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铅山地图: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3宋夏金时期的川藏高原民族政权吐蕃唃厮啰、六谷部、古格诸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0:10
hubao.an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3宋夏金时期的川藏高原民族政权吐蕃唃厮啰、六谷部、古格诸部

     (北宋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

此时的吐蕃诸部范围和唐末时基本一致,但吐蕃最盛时期所占的今河西走廊地区、南疆地区等已成为西夏王国和回鹘诸部的地盘。

公元10世纪初至13世纪后期,中原地区历经梁、唐、晋、汉、周和北宋、南宋的政权更迭,实力转弱,无暇西顾;自宋初以大渡河划界,更与吐蕃诸部往来阻隔。仅只有西凉(六谷)、邈川等地方首领,曾接受过朝廷的封赠。

以党项(弥药)人为主体的西夏王朝,构成宋代北部威胁,而青海唃厮罗(宗喀)政权,则是宋朝屏辅。

  在吐蕃王朝故土,分为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三个地方,除磨榆(拉达克)、古格、布让三处政权传世较长;其余如亚泽、逻娑、武三咩、雅隆等地方政权均始终未能得到发展;在桑噶、达堡、工堡、波堡等地及藏曲河流域仍然处在彼此不相统属的分裂割据状态。从11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若干政教合一封建制度的地方政权。

  

在吐蕃王朝,旧日辖地,门域、珞域和喀木、脱思麻等处,更加分散成为众多的游牧群落;而吐蕃王朝极盛时期,曾抵达过的大理、于阗(李域)、加湿弥罗,则逐渐与当地诸部族交错杂处。

 唃厮啰(997年 -1065年 ),又作嘉勒斯赉(佛子,河州 人称佛为“唃”,称儿子为“厮啰”),原名欺南陵温逋,11世纪 河西 吐蕃 首领。997年 ,欺南陵温逋在高昌 磨榆国出生,他十二岁时,被河州 人何郎业贤接到河州(今甘肃 临夏 )刿心城,立为赞普 。之后,河州大姓耸昌厮均又将欺南陵温逋移居一公城(今青海 循化 ),想在河州立文法,从此欺南陵温逋改名唃厮啰。宗哥(今青海平安县 )僧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8E%E7%AB%8B%E9%81%B5&action=edit&redlink=1">李立遵 、邈川(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9%9F%E5%B7%9E&action=edit&redlink=1">湟州 治所,今青海乐都 )大酋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8%A9%E9%80%8B%E5%A5%87&action=edit&redlink=1">温逋奇 将唃厮啰接至廓州(今青海尖扎 ),不久,李立遵将唃厮啰接至宗哥,自称论逋(宰相),独揽大权。在三都谷之战中,李立遵败于北宋 名将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B%B9%E7%8E%AE&action=edit&redlink=1">曹玮 ,唃厮啰趁机离开李立遵,投靠邈川的温逋奇,以温逋奇为论逋。

景点介绍:

    南滩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青唐城是唃厮啰政权的都城,建于公元1034年。

    唐代这里叫鄯城。青唐城周围10公里,有8座城门,规模宏大。城中分为东西二城,西城是王城,建有规模宏大的议事大殿、宫室、寺院、军政机关和贵族宅院等;东城是商业区,店铺林立,各国商旅云集,仅于阗、回纥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每天人流熙熙攘攘、磨肩擦背。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军手中夺取了鄯城,那时候,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参天,青翠葱茏,所以吐蕃族称为青唐城。青唐城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当时西夏国兴起,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带,来往于宋朝与西夏城之间的各国商队、使臣常常遭到掠夺,于是绕道改走青唐城,再由青海湖南北部经柴达木盆地西去。青唐城就成了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镇。

    由于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曾受阻,青唐城一度成为中西交通和贸易的枢纽。公元1009年,宋军攻破青唐城改名鄯州,旋即被唃厮啰收复,公元1104年,宋军再次占领青唐城,又更名为“西宁州”,西宁一名沿用至今。

 1032年 ,在西夏 李元昊的支持下,温逋奇阴谋篡位,囚禁唃厮啰。唃厮啰被卫士所救,诛杀温逋奇,徙居青唐(鄯州 治所,今青海西宁 )。唃厮啰联宋抗夏,宋仁宗 授唃厮啰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 、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1036年 ,唃厮啰击败了亲征河湟的李元昊 ,夏军十之八九在黄河溺死,威震河西。宋仁宗加授唃厮啰保顺军节度使 、兼邈川大首领、保顺河西节度使、洮凉两州刺史 ,唃厮啰向宋朝 使臣称呼宋朝皇帝“阿舅天子安否”。唃厮啰将大量河西马匹卖给宋朝,与高昌回鹘 、黑汗 联系,部分恢复了因西夏崛起而衰落的丝绸之路 。1065年 冬,唃厮啰死,享年六十九,第三子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1%A3%E6%AF%A1&action=edit&redlink=1">董毡 嗣位。之后董毡养子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8%BF%E9%87%8C%E9%AA%A8&action=edit&redlink=1">阿里骨 、阿里骨子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E%8E%E5%BE%81&action=edit&redlink=1">瞎征 ,先后割据河西。宋朝收复河湟,瞎征子木征赐名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5%B5%E6%80%9D%E5%BF%A0&action=edit&redlink=1">赵思忠 公元842年,随着吐蕃王朝赞普达玛被弑,吐蕃贵族、边将混战不息,奴隶平民起义不断,王朝在各地的统治机器被彻底摧毁。建国二百余年的吐蕃王朝自此灭亡。

