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光伏招商会:一看就忍不住想看完的好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6:12

 

文章内容

爱,就不要多问      

太太的眼睛动个小手术,由我和儿子陪伴。等待手术的房间里,还有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大概害怕,女孩子不断搓手,喊著妈咪。

妇人坐在椅子的把手上,女孩一喊,就弯腰搂搂。另一个光头的男人,也隔一下就过去亲亲女孩的额头。

“一对宠孩子的父母。”儿子用中文对我说。

话才完,又走进一对夫妻,先跟女孩的父母握手,再蹲下来哄那女孩。

令人不解的是,女孩居然叫后来的男人“爹地”。

儿子好奇,竖著耳朵听,盯著他们看。隔了一下,笑笑,用中文说:

“原来是一对离婚的夫妻,先来的一对是女孩的妈妈和改嫁的丈夫,后来的一对是女孩的爸爸和再娶的太太。”

“他们看起来跟朋友似的嘛!”我说:“还握手,贴贴脸呢!”

 儿子把身子向后一倾,看着我,瞪大了眼睛:

“这有什么稀奇?他们嫁的嫁、娶的娶,过去的都过去了,谁会去问这些?”

 

二十多年前,有位同事,交了个漂亮的女朋友。但是他才带女朋友在公司出现两次,就听到风言风语,说那漂亮女人是“鸡”。

同事终于听说了,而且查出是谁放的话。冲到那人面前,厉声问:

“你凭什么这么说?”那人先不答,隔了一下,淡淡地说了四个字:

“我睡过她”。

同事怔住了,接著一拳过去,转身就走,回到自己桌子收拾东西,当天就辞职了。

他去了另一个公司,而且不久就结了婚,法院公证,没请几个人,娶的还是那个女友。

事隔多年,有一天,几位老友在他家聚会,有人不知怎地说漏了嘴,讲到他以前“给过某混蛋一拳”。

“什么?他还会打人?”那同事的太太吓了一跳,问丈夫:

“你打了谁?原来你是因为打人才离开那家公司的啊!”

同事居然很冷静,双手一挥:“不谈过去!”

 

想起另一位老朋友,以风流闻名。有一天大家聚餐,他抢著付帐掏西装口袋,掉下一张跟女人亲昵的照片。

“天哪!”大家都叫起来。

“你可得小心呀!别忘了,带回家,会被你老婆抓到了。”

他的脸一红,又一白,慢慢把照片放回口袋,又脱下西装看了看,喃喃地说:

“大概已经被看到了。”

“为什么?”

“因为我太太昨天帮我换成这套西装,原来那件拿去洗了。口袋里的东西是她换过来的,照片本来放在旧西装里。”

大家都吓一跳:“她没修理你?”看他摇摇头。大家又松口气:

“八成赶时间,她没看到,算你走狗屎运。”

他却笑道:“八成看到了,装没看到。”

 

读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e_Maurois)的短篇小说《凯蒂》。

一位深爱妻子,为她一天工作十四小时、一次买三十件衣服的丈夫,陪著美貌的太太游完巴黎,回美国在邮轮上,他们遇见那妻子的老情人,三个人一起赌博、聊天、喝酒。

水性杨花的女人知道丈夫不懂法文,居然用法文跟老情人调情。

“多笨的丈夫!” 我把故事说给朋友听。

朋友一笑:“她丈夫说不定听得懂,装不懂。”

“何必呢?”我说。

“看不惯,就分手。既然不想分手,就别问,装不知道算了。”

 

在重庆机场等著飞香港。候机室里一群老人家,想必都是由台湾来探亲的。

同样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些穿著时髦的衣服,硬生生地挺著腰板儿,踱著步子;有些穿著破旧的衣服,弓著腰,缩在椅子里。

一个老人直咳嗽,看他咳不止,距离他三个座位之外的一个年轻女人过去拍了拍他的背,又塞了张纸在他手里。

“老人家大概太累了。”我对那女人笑笑:“你真好心。”

“该的。”她答,听得出是四川口音。“你跟老人家认识吗?”

她把话打断,用一种不耐烦的语气说:

“算是……,照你们台湾人的话,算是老婆吧!”

我一怔。正好老人要喝水,叫她去倒。看她走远了,老人对我挤了一个苦笑:

“我要人照顾,她想去台湾,就凑上了。”

又回头看看,小声说:“对我不怎么样,但过一天是一天,眼前总有个人端茶倒水。”

 

美国名歌手比利乔果然和他的模特儿太太克莉丝汀离婚了。当年他们结婚,大家就不看好,认为比利乔不可能跟这美女好一辈子。

妙的是,才离婚,比利乔又和另一位名模特儿艾拉坠入情网。于是“两个人不配,不会久”的预言,又传开了。

比利乔倒是不以为意,他说:

“她太年轻,我太老;她太高,我太矮;她太美,我太丑;不过,和她谈恋爱的时候,太棒了,何必想得太远呢?”

 

夫妻的结合,起先需要爱情,其次需要理智,再接下来,则需要一种对人生的智慧。

看来愈不配的夫妻,他们相处的境界一定愈高。如同怎么看都不配的花样,只有在高妙的艺术家手上,才能和谐地成为一体。

 

爱,何必问太多?问得太多,只怕就不爱了。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曼德拉的顿悟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

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

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

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

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

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

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

海豹和蛇及其它动物。

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

“锌皮房”,白天打石头,

将采石场采的大石块碎成石料。

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

还做采石灰的工作。

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

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

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

 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守他的人

就有3个。 他们对他并不友好,

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

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

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

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

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

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

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

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

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

他邀请他们站起身,

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

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

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

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

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

在场的所有的来宾以至于

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

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

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

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

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

 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

源自痛苦与磨难的,

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

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

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

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十句实话

经典的十句实话,请牢记!

  1. 遇到乞讨者:遇到要钱的就给他(她)点饭,遇到要饭的就给他她)点钱。

  2. 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它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做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3. 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雨天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4. 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太,能送回家就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送到派出所也行,如果有电话的,替老人或小孩打个电话就走,反正你也不缺那两个电话费。

  5. 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6. 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一般人家也不会在乎钱了。找回证件就笑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歉,把钱还给人家。

  7. 遇到学生出来打工的、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8. 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9. 如果钱还宽裕,别养二奶,偷偷养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别让人家知道你是谁,要不然见面了多尴尬,多不好意思。但是你心里一定会觉得舒坦,比包二奶提心吊胆的要好得多。

  10. 如果时间还宽裕,而且碰巧觉得以上有理,那就请把这几句话多转几个地方,毕竟好人多了咱们心里也舒坦。

回到页首

欠债or报恩

越洋电话里,我对女儿说:“大姑姑对我说:“当你的女儿很幸福。””

女儿在伦敦求学快四年了,每年花费我数目可观的学费和生活费,她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答:“姑姑说的,一点没错。”

我说:“我一定是上辈子欠你很多,所以这辈子还你。”

女儿笑答:“爸,说欠债很难听耶,说报恩比较好啦!”

“什么?我报你的恩,有没有搞错?”我不以为然。

“现在你报我的前世恩,等你老了,我再报你的今世恩。”

“这什么话?”我还是不以为然。

“爸,报恩比较好听啦,欠债多难听。”

“嗯,好吧。……报恩就报恩。”我不再和她计较。

事后,我把女儿的想法告诉太太,太太不置可否;太太再转述给老丈人听,老丈人听完后大笑说:“嗯,有意思。”

结婚以前,父亲就对我说:“夫妻是相欠债,婚后要互兼容忍。”

结婚以后,我谨记父亲的教诲,一个家倒也经营得融洽和谐。但是,人吃五谷杂粮,事情难免有不顺遂的时候,彼此情绪失控,也所在多有。

“就算我上辈子欠你的好了。”气话有时难免脱口而出。

“我才上辈子欠你呢!要不然,为什么都是我在做?为“你家”做到死?”忿怒的回应可想而知。

事后想想,太太的话并没错。嫁到我家来,她的确是为我家完全付出。

不过,说“相欠债”这种话,还是令人心很不安,是不是债还完了,大家彼此就可以一走了之?或者,一辈子都还不完债,永远陷在还债深渊里?

我们这一代,常常动不动就被灌以“父母子女相欠债”或“夫妻是相欠债”等观念,根深柢固。

因为这种彼此欠债的观念,债主和债权人的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大家因此都背债背得好辛苦。

“相欠债”的观念实在很负面,不够积极。

如果改变这种负债的减法观念,变成彼此报恩的加法观念,会不会比较好呢?

女儿的一席话,让我陷入沉思。

前些日子读佛书,经书上说:“每一个人是每一个人的菩萨,父母是子女的菩萨,子女也是父母的菩萨。”

对呀!我恍然大悟。既然彼此是彼此的菩萨,彼此报恩,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

如果不说“夫妻是相欠债”或“父子是相欠债”,而是说“夫妻是相报恩”和“父子是相报恩”,不是比较正面,比较积极吗?

既然彼此是来报恩的,当然心中会常怀感激,态度自然就会谦恭有礼,自然就会口吐莲花,不出恶言。

说一辈子相欠债,好像永远没有还完的时候,多痛苦哇!

观念转变,原来只在一念之间。

好的观念是加法,是正数;不好的观念是减法,是负数。好的观念砥砺我们的品格更上一层楼,不好的观念诋毁我们的人生每下愈况。

我们不仅要把父母当恩人看待,也要把太太丈夫当恩人看待,甚至把子女都当作恩人,我们是来报恩的,报的人感恩,受的人欢喜。

我的心因此豁然开朗。

谢谢你。

回到页首

创世基金会

在台北火车站后一栋老旧大楼里,有一间寂静的病房,这里的病人不会哭、不会笑,更不会喊疼,他们在生命仍未结束之前,提早关上了和世界握手的门,注定终生沈睡。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植物人”。

卡在生死之间的灰色地带,植物人和家属总有无穷悲苦磨难,然而,即使上帝开了一场残酷的玩笑,还是派来了天使,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曹庆。

他奉献二十年心力安养植物人,成立创世社会福利基金会,陪伴四百多个沈睡的生命,在宁静中走过数千个黎明黄昏。曹庆和多数外省老先生一样,有著颠沛流离的前半生;但虔信基督的他,曾在年轻时向天父许愿:

“要做别人不做的社会福利工作。”

最后,他选定以植物人为奉献对象。

1980年,他从台糖退休,带著退休金告别妻女,背著大背包,里头装著几十份北方干粮“侉饼”开始“全省走透透”。

逢人就问:“你知道哪里有植物人吗?”

“我想从事植物人安养工作,你愿意赞助吗?”

孤身独行的曹庆用五年的时间,询问了一万多名陌生人,他被骂过“疯子”、“骗子”,被人赶过、被狗咬过。最后,总算有七百多位善心人,在曹庆的“赞助人名单”留下了姓名和连络地址。有了这份名单,曹庆开始实现自己向上帝许的愿,他到处去拜访贫困的植物人家庭。

在台北,他发现被弃置在幽暗、腐臭角落的植物人;在台中,他看到全身长满褥疮的植物人,伤口钻出十多条又肥又大的蛆;还有一次在花莲,他看到一个植物人瘦的只剩一把枯骨,躺在粪便与馊水中,让曹庆再也忍不住?红了眼眶,誓言要为他们找回为一个“人”的尊严。

曹庆同时到卫生部门“拜托”政府帮助清寒植物人家庭,也到企业财团去寻求财力支持,但执著的身影却始终落寞,总在华丽却冷漠的会客室里被草草打发。

有一次,曹庆见到一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就在他满怀希望的时候。

“兄弟,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事!”

曹庆回忆,那一刹那,他坚持多年的热情彻底被击溃,走出办公室,站在亮晃晃的台北街头,他挥著拳头咆哮痛哭,诅咒全世界的无情无义,最后颓然倒在路边缘像一个泄气的皮球。然后,他突然想起七岁那年在学堂里读过的故事“两个和尚”:

古时四川有一个穷和尚和一个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取经,富和尚因为担心钱不够、体力不够和路途遥远,一辈子未能成行,穷和尚却只带了一只钵,靠著双腿和决心,数年之后带回南海万卷经书。

一瞬间,曹庆笑了,告诉自己“就当个穷和尚吧!”。

不久之后,1986年11月,他租了房子成立创世纪植物人安养院。再亲自到三重,从五楼背下创世免费收容的首位植物人林丽美,一个父亲中风而母亲癌症的年轻女孩;而那时创世没有任何设施,林丽美的床还是路边捡来的,旧橱也是,曹庆自己则打地舖。

事隔十四年,曹庆还记得,正当安养院开张的前两天,空荡的房子里什么也没有,帮他管钱的一位女孩拿著存折,你一百多万元的退休金只剩下一万!

曹庆没说什么,只找出那张写满七百个姓名地址的赞助人名单,开始写信:“还记得吗?您曾承诺愿意赞助植物人安养,现在,时候到了,您是否愿意实践诺言?”

一封一封,全是曹庆虔诚热切的亲笔笔迹。七百多封信寄出后,奇迹似的,小额捐款不断寄来。

一个月后,义工统计创世第一个月的支出合计十三万元,而当月收到的捐款刚好是十三万元,第二个月支出十八万元,捐款收入就是十八万元,第三个月支出廿三万,捐款竟也是廿三万元。

多年执著播下的种子,从此开始萌芽。但曹庆并未就此停手,早年因为缺乏人手和经费,他还身兼杂役和看护;林丽美入院的第一天,曹庆亲自帮她洗澡处理秽物;因为看护害怕帮植物人洗澡的感觉。

为了治疗植物人常见的褥疮,曹庆更翻遍医书土法炼钢,先用棉花棒清除腐肉,把碘酒滴满碗大的伤口,再拿吹风机对著伤口吹,让碘酒快速渗入干燥,那时病房里就常见到曹庆拿著吹风机的身影,而一个个沈睡的植物人也在暖风中长出了肉,红润的双颊。

十四年来,曹庆没有向任何植物人家属收过一毛钱,他只要求家属每个月奉献三天?到安养院当义工,碰到不闻不问的家属,他也多半算了。

还曾有两位植物人的年轻妻子,每个月带著幼儿到创世,曹庆因不忍心他们埋葬后半生,便主动开具“丈夫终生无复原希望”的证明,建议她们离婚,由创世扛下未来的照顾责任,让她们另觅伴侣,再也不必到病床边垂泪相伴。

安养工作上了轨道,九年前,曹庆又开始关心街头的流浪汉。那时,六十多岁的他先到万华街头考察,白天陪著流浪汉游荡、翻垃圾桶,夜里则在街头拿硬纸板当床。1991年的除夕夜,曹庆更拜托十多位朋友自制便当捐给游民当年夜饭,当他带著便当到万华龙山寺前发放,亲眼看到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颤抖双手拼命似地啃著鸡腿时,曹庆又哭了,他当下决心要挑起照顾游民的责任。

这些年来,创世天天为游民发便当,提供生活日常品,农历年前办尾牙,并设立专为游民服务的街友平安站。带著植物人和游民走过十多载的风雨艰辛,如今创世已从当年只有一张旧衣橱当床的窘境,发展到在全台有六家安养院,收容过四百多位清寒植物人,并照顾五百多位游民,近年又开办失智老人收容、老人益智中心服务。

更让曹庆骄傲的是从当年的七百人开始,创世至今共收到三十一万人次的捐款...而且每一笔钱全来自平凡的小老百姓,创世没有向任何大财团拿过分毫。

曹庆呢?今年已七十多岁的他,头发全白,皱纹多了,但不变的是..即使顶著基金“董事长”的头衔,他仍是穿著地摊买的布鞋,以及一件袖口磨破的旧夹克,夜里就睡在病房楼上的小卧室,平时到医院拿药,为了省钱,更坚持要散步走去。

曹庆的办公室里,还有一张简陋凌乱的国画工具台,他最爱用棉花棒沾墨汁画画(当年为植物人涂碘酒治褥疮后养成的习惯)!画好的作品裱框义卖换了钱,再给植物人添病床。

奉献对他来说,早已是生命的全部。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后亦然。

春暖花开,但创世的植物人还在沈睡,如果你有机会拜访创世的病房,不要忘记去看看墙角有一张保存完整、功成身退的旧衣橱,还有董事长陈旧的办公桌垫下,有一张泛黄的纸片,上头写著:“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看完这篇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满满的感动在心中。

如果可以,我们就将这篇文章再度转传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继而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帮助!

回到页首

梁继璋给孩子的备忘录

 

我儿:

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1. 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

  2. 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3. 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得回来的体验,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1. 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

  2. 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许失去了世间上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

  3. 生命是短暂的,今日你还在浪费著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4. 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5. 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如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兴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紧记!

  6. 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地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以后,你要坐巴士还是Benz,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7. 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8. 我买了十几二十年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奖也没有中,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午餐。

  9.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你的爸爸梁继璋

回到页首

大纸篓

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办公室那天,有人问他需要什么工具?

“我看,一张书桌或台子,一张椅子和一些纸张、铅笔就行了。”

“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爱因斯坦补充说。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回到页首

柏德琳是贫病老人的阳光

站长补充︰

希望这篇文章能唤醒哪些汲汲寻求往生净土的胡涂虫!

无私是净土居民的必备条件。自私的人,只顾自己解脱的人,是没有资格往生净土的。但是,很矛盾又讽刺的是,那些有资格的人却不会选择自己一个人独享极乐,他们会选择再次投入“闻声救苦”的神圣工作!这些人的志愿是再造净土,而不是往生净土!

再造净土,是创造人间净土!这是此时此地该做的工作!不是下辈子的工作,也不是他方世界的工作!


天主教灵医会修士柏德琳来台湾50多年,不顾生命危险,在宜兰的疗养院医治肺结核病患;疗养院转型后,转而照顾收容的贫病老人。今年76岁了,每天仍像小孩一样逗老人开心、让他们开心面对残年。

问他有没有打算退休回乡,这位阳光老人双手一摊,“Idon'tcare.”

