考。
1 “想”和“干”哪个更重要
现实中有人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干了再说”、“不对再改”,也有人主张“三思而行”,因为“方向往往大于努力”。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想与干这两者本身就是一对紧密联系、互为促动的统一体。要想成就事业,既要确定正确的方向,制订尽可能详尽的行动方案,也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是若要在这两者间分出优先次序,笔者认为从概率的角度着眼,想好比干好更重要。
目前管理界已经普遍认可,第一是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需要正确地做事,再次是把事情做好。换言之,当我们遇到执行不力的问题时,首先应该分析的是决策的有效性以及待执行方案是否科学周密。一个常见的事实就是,不少企业的决策或待执行方案中都缺少应有的工作报告制度,而这也本应是决策管理中的必备内容。缺少了这一制度,上级部门就很可能会在其他事务的缠绕中失去对此事的关注,不能够有效地督促下级贯彻,而下级部门也不会及时报告方案的进展情况,最终导致对上级意图或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
2 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哪个更重要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笔者认为应该运用权变领导理论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来分析。依照权变领导理论的观点,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不单纯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行为。某种领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场合。企业员工素质较高,自主性强,可以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即需要采用关心人员型领导方式;而如果企业员工素质不够整齐、自律意识较弱,则应该以过程管理为主、辅以目标管理,即要采用关心任务型领导方式。然而,近年来目标管理以及成果导向的理念和做法却滥觞于世,几乎被绝大多数管理者奉为圭臬。这种过于极端的管理风格不但导致执行问题得不到领导者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以过程管理为支撑的结果考核也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如良好的绩效有可能是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出于被考核者的自身努力,更有甚者会驱动被考核者编造或虚报信息,更何况目前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自身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利于全面客观公正地引导和评价被考核者的思想和行为。结合我国电信企业基础管理整体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的现实,笔者认为应纠正企业管理中过于流行的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转为实行以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兼顾的方法。换言之,既要问取得了什么成果,同时也要问成果如何取得,如此方能使执行者既关注最终的目标,也关注执行的具体实践。
3 流程管理和过程管理有何区别
时下流程管理十分流行。流程是生产运营管理活动中各种执行行为的有序连接,对于企业竞争力和执行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流程再造也是电信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加强流程管理是否就等于是强化过程管理?
笔者认为,流程管理不等于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包括流程管理,过程强调对问题的及时反馈和处理,通过控制过程来完成目标。它是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并通过监控每个单位的工作关键环节,不断回顾、预测、调整,以保障最终目标的完成。过程管理不但包含有对严格执行既定流程的要求,还涉及到临时工作的动员、组织以及临时流程的设计等。好的流程和流程意识是过程管理成功的关键。因为流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能够解决例行问题,而过程管理还须即时对例外问题作出反应,或者估计到意外事件的预案处理,否则,就会因权限所限,使任务难以推行下去。讨论这一问题的用意在于指出,企业在实施提升执行力计划时,不能盲目地以加强流程管理取代加强过程管理。因为优化和实施流程只是有效执行中的一环,而非全部过程。
4 统一执行与因地制宜如何协
企业执行问题的产生,也有观点把其归结为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这话从逻辑上说没有一点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是否做到了“形散”与“神似”的统一。不少基层企业或部门在本位主义思想的作用下,不切实准确地领会上级的战略或意图,打着“实事求是”的幌子,自行其是,“令不行禁不止”,实为执行问题中最为严重的方面。说其严重,一是因为不认真贯彻上级政策或文件的精神,必将给整个组织的运转一致性与协调性带来危害;二是因为这种不执行还很容易被暂时认可,使其谬行流传,带坏更大范围内的风气;三是因为这种行为的危害具有滞后性,一旦其后果累积爆发,往往很难收拾。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企业必须在原则性规则与工作和非原则性规则与工作之间划清界限,明确企业内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凡是“规定动作”,企业上下必须一丝不苟地履行,如有特殊情况,也必须在把握得准或报请上级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与政策精神不相违背的灵活变通。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统一执行与因地制宜两者间的关系。
在以上问题上澄清了认识,不但有利于企业及其领导者更好地反思其不当的心智模式,找到执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而且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五、建立组织执行力的内容
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组织执行力,必须要包含有以下的内容:企业组织的执行框架、企业的执行流程、执行团队和企业的执行语言(执行工具)等等。
1 构建执行框架
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领导人的品质和企业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好的管理体制在权力结构上有一个合理、恰当的设计,并能激发出蕴涵在企业领导人和员工身上的企业家能力。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能够使管理者扁平化沟通,但也容易使管理者之间责任不清、权利不明;民主性较强的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但管理的约束力较弱,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员工素质及所从事的产业等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但不论何种管理模式,企业领导人必须努力营造管理执行的有效氛围,形成执行框架。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有一个比喻:“企业的组织就像是一幢房子,当一个组织变大时,房子中的墙和门就越多,这些墙和门就阻碍了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而为了加强沟通和协调,你必须把这些墙和门拆除。”这就是执行组织框架的全部意义。
因为现代企业的运行不仅仅依赖于部门团队的沟通和协调,更要依靠跨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事实上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关键不在于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架构,而在于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这就要依靠企业的执行流程来保证。同时应该赋予员工统一的执行工具,来保证组织中的所有员工使用相同的语言进行沟通。
2 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
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更需要发展企业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以某一个人为核心的团队,这个团队是否协调、发挥作用如何,首先取决于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其次取决于这一团队的价值取向和整体素质。 
如何培养团队,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营造有效的管理执行力?从客观上讲,要努力营造一种“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强调工作中的“三办事”原则,即: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执行程序的人要对“事”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淡化个人的作用,强调遵守同一条规则,直接完成工作的终端。在这个问题上,团队的核心人物尤为重要,其本人不要打破已制订的规则和程序,更不能违反客观规律,从而实现有序管理。同时,被领导者更不要迎合事物发展的态势和个人,遵守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从主观上讲,团队成员都要增强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不要强调“自我为中心”,而应该强调“整体利益为先导”,当发生不协调时,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多找出共同点。在工作中应发扬“有人负责我服从,无人负责我负责”的精神,但不主张盲目而越位负责,特别是本职工作做不好而盲目越位负责的人,会严重影响管理的执行力。
3 明确管理层的责、权、利
管理层责、权、利是否明晰对执行力的影响较大,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拥有权力、利益,应与其相承担的责任密切相关。有的企业主要领导提倡“约束大于激励”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担心给予个人的权力过大而难以控制管理局面,有意识地形成一种监督机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领导人为达到控制的目的,派专人进行“一对一”的监督,做任何事对被使用者都不放心,要求监督者及时汇报被使用者的一切行为,表面上实施了“放权”,实质上就是不信任,根本就谈不上放权,并美其名曰“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事实上,这种尴尬的局面,由于监督者汇报的情况和被使用者汇报的情况有一定的出入,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由此矛盾就产生了,被使用者无法坚持工作,逆反心理增强,此时的执行力为“零”。 
忠告:谨防“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的借口是解决企业用人问题的关键,否则就会出现执行力大打折扣的现象。
责、权、利不清会使管理者出现大量的越位行为。部分管理者为迎合领导个人和监督理念,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不惜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其主管领导身上存在的问题,以求得对个别领导个人的忠诚和迎合时尚。企业领导有必要界定一下所有管理者应尽的责任,也很有必要提倡各级管理者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对有能力的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提拔,告诫经常越位而搬弄是非的管理者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多与群体融合,明确分工合作,共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坚韧不拔的团队。 
4 制定执行流程
企业的执行流程包括: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其中,人员流程才是企业执行流程的关键。因为,问100个企业家:“你认为你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几乎都会回答“人才”。
人员流程不仅仅保证企业能为今天的战略实施找到适合的人才,同时也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储备足够的未来人才。此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必须提供一个完善的论功行赏机制,确保正确论功的前提下,再进行正确的行赏。
人员流程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及时将那些绩效差的人员发现,并区分出哪些人应该离开公司,哪些人应该调换岗位,并为他们制定技能培训计划。可以这样说,人员流程是企业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的基础。所以它是企业执行流程的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摩托罗拉做得十分出色,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人事管理,而人事管理=绩效管理,为此摩托罗拉建立了世上最为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这是这个家族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GE的“活力曲线”人所共知,通过我们的标准:有很强的精力(Energy);能够激励(Energize)别人实现共同的目标;有决断力(Edge),能够对是与非的问题做出坚决的答案和处理;坚持不懈地进行实施(Execute),在“活力曲线”上我们很好地把人进行区分。杰克·韦尔奇把自己工作的一大部分视为人事开发,“我们造就了不起的人,然后,由他们造就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为什么他工作的一半时间是化在同员工进行沟通上的原因。
5 建立管理机制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领导人再用类似车间主任管理车间的那种方式来管理企业已经彻底行不通了,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夯实制度管理的基础。企业领导人做企业,信誉是第一位的,但仅有信誉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才行。因为员工需要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在企业持续发展阶段缺少“人本管理”并不可怕,而缺少行之有效、人人平等、贯彻始终的制度管理是可怕的,它会导致管理流程混乱。  
忠告: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才能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避免“多头领导”,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力。 
制度制定后关键是执行。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关键是通过制度管理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员工会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以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6 寻找执行工具
国内的很多企业在学习GE,他们在寻找GE的成功因素,并且归纳了很多。但是有一点他们始终忽略了,那就是GE拥有一个非常完善、高效的执行工具。执行工具可以确保执行团队找出企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跨部门的问题,并且赋予执行团队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些工具保证了这个过程中团队的成员能非常坦诚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GE,人们建立起了QMI(快速市场信息,主要是用于检测计划实施进度和让企业各部门分享其他部门的信息的工具。)、Work-out(群策群力,是GE内注重变革、去除官僚、解决跨部门和跨地区问题的工具。)和6Sigma(六西格玛,GE的重要管理语言,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升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工具。)等一些非常高效的执行工具。这些执行工具在GE的企业执行文化建立的过程中和解决跨部门、跨地区和跨事业部的问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建立起这样的执行工具就可以让它的员工按统一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做到用统一的语言来进行沟通,而不至于“你讲你的,我做我的”。
7 塑造执行文化
国内的企业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当一个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从企业文化上找问题,但是又发现即使找到了问题所在,想要扭转企业文化是非常困难的。其实文化首先是个结果,然后才是手段。执行文化更是如此!
很多企业家整天叫嚷着建立执行文化,认为执行文化建立后就可以为企业带来强有力的执行力,而忽视团队管理者执行力的提升、执行流程的完善和执行工具的开发,执行文化的建立简直就是空中楼阁。因为,事实上执行文化是组织执行能力提升的自然结果,而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当你在设法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完善执行流程和开发执行工具的同时,你已经为你的企业的执行文化定了基调。
8 进行执行效果的评估
执行效果的评估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无论对策略制定人的评估还是对事的评估,我认为都要坚持这种原则。是执行的人对策略制定人与事的评估,而非领导人对策略制定人与事的评估,这就是所谓的从群众中来;将评估的结果,总结各方面的得与失,去指导执行人的工作,公布优秀部门及员工的奖励。这就是到群众中去。 
大师建议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您将获得的以下理念与认识:
组织执行力的7种体现:有活力的企业,及时应对的企业,集权式企业,消极应对的企业,各行其是的企业,过度膨胀的企业以及管理过度的企业。
影响执行力的关键因素:战略产生的过程;工作计划系统;信息沟通系统;企业的培训与发展系统;组织结构设置;企业的决策系统;奖励系统。
执行力的重点是:提升员工的士气;培养企业“执行文化”;重视执行中的创造性。
提升执行力须澄清的几个问题:“想”和“干”哪个更重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哪个更重要;流程管理和过程管理有何区别;统一执行与因地制宜如何协调。
建立组织执行力的内容:构建执行框架;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明确管理层的责、权、利;制定执行流程;建立管理机制;寻找执行工具;塑造执行文化;进行执行效果的评估。
第六章 执行要从领导做起
一、执行力要从最高领导做起
许多企业领导人都会认为,居高位音不必操心实际经营间的细节事务。在这种观点下,当领导可说是相当愉快的:你高高站在山顶,思索策略性问题,并且以种种美好愿景来激励下属,至于一些麻烦的事就交由管理者去处理。这种想法自然会激起大家“有为者亦若是”的心理,毕竟谁不希望能尽享所有的乐趣与光荣,又不必弄脏自己的双手?