                          此期间,从公元9世纪晚期至11世纪,无论在吐蕃本部(今西藏),还是在河陇地区,吐蕃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封建农奴制的因素不断增长,奴隶制逐渐为封建农奴制所代替;政治上则是出现了一些僧俗首领割据的地方势力集团。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有赞普后人建立的政权,河湟地区的唃厮啰,就是其中代表。

 
                          唃厮啰,本名欺南陵温,藏文史籍《西藏王统记》中说唃厮啰是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达玛五世孙赤德的后人。当他12岁时,被大贾何郎业贤带到河州(今甘肃临夏),不久,又被大户耸昌厮均迁到移公城,欲在河州联合各部落首领聚众举事,建立政权。当时河州人称佛为唃,称儿子为厮啰,自此欺南陵温又叫唃厮啰,故史称其建立的政权为唃厮啰。  
                          

 

 

 

吐蕃人有尊崇贵族的传统,被奉为佛的化身的唃厮啰在河湟吐蕃人中有巨大的魅力。因此,宗哥(今青海平安)李立遵、邈川(今乐都)温逋奇等大首领,得知河州有赞普后人这样一位政治人物后,立刻以武力将唃厮啰劫持到廓州(今化隆境),建立政权,尊唃厮啰为赞普。 }N#hg>; B  
                          不久,李立遵将王城迁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宗哥城,自立为相,挟“赞普”以令诸部,势力大增。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九月,李立遵派人到宋朝,号称聚众数十万,争取宋室的支持。后又上书宋朝的秦州守将曹玮,请求朝廷册封其赞普称号。宋朝廷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仅授于他保顺军节度使一职。对此,李立遵非常不满。于是在第二年亲率3万余众攻打秦(今甘肃天水)、渭(今平凉)二州一带城寨,与宋将曹玮战于三都谷(今甘谷县境),为宋军所败,落荒而走。

                          李立遵得势后骄恣好杀,御下严暴。唃厮啰对他的所作所为日渐不满,相互之间嫌隙日深,于是带领亲信和属下部族来到邈川。以温逋奇为首的当地首领拥戴唃厮啰为主,自为国相,并派人到宋朝进贡修好,请求封赐。明道元年(1032),宋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邈川大首领温逋奇为归化将军。后来,温逋奇对唃厮啰的势力增长甚为不安,想取而代之,于是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唃厮啰。唃厮啰被守卒放出,以赞普的地位和威望集部众捕杀了温逋奇和其党羽。平息政变后,唃厮啰举族迁徙到青唐(今青海西宁)。此后的近百年间,唃厮啰政权遂以青唐为首府,成为这一地区吐蕃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R?J=5tO  
                          

 

 

 

正当唃厮啰刚刚立足青唐,专心经营河湟之时,近邻西夏又继占领甘、凉二州后,把矛头直指唃厮啰。西夏广运二年(1035),李元昊亲率大军进入湟水流域,攻城占地,掳掠人畜。唃厮啰指挥吐蕃诸部奋起反击,与西夏激战二百余日,终以奇计破元昊,大获全胜。唃厮啰抗击西夏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新生的政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在吐蕃人中的威望,许多不甘屈服于西夏统治的凉州(今甘萧武威)的六谷部吐蕃人和甘州(今张掖)回鹘人都纷纷南下投奔唃厮啰,进一步壮大了与西夏抗衡的实力。后来,宋、辽、西夏为争夺西北战略要地而互相角逐,唃厮啰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F'JceU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十月,西夏李元昊称帝建国,宋室为之大震。宋朝为了牵制西夏南下,不得不重赏在西北地区能为之效力的唯一的同盟者。十二月,加封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使。次年六月,派左侍禁鲁经带上宋仁宗的诏书和2万匹丝绸的厚礼出使唃厮啰,使其从背后牵制西夏。宋康定元年(1040)八月,又派屯田员外郎刘涣到青唐,与唃厮啰商议讨伐西夏事宜,受到隆重接待。唃厮啰献上誓书和西州地图。宋加封唃厮啰为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c0z6E /  
                          

