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冰箱好不好:李镇西:学校不大教的56门必修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2:21:31

李镇西:学校不大教的56门必修课

功课1 设立目标——善立目标才有动力 

功课2 重视自学——让兴趣来引导孩子的学习 

功课3 善用时间——善用时间比天分更可贵 

功课4 精于细心——从生活小事做起 

功课5 正确上网——使用网络,趋利避害 

功课6 勤于总结——总结比过程重要 

功课7 寻找动力——动力来自你的理想 

功课8 善用经验——利用经验教训有助成功 

功课9 练就口才——口才是知识的演绎 

功课10 敢负责任——责任感管用一辈子 

功课11 成于乐观——乐观是成长的必修课    

第二部分 为人处世的本领

功课51 学会尊重——尊重做起来其实不难 

功课52 学会拒绝——拒绝有拒绝的道理 

功课53 重视礼仪——礼仪美也是一种尊重(… 

功课54 公于平等——平等待人不容易也要做

功课55 忠于守信——守信是立人之本(1 

功课56 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最注重的是友谊 

功课1 设立目标——善立目标才有动力 

无论是在孩子的学习方面,还是潜力挖掘、兴趣拓展方面,甚至简单到做一件小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应该告诉孩子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己确定和实现这个目标,哪怕它是异想天开,谁知道它是否完全没有可能实现呢。

亲子放大镜

乐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第十至第十五名的位置,仿佛再也提高不了了,自己不禁有些烦恼。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乐乐的爸爸发现,问题不是出在儿子的智力方面,乐乐还是很聪明的,有好多小发明呢,真正的原因是:乐乐是个不善于设立目标的孩子。这样下去,可不是一件好事。

一个周末,市里举办国际马拉松运动会,有好多马拉松明星来参赛。乐乐的爸爸也带着乐乐去看了这场马拉松比赛。回来后,乐乐的爸爸问乐乐:“咱们俩也组织一场马拉松比赛,看看谁能跑过谁?”乐乐没作声,于是爸爸用激将法说:“你上次不还吹牛说自己是班里的长跑冠军吗?”乐乐说:“什么叫吹牛,本来那就是!”爸爸说:“那么请问长跑冠军,敢跟老爸比试一下吗?”乐乐哼了一声说:“比就比,有什么了不起的!”

于是,父子间的一场马拉松比赛开始了,两人换了运动装,然后跑向了附近的森林公园。结果没跑一会儿,乐乐就累得撑不下去了,声称要退出比赛,爸爸赶忙鼓励他,让他坚持下去。可坚持了没多久,乐乐还是选择了“退出”。爸爸走到乐乐身边,与他一起在路边的椅子上坐下,然后说:“怎么样?马拉松不是那么容易吧?但你知道你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吗?让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在一个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选手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赛后,记者纷纷问他:“您是凭借什么优势夺得如此惊人的成绩的呢?”这位新晋世界冠军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是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冠军是在故弄玄虚。因为在大家看来,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可是,在两年后的又一次国际马拉松比赛上,这个小伙子又夺得了冠军。他对记者还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他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记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讲完了故事,爸爸对乐乐说:“你没能跑下来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体力上,而是由于缺乏目标。其实,学习又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呢?你要有攻克自己学业的大目标,然后再制订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节课的小目标,你就能跑到别人的前面。如果你没有这些目标,你就可能被前面遥远的路程吓倒。所以啊,为了能更快地到达终点,制订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吧!”

本领养成5

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引导自己前行,对于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孩子来说,更是这样。引导孩子制订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就等于给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而激发其上进心,由此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以兴趣为出发点制订目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对刚进小学的孩子,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快乐感,是第一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摆弄飞机模型,父母就应当鼓励孩子,跟他一起制作航模,鼓励他参加各种航模比赛,并且争取拿到好成绩,还可以引导孩子把考上著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个远期目标。

■和孩子一起制订生活小目标

细节决定成败,而这个细节就体现在孩子的各种细小的习惯上面。父母要通过指导孩子自己制订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目标,例如按作息时间起居、自己洗自己的内裤等小衣物、吃饭必须抓紧时间等,然后坚持不懈地执行,慢慢把规则变成习惯。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给孩子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一是孩子的学习基础要和接受能力吻合,不订“低水平高要求”(他只有60分水平,你要求他下次考100分)或“高水平高要求”(有90分水平,你仍要求他下次考90分);二是控制好他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按时间来制订计划。

■鼓励孩子持之以恒达成目标

对孩子来说,坚持计划比制订计划要难得多,因为不完成计划的理由太好找了:“今天搞卫生耽误了时间!”“今天的晚饭迟了!”“今天的电视太好看了!”“今天我不太舒服!”……父母绝对不能允许孩子以类似的理由塞责,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要让他随时提醒自己:别忘了当初的决心和承诺!

■孩子完成目标以后的奖励

当孩子完成计划表中的任务后,内心都会渴望父母的夸奖与奖励。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做一个约定,比如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小红花一朵,积够5朵就送给孩子平时希望得到的一件东西,或者与他的兴趣相关的一本书。如果连续积够15朵,就组织一次全家出游作为奖励。如违反制订的计划,则取消一朵小红花,以此类推。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心理满足感,还可以在学习和旅途中增长见识。

功课2 重视自学——让兴趣来引导孩子的学习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看做是一种必要的本领。真正的学习不仅是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但是,大部分中国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在学校有老师教,在家有父母教,成绩差了又有家教教。如此被动地学习了十几年,拥有自学能力的孩子能有多少呢?

 

亲子放大镜

闹闹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每天回到家,总是先把当天的作业做完了才看电视或出去玩。做作业的时候也很认真,从来不敷衍了事。可尽管这样,闹闹的成绩还是上不去。爸爸问闹闹成绩上不去的原因,闹闹低着头想了半天,最后撅着嘴说,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爸爸只好去学校找闹闹的老师。老师认为,闹闹的成绩没有提高,主要是他的学习方法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说:“闹闹的最大问题就是不会自学,好像他也不喜欢自学。有时我们布置了预习的任务,但上课提问时会发现,闹闹根本就没有预习过,他所学的知识全部要依靠老师来灌输。这样,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很显然就要比那些做过预习的、有过自学经历的孩子差一点。时间长了,自然造成了成绩上的差距。”

这天回到家,爸爸给闹闹讲了一个故事:“闹闹,你知道达尔文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吗?”闹闹摇摇头,爸爸说:“达尔文可是自学成才呢。他的爸爸是个医生,希望他继承祖业,所以16岁就把他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可达尔文并不喜欢学医。两年后,达尔文的父亲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但达尔文仍然不喜欢。但在剑桥期间,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在二人的循循善诱下,达尔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科学。1831年剑桥大学毕业后,达尔文自费参加了一次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正如达尔文自己所说:‘贝尔格舰的航行,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决定了我此后全部事业的道路。’他们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越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过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102日返抵英国。航行结束后,达尔文结合考察笔记和研究心得,于18377月开始写作《第一本笔记》,其内容就是后来《物种起源》一书的原始材料,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轰动全世界。儿子,你知道达尔文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吗?”闹闹说:“是兴趣吧。”爸爸笑着说:“没错,儿子,你的兴趣是什么?”闹闹:“我不知道……”爸爸摸着闹闹的头说:“没关系,慢慢来,总能找到的。”

过了些天,爸爸为闹闹的卧室增添了一些新“家具”。这些新“家具”其实就是一些直观的教学用具,比如世界地图、动物画册、《趣味百科全书》以及一些简单的天文学仪器如望远镜等。这些直观教具激发了闹闹学习的兴趣,他每天做完作业后不再急于开电视看动画片了,而是先钻进自己的卧室用望远镜观察一下星空,再看一会儿书,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请教爸爸或者老师。通过看书,他学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也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变得更加自信了。

慢慢地,闹闹开始自觉地把自学精神运用到学习上,养成了每天提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好习惯,实在遇到搞不明白的地方才去请教父母和老师。这样坚持了三个月后,闹闹的成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本领养成4

自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不具备自学意识,懒于自学,再加上父母也习惯于什么都教给孩子,孩子一有什么难题,父母教不了的就请家教教,完全不懂得激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导致孩子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惰性越来越顽固,越来越依赖父母和老师,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

■在家里备一些直观教具

在墙上挂一些地图、压力表、温度计,或买一些天文仪器、化学试验材料、动物画册等,这些直观教具一般都会引起孩子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如果孩子依然提不起兴趣,还可以带孩子去一些场所,比如去科技馆、动物园,或去听音乐会、看话剧、看画展什么的,直到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