相反地,如今“经理人”几乎已经成为受人轻视的称呼,又有谁乐于在鸡尾酒会上告诉别人:“我的目标是当个经理”?这样的思考方式实属偏差,而且造成重大的损害。唯有当领导人的心思与灵魂和公司融为一体时,这家公司才会具有执行力。虽然做大方向的思考、应付投资人及政治人物等,都是领导工作的一部分,但领导工作却不仅止于此。领导人必须亲自深入地投身企业之中。要执行成功,必须对企业的营运、人员与环境有完整的了解;唯有领导人所在的位置才能达到这样的了解;而且也唯有透过领导人亲自深入参与执行的实质面,甚至某些细节,才可能让执行力展现出来。
以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为例,凡与其创始人和总裁罗兰·贝格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不会忘记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他每天都接触大量的各色各样的人物,每一件需要自己和别人做的事情他都会用录音机记下来,让秘书打出并发放给相关人员。同时,他会在每一份“内部备忘”上标明时间,到了这个时间,秘书就会把这个“内部备忘”重新放在罗兰·贝格的案头。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侥幸地让他忘记一件他曾关心过的事情。罗兰·贝格常常将自己比作一支球队的教练,而教练的主要工作应当是在球场上完成的,他应该通过实际的观察来发现球员的个人特长,只有这样才能为球员找到更好的位置,将自己的经验、智慧和建议传达给自己的球员。对企业领导来说,情况都该如此,只有那些参与到企业运营当中的领导,才能拥有足以把握全局的视角,并且做出正确的取舍决策。为此,领导必须亲自执行三个流程:挑选管理团队、制定战略、引导企业运营。并在此过程中落实各项计划。上述工作都是执行的核心,而且无论组织大小,都不应该将其交付给其他任何人。
案例
春秋战国时,齐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开始流行穿紫衣。紫衣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很高,这种行为蔓延开后,导致了奢靡之风的形成。于是齐王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可一年下来,紫衣人还是不见减少。最后齐王求教与相国晏婴。晏婴说:“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能制止得住呢?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并且厌恶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会变少。”第二天上朝时,齐王换上了朴素的衣服,让穿紫色衣服的大臣离远点,宣称他最讨厌紫色衣服了,并对衣着简朴的大臣大加表扬。过了一个月,紫衣几乎没人穿了,价钱大跌,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也逐渐形成了。
点评:今天,我们要推进执行力建设,提高工作执行力,领导者的言语,行为是影响执行力的很重要因素。如果象当初的齐王一样,穿着紫衣禁止别人穿紫衣,执行力会大打折扣,工作也会极为被动。要求下属提高工作执行力,自己却一份报纸、一杯茶,对工作推诿扯皮。很难像像下属会对工作安排认真执行,会对问题及时解决。
作为领导者,更应像转变后的齐王一样,要严于律己,要求下属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一定意义上说,有怎样的领导就有怎样的兵。有为士兵吮痈的吴起,就有战场上舍生忘死的战士;有知道以史为鉴的李世民,才有犯颜直谏的魏征。
案例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忍痛亲自抡起铁锤,砸烂了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奥康集团王振滔当着员工的面亲手剪掉数千双不合格的高档皮鞋。这些举动,传达的并不是要求他的属下把所有的不合格品全部砸掉,而是通过此事教育他的员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质量问题决不可轻视,不合格品就是废品。在1995年5月25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柳传志曾指出,联想要做长期的公司,要踏踏实实把公司业绩做好,不给投资者"造梦"。1995年,香港联想公司大亏损,柳传志并没有因此拖延业绩公布时间,而是提早采取行动,发出业绩警示通告,按时向投资者和股民说明情况,如实地说明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对决策层的调整。联想的股价在这一阶段虽然有大幅度的下跌,但联想的“信誉”却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在联想业绩回升的时候,他们给了联想极大的支持。1998年4月16日,联想在香港股市上配售15亿股,只在下定单后的两小时内,就超额认购了4倍。
点评:领导看似一些无意的举动,有时甚至会影响下属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等。
1 处理好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企业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获得好的执行力,必须坚持以身作则,特别要解决好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倾向。
(1)1+1<1的问题
有的企业领导成员由于受自身心态、素质、观念等方面的制约,为了体现自身的权力,千方百计地笼络一批管理者,处世不讲客观依据,只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判断工作的是与非,对人不对事,搞宗派主义。殊不知在此情况下培养起来的下属,仅对领导的“权力”感兴趣,领导有权时,能利用领导手中的权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执行力比较到位,甚至可以越位执行;但领导一旦丧失权力或其权力不能被其所利用时,其执行力就会消失殆尽。
(2)1+1>1的问题
企业领导成员不要做“一把手为主、其他人陪衬”的“孤家寡人”,要做团队的奠基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管理成员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问题,物质激励不必多说,精神激励就是让班子成员工作起来精神饱满,明确班子成员的责、权、利。只有有效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才能培养有效的管理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实现“三心合一”,即:普通员工的责任心、中层员工的上进心、高层员工的事业心,达到“三心”的最佳组合。
2 管理好三项核心流程
领导人要做好执行的工作,必须管理三项核心流程:挑选各级主管、设定策略方向,主导营运。这些行动乃是执行的要义所在,因此不论组织规模大小,领导人都不应授权他人处埋。试想一下,如果球队的教练把所有的时间部花在办公室里,忙着洽谈新球员加入事宜,而将真正的教练工作授权给助理,那么球队的情况会如何?一位称职的教练必须随时观察球员在球场上的个别表现与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是他们在更衣室内的情形,如此才能深入地了解球员及其真正实力,也才能将自己的经验、智慧与专业看法直接传授给他们。
企业领导人也是如此。只有领导人,才提得出每个人都心须回答的高难度问题,而且,相互讨论并做出正确抉择的过程,也要靠领导人主持。而唯有密切参与的领导人,才可能对公司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具备宏观的看法,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
也唯有领导人,才能设定组织内对话的基调。对话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工作的基本单位。人员之间彼此交谈的情况如何,绝对会影响组织运作的庆窳。对话气氛是否矫揉浮夸,政治化,支离破碎,乃至闪烁其词?运是坦率诚恳、就事论事,提出适当的问题并相互讨论,而后找出可行的解决之道?如果是前者——这种情形在许多公司屡见不鲜——事实永远不会浮现出来。如果是后者,领导人必须和管理团队一同站到球场上,认真持续地维持这样的作风。
简言之,领导人必须经营好三项核心流程,同时以全心全力投入其中。
3 建立执行构架,营造出执行的文化与流程
有执行力的领导人会建立起一个执行的架构,营造出有利于执行的文化与流程,奖励并擢升能迅速完成工作的员工。至于领导人对此一架构的参与,则表现在任务的分派与后续追踪上。也就是说,领导人必须确定员工真的了解事情的先后顺序为何,要做到这点,领导人必须对公司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提出犀刊的问题。通常,善于执行的领导人甚至无须告知员工该做什么;他只需提出问题,让员工去思索自己该做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指导员工,领导人不但能传授自身的经验,还能教育员工跳出过去习惯的思考方式。在这种领导风格下,不但不会压抑人才,反而可以协助他们拓展本身的领导长才。
案例
无论是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GE、山姆·华顿(Sam Walton)领导下的威名百货,还是克列赫(Herb Kelleher)领导下的西南航空,公司内部都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些领导人无所不在。几乎每位员工都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主张,也知道他们对员工有何期望。这是由于他们强势的人格特质吗?没错,不过仅有强势人格特质并没有用处。日光(Sunbeam)的邓洛普(Dunlap)因大刀阔斧削减成本而名声大噪,他也同样具备强势人格特质,但原本寄望经由他而起死回生的公司,却毁在他的手中。威尔许、华顿与克列赫是优秀的沟通者吗?答案同样是肯定的,不过沟通所发挥的效用可能会截然不同。重要的是沟通的实质以及沟通者的特质--包括倾听与谈话的能力。也许这些人是采行了“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 walking around),才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我们都看过一些报导,描述克列赫或华顿如何突如其来地出现在作业现场,与行李输送或仓储人员交谈。走动式管理诚然有用也很重要一-但前提是到处走动的领导人要知道该说些什么,该听些什么。这类领导人之所以能在公司内无所不在而且深具影响力,乃是因为“他们就是企业本身”。他们密切留意员工与营运方面的状况,了解事实,并且不避讳讨论实情,这样自然能凝聚向心力。他们对细节知之甚详,对从事的工作兴致高昂,同时热切期盼取得成果。这些领导人不是靠谆谆告诫或公开喊话来激励贝工,而是以身作则,让人人都同样充满活力。
韦尔奇在GE担任CEO二十年,在最后一年任期中,他每周会花10个小时来审核公司各单位的营运计划,同时也密切参与员工之间的对话。即使在事业生涯的最后时刻,韦尔奇还是不尸位素餐,以主动参与的方式来领导公司。
点评:有执行力的领导人会营造出有利于执行的文化与流程,使公司内部都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些领导人无所不在。
二、中国企业领导执行的误区
1 对“执行”的期望过高
当“执行”成为过热名词的时候,领导们仿佛从茫茫管理误区中了找到了希望的曙光,以为绩效不断下降的趋势和工作运作的效率迟滞的现象必然会随着“执行”的到来迎刃而解。其实,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何况于“执行”这两个文字。
2 片面理解“执行”
有些领导只是表面化地理解了执行,并没有告诉员工们执行的意义和价值,更没有告诉员工如何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执行只强调结果。当结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就指责下属们执行不到位,而不去分析客观事实,也不对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各种原因造成了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信息脱节。
3 仍然保持原来的管理方式
在高度重视“执行”的今天,有些领导仍然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即使到现场也不深入调研,走过场,看表面,习惯性思维主宰了他们的工作行为。
4 缺乏辅助工具来考核“执行”成效
有些领导对执行者们的“执行”成效缺乏了解,没有及时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和明确的考核标准,整体管理跟不上,因而导致“执行”的激励缺位。有效执行者与无效执行者得到的回报基本一样,没有体现出差别,打击了有效执行者们的积极性。而且当初推行“执行”时奖励的口头承诺,也没有兑现的迹象,因而也让执行者们感到困惑。
5 没有及时完善内部用人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
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用人唯亲、用人唯资历和用人凭感觉与交情等问题,这也给执行者们积极的热情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6 没有意识到真正彻底的“执行”,其实是一场企业革命
有些领导推行“执行”的时候,并没有想从根本进行变革,而只是想在现行框架和组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而“执行”的真谛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根本上的变革,要提升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必须从整个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人员调配等各个方面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类似的分析还可以找出许多来。我们分析企业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其实又归结到了“执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需要系统的配合,需要高层领导的坚定支持,领导对“执行”过程中的种种行为进行必须而坚决的“正强化”或者“负强化”,“执行”的本身就是一个“目标管理”项目,只不过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和速度问题,更直接,也更让人感觉到执行原来与自己是如此贴近,与自己工作行为中的种种方式关系重大。
三、领导角色定位观念变革
想一下,公司领导每年要参加多少没有结果的会议?要制定多少没有被执行的计划?计划没有落地,该怪谁呢?是员工不得力?市场环境太艰难?还是其他部门配合得不好?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对此都抱怨过,但惟独没有指责过自己。一个领导不能只热中于制定所谓的“远景目标”,而把实现目标的任务交给他人。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跟进,要学会做执行型领导,而要成为执行型领导,就必须对领导的角色定位观念进行变革。
1 领导必须具备执行力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领导的角色定位。领导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领导必须具备执行力。如果某一领导认为从事管理工作不需要执行力,所谓执行就是下达命令后由下属去实施的话,那么说明这个领导角色定位有问题。企业执行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领导知识和技能层面上,更应着重于领导角色定位的观念变革。企业要培养执行力,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各层领导身上。领导的执行力能够弥补策略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策略也会死在没有执行力的领导手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我们就必须反思领导的角色定位——领导应该不仅仅制定策略,还应该具备相当的执行力。
2 领导需要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
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因此,作为领导必须既要重视策略又要重视执行力,做到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两手都要硬!策略和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成功来说,缺一不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策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南,由策略再去导出各式各样的执行方案。
领导不应将执行力和策略割裂,把它们看成完全对立的部分。一方面,领导制定策略时应该考虑这是否是一个能够切实得到“执行”的策略。无法执行的策略形成以后只能束之高阁,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另一方面,领导需要用策略的眼光诠释“执行”,也就是说不要陷入“执行”的泥潭,执行是需要策略来指导的。因此领导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必须考虑执行力问题。好的策略应该是与企业的执行能力匹配的。
3 领导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
许多人认为领导就是制定策略,而执行属于细节事务的层次,不值得领导费神。这些领导认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在于描绘企业远景,定好策略,至于执行嘛,那是下属的事情,作为领导只需要授权就行。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相反地,执行应该是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实际上,真正优秀的领导必须脚踏实地,深知自己所处的大环境、认清真正问题所在,然后不畏冲突勇敢面对。“知易行难”这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吧!领导制定策略之后需要自身也参与执行,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执行是否能够实现策略,原来策略有哪些应该调整,根据执行的情况随时调整策略,这样的策略才是应变环境的良方。如果领导角色定位错把忽视执行当成必要的授权,等到发觉策略不能执行,这时候再修改调整策略,可能已经晚矣。
关于领导需要相当的执行力问题,也许有人会忍不住大呼:“我的天啊!这不是要我事必躬亲吗?我的时间可是要用来擘划高瞻远瞩的策略!”更何况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是事必躬亲最后积劳成疾不幸早死一直以来就成为领导笑谈的对象么?就执行力而言,领导不妨静心自问:“有谁比自己更了解企业的人员、营运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内外在环境?”唯有领导所居的位置才能对以上问题有全盘性的了解。也只有领导能对企业提出一针见血的高难度问题,促使各项计划不浮夸,植于现实而执行,并于每个阶段实现预定目标。
4 领导重视下属执行力的培养
我们说领导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并非说领导大凡小事务必躬亲,领导角色观念变革很重要一点就是在重视自身执行能力加强的同时,作为领导必须重视对部署执行力的培养。执行力的提升应该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事情,而不只是少数领导的专利。但领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他就像一个火车头,有意识地对企业进行引导,从而使“执行”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元素。领导如何提升个人执行力并培养下属执行力,是企业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5 领导应致力于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通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因此领导角色很重要的定位就在于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如果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那么,领导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执行。如何让员工心悦诚服地自愿多用心,将工作执行得更好呢?关键就在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文化。
企业要有执行的文化,但很多企业充满了策略的制订者,对于策略的执行不是打折扣,就是找理由说大困难了,达不到。要不就是不仔细用心去考虑如何照顾细节,随便交差了事。执行力文化良好的企业,员工一定用心去做事情,讲究速度、质量、细节和纪律。
有执行力的企业一定有追根究源的文化。企业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人躲避问题,等到问题更大时再来解决;一些人只是简单地解决表面问题;而最好的做法是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依次解决。为了要培养执行力的文化,领导要亲身参与企业的运作,对于企业的营运细节要了解得愈多愈好,优秀而卓越企业的领导无一不是对本身业务知之甚详。
领导要营造企业“执行”的文化。企业是由不同的部门和员工所构成,所以,不同的个体在思考、行动时难免会产生差异。如何尽可能使不同的“分力”最终成为一股推动企业前进的“合力”,只有依靠企业文化,“执行”也不例外。在做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优秀的企业,其内部都有一种强烈的“执行文化”,它们注重承诺、责任心,强调结果导向,这一切都是“执行文化”的具体表现。
四、执行型领导要做的七件事
负责执行的领导人究竟该作些什么?如何才能避免事必躬亲,却仍对企业经营的细节了如指掌?以下所列的七大重要行为,构成了奠定执行能力不可或缺的第一块基石。
1 了解你的企业和员工
领导人必须时时以企业为念。在执行成效不彰的企业中,领导人往往与日常运作的真实情况脱节。虽然有人呈送大量的信息,却都经过筛选--由直属部下提供的数据,当然难脱各人的理解、能力以及业务重点的局限,至于幕僚也是各凭自身观点汇集资料。这些领导人并未实际参与行动,对业务不够投入,因此无法掌握组织全貌,与员工之间也难免产生隔阂。
领导者必须学会全心全力地体验自己的企业。必须亲自参与企业运营当中,绝不能采取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和员工心理,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权威性;可以经常问一些尖锐的问题--高素质的下属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会使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深入实际,领导可以和员工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和员工建立起真正诚实的对话关系,这会培养员工们的使命感和忠诚度。
案例  
20世纪90年代中期,GE执行官韦尔奇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有种新方法能使制造部门的存货周转率大幅提升。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企业领导人能理解,加速存货周转率乃是一项有效的工具,大大有助于产生现金与增加投资报酬率。这位朋友断言,如果GE所有部门都能提高存货周转率,必能产生更多现金。他向韦尔奇推荐一位施行此套方法的专家——美国标准公司(AmericanStandard)的执行官坎保瑞斯(Emmanuel Kampouris)。
当时是90年代中期,大部分公司年度平均存货周转率为4次,而美国标准公司的一些工厂却已高达40次。韦尔奇对这个说法十分感兴趣,但是,他并未只满足于了解概念而已--他希望亲自了解实际运作情况。他并没有先派遣工厂干部出马,而是自己挪出时间,直接去拜访坎保瑞斯,与他详谈数小时。
接下来,他实地去了解基层施行的情形。当他按受美国标准邀约前去演说时,在晚宴中,他刻意坐在两位厂长间,一位来自巴西,一位来自英国,他们所带领的工厂存货周转率分别是33与40。整个晚上韦尔奇都在仔细询问他们相关细节——工具、社会架构、如何克服引进新方法所受到的抵制等等。
点评:身为GE的执行官,难道没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处理吗?当然有!然而,唯有亲自深入了解这个主题,韦尔奇才能学到该如何在GE推展并执行这项方案。他学到要运用哪些资源,执行人员应具备怎样的技巧与心态。然后,他才有可能在这个庞大的企业体中快速推展并贯彻必要的变革。直到2001年韦尔奇退休时,GE的存货周转率已提高1倍,达到8.5次。  
自检:1.您对自己公司具体事物的真相,知道百分之几?