同时,唃厮啰与辽国亦有往来,元昊称帝后,辽夏关系恶化。辽为了继续牵制西夏,曾西联甘州回鹘、唃厮啰为外援,策划对西夏用兵。为此,辽在清宁四年(1058)以公主(当为宗室女)下嫁唃厮啰的儿子董毡,共图夏国。吐蕃与辽贡使的往来,自李立遵时起皆不乏记载。 Xs$UpQo  
                          宋治平二年(1065)十月唃厮啰病逝,终年69岁。其第三子董毡继位,史仍称唃厮啰后裔的政权为唃厮啰 JX2@i8[ ~  
                         

 唃厮啰有三房妻子,前二妻为李立遵之女,各生一子,一为瞎毡,一为磨毡角。李立遵死后皆失宠,各携其子逃出青唐,磨毡角居宗哥;瞎毡居龛谷(今甘肃榆中境),后其子木征迁河州。董毡为乔氏所出,甚为唃厮啰宠爱,从少年时代起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唃厮啰在世时,董毡就已参与军政事务,征战沙场,屡立战功。他即位后,仍继续执行其父的施政措施,与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宋熙宁三年(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70),西夏出兵攻宋环(今环县)、庆(今庆阳)二州,董毡提兵助宋,乘西夏西线空虚,沿边抄掠,迫使西夏撤兵,宋军大部分将士才得以生还。但是,这种友好关系在王安石任相后就蒙上了一层黑色的幕纱。王韶向宋朝廷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王安石于是任命王韶前往秦州主持边事。熙宁五年,又命王韶率大军向唃厮啰政权属下的熙河地区发动了进攻,到次年九月,相继占领熙(今临洮)、河(今东乡西南)、洮(今临潭)、岷(今岷县)、叠(今迭部)、宕(今宕昌)等地,“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帐”。熙河之役给董毡政权造成了严重威胁,加剧了宋朝与河湟吐蕃的民族矛盾,从此这一带成为战争频仍、烽火不灭的地方,给吐蕃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 /\UFJ  
                       

宋军占熙河后,遇到董毡的奋力抵抗。他首先与西夏通好,西夏以公主、秉常妹下嫁董毡的儿子蔺逋叱,结为婚媾,共同对付宋朝。同时派出部将鬼章攻打河州,杀宋将景思立于踏白城。董毡侄河州大酋木征也率部助鬼章围河州宋军,后因军力悬殊而败绩。木征降宋,赐名赵思忠,成为宋朝的命官。 Hge0$6l  
                        熙河之役后,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董毡和宋朝恢复了中断七年之久的友好关系。熙宁十年十月,董毡派人到宋进贡,宋依旧例回赐。董毡由保顺军节度使改为西平军节度使,后又由常乐郡公进封武威郡王,其他首领则依其实力授团练使、刺史、本族军主、副军主等职。宋神宗接见董毡使者时也称赞“其上书情辞忠智,虽中国士大夫存心公家者不过如此”。 F@kd[>/[  
                          

元丰六年(1083)十月,董毡卒,终年51岁。其养子阿里骨继嗣。 J4q_}^/2w  
                          《宋史·吐蕃传》记述:“阿里骨本于阗人,少从其母给事董毡,故养为子。元丰兰州之战最有功。自肃州团练使进防御使。”由于阿里骨非唃氏家族,所以遭到唃厮啰族人的竭力反对,在这种形势下,阿里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一度改变前朝依宋抗夏以自保的政策,欲利用西夏的力量收复被宋占领的熙河地区,并通过战争缓和内部矛盾。于是与西夏相约在对宋的战争中如能取胜,熙、河、岷三州归阿里骨,兰州、定西归西夏。北宋元祐二年(西夏天仪治平元年,1087)四月,阿里骨令鬼章攻洮州,西夏也出兵围河州。后因鬼章被宋军俘获而结束战争,阿里骨收复失地的希望破灭。 }:4b_-&Q5  
                          

阿里骨受挫折后,于次年派人携带厚礼到宋朝上表谢罪,并要求释放鬼章,边界息兵。宋朝同意了阿里骨的请求,自此,阿里骨与宋朝的关系重归于好。 I@o42%w2  
                        绍圣三年(1096)九月,阿里骨卒,终年57岁。其子瞎征继承青唐主位。 GGkU$qp2~  
                          瞎征执政后,唃厮啰家族溪巴温及其后人、各地的部落首领纷纷据地而治,自立为王,整个政权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瞎征执政之初,宋朝授其为“河西军节度使”。后来看到瞎征不能控制政局,属下各有篡夺之心,窥伺河湟已久的北宋认为进取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元符二年(1099)六月命王愍、王赡为正副统军,由河州北渡黄河进入湟水流域,连下宗哥、邈川诸城,直逼青唐。 <%:,{u6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瞎征和其他首领纷纷往宗哥城降宋。 u%I |os]  
                          瞎征出走,青唐无主,大首领心牟钦毡父子迎溪巴温入青唐,立木征之子陇拶为主,陇拶不能控制早已造成的残局。于是在同年九月同契丹、西夏、回鹘三公主以及大小首领出城降宋。 -)$5[jM]  
                          宋军占领河湟后,由于遇到吐蕃人的反抗,后方供应不继,于次年开始撤出河湟,当地首领又立溪巴温第三子溪赊罗撒为主。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宋朝授溪赊罗撒为“西平军节度使、邈川首领”。

