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胡书仟双开:唐彪《家塾教学法》评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45:33

仇兆鳌序

古之养士者,习之以《礼》《乐》《诗》《书》,而复娴之于射、御、书、数,盖道德、才艺本末相须而不可以偏废也。今世竞尚文艺,而于《少仪》《内则》《弟子职》诸条,慢不加意,此人心所以日放,而人材所以日降欤!近经部议,颁行朱子《小学》,俾童子有所取,则日孳孳于明伦正身,嘉言懿行,诚朝廷育才盛事也。自此,家读其书而敦本尚实,可谓得所先务矣!倘于游艺一途犹然荒疏,涉猎不能竟委穷源,又安所得华国文章振风会于日上哉!此唐子翼修《教法书》、《文谱》二书之所由作也。翼修金华名宿11,胸罗万卷而原本于道,向者秉铎武林,课徒讲学12,人士蒸蒸蔚起。其所著学规二书,详而有法。自延师受业以还13,先令穷究经史,次及秦汉唐宋之文,莫不有条绪可依,而循途易致;且于执笔临池14,吟诗作赋,兼能旁通,曲畅其指15,而于制举之文尤注意焉16。盖养基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17,不汲汲于为文而文愈工18,此唐子辑书之大意也19。今日学堂中诚得二书以资教学,则文有根抵,不为一切影响恍惚之谈20,其有功于文艺不已多乎!余谓是书当与《小学》并行,一则砥行饬躬以养其德性,一则博学多能以扩其才华21,异日立乎庙堂之上22,言吐经纶而文垂金石23,则唐子之所以造就学者又岂浅鲜乎哉!时康熙戊寅岁孟夏月甬江年家眷弟仇兆鳌顿首拜题24注释】①仇兆鳌(1638—1713以后):字沧柱,清浙江鄞县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部右侍郎。著有《杜少陵集评注》,在前代各家旧注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杜诗的典故、事迹、义训等材料,内容比较丰富,是供研究杜诗的主要参考。②“古之养士者,……不可以偏废也”:《周礼注疏》卷十四:“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也就是既要进行道德行为训练,又要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德本艺末:本末为比喻义,指我国传统教育以道德为根本,知识才能为次,如孔子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意思就是首先要求做一个品德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学习以提高文化知识。本末相须:道德修养是文化学习的主导,文化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途径。娴:熟练,这里是使熟练。须:“需”。③文艺:指写作方面的学问,这里指八股文(时艺)。④《少仪》:《礼记》篇名,记载贵族子弟应学的礼仪。《内则》:《礼记》篇名,内容规定妇女在家庭内的言行,不许超越礼教。《弟子职》:《管子》篇名,分学则、早作、受业、对客、馔馈、洒扫等节,均记弟子事先生之礼,文皆四言韵语。⑤人心日放,人材日衰: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以致“风俗日敝,人材日衰”。放:放纵,散漫。⑥《小学》:指《小学集注》,凡六卷,旧题“宋朱熹撰,明陈选集注”,书中采集了有关忠君、孝宗、事长、守节、治家等内容的格言、训诫诗、故事等。是当时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和封建思想的教材。作为儿童教育用书,广为流传,产生了重要影响。⑦俾:使。童子:未成年的人。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貌。伦:人伦,阶级社会人的等级关系,《孟子·滕文公上》:“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身:修身。嘉言懿行:善言善行。⑧敦本:注重根本,这里指重道德。⑨游艺:《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游艺:言置身于六艺的活动,后来泛指从事技艺或艺术的锻炼,学艺的修养。华国:光耀国家。风会:风气,风俗。⑩《教法书》、《文谱》二书:指《父师善诱法》和《读书作文谱》。11宿:宿,老成,久于其事的。这里指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12秉铎:古代指掌文教的官,以其执铎而宣教令,故称。铎:古乐器,形如大铃,宣教政令时,用以警众。武林,即今杭州市。课,旧时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或学习。13延师:聘请教师。14临池:意思是临池学习书法,池,指砚池。15曲畅:曲折周尽而通畅。指:通“旨”,意旨,意图。16制举:唐代科举取士的制度。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试的称制科举,简称制举、制科。平常科举殿试进士,因例由皇帝策问,一般也称制举。17“养基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语见韩愈《答李翱书》。俟:等待。根、膏:都指“道”。实、光:都指“文”。18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工:细致,巧妙。19大意:大概的意义,大旨。20学堂:学生受教育的地方,即学校。根抵:同“根柢”,树木的根,引申为事业或学问的基础。影响:比喻不实、无根据。恍惚:隐约不清,难以捉摸和辨认。21“……养其德性,……扩其才华”:“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朱熹《答项平父》)“尊德性”,即心性的涵养;“道问学”,“大抵学者读书,务要穷究,‘道问学’是大事,要识得道理去做人。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仍参诸解、传,说教通透,使道理与自家心相肯方得。”(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砥行:磨练德行。饬躬:正己,正身。22庙堂: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亦指朝廷。23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者叫经,编丝成绳叫纶,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这里作名词。金石:金指钟鼎之属,石指碑碣之属。古人常于日用器物上镌刻文字;又颂功纪事寓戒,多铭于金石。东汉以后,墓碑盛行。24康熙戊寅:康熙37年,1698年。孟夏:夏季第一月,即农历四月。甬江:在浙江省鄞县东北,一名鄞江。年家: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的互称。眷弟:旧时姻亲平辈的自称。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旧通用作下对上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评述】本序指出了《家塾教学法》的写作缘由——使学生“文艺”上有长进,进而“华国文章振风会于日上”;主要特点——“详而有法”;主要作用——使人“博学多能以扩其才华”。并说明了推荐这套书的目的:要“收人心”,“育人材”,使之“道德”、“才艺”均能有所长进。特别指出,虽然“于制举之文尤注意焉”,但“盖养基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不汲汲于为文而文愈工,此唐子辑书之大意也”,是这本书的基本指导思想。 --------------------------------------------------------