50多年前,从意大利来台的天主教灵医会,在兰阳地区先后创办罗东圣母医院、丸山疗养院和圣嘉民启智中心等医护机构,长期守护当地民众健康,投入很多的人力与财力。

柏德琳大撤镶1(Giovanni_Petrin)来台之前,从灵医会学到护理与复健工作,1956年随灵医会来到台湾时才23岁。他起先在圣母医院开刀房服务,投入护理、复健工作12年后,到冬山乡的丸山疗养院工作2年,照顾肺结核病患,之后前往澎湖惠民医院,1971年返回丸山疗养院,担任院长至今。

每天上午或下午,柏德琳必定到院内各层楼查房;说是“查房”,实际上是去探望近百位收容的贫病老人,陪他们聊天。

柏德琳有时国语,有时台语,跟老人勾肩搭背、摸摸他们的头或是下巴,逗他们开心。不一会儿,他又跑到其它病房,与其它老人坐在一起,听他们谈家人的情形。有时他也会当起保母,哄老人家吃点心,或是安抚久病卧床、情绪不稳的老人。

柏德琳面对老人还有一个妙方。在他的办公室中,永远有一个大抽屉是用来放糖果,方便他去探视老人前,先放在自己口袋,见到喜欢或是可以吃糖的老人时,只要从口袋掏出糖果,加上逗趣与“撒娇”的功力,许多病患会顿时心情开朗,忘记久病卧床或不能有亲人随时陪伴的烦闷。

曾在疗养院担任主管的陈素銮说,疗养院成立初期,主要照顾与收容台湾的肺结核病人,外界当时对这类病患非常排拒。由于肺结核病患常会咳出大量鲜血,柏德琳从来没有任何惧怕或反感的神情。曾有好几次,病人的痰卡在喉咙出不来,他毫不考虑,冒著被感染的危险,为病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其间只隔著几片薄薄的纱布,让现场医护人员与病患亲属相当动容。

陈素銮说,她们一路跟随柏德琳,看着他把台湾人当成自己家人,被他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

疗养院的经费支出主要是靠圣母医院,但当时资金并不充裕,没有比较先进的消毒工作,有时只好用火消毒医护工具,连院内唯一一部用来载送病患的老爷车也是美军赠送的,但柏德琳与其它修士没有怨言,觉得虽然没有充足的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对病患亲切的关心与照顾。

16年前,随著台湾医疗质量的提升,肺结核病患逐年减少,不再是可怕疾病,疗养院开始转型收容贫病孤苦的长者,柏德琳留下来,照顾失智症、植物人、贫苦或是前往养病的老人。

2000年,他因为对台湾的医疗奉献,获颁台湾第10届医疗奉献奖,领奖时柏德琳还高唱意大利民谣“我的太阳”,从当时的台北市长马英九手中接下奖座。

2003年,当时的内政部长余政宪到圣母医院,代表政府颁发永久居留证给在这间医院体系服务的6名神父或修士,并称赞他们是“正港的台湾人”,当时宜兰县长刘守成也称赞他们是“最棒的宜兰人”,柏德琳也名列其中。

这位风趣活泼的老人当时高兴大喊,“好爽!好爽!从此我就是真正的台湾人。”

柏德琳在台湾服务的好评也回传到意大利。2007年4月,他在台湾领到意大利政府颁赠的骑士勋章,表扬他在海外奉献半世纪的贡献,疗养院的住民当时集资购买一个大蛋糕为他祝贺,他又高兴唱起家乡的民谣“我的太阳”。

过去50多年来,柏德琳回去意大利不超过5次,远在故乡的兄弟们曾多次催他回家养老,但只因疗养院的老人实在需要他,连他母亲辞世时,还是无法抽出时间回国奔丧。

领到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证后,柏德琳似乎再也不想走了,他认为宜兰是他的第二故乡,关心这里的一切。

近年来,疗养院因为设备老旧和法令等等因素,搬迁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灵医会从前年开始,在三星乡大隐村另外闢建圣嘉民老人养护院,现在还因为经费问题,一边盖、一边筹钱,仍有待各界捐助而尚未完工。

柏德琳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圣嘉民老人养护院早日完成,让收容的老人有更好的养病或养老环境,他也祈求天主赐给他无穷的力量,继续为身心失能的长者服务。(本文完)


(站长补充)

近日来,有人发表了歧视的言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的心中缺乏完整的爱(博爱、大爱)。也就是,他心中只有“偏爱”,他的爱只局限在他喜欢的族群上,至于他不喜欢的族群,他则是攻击、憎恨、鄙视、口不择言....。

一个博爱的人,他会去关怀地球上所有的生灵,就像太阳一样,普照著大地。只要你愿意,阳光是不会拒绝你的!

一个有大爱的人,他会像柏德琳一样,不会歧视任何人,不会嫌弃任何人,不会憎恨任何人。(全文完)

回到页首

快乐其实是一种习惯

一大早,我跳上一部出租车,要去台北郊区做企业内训。因正好是尖峰时刻,没多久车子就卡在车阵中,此时前座

的司机先生开始不耐地叹起气来。随口和他聊了起来:

“最近生意好吗?”

后照镜的脸垮了下来,声音臭臭的:

“有什么好?到处都不景气,你想我们出租车生意会好吗?每天十几个时,也赚不到什么钱,真是气人!”

嗯,显然这不是个好话题,换个主题好了,我想。于是我说:

“不过还好你的车很大很宽敞,即便是塞车,也让人觉得很舒服……”

他打断了我的话,声音激动了起来:

“舒服个鬼!不信你来每天坐12个小时看看,看你还会不会觉得舒服!”

接著他的话匣子开了,抱怨政府无能、社会不公,所以人民无望。我只能安静地听,一点儿插嘴的机会也没。

 

两天后同一时间,我再一次跳上了出租车,再一次地要去郊区同一家企业做训练,然而这一次,却开启了迥然不同

的经验。一上车,一张笑容可掬的脸庞转了过来,伴随的是轻快愉悦的声音:

“你好,请问要去哪?”

真是难得的亲切,我心中有些讶异,随即告诉了他目的地。他笑了笑:“好,没问题!”

然而走没两步,车子又在车阵中动弹不得了起来。前座的司机先生手握方向盘,开始轻松地吹起口哨哼起歌来,显

然今天心情不错。于是我问:“看来你今天心情很好嘛!”

他笑得露出了牙齿:“我每天都是这样啊,每天心情都很好。”

“为什么呢?”我问:“大家不都说景气差,工作时间长,收入都不理想吗?”

司机先生说:“没错,我也有家有小孩要养,所以开车时间也跟著拉长为12个小时。不过,日子还是很开心过的,我有个秘密……”

他停顿了一下:“说出来先生你别生气,好吗?”

当然好,只要是快乐的秘密,我这个念过心理学的都感兴趣。

他说:“我总是换个角度来想事情。例如,我觉得出来开车,其实是客人付钱请我出来玩。像今天一早,我就碰到像你这样的先生,花钱请我跟你到阳明山去玩,这不是很好吗?等下到了阳明山,你去办你的事,而现在是花季,我就正好可以顺道赏赏花,抽根菸再走啦!”

他继续说:“像前几天哦,有一对情侣去淡水看夕阳,他们下车后,我也下来喝碗鱼丸汤,挤在他们旁边看看夕阳才走,反正来都来了嘛,更何况还有人付钱呢?”

 

漂亮!多精采的一个秘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多幸运,一早就有这份荣幸,跟前座的EQ高手同车出游,真是棒极了。又能坐车,心情又开心,这样的服务有多难得,我决定跟这位司机先生要电话,以后再邀他一起出游。

 

接过他名片的同时,他的手机铃声正好响起,有位老客人要去机场,原来喜欢他的不只我一位,相信这位EQ高手的工作态度,不但替他赢得好心情,也必定带进许多生意。

 

快乐其实是一种习惯。

心理学家发现,快乐其实是一种习惯,不论环境怎么变,EQ高手的快乐决心是不会改变的。当我们能换一种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并带著游戏般的愉快心情面对工作,你会发觉自己的内在能量强大许多,抗压应变的功力也因此大为增进,而这,也正是贯彻快乐决心的漂亮做法。

我自己就常觉得,工作其实是一种伪装,让我有很好的借口及机会,能因著演讲及各种活动,去认识许许多多有趣精彩的人,这不是很过瘾吗?(更何况,往往还有人付钱呢!)。

回到页首

善法并非佛法

六祖惠能大师云︰“佛法是不二之法”,也就是说,佛法是超越一切名相,一切分别对待的。善恶、好坏、对错、祸福、生死、来去是二,不是一,人们执著于这些,是落于辨正和相对之中,此是无法获得真正觉悟和解脱的。大道之所以为大,是因为他超越一切善恶,一切名相,而又包容一切善恶,一切名相。无善无恶,无佛无魔,无有一切名相,无有一切分别对待,才是至道。人们执著于有为善,妄想获得大道,是了不可得的。

《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皆属于善法。善法可以使人心向善,归于正道,但人们最终若想归于至善,合于大道,则必须超于善恶、生死、祸福、人我等一切分别和名相的执著。善恶同出一心,心本无善恶。人们著善著恶,是落于一端,是落于分别,是落于名相。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有心为善,虽善不善;无心为恶,虽恶不恶。”,说的就是善恶由心生,心本无善恶分别的道理。

凡众容易落于两端,一听心本无善恶,便以为无须功行,只要放下一切分别,即可功行圆满,登涅盘的彼岸;还有一种人,一听学佛者只要一心行善,死后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便执著于善法,极端行事;此就是执著。

虽说善法并非佛法,但人们若是不存善心,行善事,无功于世间,是断然无法明心见性的。也就是说无为善(即至善、菩提、涅盘)是从有为善达到的,大道是由正道达到的。有为善,有为法,在佛教就是五戒、慈悲;在儒教就是五常、忠恕;在道教就是五行、感应。因为凡众生来就迷了,偏离正道了,人们若想回归自心,成为“上德不德”和“从心所欲,不踰矩。”的自在菩萨,就必须透过六度(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等有为善法,重归正道,找回自己的天良。一个学佛修道者,无论修行多少年,无论在家出家,若是丢了良心,丧失了本分,违背了纲常伦理,就是舍了正道,这种人是绝对无法臻至无为至善,合于大道的。

即心即佛。自心无名相,无善恶,无对待。若言布施能够得道成佛,陈晓旭舍了上亿的钱财,怎么没成佛呢?若言盖庙、布施、供养,又有多少人比得上梁武帝呢?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说:“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祖师回答说︰“实无功德。”梁武帝心邪,他不识自心,妄图拿有生有灭、虚幻不实的东西,换取不生不灭,真实永恒的利益!其不知“功德在法身中”,真正的功德在于放下心中的贪欲,放下小我,放下分别妄想,回归仁慈至善的本性,这也是佛经中说“不著相布施”,“三轮体空”的意思。真实的利益,须从放下虚幻得,而不是用虚幻交易得。梁武帝拿虚幻的钱财与真主做交易,用贪心换取功德,又怎会有真正的功德呢?

经云︰“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烧身炼臂,敲骨出髓,刺血写经,长坐不卧,一食卯斋,乃至转读一大藏教,修种种苦行,如蒸砂作饭,只益自劳耳。”《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是说,人们必须放下善恶、人我等一切名相的分别和执著,才能够回归自性,臻入无为。

执著善法不成佛道,舍弃善法不但不成佛道,而且必落魔道和三恶道。一些自以为是的小人,略读祖师经典,既未真正理解经义,又未臻至无为至善,一听放下一切即是道,便肆意侮贤谤圣,嘲讽各种善法,揶揄各教圣人和各教的教法,此等狂妄无知之徒不仅背道而驰,而且造下无边罪恶,死后必堕无间地狱。古往今来,哪儿有忘恩负义、欺师蔑祖的圣贤?哪儿有无功于众生的圣贤?哪儿有自私自利的圣贤?大道从诚实得,从真诚得,从慈悲得,从无我得,从包容得,从正道得。一个人不诚实,没有仁德之心,连君子都算不上,又怎能成为明心见性的圣贤呢?当今的一些学佛者,为人刻薄,奸诈狡猾,表里不一,整天耍小聪明,说假话,作假德,自欺欺人,拿个奸贪心,诡诈心学佛,他以为自己把所有的人都给战胜了、否定了,甚至把历代的圣人都踩在脚下,自己就高人一等了,自己就有道了,这是魔道,不是佛道!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迦牟尼佛云:“欲求入道。先学诚实。”又云:“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不持不与不取戒。断绝富贵种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坚持。三恶道绝。善恶由人。自造自受。”一个人不诚实,不讲戒律,人天路绝,三恶道不免,更别说成佛了。那些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自以为是,利用佛法招摇撞骗之人,诚实做到了吗?戒律做到了吗?

达摩祖师云:“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经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因为宗教戒律和宗教的一切法,是为了使信众回归自心;自心是一,不是二;佛法和戒律是二,不是一。道包天地。地球在宇宙真空里如同一粒尘埃,一个浮泡,在永恒的空间里,何曾有时间的概念,何曾有生死,何曾有善恶?释迦牟尼佛、老子、菩提达摩祖师、六祖惠能大师、以及永嘉大师、普照禅师等,他们都是超越了时空,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善恶,超越了一切名相,超越了一切分别对待的明心见性者,他们在经典中破除人们对有为善,有为法的执著,并不是否定各种善法,而是让人们超越一切分别和名相的执著,回到一真之地,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这是那些心量狭隘,以善法混淆佛法,执著于个人生死祸福和名利得失的“夏耳虫”、“井底蛙”,难以接受和理解的。

回到页首

家有中等生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二十三号”。她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二十三。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二十三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

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著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稚园老师,领著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著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著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著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叹著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稚园老师?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升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地做。

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输著液体,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著,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三十三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著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作秀短剧。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著,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至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导师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国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导师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著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她安静地织著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彷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回到页首

太阳与月亮

有一则犹太故事说,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较重要。”为什么?

“因为月亮是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而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却在那时候照耀。”

你或许会笑这位老先生胡涂,但你不觉得很多人也是这样吗?每天照顾你的人,你从不觉得有什么,若是陌生人这样对你,你就认为他人真好;你的父母、妻子或先生一直付出,你总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还有得嫌;一旦外人为你做出类似行为,你就受宠若惊,你就会很感激。这不是跟“感激月亮,否定太阳”一样胡涂吗?

有个女孩跟妈妈大吵了一架,气得夺门而出,决定再也不要回到这个讨厌的家了!一整天,她都在外面闲逛,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但偏偏又没带零用钱出来,可又拉不下脸回家吃饭。一直到了晚上,她来到一家面摊旁,闻到了阵阵的香味,真是好想吃一碗,但身上又没带钱只能不住的吞口水。忽然,老板亲切的问:“小姐,你要不要吃面啊?”她不好意思的回答:“嗯!可是……我没有带钱……”老板听了大笑:“哈哈,没关系,今天就算老板请客吧!”

女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来。不一会儿,面来了,她吃得津津有味,并说:“老板,你人真好!”

老板说:“哦?怎么说?”女孩接著回答:“对啊!我们素不相识,你却对我那么好,不像我妈,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气人!”

老板又笑了:“哈,小姐,我才不过给你一碗面而已,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么你妈妈帮你煮了二十几年的饭,你不是更应该感激她吗?”

被老板这么一讲,女孩顿时有如大梦初醒,眼泪瞬间夺眶而出!顾不得还剩下的半碗面,立刻飞奔回家。

才到家门前的巷口,就远远的看到妈妈,焦急的在门口四处张望,她的心立刻揪在一起!有一千句、一万句的对不起想对妈妈说。还没来得及开口,只见妈妈已迎了上前:“唉呦!你一整天跑去那里了啊?让妈担心死了!来,进来把手洗一洗,吃晚饭了。”

这天晚上,这个女孩才深刻体会到妈妈对她的爱。

太阳一直都在,人就忘了它给的光亮,当亲人一直都在,人就会忘了他们给的温暖;一个被照顾到无微不至的人反而不会去感恩,因为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不是多余的吗?

回到页首

管教的艺术

社会变化得很快,孩子的思想行为也变化得很快,快得让家长受不了,让老师们束手无策。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爸妈只要给我一个眼色,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打不屈服

记得和儿子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是在他念国三的时候。当时,他非常叛逆,也爱顶嘴,不管跟他讲什么,他永远有各种理由反驳。他最爱听西洋饶舌歌曲,乒乒砰砰,听得我头皮发麻。

隔天就要段考了,他却把音乐开得震天价响,半躺在沙发上,我忍不住大声斥责他:“音乐转这么大声,真的看得下书吗?”

一回头,发现他站了起来,双手握拳,瞪大眼睛说:“我就是要这样才读得下!”

身为父亲,我怎能忍受孩子挑衅的态度,“你现在这种姿势是要跟我打架吗?”我问他。

他生气地冲回房间,“砰”的一声,把房门重重关上。

那时,我已失去了理智,拿著鸡毛掸子就冲进房间。

他立刻识相地起身,伸出手,把头转向另一边。那种倔强的态度实在让我忍无可忍,便开始动手打他。

见他不哭也不求饶,我心里出现一个声音:“今天不打到你哭,我就输了;我一定要打到你哭、你求饶才行。”

我把他扭出房门,要他双手撑在走廊的墙上,开始没命似地打他,每打一下就骂一句:“打死你!”

那天,他穿著一条短裤,不久,双腿就布满一条条鞭痕,不仅红肿,还流出些微血丝。我转而抽打他的小腿,这时候,终于听到哭声了,是太太和女儿的哭声。

太太跑过来护卫他,我冷冷地对她说:“我在教孩子,你不要管,他才国中而已,就管不了,以后怎么教!”

女儿也哭喊著:“爸爸,求求您不要再打了!弟弟,求求你赶快说对不起!”女儿一边求、一边哭,他却默不出声,彷佛事不关己。

打累了,我把鸡毛掸子狠狠摔在地上,进他房间拿出了他的书包,用力地往门口一甩说:“你有种就给我离开这个家!一辈子都不要回来!”没想到,他真的穿好衣服,系上鞋带,拾起书包,背著就往外走。我气不过,冲出去又把他拉回来揍了一顿。

 

◆主动道歉

晚上,我根本没心情吃饭。躺在床上,双眼直望着天花板。心里想著: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明天,我要怎么面对儿子?要不要跟他道歉?哪有父亲跟孩子说对不起的?……一整夜,翻来覆去,辗转难眠。

清晨五点多,半睡半醒之际,我看见房门被推开,儿子走到床前,跪下来放声大哭:“爸爸,对不起!”我赶紧下床,紧紧抱著儿子,勇敢地告诉他:“爸爸对不起你。”

站起来的瞬间,我猛然察觉,孩子已经长大了,不但比我高,连肩膀都比我宽,而我却只会拿大人的权威去压制他。我为前一天的行为感到很后悔,不解自己为什么要发疯似地打他?真的是“打在儿身,痛在父母心”啊!

见他伤痕累累,我去拿了一瓶碘酒说:“爸爸帮你搽药好不好?”他说:“不要,现在搽会很痛。”

夏天是穿短裤校服,我只好建议他改穿长裤去上学,他点头说:“好。”

当他背起书包,离开家门那一刻,我望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又掉了一次眼泪。

我心里想,昨天的他是如此叛逆,今天怎么会主动来道歉?太太为了解决我的疑问,从儿子房间拿出一封信,上头写著:“亲爱的儿子,你是我们的唯一!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不论你犯了什么错,爸爸妈妈永远会原谅你!妈妈求求你,找个机会跟爸爸说对不起。”

简单几个字,敌过我用棍子伤害了彼此。

回想过往,仍感到忏悔不已,真的如同《证严上人》所言:“孩子不是反对父母的教导,而是反对父母教导的方法跟态度。”

 

◆爱的智慧

上了高中,儿子依然没有放弃他喜欢的热门音乐。但,我已经懂得怎么包容、接受,我跟著他听饶舌歌曲,试著去了解那些吵闹的音乐。

有一天,他要我帮他向学校请两个小时假。我问他要做什么?他拿出一张CD说:“我想去参加这位饶舌歌手的签唱会。”

闻言,我心里虽不同意,但想到一味地反对,只会造成反效果,于是,就帮他写了一张请假单。第二天,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爸爸,谢谢你!老师已经准假了。”看着他脸上绽放的笑容,我想,这或

许是个对的方式。

签唱会那天,我告诉他:“爸爸今天请了一天假,陪你去参加。”他不解地问我:“我自己去就行了啊!不用您陪啦!”