2.公司的库存如果很多,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3.公司的流动率如果很高,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4.公司的产品常常被客户退回,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5.公司的回款都不到位,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 坚持以事实为基础
实事求是是执行文化的核心,因为员工和管理者大都尽量避免或掩盖事实。领导者自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同时确保组织中在进行任何谈话的时候,都把实事求是作为基准。坚持实事求是意味着你必须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公司,尤其是与其他公司比较的时候。“我们目前的状况怎样?其他公司是否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是真正实事求是的态度。
3 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
领导者更为关注“一些”每个人都能把握清晰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三四个目标上是最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组织中的人也需要一些明确的目标,这是组织正常运行的关键。
领导者必须为自己的组织设定一些顺序清晰而又比较现实的目标,这将对公司的整体绩效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目标顺序,需要彻底改变自己以往的视角。 
案例
朗讯2002年的主要目标是力求生存,直到订单回流为止。该公司因债台高筑,被调降债信评等,贷款到期时也出现几乎无力偿还的窘况。所以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留现金,也就是努力将应收帐款与存货降至最低、出售不必要的资产、将生产外包、并降低成本。其次的要务就是全力维系客户,使营收能保持一定水准。每一个员工的心中都深明这两项重点,这对他们日常的工作态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点评:执行力的管理者会将焦点集中于少数几项应优先执行的重点,让大家都能清楚掌握。
明确清晰的目标之后,下一步是简化。能够简洁地阐述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和建议,让每个人都能很好的理解、评估和执行,最终达成组织内部的共识。
有时候企业必须由新的角度来确定优先级。
案例
2000年8月,某家在其产业中居于全球第一的连锁业者任命了一位新的执行官。这家连锁店的地盘现正被竞争者逐步侵吞。究其原因,是当初公司满怀“革新”的雄心大志与热情,购并一些电子商务公司和其他的直销业务,失去对原本核心事业的专注。于是在任命新执行官的前一年,股价已跌落了三分之二。公司的一些元老干部促请新任执行官开设更多分店,然而执行官本身就是由公司内部晋升上来的,他不仅熟谙实战,而且以执行为导向,他认为公司已经尝试开拓太多路线,如今应以提升既有店面的效能为第一优先,所以他期勉员工致力提高盈余与营业额。
他采取了三个步骤,将改革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首先他召集直属的十位主管,向他们解释预定的目标,同时讨论相关的执行问题--如何达成目标、有哪些尚待克服的障碍、如何修改奖励制度。然后,他集合旗下最高阶的一百位采购主管与商店负贵人,展开为期两天的训练。他教导大家如何剖析企业状况,简要地解说销售量增加的状况及原因;哪些因素会影响成本结构;以及采购人员与店方如果相处不融洽将有什么后果。他为往后四个销售季设下明确的营业目标,并且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达成。这些负责人在各自回到工作岗位前,每一个人都已经有一项90天的行动方案,对后续追踪也达成明确的共识。最后,他再一次主导类似的两天训练会议,这次的对象则是好几百位采购人员与商店经理人。到2001年12月为止,这家连锁业不仅毛利率大幅促升,股价也涨了一倍。
点评:一个领导人若是说:“我列了十项重点。”表示他根本不进入状况--连他自己都分不清楚重点何在。管理者列出的目标与优先级一定不能多,而且要明确务实,以利公司整体效能的提升。
4 跟进
执行力良好的领导人都会严谨地进行后续跟进,以确保负责计划的人员能依照原定进度完成当初承诺的目标,并找出缺乏纪律、或理念与行动不配合等问题,同时也能厘清各项具体细节,让组织各运作单位的步伐协调。如果遇到外在环境发生变化,完善的后续跟进也可使计划执行者迅速灵活地应变。举例而言,GE的高阶上管在每-次年度领导与组织检讨会的90天后--也就是在策略与营运检讨会之前--都会通过为时45分钟的视讯会议,让所有参兴计划的人检讨长程方案的情况。
案例
2001年的经济衰退使某家高科技公司受创颇重,营业额下滑20%。企业执行长亲自检视旗下某个重要事业部经过修正后的营运计划,首先他赞扬事业部总裁领导属下降低成本结构的绩效,但随后又指出他们尚未达到应有的投资报酬率目标。接下来他提供一个值得一试的解决方案。由于执行长本人最近理解到资产速率的重要性,所以建议这个事业部和供货商共同研拟提高存货周转率的方法,以期获得实质成效。“你认为你该怎么做?”他询问采购经理,这位经理回答,如果有工程师从旁协助,应当能大幅提升绩效。“我需要二十位工程师。”采购经理加上-句。
执行长转向掌管工程部门的副总裁,问他是否能拨出工程师来协助这个计划。副总裁迟疑了半分钟之久,终于以冷漠的语气表示:“工程师不会愿意替采购部门做事。”执行长注视副总裁良久,最后开口道:“我确信下礼拜一你会指派二十位工程师到采购部门。”说完后便起身走向门口,随后他停下脚步转身注视采购经理:“我要你每个月固定召开视讯会议,成员包括你本人、工程人员、财务长、还有我和制造经理,大家共同检讨这项重要工作的进度。”
点评:这位执行长做了哪些举动?首先,他让可能阻碍计划的冲突浮上台面。其次,他制定后续跟进的方法,确定每一个人都切实执行。其中包括该部门总裁在内,因为会议进行时他只是被动地坐在一旁,直到执行长下了最后通牒之后才有反应。这位执行长的举动已经昭告公司的其他人员: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后续跟进的监督。
案例
GE的高层主管在每-次年度领导与组织检讨会的90天后--也就是在策略与营运检讨会之前--都会通过为时45分钟的视讯会议,让所有参与计划的人检讨工程方案的情况。
点评:执行力良好的领导人都会严谨地进行后续追踪,以确保负责计划的人员能依照原定进度完成当初承诺的目标,并找出缺乏纪律、或理念与行动不配合等问题,同时也能厘清各项具体细节,让组织各运作单位的步伐协调。
5 对执行者进行奖励
如果你希望员工能够完成具体的任务,你就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奖励。不具备执行型文化的公司根本没有任何措施来衡量、奖励和提拔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领导者要做到奖罚分明并把这一精神传达到整个公司当中,否则人们就没有动力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
自检:假如您是一位中层管理者,当团队内部需要提拔一位见习管理者时,您通常会依据哪些条件来做最后的决定呢?试举一个具体事例说明。
6 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领导者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领导者,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组织中个人和集体的能力。对其进行指导是提高其能力的有效手段,领导者要把每一次和下属的会面看成是一次对其指导的好机会。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然后向他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反馈,这是最有效的指导方式。掌握提问的艺术,通过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迫使人们对问题更为深入地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在于他们的行为。
7 了解你自己
领导者需要挖掘他们自己的个性品质,了解他们自身和他们的信仰,这种观念似乎正在工业领域广泛流传。其倡导者之一卡文·柯什曼先生乃是“Leadersource”的创始人兼执行总裁,同时他还是《领导能力来自自身内部》的作者。柯什曼先生认为,领导能力源自于一个人的个性品质,而不是通过外部的学识就能获得的。能够正视自身优点和缺点的人拥有被柯什曼称作“真诚”的品质,“而这正是一个好领导者的关键所在!”他说到。里克·梅伯瑞先生也对此达成了共识,他认为敢于自我剖析,从而完善自我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领导只有认识到自身在某些领域存在的不足,才会“不耻下问”。“只有那些不拘泥于自己套路的人才能管理好一个公司。”他说。前任GE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导。“如果看看他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所作所为,你会发现他犯过上千个错误。”梅伯瑞先生说,“但他从不会犯两个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他的财富!每当他谈到自己时,他会说自己并不是天才。可他能在与人们的不断接触、与下属聊天、与加油站的工人闲谈中知道一切。”
案例
GE前执行官韦尔奇在《jack:20 世纪最佳经理人,第一次发言》(Jack:Straight from the Gut)一书中,坦承在职场生涯初期曾犯下许多用人不当的错误,同时也靠直觉做出不少决策。不过只要得知自己有错,他会立刻承认:“这是我不对。”接下来他会反躬自省错在何处,聆听别人的看法,吸收更多信息,直到找出真正的答案。在这样的磨炼下,他的表现愈来愈出色。他也领悟到,当别人犯错时,光是责罚于事无补,反而应该借机指导与鼓励,令他们重拾自信。
点评:你是否已在培养这些特质?当然,市面上有许多讨论这类主题的书,有一些会很有帮助。包括GE与花旗集团(Citicorp)在内的许多公司,在领导人才的培训课程中,都有包含自我评量的工具。
要想获得真实信息,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情感强度,亦即无论喜欢与否,都要面对现实。无法容忍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就不可能建立起执行型文化。情感强度来自于自我发现和超越。一个长期的领导者一般都有自己的伦理标准,这是使其拥有足够力量完成任务的源泉所在。对表现不佳者姑息纵容几乎是所有公司的通病,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领导者缺乏情感强度的结果。
情感强度包括四个核心特质,它们分别是:
真诚。率真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自我意识。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客观评价和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自我超越。这意味着你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真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谦虚。谦虚的心态使你直面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能够采取一种现实的态度解决问题。
五、执行型领导必须规避的七个陷阱
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必然在战略制定、文化及领导方式等方面表现非同一般。但事实上,由于领导者们常常掉进诸如忽视战略、忽视领导风格、喜欢听命行事的庸才此类陷阱里面,而使企业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可见,如何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又如何避免执行力陷阱,无疑都是企业提升执行力需要关注的问题。
1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他在《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1973年,彼得·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这本共达839页的巨著以其简洁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据此,承担责任是管理的重要诠释之一。
彼得·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
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上得去,是管理者在管理到位中的作用体现。当自己分管的部门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不是推卸、溜肩膀、指责和埋怨,而是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的管理中去寻找原因,这自然会给员工一种积极的力量。关键时刻上得去,是指在工作需要的时候,管理者能走在员工的前边,有主见,妥善地解决问题,这即说明管理者的能力。这两方面都是管理者管理到位很重要的因素。
假设你想要更成功的话,请你从现在开始,百分之百地对自己负责。
(1 )承担责任是获得尊敬的惟一办法
史蒂文·布朗认为:“管理者如果想发挥管理效能,各个就得勇于承担责任。”杜鲁门任美国总统后,便在自己的办公室挂了一条醒目的条幅:“扯皮到此为止。”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效法杜鲁门总统的格言。假若你对所在单位的工作成绩和效益不满意,请不要怪罪通货膨胀,请严格谨慎地检讨你采用的管理方式。美国企业管理协会分析了1812名成功的企业家,将其基本素质归纳为以身作则、能听取各种意见、能进行正确的自我批评等19个方面。兵书也说“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工作中出了差错,不论是自己直接参加的还是下属做的,应该勇于承担责任,这是取得信任和尊敬的惟一办法。
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因此,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所成就,必须由实现工作目标的人员同其上级一起为每一项工作制定目标;此外,确保自己的目标与整个团体的目标一致,也是所有成员的责任;还必须使工作富有活力,以便员工能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成就。而员工则需要有他们承担责任而引起的要求、纪律和激励。
一般人失败的原因便是不愿意对自己负责,总是找借口,总是认为是因为别人的原因使自己无法成功。你可以仔细观察,这些失败者似乎天天都在抱怨。例如,公司培训得不够多;广告效果不好;产品的种类不够丰富;颜色不够多样。但事实上,抱怨对自己并没有任何的好处。还有些人担任某项职务,日久便养成了官僚作风,变得遇事变得谨小慎微,这样也会失去下属的尊敬。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表现
许多管理者拒绝承担个人责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指责、批评下属,让下属难堪
