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魂 将军死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与实现形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1:04:30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207 更新时间:2011/8/30 0:01:32    热     ★★★
在社会日益多样化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多样化。这双重多样化,正在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碎片化风险。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质和基本方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及其基本的实现形式成为化解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风险的重要课题和必要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正义的活动,它是创造良好风气的有力公器。这些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中。所谓基本,是指事物的基础性、普遍性、稳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稳定性的基本精神气质。简而言之,这些精神气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精神元素。只要言说思想政治教育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然生发这些精神气质。缺失这些精神气质,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这些精神气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活动,都是存在的,都将起作用。这是基本精神所具有的普遍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中储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只要说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就会使人们联想起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基本精神。所以,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实现形式,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开展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和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反之,弱化或否定思想政治教育,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消解或流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把握的基本功夫。最基本的要求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实现形式,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来要求自己,引导人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及其实现形式体现在基本领域、基本对象、基本价值、基本功能、基本关系、基本特征、基本方法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精神是它的基本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对象:人的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的思想。进而,思想政治教育所谓做人的思想的工作,就是围绕人的思想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思想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知识和方法。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完善人的品性,优化人的思维结构,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再扩展开去,涉及社会领域,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等,则是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的反映,体现为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同时也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服务,须通过人的思想来实现。人的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服务或发挥作用的必要环节。从人的思想到社会精神文化,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到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为基本纽带,连接以人为领域和以社会为领域所组成的人的思想工作即思想政治教育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基本形态是思想观念形态,思想性是最基本的特点。江泽民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也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1]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领域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属于人的精神活动,旨在转变人的思想,实现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无论是教育手段,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载体、方法,都具有思想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同于物质劳动,而且也不同于学术研究,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活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形态。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思想为对象的活动。在经济建设领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对经济建设领域中的人的思想,主要是人的经济建设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政治建设领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政治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对政治建设领域中的人的思想,主要是人的政治建设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他诸如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等亦如此相似。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人的思想,通过做人的思想工作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经济建设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做人的经济建设思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他社会领域亦然。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人的思想解放
政治活动的基本功能在于社会治理,调适社会关系;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在于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影响人的精神活动,实现人的思想解放。影响人的思想,促进人的态度转变,实现人的思想解放,为着正义而自觉奋斗,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学科立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区别。人类每走一步都面临着新的认识任务,都会遇到认识的困惑。无论人类整体性的任务,还是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任务;无论是整个世界的认识,还是某个具体对象的认识,都会遇到认识的困惑。所以,思想解放是人类的永恒议题。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总是会提出思想解放的任务,只是会改变具体的对象和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顺应人类思想认识的难题,承担起思想解放的任务。人的思想的解放功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人的思想解放与统治阶级的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思想解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功能的普遍要求。思想解放为了谁、为了什么,这是特殊规定。无产阶级通过实现人的思想解放,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资产阶级通过实现人的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事业而奋斗。具体而言,一个人可以积极地做好事,也可以积极地做坏事。它们内含着“人的思想解放”共同要素,同时又内含各自的特殊价值。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功能规定普遍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规定特殊性的统一。