我告诉他:“你只请两个小时假,搭公车会来不及上第三节课,我载你比较快。”

到了西门町,离预定时间还有一小时,队伍已经排了五百公尺远。我们等了很久,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走到前面,问清原委,主办单位说:“已经发出三百个号码牌,签完这三百个,歌手就要走了。”

我穿越人群,告诉儿子这个消息,他不相信,我又陪他走了一趟,确定之后,他非常失望地回到他用书包占的位置。

我请儿子看看队伍中的青少年,他们铺著报纸,有人躺在地上睡觉、有人在抽菸、有人在打牌……我搂著他的肩膀说:“儿子呀!你不希望自己就是其中一个吧?”

他默默无语,背起书包说:“爸爸,您带我回去上课好了。”到了学校门口,要下车那一刻,他回头对我说:“爸爸,您放心好了,以后我不会再做这种傻事了。”

从那时候起,我知道孩子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因为他知道我们是“同国”的。

和孩子有了更多共同话题,也让我更加确信,用爱心与耐心陪伴孩子,才是“爱孩子的智慧”。

上了大学,儿子开始用计算机创作饶舌歌,还将我常听的北管音乐拿去搭配。那时,刚好新闻局在征选歌曲,没想到竟被选为佳作,得到了五万元奖金。

二○○五年,贡老挝际海洋音乐祭有一百五十个乐团报名参加,儿子组的团“拷秋勤”荣获前十名,受邀上台演出。

表演当天,由于沿途塞车,我和太太开了四个多小时才到贡寮。现场只有我们两个人是“LKK”(闽南语“老人家”的意思),年轻人都穿著比基尼、泳裤,儿子站在台上就像个指挥官,请台下的人举起右手,大家就跟著举右手,跳左大家就跟著跳左边。我边陪儿子看乔丹打篮球、看王建民打棒球,从不了解到逐渐熟悉,那时我才了解年轻人的精力要这样发泄。

后来,新闻局想录制一片专门收录年轻人创作的CD,与国外作音乐交流,儿子有两首歌被收录在其中,让我们感到很骄傲。

成长过程中,儿子始终不放弃他的兴趣与理想。如今,他就读台北艺术大学硕士班,虽然依旧热爱乐团,但也同时拥有好成绩,让我们感到很放心。

我暗自庆幸,还好当时转变了想法,改变了对待的方式,化解了我们亲子间的冲突,而不是掉进不可自拔的漩涡。

每个人都是在为人父母之后,才开始扮演这个角色、学习其中的奥妙;爱,不代表了解,所以更要用心陪伴。试著去了解孩子的行为,那么,在亲子关系上,“虽不中,亦不远矣”。

《幸福口令》同理心就是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回到页首

有效的付出

给你讲一个故事。

献给所有未婚,将要结婚,和已婚的好朋友!

大家要看喔!很发人省思!

 

我的母亲是个非常好的人,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维持一个家。她总是在清晨五时起床,煮一锅热腾腾的稀饭给父亲吃,因为父亲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饭。然后,还要煮一锅乾饭给孩子吃,因为孩子正在发育,需要吃乾饭,上学一天才不会饿。

每个星期,母亲会把榻榻米搬出去晒,晒出暖暖的太阳香。每天下午,母亲总是弯著腰,刷著锅子,我们家的锅子每一个都可以当镜子用,完全没有一点污垢。

晚上,她努力蹲在地上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细地擦拭,家里的地板比别人家的床头还干净,打著赤脚也找不到一丝灰尘。

我母亲是个认真辛劳的好女人。然而,在我父亲的眼中,她却不是一个好伴侣。

我成长过程中,父亲不只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单,不被了解。我的父亲是个负责的男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工作认真,每天准时上下班,暑假还安排功课表,安排孩子们的作息,他是个尽责的父亲,督促孩子在功课上有所成就。他喜欢下棋、写书法,沉浸在古书的世界。

我的父亲是个好男人,在孩子们眼中,他就像天一样大,保护我们、教育我们。只是,在我母亲的眼中,他也不是一个好伴侣,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常看到母亲在院子的角落中,暗暗无声地掉泪。

父亲用语言,母亲用行动,表达了他们在婚姻中所面对的痛苦。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也听到父亲与母亲在婚姻中的无奈,我长大后,进入婚姻,渐渐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婚姻的初期,我就像母亲一样,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锅子、擦地板,认真地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奇怪的是,我不快乐;看看我的先生,似乎他也不快乐。我心中想,大概是地板不够干净,饭菜烧得不够好,于是,我更努力擦地板,用心做饭。似乎,我们两个人还是不快乐。直到有一天,我正忙著擦地板时,先生说:

“老婆,来陪我听一下音乐!”

我不悦地说:“没看到还有一大半的地方没有擦!”这句话一说出口,我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话,在我父亲母亲的婚姻中,母亲也经常这样对父亲说。我正在重演父母亲的婚姻,也重复他们在婚姻中的不快乐。有一些领悟出现在我的心中。

“你要的是?”我停下手边的工作,看着先生,想到我父亲......

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母亲刷锅子的时间都比陪他的时间长。不断地做家事,是母亲维持婚姻的方法,她给父亲一个干净的家,却从未陪伴他,她忙著做家事,她用她的方法在爱父亲,这个方法是“做家事”。而我,我也用我的方法在爱著我的先生。我的方法也是母亲的方法,我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个故事“两个好人却没有好婚姻。”

我的领悟使我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停下手边的工作,坐到先生的身边,陪他听音乐,远远地看着地上擦地板的抹布,象是看着母亲的命运。

我问先生:“你需要什么?”

“我需要你陪我听听音乐,家里髒一点没关系呀,以后帮你请个佣人,你就可以陪我了!”先生说。

“我以为你需要家里干净,有人煮饭给你吃,有人为你洗衣服.....”

我一口气说了一串应该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先生说。“我最希望你陪陪我。”

原来我作了许多白工,这个结果实在令我大吃一惊。我们继续分享彼此的需要,才发现他也做了不少白工,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在爱对方,而不是对方的方式。

 

幸福的路径

自此以后,我列了一张先生的需要表,把它放在书桌前,他也列了一张我的需求表,放在他的书桌前。洋洋洒洒十几项的需求,象是有空陪对方听音乐、有机会抱抱对方、每天早上kiss拜拜。有些项目比较容易做到,有些项目比较难,象是“听我说话,不要给建议。”这是先生的需要。如果我给他建议,他说他会觉得自己像笨蛋。我想,这真是男人的面子问题。我也学著不给建议,除非他问我,否则我就只是倾听,顺服到底,连走错路时也一样。

这对我实在是一条不容易学习的路,不过,比擦地板要轻松多了,而我们在需求的满足中,婚姻也愈来愈有活力。

在我累的时候,我就选择一些容易的项目做,象是“放一首放松音乐”,自己有力气的时候就规划“一次外地旅游”这样的事情。有趣的是,“到植物园散步”是我们的共同项目、共同需求,每次婚姻有争吵,去到植物园,总能安慰彼此的心灵。其实,这也可想而知,原本我们就是因为对植物园的喜爱而相知相惜,一起走入婚姻,回到园子就会回到多年前彼此相爱的心情。

问对方:“你要什么?”这句话开启了婚姻另一个幸福之路。

两个好人终于走上幸福之路。现在,我也知道父母亲的婚姻为何无法幸福,他们都太执著用“自己”的方法爱对方,而不是用“对方”的方式爱另一半。自己累得半死,对方还感受不到,最后面对婚姻的期待,也就灰心而死了。
既然上帝创造婚姻,我想,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好婚姻,只要方法用对,作“对方要的!”而非自己“想给的!”好婚姻,绝对是可预期的。


站长补充:

看完了上文,大家是否都一致鼓掌叫好,正打算把剧本搬回家好好演一出温馨大戏呢?

哈哈哈!先别急!还是看完站长的剧本“全方位伴侣?”再说吧!

 

平衡的观念

婚姻生活里,做出有效的付出,是大家都能认同的观点,不过,再怎么聪明能干的人,也是无法100%满足对方的需求。所以,经营婚姻生活,不只是要努力去逢迎对方,尽量抽空陪对方作同样的事;同时也要互相尊重彼此能力不足之处,承认有些事是做不来的。也就是说,婚姻生活里面,不能只“求同”而不“存异”,“存异”也是一样重要的。

其实,“求同”与“存异”就像其它相对的观念一样,矛盾中有统一性,统一中有矛盾性。只“求同”,容易强人之所难;只“存异”,双方将渐行渐远。所以,两者必须兼顾,不能偏废一方,这样才能产生合谐的平衡。古语说:“过犹不及”即是也。

在此,站长奉劝大家,还是要找出适合自己家庭的平衡点,切莫盲目套用别人家的公式!例如:作者一再强调“他们都太执著用“自己”的方法爱对方,而不是用“对方”的方式爱另一半。自己累得半死,对方还感受不到......”,其实,用“对方”的方式去爱另一半,有时候也是很累人的,不是吗?

讨好对方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实际操作却是有其困难度。不相信的话,大家可以回家试试看,体会一下困难度有多大。哈哈哈!

人性是好逸恶劳的,如果对方需要的不是像“陪听音乐、陪聊天、陪散步”这等轻松的事,而是很枯燥、很无趣、很费劲、甚至是强人之所难的事,这时候真不知大家还能撑多久?毕竟,人的忍耐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营亲密关系就像走钢索一样,必须随时保持平衡,否则就会摔下来。不只“求同”与“存异”之间要取得平衡,“自我意识”与“利他意识”之间也要取得平衡,“付出”与“回报”之间也要取得平衡...........好多好多的平衡。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就能体会“平衡”的重要性了。不过,体会归体会,平衡点还是得自己去找,别人是无法教你的。哈哈哈!

 

后记:

只有持“整体观”的人,才可能有“平衡的观念”。也就是说,才能发现平衡的重要性,也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请注意是“有可能”,而非“一定能”)。反之,只看到局部,或是落入一端的人,是无法产生“平衡的观念”,当然更谈不上找到最佳平衡点了。

回到页首

爱情的6个危险信条

 

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仗。然而,如果没有学会尊重并信任自己的感觉,我们就会容易信任一些貌似正确的信条。一旦我们过于依赖这些信条,它们就会成为僵硬的教条。

爱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而爱情也是最难把握的,这时的感觉似乎过于纷繁复杂,于是我们容易不信任自己的感觉,而去信赖一些教条,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念一旦成为教条,就会成为枷锁。

 

1.一个人越爱我,会对我越好?

这是关于爱情的最普遍的教条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教条。

对于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而言,这个信条正确。但对于一个心态充满恨的人而言,这个信条错误。之所以如此,是由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所决定的。

我们所有重要的外部关系,都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结果。并且,一个外部关系越重要,我们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程度就越厉害。所以,一个内心恨越多的人,他越爱一个人,他就越是那个人的地狱。

比如,多数连环杀手选择的攻击物件是有共同点的,譬如一个连环杀手的受害者都是红上衣和长头发的女子。那么,可以说,这一类型的女子,便是这个连环杀手的梦中情人,是他所爱的对象。但他越爱她们,他就越想攻击她们。

当然,多数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中是既有爱又有恨,既有和谐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于是,多数人的爱情势必会爱恨交集。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基本是温暖的、和谐的且最好还要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结果,那么,一个简单的前提条件是,你和爱人的内在关系模式都基本是温暖而和谐的。

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爱到极致,恨也到极致。那么,这个渴望本身就说明,你的内心是分裂的,是冲突的,而你也势必会去寻找那种内心严重分裂的人。

在自由恋爱时代,只要爱人不是你被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所以,只要是自由恋爱,试著不谴责对方,试著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2.越忘我的爱,越珍贵?

我们都渴望爱,但又不敢相信爱,非要看到对方给出爱的证明,我们才敢相信。这种心理,女性尤甚。那么,对方什么样的方式才算是最可靠的爱的证明?

很多人内心中的答案是---最好是忘我的爱。假若对方越忘我地爱我,甚至会不惜践踏他的尊严,可以为我的一丁点利益,而舍弃他的一切,包括财富和生命……。

假若你有这个自觉或不自觉的答案,那么等待著你的,便是地狱。因为,一个人在追求你的期间越忘我,在关系确立后就越容易“忘你”。这种巨大的转变,会令很多人愕然。尤其是女子,她会认为,恋人追求自己期间之所以那么忘我,原来仅仅是抱著一个目的---得到她的身体,而一旦得到了,他的自私的本性就出来了。这样的说法,会令男人看起来极其居心叵测,极其险恶。

居心叵测的男人肯定有,而且数量也不是极少数。不过,就我了解,多数那种先是忘我而后“忘你”的男人,是真诚的。追求期间,他们是真诚的忘我,关系确立了,他们是真诚的“忘你”。因为,“忘我”和“忘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体的。

我们为什么会痴爱一个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将对方看成了“理想自我”。一个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他就越容易产生迷恋性的痴爱。然而,一个人越迷恋爱人,他就越看不见爱人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其实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也即,他爱的并非是你,而是他自己。

假若他没得到爱人,那么这个幻想就永远不会破灭,于是这个人就会永远爱得忘我。一旦他得到了爱人,他会发现爱人并不是他的“理想自我”,于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就被他拿回了。爱人从他的“理想自我”变成了她自己,于是,“忘我”就变成了“忘你”。这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一个关键原因。

当然,这个游戏是双方共同完成的。一个心态健康的女子,看到一个忘我痴迷她的男子,尽管意识上可能会为他感动,但本能上觉得不舒服,觉得有些东西不对劲,并因而远离这个男子。但一个内心缺乏自爱的女子,她过于警惕,难以相信一个男子的爱,她必须要看到那个男子忘我的爱,她才能放下警惕,才以为这个男子爱她。于是,被追求期间,她享受男人的忘我的爱,关系确立后,她忍受男人的“忘你”的折磨。

其实,假若用心去感觉,那么她会发现,这个男子恋爱期间的“忘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他看似在忘我的爱,但其实根本就不了解她,根本就没看到她的真实存在,他爱的只是他投射到她身上的幻想而已。这个道理,用到女子身上也是一样的。恋爱期间极其“忘我”的女子,一样容易是爱人的地狱。

 

3.年龄越大,越懂得关爱?

这句话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人们都是爱学习,爱自省的。然而,很可惜的是,相比之下,另一句俗话更准确---“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说,一个懂得爱的人,会一直懂得爱;但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会一直不懂得爱。爱的能力,和年龄关系不大。

恋爱,其实是将我们在童年与父母等家人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淋漓尽致地投射到成年后与爱人的外部关系上来。于是,童年与家人关系和谐的人,恋爱时的关系较容易达到和谐,童年与家人关系冲突太激烈的人,恋爱时的关系较容易产生冲突。

这种投射是相当恒定的,与年龄关系不是很大。一个内心较和谐的人,会愿意自省。于是,对这样的人而言,他的确是随著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懂得爱。然而,一个内心冲突太激烈的人,会拒绝自省。对他而言,他的年龄越增长,遭遇的爱的挫折越多,内心越自卑,越抵触反省,爱的能力反而可能越差。

 

4.对朋友越好,对我会更好?

看过一些所谓恋爱手册,很多手册都提到,要看一个人,可以借鉴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假若他与他们相处融洽,那么他就会与你相处融洽。了解了无数爱情故事后,我发现,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这一点的借鉴意义其实有限。因为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在乎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仍然远不如情侣关系。于是,一个人在处理与朋友和同事的这类关系时,可以较好地运用理性,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在深度的情侣关系中,没有谁愿意控制自己。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对配偶和孩子冷漠,对外人亲热。

这种现象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对外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感深度不强的关系中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但对亲人,他不愿意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于是,一些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但同时又特别有心计的人,会出现极其可怕的分裂:在外面简直像个圣人,在家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那么,该怎么办?该怎么去判断这个人?

其实很简单,就根据你自己的感觉。如果这个人以前谈过恋爱,有过深度的亲密关系,试著去了解一下他在这个亲密关系中的真相。

判断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最好的办法是看他的亲密关系。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糟糕,但和亲人--尤其是配偶的关系平等而和谐,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健康的,他对外人的糟糕态度,可能是理性学习的结果,改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好,但和亲人的关系充满冲突甚至仇恨,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有问题的,并且这一点改起来相当不容易。

 

5.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这种信念,放到事业上,基本成立,但放到感情上,基本不成立。因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爱情:越付出,越没有回报。

在一个征婚网站上,我看到一个女子动人的个人说明,意思是,她会付出百分百的爱,而且不计较男子怎么做。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因为她的脸上都写著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神情。

我给她写了一封信,建议她不必这么百分百的付出,而且最好多少要计较一下男子对她的做法。

她最好这么做,否则一定会陷入不幸。

这种想法,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她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做考虑。

然而,理解很难,而付出则相对容易多了,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在自己原生家庭中付出的人,付出是他们的需要,是他们价值感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强迫性习惯,想让他们不付出,反而成了难题。

并且,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对恋人没有丝毫要求,这种做法有时还隐含著这样的信息---我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完美,我是问心无愧了,那么我们的关系中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你的责任了。

显然,这种信息中透露这样的含义:我是好人,而你是坏蛋。

这是付出者的潜意识深处的信息,因为这一点,这种绝对的好人,势必会找一个明显的“坏蛋”。例如,一个女子找了个酒鬼,她痛不欲生,求他去做心理治疗,他成功地戒酒了。随后,他们莫名其妙地离婚了,而她随即又找了一个酒鬼男人,这样她就又可以玩这种归咎的游戏---“我做得这么好,而你这么糟糕,你还有什么好指责我?”

所以,在爱情中习惯扮演绝对付出者的人,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

 

6.受过伤,会更懂得珍惜?