公开地把自己与下属相比进而指责下属能力太差是不明智的。对此,文雅的说法是:你比他能力强是不需要说明和论证的;通俗的说法是:他要是比你强他就坐在你的位置上了。
当着一个下属的面批评另一个下属是最严重的失误。拿两个人做比较的结果是:评价差的员工会因此失去自信心,甚至以后做不好工作也对自己的无能没有负担感,因为你已经无数次地确认了他的无能。评价好的员工也会因用同事的牺牲换取了自己的好评而内心不安,甚至会招致下属的集体排斥,因此,他会有意无意地放松自己,以争取与同事重新站回一排。
忠告:当你已经连续三次让下属难堪而你内心感到快意时,你就要注意反省了:这很可能是你自己内心不安定的表现,就像小孩子为引起全家注意而故意淘气一样。
②以“忙碌”为借口
如果你经常向下属抱怨自己有多忙,那就错了。下属会认为,你要是真忙的话,那么对下属抱怨的时间都不该有。下属的想法是:你现在干的所有工作都是你的精力所能承担得了的。正确的作法是:把工作都合理地分配出去。
③事必躬亲,对下属不信任
如果你对下属的能力经常怀疑,那你就想办法换掉他。否则你事事参与、过问,甚至监督下属工作的话,下属会因此放弃自己的创造性,完全按照你的“正确指示”去工作,而保留自己的常识、经验甚至灵感,进而形成下属不是放开手脚去做,而是一边猜测你的意图一边做。你用挑剔的眼光去观察,下属的缺点很容易暴露出来,你就会加重不信任,加重监督。下属也在摸索中成长,只要他还没有放弃,你就该给他宽松的环境。
④不能正确面对失败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经历。如果你遇到失败,要第一个从阴影中摆脱出来。如果你迟迟不能自拔,因此对下属发泄,那就会完全失掉下属的向心力,要知道,他们失败后的痛苦是和你一样沉重的。
案例
艾柯卡曾任职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福特公司。由于其卓越的经营才能,自己的地位节节高升,直至坐到福特公司的总裁。然而,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却出人意料地解除了艾柯卡的职务,原因很简单,因为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声望和地位已经超越了福特二世,所以他担心自己的公司有朝一日会改姓为“艾柯卡”。此时的艾柯卡可谓是步入了人生的低谷,他坐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办公室里思绪良久,终于毅然而果断地下了决心:离开福特公司。
在离开福特公司之后,有很多家世界著名企业的头目都曾拜访过他,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被艾柯卡婉言谢绝了。因为他心中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从哪里跌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他最终选择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这不仅因为克莱斯勒公司的老板曾经“三顾茅庐”,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克莱斯勒已是千疮百孔,濒临倒闭。他要向福特二世和所有人证明:我艾柯卡不是一个失败者!
入主克莱斯勒之后的艾柯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终于带领克莱斯走出了破产的边缘。艾柯卡拯救克莱斯勒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商业案例。
点评: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一个人如何对待失败。任何希望成功的人必须有永不言败的决心,并找到战胜失败、继续前进的法宝。
⑤“努力地表现”与“不停地辩解”
总是有两种人,一种人习惯于“努力地表现”,而另一种人习惯于“不停地辩解”。“不停地辩解”可以说是一种恶习,但是拥有这种习惯的却大有人在。是否你也有一点点这样的毛病?找一个人当替罪羊,拉一个人当挡箭牌。如果你经常这样做的话,试想一下会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案例
总经理与董事长的对话片断。
片断一:
董事长:余总经理,你注意一下,我们的钢铁销量最近正在下滑。
总经理:对不起董事长,这是我的错,我马上召集有关人员调整销售策略。
董事长:西班牙瓦布贝尔家具最近销量不好,怎么回事儿?
总经理:这也是我失查,我尽快找出解决方案。
董事长:还有余总经理你注意一下,那个正副厂长听说最近闹情绪,大不想干。
总经理:……
片断二:
董事长:余总经理,你注意一下,我们的钢铁销量最近正在下滑。
总经理:董事长,这是因为韩国釜山钢铁最近一直在美国不停地杀价,我也没有办法呀。
董事长:西班牙瓦布贝尔家具最近销量不好,怎么回事儿?
总经理:我以前提醒过您不要进口西班牙大理石的家具。
董事长:还有余总经理你注意一下,那个正副厂长听说最近闹情绪,大不想干。
总经理:我听说那个家伙在外面“包二奶”……
点评:无疑,不在上级面前过多地谈自己的下属,不拿客观事实当挡箭牌,尽可能的“努力表现”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备的职业操守。
忠告:“我以为”也是一个辩解口头语,很多人犯错误以后经常会用这三个字为自己辩解。少讲“我以为”,努力地表现。当错误出现时,及时承认错误,少相互推卸责任,少追究是谁的错,努力解决问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如何接受他人的批评: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案例
小孩儿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不同的。
中国妈妈往往第一个动作是打桌子,当然这是我们哄小孩儿的一种方法,可是无形之中告诉孩子,责任在别人。日本妈妈把孩子带到旁边说:“来,再走一次。一个人跑步会撞到桌子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他跑步的速度太快,刹车不及,第二个是他的眼睛一直看着地没有注意前方,第三个是心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种呢?”
点评: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桌子是没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责任归咎到桌子上面,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
《孙子·地形篇》中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这表明,将帅价值观的核心是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和责任感。进退不以名利为衡量标准;承担责任无论功罪;视保全民众和士卒为己任;自身的利益服从国家的利益。只有一心为公,不为谋私,视事业如生命的将帅才能担当大任,成就大业。作为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能调整自己,必须能够面向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对最后结果承担责任,因此,应在工作中不断培养为事情结果负责的精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作为管理者有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批评,甚至是下属的批评。面对批评,管理者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体现着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素质。
①不要猜测对方批评的目的
管理者在接受批评时,不应该枉加猜测对方批评的目的。如果对方有理有据,对方的批评就应该是正确的。管理者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对方批评的内容上,而不要去怀疑对方批评的目的。如果管理者让对方体察到了这些事情,对方可能不再会对管理者进行批评。久而久之,管理者的身边只有那些唯唯诺诺的下属,当管理者出现问题时,也不会有人站出来提醒你。这种结果往往是很悲惨的。
②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
有些管理者性情比较暴躁,或者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意见。这时如果有人向他们提出批评,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反驳。当即反驳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相反的,可能还会使矛盾激化。当对方提出批评意见时,管理者应该认真地倾听,即便有些观点自己并不赞同,也应该让批评者讲完自己的道理。另外,管理者应该很坦诚地面对批评者,表现出很愿意接受批评者的态度。
③让对方说明批评的理由
有些人在进行批评时,喜欢将自己的意见概括起来,虽然说了一大堆,但很难让人明白他具体在批评什么。如果碰见这样的批评者,管理者应该客气的让他讲明批评的理由,最好能讲出具体的事件。这样做可以使管理者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和不足。另外,还可以让无中生有的批评者知难而退。
④承认批评的可能性,但不下结论
有时管理者对批评者所批评的事情可能还不是很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承认错误,还是不承认错误都会使自己被动。最稳妥的办法是现承认批评者的批评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并且表示对批评者的观点能够理解。但不应该就批评本身下结论。在此之后,管理者应该认真了解事情的当时情况,并进行认真地分析。最终对批评者的批评做出客观的评价。
自检: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有哪些表现,在今后的工作中你将如何避免此类的错误?
(4)高层主管的领导责任
①建立愿景与共识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拥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学习型组织中的第三项修炼便是建立共同愿景,唯有高层主管拥有组织的整体掌控权,因此组织中的舵手必须寻找未来的航向,并促进大家的共识。
②制定战略与组织
毛主席说过“战略决定一切”,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二者都是表达战略的重要性,如何在竞争中,将组织有限的资源调整成为具有获胜的形态,并且布置合理的组织去实现这种想法,便是高层领导者极为重要的任务。
③资源汇集与分配
组织必需拥有相关的资源方能发挥效能,高层主管必须站在整体企业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去汇集资源,并依照战略分配资源,使其发挥综合的最大效果。
④创建文化与维持
文化是组织的灵魂,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刻刻影响组织运作的力量,文化是价值观、行为、习惯、风俗、典礼、仪式的综合体,也是所有人员的内在规范,合理强劲的企业文化可以带来企业的生命力与内聚力,可以使组织遵循较佳的路径行走,也是企业的无形地图。
以上这些任务有几个共同点,一是较为抽象,不易简单的处理;二是不具紧急性,平时不会造成压迫力,因此可能拖延再三;三是短时间难以评论成败,因此检测较为困难。所以要分辨一位高层主管是否称职,也是较为困难的,但是其成败对组织的影响确是巨大的、长远的,所以组织的高层领导者必须要有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并抱持高度的警觉性与危机意识,绝对不能大意,更不能骄傲。
(5)中层主管的领导责任
①建立程序与标准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组织要能有效运作,中层主管必须建立必要的标准与程序,并将这些规范移植到组织中,成为组织的智能与习惯,使下属乐于遵从,并能产生更高的效能。
②设定目标与计划
依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为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并依此制定执行的方案,并将任务分配给适当的人,在合理的预算与时间内,达成组织的目标。
③激励士气
人是情感的动物,心理上认同与喜欢的事情,做起来自然愉快顺畅,士气的提高与下属的价值观、喜好、情绪、人格特质有关,如何提高下属的意愿,调动积极性,是每个主管极为重要的任务。
④培育下属
当下属的能力不足,便会造成交代给他的任务,无法有效的完成,所以除了提高意愿外,还要培育下属,使其能力能满足任务的需求,而当前的环境变化快速,技能也需要跟着改变,所以培育下属便成为持续性的活动,学习型组织与终身学习的观念,是现代化组织必然的趋势。
中层主管的任务特色,便是将抽象的目标转为具体的行动,将高层主管所期望的目的,转变为可管理的活动,并促使团队的成员,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去实现。因此中层主管要有效领导,需要清晰的思维,严谨的计划,丰富的创意,与贯彻执行的毅力,以及圆融的人际关系。
2 不能做教练式的引导
在我们的观念中常常把启发工作人员看成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其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负起启发下属员工主动学习的职责。也许公司的培训部门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为员工进行培训,或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机会,但是大多数的知识需要员工在平时工作中不间断的学习获取,所以启发和引导员工也是一名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21世纪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沟通大师。管理者创造一个共同理想,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使组织成员达成共识,形成组织的愿景。21世纪的管理者还必须是一个团队建设者。明日的管理者既是团队的成员,又是团队的领导者。明日的管理者必须负责选拔合格而且有发展潜力的团队成员,并进行有效的系统培训,调动各种激励措施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性,提高其对团队工作的投入度。
(1 )对员工应进行教练式的引导
管理者终日忙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当代管理者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他们必须运用适当的人际关系技巧来激励员工,必须建立起一种关系使整体整合的威力大于个体简单相加之和。如今的管理者必须培养积极的工作关系以加强员工的自尊。他们必须对员工加以培训,让员工人尽其才。他们必须促使员工提高工作业绩。与此同时,管理者还必须创造合适的工作环境,为自己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管理者必须重视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学会担当足球教练的角色,学会教练式的引导。
什么叫做企业教练呢?