■指导孩子使用工具书或常去图书馆和书店

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能帮助孩子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孩子学会查字典和词典的方法,并能独立运用,就等于掌握了一种自学的方法,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开阔知识视野,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孩子有了自己的工具书,还要督促他将其置于固定的地方,用完后就放回原处。这些看似细小的习惯,对于有效地利用工具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图书馆和书店也是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利用的资源,周末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或者书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还可以增进感情。

■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师教学之前,让孩子自己先试着阅读课本,发现问题,然后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就能从中得到鼓舞,增强信心。如果自学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就会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鼓励孩子做相关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广泛阅读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课外书,既有利于孩子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又有利于孩子把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比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图书。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笔记的习惯,鼓励孩子把饱含哲理的句子和以后可能会用到的知识记录下来。遇到疑问,也要随时记下来,集中查阅资料。

功课3 善用时间——善用时间比天分更可贵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灌输“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可事实上,“抓紧时间”和“善用时间”完全是两码事。算算看,你的孩子有多少时间是在做无用功。

亲子放大镜

点点是班里的尖子生,是老师们重点培养的对象。她不仅学习成绩出色,还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她的毛笔字曾在全国的书法比赛中取得过名次

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很羡慕点点,但平常也没见她比别人多下功夫,大家玩的时候,她也常常跟着大家一起玩,那她为什么各方面都那么优秀呢?莫非真是天才?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天才,所谓的天才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因为成绩优异,其他的方面也很优秀,点点在读完高中后,被国外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了。受母校的邀请,点点在出发前回母校作了一次演讲,介绍了她的学习方法,大家终于知道了她是如何成为“天才”的。

“其实,我并不是天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周围的海域中,生活着一种海獭,它们并不像生存于海水中已有3500万年的老前辈——海狗那样善于潜水,它们每次的潜水时间仅仅只有4分钟,如果超过了4分钟,它们就会溺死在海水里。它们的食物大部分是50米以下海底生长的贝类、海胆、螃蟹等,而且它们的食量非常大,平均每头海獭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食物。但如果在4分钟内捕获不到食物,它们就会饿死。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海獭非常清楚自己捕猎的时间有限,所以每次捕猎都是以倒计时来计算。只要潜入水中,它就目标明确地去寻找自己的猎物,连一秒钟都不敢耽误。它的速度非常快,抓到猎物后,一定要在肺里的氧气用完之前返回地面。千百年来,它们就是靠着那4分钟的捕猎时间而在海里生存了下来。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并不是我比大家更聪明,比大家的时间更多,只不过我更会利用时间罢了。比如在课堂上,我会在4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听课,解决所有疑问。在课余时间,则‘一心二用’,在玩耍中练习书法、读英语等等。每天清晨起床以后,我都会提前为自己做一个时间安排表,什么时候起床,起床后背英语还是语文,什么时候写作业,先写哪一科的作业,什么时间预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睡觉,甚至什么时候喝牛奶等等,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等于在同样的时间里,别人做了一件事,而我却做了两件。

“另外,我希望大家不仅要学会利用时间,还要珍惜时间。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就非常珍惜时间,他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56个春秋的生命旅途中,涉猎了古代汉语、文学创作与翻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点点的演讲完毕后,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本领养成3

许多伟人之所以成就非凡,正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多”出了很多的时间。他们的时间是怎样“多”出来的呢?大多是靠着聪明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而得来的,从而争取到了学习和生活的主动。如何让您的孩子从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呢?其实,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这是一件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

教孩子学会利用时间,可注意以下几点。

■循序渐进地引导

有些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总是心不在焉,一边做一边玩,速度很慢,效率也不高,经常是玩累了,才想起还有遗留的作业。父母必须要求孩子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规定好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看电视等,这样一坐到书桌前,孩子就明白自己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让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会安排时间,做有效的劳动。

■培养孩子有效学习的能力

有人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父母要通过对孩子的一些训练,使他在学习方法、学习节奏上尽快习惯成自然,形成学习效率的惯性。办法之一,是让孩子在学习之前给自己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学习计划,不得延长时间。这样逼逼孩子,效率将会改观。

■给孩子找一个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孩子找个榜样可以更直观地教他如何利用时间。很多孩子在时间的分配上,不会分轻重缓急,经常是玩累了,才想起还有遗留的作业。父母督促有时不一定有效果,但如果是他的同学在这一点上比他做得好的话,父母就可以多赞赏那个小朋友懂事、有时间观念、分得清轻重缓急等,以此来激发孩子向同学看齐甚至要超过同学的斗志。

功课4 精于细心——从生活小事做起

粗心大意是许多孩子的通病,而且它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粗心绝不是性格决定的,也完全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纠正。你可以协助孩子总结一下,找出孩子的缺点与毛病,列一张习惯清单,然后,像富兰克林一样,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强化训练,让新的良好的习惯武装孩子,帮孩子开启成功之门。

 

亲子放大镜

陈小龙是个粗心的孩子,平时做什么事情都是大大咧咧、丢三落四的,比如穿鞋常忘了系鞋带,上学常忘了戴红领巾,考卷上还常忘了写姓名。学习上,会做的题也常常做错,事后后悔万分。并且还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并不是学习不好,只不过是粗心了一点而已。

小龙的父母可没有他那么“好”的心态。为了让小龙改掉粗心的毛病,他们首先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平常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很多“污点墨迹”都是后天染上去的。孩子跟父母接触得最多,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与父母息息相关。所以,要让孩子改正粗心的毛病,父母首先要做一个表率。其次,小龙的父母想,自己平常对小龙的娇生惯养也是导致小龙形成坏习惯的一大因素。平常小龙在家里常常因为粗心大意而犯错,可他们从来也没怎么管过,更没有对他这种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导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最终养成了粗心大意的习惯。现在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得更严格一点,不能任由他粗心犯错,要让他慢慢纠正。他们对孩子讲了美国的缔造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的故事。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世界公认的伟人。他发明了避雷针,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写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名言,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委员,《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同时又是作家、画家,并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富兰克林在众多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

富兰克林在79岁高龄时,回顾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认为其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年轻时的一种“特殊习惯训练”。然后,他用15页纸写下了这项伟大发明,立刻就轰动了美国。

他说,他的成功与幸福皆受益于此。原来,年轻时的富兰克林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但他渴望成功,经过深刻的思考,他发现成功人士的共同点就是都有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在平日里一点一滴养成的,而人格也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起来。于是,他总结出成功所需要的十三种好习惯,然后把它们作为目标,找出自己身上的种种坏习惯,逐一改正。

富兰克林认为,某段时间只专注改变一种坏习惯是有效的,于是他决定一星期只改变一种坏习惯。这样,十三种好习惯三个多月就可以训练一遍,每年训练三次。为此,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小册子,每天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并做好笔记,严格监督,循序渐进。这样经过一年的训练,富兰克林逐步树立起新的行为模式,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富兰克林说:“没有一样东西,会像美好的习惯那样,能够使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

为了让小龙尽快改变粗心的习惯,平时一看到小龙穿鞋的时候,小龙的父母就叮嘱他系好鞋带;看见他整理书包的时候,就吩咐他再看看是不是漏拿了什么;看见他出门的时候,就让他先检查一下是否佩戴了红领巾……并把小龙容易忽略的事情都记在一张纸上,贴在门口,小龙每天出门前都会自我检查一下。就这样,在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小龙终于克服了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养成了细心的好习惯。

本领养成4

很多孩子在做作业或考试中都会出错,出错的原因大多数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粗心大意。孩子粗心,往往在生活中就有体现。比如,上学时忘了带做好的作业本,开门进屋后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到用的时候满世界找也找不到等。

粗心这个毛病应该从小纠正,在将来的生活中才不会出现更大的失误。

■不要急于批评

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粗心大意做错了事情,就大吼大吵,这样并不能产生好的效果,反而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父母和老师总以为孩子粗心都是因为他满不在乎,其实不完全如此。许多孩子很在乎分数,他们面对分数不理想的试卷,往往会说:“都是因为粗心!”好像这样说,自己就可以逃避考试失败这个责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了。事实上,考试失败不是由于粗心,更多是由于知识掌握不细致造成的。这时父母要教孩子认真地正视这一问题,让他们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对自己提出“一次对”的要求,考试完后善于总结经验,这样坚持下去,下次考试因“粗心”而丢分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细致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细致的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着手,从细节着眼。可以学习富兰克林,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内只重点纠正一种坏习惯,等相应的好习惯养成之后,再开始下一个坏习惯的纠正训练。渐渐地,让细心成为孩子的思维习惯。