很多男人发展新的感情时,常做的一件事是诉苦。他们将自己的以前的感情描绘得那么糟糕,将自己的前女友或前太太描绘得那么可怕,于是作为倾诉对象的女子的母性被触发了。

并且,一些女子爱上这些男人时会想,他们既然受过伤了,那么会更懂得爱更懂得珍惜我了。

有时,女人也会向男人诉苦,而一些男人的保护欲望也被激发了。

然而,作为倾诉对象的人忘记了一点,倾诉者是自由恋爱,以前的恋人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有至少一半的责任。

我们常讲,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但这只是愿望,事实是,具有这种宝贵素质的人总是少数,而多数人的人生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而且摔跤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所以,假若追求你的人,以前的感情生活是一团糟。那么,他和你的前景更大的可能性也是一团糟,而不是突然变得更好。

除非这个人有这样一个素质:他在向你倾诉时,很少描黑对方,而主要是在反省自己的责任。不过,假若一个人具备这种素质,你会较少听见他诉苦。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和他以前的恋人迥然不同,似乎你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你与他,会和她与他是完全不同的。

从你所扮演的角色看,从他所扮演的角色,似乎的确如此。但从整个关系的角度看,这次感情和上次感情,其实是一回事。

一个女子,是女强人,她操心前夫的一切,而她的容貌、收入和其它一切外在条件也都比前夫好。但最后,这个“没良心的”还是离她而去。他宁愿过著流浪汉一般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到她身边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个女子大受打击,觉得自己很委屈,以前那么辛苦,但男人不买账。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于是,她改变了择偶标准,以前她倾向于选择柔弱的男子,那样才能激发她的保护欲望。现在,她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

她身边的男强人不少,而她的条件也不错,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对她而言,这看起来,事情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她操心一切。未来,她的伴侣操心一切。

但是,从关系的整体上看,这仍然是一回事,以前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后的关系仍然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前,她做控制者,她的前夫感觉到窒息,于是逃走了。未来,她做被控制者,就有机会去体会她的前夫所感受过的窒息感了,那时,她将和前夫一样产生逃跑的冲动。

这种非此即彼的轮回,和简单重复的轮回,是一回事,都源自我们简单地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上来。

譬如这个女子,她的问题首先源自,她的内在关系模式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太重了。于是,她的爱情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一样会太重。她有时以控制者自居,有时又以被控制者自居。但不管是做控制者,还是做被控制者,她都渴望自己的亲密关系,有一个人操纵一切,而另一个总是服从。这种关系势必会出问题,控制方势必会觉得累,而被控制方势必会感到窒息。

假若她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那么她的爱情就会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许多人拒绝反省,拒绝改变自己,而只是梦想着找到一个“正确先生”或“正确女士”,但结果不过是在收获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而已。

回到页首


站长补充:

整篇文章洋洋洒洒,其浓缩的重点就是“人的习性难改”,根据一个人的规律性而判断出他未来的走向。站长也曾说过:“规律性是未来的灯塔”,不过,习性也并非是完全无法改变的,而改变之道就在于一个人的认知程度,也就是,体会越深,越能改变错误的习性。

以下站长就本文的一小部份提出个人的浅见:

首先是关于“控制”与“被控制”的问题。

其实,控制慾是人类的天性,只是轻重有别而已。作者所举的例子是过于极端,不是常态。姑且不论严厉的“控制”会让人受不了,光是一般的“关怀”而言,只要太热情,即使没有控制的企图,还是一样会让人感到窒息而想逃脱。据站长的观察,稳定的亲密关系仍然是以“一个控制者搭配一个被控制者”最为常见,例如: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里面,总是有一方较为强势,是主导者。为什么会这样?理论上应该是双方平等才是最稳定最常见的呀!为什么双方都是“控制者”或者双方都是“被控制者”的情形反而比较少见。

于是,站长开始逐一推理..............如果双方都是“控制者”,那么一山不容二虎,两人势必会争斗不休,永无宁日;如果两人都是“被控制者”,那么双方都会希望对方来照顾自己、引导自己,结果双方都会嫌对方依赖或是照顾不周。所以,这两种类型的配对,其成功率会比较低。

虽然成功率比较低,但是从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成功的例子。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成功的呢?

站长发现,他们都是经过相当时间的磨合,双方分出高低后,才真正踏入稳定的平衡关系。例如:同为强势的双方一定要战到其中一方甘败下风,关系才会稳定。同理,同为弱势的双方也一定要等到其中一方自动扛起领导的担子,关系才会稳定。也就是说,双方一定要磨合到其中一方演变为相对的强势,另一方演变为相对的弱势,两者的关系才能维持稳定的平衡。当然,稳定的前提是强势的一方不能太过份。太过分了,平衡也是会被打破,关系也是会决裂!因为人的忍耐还是有限度的。

亲密关系中,为了大局,为了现实,为了爱.....等等因素,人们都可能被迫去修正自己的角色。修正成功了,关系就能圆融;修正失败了,关系就可能决裂。

说到“修正自己,痛改前非”,有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意思是改变自己比统一天下还难。不过,尽管困难万分,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我们肯用心去了解人性的误区,我们就能有所警惕而自动修正自己的角色,而且了解越深入越透彻,修正的幅度也会越大。

看尽世间的纷争,妥协才是相处之道呀!亲密关系的斗争中,只要沦为“面子之争”就很难善了,唯有看到了“里子”的实质利益,人们才愿意舍弃“面子”的光环。也就是说,只有看到团队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好处,人们才肯放弃本位主义。人性是趋吉避凶的,大家都在追求最大的利益,之所以舍大利而就小利,多半是由于自私所致。自私会让人短视,以致于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看不见长远的大利。关于此项真理,请大家务必要从生活中找到印证!

只要能看出“团队合作”的长远利益,一切以大局为重,那么,谁来扮演强者,谁来扮演弱者,何时该扮演强者,何时该扮演弱者,大家就会心里有数而不会做无谓的斗争了。

另外,从相对论的角度来看,“控制者”又何尝不受制于“被控制者”呢?“被控指者”的反应是不是也一样左右著“控制者”的心情与反应呢?大家冷静想一想,此话是否也有一番道理?

到底是庄周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周?到底是谁控制了谁?

 

其次是关于付出与回报的问题。

上文作者观察得出一个结论:“但放到感情上,基本不成立。因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爱情:越付出,越没有回报。”站长认为这样的结论不是绝对的真理,例外情形实在太多了,希望大家不要矫枉过正,从此就不再付出了。哈哈哈!

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多半是针对某些特殊情况有感而发的,它是某些前提条件下的产物,并非万灵丹。所以身为读者的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立论的背景条件,这样才不至于误用。相信发表过文章的朋友们都知道,要写出一篇面面俱到的文章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关于人性心理学的题材。

大家在观察“付出与回报”的因果关系时,有一个因素必须要注意,那就是“观察时间的长短”。一般而言,观察的时间拉得越长,因果关系就会趋向正常化,也就是趋向俗话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反之,仅凭短时间的观察,往往会下错结论!

对于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情形,站长的看法是:

1.付出也是有学问的。作家《吴若权》曾说过:“懂得付出才会幸福!”其实,“付出”分为“有效的付出”与“无效的付出”。付出并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去付出就能打动对方,而是要投其所好,否则不识相的付出只会带来反效果而已!因此,所谓“懂得付出”的涵义是,除了知道付出的重要性之外,还必须能分辨什么是“有效的付出”。

认真来说,不顾对方感受的付出,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自私的行为,谈不上是“善举”,当然也就得不到“善报”了。如果这种片面的付出进一步构成了骚扰,结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例如:“单恋”的一方猛献殷勤、穷追不舍,常常让对方不胜其烦,避之犹恐不及。

2.付出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不付出也是一样。但是长远来说,付出还是会比不付出来得好。除非你本身具有所谓的“永不退色的吸引力”,否则不付出迟早会惹人厌的,怎么说呢?因为人性是计较的,下意识会自动累积交往的纪录,并核算出损益表,只要吃亏大于忍耐的极限或是根本就无利可图,人们就会自动做出“疏远”或“绝交”的动作。

所谓“永不退色的吸引力”包括:总是能激起对方的征服慾、已经成为无法取代的感情寄托对象、能长期输出利益,例如钱财、社会资源、、等等。请参考→人性研究/顺从与抵抗

总而言之,“利益”是人际关系变动的基准,只要利大于弊,人们就会选择靠近,否则人们就会选择逃离。站长常常开玩笑说:“人总是要有被利用的价值才会受到欢迎!”哈哈哈!不过话又说回来,价值是相当主观的,利弊的认定也是一样。所以,在思考问题时,不妨从更多的角度反复切入,以免有遗珠之憾!

 

第三是关于“爱的是自己所投射的理想自我”。

我们在何种情况下会去爱慕一个人?通常都是对方具有某些令人激赏的特质,我们才会动心、动情。如果对方没有这些特质,我们还会去爱慕他吗?我们还可能在他身上投射一个“理想化身”,然后去狂爱这个“理想化身”吗?所以说,对方一定具有我们欣赏的理想特质,只不过后来我们把它放大、完美化、神格化而已。为什么我们会做出这种不切实际、违背事实的“造神运动”呢?

因为我们人类需要“神”,需要编织梦想来娱乐自己,来满足渺小的自我。

人是具有强烈控制欲望的动物,总是妄想掌控世间的一切。可是客观的事实却是:不确定的东西远远多于确定的东西,无法掌控的东西远远多于可以掌控的东西、无法解决的事情远远多于能够解决的事情。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人又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些话道破了人类的无能、人类的卑微、人类的无奈!仅管人类自夸拥有高度的文明,可是人类连生老病死都无法自己掌控。

于是,人类异想天开地筑起了一个大幻想------“假如能有一个超完美化身,能主宰一切的万能天神来庇佑我们,那该有多好呀!”

越是理想主义者,所造出来的神,越是完美。而越完美,我们越快乐,所以投射“理想化身”的造神运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热恋期间,对方主宰了我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主宰了我们的生死,没有对方,我们简直就活不下去!这时,对方跟万能的天神有啥两样?哈哈哈!

可是交往一阵子后,怎么这些特质逐渐消失了?理想怎么破灭了?

其实,对方的特质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变淡了或是暂时隐藏起来而已。

“变淡了”可能是因为你的视觉疲乏了、习以为常了、不稀罕了。例如:再美的女人,看久了也不觉得特别美。

“暂时隐藏起来”可能是因为对方觉得你不再值得他表现这些特质来取悦你。这种情形就好像人的善恶一样,两者都一直存在。只不过心情好的时候,我们就表现出善的一面,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表现出恶的一面,善恶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暂时隐藏起来而已。那么,为什么对方会觉得你不值得呢?

因为人际关系渐渐由“点”的接触进入到“面”的接触,这时候对方开始注意到你的缺点。本来他只注意到你的优点而已,心目中的你如同天神一般,是零缺点的,如今盛况不再,优点的百分比越来越低,而缺点的百分比却越来越高。此时的你已经不再是“天神”了,当然就不能再以“神的规格”来礼遇你。所以,原本是满汉大餐招待,现在则是清粥小菜几盘充数充数。哈哈哈!

接下来,双方关系有可能继续往下掉,掉入“恶性循环”。怎么说呢?人家把满汉大餐撤掉,改端上清粥小菜几盘,你说你会甘心吗?下次他来找你时,你会如何招待他?一样用满汉大餐招待?还是也学他来个清粥小菜几盘?

于是一来一往,最后连一杯茶水招待都嫌浪费!哈哈哈!

回到页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回到页首

心的距离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

“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是用喊的?”

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用喊的。”

 

教授又问︰“明明对方就在我们身旁,为什么我们还是要用喊的?难道小声说话,对方就听不见吗?”

学生们议论纷纷,但就是说不出一个让教授满意的答案。

 

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人们生气或是态度强硬时,身体周围会产生很强的“气的磁场”,这种气场就像一道厚厚的城墙,团团围住里面的一颗心。”

“生气越大,气墙越厚,心与外界的距离也会越远。”

“当两人互相生气时,心与心的距离会相对变远,而为了补偿远距离,人们会下意识地用呐喊的方式说话,认为这样才能让对方的心听得见。但是呐喊的震撼力非常刺耳,会升高对方的怒气,而怒气越高,气墙越厚,于是心与心的距离就更遥远了。而距离越遥远,人们越想用更大的分贝去补偿............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教授接著继续说︰“但是,当两个人在相恋时,又会怎样说话呢?”

“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会用喊的,而且说话都很轻声细语,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心很接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

“而当爱达到最高点时,语言就显得多余了,那时候,光用眼神就可以传情了,因为,心与心之间已经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说到这里,教室里鸦雀无声,沉默了好久,最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当两个人争吵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了,更不要说些让心距离更远的话,自然的过了几天,等心的距离不再那么遥远时,再好好的沟通吧。”

回到页首

道的进化论

 

一.矿务世界

二.植物世界

三.动物世界

四.人类世界

人类世界的成员除了具有物质体和智力体外,还具有精神体。有精神就有希望和创造。由于人不受时空限制的精神却被拘限于完全要受时空限制的物质体之中,所以就会产生一种不满足、不完整和不自由的感觉。同时产生一种要超越目前现状的愿望。这种不满与想改良的愿望,使人产生创造欲和创造力。人们希望能使自己的物质体同精神一样超越时空,自由发挥,甚至永世长存,于是便创造了宗教、哲学、科技和文艺等等,使自己伸展延长和升华,为自己树起了不易朽坏的纪念碑,甚至建立帝国。

无论人类怎样在自己的体外发展创造,同时在其心灵深处常有说不出来的空虚感。越觉空虚就越不满足。越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心中越不免充满沮丧与痛苦。于是不少的人为自己制造神和宗教,希望获得满足于来生。

道学一直都很注意人类这一层的需要,因此充分了解何以人类有此问题的原由。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是对于进化的自觉与要求特别明显。由于人类的躯体和智力已经进化到相当完善能动的地步,人类会使用工具和技巧来完善自己,这是一切动物万难比拟的。在精神潜移默化的推动下,不管怎么努力来向外延伸自我,也无法有完全的成就感或满足感。实际上,自我延伸得越大越快,其内部的沮丧和痛苦就越显著。如果把人类的“已知”、“已得”、“已能”的范围画一个圆圈,那么,圆周越大,他们接触的未知〈得、能〉的事物就越多。圆圈外的未知〈得、能〉向圆圈内已知〈得、能〉显示的范围是无限大,没有止境的,庄子称它为“无涯”。已知〈得、能〉和未知〈得、能〉两相比较之下,永远无法平衡,这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与生俱来的痛苦。除非人类在向外延伸的同时,懂得怎样向内和向上升华,尽量使自己在精神上下功夫。庄子寓言中的“鲲”虽然已经非常大了,但须升华为“鹏”才能乘北海长风,飞往“天池”。从有限的境界升进,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无限的境地。这也就是要好好修习,彻底明白领悟宇宙的原理原则,做人行事的原理原则,彻底领悟人类在世生存的目的,而达到能与宇宙自然逐渐融合、不徐不急、无过之无不及的境界。这样自然就安宁幸福地进化到第五世界。

五.精神世界

人能达到不为物慾所累,就进入了完美的自由的天国了。完全没有物慾,就失去了进化的原动力,连最低等的生物都有与生俱来的“慾”的存在。“可慾”更是人类改善自己的原理。所以孟子说:“可慾之谓善”。人从“慾”开始行动,为了改“善”,拼命努力增加自己“知、得、能”的领域。这个系统过程,孟子有过一段描述:“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在人类的世界哩,进化到最高级的人们就是“圣人”。换句话说,圣人是人类改善自己到了尽头的一种人,也是一种“有为”之级的人。圣人一方面固然是:“诚信、充实、完美、光辉、伟大”,可就是这五种东西把个圣人定“死”了。从辩证的方法来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是在做更深一层的说明,如果人给一定的内容予某一人〈事、物〉,称其为美和善,那么,凡是不合这个内容的便是“不善、不美”,甚至于是丑和恶了。因此这个圣人可能指那个圣人是“丑恶”。即使为了“风度、形象”不破口大骂,也转弯抹角地“评论”个不休。一般人不知究理,也跟著起哄,如此谁才是真圣人呢?同时,天下出了圣人,由于圣人极其伟大,而伟大就会给予其它不够伟大的人们造成极大的压力。最怕的是,伟大的圣人“好心”,要照著他自己个人的伟大想法与做法,强加予人。尤其是要其它也自觉伟大的人们照此行事,于是天下必然大乱,苦死天下人了。如果圣人正在极端“有为”时,突然调转了方向,朝内朝上去升华,采取另一较好的路线去发展,就是“无为”。这不仅对人有益,对自己更有益。因为这时的圣人就进化成了神人。孟子对这个境界不清楚,所以说:“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神人就是“无为,无不为”的人,也就是精神世界的人。

魏晋时期,道家给精神世界的人们起了另外一种更具体一点的名称,就是“山人”,山与人加起来就是“仙”字。所以也称仙人。仙人都住在山里头,是名符其实的。仙人中又分三种:人仙、地仙、天仙。人仙是刚从人的世界进化而来的,介乎有为与无为之间,人性多于神性,所以称为人仙。地仙比较进步,更能无为,除非重大责任所使,不得已才介入人事。多时只住在深山之中,成为山的一部分,所以称为地仙。天仙则完全圆满,完全的无为;所谓与天地同德,与日月同光。这是可能想象得出的最高级的人类,是完全不朽的人。

回到页首

人生都在学做人

 

星云大师有一位徒弟,台大毕业后,到夏威夷读硕士,又到耶鲁读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时间,终于得到博士,非常欢喜。有一天他回来,对星云说:“师父,我现在得到博士学位了,以后要再学习什么呢?”星云说:“学习做人。”

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办法毕业的。星云觉得人生,不管是士农工商、各种人等,只要学习就有进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需要学习的事。

 

第一、“学习认错

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种错。认错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会大众、佛祖,甚至向儿女或是对我不好的人认错,自己不但不会少了什么,反而显得你有度量。学习认错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

 

第二、“学习柔软

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所以要柔软,人生才能长久,硬反而吃亏。心地柔软了,是修行最大的进步。一般形容执著的人说,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如果我们像禅门说的调息、调身、调心,慢慢调伏像野马、像猴子的这颗心,令它柔软,人生才能活得更快乐、更长久。

 

第三、“学习生忍

这世间就是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万事都能消除。忍就是会处理、会化解,用智慧、能力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认清世间的好坏、善恶、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学习沟通

缺乏沟通,就会产生是非、争执与误会。现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忙,大家都是龙兄虎弟,互相争执、不沟通怎么能和平呢?

 

第五、“学习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不用的时候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人生的岁月有限,认错、尊重、包容才能让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学习感动

我们看到人家得好处,要欢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动。感动是一个爱心、菩萨心、菩提心,在我几十年的岁月里,有许多事情、语言感动了我,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办法让别人感动。

 

第七、“学习生存

为了生存,我要维护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但对自己有利,也让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亲的行为。

回到页首

90/10的定律

 

它将改变你的一生(最低限度,它将改变你对不同情况的反应)。

90/10的定律就是--生命的10%是由你的际遇所组成,余下的90%则由你的反应而决定。

这意味著什么?我们无法掌握10%的际遇。

我们无法控制汽车坏掉、航班误点,延误行程,甚或因为一个鲁莽的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我们无法控制那10%的际遇,但余下的90%则不然。你可以决定余下的90%。

如何做到呢?....凭你的反应。

你不能改变一个红灯,但你能够控制你的反应。别让他人操控你的情绪,你能够控制你的反应。

让我们举个例子。

 

你与你的家人吃早餐,你的女儿不小心把咖啡泼倒在你的衬衫上,这件事你无可奈何。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由由你的反应而定。

你开始责骂。你狠狠地臭骂女儿一顿,她开始哭了起来。然后你又把怨气发泄在太太身上,责难她把咖啡放在桌边。接踵而来的是一场夫妻争辩。你生气地上楼更换你的衬衫。你下楼时,发现你的女儿正一面哭著吃早餐,一面整理上学的书包,结果,她错过了上学的巴士。太太赶著上班,你匆忙开车把女儿送回学校。因为已经迟到了,你以时速四十英里在一条限速三十英里上的路奔驰。由于被员警延误,并付了六十元罚款,你到达女儿学校时,已经迟到十五分钟。你的女儿没有跟你道别,便急急忙忙跑入学校。而你到达公司,已是九时二十分了,这时你竟然发现──你忘了带公事包。

这是非常糟糕的一天,而你感到你的运气每况越下,你开始渴望回家。可是当你下班回家,你感到你与太太及女儿的关系上出现微小裂痕..........