就像一个足球学校的几个部分,由几个教练分别负责,有的教练专门训练守门员、有的教练专门训练前锋、有的教练专门训练后卫。当球队要比赛的时候,由主教练选拔各个小组中合适的人来参加比赛,这个时候教练是没有办法代替球员出赛的。如果这个时候球员不合格,教练要受到指责。如果在比赛的过程在中,球员的表现失误,主要责任在主教练和球员。归纳一下就是球员的成败,在训练和选拔的时候,主要责任在训练的教练;在比赛的时候,则主要责任在主教练。员工就是队员。制定战略战术,观察他们在场上的表现,及时纠正,才可能在比赛中胜出,这是最重要的。
在自由开放的企业氛围里,企业管理者充当的角色应当是教练的角色。教练工作不仅是训练,而且是辅导、参谋、揭露矛盾、教育。训练工作要求管理者具备倾听的能力以及表达真实的赞赏、感谢的能力。通常在“首次”做某事之前或之后要进行特殊的鼓励时,或在纠正错误时,需要进行训练工作。辅导就是帮助能力出众的人体现出自己的能力的工作。参谋就是当发生问题、工作受到影响时,给予员工建设性意见、支持和鼓励,并进行双向的讨论。揭露矛盾就是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员工的重大工作失误正面地公布出来,由众人一起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教育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培训。

忠告:企业的管理者要作为一个教练,来引导员工的发展,不断通过各种训练,来促使员工成长。除非万不得已,不要插手员工的工作,他自己会解决问题。总之,管理者必须停止做经理,开始做员工的教练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生产力。

(2) 如何进行业绩辅导
业绩辅导要求你通过建立良好关系和令人鼓舞的面对面交流来密切和员工的关系。它要求你不停地转换角色,迫使你积极参与员工的工作,而不做消极的旁观者。业绩辅导更多地依靠良好的提问、倾听和协调技巧,而不在分派任务、控制结果。
在同员工交流的过程中,管理者将扮演以下4种角色之一:培训、职业辅导、直面问题、做导师。每种角色结果不同。
①培训
这种角色要求你扮演一对一的教师。你有责任就最终会影响员工成长的问题与他们共享信息。
所有业绩都是通过人取得的,所以你必须对员工的发展负责。不要把公司的培训交给外来人,因为他们不对员工的业绩负责。
②职业辅导
作为职业教练,你需要得到帮助以引导员工相当深入地就其现在和将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探索其兴趣和能力所在。你得帮助员工考虑替代方案、决策有关职业发展问题。你还需要让所在企业组织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观,以便使企业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
③直面问题
要提高业绩,必需要直面问题。首先,你得要求员工改进业绩。换句话说,你需要员工在成功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其次,你需要令员工由差劲的业绩提升到满意的业绩。直接指出员工业绩欠佳无异于训斥他们。因此,你必须学会不带批评地告诉员工需要改进业绩。
④做导师
做导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取得进一步成功。作为导师,你得指导员工解开企业组织中的种种难解之"谜"。你要引导员工度过企业组织中的种种危机,帮助他们培养处世能力。做导师与做职业辅导有所不同。导师需要源源不断地就企业组织的目标与经营观为员工提供信息和见识。他们教导员工如何在企业组织内发挥作用。此外,在员工遇到个人危机时,他们还要充当他们的知己。
⑤培养员工的自尊心
业绩辅导流程建立在你和员工间的同事关系之上。这种关系最终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培养自尊是业绩辅导的结果。它来自于员工需要提高自己业绩水平和解难技巧的自我意识之上。培养自尊对你和员工同样有益,因为它有助于产生一种协同关系。
⑥奖励树立责任感和取得成果
作为业绩教练,你必须取得企业所需要的成果。但单靠你一个人完成不了,必须通过他人来完成任务。你必须通过激励战略设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直言你对员工的期望。这包括告诉他们你想得到的结果、质量水平及完成时间。
⑥奖励优秀业绩员工
这有助于让员工认识到准时出成果和达到质量要求的重要性。他们也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对最后成果有何影响。接着,告诉员工他们究竟干得如何。他们需要及时、不断的信息反馈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你必须奖赏业绩优秀的员工。你必须明确地表示,创造良好的工作成果与对他们工作的表彰是相辅相成的。改进业绩是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建立策略,给员工最恰当的奖赏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请记住,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这一简明的哲理对提高员工业绩、取得你所期待的成果具有神奇的效果。
总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注意运用情景管理的办法,针对不同的员工、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有的时候这样的员工是最好对付的,俗话说:倔毛驴,顺毛捋。基本的出发点是:要充分地尊重自己的员工,把他们都当做各个方面的专家。只有员工受到尊重了,才会在自主和自愿下面自发地工作,才会发扬主人翁精神。管理者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时候管得太多,知道得太多反而出乱子,“无为而治”的效果可能更好。
自检:针对上面提到的“教练式”管理,您有何见解?请结合实际案例说明。
3在公司的内部形成对立
在公司内部容易形成对立,或者形成派系。有时在我们没有在意之间,潜意识里这种意识已经形成了,这也是管理者常见的一种错误。
(1)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对企业来说,团结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团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力与团队精神,这是一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的安定,人民生活的幸福,这也是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来源。
对企业来说,要对员工进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有如下优势:有利于发挥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团队运作的效率;有利于全面提高员工的凝聚力;管理技巧灵活多变,有利于企业的活力。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全球180位领袖人物所作的调查显示,65%的人认为2000年后,企业将以团队式的领导为主流。当不久以前,几乎所有公司都还是由“老板”或“头儿”来管理的,而现在,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和几乎所有的社会公共机构都是由小型管理团队管理的。大公司是团队的产物,由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
企业家的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团队精神,明确团队的目标和团队的共同远景,强化团队的凝聚力,塑造团队精神,培养合作观念,要带头合作而不是热中于竞争。二是改变工作方式,团队领导往往担任的是教练或后盾的角色,对团队提供指导或支持,为团队成员提供创造业绩的机会。
(2)激活团队的情绪和气氛  
经理人不能靠命令或者哥们义气让人做事。相反,依赖影响、理解和一套微妙的技巧是
学会与人工作的最佳方法之一。
伡し⒅芪松砩系*"E"元素 
"E"元素是所有那些激发精力(energy)、兴奋(excitement)、热情(enthusiasm)、努力(effort)、活力(effervescence),甚至是开支(expenditure)的东西。如果不叫懒散的话,我们把人们未能把"E"元素注进工作与生活的情况看成是缺乏纪律。当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我们自然的倾向是呼唤他们品质中好的一面。 
不必着意寻找,我们都能知道生活中有时时间匆匆飞逝如电,有时连吃饭甚至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有时精力充沛,血脉中充满肾上腺素。我们也知道,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时候--连抬眼皮的力气都没有,更不用说起床了。那么是什么带来"E"元素的呢?或者说如果你是一个经理人,你如何让这些"E"的力量影响别人呢?
或许是钱?实际上并非如此。钱作为"E"元素的激发物是有欺骗性的。真正重要的是钱的使用目的,而并非钱本身。当钱用于基本的生活需要时,他就会激发人一定程度的努力。但不会更多,除了绝对必须的东西,理性的人是不会做更多的努力去保证那笔钱的。 
在过去的多年里,很多不同的调查都询问过人们他们最想从工作中获得的东西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什么东西最能激发他们身上的"E"元素。不论被问的人处于什么地位和什么年龄,答案都是相当一致的。典型的答案如: 
个人自由 ;
同事的尊重 ;
学习新的东西 ;
挑战 ;
完成某个项目 ;
帮助别人 。
接受调查的人把钱放在第24位。这似乎表明,工作的目的除了钱以外还有别的东西。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如何激发周围人身上的"E"元素了。
学者们会愚蠢到为从不付费的杂志撰写文章,而自己却一无所获吗?博士们会疯到满世界赶场为各类会议演讲,自己却一无所求吗?绝对不会。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名,提升他们在同事中的地位,甚至可能是为了满足自我主义。付钱并不是必须的,因为钱并不能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成就感,并让我们与众不同。 
IBM公司创始人Tom Watson总是及时认可每个成绩。例如,给完成一笔很棒的业务或者贡献出新思想的员工当场奖励500美元。有一天,这样的故事就发生了,一个年轻人走进他的办公室,告诉他一个了不起的成绩,高兴之余,沃特森遍寻衣袋和办公桌的抽屉,希望能找到什么能马上作为奖品的东西,结果他只能找到一只香蕉。他就把这只香蕉给了小伙子。年轻人恭敬地接受了奖品。从那时起,香蕉在IBM公司就成了成绩的象征。 
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份清单,上面罗列着我们希望从生活中获得的东西。我们当然需要生活必需品、食物、住所和舒适感,但我们也需要出人头地和星光耀眼的机会。我们还需要友谊和他人的尊重,做有用并值得去做的事情的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做真实的自己的机会,去发现我们所有的潜力。如果任务与清单所列一致的话,这份清单上的项目越多,我们浑身就会散发出越多的"E"元素。 
人们对做事的内在动机的需要,远甚于对就业保障的需要。最好的员工就象最好的教师、最好的护士等一样,喜欢他们的努力被人注意。他们希望作为一个个体被认可,希望他们的思想被人倾听,希望被赋予责任,希望成功时获得奖励。他们当然也需要生活基本所需得到保障,没有人在为回家的巴士费担心时,才能集中精力于工作上。这种基本保障当然有助于你对所做的事情保持信心,因为那样你就不仅只是一个薪水的奴隶,但仅有这种保障是远远不够的。
自检: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4 忘了利润——企业的命脉
企业是依据市场的意图而存在的,它的目的是创造顾客、最终创造利润。
(1) 利润是企业的命脉
我们国家的经济正从计划经济慢慢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过渡,在这样一个过渡和调节期内,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尽早地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概念,使企业真正适应市场的需要。检验企业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企业的利润。
现在国内有些企业喜欢把“做大”当成目标,喜欢当第一,如市场占有率第一、产销量第一等。也有些企业稍微在同行业中占有一定位置时,又实行多元化(指不相关联行业的多元化),要把摊子铺大,要做成大集团公司,其实“大”只是一个结果,并不一定在规模上能取得优势。如在1979年对中国投资的泰国正大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中国投资的农牧业获得长足发展后,从90年代初又先后投资房地产、摩托车、啤酒等行业,但效益却不尽人意,逐年下滑,有的行业已告亏损。直到1998年初,正大集团才表明放弃多元化,又回归其最初投资的农牧主业。同是在90年代初,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却在“瘦身”,将与主要产业无关的企业全部出售。万科由多种经营选择了房地产,又由房地产选择了住宅,住宅又选择了中档以上的住宅,中档以上的住宅又选择了城郊结合的住宅。通过“减法”,万科做强了。
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它涉及行业的多寡,而是其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其核心竞争力。竞争力泛指一个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综合能力(包括市场拓展力、产品创新力等)。而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具有专业性最强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往往很“专一”,不一定是大企业,而是最有希望、效率高、适应市场快的企业,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企业的利润。
美国财星顾问集团的总裁史蒂文·布朗在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十分精辟地指出了忘却利润的重要性是企业管理者常犯的八种管理错误之一。企业的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竭力防止利润的下跌。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提醒职员注意他的个人活动与公司的因果关系,才能确保利润不致下降。
案例:佳能公司重新定位,利润为先
当你经过佳能公司总部时,你可能又认为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一派繁荣的年代。你会发现大厅里总是挤满了一拨又一拨。同时,与其他日本公司不同的是,佳能公司的员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这一切得益于公司CEO御手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97到99年,它的利润始终在下滑,新的CEO御手洗任职后对佳能公司进行重新定位,以为利润为先,也就是除了对市场份额和指标重视以外,更加重视了税后净利润。于是从99年到2001年,利润稳步增长。
这都得益于御洗手“中西合璧”的管理哲学,带来佳能高效发展的新面貌。御洗手对佳能公司重新定位,强调税后净利润,佳能公司推行了成本节约计划,把他们的成本下降了16%,拉动了企业利润的提升。
点评:
检验企业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企业的利润。
(2) 如何提高企业利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一些企业提出大营销的观念,就是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降低费用,支援市场建设,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起到“纲”的作用,纲举目张,可以带动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这一切又必须以提高产、质量,节约成本费用支出为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走向成功、不被无情的市场淘汰,必须一只眼睛向外瞄准市场,深化市场的建设,另一只眼睛要盯住企业的内部管理,使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方法完善地结合。简单地说,就是内外建设并举,以市场促现场,以现场保市场。现场就是内部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的集中体现、管理水平的最高标志。因此,市场与现代企业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或者说一高一低也不可,这都难以保证企业的发展。市场是载体,企业是主体,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使企业之舟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上安全地航行,才能够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没有市场的企业就像失去了发展的根。如果没有企业管理的硬功夫,企业就难以根深叶茂,成长为参天大树。练好内功,建设好市场,才能保证企业的常胜不衰。
5 不当老板只做哥儿们
中国是一个特别强调人情味的国家,但是由于人情味产生的负面因素也不少,有时这种负面因素甚至掩盖了它的优点。我们常常说先做人后做事,可是有人却将这句话解释成人情面子,把人情当作获取利益的工具。
(1) 好兄弟与管理者的成功混合体并不存在
作为一名主管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好朋友和好主管不能混为一谈。
案例
韦尔奇的做法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老板杰克.韦尔奇的回忆录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韦尔奇的副总有一次对别人说,“杰克昨天晚上请我吃饭,他非常热心地替我夹菜,又替我斟酒,走的时候还跟我拥抱,但是我知道那老家伙叫我走路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三天以后人事命令下去,将他的职务撤换了。
