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地区天气预报:拿什么来衡量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4:40:34

  过年的时候,是庆祝丰收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产生幸福感的时候。回顾一年的征程,盘点一年的收获,很多人都感觉很幸福、很快乐。为此《人民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来介绍平民百姓的幸福感。

  上海的一位高校毕业生说:“拿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广州的一位汽车修理工说:“工资涨了百分之十,有能力供女儿上大学了,所以我感觉很幸福。”长春市一位七十八岁的低保户说:“这一年最幸福的事,就是搬进了廉租房,从此有了真正的家。”济南市柳埠镇一位患病的农民说:“现在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我的病能治下去,因此过日子的信心越来越足。”

  快乐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满足。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搁谁头上,滋味都不好受。所以接到录用通知的哪一刻,肯定是非常幸福的时刻。还有那些低收入者,增加百分之十的工资和分到一套廉租房,无疑是最开心的喜事。而对于那位患了大病的农民,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钱治病。

  多数人幸福的根源,都来源于社会的进步。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是幸运的,有些人是不幸运的。在有限的社会财富和人生机会中,幸运的人会得到的多一些,不幸运的人会得到的少一些。或者按照智力、能力和财力的竞争,有些人的收获会大一些,有些人的收获会小一些。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保障社会公平之外,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实现全社会的整体进步。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才能使更多的人脱离贫困,超越自我,过上幸福生活。

  最近有机构对2011年的幸福感搞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的被调查者感觉自己很幸福,40%的人感觉自己不幸福。按职业划分,幸福感最强的是公司、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其次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第三是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律师、媒体和IT等专业人员,第四是个体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第五是机关和事业单位普通公务员,排在最末的,是农民和农民工。感觉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是社保不完善、家庭背景影响等。

  幸福感是“比”出来的。

  其一是和过去比。过去挣1000元,现在挣2000元,过去住一间房子,现在住两间房子,过去坐公交车,现在开小汽车,所以觉得很幸福。从这个角度上说,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感。

  其二是和欲望比。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如果欲望很高,而效用又很低,那就很难感觉到幸福。

  其三是和别人比。这也有两种比法,一种是比收获了什么,一种是比创造了什么。比收获,让人空虚;比创造,让人充实。幸福感既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既是家庭的,又是区域的。

  个人的幸福感,常与城市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首先是财富总量的增长,蛋糕做大了,分到每个人手里的才会更多。其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只有让全社会每个群体和阶层的人都无后顾之忧,才能实现共同幸福。再次是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现代的建筑、发达的产业、便捷的交通、繁荣的市场、浓郁的文化、优雅的环境,都能给人带来自豪感和幸福感。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汪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