■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孩子做完作业后,父母不要帮着检查,而且不要一发现错误马上指出并让其改正。否则,孩子会更加粗心,其作业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多。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检查自己的作业,让他自己去发现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误。等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父母要及时夸张地表扬:“我们小×真厉害。”

■培养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或是在日常的行为中,故意出点儿差错,比如故意说错一些常识或者诗句之类的,考验一下孩子是否能够发现错误。当孩子发现了父母或老师的错误,他会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自觉地去发现错误。

功课5 正确上网——使用网络,趋利避害

社会发展到现在,想让孩子与网络隔绝已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对待网络这件事上,父母要学习大禹治水的方法,疏而不堵,帮助孩子正确利用网络,从而让他在认知学习的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

亲子放大镜

辉子拿着成绩单回家后,遭到了爸爸的痛斥。因为这成绩单上的各科成绩都比上次考试有了大幅的下滑。问辉子是什么原因,辉子也说不上来。

问辉子的老师,老师说:“辉子本来在班上是个好学生,成绩一直都不错,但最近上课的时候,常常魂不守舍,听同学说,他是迷上了网络游戏。”

辉子的爸爸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儿子现在一放学就钻进自己的屋里不出来,还以为他是进去学习呢,原来是在玩网络游戏!想到这里辉子的爸爸非常生气,本来买电脑是为了促进辉子学习的,结果现在不但没能促进学习,反而耽误了学习。一怒之下,辉子爸爸就想马上回家把辉子房间的电脑搬出来,再也不给他用了。回家后,辉子爸爸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他冷静思考后认为,在孩子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武断地把电脑和光盘统统没收,也许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甚至还会引发父子间的摩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现在全世界的父母几乎都在为防止孩子沉迷于网络而绞尽脑汁。辉子爸爸想,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充分理解孩子钟爱上网的心情。特别是中国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回到家后与同龄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少,加上学习压力大,确实需要有个放松放松的机会和场所。利用电脑上网浏览或玩游戏自然是最方便、最省钱的好选择,做父母的只有从理解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网瘾,然后采取科学引导的方法进行规范,才能取得孩子的配合。

当辉子的爸爸把自己的想法跟辉子交流后,辉子的脸上立即绽放出难得一见的笑容。爸爸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向辉子提了个醒:“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也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便是一个好帮手,利用不好它便是一个杀手。你要把握好两种情况,我就同意你上网。”辉子欣然接受了爸爸的条件,那就是,一要严格控制上网的时机和时间,二要带着任务上网。从此,辉子对上网有了正确的认识,渐渐摆脱了对游戏的迷恋,学习成绩也重新回到了班级的前列。

本领养成5

我说过一句话:“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让孩子自由上网,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我的不少学生正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影响了学习成绩,有的甚至还走上歧途。因此,我主张积极干预正确指导孩子的上网。

其实,比较起来,网络还是利多弊少,只要善用网络,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中受益,每次我看到提起网络便惊恐万状的父母时,总是这样对他们说:“别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请和孩子一起上网!”

■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中小学生自控力较差,往往容易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因此,你一旦决定上网,就应该努力增强自控能力,控制上网时间。这除了需要顽强的自制力之外,关键是你每天的学习生活要有严格的计划,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包括什么时候上网,都应该纳入计划。拥有毅力,严格计划,养成习惯,你就可以成为网络的主人——实际上是精神的主人。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

引导孩子认识网络的第二步,就是教孩子学会搜索,这是最基本的网络应用。现在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两个:百度和Google。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这两个搜索引擎各自的优势所在,并会熟练运用。

■让孩子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许多孩子之所以被网络占去大量时间,是因为他们上网没有明确而积极的目的,一切都是盲目的。应该把上网首先当作学习方式,每次上网之前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制作网页,或查找资料,或收发信件……

■掌握网络安全规则

父母要告诉孩子,最好不要在网上显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密码、父母职业等),最好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最好不要自己单独会见网友,如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请不要回复或反驳,而应该不予理睬。

■与孩子一起建立亲子博客

父母和孩子一起建立自己的博客,鼓励孩子在博客里写文章,鼓励孩子去看同龄人的博客和成功人士的博客。一方面可锻炼孩子的文笔,让孩子有一个释放心情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父母千万不要随意质问孩子写作的内容,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功课6 勤于总结——总结比过程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善于总结与归纳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本领。然而,在学校中的孩子每天接受的大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对于知识理论往往是囫囵吞枣,不要说总结归纳了,可能连有条理的知识脉络都理不清。

亲子放大镜

王唯是个学习很刻苦的孩子,但是,学习成绩却一直无法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不善于总结,什么地方做错了,什么地方做对了,怎样学习效率会高,怎样学习效率会低,他从来没有总结过,经验与得失都没有。结果呢,这一次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下一次还会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一点儿进步都没有。

王唯的爸爸知道孩子学习上很刻苦,只是学习方法上有所欠缺,王唯爸爸很想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于是,微笑着对王唯说:“王唯,如果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就跟爸爸说说,爸爸说不定能帮你点忙。”王唯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我已经很尽力去学习了,可是成绩总是上不去。”说着说着,王唯的眼圈都红了,声音还有点哽咽呢!“哟,干吗?男子汉还想掉眼泪是不是?王唯,你的努力我们都看见了,大家都知道你尽力了,至于成绩没上去,那也不是最重要的,尽力就好,你说是不是?不过,如果你还希望自己成绩有所提高的话,爸爸这里倒是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不知道你爱听不爱听?”王唯听爸爸这样说,抬头看了看爸爸,欣喜而坚定地点了点头。

爸爸是这样说的:“爸爸的方法就是经常做总结。爸爸自己当年是这样做的:为每一科都建立了一个总结本,这个总结本上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错题难题部分。首先,是把自己做错的题记在本子上,并记下错在哪里,然后在下面写上正确的解题过程,争取以后遇到了同样的题的时候不再出错。然后,是把自己不会做的题也记下来,记下自己的思路是在哪里被阻断的。这部分记下来后,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统统看一遍,看看自己有没有犯相似的错误,这样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第二部分是阶段总结。就是每过一个月做一次小总结,主要目的是看看这一个月内自己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失误,哪一点做得比较好,哪一点做得不好等等。这样可以对每个月的学习过程做一个小小的反思。

“第三部分是学期总结。就是总结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经验与得失,当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回过头看看自己是怎样度过的,哪里进步了,哪里退步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等。”

爸爸最后说:“如果你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总结,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你自己都不敢想象的成绩。”

此后,王唯就照爸爸说的做了一个总结本,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得失,成绩果然很快就名列班级前几名了。

本领养成4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没有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就不会取得进步。许多父母在工作中,就是依靠着“总结”这种方法不断开拓进取的。让孩子经常总结自己的得失,同样能让孩子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一方面做对了,哪一方面做错了,哪一方面做得好,哪一方面做得不好,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回顾过去

让孩子将自己过去的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的脑子里回放一遍,找出自己表现好的时候和表现不好的时候,并记下来表现好是什么原因,而表现不好又是什么原因。

■建立学习总结本

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学习总结本。让孩子在上面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比如,什么题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要写明原因;什么题出了错,为什么出了错,也要写明原因。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建立总结本不仅仅是以建立为目的,而是以看为目的,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翻看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这样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下次再犯。

■学会归纳整理学习资料

平时就要教孩子妥善保存有关的教材,特别是各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书等。在上课时,留心在书上记下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做练习册时,要根据老师的评讲筛选体现知识重点的典型例题,考完试后,一定要重视考后分析,教孩子做一个“错题本”。把一些有代表性的错题筛选归类,还有平时课堂上的笔记本,老师为学生精心准备的一些重要的补充题,以上说的这些都需要孩子自觉、随时注意收存,便于以后总复习和考试时引起重视。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要求孩子做总结,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表率。父母也要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出总结,并拿出来让孩子过目,指导孩子怎样去做,也让孩子感觉到一种家庭的平等。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肯做总结,那怎么去要求孩子呢?