鄯州之战 ctu`FQ  
                          蔡京当国后,于崇宁二年(1103)六月再次出兵河湟,次年四月取青唐。龟兹公主及诸大首领开青唐城出降,溪赊罗撒走投奔西夏。 >m4Q*a4M  
                          北宋在濒临崩溃前夕两度占领河湟。仅维持了20年统治。 $ {5|{`  
                          

北宋宣和七年(1125)以后,金兵大举南下,宋朝江山危在旦夕,无暇西顾,由北宋陕西经制使钱盖寻找到唃厮啰的后裔,任命他为措置湟鄯事,赐名赵怀恩,这是北宋在河湟的最后一名命官。南宋绍兴元年(1131),金兵占领河湟。绍兴四年,赵怀恩率众来到阆州(今四川阆中)投附南宋,至死也未再回到河湟。唃厮啰政权及其后人在河湟地区百余年的统治从此结束。 Mib<1ZM  
                          

唃厮啰政权统治河湟期间,特别是在唃厮啰和董毡时期,在内外施政方面制定了一些较为得体的措施,因此,其经济和文化都有长足的发展。据载,牧业是河湟吐蕃人的传统经济部门,牧放牲畜是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李远《青唐录》说当地人们善逐水草,“以牧放射猎为主,多不粒食”。又农业比较发达,在湟水、洮河、黄河诸水两岸,宜五谷种植。李远笔下的河湟竟是一派江南村色,邈川一带“川皆活壤,中有流水,羌多依水筑屋而居,激流而硙”。宗哥川则“川长百里,宗河行其中,夹岸皆羌人居,间以松篁,宛如荆楚”。 >`=<(8bu  
                          

贸易也是唃厮啰的重要经济支柱。西夏崛起后,传统的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威胁,到景祐三年(西夏大庆元年,1036),西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夏对过境商人十分苛刻,沿途“夏国将吏率十中取一,择其上品,商人苦之”。因此,来往于宋朝和西域的商队和贡使只得绕道青唐,改走青海故道。当时,在青唐城东就居住着好几百家往来做生意的于阗、回鹘商人。所以《宋史·吐蕃传》说:“厮啰居鄯州,西有临谷城通青海,高昌诸国商人皆趋鄯州贸易,以故富强。” E e 15Y$1  
                     

 唃厮啰使用传统的藏文,向宋朝上表皆用蕃字,时人称之为蕃书。唃厮啰没有年号,记年则用十二属代替,如兔年如何,马年如何。宗教以藏传佛教为主,古老的本教在民间仍有极大影响。根据藏文史籍记载,河湟地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传”的发源地,对藏传佛教在西藏再度弘传起了重要作用。唃厮啰迁到青唐后,开始在青唐城西建寺院。 CH+mzy  
                          

此外,在河州建有“积庆寺”,在青海湖海心山岛上,也有建有佛院。佛塔则遍布各地。唃厮啰执政者不仅大力提倡佛教,而且自己也信奉佛教,国主处理军政大事的宫殿旁就供有高数十尺的金冶佛像。岷州的广仁禅院就是当地吐蕃大首领赵醇忠、包顺、包诚等施财建造的,这些都是河湟地区藏传佛教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

六谷部

主要由吐蕃 人组成的部落群,又称“六谷蕃众”或“六谷蕃部”,842年吐蕃瓦解后在河西凉州 (西凉府,今甘肃 武威 )逐渐形成,是五代十国 和宋朝初年河西吐蕃的主要活动势力。六谷部是凉州附近以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8%B3%E5%A6%83%E8%B0%B7&action=edit&redlink=1">阳妃谷 为主的六个山谷聚落,因此而得名。

    

842年,吐蕃赞普 朗达玛 给僧人杀死,两位王子为争夺王位而大战,各地军政长官也各自自立。到了60年代时,为吐蕃长期占据的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87%E5%8F%B3&action=edit&redlink=1">陇右 河西以及吐蕃本部腹心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奴隶平民起义,政权被推翻瓦解,甚至历代赞普的陵寝都被挖掘破坏,而吐蕃王室后裔后来向西逃亡到今日阿里 地区建立了数个小政权,较知名的有古格王朝 等。

由于起义者本身鱼龙混杂,且派系众多,并未能形成统一和团结的力量,起义高潮过后,原吐蕃帝国辖域为各地的豪强割据,甚至有数百家之多。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持续了近四百年,一直到13世纪初才得以缓慢改变,而不久之后,崛起蒙古人开始了扩张历史。