点评:杰克.韦尔奇的案例说明,作老板就要像老板,工作关系与朋友关系必须分清,不能将私人感情混入工作之中。又想当他的主管,又要当哥们,把握其中的分寸成为混合体,是非常困难的。
案例
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的时候,大宴功臣。这些人都是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酒席中大家仍像以前互相称兄道弟,大醉而归。第二天谋士劝谏刘邦,自古以来打天下的都是草莽英雄,治理天下的都是文臣谋士,我们应该另外请一帮人治理天下。此后上朝,文武百官都趴在地上三呼万岁,刘邦尽现皇帝威严。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弱无能,坏了朝纲,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尽管后人对刘邦的做法非议颇多,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点评:希望给下级一个好印象,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管理者应该首先被别人尊重,其次才是被人喜欢。为此,不要耍心眼拉拢人,不要小恩小惠笼络人,不要无缘无故接受下属馈赠,执行纪律要秉以公心。该罚则罚,该奖则奖。
(2 )管理者如何处理与员工的关系
是不是员工失去了铁饭碗,就不愿意忠心耿耿了呢?不一定。管理顾问斯温说:“那些最开明的企业在这点上很坦诚。他们会告诉员工,碍于竞争压力,他们无法保证给予他们工作保障,但会设法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奖励他们”。具体说,建立员工忠诚有以下一些途径:
设立高期望值。斗志激昂的员工爱迎接挑战。如果企业能不断提出高标准的目标,他们就会留下。
经常交流。员工讨厌被管理人员蒙在鼓里。没有什么比当天听说公司前途无量、第二天却在报上读到公司可能被吞并或卖掉更能摧毁一个公司的士气。
授权、授权、再授权。如果说在管理中授权是一个最响亮的口号,那也有其原因。毕竟员工最喜欢这种授权赋能的公司。
提供经济保障。很多人对金融市场账户和公共基金等一无所知,因此只得自己为自己安排退休费用。他们需要管理层帮助他们理财,提供经济保障。
多表彰员工。康涅狄格州一家培训公司的总裁丹尼斯说:“你能向员工做的最有力的承诺之一就是,在他们工作出色之际给予肯定。”
辅导员工发展个人事业。还记得你刚加入一家公司,认准发展之路便开始攀扶的时候吗?然而,稀里糊涂的晋升和部门调动已使你迷失了方向。因此,员工需要一张地图指点迷津。
教育员工。在信息市场中,学习绝非耗费光阴,而是一种切实需求。大多数员工都明白,要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生存下去,就非锐化其技能不可。
②如何激励员工
口头表扬不可忽视。对于利益高于一切的人来说,口头表扬可能是“只听楼梯响,没见人上来”,但对于追求上进的员工来说,它却意味着鼓励。口头表扬被认为是当今企业中最有效的激励办法。
保持肯定的态度。被激励的员工是那些有问题、有想法的人,尽管他们的想法并不总切实可行,但作为管理者,你应该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他们说,唯其如此,企业才可生机勃勃。如果你对员工持肯定和引导的态度,员工们就会主动替公司分忧。
留心身体语言。皱眉头、瞪眼睛、指东划西,而所有这一切都会被看作是管理者的权力和控制欲,而不是员工们值得依赖的小心翼翼的领头羊,其结果无疑会引起敌对情绪,合作便举步维艰。
无需事必躬亲。一位低薪员工说:“老板有次对我说,‘这些都需在下午之前装进盒子,打上标签,装进货箱后运到车库,等你做完了,还有些别的事需要你帮忙。'然后就走开了。这让我感觉自己是程序中重要的一环,老板相信我能做好,我由此得到鼓励,要证明自己能做好,不让他失望。”
不要总一本正经。管理人员对员工们偶尔的小小违规行为若能持微笑但缄默的态度,也能缔造公司内部健康、和谐的气氛,使员工们感觉管理带有人情味而安居乐业。
③与员工共同成长
保证公司员工长期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员工自我发展的同时企业也获得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它需要企业参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管理,把员工的职业发展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与员工建立融洽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个人有所奉献与组织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针对个人期望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即企业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予以满足,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希望。企业的成功来自于能够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职业生涯发展给员工,让员工成功的同时也就是企业的成功,企业与员工之间结成战略伙伴式的双赢关系。这也契合了“未来企业竞争将是人力资源竞争”的共识。  
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谋求自我发展的个人设计,但企业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制度体系等辅助性措施从外部加以指导。恰当地参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员工的个性化特征和职业发展动向,了解员工的需要、能力及自我目标,加强个体管理;再辅以按照员工兴趣、特长和公司需要相结合的培训发展计划,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员工真正安心于企业工作并发挥最大潜能,创造出企业与员工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与条件。职业生涯规划由此也成为联系企业与员工的工具。一般说来,企业参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了解员工个人自我发展规划,寻找其与企业理念、目标的最佳切入点,以此作为企业指导员工职业发展的起点。企业和员工是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双方的发展相互依存。每个员工都会有自己的生涯设计,追求的可能是权力、财富或是工作的安定感,哪种人适合企业需要,企业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自我目标,合作的潜力有多大,企业必须按照发展需要选择相适应的且真心在企业工作以实现自我的合适人选。
案例
宝洁公司招聘新人时,通过一套完善的测试手段全面衡量应聘者的领导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所聘员工在最大程度上接近公司用人指标,便于进一步培养使用,这样员工与企业才可能真正达成“心理契约”。当员工加入到企业时,对其灌输以企业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行为观等企业规范,使其尽量按照企业所提供的职业方向、路径向前发展,融入团队,这便成为企业对员工实施职业发展管理的开始。
点评:只有使员工与企业一起发展,使员工不断提升,企业才能像宝洁这样屹于不败之地。
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手段帮助员工进行自我提高,同时予以及时评价,使员工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进而产生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创新能力。员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合理的职业管理。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关键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创造出进取、和谐、平等的企业精神氛围,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理念层次达到企业内部和谐一致。企业首先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同时善于引导,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找到一条发展道路,把全部身心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奉献全部智慧。员工谋求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以企业为主导的培训应成为辅助员工职业发展的有力工具。重视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和工作能力,变利用员工能力为开发员工潜能,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
案例
西门子公司实施的“员工综合发展”计划,以员工业绩和所具潜力为基础,系统地使用技术和管理培训、工作轮换、国际化派遣、职务提升等具体发展手段,每年为员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计划,使员工跟上时代与公司发展的需求,潜能得到更大发挥。同时做好与员工的双向沟通,及时发现员工的新思路、新想法,了解其对企业管理的反应和要求,传达对员工的新期望,增加其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对于员工来说,与管理者的交流也可以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认清自身的长处与不足。
点评:西门子的“员工综合发展”计划使员工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使员工能够进行更好的自我认知。
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和发展阶梯的必要保障。企业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人的激励与约束,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发展机制,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得不到发挥。管理者首先应当明确员工的职位升迁不是企业对员工的酬谢或赏赐,而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员工的自我实现通过横向的(如金钱)和纵向的(如职位)发展来体现,企业须提供相应的、可以证明其自我实现的内部条件如职位、权责、待遇、福利等,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尊重员工发展需要、帮助员工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人性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职业提升方案,让其持续拥有向前发展的希望,从而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动。外资企业中,在设置管理职位的同时会留有充裕的、平行的非管理职位,以避免员工职业通路的堵塞,使每位员工都有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工作的动力。
案例
IBM公司鼓励员工向自己的潜能挑战,给每位员工发挥所长及潜能的机会,并辅以完善的内部晋升机会让其实现自我价值。每一位IBM员工都可以拥有两条职业发展道路:一条是专业发展道路,如技术工程师等,以多种培训助其在专业道路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培养其成就感;另一条是管理道路,提升其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水平,最终发展成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通过这样的制度和努力,让员工认识到在 IBM可以拥有很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可以拥有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
点评: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有用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路。与员工共同成长,是管理人本主义的体现,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只有适应新趋势,赢得人力资源,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优势。
6纵容能力不足的人
每个企业和组织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能力不足的人,接受能力不足的人,在每个组织里是必然的一种现象,但是决不能纵容这些能力不足的人。企业管理里中提到人力资源错误,就是把一个错误的人摆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上,这就是所谓纵容能力不足的人。尽管环境造成人力不足,尽管组织要保护社会要以就业安定为原则,但不能为此将不合适的人摆在不合适的位置上。
(1) 处理员工八个不要
不要让情绪主导。管理者通常在情绪激动时批评和责骂员工,这是没有意义的,你想表达的正面信息根本就表达不出来。无可否认,你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调整一下情绪后,才开始对员工的训斥,效果会更加理想。
不要拖延处理。这点好像与第一点有矛盾,但绝对不是。管理者得悉问题后,应先冷静下来,然后直接告诉员工问题的所在。快速处理纪律问题是很重要的。你不告诉他问题所在,他会视为理所当然。很多管理者都不敢直接与员工倾谈,这样是不行的。
不要只说“有问题”。管理者处理纪律问题应直接指出症结所在,让员工知道他应该要改善的地方。只说“你有问题”对员工没有实际的帮助。
不要用电话处理问题。请安排时间与你的员工面对面讨论他的问题,让他知道你是十分重视的,你会发现这些时间是值得投资的。
不要“一步登天”。没有一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除掉十个坏习惯。让他专注一至两个方面,从而做出改善,会收到比较良好的效果。
不要偏私。正如你要求你的上司赏罚分明,你的下属同样要求你不要偏私自任。切记不要在你的公司营造不稳定的气氛,也不要让你的员工对你投出不信任的票。
不要歧视。这是常识,不要拿员工的个人情况来针对他。
不要将自己塑造为不会犯错的神。其实,任何人都会犯错,任何人都有恶习。在你批评员工的时候,请尽量以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姿态,详细与他讨论。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不会犯错的神,这样,员工会更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2) “惩罚”员工不是苦差
处理员工的技巧是每个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更是出色的管理者必须驾驭的。美国心理学Bob Turknett说:“企业家视惩罚员工为苦差,他们宁愿逃避,希望问题会自动解决。很多时候,这样做只会使问题愈来愈严重。在企业内,富有经验能圆满解决纪律问题,使其对企业、对员工都有良好的影响。”
逃避的企业家普遍会干脆解雇那些问题员工。不过,Turknett认为,这个做法对企业有一定程度的伤害:“除了损失一个有生产力的员工外,企业内的人才流失、创造力及员工归属感都会萎缩。当然,在你盛怒的时候,解雇他看来是最好的做法,可是,你怎能担保,能聘回一个比他更好的人?”其实,即使可以,你和你的企业都不免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年代,人才是企业重要的资产。
②认清惩罚真谛
“惩罚不是负面的事情,而是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惩罚有时候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Turknett说。
Argosy Education Group Inc.的行政总裁Markovitz则表示:“处理这类问题,先要有一个目标--通过惩罚或训斥,你希望员工学习到什么?确立了目的,再定出惩罚方式。这样,惩罚对员工来说,会变得有意义得多。”的确,要员工罚抄一百次“我以后不会迟到”是没有意义的。
②给予解释机会
The Growth & Leadership Center Inc.的行政总裁Hollands指出改善员工行为的重点是:“他们不改变,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改变。在讨论时,管理者应先征询他们是否有好的改善方法。不过,管理者必须事先有一个帮助他的大致方案,此举会使员工感到,你的确关心他的问题。因此,员工会欣赏你,并愿意改变。”
但是,作为管理者的你,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人们面对批评时,其反应多是维护自己,无论实际上他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好的管理者应坦然接受解释。”Hollands道:“给他五分钟时间。仔细聆听,然后告诉他问题所在以及解决的办法。”
②“威迫利诱”跟进问题
要确保员工切实地改善纪律问题,管理者还需要清楚员工的“死穴”所在。所谓“死穴”,便是员工在工作上最关心的地方。在讨论时告诉员工,如他不能在限期内改善他的纪律,他将面对什么后果。例如员工最关心自己在公司中的晋升机会,便可告诉他“如不能改善的话,你两年之后晋升可能会有很大障碍”。这样做,目的是鼓励员工努力做出改进。另外,在处理纪律问题时,管理者常犯的错误是没有对问题做出跟进。“请在一星期内,安排下一次会面时间。”管理顾问Hessler Kay强调,轻视跟进工作,只会显得管理者不重视问题,员工也同样会敷衍了事。不过请牢记,如果在下次会面时,员工确实有了明显改进,切勿吝啬你的称赞。
