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教师资格证成绩:老子《道德经》及释文(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48:17
                                                        快炙背美芹子编辑 2011/4                                                         道德经(2)                

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线能成为圆,弯孤能成为直, 陷能成为满盈,破旧能成为崭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则会迷惑。所以圣人所抱持的只是一个原则不注视自身才能明察万物,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见是非,不自我夸耀才能得到成功,不自我封闭才能有所进取。正由于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他争。古人常说委曲求全这个道理,难道是空话吗?这是真理呵!)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要少说话而听从于自然---狂  不会刮一整天,暴雨不会下一整天。风雨来自于谁?天地。天地都不能令其长久,何况人事呢?所以顺从于道的归化于道,追随于德的归化于德,追随于亡失的则必得到亡失。归化于德的,他的道就是德。追随于亡失,他的道也就是亡失。)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  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翘脚站立不住,跨脚走不得路。只看自己的人眼光不明亮,自认为是的人不会强大。自夸的人得不到承认,自我满足的人不会长进。这些对于道来说,是废物、是恶物,所以有道的人不会以此自处。)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种东西浑然一团。它先于天地而生,静静而默默,傲然独立而不变,反复运行而不止,可以看作是生育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名字叫什么,只能把它记作“道”。勉强命名称之为“大”。而大就会消逝,消逝就会疏远,疏远又会归返。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大。世界上有此四大,而君王只是其中之一呵!

人要效法于大地,大地要效法于上天,上天效法于道,道则效法于自然。)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物是轻物的基础,宁静是运动的主宰。所以,圣人终日在外旅行,离不开辎重。虽然居处在高耸的楼观,也沉静超然。那身率万乘的君主,怎能自轻于天下?轻率会丧失根基,暴躁则会丧失主动。)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为要妙。

 

   (善于行动就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讲话就不会留下瑕疵。善于计算者不须借助策筹。善于封闭,无须锁也打不开。善于捆绑,无须绳索也解不开。所以圣人善于救助人,而不会放弃任何人。善于利用一切物,而没有丢弃的事物。这就叫暗中之明。

所以善人是不善之人的导师,而不善之人是善人利用的材料。不尊重其导师,不爱护其资材,即使是聪明人也会迷惑,这就是奥妙之所在。)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明知自身的雄强,却坚守自身的雌弱。宁作天下的疑海。宁作天下的  海,坚守正德而不离,复归于婴儿形态。

了解自身的清白,却坚守自身的昧墨。甘于做天下的低谷,甘于做天下的低谷,才能永操内德的充实,而回归于浑朴。浑朴而塑成为器物。圣者利用之作为官长,善于制作者不会生硬地切割。)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要夺取天下而据有它,我可以肯定他不成功。天下乃是神所创造的器物,不可以夺取它,也不可以占有它。硬要这样作的必败!据有它的必会丧失!所以万物,有前列则必有后随。有吸入则必有呼出。有强盛则必有衰弱。有上升则必有跌落。所以圣者放弃过分,放弃奢侈,放弃安泰。)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要以道义辅佐王者,不要以炫耀兵威而称雄于天下,其政事才会有好结果。军队所过之处,就会遍生荆棘。大战之后必有大灾!

故善用兵者达到战略目的立即罢手,决不敢长久地霸逞雄强。有战果而不敢得意,有战晨而不敢炫耀,有战果而澉骄傲,有战果而示人以不得已,有战果而不敢逞强。

凡事物 发展强大就会衰老,因为这违背了道,违背道则接近于灭亡。)

 

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下天矣!

   吉事尚空,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多,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一切兵器都是不祥之器,不要希求而且应当厌恶它,所以有道义的人不使用它。武器是不祥之器,不是君子使用之器,君子只有不得已才会使用它。使用它也恬淡处之。取得胜利也不赞美它,赞美它就是以杀人为乐事。以杀人为乐事,是不会实现其志向于天下的。吉祥之事以左方为上,凶险之事以右方为上。君子安居以左方为上。战争则以右方为上。让副将军坐在左方,大将军则坐在右方,就像在丧礼上那样。杀人众多怎能不满怀悲哀?所以即使取得胜利也要以丧礼来对待。)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者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是无名无形之物。即使小,天下却无人能征服它。作王侯的若能掌握它,一切事物将自然地归化。天地会交合而化育甘露,人民不需要命令,而会自动运行。开始建制需要立名分。但既然有了名分,就要知道它的界限。知道界限就不会失败。好比道被放之于天下,就像江河之流入大海。)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智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无所不在,可以在左,可以在右。万物依赖它生存而它并不讲什么。事情作成功它并也并不显名,养育万物却不做主人,可以称作“极小”。万物归依于它而它不做主人。又可名为“极大”。正由于它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执大道之象,可以走遍天下。到任何地方不会遭遇祸害,从而安全、平和、顺达。音乐美食,会令过客止步。道进入口中,却淡而无味。看起来看不见,听起来听不见,但用起来却用不完。)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深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将封闭它,就先让它打开。将削弱它,就先让它强大。将废贬它,就先让它升华。将夺取它,就先授予它。这就叫黑暗中的光明!柔弱能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源,统治国家的利器不可传示于人。)

 

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永远什么都不作,但却无所不在。如果王侯能把握它,万物都会自然生化。如果在生化中有所兴作,我就以“无名”的方法来治理它。用“无名”之法去治理它,就可以消除贪欲。无贪欲则入静,入静则天下自然安定。)

 

下篇 德经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  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品德性看不出德性,才是真正有德性。下品德性不能失离于德性,所以本质是无德性。上品德性不作什么,但无所不能,下品德性什么都作,但作不成什么。崇尚礼推行而不得回应,只好杨臂而扔出去。

所以丧失大道而后才讲德性,丧失德性而后才讲仁爱,丧失仁爱而后才讲教义,丧失教义而后才讲礼制。所以礼制只是忠信的一张表皮,是乱世之开端!自以为有先见之明,那不过是玩弄道的虚华,而实际正是愚蠢之至。

所以男子汉,选择厚重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选择虚华,不要后者而要前者。)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以一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自古以来成功靠统一。天得一统则澄清,地得一统则安宁,神得一统则灵验。泉谷得到一统则盈满,万物得到一统则生存。侯王得到一统,才能主持天下大政。

所以必须致力于统一。天不清明会分裂,地不安宁怕会爆震,泉谷不充盈怕会干涸,万物不能生存怕会消灭。神灵不灵就无人信仰,君主失败就会颠覆。

所以贵者要以贱者为根,高者要以下者为基石。所以君王自称孤、寡人、不足—这不正是以贱者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无荣誉。不希求明亮而如玉,却宁可落落如顽石。)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向正面发展就是道的运动,弱小的东西正是为道所利用,天下万物的生存形态是“存有”,但是存有的生存形态却是虚无。)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无为道,善贷且成。

 

   (上品之人听了道,努力而奉行。中品之人听了道,似信似不信。下品之人听了道,必哈哈大笑。若不被这种人笑话,则道就不能称作道!

所以我要立言于此—光明之道恰似黑暗,进取之道恰似退守,直达之径反而似曲折。上品之德反而似缺陷,太白之色反而似黑暗。宽广的品德仿佛有所不足,强韧的品性反而似偷安,纯真的品质仿佛似污染,大方之形仿佛似无棱角。大器必晚成,宏量之声反而听不清。至大形象反而无形。道就隐藏在无名之中。只有道,善于等待也善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