功课7 寻找动力——动力来自你的理想

要让你的孩子知道,实现目标的关键不是纪律,而是动力。如何让孩子激发自己的动力,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感受到实现目标的快感,才是最重要的。

亲子放大镜

丁丁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每天下课铃一响,他肯定是第一个冲出教室;而上课铃响时,他却总是最后一个进教室。如果仅仅是在下课时玩,那还不要紧,关键是丁丁上课时也不听讲,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则在下面做小动作,或者是跟别的同学说话。老师拿他很没办法。

丁丁的父母平时都很忙,有时甚至双双出差,一连几天都不在家,因此对丁丁的管教不是太严。知道丁丁的情况后,丁丁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怎么在学校里“混日子”了。丁丁的老师认为,丁丁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动力。

经历过新中国建立初期学校教育的父母们,都懂得理想教育。那时的孩子通过树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这是很成功的教育。在当前升学压力大的情况下,怎样配合学校的理想教育,却成为父母比较头疼的事。丁丁的父母回到家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

怎么培养丁丁学习的动力呢?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动力,因此丁丁的父母先找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习题让丁丁做,让丁丁不再感觉到做题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像游戏一般有趣的脑力活动。以此来培养丁丁的钻研和思考的能力,让他渐渐地去喜欢并享受解题的过程以及成功解题后的喜悦。其次,不再给丁丁制定一些太高的学习目标,降低实现目标的难度,这样一来,丁丁每次都能在通过一段学习后实现预定的目标,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充满了失败的挫折感。第三,当丁丁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后,丁丁的父母也会象征性地给他一定的物质奖励。

一年过去了,在父母的帮助下,丁丁的成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领养成4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定要有一种促使他成就事业的动力。同样,一个孩子要搞好学习,也需要一种动力。科学研究证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满足。所以,在现在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其实也是父母需要做的。

学习兴趣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这一点,在偏科的学生身上体现得最明显。有的学生数学奇好,但语文却奇差,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只对数学的解题过程感兴趣,对语文没有兴趣。”兴趣的有无,造成了成绩的好坏。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首先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说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通过掌握知识获得成功的故事,以及人们在掌握知识之前屡屡失败的教训,激励孩子对学习的需求。还可买一些孩子喜欢的课外书,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尝试制订一些短期的目标

一个人不管干什么,有了一定的目标,就能产生动力,学习也是这样。有的父母常抱怨孩子做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不能持久,这就要父母引导孩子制订一些短期的目标和计划,逐渐提高做事和学习的成功率,最后达到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可以产生动力

许多父母在物质方面可以不遗余力地满足孩子,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精神鼓励,缺少必要的尊重和理解。比如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评判孩子的行为,尤其是学习方面,总是施加很大的压力。这样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如果父母们能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体会他们的不容易,尊重他们的感受,这种情感方面的支持越积累越深厚,就会内化成莫大的精神动力,并一直持续下去。

■重视榜样的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父母平时不顾孩子正在做功课,只顾在家打麻将或看电视等,这时你再去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没有道理了,长此以往不仅会对孩子保持的学习动力产生负面的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功课8 善用经验——利用经验教训有助成功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去积累的生存智慧和经验,学习中也是一样,总结经验,利用经验,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去总结经验,如何去利用经验。这些可能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但人生路上,必须补上这一课。

亲子放大镜

一鸣是个有点粗心的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他都不懂得去总结经验利用经验,以致常常上一次犯过的错误,下一次还会再犯。一鸣的爸爸为了教会儿子去利用经验,想了不少的方法。

一个周末,一鸣的爸爸主动提出,要跟儿子一起去打篮球,一鸣听了高兴极了。好久没有跟爸爸一起打球了,以前让爸爸去,爸爸总说工作忙而推三推四的,这次爸爸竟然主动提出来了,一鸣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来到篮球场,一鸣的爸爸提出要跟一鸣“斗牛”,也就是一对一地单挑。一鸣心想,今天爸爸可是有点怪。看一鸣犹豫,爸爸冷笑着说:“怎么着,不敢单挑啊?”一鸣被爸爸一激,立马喊:“什么不敢,挑就挑,谁怕谁啊!”一次,轮到一鸣持球进攻,爸爸故意把防守位置向右让了一步,让左边留出突破空当。一鸣看到左边有空当,立刻就上当了,也不多想,便从左边突破。爸爸也不着急去补位。一鸣很轻松地就过掉了爸爸,他心里还在暗喜呢,突然一只大手从后面迅速把他的球给偷走了。原来啊,是爸爸故意留个防守漏洞让一鸣去突破,然后等他过人后的一瞬间心里放松时,再由身后抄掉他手里的球。这一招,爸爸一连用了两次,一鸣都中计了。一鸣很泄气,心想,再也不能让老爸这么“愚弄”自己了。再次轮到一鸣持球进攻的时候,一鸣看到爸爸又想故技重施了,于是便将计就计,在带球过爸爸后,一个半转身,一个加速,将爸爸甩在身后。一鸣的爸爸掏球掏了个空,险些摔倒在地。接着父子俩都大笑起来。

一鸣的爸爸冲着一鸣说:“行啊你小子,学聪明了,这招对你都没用了是不是?”一鸣骄傲地说:“那当然,您都连用三次了,我哪儿能不防着点儿。”一鸣的爸爸则说:“咦,我儿子这不是也知道总结经验教训吗,谁说他不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一鸣被爸爸一说,脸有点红。爸爸则大笑着说:“儿子,知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好,不过,别光知道在球场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啊!”一鸣听了爸爸的话,就联想到自己确实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在学习上,好多考过几遍的试题,下次再做的时候仍会做错;在生活中,一些小错误总是不断地犯。这些都是由于不注意总结经验利用经验所造成的,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想通了这个道理,一鸣回到家里,马上准备了一个经验记录本,打算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以及感悟统统记在本子上,争取不再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本领养成4

一个人应该在生活中不断汲取经验,不管是亲身经历的,还是侧眼旁观的,这些经验都会成为人生路上的好帮手。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人生经验的重要性,这时,父母应该更多地去帮助他总结经验,教他学会总结经验、利用经验。要告诉孩子:经验一经总结,记在脑海时,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它便会本能地跳出来帮忙,以免让犯过的错误再重犯。

■帮助孩子总结学习中的经验

孩子们在上学阶段,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最多的。有的孩子遇到问题会记下来;有的则不会,那么,他在以后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很可能还会出错。这就是没有总结经验的后果。有问题就记下来,这可能不是总结经验的最好方法,但多想想多写写肯定有利于获取经验。

■帮助孩子总结生活中的经验

孩子在生活中有快乐的一面,也有烦恼的一面,他也常常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是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的问题。这时,父母应帮助孩子找出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牢记。

■引导孩子去学习同学的经验

经验不一定非要是独创的,经验也是可以学习的,学习别人现成的经验就更省事了。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优缺点不同,每个孩子身上肯定都有其他孩子值得学习的优点和经验。父母要引导孩子多去发现同学的优点,多去学习同学的经验,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更快的进步。

■教孩子利用经验

总结下来的经验是要运用的,只有把它再用于生活中,才称为经验;反之,不实践的经验只是笔记本上的一段无用处的文字,一段没有意义的日记。父母要教孩子去利用经验做事情,利用经验处理问题,这样的经验才能发挥出它的用处。有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她有一大特点,就是特别喜欢和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只要一下课,总会看到她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或争论问题,或给其他同学讲难题。我不认为这仅仅是助人为乐,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给别人讲,可以把已学过的知识再次梳理,而且可以把原来虽然也许懂了,但不一定很清晰的知识简约化、条理化,更加便于记忆,以达到更加巩固的目的。

功课9 练就口才——口才是知识的演绎(1

有位伟大的诗人说过:“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而今,说话、演讲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如果要你的孩子有个成功的未来,一定要从小努力培养他的口才。

亲子放大镜

鲁宁口拙,让他讲一件事情,他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述出来。本来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如果让他一说,他能说得别人都睡着了。而且他一着急的时候说起话来便会结巴。鲁宁很羡慕那些口才好的同学,看着别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时他心中无比冲动,他做梦都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这么流利这么清晰地去跟别人讲话。

鲁宁开始锻炼自己的口才,但由于方法不对,几个星期过去了,似乎一点作用也没有。鲁宁很是气馁。爸爸看到儿子委屈的样子,对他说:“孩子,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先别着急,欲速则不达,你越是着急就越是达不到目的。你要锻炼自己的口才,可以先从最基本的朗读训练开始啊,每天清早大声朗读课文,不要在乎开始读得流利与否,只要大胆地、大声地去读就行了。等读一篇课文读到滚瓜烂熟的时候再换另一篇读。然后你要去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多去跟同学交流,要试图一次把一句话讲清楚,你在说话之前可以先想好要说什么,然后再开口去说。慢慢锻炼,不要怕大家笑话你,也不要急,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就是最好的演讲家,也是从最基础的开始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像美国前总统林肯,当年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像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萧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萧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才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那些演讲家也都是日复一日地练习,才取得了成功,你又何必着急呢?”