为什么?...一切皆由你早上的反应而起。

为何你会有如此糟糕的一天?(选择题来了)

A)是咖啡所造成的吗?

B)是你的女儿所造成的吗?

C)是员警所造成的吗?

D)是你所造成的吗?

正确答案是D。

你无法控制女儿打翻咖啡一事,但你在紧接那五秒内的反应,让一整天的坏事开始发生。接下来是由于你不同的反应,造成所有的事情有所不同的故事........

咖啡翻倒在你身上,你的女儿几乎要哭了,但你温柔地说:“亲爱的,这并不算什么,但你下次得小心一点了。”
你拿起毛巾便上楼去。在你更衣完毕并拿起你的公事包后,你走下楼去,望出窗外,你看到你的孩子正在上巴士。她回头并向你挥手。你早了五分钟回到公司,并亲切地与你的同事打招呼。你的上司亦对你新的一天给予正面的评价。

看到两者的分别吗?

由同一个开端所引起的两个情境,但结局完全两样。

为什么?皆因你的不同的反应而起。

你或许真的无法掌控10%的际遇,但剩下的90%则可以由你的反应而定。

以下有一些实践90/10定律的方法。

 

如有人说起你的是非,千万别当一块“海绵”,就让那些攻击性的说话像挡风玻璃上的雨水般的流走。别让那些负面评价缠绕著你!对际遇适当的回应能够使你的生活不受破坏。一个错误的反应能够使你失去朋友、过度生气、甚或让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车子抛锚了,你会如何感想?你会生气吗?你会否猛击车上的方向盘?我的一个朋友就把方向盘打得掉下来!
你会怒骂吗?你的血压是否急速上升?你会否尝试去打车子?谁都不会在意你上班迟到了十秒?何必让一辆抛锚的车破坏你的心情?

记著90/10的定律,别在意。

你被通知说你被辞退了。你为何失眠与愤怒?事情总是发生了。不如用你拿来担心的精力及时间去找寻新工作吧!

航班延误了,而它将影响你一整天的行程。为何将你的怒气发泄在服务员的身上?她并不能阻止事情发生。你大可以用延迟的时间看一些书,或认识旁边的乘客。

 

不要愤怒,它将令你的一天变的更糟。

现在,你懂得了90/10的定律。实践它,你将会发现它的惊人效果。尝试实行它,你将不会有任何损失。90/10的定律非常神奇,而只有很少数的人懂得运用它。

你实行的结果会如何呢?

超过百万人沈溺在痛苦、挫折、陷落在各种问题与心伤之中。我们必须理解并实践90/10的定律。

 

它将改变你的一生。愿与各位共勉!

回到页首

爱因斯坦自传手稿

 

站长注:翻译文章读起来很别扭,大家要多读几次,或许就能突破不同文化上的语文表达障碍。

 

六十七岁的我,坐在这里,试图写著象是自个儿讣闻般的东西。我之所以答应写这个东西,不仅是因为希尔普博士要我这么做,而且还因为我真的相信,当一个人回顾自己的奋斗与寻觅时,如果能把这些感受与那些仍在奋斗的人分享,倒也挺好的。不过细细回想之后,我愈觉得这样的企图与努力是多么的不足。不论一个人的工作生涯有多么短暂有限,不论他在生涯中所犯的错误有多么明显,真要提出与大家沟通讨论的事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刻六十七岁的我,已非当年五十岁、三十岁或二十岁的我。每次的回忆,都会受到此时此刻思绪所影响,因此回忆不见得正确。这样一想,的确是满令人心惊的。虽然如此,我还是可以从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值得分享的事情,提供给不具这些经验的人参考。

在很年轻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大多数的人一辈子所追逐之渴望与奋斗,其实是虚无的。此外,我也很快就发现了这种追逐里面的残酷面。在追逐外在名声的岁月中,人们会听到很多奉承与赞美。为了生活温饱,任何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继续投入对于名声荣耀的追逐。参与这样的追逐,也许可以满足生活的温饱,但却无法满足那些有感觉、会思考的人。对于这样的人,第一个出路,大概就是宗教信仰。在我们文化中,宗教信仰是透过传统教育机器植入每个幼童的心灵。因此,我在幼年的时候曾经培养出对宗教的虔诚〈尽管我的父母是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犹太人〉,虽然我对宗教的虔诚在我十二岁时就戞然而止。透过阅读广泛的热门科学书籍,我很快地坚信:《圣经》故事里的大部分内容都不可能是真的。这导致我产生正面的自由狂想,并且相信大人的社会是故意用谎言来欺骗小孩。这一段经验,让我对各种形式的权威都产生怀疑,甚至对于特定社会环境中一切的信念都抱持不信任的态度,从此以后,即使年龄增长,这种态度却再也没有离开过我,因为这种态度让我看清楚生活中许多因果关联,它不再像最初那样为我带来痛苦麻烦。

我很清楚,年幼时被灌输的宗教天堂概念〈虽然后来这个概念不复存〉,是为了将我从“仅仅和个人事务有关”的锁链中解脱,让我不再受困于愿望、希望与原始感受的支配。外头有一个广大的世界,这个世界乃独立于我们人类而存在。一个巨大永恒的谜团横亘在我们面前。透过我们的忖度与思量,我们起码可以了解这个谜团的一小部份。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对我而言,变成一种解放。我很快就注意到,我所学习且景仰的许多人,都在投入这种思考过程中,找到内在的自由与安全感。在我的心智之眼面前,这个超个人的世界若隐若现,向我揭示各种可能性。这些古往今来与我志趣相同的思想家,以及他们的洞见,都变成我不可或缺的良伴。通往这个知识天堂的路途,并不像通往宗教天堂的路那样舒服与诱人,但是它的确是一条可靠之路。我从来没有后悔选了这条道路。

我在这里所说的话,只能表达某部份的真相,就好像画几条简单线条就想代表一个充满复杂细节的物体,所能表达的实在有限。如果一个人喜欢有条不紊的想法,那么他在这方面很可能开发得比较多,而其它方面却被忽略了,从而大大决定了他的心智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可能只看到一个有系统的发展过程,而实际经验却发生在千变万化的特殊情境中。外在情势的多样性,以及当下内在意识的狭隘性,为每个人的生活带来某种原子化的分裂。我的转折点,是这么发生的:本来我对于短暂且仅与个人相关的事务具有极大的兴趣,但却突然间感觉索然无趣,转而渴望了解人类对于万物的“心领神会”。从这个观点看来,上述所说的虽然简短,却句句真实。

究竟什么是“思考”?当我们接到感官印象时,记忆画面涌现,但这还不叫“思考”。当这样的记忆画面形成一系列的连续画面时,这仍然不算“思考”。然而,如果某个画面在许多个连续画面中一直出现,那么透过这种不断重复,这个画面就变成这些连续画面的共通元素。这样的元素变成一种工具,亦即一个概念,它把各个不相关的事物连结起来了。我认为,从自由联想或“作梦”变成思考,这样的过程,取决于“概念”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个概念并不一定要与可认知或可重制的符号〈例如语言文字〉相连结,可是,思考必须是可以沟通的事实。

读者会问: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问题重重的领域中,就这么接受这些自由发展且原始的想法,而不去试图证明任何事情,这样是对的吗?我的答辩是:我们所有的思考,本质上就是与新概念自由互动;在与这些新概念自由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许多感官经验,我们只需要好好审视这些感官经验,就没问题了。“真相truth”这个概念,不适用于这个架构。对我而言,只有在大家针对元素及游戏规则达成普遍协议〈也就是惯例convention〉时,讨论“真相”这个概念才有意义。

我认为,我们的思考在大部分的时候都以非符号〈语言文字〉的方式进行的,有时候甚至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著。否则,我们怎么会针对某些经验突然感到“惊奇”?这种“惊奇”的情形,通常发生在一个经验与已经存在我们脑海中的思想体系相互冲突的时候。每次我们强烈且密集地经历到这种新概念的冲突,它就会用一种明确的方式冲击我们原有的思想体系。我们的思想体系绝对是从一个个“惊奇”中逐渐建构起来的。

我在四、五岁的童年时期,就经历过这样一场惊奇。当时,我父亲拿了一只罗盘给我看。我看到那只罗盘的指针肯定地指出方向,这与我原来认知的事件一点也不相符,因此这个经验一定不知不觉在我的思想体系里找到一个停驻点。我还记得〈或者至少相信我还记得〉,这个经验使我产生深远的印象。事件的表面背后,必定掩藏著深奥的道理。我从婴孩时期开始,所见识的东西不少,对于物体的掉落现象并不感到惊讶,更不担心风雨,不担心月亮是否掉下来,不讶异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差异。但我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看到罗盘那一次的反应。

十二岁的时候,我经历了第二次惊奇的经验。在那个学年开始的时候,我拿到一本谈论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的小书。书里有许多定理,例如:一个三角形之三边的顶垂线必交会于一点,虽然没有具体的证据,可是这个定理是如此明确地被证明了,无人有任何异议。这种清楚与确定,令我产生难以形容的印象。这个定理在未经实验证明的状况下就被接受,并没有对我产生困扰。对我来说,如果我能为一个主张找出佐证的证据,才能不再怀疑该主张的真实性。例如,我记得我拿到那本几何小书之前,有一位伯叔辈告诉我有关勾股定理。我花了很大的工夫,成功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道理儿“证明”这个定理。在证明这个定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到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之比,必定完全取决于其中一个锐角。上述这个定理,并非“显而易见”的现象,而几何学居然可以证明这种观察不到的事实,真是令人惊呀!此外,几何学所涉及的客体〈object〉,无异于感官认知所涉及的客体,只不过这些感官认知所涉及的客体是看不见也触不到的。这种单纯原始的概念,显然奠基于以下这个假设:几何概念与直接经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的。

如果我们确认透过纯粹思考而对于经验客体具有某种程度的了解,那么“惊奇”就可能奠基在错误之上。人类居然可以透过纯粹思考而达致某种程度的确定性与纯粹性,就像古希腊人在几何学方面的成就。对于初次体验这种“惊奇”的人来说,光是知道这一点,就够惊奇了。

回到页首

比画

 

从前,一个画家收了个徒弟。几年以后,徒弟自认为他的绘画已不在师父之下了。一天,徒弟竟提出要和师父比赛的要求。师父略一沉思,答道:

“好!但有一个条件,咱们各自用一条毛巾盖住画,再请众人前来评定高下。”

 

师徒两人比赛之时,徒弟当著观众的面,揭开自己盖上的毛巾,便听得一片赞叹声:

“这牡丹花娇艳欲滴,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

 

徒弟得意地说:“师父,该看你的了!”

 

说完,只见徒弟伸过手去揭毛巾,突然,那只手就像被黄蜂螫了似的缩了回来。随见他一转身,拜在师父脚下,连声说道:

“还是师父画得好,还是师父画得好!”

 

师父欠身扶起弟子,拿起自己的画,在众人面前一抖,竟把大家全惊呆了。

 

 

 

猜猜师父到底画了什么东西?

回到页首

原来你也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

“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年轻人抱怨著说。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不解。

 

老人反问道:“假如现在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1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砍掉你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使你双眼都瞎掉,给你1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怨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道。

 

青年愕然无言,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回到页首

台湾经济之父-尹仲容

 

尹仲容(1903~1963),名国墉,字仲容,湖南省邵阳县人。尹少时就读其母创建的南昌正蒙女校,1925年以第二名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先后二次供职交通部电政司,将一向分设的邮政和电信、电信局和电台合并;收回外商控制的沪(上海)→烟(烟台)→沽(大沽)水线;筹建9省长途电话网。初展才识,工余从事著述;编纂出版了《吕氏春秋校辑》、《电磁学》、《工程数学》等。

1936年,尹出任建设公司协理,主持民营给水与电力投资开发。筹建和改进了西安、南昌、汉口等城市的水电设施。1949年4月,尹随国民党政府迁居台湾省台北市,任台湾当局中央信托局局长兼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面对濒临崩溃的台湾经济,尹定下四项原则:“增加生产,促进贸易,开发资源,节约消费。”优先发展最关民生的纺织、肥料、电力工业,并以此作为现代化工业的起点。

1953年7月,尹兼任经济安定委员会下属工业委员会召集人,主持制定台湾工业发展计划,以促使工业委员会成为推动台湾工业发展的设计、筹划、筹措资金、推动设厂的机构。

1954年5月,尹任台湾当局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经济部长,并兼任前职。对改善工业生产环境,扶植公、民营企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侨资;拓展对外贸易,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使台湾经济走出困境。

1955年11月,尹涉嫌扬子公司贷款案,辞去所有职务,出庭应诉。因仰慕清末外交官郭嵩焘(字筠仙)兼具华夏文化修养、欧美民主科学精神,应诉之余,广泛收集资料,编纂《郭筠仙年谱》。

1957年8月,扬子公司贷款案大白,尹被重新启用。

台湾当局先后委以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秘书长、外贸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元运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湾银行董事长等要职,主持制定台湾《加速经济发展计划大纲》。在对外贸易中实施单一汇率,取消外贸限制;在工业生产中扩大民营范围,维护自由竞争;在信贷投资方面,集中投资于少数制造业,使之成为经济起飞的带领力量;控制消费品生产的投资,使每一分钱的支出,都能增加经济起飞的力度。

台湾经济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尹作出了巨大贡献。台湾工商各界称尹为“台湾的“欧哈德””、“台湾经济之父”。

尹性情笃挚,廉洁白守,兼职不兼薪,不支出差补助费,不修置房屋家俱。在对日贸易中,日方给予40万美元的佣金,尹涓滴未取,悉数留作公用。1963年1月病故。

 

尹仲容的故事:抛弃面子,坦然认错

 

台湾经济的领航人尹仲容,逝世已经二十四年了,但他有守有为、能于担当、特立独行的作风,仍为老一辈的工商界人士念念不忘。

前交通部长沈怡评论尹仲容,说他为人锋芒毕露,但待人宽厚;不肯服输,却又从善如流;懂权术,但从不玩弄手段;有高度智慧,却从不用小聪明的人。

除此之外,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尹仲容勇于认错的故事。

1958年八月间,尹仲容一人担任外贸会主任委员、美援会副主任委员、台湾银行董事长等三要职。他根据外贸会部属的签报知悉,中药药材中的甘草,以伊朗价格最低廉;黄花、红参等,以韩国价格最低廉。为节约外汇计,他立刻订定了中药限定采购地区的办法。

该办法公布之后,因为伊朗与韩国的船期不定,而且他们不肯小批出售;可是本省需要量不大,如果大批采购,势必增加业者资金与利息的负担,结果买卖双方僵住了。双方的触礁,引起中药价格的暴涨。

尹仲容发现错误之后,在新办法公布的第三天,立刻取消前令,恢复原来的办法,并公开向报界承认他的错误。

当时有记者问他:“您这不是朝令夕改吗?”

他率直的回答:“知错了还不改,那还了得!”记者追问:“这岂非有损政府威信吗?”

他说:“知过不改,才真正的有损政府威信,而且还可能会害死许多病人。”

这就是尹仲容勇于抛弃“面子”,坦然认错改过的真实故事。

如果人不会犯错的话,铅笔后面也不会有那块橡皮擦了。

在1950至1965年间,美国对台湾的援助约占台湾进口总量的30-40%,所以掌管美援及外汇分配权的是最肥的职缺。美援是那时最重要的资金,而各企业要进口任何东西都要先取得外汇权限,才能从国外进口东西。

尹仲容是早期台湾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功臣,当时当经济部长的尹仲容不但身兼财政部长,同时还掌管著美援及外汇的分配权,应该算是那时台湾最有权有势的财经首长。但宛如财经太上皇的他,为人却是刚正不阿且为官清廉,只顾著为人民谋福利,为台湾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台湾早期许多卓越的经济计划就是出自于他之手。

他为苦难的国家和穷苦的生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自己一生却是两袖清风。尹仲容到底有多清廉呢?!他的家人要靠别人的救济才能过活,甚至直到他死的时候,他的家人都无钱帮他买棺木下葬,最后是经报纸报导之后,社会才一片哗然,最后是经过学者及社会各界善心人士大家捐钱之后才有能力下葬。

回到页首

放下

 

记住anger(发怒)与danger(危险)只差一个字,别看少这一个字,

它会影响我们这份职业、甚至人际关系。正所谓“祸从口出…”。

 

专家讲:“人,面对外人时,总是可以表现得雍容大肚、心平气和,

但面对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却往往一点小事就足以皱起眉头,

甚至出言相伤。”

正如你永远只对你最爱、最亲的人生气。

你会对住你上司、老板生气吗?

 

如果形容人类是一种“出门高E.Q,回家低E.Q”的动物,

我想一点儿也不夸张,

多拿出一点耐心与包容给家人吧!

否则您自己也不会快乐,不是吗?

 

曾在报上看过英文中的stress(压力),与desserts(甜点)两字,有很微妙的相关。

是什么相关呢?

仔细一瞧,好像没什么关系嘛!

可是,再看一下,咦,
stressed这个字从后面倒过来拼写,不就是desserts吗?

所以,“Stress_is_just_desserts_if_you_can_reverse.”

(压力就是甜点,只要你能逆向观看。)

哈,这真是有趣的妙论呀!

 

人生之中,有许多“压力、挫折”,

但只要转个念、换个角度看,它也就是我们生命中的“甜点”呀!

此外,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饭,一半是甜的,一半是苦的,

你不知道会先吃到哪一边,但终究必须把饭吃完。”

是呀,生命有甜、有苦、有酸、也有辣;

但都必须去经历它、走过它呀!

 

有一个小学老师在偏远的乡里教书,

这天,他来到自己班上的教室,问班上的小朋友:

“你们大家有没有讨厌的人啊?”

小朋友们想了想,有的未作声,有的则猛力地点点头。

老师接著便发给每人一个袋子,说: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想想看,

过去这一周,曾有那些人得罪过你,他到底做了怎么样可恶的事?

想到后,就利用放学时间到河边去找一块石头,

把他的名字给用小纸条贴在石头上。

如果他实在很过份,你就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

如果他的错是小错,你就找一块小一点的石头。

每天把战利品用袋子装到学校来给老师看哦!”