吐蕃本部的奴隶起义军号称“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2%A6%E9%87%91%E6%B4%9B&action=edit&redlink=1">邦金洛 ”,靠近汉族政权统治区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起义军则自称“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8%A9%E6%9C%AB&action=edit&redlink=1">温末 ”或者“浑末”,《新唐书 》称之为吐蕃“奴部”,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居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等州)间,这些温末后来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被剑南节度使高骈 招募,首领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2%81%E8%A4%A5%E6%9C%88&action=edit&redlink=1">鲁褥月 率所部进驻大渡河 流域,协防南诏 ,另一支则迁徙到以凉州为主的河西各州。

沙州敦煌归义军 起义首领张议潮 曾给朝廷上奏说:“温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将(孙),国家弃掷不收,变成部落。”而且早前陇右河西是唐朝 与吐蕃的边界,吐蕃驻扎了许多吐蕃人军队,再加上这些业已吐蕃化的平民,导致黄河以西的吐蕃势力十分可观。

后梁 开平 二年(公元908年),温末派人到后梁进贡,其首领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9C%E8%AE%BA%E6%82%89%E5%8A%A0&action=edit&redlink=1">杜论悉加 、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9C%E8%AE%BA%E5%BF%83&action=edit&redlink=1">杜论心 被封为左领军卫将军同正,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B%8F%E8%AE%BA%E4%B9%9E%E7%A6%84&action=edit&redlink=1">苏论乞禄 为右领军卫将军同正,之后因为分裂成许多部族聚落,温末之名遂不见记载。

 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凉州地区主要由张议潮收复河西 后,朝廷所派驻的2500军队的后裔控制者,当时自称凉州(或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5%BF%E5%87%89%E5%BA%9C&action=edit&redlink=1">西凉府 )留后,五代之际向朝廷请奏不断,朝廷则授予河西节度使的称号。终五代之际,凉州城以及城外若干里均是汉人军户屯垦区,之外则是各异族杂居。当地军户留后上奏时自述仅有汉人数百户,汉人少而异族多,控制权慢慢转移到当地部落豪族手里。后汉隐帝时,首次由土豪折逋嘉施 担任节度使。折捕嘉施虽然曾向朝廷请命派遣官员节度,但仅仅维持一年有余而不得不逃奔,之后不再向朝廷奏请。

参见:河西军 

  

宋朝时期

    宋朝建国后,凉州吐蕃(河西吐蕃)逐渐形成了以阳妃谷为主的六个山谷的蕃部,后来称为六谷部。

六谷部首领经历出自折逋氏的折逋葛支、折逋阿喻丹、折逋喻龙波、折逋游龙钵等人后,潘罗支被推举为六谷部大首领,而宋朝则于咸平 四年(1001年)授予其为“朔方节度”、“凉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

景德 元年(1004年),党项 首领李继迁 攻击凉州,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D%98%E7%BD%97%E6%94%AF&action=edit&redlink=1">潘罗支 集结六谷部及邻近的龙族 反击,并且杀死了李继迁。不久后潘罗支也被杀,由他的弟弟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E%AE%E9%93%8E%E7%9D%A3&action=edit&redlink=1">厮铎督 继任为六谷部大首领。

 

最后覆灭

    宋景德元年(1004年)一月,党项首领李继迁 被潘罗支诈降杀死,其子李德明 即位,六月,李德明发兵攻打凉州,杀死潘罗支报仇。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以及大中祥符 四年(公元1011年),李德明两次派兵进攻凉州,均未能得手。公元1016年,本为六谷部友军的甘州回鹘 突然杀入凉州,打散了六谷部势力。宋明道 元年(1032年)九月,李德明命儿子李元昊 率军征讨,终于打败回鹘,把凉州纳入西夏 版图。在此之前,李元昊于宋天圣 六年(1028年)还夺取了回鹘所据的重镇甘州 (今甘肃张掖 )和瓜州 (今甘肃安西 )。几度失败的六谷部余部纷纷逃亡到青海 境内的湟水 流域,依附新起的唃厮啰 政权。

宋蕃关系

    五代宋初,以定难军 为首的党项逐渐显露独立倾向,威胁陕西腹心,处于党项背后的六谷部因此而发挥出重要的战略军事意义,宋朝为此破例赐予大量弓箭和兵器,加强六谷部的力量以牵制党项的活动。当六谷部爆发瘟疫时,宋朝也曾赠送名贵药材等76种。

