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杉杉丸子头扎法:鲍罗丁四重奏组: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54:21

专辑英文名: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s Nos.1 - 3/Souvenir de Florence
专辑中文名: 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全集,佛罗伦萨的回忆
艺术家: Borodin Quartet鲍罗丁四重奏组
版本: Teldec
发行时间: 1993年
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专辑介绍:
第一弦乐四重奏 (D大调,作品 11号,1871年作)
柴科夫斯基共作有三首弦乐四重奏曲,都作于1870年代,也就是作曲家三十岁至四十岁间,《第一弦乐四重奏》作于1871年,时年31岁,羽翼刚刚丰满,采用乌克兰民歌所写的《如歌的行板》,后来成为老柴最着名的旋律,当年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后感动到得潸然泪下。《第二弦乐四重奏》完成于1874年。《第三弦乐四重奏》1876年谱成,是为纪念小提琴家佛狄南芝伯而写。
加入第二把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六重奏《佛罗伦萨的回忆》,则是柴可夫斯基1889年冬天到意大利写作歌剧《黑桃皇后》的珍贵纪念品
第一弦乐四重奏是1871年二月份创作的。柴科夫斯基曾在日记里说:“在我的一生中,我的作者自尊心也许还从不曾得到如此的满足和感动,因为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他听我的第一四重奏行板时落下了泪。”这部四重奏很快就在西欧上演,特别是它的第二乐章行板更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曾风靡一时,几乎成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鲍罗丁四重奏在过去数十年来,已出唱片无数,乐曲包括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乐曲和《佛罗伦萨的回忆》、舒伯特的弦乐五重奏、海顿的《最后七言》、俄罗斯的音乐小品,全部都赢得高度赞誉,其中收录柴可夫斯基乐曲的一张唱片,于一九九四年赢得「留声机大奖」。
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部,是和弦型的进行,柔和的切分节奏和持续低音贯穿整个主题,它比较含蓄、安适而又亲切。副部总的说并不与主部构成强烈对比,它的第一乐句也是用和弦型织体;也有绵延的主音持续音;但它的旋律线起伏较大,更富于歌唱性,也较热情。
第二乐章就是著名的《如歌的行板》。它的主题是一首乌克兰民歌《瓦尼亚坐在沙发上》。1869年,柴科夫斯基在卡明卡他妹妹家中度夏,每天他都听见一个泥瓦匠唱这支歌,便把它记录了下来。歌词如下;“瓦尼亚将身坐上沙发,酒瓶酒杯手中拿,他还没有斟满半杯酒,就差人去请卡金卡(女人名)”。他从这支旋律中感受到丰富的内涵,用它作为“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题。演奏这一乐章时,四件弦乐器都加了弱音器,音色暗淡,情调凄婉。音乐形象是内在的,是心灵创痛的抒发。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就是《瓦尼亚坐在沙发上》,它虽然是抑郁的,但还比较恬淡、平静。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由前一主题引伸而来,它的后一半,音调中已合有祈求,含有疑问,
乐章的中间部分由大提琴拨奏的固定动机作背景,音调凄切,宛若滴滴泪珠。第二提琴和中提琴每小节都插进一个切分音,好似声声长叹,又好似心脏的搏动。主题是诉说性的,在高潮处已成为哀告式的了。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不完全再现,在它后面加了一个尾声。这里已不像原先那样恬淡、平静了,而表露出一些激动的、愤懑的感情。但结束是平和的,有如把憧憬寄于梦幻中。
第三乐章是谐謔曲,也采用复三部曲式。这一章的一个突出特征在节奏方面,由于重音的不断变位,形成一种二拍子同三拍子快速交替的效果,加上力度的鲜明对比,赋予这章音乐以生气,以活力,以妙趣横生的幽默感。此外,它的节奏还带有舞蹈的性质。
末乐章是奏鸣曲式,它的篇幅最长大,音乐形象也多样而富于对比。主部像是一首欢乐的青春赞歌,它在后来提高了声区,加强了力度,丰富了织体,从而更具有昂扬的气概。副部是一支宽广的富有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主题,由中音提琴奏出,淳朴而富有感情。
全曲的结尾是热火朝天的,整个乐曲以强有力的和弦告终。
',1)">
KK老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