 

学生们感到非常有趣且新鲜,放学后,每个人都抢著到河边去找石头。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把装著从河边捡来的鹅卵石的袋子带到学校来,

兴高采烈地讨论著。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有的人的袋子越装越大,几乎成了负担。

终于,有人提出了抗议:

“老师,好累喔!”

老师笑了笑没说话,立刻又有人接著喊:
“对啊每天背著这些石头来上课,好累喔”

这时,老师终于开口了,她笑著说:

“那就放下这些代表著别人过犯的石头吧”

孩子们有些讶异,老师又接著讲:

“学习宽恕别人的过犯,不要把它当宝一样的记在心上,

扛在肩上,时间久了,任谁也受不了…”

 

这个星期,这班的同学上到了人生中极宝贵的一课。

袋里装入越多、越大的“石头”,心中存留越多、越深的仇恨,

所造成的负担就越重。

 

假如你有写上我名字的石头,你知怎样做…感谢主。

 

我很喜欢一句名谚:“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

 

懂得“放下”,何等自在。

 

请传阅,或许今天正有人需要它!

 

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与恋爱最大的不同,

就是“恋爱看的是对方的优点”,

而“婚姻却是要包容对方的缺点”。

 

缘份是找到包容你的人

回到页首

末日四骑士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里有一个地方叫“爱实验室”。在那里,夫妻们同意接受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博士细致的研究。一对夫妻互动接触之际,摄影机会记录下他们脸上闪过的最细微的奇怪表情,即使只持续十分之几秒钟。测量器会记录他们的心率节奏和血压变化。自从《关系治疗》(The_Relationship_Cure)的作者戈特曼成立这所“爱实验室”以来,已经有超过100对夫妻同意讨论他们长期冲突课题:家务分担、关于孩子的决定、家庭财务管理、和姻亲的关系、关于吸菸和喝酒的分歧、等等。

戈特曼博士的第一个发现是:根本不存在没有长期争执的快乐夫妻这回事;事实上,没有持久的情感关系是完全不发生争执的。相反,真的没有长期争执的夫妻,才令人担心。缺乏争执表明两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十分遥远,以致排斥了真诚的交流。第二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当一对夫妻发生争论的时候,戈特曼博士可以只花仅仅5分钟来分析,便能预测哪一段婚姻将会继续,而哪一段夫妻会在数年内以离婚收场,而且准确度达90%,即使他们正处于蜜月期。

没有什么比感到和我们最亲密的人(配偶、孩子、父母)中断情感,更折磨我们的“情感脑”和生理机能了。在爱实验室里,一个苛刻的字眼,或者轻蔑或厌恶在脸上造成的细微的表情扭曲,可能连观察者也看不见,但却足以导致承受者心跳加速。面对打靶式的攻击,再加上对方一点点的蔑视,承受者的心率会忽然攀升至110次以上。

一旦“情感脑”受了这种刺激,它就会关掉“认知脑”理性分析的能力。正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情况,前额叶皮层“断了线”。男人尤其容易受戈特曼博士说的“情感洪峰”的影响。一旦他们的生理机能受到刺激,他们的情感就会“决堤”,而他们只会想到自卫或攻击,他们不再寻找能平息争端的处理方法。很多女人的反应也是一样。戈特曼博士的研究记录下这些交流,我们听起来,会感到似曾相识的可怕:

丈夫:你有没有取回我送去乾洗的衣服?

妻子(用讽刺的语调):“你有没有取回我送去乾洗的衣服?”你自己去拿那些见鬼的衣服吧。我是谁?你的女佣吗?

丈夫:当然不是,如果你是女佣,起码还会懂得怎样搞清洁。

对话的时候,丈夫和妻子的生理状态迅速变得混乱。(虽然爱实验室没有量心率变异性,但我能想象它们差不多是处于混乱的状态。)这种情况会为一段关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戈特曼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指出这种负面的处境具备了“末日四骑士”的特征。〈注:《圣经启示录》里描述世界末日时会出现的四个骑士〉这是四种态度,它们所向披靡,会对任何人际关系带来严重的破坏。这些态度一旦传递出去,会大大启动对方的“情感脑”,其严重程度迫使对方或者用恶劣的态度来回应,或者像一只受伤的动物般退缩。如果我们依赖四骑士来沟通,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无法从这段关系里得到我们想求的结果。可是我们却几乎总是指派这些战士上情感战场的前线。

1.批评:第一个骑士是批评,批评他人的品行,而不只是表达委屈。一个例子是:“你又迟到了,你只关心自己。”表达委屈可以是:“已经9点了,你说你会8点钟来,这已经是这个星期的第二次了,这样等你我觉得孤独和难过。”

批评的另一个例子是:“我替你收拾衣服都收拾烦了。你总是一团糟,简直令人脑火!”可以这样表达委屈:“你把东西推满厨房,给我添烦添乱。早上我在厨房喝咖啡的时候,要收拾一番才感到舒服。你可不可以晚上睡前把东西收拾好?”

如果把合情合理表达的委屈变得像批评,而且一定要惹起对方的愤恨、恶意和激烈的攻击,戈特曼博士提供了一条保证成功的配方:你只要轻蔑地附加一句:“你哪里出了毛病?”

这些观察令人惊讶的是它们是多么明显。所有人都很清楚我们不希望人家怎样对待我们。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人家怎样对待我们的,恰恰是我们难以启齿的话。而当人家和我们交谈之时,如果对方的态度富于情感智力EQ,我们的感激之情立刻油然而生。

我记得有一天在电话里,上了不期而遇的一课。我已经在电话在线等了20分钟,另一边的机票代理正在查看我的订票情况。那一班飞机将于当天下午起飞,所以我既焦急又忧虑。当她终于承认她无法找出我所订的票时,我冲口而出“什么?简直疯了,找不到票你还有什么用?”

我说的时候就已经后悔了。我很清楚我把一位元我最需要、正在帮我解决问题的人推开,可是我不晓得怎样走出这个困境,我想我道歉的话会很荒缪。(事实上,道歉永远不会太早或太迟,可是当时的我还未学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是她帮我解了困:“先生,你提高嗓门,会令我无法集中精神帮你。”

幸好她给了我绝佳的机会道歉而没有丢脸,我立刻这样做。不用多久,我们的谈话态度又像两个正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年人。当我解释这次旅程多么重要以后,她甚至变成一位真正的盟友,破例在理论上已经满座的航班上替我找到了一个位置。

我是精神病学家,然而却是她完全掌握我们之间谈话的情感。那一天傍晚,我想象她回家的时候一定比我还要放松。这经验引导我学习了“非暴力情感沟通”。事实上,在我多年的专业训练理,从来没有人认为它重要或者有用而向我传授。

2.轻蔑:戈特曼博士说的第二个骑士,也是对于我们的“边缘叶脑”平衡最粗暴和危险的,就是轻蔑。程度由最轻微的(有些人会说得转弯抹角),例如:“你的行为不恰当”,到最常说且最暴力的,像“可怜的家伙,你真笨透了”或者一般性的:“你是笨蛋”,或者简单却同样具杀伤力的:“你真荒唐”。

嘲讽也可能很具伤害性。再听一次前面丈夫对妻子说的话:“如果你是女佣,起码还会懂得怎样搞清洁。”嘲讽有时候在电影里会很有趣(甚至在电影里也要看情况而定),可是在真实关系里却并不有趣。然而为了试图表现得聪明或风趣(往往因而牺牲了他人),我们经常利用嘲讽这个工具,有时还会兴致勃勃。我认识一位出名的法国记者,她的话锋很犀利。她花了15年时间接受精神分析,而且认为很成功。有一天,那已经是精神分析结束很久以后,我们在谈论处理冲突的种种方式。她告诉我:“当我感受到攻击的时候,我会尝试毁灭对手。如果能够把他轰得片甲不留,我会很高兴”

传递蔑视往往只需要脸部表情:在听人家说话时眼睛朝天,做出反应时嘴角向下拉眼睛变窄。如果传递这些轻蔑信号的人是和我们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它们会直达我们的心底,使我们无法心平气和地化解矛盾。试问当我们收到的信息是对方的蔑视,我们怎可能还心平气和地讲理和讨论呢?

3.反击

4.筑起围墙:第三和第四个骑士是反击和筑起围墙。当我们受到攻击时,“情感脑”提供的两个反应是“要嘛就打,不然就跑(fight_or_flight)”(这著名的选择是伟大的美国心理学家瓦特·B·坎农在1929年提出的经典理论)经过千百万年,这些反应已经刻铭在我们的基因上,而实际上他们是昆虫和爬虫类最有效的选择。

反击所引起的问题是,在所有的冲突情况下,它反过来只会导致两种结果。最差的情况是触发暴力升级。如果对方被我的反击伤害了,他会押下更大得筹码。这位骑士今天在中东非常活跃,当然,这位骑士也同样活跃在全世界发生夫妻冲突的家庭里。它使得暴力程度逐步升级,直至冲突两派的肉体永远分开而毁了关系:解散、离婚......甚至谋杀。

在最好的情况里,我们反击成功,另一方被我们的气势打败。或者人们会用一记耳光取得胜利(正如父母经常对孩子,男人经常对女人那样)。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高唱入云,而我们里面的爬虫会因此感动满足。可是这种胜利无可避免会使退缩者受伤和痛苦,而这伤口只会加深感情鸿沟,使大家更难以一起生活。暴力反击永远不会感动对手,使对方请求原谅,然后反过来拥抱侵犯者。然而,即使在四分五裂的关系里,感动谅解拥抱仍是我们最渴求的事情。

另一种选择是筑起围墙,这是男性的专门技术,尤其令女人难堪。筑起围墙往往预示了一段正在崩溃的关系处于最后阶段,不管它是婚姻还是专业关系。

经过多个星期或多个月的批评、攻击和反击,其中参与演出的一方会选择“逃避”而放弃战场,起码在感情上是如此。虽然另一方还在寻找接触和对话,对方却绷著脸,看着脚,或者躲在报纸后面,“等待风暴过去”。对手被这种完全无视她存在的策略触怒,愈讲愈大声,最后开始辱骂。

筑起围墙会惹得另一方摔盘子,如果变成“砖墙”的一方是女性的话,她就可能挨打。肉体暴力是绝对的尝试:一方试图跟逃避的一方重新连接起来,尝试让她听见我们感情上感受的一切,让她感到我们的痛苦。可是这种策略显然永然不会成功。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出色地描写了这种徒劳无功而且暴力的追求:对视若无睹的钟情对象展开疯狂的追求。小说里埃斯梅达拉一直无视弗罗洛院长的存在,一直拒绝他的苦苦痴缠。弗罗洛为了感受她的认可,不断地折磨她,最后把她送上黄泉之路。

情感退缩并不是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正如戈特曼博士的实验室所揭示的,还有雨果所描述那样,筑起围墙往往导致可悲的结果。

因为西雅图爱实验室的研究,我们现在比以前更清楚当人们发生冲突时,心和脑处于什么状态,以及他们如何经常碰壁。我们自然有理由相信,在婚姻之外的冲突里,同样的条件反射和同样的错误也逐步侵害著人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冲突可能牵涉到我们的孩子、父母、姻亲、或者是我们的老板和同事。然而,究竟什么才是有效沟通的原则呢?所谓有效沟通,即是能够传递信息,却不会使接收信息者疏离的沟通方式。而且相反地,还会引起他人的尊重,使他们乐意帮助我们。

心理学家马歇尔·罗森堡博士是一位有效情感沟通的大师,《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_Communication)的作者。他生于底特律一个贫穷而充满暴力的社区。他年轻的时候开始热衷于研究如何睿智地化解冲突,而无需暴力。他曾经在世界各地授课和执业。在这些地方,冲突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环节。它们包括某些环境恶劣的社区里的学校和正进行重组的大企业。

非暴力肯定性沟通的第一个原则是用陈述客观事实来取代判断,取代批评。说:“你的表现真差劲”,甚至只是说:“这报告做得不好”,就立刻会使对方处于自我保护的状态。只是保持客观和具体,效果会好得多:“这份报告要传递我们的信息,似乎还需要补充三个观点。”

我们愈具体客观,其它人就愈倾向于把我们的言词视为合情合理的沟通尝试,而不是在攻击他或她的人格。罗森堡引用了一项研究,检验一个国家的文学及其公民的暴力程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这项研究,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里把人称为“好”或“坏”的陈述愈多,那么它的司法系统里面所记录的暴力行为就愈频繁。

第二个原则是避免对他人的判断,而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上。限制判断,是情感沟通的主要关键。如果我说出自己的感受,无人可以和我争论。例如,如果我说:“你永远不会顾及我的感受,你就是一贯的自我中心”,那么对方就会挑战我的批判。反之,如果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而你忘了,这让我感到很孤独”,听的人不可能质疑我的感觉。他可能会认为我不应该有这些感觉,可是这不由他来决定,我的感觉正是我。

重点是用“我”开始的句子来描述情境,而不是“你”。谈及自己,而且只是自己,我不是在批评他人,也不是在攻击。我是在表达自己的感觉,因此我是真诚和开放的。如果我有技巧,并且真挚诚实,我甚至可以透过揭示对方怎样伤害了我,而暴露出我的脆弱,因为我暴露了我的弱点,然而在大部分的情况里,正是这种坦荡可以解除对方的武装。我的坦诚令他人愿意合作,当然,前提是对方愿意投入我们的关系里。

这种技巧是那位元机票代理对我用的(“你提高嗓门,会令我无法集中精神帮你”)。她只说出了两件事:刚刚发生的事情〈客观、因此超越任何判断〉,以及她的反应和感觉。她对“对手”,并没有说出任何想法,因为那是没有用的。

根据罗森堡博士,更有效的作法是不仅仅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还表达我们落空了的需要。“我们约好一起去看电影,但你却迟到,我感到失望,因为我真的想看电影的开始片段,这对我很重要。我要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才能享受它。”或者:“你隔一个星期才打电话告诉我你的情况,我一直害怕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知道一切正常。”或者在工作上:“你让一份有错字的文件流通,我感到很尴尬。我的形象和整个工作组的形象都受到影响。我们的名声对我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一直全力以赴来赢取尊重。”

我把这沟通的方法教给年轻的医师们,他们非常需要恰当的方法来处理难以讨好的病人。实际上我给了他们一步一步的程序,他们往往会把它写在卡片上,并放在口袋里,以备万一遇到脾气不好的病人时可以派上用场。

罗森堡博士描述了一位参加他的培训班的人给他讲的故事:这个人开始参考一张卡片,就像我的学生那样,把他学到的技巧应用在他的孩子身上。开始的时候,显然会有点尴尬,有时甚至显得荒谬。他的孩子曾经立刻指出他的方法矫揉做作而不自然。然而,他是一位认真贯彻的初学者,他看着卡片,用他学回来的步骤回应孩子对他的嘲笑:“当我努力改善我们的关系,想做一个更好的父亲时,你却说我荒谬,你伤了我的心。我希望改变我们一直以来的对话方式,我需要感到这对你来说也是重要的。”

他的心方法果然有效,孩子们开始愿意听他,而且他们的关系也在改善。他用这种方法试了几个星期,事实上时间已经长得足以让他抛开那卡片。有一天晚上,他和孩子在争论看电视的问题时,他发了脾气,一时忘掉他的非暴力化解法。他四岁的儿子急忙冲口而出;“爸爸,赶快去拿你的卡片!”

回到页首

经济战争

 

股市你挣了钱,楼市你挣了钱。请先不要乐,你只是在为自己挖坑。说白了,你就是你的掘墓人。有钱,大家谁不盼望,但,钱是相对的,也是最靠不住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有多少人哭著喊著卖出本币,兑换美元。所以你今天挣了钱,你只不过是在享受摇头丸带来的快感。还是想想如何配合国家,做一些保住胜利果实的事情吧!美国金融战争早已开打,中国处境艰难!

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至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著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民众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穀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民众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存底,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雷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透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著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柯林顿政府的财政厅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柯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民众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

我说的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美国赚够了,日元现下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美国人玩上瘾了。1998年,同样的手法在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身上又来了一次,这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唯一不同的,这次不需要广场协议了。因为亚洲这些小虎小龙的外汇存底们直接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但是,还是没有战胜财大气粗、军事强盛、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结局大家也看到了,东南亚货币在先升后跌中,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

唯一市场硬挺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中国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没有民主自由,要是当时中国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巨视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国人向当年的日本那样因破产而跳楼自杀了!

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大家现下知道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他国“新闻自由”、“市场经济”、“民主人权”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了吧,知道我国的“巨视调控”政策的正确性和优势所在了吧。

美国停手了吗?没有,因为我国综合势力的增长国力的增强威胁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第一”的威权,近来“中国公开支持因儿子丑闻陷入困境的安南,指责美国故意借题发挥进行人生攻击。”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美国心里就不痛快了,就要整人了,现下强迫民众币升值就是消弱中国的第一步,各位明白了吗?知道为什么中央政府突然狂力打压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知道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惨了吗?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还是4月曾说了一件事情︰“有一个40亿美元的外资在上海炒房地产,已经退出中国了这样的外资,不要也罢!”明白了吗?中国股市是一个弱势股市,很容易被美国财团利用。

中央不可能放松对股市的控制,否则中国经济将会在外资的攻击中崩溃!前段时间,也就是今年的12月初又有一个240亿美元的外资财团撤离中国上海。现下,大家对国家的巨视调控的优势有所理解了吧,知道了国家出台那么多针对房地产的政策是多么的明智和及时了吧!