凉州产良马,是宋朝军马的重要供给地,六谷部向宋朝或朝贡或贩卖战马,每次达数千匹之多,而宋朝则以彩缯和茶叶交换

古格王国古格是西藏西部的一个古代王朝,它的统治区域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一带,在今日印度境内的还有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5%9E%E6%96%AF%E5%96%80%E5%B0%94&action=edit&redlink=1">赞斯喀尔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9%87%91%E7%91%99%E5%B0%94&action=edit&redlink=1">上金瑙尔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B%89%E8%83%A1%E5%B0%94%E5%92%8C%E6%96%AF%E7%9A%AE%E6%8F%90&action=edit&redlink=1">拉胡尔和斯皮提等区。古格王朝的废墟在拉萨以西约1200公里处,距离冈仁波齐峰不远。

起源

古格王朝建立于公元10世纪末,首都在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9%8E%E5%B8%83%E8%AE%A9&action=edit&redlink=1">扎布让。公元843年,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僧人杀死,不久后又发生平民起义,王朝崩溃。各地拥兵自立,吐蕃遂四分五裂。朗达玛的儿子维松云丹争夺王位而相互争战,维松之子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4%9D%E8%80%83%E8%B5%9E&action=edit&redlink=1">贝考赞死于奴隶暴动中,贝考赞之子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89%E5%BE%B7%E5%B0%BC%E7%8E%9B%E8%A1%AE&action=edit&redlink=1">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便率领部下逃亡到阿里地区,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为妻,建立了政权,他去世后,王国一分为三:长子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7%A5%E5%B7%B4%E8%A1%AE&action=edit&redlink=1">日巴衮统治西面的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A%BB%E5%9F%9F&action=edit&redlink=1">麻域拉达克一带)、二子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9%8E%E4%BB%80%E5%BE%B7%E8%A1%AE&action=edit&redlink=1">扎什德衮统治东南部的布让(今普兰县),第三子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E%B7%E7%A5%96%E8%A1%AE&action=edit&redlink=1">德祖衮统治象雄(今扎达县),即后来通称的古格王朝。

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扬佛法,史称“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8%B7%AF%E5%BC%98%E6%B3%95&action=edit&redlink=1">上路弘法”。

 贸易

因为为于东西贸易中继站,因此古格的贸易在当时也有一席之地。

 灭亡

第一个接触古格的西方人是耶酥会传教士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89%E4%B8%9C%E5%B0%BC%E5%A5%A5%E5%BE%B7%E5%B0%94%E5%AE%89%E5%BE%B7%E6%8B%89%E5%BE%B7&action=edit&redlink=1">安东尼奥德尔安德拉德和他的兄弟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B%BC%E5%8A%AA%E5%9F%83%E5%B0%94%E9%A9%AC%E5%B0%94%E5%85%8B%E6%96%AF&action=edit&redlink=1">曼努埃尔马尔克斯,时为1626年。随后传教士开始在古格传教,当时的古格王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5%A4%E6%89%8E%E8%A5%BF%E6%89%8E%E5%B7%B4%E5%BE%B7&action=edit&redlink=1">赤扎西扎巴德与他充任宗教领袖的弟弟矛盾很深,古格王试图用西方人来抵消当地僧侣势力的威胁,削弱佛教团体的影响,引起僧侣的不满,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弟勾结拉达克军队围攻古格都城,1635年,古格王不敌而投降,古格王朝灭亡,其地被拉达克王室统治,后来又被拉萨政府夺回。

 现状

1961年,ion=edit&redlink=1" href_cetemp="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A4%E6%A0%BC%E7%8E%8B%E5%9B%BD%E9%81%97%E5%9D%80&action=edit&redlink=1">古格王国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格王国遗址在阿里札达肥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

 

 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从壁画等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遗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风格独特、气垫宏大,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层面。所绘人物用笔简练,性格突出,其丰满动感的女体人物尤其代表性。由于古格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影响,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犍陀罗艺术痕迹。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规模宏伟、面积浩大的高原古城,这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除了这些由于今日仍然作为村庄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标明在地图上的据点外,围绕古格都城札不让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遗存;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的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更是难以数计。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而他们并不是古格后裔。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样的天灾或者瘟疫使得繁荣富强的古格文明突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少量的历史典刊,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将西藏西部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

藏语朗钦藏布)流域为其统治中心,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 城札不让位于现札达县城西18公里的象泉河南岸。经测量,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除了这些由于今日仍然作为村庄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标明在地图上的据点外,古格王国境内还有大量的无遗迹亦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难以数计。

  古格王国的王族,是吐蕃赞普(即汉语中的“王”)的嫡系后裔。所以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必须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

  

公元9世纪,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逐渐衰落,统治者内部的僧侣集团和世俗贵族集团的矛盾急剧激化。公元823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被刺杀,他的两位王子及其王孙混战了半个世纪,结果次妃一派的王孙吉德尼玛衮战败后逃往阿里,阿里原有的地方势力布让土王扎西赞将女儿嫁给他并立他为王,后在吉德尼玛衮的晚年,将领域分封给三个儿子,长子贝吉衮占据芒域,后来发展成为拉达克王国;次子扎西衮占据布让,后来被并入古格;幼子德祖衮占据象雄,即古格王国,这位最年幼的王子,成为古格王国的开国元首。这就是西藏所说的阿里三围,元代,这三个小国被封为阿里三万户。