毛奇龄序

古者教子弟之法,师以“三行”,保以“六艺”,未尝专主口占哔课诵及授简橐笔之事,惟天子、诸侯及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则习六书、九数、典、文、简策诸务,行于虎门,令其娴习之,以为他日用世之藉也。今世则不然,学校之造士,文衡之选士,全以是物之优劣为进退,则又无分贵贱少长,皆为最急之务矣。瀫溪唐先生献策天安,出为师氏者若干年,历东西两浙人文会萃之所,皆坐拥皋比,令馆下诸生执经北面,其为三物、六德,兴起后学者,既已习之有素,且艺文灿然见诸法则,所至省课11,诸生皆视效之,此真见诸行事未尝仅托之空言者尔。乃睥睨之间拂衣归里12,复取平时所为《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二书梓以行世13。其间讲求之切,择取之精,一字一注皆有绳检,所谓哲匠稽器14,非法不行者,非与夫弓冶之后必有箕裘15,世家子弟16,皆有承授。先生席累世勋贤之裔17,守其青箱传之不坏18。今即以其所世嬗者19,公诸海内,盖不自私其美而教化乃广大焉。或疑先生以师保之尊,久历庠序20,兴德行,归田而复耽口占哔课诵之法,谆谆留意21,似非要务。尝读伏生大传及班掾《食货志》22,知卿大夫归田,出而为闾党师23,谓之“上老”24,终日居里门右塾25,以掌诰诫。先生之著二书,抑亦卿大夫居塾之遗情也乎!故其书旧名《家塾教学法》。吾愿受其书而求其法者,由此渐进于诚、正、修、齐,以为治、平之本,安见二书不为《大学》之先资也乎?26时康熙己卯季春月年家眷弟毛奇龄顿首拜撰27注释】①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又名甡shēn,学者称西河先生。清浙江萧山人,明季诸生,康熙时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著述甚多,后人编为经集、文集二部,凡二百三十四卷。《清史稿》卷四八二有传。②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职务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下文“先生以师保之尊”即此意。这里“师”、“保”都是动词,意为教导,教养。“三行”:《周礼注疏》卷十四:“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见《仇兆鳌序》注②。③口占哔:《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 口占,同“占”,看,视;哔,同“毕”,古时写字的竹简。口占哔zhānbì,泛称读书吟诵。橐笔:橐tuó,囊。橐笔,指文士的笔墨生活。④《礼·王制》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元士:官名。按《周礼》注:“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于诸侯之士也。”又明初称给事中为元士,后又改为源士。适子:同“嫡”子,正妻生的儿子,也专指嫡长子。⑤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说文解字》卷十五:“《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九数:古数学名词,参看《仇兆鳌序》注②,有人认为“九数”即《九章算术》,有人认为二者有别。典:记载法则、典章制度的重要典籍。文:指礼乐制度。《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朱熹集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简策:以竹为简,合数简穿联为策;事少则书之于简,事多则书之于策;合称简策。⑥虎门:即路寝门。路寝:天子、诸侯的正室。古帝王视朝于路寝,门外画虎像,故称路寝的门为虎门。用世:为世所用。⑦造士:学而有成之士。文衡:旧时以文章试士的取舍权。评文如以秤称物,故曰“文衡”。选士:才能秀异、受推荐的士人。⑧瀫hú溪:水名,即金华之瀫溪,今浙江省衢江,自龙游至兰溪一段,以水旋回如縠纹而名。策:策,古代考试以问题书之于策,令应举者作答,称为“策问”,也简称“策”。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⑨东西两浙:唐代设置浙江东西二路,钱塘江以南叫浙东,以北叫浙西。皋比:本义指虎皮,引申为虎皮的坐席,后来常指学师的座席。诸生:这里指众弟子。执经:旧指手执经书从师受业。北面:旧时君见臣,尊长见卑幼,南面而坐,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拜人为师也称北面。⑩三物六德:《周礼注疏》卷十:“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物:事。11省课:省xǐng,察看,检查;课,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省课是指教学方面的视导检验工作。12睥睨bìnì或pìnì:本义斜视。此处指看不惯。13梓:雕制印书的木板,引申为印刷。14绳检:法度,约束,多指世俗礼法。哲匠:明智而富有才艺的人。稽器:稽,考。《周礼订义》卷十八:“稽器者,谓考乡中礼乐兵器等,稽其是否与良窳yǔ(粗劣)。”15弓冶,箕裘:语出《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弓冶:比喻父子世传的事业。箕裘:比喻继承祖先的事业,与“弓冶”同义。16世家:古称世代显贵的家族为世家。17席:职位。旧时称教师为教席,称塾师为西席。这里是动词。18青箱:旧指世代相传的家学。19世嬗shàn:世传。20庠序: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与帝王、诸侯所设的大学相对而言。《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注:“庠序者,教化之宫也。殷曰序,周曰庠。”21耽:玩乐,沉溺,这里指专心研究。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22伏生大传:指汉代伏生所传《尚书》。伏生,汉代济南人,名胜,字子贱,为秦时博士。始皇焚书,伏生将《尚书》藏屋壁中。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伏生时年九十余,老不能行,由其女儿传《尚书》于晁错,计二十九篇,即《今文尚书》。事见《史记·儒林传》。班掾:指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安陵人。父班彪撰《汉书》未成。汉明帝时班固被诏为兰台令史,后为郎,典校秘书,继其父著《汉书》,积思二十余年乃成,为后世史书创立了断代史体例。《汉书》中《食货志》总述一代经济财政制度的因革。23闾党:闾,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泛指乡里。党,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党。24上老:“一乡一邦自各有有道之人,表仪风俗,居乡谓之父师少师,亦谓之先生处士,亦谓之上老中老。”(《鹤山集》卷一百四)25里门:乡里之门。古代聚族列里而居,里有里门。26诚、正、修、齐:《大学》:“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7康熙己卯:即康熙38年,1699年。季春:春季第三个月,农历三月。 【评述】本序指出唐彪针对科举的弊端,从德、才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赞扬了唐彪出版二书的精神“不自私其美而教化乃广大”,纠正了部分人对他的偏见,说明了书名为《家塾教学法》的原因及该书“讲求之切,择取之精”的特点。表示写作此序的目的,是倡导为人师者应该向唐彪学习。---------------------------------------------------------------------