现下各位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国家外汇管制、汇率控制、打压房地产、控制股市、知道为什么中国要保持巨额外汇存底,为什么最近央行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债款规定,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要求进退场门贸易平衡,为什么要扩展东南亚贸易市场和欧盟市场,为什么要加WTO了。

其实中美之间的经济战争,早就已经开场了,而且来来回回过了几百招了。我们大多数网友还懵懵懂懂的只盯著台海,盯著中亚美军又多了一个军事基地。要知道经济崩溃的灾难远比一场军事战争的后果更严重。军事战争不外乎两种︰即“侵略战争”和“卫国战争”。而军事上的“侵略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打垮对方的一切(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达到占领对方领土,进行资源掠夺和控制奴役和剥削对方的国民。

这样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没有少发生,这里我就不例举事例了。而如今的美国就是以军事上的侵略战争为手段,达到奴役和剥削对方为目的的真实意图(对实力弱小的国家而言),看看如今的“伊芳拉克”就明白了,美国实际上是侵略占领了伊芳拉克,控制了伊芳拉克的石油,以此来满足美国国内巨大的需求量;而对实力强的原苏联(原苏联拥有制对方死地的核力量),美国就只有发动经济进攻来拖垮他们,苏联的分裂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许有的人要说,那是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和当时苏联国内政策导致了原苏联因经济崩溃而解体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进行军备竞赛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当时的美国经济实力比苏联强,所以,美国胜利了而苏联解体了。现下轮到我们了,我国现下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没有冷战时期的苏联强大,相同点是我国同样也拥有毁灭美国的核子武器,只是数量少了一点而已。那在这一轮中,就要看我国领导人的智慧了,建立合理的政策来规避风险,保护自己是当务之急(可喜的是,现下我国已经在这样做了)。

可是,美国也没有闲著,而且,作为经济进攻的第一步他们已经早早的迈出了,向美国“凯雷财团”这样的世界性投机财团收购中国的“徐州重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控制中国的核心技术,进行世界性的技术柯断。同时乘汇率没有变化之前以美元套取民众币,迫使中国央行大量发行民众币以应付大量的货币兑换需求,为拖垮中国经济打下伏笔。这还是明的进入,暗地里的就更无法统计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不明白大量美元兑换民众币的行为与拖垮中国经济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在正常情况下,在没有大量美国财团恶意涌入中国用大量美元换取民众币之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是相对稳定的,我国发行的民众币数量应等于我国民众累积的财富数量。而大量的恶意的国外财团的资金涌入中国,需要兑换大量的民众币,使得国内民众币的流通数量大大超过我国民众所累积的财富数量。而这些民众币全部投入少数领域,表面上是拉动了我国的经济,使国内的消费量变大,实际上也使得资产价格大幅上升。

据统计,目前在国际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有136万亿美元。其中只要有1%即1.36万亿美元涌入中国进行投机经营,按现下的汇率,我国就要发行10.6万亿元民众币。如果人民币升值15%,他们再用手头的人民币套取美元,他们将换回1.56万亿美元,而中国外汇储备是0.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一进一出,这些投资资金多了2000亿美元,而中国这么多年充当血汗工厂所挣来存在国库中的2000亿美元一分不剩,留给中国的是当初为应付这1.36万亿美元而发行的10.6万亿的人民币。2006年中国GDP是20万亿,物品是这么多,而钱却多了10.6万亿,那就意味著所有商品都要打折到原来的2/3。恐慌情绪将在社会上蔓延,炒房者为了变现到时可能会出七折、六折、甚至三折出手手中的房子。大批市民破产,牵涉到银行破产,整个国家经济崩溃,我们手中的财富一文不值了。

到时国人乃至世界将会对中国失去信心,不再储备和使用甚至抛售手中储备的民众币,使中国的外贸活动受挫,最终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对外导致信誉危机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就向40年代的通货膨胀那样一盒火柴要卖几百块。如果我国政府在这次的民众币汇率这件事上决策错误,那么到时中国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最近,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客观的讲,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按理说,民众币升值了,也就是说钱值钱了,应该是以前1块钱的东西现下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买到了;可是现下的国内形式,除了工资没有涨外其余的都涨了。

新华网报道说︰自2006年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米价、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报道认为,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导致食用油价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风而涨,25公斤装的富强粉涨幅达12%以上,500克大米上涨了6分钱。据了解,在上海、广州、深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涨升一遍,并持续一个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涨幅分别已达一成和二成。

农副产品涨价说明了我国经济在发展和提升。同时,以农副产品的涨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给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中国农民的数量毕竟占了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嘛。

但是,中国的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涨价绝非偶然。持续7个多月的巨视调控并没有稳定房价,相反,导致房价的节节攀升。早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地产泡沫将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声音太微弱,现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步步逼近我们。

对比1996年的东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试图为了一已私利而继续哄抬房价的地方政府,将迎来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的,可能还不被官方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来临了。这种处在萌芽状态的通货膨胀选择了一个导致经济危机的最好时机──2007年的元旦和春节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如果有一天速食面也开始涨价时,这场经济危机已无法遏制了。

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全面涨价,对中国的富豪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房价,间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来买单,日本的国民是花了15年的时间,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么,中国的城市居民要花多少年呢?

应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国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国的民众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一年之内升值达5%,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民众币的升值中逐渐缩小,国际市场的风险已在加剧。而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最后,逼迫央行加大民众币的发行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此爆发。这种危机也可能近在眼前。

民众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遭遇是中国汇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美国要干什么?但是,还由不得我们把国际市场的问题解决好,民众币在国内又是这样的尴尬。在不动产涨价的带动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种迥然不同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市场将走向资本的过度投机。说白了,对内将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对外给资本大鳄可乘之机。

如果更深层次的分析,民众币似乎是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围攻,试图将中国30来年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蚕食。接下来,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将进一步加剧,市民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经济危机说来就来。

真正要化解这场危机,对目前的经济局势来说,进一步加大巨视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也许,这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尽管已经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高房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更是史无前例。也许现下还不必过于悲观,一切都应该有转机。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问题,就象一辆出现明显故障的高速列车,轰轰隆隆往前飞奔,不知何时将会出轨或者颠覆。有经济学家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届时,社会动荡不可避免。那么,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发改委专家马晓河指出︰我国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由于产能过剩,内需不旺,中国产品被迫退场门,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过分倚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马晓河举例说︰中国人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双鞋子,可见鞋的产能过剩多少。2006年11月23日,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比较起来差别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上面两位,一位是巨视经济的专家,一位是金融威权,但指出的是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因为内需不旺而导致产能过剩,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中国将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险。

让我们再来看看近几年推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如果总揽中国经济全局就可以发现,推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退场门,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是“重投资、重退场门、轻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为什么中国人会“重投资、重退场门、轻消费,”呢?明知消费是生产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力,这是一个浅显的经济学常识,但是在巨视经济发展的布局上,连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都罔顾及了?

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是地方政府重投资,前几年表现的是“开发区”热,后来是“基本建设”热,再后来就是现下的“房地产”热;二是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产品退场门,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形成了生产规模,眼光都瞄准了国际市场,大到汽车,家电,小到鞋子,袜子,打火机,一古脑退场门。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退场门”热而言,贸易顺差继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民众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有经济学家分析,民众币自汇率改革以来升值了5%,现下的状况是有可能2007年一年就要升值5%,相当于前10多年的升值总幅度。那么这个后果是什么呢?许多经济学家讳莫如深,我可以大胆的告诉大家,后果就是民众币大量从不同管道流出境,国际洗黑钱的势力乘机介入,甚至可以把中国贪官的钱都洗白了。

可以说,在2007年之前,只听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洗钱,这个局面也将因此而改变,中国人终于到外国去洗钱了。再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中国民众创造的财富被别人悄悄地“盗走”了。发改委专家马晓河先生的话头上,看看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是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房价。房价不降,中国人对未来的预期必将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不敢消费,还有一部分成了房奴无钱消费。马晓河先生说,中国工业品利用率有半数低于50%,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必须扩大内需。而内需如何才能扩大呢?

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是38.2%,世界平均消费率是78%─79%
中国居民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十,世界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五。

两相对照,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就暴露出来,是高得离谱的房价将中国居民的财富搜刮一空,还拿什么去消费呢?所以中国人的消费率创下了历史新低。有专家预测,中国房价每下降一个点,将为市场一年增加100亿以上的消费,而中国房价从2006年前三季度的综合平均价位上,至少有30%以上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中国房价下降30%,中国市场一年将增加3000亿的消费总额,中国经济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中国民众也从此能过上好日子。

相反,我国要是领导人的决策事物方控制不好这个局面,我国的经济将会崩溃。我们都清楚我们现下身处的国际环境有多恶劣,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势,中国一定要具备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一是军事战争,二是经济战争。

用战争手段夺取别国别人的财富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还能看到。为了保护中国民众的生命财产,以及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中国一定要建设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谁占领了太空这个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战争的主控权。任何太空非军事化的想法,只能是白日做梦!

圣人说得好︰落后是要挨打的!中国只有具备了彻底摧毁对手的实力,别人才不敢欺负中国。

同时,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全球化,一场新的战争----经济战争,已经取代军事战争,成为当今世界一部分人夺取另一部分人财产的主要手段 。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经济战争的一个例子。落后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受到了重大打击。国际金融炒家以经济手段达到了以往要用战争手段才能达到的目标。

在少迟一点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中,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和财政司司长任志刚,在中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用大量外汇储备干预了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中央政府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扶盘行动。经过几个月的较量,香港政府成功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把香港当作领款机的企图。那次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香港恒指变动1点,期货的买卖就会相差2.3亿港币。

香港金融保卫战虽然过去好多年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强大中国做后盾,会不会发生“八国联军”攻打香港的可能呢?毕竟香港政府干预香港股票市场违反了当今国际主流社会的“规矩”。

中国航油(新加坡)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损失5亿美元和一位中国国资委职员在伦敦同期投资再次被吃表明中国在金融市场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就石油这一项,中国现下每年就要多花几百亿美元。现下是中国需要啥,国际商品市场就涨啥。可以说是“抢你没商量”。然而,石油等商品的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并不是最严重的。真正可能对中国经济的造成严重危害是民众币汇率体系和不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 。

我总觉得有人要以民众币汇率为突破口,搞垮中国的经济,夺取中国民众的经济成果。从要民众币升值和自由浮动的叫喊声中,我好像闻到了军事战争的火药味。

现下有一个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得说法,让民众币汇率自由浮动,由市场来决定。

难道市场是有鬼决定的吗?由市场来决定,听起来挺公平的,大家都有权。但仔细分析一下,世界上有哪个市场不是由少数人操中的呢?让民众币汇率由市场来决定,说穿了就是由他们来决定。

中国政府和民众一定不要忘记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现下外资的相当一部分是埋下的伏兵。它们就等美国把中国的门撞开(民众币汇价自由浮动),把民众币捧上天,牟取暴利。

总之,中国一定要建设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以应对可能军事战争。同时中国一定要建设热爱国家,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竟争规则的金融“铁军”以应对经济战争。只有这样,中国的安全,民众的财富才会得到保护!

回到页首

良家妇女综合症

 

女人对男人太好,过于迁就男人,男人反而不会珍惜。这就是所谓的“良家妇女综合症”。

那个对爱情看透的绝顶聪明的张爱玲,也曾患过这样的疾病,她是一个痴情的女子,胡兰成和别的女人私奔了,她还眼睁睁地跑过去给他送钱;浑身雅艳,遍体娇香的杜十娘,跟著书生李甲回乡,还不是在路途上就被所爱的人给卖了,演绎出千古流传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大玉儿一心辅佐皇太极,末了还不是失宠于后宫,差点连儿子的皇太子位都不保。

反倒是北宋文人陈季常,娶的妻子柳氏,被当时的文人苏东坡讥讽为“河东狮吼”的女子,“凶悍”地管著丈夫,不让他外出花天酒地,结果,丈夫功成名就,亦与妻子白头偕老。不过这是特例。于是有少数聪明的女人先知先觉,告诫女性同胞:当心良家妇女综合症。

于是当代“驯夫”之道便成了;做女人,千万不能太好。女人要想留住男人,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他“驯服”,不能当良家妇女。至于手段,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男人是一匹野马,不驯服,由著他放肆奔跑,伤心流泪的最后一定是女人。我有一位女友,容貌普通,事业平平,可是男朋友对她就是千依百顺,存折如数缴回。别说情人,就是自己买些稍微贵重一点的东西,也一定向女朋友请示;回家,不需要吩咐,就低头擦桌子、拖地板,将汗水默默倾洒在家里,标准的好男人。

男人与女人不同,有时那些外表看上去痞味十足,而其实内心温柔善良的男子,对女人杀伤力最巨大,如《飘》里的白瑞德;而女人恰恰相反,内心越有心计,外表越要温柔,如林黛玉。如果林黛玉和宝哥哥成了亲,宝哥哥十之八九会是“妻管严”。而最上乘的“驯夫术”,就是将霸道、精明融入在温柔、撒娇之中,正如古龙小说里的人物那样,小手轻轻一挥,小嘴轻轻一撅,再刚强的男人也会“灰飞烟灭”。

如果你想做个这样的女人,让你爱的男人一生和你相伴相依,眼里容不下别的女人,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包容你,最多骂你一句“小狐狸精”,那么切记:要有个性,要有主见,对男人不要过于迁就。

女人不坏,男人不爱。这与年轻貌美、贤慧能干无绝对关系,你需要的,就是智慧,并且一定要克服女人天生心软的毛病,将爱情看成一场战争,在战略上重视男人,在战术上漠视男人。

管住了男人,幸福还会远吗?

回到页首

爱是一种软暴力

 

所谓婚姻,就是彼此拔掉身上的刺能够依偎在一起。

爱情则没有这回事。陷在热恋中的男女身上都是没有刺的,或者说,都是把那些刺隐藏了的。更甚者,彼此是互爱对方身上那些刺的。所以从古至今,爱情的力量通常都比婚姻大。恋爱的时候,即使再怎么如胶似漆,那也是两个个体在“运动”,结婚了,成为一家人了,左手摸右手了,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与生俱来的“刺”便像扎手的栗子蓬那样,直愣愣地竖了起来。

真正的婚姻生活是从“撕破脸皮”的那一天开始的,之前的日子顶多算过家家。我们经常说“成人”这个词,而且还将结婚作为成人的一个标志,其实如同“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一样,结婚时我们未必也懂得婚姻。只有经历过婚姻的励炼,一个人才能真正成熟起来,虽然为成熟付出的代价总是很昂贵。从第一次产生不耐烦的心理开始,从坚定“谁也没有权利改变我”的“信念”诞生的那天起,属于婚姻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爱”成为一个砝码,一个互相进攻的武器,一种拔刺工具……

婚前七年是没有必要谈情说爱的──如果以传统的“七年之痒”为标准的话。这七年是爱情寂静的“坟墓期”,却是争夺家庭话语权的“激战期”,想讨论婚姻内有没有爱情这个话题,那么好,过七年之后再来,在爱情速食化的今天,给婚姻打个折,起码要过三年之后再来。坚持不下来的纷纷成了逃兵,坚持下来的则成了英雄。能造就一段哪怕传播范围仅限于邻里之间的婚姻佳话,也是配得上“英雄”这个称谓的。但正如每个英雄的身上都弹痕累累一样,拨开完美婚姻那袭华丽的外衣,里面同样千疮百孔。

婚内之爱是一种软暴力。那是在双方筋疲力尽、互相妥协之后仍然存在的一种敌视与敏感,那是一种彼此排斥又互相倚赖的无奈的福祉。在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你明白世界上不可能再有如此了解你且可以容忍你的人了,即使有的话你也会没有勇气去寻找,因为那意味著还要从头开始重新经历一番励炼,这种励炼的可怖程度甚至足以抵挡外界的诱惑。你听说过那个关在笼子里的猴子的实验吗?如果笼子的左边通了电源,那么猴子在经过几番尝试遭到打击之后,便是老老实实、永永远远呆在笼子的右边,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多婚内人都是那只习惯了呆在右边的猴子。

为了和平相处,为了营造温馨的环境,不让那颗已经被残酷生活折磨得脆弱不堪的心再添上一笔来自内部的伤害,许多人开始学会妥协、忍让,甚至曲意奉承、息事宁人。两个人成了光著身子的刺,可以放心地拥抱在一起,只是偶尔还会如惊弓之鸟,惶然而仓促地跳开,在意识到没有危险的时候,再默默地靠近。你掌握了对方的致命伤,但再也不忍下手,对方痛苦的样子,让你再也无胜利的快感而言,而是让你从内心深处生出怜悯之意──这就是爱了。

这种爱弥足珍贵。我甚至想不出非亲情之外能比这种爱更真实的爱了。也许男女的婚姻关系注入了亲情的原素之后会变得无比坚固。它常常让我想起那个名叫“白头偕老”的典故并非传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大到“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金星”,但如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能够放弃自己所在“星球”的立场,建立共有“星球”大家都能够遵守的新秩序,这何尝又不是天下男女借镜模仿的对象。现代婚姻温情的一面渐渐地少了,是因为残忍的一面在渐渐扩大。随著对伴侣选择权和放弃权得到更为自由的使用,那些曾经互相伤害过,如今却重新建立永恒契约的人,我认为他们之间的爱,不亚于少男少女的初恋。

回到页首

北野武与母亲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曾经说过一句话:

你赚的一块钱不是你的一块钱,你存的一块钱才是你的一块钱。

要记得好好孝顺父母,你赚的一块钱不是你的一块钱。

当今日本的讽刺明星兼导演"北野武",不久前又获得一个电影的国际大奖。几年前,他的母亲去世,他回故乡去奔丧。他一直不喜欢母亲,因为她的母亲一直不断向这一个儿子要钱,只要他一个月没有寄钱回家,母亲就打电话对他破口大骂,真是所谓的死要钱,而且"北野武"越是出名,她母亲就会索取越多的钱。

一天,老母亲过逝了,回到老家之后,他还是忍不住的大哭一场,想到他自己一直在外面工作,没有好好供养妈妈,虽然是死要钱的妈妈,他还是觉得亏待自己的母亲。等办完丧事,"北野武"正要离开家的时候,他的大哥把一个小包袱给了他,说:这是妈妈叫我一定要亲自交给你的。

"北野武"小心翼翼地打开小包袱,看到一本存折与一封信,存款是用他的名义(北野武)开户的,存款簿里的金额高达数千万日币。信中母亲写道:

“武儿,在这几个儿女当中,我最担忧的就是你,你从小就不喜欢念书,又乱花钱,对朋友太慷慨,当你说要去东京打拼时,我就很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我每一个月,就从不间断地跟你要钱寄回家,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给我的钱,我一毛都没有花,你大哥一家人都把我养得好好的,你的钱就是你的钱,现在就拿去好好利用吧!”

看完了信,"北野武"哭倒在地上,久久站不起来...

"王永庆"曾经说过一句话:你赚的一块钱不是你的一块钱,你存的一块钱才是你的一块钱。现在的经济景气越来越差,全世界都进入了三低的时代~~低成长、低利率、低所得;不要小看你随手花掉的小钱:一杯咖啡、一包香烟、一件衣服...,省下它,它就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如果你身边也有存不了钱的朋友们,告诉他"北野武"的故事,你就有可能成为他这辈子的贵人!

