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软键盘下载:文化创意苏州活力无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8:32:48

文化创意苏州活力无限

(2011-05-16 13:43:22)转载 标签:

杂谈

    在苏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里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小到一个小小的摆件,大到一群辉煌的建筑,苏州的产业中始终浸润着文化的色彩。现代化的苏州进入高速发展期,文化的传承不仅没成为创意创新的桎梏,而是为苏州独特的发展风格的形成担供着无以替代的滋养与烘托。苏州的文化,文化的苏州,就如双面绣的两面,总是散发着诱人的光彩。
    古老的艺术在传承中闪光
    刺绣、木刻、金砖、工艺扇……苏州的工艺有太多的历史沉淀。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古老的艺术,在苏州得以一代一代传承。
    在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村,舟山核雕有100多年历史。在清末年间,舟山人殷根福在上海城隍庙开设永兴斋,出售橄榄核罗汉头像,“殷派核雕”一度享誉海外,核雕逐渐成为当地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技能。让人惊奇的是,这原被人食后丢弃的橄榄核做成的工艺品,在当地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推介等一系列文化创意包装下,竟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变幻出一条产业链。苏州舟山核雕从业人员1400多人,其中有60多个工艺美术师,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人均收入超过8万元,收入好的工作室一年销售额在百万元以上。
    舟山核雕有着良好的传统。舟山核雕主要是在橄榄核上雕刻山水、风景、花鸟、人物、罗汉、菩萨等,然后把雕好的橄榄核制作成单件,串成手链、佛珠,寓意吉祥如意。这是舟山核雕发展的立身之本,舟山核雕艺人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双巧手和一把刀,做完一串核雕一般只需要20天。一串普通的核雕收购价要1000元到2000元,而大师级工艺师手中做出来的却要近两万元。因此,核雕的价值关键在于创意,而创新是文化创意源源不绝的温床。为此,每一个核雕作品都是他们亲手设计的,可以是一个历史典故,也可以是宗教人物,其中都融合了古往今来的文化精髓。
    保护和发展,可以而且应该两条腿走路。保护就要把传统的手工艺原汁原味地保留并传承下去,发展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香山工坊的董事长冯晓东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技艺的成功结合,并非偶然。苏州古建是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的结合体,其特殊性就在于既要保护传统手工艺,又要让它走出围墙,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市场营销模式。而香山帮匠人、古建材料、古建企业、劳动力市场等相对分散,如果没有一个平台把这些散落的资源进行整合,便很难谈得上这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产业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阻碍。“保护就要把传统的手工艺原汁原味地保留并传承下去,发展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冯晓东介绍说,一座完全运用传统香山帮工艺营造的建筑物“承香堂”本月将在香山坊开建,施工过程全程录像并配相关解说进行资料保存。“今后,‘承香堂’还要由下一代人拆掉重建,这样可以原汁原味地把这项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创意产业是新苏州的力量
    新文化产业的概念当然不止于古老的艺术,如今的苏州文化产业,又有了创意的力量。 “创意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形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要素。苏州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挖掘并发挥“创意资本”的潜力,正是促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苏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杠杆。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市文化产业总产值早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仅占其中的1%左右,而整个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PD比重为3.85%,与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存在较大落差。苏州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效能偏低的现状亟待改变。在鼓励新兴文化产业加大投入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同时,给传统文化产业安上“创意引擎”,探索出一个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无疑是推动苏州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到2012年,苏州市文化产业力争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5%左右,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这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的《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中确定的发展目标。但目前苏州的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以创意和科技为手段,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则是必由之路。
    文化创意产业,不能仅局限在动漫等新兴产业上,在大力推进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着重考虑如何利用创意的杠杆,撬动传统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创意与文化资源的结合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但谈到文化创意产业,人们往往会局限在对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的认识上,忽略了传统文化产业对创意的渴求,以及创意一旦恰当地融入传统文化产业将会带来的巨大社会及经济效益。一份统计数据引人深思:在近年来的苏州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刷复制业,约占70%;其次是文化旅游、工艺服务、广电影视、发行业、新闻出版业等;而排名第九的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营业收入仅占文化产业总收入的1%左右。传统产业占比高,而新兴产业的潜力尚待开发,已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大力推进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着重考虑如何使用创意的杠杆撬动传统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把苏州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是苏州市政府的主要战略。在不久前的一次金融支持文化发展推进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中信银行苏州分行分别与苏报集团印刷数字化产业园等7家公司签署了超过10亿元融资的协议。这是苏州文化产业能够长久强劲发展的一个缩影。
    苏州市委、市政府在今年陆续公布了《苏州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文化产业担保基金管理办法》,这二个文件的制定出台实现了金融和文化产业的对接。市文广新局与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签署《支持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支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额度总额达100亿元。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同时与苏州农业担保有限公司签署 “苏州市文化产业担保基金”合作协议。文件出台、协议签订将共同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瓶颈,以后苏州文化企业获得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扶持都不再是难事。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目前,资金短缺仍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意见》指出,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文化产业担保基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三个方面组成的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力争三到五年内,文化产业担保基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到2亿元和10亿元以上。根据《意见》,文化产业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发生担保贷款损失时,按一定比例予以代偿;对通过担保公司取得的银行贷款,给予其实际支付担保费用的30%补贴,最高可达到100万元。而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则以股权、可转换债券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控制在其真注册资本20%以内。
    规模投资能产生倍增效应,担保和引导资金投入将带动更多更好的资本介入,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转自《城市商报》2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