爸爸的一番话给了鲁宁很大的信心,他开始加倍地练习,每天清早,班级里读书的声音肯定是他的最大,跟同学说话时他也越来越自信,不管能不能表述好一句话,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结结巴巴了。一年后,鲁宁的口才终于练出来了,他也能像别的同学一样挥洒自如地在讲台上说话了。而且他还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并且拿到了二等奖。

本领养成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作为社会交际与职业生涯乃至个人生活的一项基本本领,口才也应当成为普通学校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只考书面上的东西,只是笔试学生的能力,这样一来,使学校对学生口才的培养训练往往远不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有的甚至是只练笔不练口。如今,作文是中考高考必考的,口头的“说”、“讲”、“辩”是不考的,其结果是不少高中生、大学生在正式场合的口头表达能力甚至社交能力不仅没有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提高,反而变得越来越弱。

功课9 练就口才——口才是知识的演绎(2

在全球化时代,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几乎所有的毕业生在求职时所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面试,而口头表达能力往往是他们展示才华、赢得机会的重要手段。口语是思维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训练口头表达也是在训练思维,而思维训练正是所有科目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并有效开展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系统化训练,重视孩子口才的培养。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口才呢?

■先锻炼孩子的胆量

和家人达成共识,先诱导孩子说话的兴趣,如告诉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你,想看你表演的节目哟!”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孩子唱歌或朗诵短诗,或定期举行家庭表演会,让孩子在亲友面前讲笑话或与他人分享个人的特殊生活经历,如度假、旅游等。以此训练孩子的胆子。

■让孩子学会叙述

父母要反复强调当众说话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以此鼓励孩子说话的勇气,让孩子重述小说或电视电影的故事,帮助孩子将长故事浓缩成“短剧”,锻炼孩子的叙述能力和记忆能力。

■多给孩子鼓励

当孩子的口才训练有了提高和进步时,父母要对他们的努力进行表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

■让孩子学会速读和背诵

速读也就是快速地朗读。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速读的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而背诵,并不仅仅要求把某篇演讲词、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既要“背”,还要“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多与别人交流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别人交流,特别是与有思想、语言表达熟练的人交流,久了自然会受到对方潜在的感染;还有,要有东西可说,良好的口才和渊博的知识是必然分不开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们想想,肚子里没墨水的人老是讲一些空洞的话大家听了自然感觉没意思。所以,练就好口才的前提,是要培养孩子广博的知识。

■教孩子练声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教孩子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父母必做的工作。平时可带孩子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成语。④念绕口令。

功课10 敢负责任——责任感管用一辈子

负责任是一个态度和一项本领。孩子只有在被父母教导后才知道把玩具收起来;成年人也是在经历了儿时的教育才知道要把借来的东西还回去,在工作的时候要准时。让你的孩子变得有责任感,是维持亲子关系的关键一招。

亲子放大镜

一天,匡匡的爸爸去学校接匡匡回家,结果才到半路上,就看见儿子一个人背着小书包在过马路。

匡匡的爸爸立刻停车过去问:“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怎么就你一个人,以前不都是跟同学一块回家的吗?”

匡匡神秘地说:“今天班里进行大扫除,他们都在扫地擦玻璃呢,我看老师也没在,也没人管,就先出来了,这样我就不用扫地了。”

匡匡的爸爸听了匡匡的话后问:“今天的大扫除是全班都参与的吗?”

匡匡说:“是的,所以趁着人多我就溜出来了。”

匡匡的爸爸听后严厉地说:“回去!”

匡匡不解地说:“回哪儿?”

爸爸说:“回去打扫卫生去!”

匡匡开始还以为爸爸会为自己的聪明行为感到高兴,谁知爸爸却变得不高兴,并让自己回去打扫卫生,于是也生气地质问爸爸:“为什么?”

爸爸严肃地对匡匡说:“这是你的责任!既然是全班都要参加的大扫除,就有你的一份,你就有责任去为班集体贡献你的这份力量。”

匡匡说:“责任?我不懂什么是责任,也不管什么是责任。”

爸爸说:“责任就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必须去做,你犯下的错误必须去纠正,你作出的承诺就一定要履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将来是不会有出息的!”说完,没等匡匡再反驳,爸爸一把抓起匡匡就把他拉进了车里,然后把他送进了学校,并陪他一起到了班里。这时同学们都已搞完大扫除,爸爸二话没说又带着他去向班主任承认错误。匡匡一时还没想通,回家后一肚子的气都“挂”在了脸上。

晚饭后,爸爸来到匡匡的屋里,坐到匡匡的床边,对匡匡轻轻地说:“还生气呢?爸爸今天下午做得可能有点过激了,向你道歉。别再跟爸爸生气了好不好?爸爸也是为你好啊!好孩子要有责任心,应该做的事情就要做,不能耍小聪明。爸爸不希望你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你要理解啊!”

经过这件事后,“责任”二字总是萦绕在匡匡的心头,他知道了该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坚决做好的道理。他总是提醒自己: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就要承担,要像一个男子汉。

本领养成4

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息:某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自杀了。惋惜的同时,也令人深深的反思: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错误行为的养成,除了后天影响之外,很可能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太溺爱,担心孩子无法自己将事情完成,而一味地帮孩子做,长此以往形成的。其实,不让孩子为家操一点心,实际上就是剥夺孩子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怎么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呢?所以,家长朋友要注意,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孩子有责任感,面对挫折困难敢于勇敢的面对,敢于负责任,这也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

■让孩子去承担家庭中的责任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心过渡。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轮流担任教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待孩子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计家庭财政安排。

■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当孩子没认真完成安排的事情时,父母一定不要代劳,比如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必须让孩子重新或继续完成,而不是直接动手将事情办好,这样,孩子才知道如何负责任。所以,父母要注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某些人生中的难题,必须靠自己努力解决,要勇于面对,勇于负责任,相信自己一定会把事情做好。

■父母首先要有责任心和责任感

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功课11 成于乐观——乐观是成长的必修课

孩子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父母和老师也会鼓励他们乐观对待,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但过度乐观并不是一件好事。父母要让孩子牢记一句话: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亲子放大镜

琪琪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现在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表现得很悲观。在她的眼里,天空总是灰暗的,没有一点色彩……

为了让这个孩子变得乐观起来,妈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二战时期,犹太精神病专家弗兰克在法西斯的集中营里失去了妻子、孩子以及一部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手稿,几乎一无所有了。换成别人的话,肯定早已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痛不欲生了,但他却坚强地选择了活下来。为什么有些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很快就绝望而死,而另一些人能够活下来,而且变得更加坚强呢?经过研究,他得出一个结论:这种天壤之别是人生态度的差异造成的。面对灭绝人性的法西斯的暴行,弗兰克说:“有一种自由是无法剥夺的,那就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选择自己人生态度的权利,这种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妈妈接着告诉琪琪:“这是因为乐观的人会变得坚强坚韧,悲观的人会变得脆弱。这乐观和悲观都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态度,都一样要度过这一生的,那为什么不以乐观的态度和笑脸面对每一天呢?”

琪琪看着妈妈说:“我不知道怎么才能乐观起来,我很早以前就不会笑了。”

妈妈说:“什么是乐观?就是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都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啊!比如下雨会给你的行动造成不便,但你也不必郁闷。你可以这样想:这雨下得多及时啊!那田里的秧苗,花园中的花草,多么需要这场雨水的滋润啊!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记住,凡事往好的方面想一想,每天都试着露出笑脸,就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实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有阴晴圆缺,我们难免会有悲伤的时候,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悲伤中。我们要用乐观的精神来对抗生活中的悲伤。只要你试着乐观起来,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原来生活还是如此美好的啊!试试吧!乐观起来!”

听了妈妈的话,琪琪的生活真的有了许多变化,她不再每天都绷着脸,开始主动跟同学接触了,试着去微笑了。回家的路上她也不再低着头,当她仰望天空的时候,她觉得那里变了颜色——已经是一片蔚蓝。这大概就是乐观的魅力吧!