回到页首

最柔弱的那一部分

 

有一次听一位心理专家的讲座,专家讲了一个实验,内容是把一只猴子放在一个铁笼子里,笼子用绝缘体分成了两半,当其中的一半通电的时候,猴子会用最快的速度逃到另外的一半去,当科学家把绝缘体拿掉,整个笼子全通上了电,开始的时候猴子还像以前那样逃到另外一边去,几次之后,它发现整个笼子全部充满电流,于是,它不再像以前那样选择逃避,而是绝望地、无辜地、老老实实地呆在笼子的角落里──它已经习惯了承受伤害。

我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她是个温柔的女人,从恋爱到结婚,她一直用宽容的爱宠著他,因为她认为,只有她才是了解他的,所以她原谅他的暴躁和反复无常,她一次次用眼泪来洗刷著自己所受的伤痛,终于,在一次翻天覆地地争吵中,她站在摔得乱七八糟的房间中央,她含着眼泪,淡淡地说︰“我们离婚吧。”

第二天他们就去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之后,她搬到不远处的母亲家住,在经历了这场浩劫般的感情挫折之后,只有母亲才能收容她那颗破碎不堪的心。才一周的时间,她发觉自己变得恍惚起来,彷佛丢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认真地去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直到那天下班回来,在暮色里,她竟毫无知觉地将单车骑到了原来的家门口,并极顺手地推门走了进去,在他惊诧的眼光里,她恍然发觉,她一直还在想着家,想着他。

破碎的不可能再挽回,她这样告诉自己,并努力让自己变得坚强和冷漠起来,她告诫自己︰他是不值得自己爱的。但仅仅是在她走错门之后不久的一个周末,她独自去菜市场买菜,回母亲家的路上,又陷进沈思和茫然中,又推开了那扇最熟悉不过的门,又看见那个最熟悉不过的人正蹲在门口闷闷地抽烟,憔悴得不像个样子。那个下午,她没有再回母亲的家,而是为他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第二天,他们复婚了。

现下,他们仍然像以前那样地生活著,就像无数平凡的夫妇,他的毛病没有改变多少,而她呢?也依然像过去一样地爱著他。她是习惯了,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再怎么不公平的对待也只是无谓的考验,就像那只不再躲避的猴子,明知道无论躲到那里也躲避不了身体的痛楚,还不如停留在原地,任凭所有的苦痛尽情地压来。

如果爱一个人成为习惯,他就成了你心底最柔弱的那一部分,成了你的致命伤,成了你无法躲也不想躲的牢笼。你的心里有时虽充满了无望和无辜,但一种叫做“奉献”的感情已充斥了你的内心,它既美好又让人感到疼痛,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倚赖上这种感觉,那么所有的退路就全部被这种感觉封闭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求回报地爱他,像喝水吃饭一样习惯,直到你有了戒掉罂粟那样的毅力才能戒掉。

回到页首

娶了比尔盖兹的女儿

 

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告诉他儿子。

杰克:我已经决定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儿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

杰克:但我说的这个女孩可是比尔盖兹的女儿喔!

儿子:哇!那这样的话.........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兹。

杰克: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

比尔: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

杰克:但我说的这个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喔!

比尔:哇!那这样的话..........

 

接著,杰克去见世界银行总裁。

杰克: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公司的副总裁。

总裁:我们已经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

杰克:但我说的这个年轻人可是比尔盖兹的女婿喔!

总裁:哇!那这样的话..........

 

最后,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盖兹的女儿,又当上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回到页首

犯人

 

有一次,一对父子吵架,气氛很凝重。

儿子说:“你对我说话的口气就好象是在审问犯人一样。”

父亲说:“没错,就是在审问犯人!孩子做错,做父亲的,就应该好好管教他,不是吗?”

儿子听了就不再说话了,寂静了一分钟,父亲忍不住就骂道:

“你为什么不回话?”

 

 

 

 

儿子说:“我又不是犯人!”

回到页首

一杯水

 

有一次,一位老师父在授课时,突然拿起茶杯问徒弟们说:“你们轮流拿著这杯茶水,然后告诉我这杯水有多重?”于是,徒弟们一一拿起茶杯,然后彼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说200公克、有的说300公克,似乎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

过了一会儿,师父开口了:“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能拿多久?”

“拿一分钟,大家都觉得轻松。拿五分钟,可能手会酸。拿一小时,可能手就会发抖了。如果拿一整天,你们受得了吗?”徒弟们一致说:“肯定受不了!”

最后,老师父就开示说:“即使是很轻的重量,如果不懂得即时放下而一直拿著,久了手一定会受不了。”

“同理,即使是轻微的压力,如果不及时抒解而一直承受著,久了人也一样会崩溃的。”

回到页首

八个鸡蛋

 

结婚前大部分男人喜欢在女人面前献媚,带著女孩出去吃饭,女孩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还要拼命的往女孩碗里夹肉夹菜,笑咪咪地不停嘱咐多吃点,女孩幸福地吃下笑咪咪地问︰你为什么不吃?答曰︰秀色可餐。

结婚后的情形大多是乾坤倒转的。女人挖空心思地琢磨男人喜欢吃什么,费时费力地做出来,而男人呢?尝了一口,咸了淡了,推到一旁。但凡家里吃点鱼呀肉呀虾呀蟹的,女人总是先给孩子,后是老公,剩下点就尝尝,没了自己也就不吃了。这就是中国女人的道统美德。

老爸和老妈是模范夫妻,吃东西总是互相谦让。家里吃点虾蟹子,爸爸总是一口不吃,他说不喜欢吃,怎样劝都不行,我觉得没人不愿意吃这些,他只是不舍得吃。吃个咸鸭蛋流油的黄总是从这个碗里夹到那个碗里,又从那个碗里夹回来。一直很敬佩爸爸那样的人。

子曰是我男友,我们俩在一起基本上属于天造地设的一对,感情上也比较合拍,曾经我以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男人。

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自私,这种自私的表现也仅仅是在吃上面。对于他喜欢吃的东西,他谁也顾不上,即使是他爱的我也不例外。或许是家庭影响吧!他们家爷们一个德行,女人惯的。我十二分地看不惯他的行为,你想老大一个男人见了好吃的没命的吃,头也不抬眼也不睁,张著嘴猛塞,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譬如我们一起吃罐头(大多时候我买的),他总是独自握著瓶子大口地塞,偶尔塞一块我嘴里,那眼神,就像我从他嘴里夺出来的,割了他肉般的难受,他的一串动作塞、咀嚼、吞咽绝对的流畅和麻利,他会连汤带水一点不留下,顺溜地把它吃完,咂吧咂吧嘴走了,徒留我尴尬的大口。

我和他煮一只鸡,所有的精华部分全被他拣了去,他绝对不会跟你客气,拿双筷子在自己眼前翻够翻到我眼前,我很想告诉他,即使是他不拣我也不舍得把好肉自己吃了。他很喜欢吃鸡珍,其实我也很喜欢吃,有一次我夹了一块放到自己的碗里,他的眼尖一下就看到了,抬头质问我︰你为什么吃我的鸡珍?

我哑口无言,甚至觉得自己太馋了,有种偷了别人东西的感觉。冬天的西瓜很贵,他喜欢吃。我们都是上班族,赚钱也不多,所以买回来,我从来都说不喜欢。他吃西瓜是一剖两瓣,拿勺子挖著吃,他吃的声音淅沥哗啦,我馋的口水偷偷地咽也不会向他讨要。

那天他吃呀吃实在是吃不动了,剩下的就放在桌子上出去了,我收拾屋子,看到他吃剩的西瓜里面还有一点点红,觉得扔了可惜,就把它挖干净了。他回来后找西瓜,我说剩了一点点,以为你不吃了,我吃完扔了。结果他差点跟我翻脸了︰你吃就吃了吧,还说剩一点点我记得还剩下半个呢!虚伪!我又一次在他面前无地自容。

更可笑的是,有一次他买了四串烤羊肝在车上等我,结果等我不来,他实在馋不过了,全吃了,我上车闻到了烧烤的味道,问他,他振振有词︰谁让你不早点出来!心里有点酸酸的,觉得他没心没肺,很难过。

于是我说,给你讲个故事吧!文革时期,两个大学生相爱了,女孩是某位领导的千金,而男孩是农民的儿子。为了阻断他们交往,毕业的时候女孩的父亲运用职权将男孩调到边区贫困的地方,女孩知道后和父亲断绝关系毅然地跟了去。

两个人吃尽苦受尽累,但能相依为命他们仍然觉得值。有一年中秋,队里给每家分了一块月饼,仅有一块。男孩领回家,女孩还没有放工,男孩实在馋不过,就把月饼一分为二,先把属于自己的一半吃掉了,望着剩下的一半,男孩想,如果女孩回了家,一定不舍得把半块都吃了,会再分一半给自己,于是男孩那剩下的一半又掰了一半吃掉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男孩把月饼整个吃掉了。

女孩回来兴奋地问,是不是分月饼了,男孩很惭愧说是分了,不过都被我吃了。女孩很伤心,最终因为这块月饼离开了男孩。讲到最后我对子曰说,你看很多世俗力量不能摧毁的爱情却被一块月饼给击溃了。子曰瞪着眼听我讲,我想可能他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给他讲这些,这与他有何干。我的心开始摇摆不定,这个连孔融让梨的道理都不明白的男人让我对这段恋情产生怀疑。

五月的一天,我去他家,老人不在家,他说想吃炒鸡蛋了,我说好,我炒给你吃,我啪啪有一口气打了八个鸡蛋,切点葱花,放点盐,加点水,又切了两根火腿肠,磁啦倒进锅里,八个鸡蛋炒了一屋子香味,整整盛汤的一大碗。我端出去给他,我说我下点速食面我们中午就吃这些了。

我俐落地把速食面下到锅里,兴奋地跑出来,以为他会从碗里舀一大勺鸡蛋塞到我嘴里。跑到眼前我楞住了,一大碗鸡蛋一点都没了,碗光洁照人,照著我尴尬的脸,而他没事的样子,正在看着一本杂志。

我终于明白了,在他眼里,只有他自己,他并不是太馋,只是他心里没有我,既然他心里没有我,我还留下来做什么呢?我从锅里盛出速食面,恭敬地放在他面前,我说︰子曰,请慢慢享用,以后不用担心有人会和你抢东西吃,因为,我决定离开你。

我知道子曰他可能想不明白自己错在那里,但这又与我何干呢?我回到家,打了八个鸡蛋,搅了自己的泪水,痛快地吃下。

不记得电影的名字了,但一直记得女主角的妈妈跟她说︰“要嫁的话,要嫁给那个永远愿意为她留最后一口食物的男人。”

表面上听起来没什么意义,今天看来,就是这道理吧。而且,人的很多缺点可能都让人受不了,但绝不会超过“自私”,因为自私是天生的,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优先或唯一,所以他永远无法感受分享,共享或替别人想的感觉是什么,即便你说破了嘴的大道理,没感觉!就是感觉不到滴!

他们甚至无法觉悟你是在说他们,只会觉得你罗嗦而已。

自私是改变不了的天性疾病。

回到页首

对人生,我们才刚要开始!

 

我当老板时和一位来应征工作的年轻人面谈,我问他的头四个问题是:

“有没有女朋友?”

他说:“我还年轻,想专心拼事业,目前不想交女朋友。”

“你去过最好玩的地方是哪里?”

“我不喜欢出去玩,我喜欢在家研究计算机。”

“那你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我都全心全意工作,吃得很随便。”

“会做菜吗?”

“我家附近有很多吃的,不用自己做。”

他可能以为这些答案都展现出专业精神,会为自己加分,于是得意地看着我。但我连学历和经验都懒得问,就跟他拜拜了。我已经活得够粗糙了,但就连我都知道:除非是极度专业的人才(比如说实验室的科学家),一般来说,好的员工,必须先是一个好的情人。工作要做得好,生活质量得高。或是说,好的员工,对生活必须有起码的兴趣。这位应征者没有兴趣,也没有谦虚。他没有生活能力也就罢了,他还看轻那些能力,觉得自己花钱就可以买到,何必自己学。

花钱可以上好的餐厅,但体会不出美食背后的文化意义。花钱可以坐头等舱去意大利,但站在竞技场中央不会有思古之幽情。“吃”只需要像机器人一样张嘴闭嘴,但“品尝”就需要用到五官和心。

我也曾经张嘴闭嘴过。在美国念书时,觉得读书最大,其它一切都是浪费时间。有一段时间,我请中国餐厅每晚送便当给我。他们五点送到大楼门口,进不了大门,就把便当放在地上。我六七点回到家,有时下著雨,就在公寓门口地上,一堆广告传单之间,挖出又湿又冷的晚饭。上楼后一边吃,还一边翻著课本。

十多年后,我的经济状况比当学生时好的多,吃的东西却一样湿冷。六七点窝在办公室,没事做了,但也不想回家。跑到附近面摊上随便吃碗面,匆匆又赶回公司,生怕错过了重要的E-mail。肚子饱了,甚至因为吃得太快而很胀,但味蕾很懒散,心情很空虚。

我也曾是个赌徒,野心勃勃地想:一旦我考上第一志愿,或是当上总经理,或是找到天命真女,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那天以后,我就会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为了那些快乐的日子,现在苦一点没关系。继续做梦吧,王文华。

在联考制度下长大的我们,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我们都是延迟快乐的高手,擅长让人生在未来某个终点线等候。但联考制度下长大的我们,后来也都发现:得到第一志愿和天命真女之后,他妈的,竟然有新的问题!被延迟的快乐不但不生利息,反而连本金都没有了。

人生不会在未来某个终点线等候,它与你打一个照面,你不抓住它,它说走就走。陪伴你的只剩感叹,和打不完的玻尿酸。于是我戒了赌,开始用定存的方式,一天一天累积快乐的利息。如果没有命一把赢到大的快乐,那我就一餐一餐累积小小的幸福。

今年以来,我开始讲究每一餐。未必要山珍海味,但就算是蚵仔煎,也要细嚼慢咽。未必去大饭店,但就算是路边摊,资料也要搜集齐全。我把每一餐,当做生命给我的一个机会。当我打开餐巾、举起刀叉,我听见生命对我说:“你可以透过食物和旅行来认识、享受我。”

用这种方式你赚不到钱,得不到名,但是快乐却一点一滴地发生。原汁原味,绝对实在。和爱情相比,食物不会可歌可泣,但至少不会骗你。

“没有爱情的时候,你就多吃!”

Eat_and_live.Oh,My_God!没有爱情的时候,你就多吃!我饱读诗书,却发现这才是真正的醒世箴言!

九月初的周末,晚上十点吃完美食,和一位老友在街上巧遇:

“最近忙什么?”我问。

“忙著补习考金融证照,”

他又感叹地说,“没想到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还要上补习班。”

“有什么关系?我也在补习。”我说。

“你补什么?”他问。

我说:“想报一个旅行团,到瑞士学烹饪。”

他愣了一下,然后慢慢笑出来。Yes,我的老友懂了!那微笑的源头是一种醒悟,醒悟到经历了名、利、爱、恨,到头来人唯一能真正拥有的,是一颗热腾腾马铃薯。醒悟到天上会飞来很多真、假、虚、实,真正对你好的东西,都是从地底下长出来的。

“报名时别忘了我。”他叮嘱。

我点头,就像高中时答应帮他报英文补习班一样。

对工作,我们都已鞠躬尽瘁。对人生,我们才刚要开始。

回到页首

男人一生中的三种女人

 

什么是妻子?就是你愿意把积蓄交给她保管的女人。
什么是情人?就是你偷偷摸摸地去和她约会又怕妻子撞见的女人。
什么是红颜知己?就是你能把有些秘密说给她听却不能说给妻子听的女人。

妻子是一种约束,约束你不能随便和别的女人交往;
情人是一种补偿,补偿你想从妻子那里无法得到的激情;
红颜知己就是一种点拨,点拨你心中的迷津。

妻子陪你过日子,情人陪你花钞票,红颜知己陪你聊聊天。
妻子不能替代情人,因为她没有情人有情调;
情人不能代替妻子,因为她没有妻子的亲情;
妻子和情人都代替不了红颜知己,那是心灵的需要。

妻子是一个和你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女人,却为你深夜不回家而牵肠挂肚;
情人是一个和你没有一点家庭关系的女人,却让你尝尽做男人滋味尽情消魂;
红颜知己是一个还没和你扯上关系的女人,却能分担你的快乐和忧愁。

妻子是一个家,是一个能给你浮躁的心带来安抚的港湾;
情人是家的累赘,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你不想甩掉;
红颜知己是家的点缀,没有她你不会觉得寂寞,但你会觉得生活没意思。

妻子的关心像一杯白开水,有时会成为一种唠叨,只是在生病时才成为一种温馨;
情人的关心就像在白开水里加了一勺糖,慢慢地品上一个晚上还不满足;
红颜知己的关心就像工作到午夜喝一杯咖啡,越喝越提神。

妻子怀上你的孩子会深情地问你想要个男孩还是要个女孩,
情人怀上你的孩子会哭著来问你该怎么办怎么办啊?
对于红颜知己,你会把你的情人怀孕的消息告诉她,并问她你该怎么办。
至于妻子,你会在她发现你的情人肚子大了的秘密后才告诉她︰“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了。”然后拼命地向她解释,并作可怜状。

妻子回了娘家一个星期不回来你也不想,
情人三天不见你就给她打电话︰上哪去了?今晚我们到老地方喝杯咖啡好吗?
心中有了苦闷,你最想找个红颜知己倾诉,告诉她你在妻子和情人之间疲于奔命,实在受不了了。

最让男人受不了的是妻子的唠叨,情人的眼泪,红颜知己的误解。
妻子的唠叨使男人的心乱上加乱,
情人的眼泪让男人已硬的心变得酥软,
红颜知己的误解把男人的心由悬崖推进深谷。

最好的妻子,就是男人能从她身上找到情人和红颜知己两种相互交织的感觉,只是这种感觉男人很难找到。
最好的情人是在你和她的关系被妻子发现而主动退出又不提任何要求,只是情人很难做到这点。
最好的红颜知己是有一天她能成为情人,甚至妻子,只是这种想法很难实现。

如果有可能,男人都在想把红颜知己变成情人。
如果再有可能,再把她变成妻子。
只是变成妻子的红颜知己就不再是知己了。

回到页首

其实道理很简单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故障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的漂亮如新,其它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后来雇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角到那位雇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吃点亏就可以了。

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

“你们店里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

店家回答说:

“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

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常常更换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的工作。朋友对他说:

“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

牧场主人回答说:

“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回到页首

回到页首

回到首页

我今年16岁了,不知为什么,一看到女孩子就忍不住想笑,怎样才能改掉这种习惯啊? 能帮忙的,就请看一看~~一段好姻缘啊!! 〔跪求〕提供几篇让人一看就哭的小文章!(急!) 一看就迷糊的立体画 一看到感情问题的话题我就想逃避 数学好的来看一看 为什么我一看到很帅的帅哥,几乎总是忍不住看看几眼,难道我有某种怪癖? 我的电脑一看电影就死机 我的电脑一看电影就死机 我的电脑一看电影就死机 为什么一看巴西的踢球就倒胃口? excel的问题,你一看就知道了。 有耐心看完文章的朋友请帮忙,谢谢了!! 炒菜一看选材,一看火侯.是不是初学炒菜的人得把握好这两个关键就可以往上提升水平了? 我感觉我好象缺爱,因为我一看到一对对的就眼红,好想自己也有BF,我是怎么了 想找一篇感人的文章.最好能感动哭的.长度在5到10分钟看完的.谢谢 各位请问脸上老是脱皮怎么办啊?不要长篇大论的那种文章,要不没等我看完就睡着了.比较直接一点的.先谢了 我是怎么了?一看到感人的场面我就想哭.还有看到悲伤的文章眼泪就迷糊了双眼. 我已经看完冥王片前片的那6集了 好期待后面的啊 大概什么时候就出来了啊? 忍不住想一个人怎么办? 一看电影就断线 一看电脑 就犯困~ 一看电影就死机 有哪些歌是听了让人忍不住想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