 

 与古格王朝密切相关的是托林寺,托林寺是由古格王意西沃于11世纪建的。古格立国之初,鉴于朗达玛灭佛而导致吐蕃亡国的惨痛教训,大兴佛教,意西沃选派21名青年到克什米尔去学习佛教密宗的教法。由于不适应克什米尔炎热的气候,加上瘟疫流行,21人死了19人,仅剩仁钦桑布和玛.雷必喜两人活着回来。仁钦桑布十分勤奋好学,后来成了西藏著名的大译师。托林寺就是意西沃为仁钦桑布等人译经的方便和发展佛教而修建的寺院。为了进一步弘扬佛法,意西沃和他的继承者们历尽千辛万苦到印度去迎请高僧阿底峡到古格来讲法传教,为此意西沃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在位期间,主持修建了古格王国第一批重要的佛教寺院,其中规模最大也最为著名的便是托林寺。

  

从此以后,古格王国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国事业,并开始不断发展,寺庙如林遍布阿里,贵族僧侣集团日益 庞大,今天托林寺周围残存的大量佛塔、洞窟、寺庙遗迹,正是那个时期盛世的历史写照。

  

札不让的北面,有一个名叫“鲁巴”的地方,今天仍然是札达县的一个乡。藏语中“鲁巴”意为“冶炼人”,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清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都由鲁巴铸造。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清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一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历史上的西藏西部,便有“黄金之乡”的无数神秘传说,据说这里差不多每条山沟都有矿藏,都有开矿人,都有银铜匠。古格的富强,或许与它盛产黄金白银不无关系。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在阳光下金银闪烁,无比富丽堂皇。

  到十三、十四和十五世纪,出现过经济、佛教和文化艺术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十六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王都商贾云集,据到古格传教的安东尼奥德·安夺德神父说:“我们在扎布让逗留期间看到来自中国内地的200多商人,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包括生丝、陶瓷、茶叶等。”弗朗西斯科·阿则维多神父也说过:“克什米尔、拉合尔和印度的商人们把他们的服装、珊瑚、琥珀贩卖到这里,而这里的羊毛是世界上最纤细、最珍贵的,许多外国人都围着生命危险来到这个王国购买羊毛”。

 

  当时王都扎布让及近郊有2万余人的庞大人口,谷地平原盛产小麦青秩和自莱萝卜等疏莱,山区牛羊成群。据王都遗址统计,有400多座庙堂、房屋和近千孔洞窑,各类佛塔28座,另外还有58座碉楼,4条暗道和大小11座粮仓。王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顶、有房屋40余间,其中有二、三座二层或三层楼房。王宫西部有一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议事大厅。从山下通往王宫必须经过一座穿山隧洞式王宫大门。宫门以下半山坡房屋密集,为军政官邸和守卫的军营,在一些窑洞中,还藏有盔甲、马甲、盾牌和箭杆等兵器。

一世班禅来古格讲经说法。班排视察古格期间,尊称古格王叔祖拉尊洛桑意希欧为“法王尊驾”,并任命他为这个王国的精神领袖,当时古格地区的喇嘛僧人约五、六千人。古格王对喇嘛僧人的扩大心怀不满。 自从1624年安夺德神父到达扎布让不久,他就确定了支持和利用基督教,反对和打击藏传佛教的政策,不准任何人干扰传教工作,要人民学习基督教的教义,出资建立教堂和教士住宅,馈赠巨额金币以及常请教士讲经传道,让王后、王子及王室一些人进行了洗礼等一系列行动以外,还极力贬低和讥讽藏传佛教。

以往每次国王领兵出征前都由喇嘛首领为他念经和祈福的,安夺德神父来后改请他去诵读福音祈福,如1625年8月安夺德神父第二次回到扎布让,第二天见古格王时,古格王详细告诉神父,古格将进行一场非常危险的战争,他正准备出征,出发那一天,古格王头顶弥撒经本,神父为他诵经,他非常虔诚和尊敬地亲吻了经本。

  

古格王、王后及王室一部分人这种狂热支持基督教,以及传教士们用低毁和反对藏传佛教来宣传基督教的种种行为,必然会引起有悠久历史的藏传佛教势力的强烈反对。古格王叔和王弟向国王提出了劝告,要他放弃支持基督教,回到多年来先辈传下的藏传佛教中来,但古格王对此置若罔闻。于是王弟把国王请到喇嘛寺庙住了两个多月,除了王弟本人给他讲经外,还请了最博学的喇嘛给古格王讲经,使他增加对藏传佛教正确性的认识。此外,王弟还将十四岁的,正在学习基督教义的王子弄到寺院去,找经师给他讲解藏传佛教经典,提高对藏传佛教的感惰和认识王弟的作法使传教士们非常不安,