本领养成8

乐观的情绪,能够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有益于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相反,悲观的情绪有可能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孩子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重视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格、豁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只有乐观才有机会

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和让孩子读书的形式,让孩子了解一些名人因乐观进取而成功的事实,知道做什么事都不容易,让孩子逐步提升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出乐观精神。

■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事都有转变的可能

要让孩子明白,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坏的结果。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指导和帮助他克服这些困难,让他知道,只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办法,他就会成功。

■不要对孩子管教过严,让他“掌管”一些事情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允许孩子选择午餐吃什么,上街时穿什么衣服,假日去什么地方玩……只有从小就享有“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乐观、自立。

■让家庭保持乐观的气氛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经常保持乐观、开朗、活泼的情绪。如果家庭中总是吵闹和争执,甚至充满敌意或暴力,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乐观的孩子的。父母可带孩子多听听音乐,平时让歌声充满家庭。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生活不宜过分优裕

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觉得十分快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容易悲观失望。

■保护孩子的快乐感

如果孩子是个书迷,但同时他还热衷于体育活动、饲养小动物或参加舞蹈训练,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父母无休止地把孩子送往这个班那个班,使孩子失去读书、打球、交友、唱歌的时间,这样极易造成孩子的疲惫和厌倦,情绪自然低落,做事无精打采,更谈不上乐观向上了。所以,做父母的,在送孩子学东西之前,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与天赋?是否以剥夺孩子的休闲快乐为代价?

■父母要首先具有乐观精神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让自己的胸怀宽广些,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大将”风度,这样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接受教育。

功课51 学会尊重——尊重做起来其实不难

开朗、自信和强势的性格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自立自强有好处,但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才是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关键。只有尊重别人,才可能正视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别人的建议。

亲子放大镜

东子不懂得尊重人,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他总是在别人面前做出一些不尊重人的举动。他经常讥讽他人,嘲笑他人。比如,看见别人衣服上有个泥点什么的,他会故意做出夸张的样子说别人身上好臭之类的话,让别人很气愤也很无奈。

为了让他学会尊重别人,东子的爸爸给他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我们公司里有个业务员,主要是为公司拉主顾。主顾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有一天,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他不想再买这个公司的产品,因为公司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食品市场和廉价商店而设计的,对小药品杂货店没有好处。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过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你是到店里来的唯一会同他打招呼的推销员。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同其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从此店主成了这个推销员最好的主顾。后来,在公司的奖励大会上,这个推销员介绍自己的经验时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尊重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特质,它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爸爸接着说:“学会尊重别人,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你用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感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的朋友,并获得最终的成功。而如果你不尊重别人时,那么必定也没有人会尊重你。那你失去的将不只是朋友,甚至还有工作和家庭。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听完爸爸的话,东子陷入良久的思考中。

本领养成6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对你的尊重。所以,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与朋友、同事们的交往中,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尊重朋友。即使朋友们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应该谅解。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只要相互能多给对方一些尊重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就会越处越深。反之,你的朋友只能是越来越少。总之,多给予别人一分尊重和理解,你就会多获得一束灿烂的阳光。

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尊重别人,自己想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因此,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引导孩子在态度上尊重别人

比如老师讲课,他人发言他人谈话时,要注意倾听。

■教育孩子要从生活细节上尊重别人

比如孩子如果蓬头垢面,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站着和别人交谈时,不要连连跺脚;与老师、长辈交谈时,勿跷二郎腿。别人办喜事,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办丧事,就不要兴高采烈。类似上述的这些要养成习惯,都需要从小训练。

■守时也是一种尊重

和别人约好时间做什么,准时赴约。要在学校,对于老师安排的集体活动要准时积极地参加。

■尊重孩子的权利

孩子平时读什么书,唱什么歌,课余时间怎么安排,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绝不可以把个人喜好强加到孩子身上。同样地,在学校,孩子不能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和活动,如果孩子自己不去学习还影响别人,这就是不尊重别人学习权利的表现。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孩子学会尊重,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尊重普通的劳动者。孩子经常出现倒剩饭、乱洒水、乱扔瓜皮纸屑的行为,都是不好的表现。父母应让孩子适当地参与劳动,当他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时,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尊重他人的意愿

孩子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和想法,凡事不要强迫别人。尤其是当同学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强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的身上,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

功课52 学会拒绝——拒绝有拒绝的道理

智慧地勇敢地行使拒绝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有时候,拒绝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群体中生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很多情况下,孩子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不能独占;但也要学会拒绝别人,学会拒绝自己,否则孩子将失去更多。

亲子放大镜

文涛是个很热心的孩子,平时总是很乐于去帮助别人,别人请求他做什么事情,他从来没有推辞过,即便是他自己很忙的时候,他也会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去帮助或应酬别人。比如,当他正在写作业或看书的时候,如果有同学说,文涛,一起出去打球吧,文涛会说正看书呢。如果同学再说,没事,玩一会儿就回来了或是说回来再看吧,文涛就不好意思拒绝了,就会放下手中的作业,跟别人一块去玩了。

文涛的爸爸认为孩子在这方面的热心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很多事情上,他应该学会说“不”,应该学会拒绝别人,这也是将来进入社会与人相处时必须要掌握的一课。在“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教育滋养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害怕说“不”,不会说“不”了。反驳与拒绝远比奉承与迎合要困难得多,于是“不”便成了一个极不容易出口的字,每次吐出都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说“不”可能会使最亲近的人疏远。那么如何让文涛学会说“不”呢?

爸爸对文涛说:“你应该学会说‘不’,懂得去拒绝,不能别人提出什么样的请求,你都尽量去满足别人,在面对同学的一些无谓的请求上,你是不是也应该学会婉转地拒绝呢?比如当同学让你去做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时,比如打球,而此时你正在忙于写作业或是正在做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时,你是不是应该跟同学说明一下自己的情况,婉转地拒绝同学的请求呢?比如当你学习的时候,如果有同学让你出去玩,你是不是该对他说‘不’呢?因为你正在做一件比玩更重要的事情对不对?相信你跟他说明情况后,他也不会硬逼着你去玩。其实,在人际交往中,说‘不’是一种艺术,随着你一步步走向社会,你以后可能会经常面对一些没有意义的请求,这时,你就该学会说‘不’,学会去拒绝,不能什么都答应别人。懂吗?”

文涛无奈地跟爸爸说,其实自己也不想这样,但有时总是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不”,不好意思去拒绝别人,常常“不”字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当然,有时候也是怕得罪同学,怕拒绝别人多了,以后别人就不跟自己做朋友了。

听了文涛的理由,爸爸说:“只要你的理由是正当的,就不要怕说‘不’,当然,你说‘不’的时候可以用上一点技巧,可以婉转一点,因为有时候太直接了容易伤害感情,但如果你婉转一点的话,别人也能理解你。而且你可以采用商量的口气,以商量的口吻去拒绝对方,对方就会容易接受,你也不用担心会破坏与朋友的感情了。即便你理直气壮地去说‘不’也没什么,因为那些能够跟你成为朋友的人,肯定会体谅你理解你,不会因为你拒绝了他们一次就不理你。而那些不能跟你成为朋友的人,就算你答应他再多的事,他们也不会成为你的朋友。当然,学会说‘不’并不是让你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说‘不’,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及时地伸出援手,而不是说‘不’。”

听了爸爸的话,文涛心里的包袱终于放下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事都答应别人了,他开始学会说“不”,学会拒绝了。这样一来,文涛节省下来很多时间,而且也并没有因为拒绝别人而失去朋友。

本领养成5

在社交中,父母们总是鼓励孩子多去跟同学交往,多跟同学交朋友,能帮到同学的事情一定要帮。而父母们在社交中却不喜欢给自己身上揽太多的麻烦事儿,能拒绝的就婉转地拒绝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也应该适当地学会拒绝,学会说“不”,毕竟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依着别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学业,也有自己的观点,也要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能大胆地说“不”的话,将来必定难成大事!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拒绝的艺术?下面几点可供父母参考。

■巧用激励机制

当孩子因为要学习而拒绝了同学邀请他出去玩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奖励,鼓励孩子做出类似的拒绝。

■教孩子拒绝时要婉转

父母要告诉孩子怎样去说“不”,因为有时候直接拒绝会伤害对方,所以,拒绝别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父母要教会孩子这个技巧。

■商量是一种交往技巧

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以商量的口吻去拒绝别人,就会让别人容易接受一点。

■学会拒绝不代表要拒绝一切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学会拒绝不代表拒绝别人的一切请求。当同学请求你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帮忙的时候,如果你能帮上忙,当然不要轻易地拒绝。所谓的拒绝,只是指拒绝那些没意义的事情。

■坦然接受他人说“不”