“适当的称赞,能够加强员工继续改进的决心。”Hollands坚持这个做法。虽然在清楚知道纪律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处理时要注意的细节后,你可以更有信心地面对员工的纪律问题。然而,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能圆满解决它。不过,管理者可以回味一下Hilgert所说的话:“放弃是失败的表现。如果你不能令员工改进,变得更有生产力的话,你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孔子说过不要独善其身。我们不能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都是没有团体思想的表现,作为一名主管只是知道把自己管好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表率和自己以身作之外,还需要推广观念,让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让下属都得到提高。作为领导要摒弃人际关系的束缚,对能力不足的人说不。
(3) 妥善处理员工问题
与员工相关的问题——无论是其工作表现、行为或个性都不会自行消失。若被忽视或不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变得越发严重,导致问题员工。
公司主管Carl Lloyd 遇到麻烦了。他的一个新雇员、一位具有20年经验的技术撰稿人工作了三星期之后,居然不来上班了。起初,该雇员找出种种借口,然后保持沉默。最后,他在拿走了好几个星期的薪水之后,辞职不干了。Lloyd回忆说,他真希望早些采取措施。“我以为他总会改变的,”Lloyd说,“我完全估计错了,情况很快变糟。”
当你的一个员工给你添麻烦时,你总倾向于忽略它,希望麻烦会自动消失。虽然你可以克制立即采取措施的冲动,但是如果你及早控制局面,就能防止员工问题发展成为问题员工。
防止管理方面出问题最容易的方法是:尽可能雇用最好的员工。如果你的部门缺人手,你会倾向于雇用那些能满足你最低要求的任何人来填补空缺。可别干这种傻事!等待最合适的人选对你有好处。不少管理者遇到这样的麻烦:一个“平庸”的雇员变成了老板的噩梦。能怪谁呢?管理者们只能怪自己。“我们寻找那些有潜力的人才,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将应聘人员置于一种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微软公司项目主管莎侬·彼得斯(Shannon Peters)如是说。借助于模拟这些真实的工作情景,评估小组可以挑选出最佳的应聘人员。
从你雇员开始工作的那一天起,你就应与其商定工作责任、目标、重点和标准。将这些用文字写下来,并制订日程表定期总结进度、查找问题。要确保你的员工能毫无疑问地完成任务,并达到你预期的效果。
向员工提要求必须具体明确,不要说:“我要你尽快地完成访问报告”,而是说:“请在29日之前将你写好的访问报告用电子邮件发给我。网络服务器上有样本报告。如有问题请Sarah帮助。若碰到任何其它问题或你无法在原定期限内完成报告,请告诉我。我需要在下月初将报告摘要上报副总裁,因此我需要你及时完成。”
通过预先简要地提供一些详细信息,你就能防止可能发生的许多麻烦。现在员工清楚知道你希望他们完成什么任务、你想得到的报告的样式以及应该向谁寻求帮助。并且你同时还讲明了员工按时完成任务是何等重要。
尤其对于新来的员工,经常提供反馈意见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与员工边喝咖啡边聊天等简单的手段进行检查和总结,可以使你有机会用一种随意、温和的方式查找任何问题。
即使你的公司尚未制定正式的检查政策,你也可以定期评估所有员工的工作表现。此类评估会议对于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同样珍贵的,不仅你自己可以发现工作中的强项和弱项,你的员工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他们的工作表现是否符合你的期望。
工作表现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用文字形式将评估意见记录下来。人的天性注重用文字记录下的东西,而把听到的当作耳边风,人们比较重视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表扬、批评和反馈意见。
“这对于你以后不得不解雇某员工也很有帮助,”Peters说,“关于有谁参与、发生了什么、何时发生等情况要记录下来,到时候你就有案可查。”
最后一点是,字条有提示作用。不要依赖你的脑子去记住上个月Dan缺席了几次员工会议。写下来,就不会有疑问了。你的脑袋善于帮助你避免冲突。要不是白纸黑字的话,你会说服你自己相信Dan的确出席会议了,或他不过是迟到几分钟而已。
对于何种人是“问题员工”,管理者们各持己见。某一个老板的超级明星在另一个老板眼里却是蹩脚货。提醒你自己注意:你评估人的方法可能不是惟一的方法,甚至不是正确的方法,尽管你的办公室可能比较大一些。
允许员工拥有自己的工作方式。看一下结果:正在进行的这项工作是否符合验收质量标准?如果是,问题可能就是工作方式不同。作为管理者,你就应该宽宏大量并抛开你的傲气。“管理者需要有开阔的胸襟,具备一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麻省公共安全部门(Massachusettes 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的经理丹尼·怀尔斯(Dianne Wallace)说。
由于各个公司的办事方法不同,管理者就应同所属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合作,遵从合适的公司法律程序。这样你不仅可以得益于他们处理类似情况的经验,还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损失。
的确,摆出一幅强硬的姿态,同一个雇员谈他的工作表现问题的确是很难的,如果你把那个雇员看成是你的朋友,那更难开口了。
将你的公务角色与你的友情分开是很重要的,这并不是说你不可以同你的员工交朋友。但你必须把你的管理者职责放在第一位。“有时这是很难做到的,”Wallace说,“但如果双方都开诚布公、诚实坦率,立下规矩将工作与娱乐区分开来,就能行得通。”
如果你不分清朋友和管理者间的界线,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将你的社交生活排斥在办公室门外,要么就别当管理者。正如你必须能够管束你手下的员工,你也必须准备好若有必要就开除他们。让某雇员离开公司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做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但这是管理者职责的必要部分。如果有需要,你必须得心狠手辣。“如果你出尔反尔,不坚持原则,又何必当初呢?”微软公司的Peters说道。
害怕解雇人,是管理者们不愿处理员工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他们不愿充当恶人。但这是你的职责。倘若你拒绝处理管理问题,对于你的公司来说,你本人也就成了问题员工。
不管问题如何解决,你应花些时间回顾当时情形,并确定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是否可以避免以及是否可用其它方式处理。将来你该怎样做以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发生——那个雇员或其他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旁观者清,若有可能,将你遇到的情况向一位与你职务相仿的朋友或熟人述说一下,请他们谈谈看法并告诉你该如何更有效地作出反应。
不要让这件事使你灰心丧气。处理不当不要紧,重要的是知道以后应该用另外的方式解决问题,使你成为更善于管理的管理者。
“人人都从心底里希望做好工作,”Peters说,“若有人做不好,你必须分析为什么他做不好。一般都有原因的。”分析原因,你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你成为更出色的管理者。 
自检:
纵容能力不足的人,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做法,看了以上的案例,今后将如何去做?
7 缺乏危机意识
企业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客体)的复杂性和企业(主体)的能力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失败的可能性。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风险是灾难的象征,但在许多情况下,风险中也蕴藏着潜在机会和利润。  
案例
由瑞士著名的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劳达建立的劳达航空公司,本来一直是个很有竞争力的企业,它经营瑞士滑雪圣地到世界各地的航线,以优质的、富有特色的服务牢牢地占领着区域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航空业的竞争尚不很激烈的时候,劳达航空公司在欧洲航线经营稳固的情况下,正准备通过并购壮大规模,大干一番。哪知就在这时,一架劳达公司的客机发生空难、机毁人亡。罹难者家属的赔偿加上随之而来的乘客流失,劳达航空公司从此一蹶不振,很快就消亡了。
雀巢公司也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企业,除了咖啡之外,它的乳制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1977年,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在美国突然爆发,美国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起因是人们相信雀巢公司为了公司的利润,有意忽视人造乳品在营养方面的缺陷并误导消费者。这场抵制运动让雀巢婴儿奶粉危机延续了10多年。在被抵制的十几年时间里,雀巢美国公司一直在承受着巨额的经济损失。
欧洲的畜牧业很发达,其奶制品和肉类制品闻名遐迩,一直是世界市场上的“上品“。但是,突如其来的疯牛病使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畜牧业遭到沉重打击,有些公司甚至受到毁灭性的重创。而有些和畜牧业无关的产业,仅仅因为使用了动物制品,也被殃及。比如含有牛骨胶成分的名牌化妆品和以牛血作为澄清剂的法国红葡萄酒等。
老字号南京冠生园原本也是个有竞争力的企业,每年中秋节的月饼是它的一个传统产品。但中央电视台对其月饼陈馅的曝光,使南京冠生园遭到灭顶之灾,连带全国的月饼销量下降超过六成。
点评:现在,危机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因为危机的不可预见性和破坏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非市场原因的天灾人祸“能够使一个原本很有竞争力的企业突然死亡或者陷入深度休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企业家可通过认识、分析风险,采取正确的决策,从而控制和驾驭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并获得风险收益。
(1 )市场竞争与风险防范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担者。许多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冒险并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发现潜在危机,并尽可能把这种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企业家风险意识表现在:一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应该是偏好风险的;二是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采取科学的方法、系统的措施,对风险进行分析、辨识、推断、防范和处理,要求企业家敢于冒险,又善于适当地控制和化解风险。
必须看到,中国迈入WT0门槛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缺少应有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那么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我们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令人感奋的是,一批出色的风险防范企业出现在中国经济领域,如海尔集团以"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为生存理念,使企业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再如小天鹅公司,实行"末日管理"战略,坚守"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的理念,做到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企业始终掌握着竞争的主动权。
(2) 具有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案例
青蛙试验
曾经有一个古老的试验,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投进热水锅里,青蛙会立即跳出水锅;如果把青蛙放在凉水锅里,下面用火慢慢加热,青蛙竟然一动不动,舒舒服服地浮在水里,直到它感受到烫想跳出热水锅时,却已无力逃生。
点评:这个试验耐人寻味。为什么那只青蛙一接触到热水锅时能逃脱厄运,而在慢慢加热的冷水锅中就不能幸免于难呢?根本原因,还在于其对所处环境变化觉察不到,满足于舒服的眼前环境,对未来的恶劣环境预料不足,以至于逐步丧失了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  
对企业而言,环境是其生存的空间,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面对这几年竞争环境的变迁,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应变自如获得生机,而有些企业却步履维艰、关门倒闭?笔者认为,其原因与上述关于青蛙的试验颇为相似。变化的环境,如同逐步加热的水温,有些企业敏感性强,及时觉察,积极应对,因而处乱不惊,应变自如,摆脱危机;可有些企业感觉麻木,抱残守缺,得过且过,图一时之快,到了积重难返之时,只有惨遭淘汰的份了。因此,在当前复杂多变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经营者们应吸取青蛙的教训,时时保持警觉,高度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并及时果断地做出应变和调整的决策。只有以变应变,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 )如何应对危机
危机处理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考验你的反应是否灵敏。那么当危机突然降临现代企业时,作为管理高层应怎样处理呢?
其实大部分危机爆发前有很多征兆,只是大家对其过程不熟悉,所以很难去识别。总的来说,危机的产生一般是通过舆论表现出来的,爆发前的迹象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震惊--缺乏信息--谣言开始流传--失去控制--外部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不知所措--恐慌。
案例
广州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非议事件
刚开始时,有流言产生,大家都很震惊,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就会四处寻找可靠的信息来证实自己所听到的流言。在没有得到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出现真空,负面消息出现,于是,谣言开始四处流传,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非典型肺炎就像有些人所说的是瘟疫,当人们在这个时候还得不到明确答案时,就开始不知所措,继而听从小道消息疯狂抢购板蓝根和白醋……
点评:危机正是通过舆论表现出来的。
危机爆发后,企业作出的反应将决定自身今后是否能够存活下来。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危机呢?
案例
三株的命运
几年前,三株口服液的销量非常好,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声誉,但是突然传出一位老人因服用三株口服液致死,其子将三株口服液告上了法庭。在这期间,三株口服液对危机的到来没有很好的处理,结果导致员工罢工、买家退货、贷款取消、产品堆积等等问题。最后三株虽然赢得了官司,但在最后判决还没下来之前,三株已经倒闭了。
点评:这是一个中国中小企业处理危机的管理方式,几乎在类似的情况下,一个美国企业又有另一种处理方式。
案例
泰莱诺巧渡难关
美国某药业公司生产泰莱诺止痛片,由于疗效独特,产品问世后迅速占领了市场40%以上的份额。但一段时间后,芝加哥州竟传出有7人服用该产品而死亡的消息,其中还发现剧毒氰化钾成分。一时间舆论大哗。此情此景,泰莱诺如何渡过难关?
第一个星期,该公司配合警方调查,在全国铺天盖地地播放广告,让人们不再使用泰莱诺产品。后来警方终于查出60份收缴来的含有氰化钾成分的泰莱诺上面均有针孔,由此可以证明是有人有意陷害。于是,泰莱诺又铺天盖地地发布广告,说明“责任不在本公司,我们也是受害者”,并且租用卫星频道在20多个州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泰莱诺”公司出示了他们新研制的有异物接触不能保持原样的新泰莱诺胶囊。第三个星期,“泰莱诺”公司再次铺天盖地地做广告,还采用发送优惠券、设立热线电话回答病人咨询、设立专家组巡回演讲等方式挽回民心。经过三个星期,泰莱诺不但没有因此倒闭,相反,更赢得了人们的支持,并逐步发展起来。
点评:当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应该逃避,信息世界不可能有信息真空,越逃避,危机只能越来越严重;积极回应,就不会留给他人传谣言的信息空间,这些都是值得企业管理人员学习的。
当然,危机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那就是既是风险又是机会。美国泰莱诺公司的做法可以看到制订危机应变方案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制订危机应变方案呢?