历时性表明,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也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以生活为例。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普遍事实和普遍需要,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就是说,生活是人类的普遍性元素,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具有特殊性,它整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人对生活的认识,从生活中解放出来,是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使命。在生活消费品短缺的社会,人们需要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人们要从这种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现代社会进入生活消费品丰裕的社会,人的教育程度提高,人们似乎实现了活动自由,然而,许多人并没有能够做到从生活中解放出来。位子(就业、晋升)、票子、房子、孩子等成为许多人的沉重负担。生活对人的束缚依然存在,只是改变了对象和形式。生活方面思想解放的任务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而改变,从前现代社会的生活消费品束缚走进另一种即现代社会的生活消费品束缚。前现代社会的生活消费品束缚的状态,是指生存物品的短缺;现代社会的生活消费品束缚的状态,更多的指时间、快乐、环境、健康、文化(科技、教育、娱乐)以及用于社会地位等现代性生活消费品的压力。人们即使没有工作,会有最低社会保障线让个体免除生存的危险;但个体要获得在此之上更高一个层次的生活,为职业、房子、车子、子女教育、自由旅游,必须努力奋斗,竞争与压力的感受比过去更强烈。生活世界已经“成为现代的”。[2]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现代性的困境。现代性是现代化内在本性的体现。现代性困境告诉我们:我们尽管进入了现代化,但我们并没有完成物质解放,而实质是未终结思想解放;相反,我们仅仅进入需要新的思想解放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据此开展思索,开展行动,促进人新的思想解放。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价值认同
通过调整人的价值观来调整人际关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协调人际关系,不是指协调人事关系,主要指协调人与人的价值关系。人际之间面对面的接触,既是传统社会中人际基本联系方式,又是现代社会稀缺的活动。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批评现代化对社区的破坏,就是指这类人际关系的摧残。[5]思想政治教育所主张的基本关系,就是包括直接接触、感情联系和价值认同的人际关系。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干群关系,本质上是指干群关系中的价值关系。这种关系有着多层次的结构。直接的层次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即行为联系;第二个层次是干部与群众的情感联系;第三个层次是价值关系。所谓群众基础,说到底是群众思想基础,是群众对干部的认同和配合问题,进而是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问题。认同是思想观念问题,配合是行为的合作问题。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协调“干群关系”,通过“干群关系”环节来协调“党群关系”。协调干群关系,会有许多方式方法,如思想政治建设、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信访制度、党建工作、单位文化建设(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等等)、廉政文化建设等,这些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区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干群关系,是指通过协调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思想来协调价值关系,进而实现干部与群众的和谐,根本上说指向干部与群众的价值认同(表层体现为思想情感关系),以建构政治合法性。思想政治建设,主要着眼于政治组织及其成员的政治思想,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宗旨纲领路线的自觉程度。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主要着眼于调解矛盾,处理事情的矛盾,就事论事,指向事,具有事本色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现有实践看,也指向人的行为,而且主要是指向人们在公共场所的社会行为。南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南京市精神文明创建办公室提出“十字方针”,号召市民“不闯、不丢、不吐、排队让座”。[6]这些要求主要是指人的行为,其中交通行为占了三分之二,体现人的公共行为与城市文明的关系。信访制度,主要指向接受和调节信访群体的意见。党建工作主要在政党内部开展的组织建设活动。单位文化建设则主要指单位文化环境及其单位事本价值观,并不指向人的社会思想,更不是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指廉政领域的文化与观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指向人的思想观念世界,通常说指向人心,是指认同统治阶级意识的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乎人心的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领域,也是现实生活中最为深刻和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人心,又引导行为和规范行为。这里的人心,是指人的思想,引导和规范的行为,是指在思想引导、指导和规范下的行为。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资源:精神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资源是精神资源,核心是精神资源,实现对先进价值观的觉悟。人有思想觉悟。一个社会如果人的思想觉悟缺乏,会增加社会管理、交往成本,也会降低创新能力,甚至增加社会风险。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资源可以说取之不竭,但不是一劳永逸。精神资源是人类自己生产自己享用的资源,也是自己生产自己享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指望一劳永逸,而是在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人类造福。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觉悟的事业。开发人的觉悟是高效益的社会事业。宗教为了人的幸福,其基本途径就是通过宗教活动的努力,使更多的人变成信徒,使更多的人有觉悟。通过觉悟获得幸福。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觉悟的内涵,它通过人的觉悟,通过社会发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找到了一条正确的人类觉悟之路。马克思肯定资本主义又批判资本主义,从中找到社会主义道路。批判资本主义的物本化倾向及其后果,指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7];肯定资本主义,指出资本主义对于人类文明的积极因素;社会主义道路,则是通过学习利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文明,在否定之否定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在着眼于精神资源的同时,同样重视物质资源的作用,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赖物质力量的支撑。第一,它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第二,符合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人的活动都依赖基本的事实,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揭示的道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8]这种生产是个体和社会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第三,随着社会变动提出人的活动对物质资源的不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会提出变化的物质资源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若失去这些基本条件,它的职能无法完成。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主张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力求科学地把握人类活动的正确方向。正如格里芬所说:“依据现代假设所作的分析已经教给我们许多关于我们自己的应加以珍视的知识,就是说,我们不能因反对实利主义而返回到轻视或忽视物质因素力量的前现代理念主义中去。不过,在承认信仰和价值具有优先地位的观点中,物质利益和社会实践也会享有其应有的地位。”[9]