自己可以拒绝别人,别人也可以拒绝自己。父母要告诉孩子,当遭到拒绝的时候,也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说不定别人也有着一些不得不拒绝的原因,要学会体谅别人。

功课53 重视礼仪——礼仪美也是一种尊重(

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一个能够被环境接受的孩子,一个受欢迎的孩子。礼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每一位父母,在养儿育女的生活体验中,都要将礼貌化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亲子放大镜

阿圆是个不修边幅的孩子,整天一副吊儿郎当邋邋遢遢的样子,无论在什么场合,跟什么人在一起,都是以一种衣冠不整的形象示人。在社交礼仪的知识上,阿圆更是懂得很少,也很不在乎这些东西,平常,不管在什么场合,他常常是穿一身奇装异服,有时上身穿件西装,下身穿个大裤衩,有时是浑身补丁的乞丐装,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穿出来的。

在师长面前,阿圆也总是显得特别没有礼貌。与老师擦身而过连个招呼也不打,见了长辈也不叫叔叔阿姨,总之,他就是认为礼仪这些东西在生活中都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如果讲究礼仪的话还很麻烦,他是个懒家伙,最怕的就是麻烦。于是,无论是在大家的面前还是在大家的印象中,阿圆都是那个看上去最懒散邋遢不懂礼貌的人。也因此,在班里没有人喜欢他,没有人愿意跟他来往,甚至没有人愿意跟他坐一张桌子。

一个不懂礼仪、没有礼貌的人是很难有人愿意与他交往的。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人们就很重视礼节,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段的礼仪佳话。比如“程门立雪”,说的就是北宋才子杨时,在找老师求教时,看到老师在睡觉,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硬是在雪地里站了几个小时,直到老师睡醒,才进门。

“曾子避席”也是一段礼仪佳话。讲的是,有一次曾子在老师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知识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这段礼仪故事也被后人广为传诵。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礼貌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

本领养成6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映射到孩子身上,就是要重视、开展礼仪教育。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重视礼仪和规矩,在与人交往中,常常因此而发生误会和摩擦。而在亲朋好友眼里,不守规矩和礼仪的孩子也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最基本的礼仪常识,那么,父母该如何教孩子学会礼仪呢?下面有几点建议可供父母参考。

■首先教孩子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功课53 重视礼仪——礼仪美也是一种尊重(…

不懂礼仪的人,在社交场合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在工作中,不讲究礼仪的人也很难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引导孩子注意仪表端庄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仪表首先要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注意服饰,它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穿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

■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别人说话要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交谈时要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还要注意站姿和坐姿。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见面礼仪

总的原则,就是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孩子见人不知道问候,那么在见面之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

比如在电影院和图书馆里,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演出结束后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身前的人。乘公共汽车要主动给儿童、老人及病残者让座等等。 

■除了身教,父母也应善用童书绘本

因为童书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孩子温柔关怀的能力。这里,让我们聆听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中的一则。

对别人说“您好”

夏天,父亲和小儿子走在小路上,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远处什么地方响着啄木鸟的敲击声和小溪的潺潺声。

突然儿子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向他们迎面走来。

“爸爸,老奶奶去哪里?”儿子问。

“既然看到了,我们就去迎迎她或者送送她,”父亲回答。“当碰到她的时候我们就对她说‘您好’。”

“我们为什么要对她说这个词?”儿子很奇怪。“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她。”

“我们这就去迎接她吧,对她说‘您好’,那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他们与这位老奶奶相遇了。

“您好。”儿子说。

“您好。”父亲说。

“您好。”老奶奶说,她开心地笑了。

儿子吃惊地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太阳照耀得更明媚了。一阵轻风掠过树冠,叶子沙沙地响。鸟儿在灌木丛中歌唱,而在这之前没听到它们的歌声。 

小男孩的心里好快活啊。

“为什么会这样?”儿子问。

“因为我们对别人说了‘您好’,她还微笑了。”

功课54 公于平等——平等待人不容易也要做

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总会有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对待生活条件或者其他方面比自己差的人很容易产生歧视。这种歧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伤害是致命的。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早发现孩子的歧视行为,并及时帮助他改正,让孩子学会平等待人。

亲子放大镜

成成是个有点“势利眼”的孩子,他不懂得平等待人。平时在班里,他只跟家住城市的同学来往,不跟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来往;只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往,不跟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来往。他的这种做法,大家看在眼里,都深感不满,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成成的歧视,心里很不服气。也因为成成对他们的“歧视”,他们也不同成成说话。

在家庭生活中,成成也是这样,平时对待他那些有钱有势的叔叔阿姨就很亲切,见了面后小嘴特甜,一口一个“叔叔”,一口一个“阿姨”地叫,叫得人心情都变愉悦了。而对于他家里的那些穷亲戚,他则看不上眼,既然看不上眼,那就也没有这么热心了,见了他们时,成成都是爱理不理的,其表现简直可以用“判若两人”这个词来形容。

对于成成的这种表现,爸爸首先反思自己和成成妈妈日常的行为,并要求自己和成成妈妈以后首先要在这一方面多加注意,不能让成成受了坏的影响。然后,他把儿子单独叫到房间里,给儿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架了,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讲完后,成成的爸爸问成成:“听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感触呢?”成成没有吭声。成成的爸爸接着说:“我的感触就是,人要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当你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待人时,你走到哪里都会吃闭门羹,而当你以平等的态度待人时,则会发现世间没有打不开的门。今天爸爸想告诉你的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一视同仁,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也都有需要向别人学习的地方。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有势利眼的现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管他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他是富有还是贫困。要有不卑不亢的精神,什么是不卑不亢?就是在有钱有势的人前不对他奉承,在没钱没势的人前也不看不起别人,这才是与别人堂堂正正的交往之道。”

在我们周围,有富有者也有贫弱者,有我们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的路人。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家庭状况、社会地位、个人素质等,但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本领养成3

许多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都有势利眼的倾向,不能做到平等待人,一视同仁。这一方面固然有孩子不懂事的地方,一方面也折射出父母教育的问题。因为父母的疏忽,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不能平等待人。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对待外地乡下人,不能另眼相看,不能看轻别人,应平等相待。此外,让孩子做到平等待人,父母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平等待人

孩子每天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了,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如果父母平常就是个势利眼,看不起穷人,只对权贵敬重,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受到父母这种坏风气的感染。

■对孩子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

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不能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培养孩子必要的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是平等教育的核心,其中包括培养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每个人既要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也要关注、尊重和维护社会中其他每一个个体、其他群体的自由和权利。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和语气对待别人。你要别人帮你做事情的时候,得学会请求别人,而不是命令别人。如果你以命令的口气跟别人说话,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理你。

功课55 忠于守信——守信是立人之本(1

讲信用是诚信的一种表现。要让孩子明白:不守信,不守约,不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履行职责,就会耽误大家的工作和学习,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和自己的信誉,还会使自己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只有学会守信,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亲子放大镜

秋生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记性不是太好,平时跟别人承诺了的东西,过后就忘了。有时自己说了什么自己都想不起来。比如,有时跟同学说好了周末下午几点去打球,结果别人都打半天了,他还在家里坐着看小说呢,心里早忘了打球这回事了!等打完球后,别人打电话过来问:“秋生,不是说好去打球的吗?你怎么没去?”他才晕晕乎乎地说:“哦,我……我下午有点事……”开始这样说,同学还信,后来因为老失信于人,同学们渐渐也就不再相信他了。大家都知道他说话不算数了,再也没人听信他的承诺了。他跟别人说:“咱们周末去打球吧!”别人总是说:“哦,等周末你到了球场再说吧!”