很多世界著名企业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在组织内进行危机教育,树立危机意识,对危机保持正确、积极的态度;在组织内部长期灌输公众意识,促使组织的行为尽量与公众的期望保持一致;平时要注意通过一系列对社会体现负责和善意的行为建立组织的信誉;建立有效的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监测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潜在的危机作出分析和预测,并随时准备把握危机中的机遇;组建一个跨部门的危机管理小组,该小组必须有权调动组织的人、财、物资源以应付危机和处理危机,同时具有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分析研究各种与组织有关的潜在的危机形态,界定有关的危机类型;制定预防危机的方针、对策,并落实到组织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中,尽可能避免危机的发生;为处理每一种潜在的危机制定具体的战略和战术;为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组织声誉的破坏性影响,建立有效的传播沟通渠道;由专家和行政人员共同制订危机应急计划;写出具体的危机处理书面方案;根据方案反复进行实验性演习;事先培训处理危机的专业人员等。
大师建议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您将获得的以下理念与认识:
执行力要从最高领导做起:企业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获得好的执行力,必须要解决好两个关键性的问题;管理好三项核心流程;建立执行构架,营造出执行的文化与流程。
中国企业领导执行的误区:对“执行”的期望过高;片面理解“执行”;仍然保持原来的管理方式;缺乏辅助工具来考核“执行”成效;没有及时对内部用人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进行完善;没有意识到真正彻底的“执行”,其实是一场企业革命。
领导角色定位观念变革:领导必须具备执行力;领导需要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领导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领导重视下属执行力的培养;领导应致力于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
执行型领导人要做的七件事:了解你的企业和员工;坚持以事实为基础;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跟进;对执行者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了解你自己。
执行型领导必须规避的七个陷阱:根据对企业的考察,我们总结了执行型领导必须规避的七种典型的执行陷阱,分别为: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注重结果,忽视思想;在公司的内部形成对立;忘了利润——公司的命脉;不当老板只做哥儿们;纵容能力不足的人;缺乏危机意识。
第七章 执行力扭曲
一、执行力扭曲的内在原因
一般说来,在一个企业内部并非完全没有执行力,只不过即存的执行力往往容易发生扭曲,这与管理的链接或中间环节有关。
1 企业的执行力必须由“二传手”的具体管理来实现
作出一项经营决策之后自己去做,这不是管理者的管理。管理者的管理往往是制订出管理举措之后,督促和要求别人去落实、去执行。稍大一些的企业便是督促别人去管理。在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总公司决策的执行问题更为重要。于是,企业管理的执行力便和担负执行职责的人员的主观状态有密切相关。我们不妨把担负执行职责的人员称为“二传手”。在现代化大企业或者企业集团里,层次较多,还有三传手、四传手等等。相对于管理者或高层主管来说,他直接管理的属下,我们都称之为“二传手”。当然,在同一层级中,也有统揽全局与负责具体执行的分工,相对于一个领导集体而言,负责具体执行的领导成员也是一个“二传手”。“二传手”们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有的甚至是一方“诸侯”,都有自己的管理职责。企业的执行力,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二传手”的具体管理来实现的。因此管理者或高层主管重视执行力,其实就是要重视对管理者的管理,或者说是对管理的管理,是婆婆对媳妇的管理。
2 不正当管理正是执行力扭曲的内在驱动力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执行力,主要指的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执行力,它不同于行政命令中的执行力与道德约束中的执行力。行政命令中的执行力强制性明显,道德约束中的执行力则迠立在较强的自觉性基础之上,以利益为导向的执行力则处在两者之间,具有相应的自由度。一项管理举措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利益冲突,“二传手”们就会利用自己认为可能的自由度里,努力追求对自己、小团体更现实的特殊利益,或者争取其更大的份额。这种现实的利益一般指的是不正当的利益,有些虽然是正当的利益,但实现的方式不正当,也就使得其不正当了。我们把这种追求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叫做不正当管理。不正当管理正是执行力扭曲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是打着管理的旗号,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的,也是在“管理”。显然,“二传手”们也是在执行企业的经营决策或者管理举措,只不过违背了集体决策或者管理举措的初衷,甚至面目全非,“歪嘴和尚念歪了经”,即产生了执行力扭曲。管理者、高层主管本想通过二传手的直接管理产生相应的执行力,二传手反而另有可图,或者反过来利用执行环节将集体决策、管理举措变为对抗管理者、高层主管追究其错误行为与不正当管理的藉口或盾牌,使得执行力成为异己的力量,常常令管理者、高层主管哭笑不得。
需要指出的是,二传手通过不正当管理使执行力扭曲,不是因为对经营决策或管理举措理解有误,而是有意为之,有时候就是利用自己控制的执行权、执行力问管理者、高层主管所作的一种挑战。只不过这种挑战不是公开的对抗,而是智力的对弈或博弈。这种行为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举措执行不下去,或者形同虚设,虽然一时尚不足以摧毁整个企业,但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效益,是对管理者、高层主管人员意志和智慧的考验,管理者和高层主管不能不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执行力扭曲的几种表现
1 执行“变味”
执行一项制度,本来是对企业负责的表现,但是有时却被二传手演绎成争权夺利的交易,便它它全变了味。例如副总与外商签订了一项购买大型设备的意向书,总经理要求调研部进行进一步的市场调研,核实供货方的资信,随时掌握该设备的市场行情,这本来是对公司负责。但是调研部部长却认为这是对副总的不信任,是总经理与副总的争权夺利,他要么从中平衡,要么从中渔利,失去了调研的客观性。
2 缓冲虚置
推出一项管理举措本来是想加大管理力度,纠正某种不良现象。二传手执行时却顾虑重重,设法减缓处罚力度,落实下去时便成了蜻蜓点水。例如新制度规定连续迟到三次扣除半个月的工资,考勤人员考勤登记时却把连续三次迟到的事实变成了“累计”迟到三次,月底兑现罚款时又把第三次迟到改为请假,免除了对迟到者的更严厉的处罚。
3 消积抵消
企业推出一项管理举措本来是想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提高经济效益,可是二传手发现落实这项举措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时,就消积应付,结果形成了新的问题,抵销了增效措施的作用。例如企业将销售人员的奖金与销售件数挂钩改为与利润挂钩,于是销售部负责人对利润低的产品就不安排人员销售,结果造成这部分产品大量积压。
4 断章取义
二传手在执行一项管理举措时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把各项举措对立起来,把同一规定的内容肢解开来,断章取义,与有关方面讨价还价。例如企业有关部门要求门卫人员注意搞好大门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维护工作。直接管理门卫的保卫部门负责人却给予拒绝,理由是厂里规定门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做好外来人员登记,怎么能擅离职守去打扫卫生?
5 借机循私
企业推出了控制有效资源,维护企业权益的举措,二传手在执行时却趁机将有关资源占为己有成名将企业的控制变为个人的“垄”断。比如公司要求经营人员加强与客户的联络,收集有关客户的信息。于是经营部负责人就借机笼络个人与客户的感情,以自己掌控客户信息的便利为代价要求客户解决自己子女出国留学、安排工作等问题。
6 恶意延伸
一项管理举措的推出往往具有针对性,有时如果条件变化,就应迅速给予调整。可是二传手在这种情况下却借机继续行事以套取个人好处。例如国际市场锑金属供不应求,企业派员投资开发锑矿。但是因为国家政策调整,锑金属原矿价格猛跌。企业派出去的代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及时报告,反而加紧按企业原定的计划和授权大举投资。
三、执行力扭曲的诊治
执行力扭曲是一种十分令人头痛的现象,明知它是管理的中间环节所致,又不能断然取消所有的中间环节,还必须赋予属下必要的管理权,有时甚至还要站在二传手的角度给予理解。那么如何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校正执行力扭曲呢?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从反对不正当管理入手,采取如下的措施则是必要的。
1 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祛邪扶正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有尚缺,管理者在企业外部的交往中难免会采取一些“变通”的做法。但是这种“变通”不能在企业内部张扬,在企业内部必须老老实实接科学态度办事。管理者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好。自己订的规则自己要模范执行,不能随意解释和随意修改。
2 充分沟通
通过充分沟通,使属下在正确理解管理举措的基础上心往一处想。重大管理举措的出台应充分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在讨论中允许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并且认真对待不同意见,使管理举措更加完善。这样可以使管理举措变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大家产生认同感,使二传手在执行时不至于存在逆反心理。同时,在讨论管理举措时还要充分说明有关的背景材料,使属下产生同样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从而在价值指向上与管理者保持相同的见解。

案例
在奥康,王振滔不仅为提问题或建议的员工开辟“绿色通道”、设立百万元的金点子奖励基金,而且每周都抽出时间对一线与员工们勾通。关于对干部的管理,张瑞敏在听取一线员工反映的问题后认为:企业没发展上去,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干部;干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从来没有动真格的。对干部从不动真格的,原则就坚持不下去;不能坚持原则,处处让步,工作就上不去,市场就给你脸色看,话说得很形象,很实在。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经常这样教育公司员工:“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并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我们的领导是走出去与您在一起——不论您是在商店、会员制商场、配售中心亦或我们的其他机构,随时随地地向他们请教吧——因为他们随时和你们在一起并恭候着你。”
点评:领导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在企业繁荣昌盛的时候要这样做,在企业遇到困境的时候更要这样做。
3 注重落实,建立公正的执行评价制度
如果在推出一项管理举措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那么就应当注重落实,不能虎头蛇尾,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要想取得预想的实效,就要对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包括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对执行中有争议的问题要及时澄清,统一认识,迅速纠正执行力扭曲的苗头。每过一个阶段集中进行-次小结性评价,去伪存真,奖勤罚懒,保证正当利益的公正实现。
4 及时反馈,保证管理举措本身不断完善和及时更新
当我们推出一项管理举措时,尽管很重视进行科学论证和预测,强调预见性,但客观情况仍然难免会出现意外的变化,这时候再继续执行原有的管理举措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掌握相关动态,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管理举措与时俱进,除旧布新,日益健全。
5 专项治理,严防执行力扭曲的“病毒”扩散
由于现代管理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知识,执行力扭曲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有时候我们大力推进一项管理举措后发现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专项治理,全面进行量化分析。必要时聘请有关管理咨询专家进行“诊治”,以走出当事者迷的误区。在准确找出病根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专项整顿,防止执行力扭曲的危害继续漫延,及时恢复企业健康的机制。

大师建议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您将获得的以下理念与认识:
执行力扭曲的内在原因:企业的执行力必须由“二传手”的具体管理来实现;不正当管理正是执行力扭曲的内在驱动力。
执行力扭曲的几种表现:执行变味,缓冲虚置,消积抵消,断章取义,借机循私,恶意延伸。
执行力扭曲的诊治: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祛邪扶正;充分沟通;注重落实,建立公正的执行评价制度;及时反馈,保证管理举措本身不断完善和及时更新;专项治理,严防执行力扭曲的“病毒”扩散。
结语
高效执行,中国人也能做到!
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企业处于一个空前的增长阶段,造就了一大批的“航母”级大型企业,其中海尔、联想、华为和TCL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中能涌现出这么多成功的企业家,而且他们能带领企业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长,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在这些强有力的企业领导者背后却隐藏着危机——那就是执行力严重缺失!
那么,如何克服中国企业在高速发展中的执行力危机?高效执行,中国人能做到吗?
——所有的答案就在本书中!在此,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第一,要改变“总裁管理”现象。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总裁的话就是战略,总裁的话就是方针。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通常不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大问题,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反应能力。但是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也就是当企业的规模超过企业家个人进行全面管理的能力的时候,这种现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大敌。组织的真正能力体现在其执行流程中,所以对于想获取持续增长的企业,改变这种“总裁管理”现象,提升组织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第二,要贯彻企业的执行流程。企业的执行流程包括: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战略流程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能制定正确的企业竞争战略;运营流程的目标是使得企业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和企业竞争战略的前提下制定理想的运营计划,它是战略流程和人员流程的结合;人员流程是企业执行流程的关键,人很重要,因为人可以保证战略和运营。问100个企业家:“你认为你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几乎都会回答:“人才。”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他们每年花在人才评估和帮助下属提升管理技能方面的时间很少,人员流程不仅仅保证企业能为今天的战略实施找到适合的人才,同时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足够的人才。此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必须提供一个完善的“论功行赏”机制,确保正确“论功”的前提下,再进行正确地“行赏”。
第三,要找到适合本企业的执行工具。国内很多企业在学习GE,他们在寻找GE的成功因素,并且归纳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有一点他们始终是忽略了,那就是GE拥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执行系统,包括完善的执行流程和高效的执行工具。执行流程保证了GE的所有战略方针得到切实的执行,而执行工具的作用是确保执行团队能找到企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跨部门的问题,并且赋予执行团队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些工具保证了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成员能非常坦诚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例如GE的QMI(快速市场信息)、Work-out(群策群力)和6Sigma(六西格玛)都是一些高效执行工具。
最后要注意的是,创建执行文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执行难的问题,但它的重要性仍然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出现了问题,很多人往往喜欢从战略和文化方面找原因。战略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战略的切实贯彻是需要一系列的执行保障的,这一点本书已经做了明确的阐述。关于企业文化的问题,很多企业家曾经问我:如何创建企业的执行文化?他们发现文化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而同时又认为创建执行文化后就可以为企业带来强劲的执行力。其实文化首先是结果,然后才是手段。忽视团队管理者执行力的提升、执行流程的完善和执行工具的开发,企业就无法做到真正地执行,也就不能创建企业文化,也就没有执行文化。所以说,执行文化是组织执行力提升的自然结果,是不必刻意地去追求的。另外,在创建执行文化的过程中,执行工具的开发是极其关键的,有效的执行工具保证了企业内的员工用统一的语言来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企业执行文化的一致性。
如果我们的中国企业都能做好以上几点,经过风雨的历练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高效执行,中国人也能做到!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背景音乐:断桥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