为此安夺德神父想方设法去看望国王,并找机会与喇嘛们进行了多次辩论。在安夺德的劝说下,古格王对安夺德保证,在未与他商量前不做任何事情,于是传教上成了古格王的高级顾问,黄教寺院上层看到他们采取的对策完全失败,于是靠增强佛教力量来保卫自己,特别是扩大招收老百姓入寺为僧,1626年某一天就吸收了120平民为僧。这种扩大僧人的行为,严重威慑了古格王正在进行战争的士兵来源,于是古格王决定采取迫害藏传佛教僧人的一系列行动,没收了喇嘛首领王弟的一些土地和收入,并警告他的弟弟说如果再不悔改广招百姓为僧的做法,就要撤除为他服务的士兵。

后来国王把军官派到各地,用世俗者取代喇嘛首领的地方权力,逼迫大部僧人还俗,致使古格地区五、六千喇嘛减少到不足100人,生活在山洞里不愿还俗的僧人和极少数高级僧人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但古格毕竟是藏传佛教后宏期“上路宏法”的发祥地,僧人们利用自己的影响进行秘密串联,他们利用古格地区人民厌恶与邻国进行长期战争的惰绪,广泛发动了一般群众,同时还串联了许多地方官员和军队中的军官,伺机起来进行反对古格王、反对传教士及基督教的斗争在1630年乘安夺德返回果阿和古格王墀扎西查巴德患病之机,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反对古格王支持天主教、消灭佛教,并以前者代替后者。

  

由于古格僧人的邀请,拉达克王森格郎吉亲自率兵迅速赶到扎布让,包围古格王住的王宫小山。由于王宫修建在四壁陡峭的山上,有暗道通到东西河边取水,山上的武器,粮食储备克足,城堡坚不可摧,围攻一个多月,因冬季降临包围王宫城堡拉达克军队准备撤退,这时国王的弟弟想出各种方法向古格王劝降,古格王身患重病,又感到国内四面楚歌,大势已去,主动提出议和,表示只要拉达克撤走军队,他就可以交纳贡品。拉达克王要古格王走出城堡,像属臣那样亲自呈交贡品。但当古格王走出城堡后,就被拉达克王将他和他的全家抓获,押送到拉达克的首府列城,投入监狱。

古格王的御林军看到古格王、王后及王子等被抓起来,才恍然大悟,知道上当受骗,立即边打边撤退到城堡里,顽强抵抗了一段时间后,才撤出城堡转移到后藏的藏已汗那里去,统治日土地区的古格王亲属也逃到后藏日喀则。拉达克占领了古格王国全镜。拉达克王委派他的儿子英达博蒂郎吉去统治古格。建国近800年古格王国从此灭亡。大清朝统一中国后,并派兵协助藏军抵抗外国入侵者,直到1683年拉达克在侵藏战争中失败,在一项协议中,拉达克才将它占领的古格、日土交给卫藏管辖。

 

  至今仍保留比较完整的古格遗址其实是当年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它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住得越高就地位越显赫。

  

在这座神秘的建筑上,有三座神殿,里面的神像在文革中被破坏,而且现在还在不断地被破坏。在参观过程中,有个管理员小伙子拿着钥匙在有六百年历史的柱子上乱画一气,把我们心疼得不得了。如果说气候是人类所无法抵抗的外在因素,那么人为的破坏更加可怕。

  

在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古格曾经创造了奇迹,而如今这一切都消逝了,只留下了一些斑驳的遗迹和大片的黄土。

  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充分体现当时皇室生活的奢华程度。

  古城的围墙也是石刻艺术的宝库。城墙角的碉堡当年虽是作防御之用,但却是战争与艺术融为一体的结晶。

  

扎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藏人和汉人都能见到。县城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不停广播的大喇叭,仔细留意发现原来是来自军区大院里面,经了解才知道,由于扎达位于中印边界,属于国家边防地区,因此军事戒备也相对较严。

  壁画也是古格王国旅游的一个看点,但大量壁画于文革时被毁,现存较完整的很漂亮。如果喜欢莫高窟壁画,去古格看看也会有些收获。

 

地理概况

  扎达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前的地质变迁。据地质学家们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阿里扎达县城以西18公里处,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自从十五年前被科学家发现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举世无双的扎达土林是这次阿里之行中唯一“震撼不已”的景点,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这一切全是大自然的杰作。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扎达一带是一片汪洋,蓝天之下只有水和风。后来,土林山渐渐从海里冒了出来。虽然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却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黄昏时分,我们在扎达县城乱逛,一抬头就能看到土林的影子,整个县城仿佛被土林包围着,扎达人真幸福呀。有千年历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土林之上。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下的只有那记录了灿烂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并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