爸爸知道秋生的情况后,决心帮助秋生克服这个不守诺的缺点。爸爸想,对于不守诺的人,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也尝尝别人不对他守诺的滋味。于是,爸爸在家里也开始对秋生不守诺了。本来说好期末考试成绩有提高的话,就给秋生买一辆新自行车的。但是当秋生拿着期末考试的成绩单找到爸爸时,爸爸却说:“什么?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给你买自行车的?你记错了吧?我没说过吧?”秋生只好很郁闷地走了。后来有一次,爸爸说带秋生出去旅游,结果却没有带,急坏了秋生。

经过好多次这样的事件后,秋生终于忍不住了,他跟爸爸大发雷霆,他含着眼泪大吼着说:“你骗人,你老骗人,跟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兑现,你说话一点儿都不算数,一点儿也不守诺,也没诚信。”爸爸反而平静地说:“说完了没有?看把你急的那样子。冷静一下,说别人的时候,先想想自己,看看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好不好,如果自己做得好,才有资格去说别人,如果自己都做得不好,那有什么资格去说别人呢?”秋生说:“我怎么做得不好?”爸爸说:“你想想啊,是谁约了同学去打球,结果最后没去的?是谁说好了跟别人一起去参加补习班最后又没去的?又是谁说暑假跟同学一起去看望老师,最后还是没去呢?这些事都是谁做的?”听爸爸把自己的事情都说出来了,秋生仔细想了想,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自己首先不守诺的,难怪现在连同学都不相信自己了,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人相信了,想来真是可悲。看来对别人不守诺,真的很令别人生气和失望。别人不相信自己也是情有可原,别人不对自己守诺自己更是没有话说。

见儿子低头反思了半天也没有说话,爸爸说:“孩子啊,做人不能总是大大咧咧的,尤其是在承诺的问题上,答应了别人什么,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答应别人。秦朝名相商鞅有这么一个故事,当年他准备在秦国变法时,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他便在京城南门口竖了一根木头,对围观者说:‘谁要能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怕商鞅的许诺不能兑现。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都相信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时候人们就遵守了。当你有信用的时候,别人才会相信你。所以,你以后在跟同学的交往上,就应该学会遵守诺言,答应了别人的事情,无论怎样都要做到。让大家知道你是一个守诺的人,大家才会相信你,与你交往。懂吗孩子?”秋生坚定地点了点头。

功课55 忠于守信——守信是立人之本(2

本领养成5

国外一个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孩子的父母便是在孩子诚信人生中播种的人。现在很多孩子都不讲诚信,不遵守自己的诺言,而且,他们自己还认识不到这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还不以为然。这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疏漏。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一个有分量的诺言,犹如一座有高度的山。可悲可叹的是我们许多人都被困在“山下”!

诚信守诺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教育孩子具备诚信守诺的品质远比让孩子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即信用是为人根本,不守诺言不讲信用,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守信守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应让孩子懂得:人活在世上,必然要同周围的人们打交道,然而,同学与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友情,是需要信用来维系的。古往今来,人们痛恨尔虞我诈、轻诺寡信的行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话算话的君子作风。只有恪守信用的人,才有可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当然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守诺的孩子,也是一个诚信的孩子,但却不知道该怎样让孩子守诺。或许下面的方###对你有所帮助。

■不要用一些概括的话语来将你的孩子定位

比如,有的父母总对孩子说“你说话从来都不算话”之类的话,这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反,父母应该用具体的事件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假设他会照着自己说过的去做。比如:“你说过,你会在吃完午饭就去收拾屋子。我希望你能说话算数。”你要让孩子将自己看成是一个总能遵守诺言的人。

■当孩子做出承诺时就立刻提醒他

通常,孩子们总是没有想太多就说他们会如何如何。让孩子知道你将他说的话看做一个承诺:“孩子,你说你从明天开始收拾自己的房间。我相信你会记住并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让孩子记下他的承诺

当孩子做出保证时,建议他写下来并且把它贴在一个醒目的地方,这样他就能够记住该做些什么了。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承诺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知道,如果你没有办法做到某件事,就不要轻易承诺给别人,如果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父母应该提醒孩子对诺言的责任,许诺前要三思,并且及时提醒孩子兑现诺言。同时也不可因为被许诺的人似乎也不在意,就对自己的诺言放任自流。如果多次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不守信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就会轻视诺言。

■父母确保自己遵守承诺

有很多时候,父母只是让孩子遵守承诺,但是他自己说了话都不算数,这样怎么能教育孩子呢?很多父母总是做出承诺后就会找出种种“正当”理由,而不履行自己的诺言。父母如果向孩子许了诺,到最后就一定要兑现。对于一时不能兑现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能兑现的原因,取得孩子的理解与信任,并约定兑现的时间。父母如果遵守诺言,那么自己的孩子才能学会守信。

功课56 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最注重的是友谊

人的情感天空是分成一块块的,再多的亲情也不能代替友情,再亲密的同性朋友也只是这一层层感情中的一份。女生需要男生的自由与豁达,让自己不致狭隘;男生需要女生的细腻沉静,让自己不致粗俗。只要父母不大惊小怪,能正确看待,不牵强地赋予它某种形式,男孩女孩的友情并不都会影响学习,相反它是学习的动力。

亲子放大镜

光光是个内向的男孩,平时跟别人说话的时候都会害羞,尤其是跟同龄的女孩子说话时,头都不敢抬起来。而实际上,在他的心里,他也是渴望能够与异性像朋友一样交往。每当他看到别的男生跟女生在一起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他总是希望自己也能加入进去,当他听到别的男生在谈论自己的异性好友的时候,他也无比地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个异性好友。但是他又没有勇气去主动跟女孩子聊天交流,因为他总是觉得,男孩和女孩好像走得近一点就是在谈恋爱,就算不是,别人也会认为是,也会在背后说坏话。所以,他很害怕和异性交往。

一次,调座位后,他的旁边坐了一个女生。后来的好几天,他都不敢往旁边看一眼,后来还是那个女生主动跟他说话,他才羞涩地说了两句。因为光光学习成绩比较好,那个女生有时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会去问光光,光光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后来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光光也就放得开了,不再像刚开始时那么拘谨了。后来光光还常主动地给那个女生讲解题思路和方法,两个人也经常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光光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就在光光感到自己内向的性格正在发生改变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打击了光光。一次,在课外活动期间,光光正要去操场跑步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抬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两个男生正在谈论他。一个说:“你看光光,以前还那么害羞呢,现在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另一个调侃地说:“你懂什么啊,这就叫做爱情的力量。”光光从后面抓住那个男生的衣领说:“你胡说什么啊?”那个男生见光光抓着自己的衣服,也有点气恼,于是说:“怎么了?谈恋爱就谈恋爱呗!还害怕别人说啊!我就说怎么着,明天我还要告诉全班同学呢!”光光大吼着说:“你别瞎扯,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说完头也不回地跑了。之后,光光再也不跟那个女生说话了,也不再教她题了,那个女生主动跟他讲话他都不搭理人家。那个女生见光光这样对自己,心里也很委屈,后来也就不理光光了,光光从此又变回了以前的那个沉默寡言的自己,不再跟异性说话,也不再跟任何人交往。

 

光光的爸爸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主动找光光谈心:“光光,你为什么不跟同学交往了呢?”光光支支吾吾地说:“有同学在背后说我的坏话。”爸爸笑着说:“说坏话?哈哈,那怕什么啊?只要自己行得正,何必在乎别人怎么说呢?自己是清白的、问心无愧就行了,你说对不对?”光光点了点头。爸爸说:“光光,跟女同学交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标志着你长大了,成熟了,像一个男子汉了,这是一件好事情。没有必要害羞,也没必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只要你自己做的是对的就行了。当然,凡事都要注意掌握一个度,与女同学交往也是一样,要懂得保护和尊重对方,别过度了就行了。”听完爸爸的话,光光心里重新有了阳光,他微笑着向爸爸坚定地点了点头。

本领养成3

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恐怕是父母与孩子、父母与父母甚至父母与老师之间争议最多的。青少年面对异性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渴望与异性交往,另一种是害怕与异性交往,这都是正常的现象。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要过分担心自己的孩子与异性交往过度会影响学习、会早恋等等。实际上,与异性交往不是可怕的事情,而你培养一个自闭的孩子才是最可怕的事情。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与孩子分享自己“过来人”的经验

父母可主动与孩子交流自己年少时与异性交往的感受与经验,对“早恋”的孩子多一份理解,适时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与异性交往。

■别乱扣早恋的帽子

早恋是一个让父母很头疼的问题,父母提高警惕有必要,但不能简单地把异性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或是好感和爱慕定位为早恋。而当孩子一旦出现早恋,父母不必恐慌,首先要理解孩子,如果做法不当(如用一些恶毒的语言去骂孩子),有可能使孩子的心灵扭曲,甚至出现过激行为。父母们最明确的做法是:以朋友般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对孩子进行严肃而科学的爱情观教育,告诉孩子爱情是一个人美好精神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我们的首选。应该立大志,并随时提醒自己,我是要干大事的,可不能因一时冲动给耽误了。

■提醒孩子把握爱情与友情的界限

父母可以通过谈话,也可以通过让孩子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孩子懂得友谊不等于爱情,但友谊可以成为爱情的桥梁。爱情是一种特殊的友情,告诉孩子友谊与爱情的区别,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若是友谊,就大胆保持;若像爱情,就要当断则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