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交流
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所以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由于语言的习惯,仍然会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但本文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基本实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做思想的工作,通过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开展思想感情交流,实施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就是干部做群众的工作,就是指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活动。在小型社会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是主体,教育对象是客体,是教育者做教育对象的思想工作;同时,在现代社会,民主平等、人文精神已经普及,人都是社会的主人,具有平等人格和平等法律权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双主体”特征,以“互主体”方式进行平等交流,这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建构诚信关系的人际交流活动,是关心人、帮助人的交流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进人际交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又增进人际信任,成为建立信任社会的有力工具。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追求。[10]这同样是通过交流实现的。作为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新场所(城市、乡村和劳动场所),面对的是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让人们熟悉起来”,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任务和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尤其是直接交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和理解,这是工业社会背景下“陌生人社会”稀缺的元素,也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本前提。工业社会由于人们都很忙,交往少了,交流少了,熟人也变成了陌生人。没有交流怎么会有了解,会有熟悉呢?没有交流,也难以说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交流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实现形式,也难以说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交流体现为日常性,体现为“三在”:在平时,在小事,在助人。所谓在平时,是指“功夫在平时”,日常、经常、联系。干部与群众的和谐关系,过去称之为“血肉联系”,这是依靠平时、经常性的生活化互动建立起来的,是在生死与共关系中建立起来的。临时抱佛脚不行,靠突击也不行。这是在平时、利长远的基础工程。所谓在小事,人与人的联系,依靠日常小事积累,积沙成塔。毛泽东讲到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为群众修桥铺路过程中建立军民鱼水情、党群血肉联系。[11]所谓在助人,就是帮助人克服困难。患难见真情。生活上、精神上、发展上要帮助人,实实在在帮助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活动是具体细微的日常工作,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大事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较少见,体现为“大众化”、“社会化”、“生活化”,甚至是“世俗化”。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言传身教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做到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等,需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等等。在这些种种方法中有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言传身教。言传,指的是传播真理,讲明道理,以理服人,这是宣传工作、动员工作、思想工作的体现。灌输、贯注、教化,这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功能,其基本方法是说理即言传。说理,包括理和说两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是理,基本方法是说,其目的是灌输(或传播、传递、贯注、教化)先进思想即“理”。讲道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钱穆指出:“中国文化,乃是一个特别尊重道理的文化。中国历史,乃是一个向往于道理而前进的历史。中国社会,乃一极端重视道理的社会。中国民族,乃一极端重视道理的民族。”[12]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灌输之学,是贯注之学,也是教化之学,其最基本的方法是说理,或者说讲道理即言传。灌输什么、贯注什么、教化什么?“什么”指的是内容(道理),而这些内容(道理)是通过说理的方法或环节来实现的。动之以情、言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技巧。而目的在于力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认同道理、接受道理、内化道理并将道理外化为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要令人信服,仅仅能说会道,讲明道理还不足以说服人;说动人,还需要以身教做示范。这就是以身作则,以行为示范。这就是“身教”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最怕的是言行不一,说是一套、做是另一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须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最有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榜样教育、典型教育、行为示范,表明的就是这个道理。“身教”也符合“见贤思齐”的文化心理规律。总起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只会做不够,只会说也不够,须是既能做又能说,既能帮助人解决实际困难又能化解思想疑惑来提升思想素养,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之法。
基本精神是内在的,通过一定方法方式来实现;基本方法作为基本精神的实现形式,广义上也成为基本精神的组成部分。丢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实现形式,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干部远离群众,不能深入群众中间,不了解群众意愿,不会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流,很难说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只要存在,只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就应当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实现形式中。社会变迁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遇到最大风险,就在于是否能通过基本方法来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人们正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其基本精神,时时刻刻检验着我们党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人是不是真正重视和在做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通常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