凡例

古人之言,有一篇合发数理者,难以混入一类,愚为之分析,隶于各类之中,非敢轻为割裂,盖欲分类发明,不得不如此也。天下之理,有归一言者,亦有两端者。归一者亦见,两端者难明。大舜、孔子,每加意焉。是书于古人之议论有不同者,必两存之,更为之分析其理,而斟酌取中,知偏见不可以为法也。凡一人立言,不无遗漏,惟集众美补其欠缺,汇集成编,庶几详备。故二书不欲尽出于己,而多引他人之言也。凡书分类成卷,则事理会于一处,可以比拟而识其理之深浅、言之纯疵,存精去粗,所集之书始能简约。二书初集古人成语与自己所著共二十五万余言,类聚一处,比其高下而删汰之,仅存九万余言。故欲书详备而仍简约,必不可不分类也。凡书虽极明极浅,然初学必不能解,须父师为之讲明,乃能领略。不然,虽列在案头,亦如无有。二书虽不敢云佳,然颇有可采。父师能破除俗见,虚心细阅,择紧要者另作标记,另加圈点,与弟子讲究,则读过经书,一经解说,便能触类推广,悟所未言,可省却数数讲求也;至于文章,则不但易解而且易做矣。信如此,则讲解似属不可已也。凡古人片言只字,必有所为而发,殚思竭虑,始笔于书,引用其言,安可没其姓氏。近见辑书者,一书之中无非他人议论,而卷首但列己名,使未见原书者,竟以为是其所著。噫,窃人之长,以为己有,盗名诚巧矣!亦思作者精灵不泯之神,岂肯甘心,而冥冥之报,密且严乎!管登之曰11:名根未尽,慎毋著书。人间之墨迹未干,天上之罪案已定。盖谓其以穿窬之心,行穿窬之事12,盗人之学问才名,为上帝所深恶、玄律所不宥也13。愚于二书,凡引古人之言,或辞晦,或语俚者14,每为之润色过半者,必仍列其姓名,不敢奄为己有也15。世风不古16,坊间但见一书既行,即倩人将书改头换面,那东入西,或全偷,或半窃,或剿袭三四17,称纂,称辑,或称辑补,称纂著,没人之名,冒为己有,刻成庸陋之书,以欺世觅利。不数年间效尤叠出,原书面目,杳然无存。兴言及此,深可痛心。二书不禁人之翻刻,但禁人之盗窃。倘有蹈此者,无论目前后日,与年代深远,必以盗窃鸣究18,更将其盗名丑态著之于书,遍告四方也。徐伯鲁《文体明辨》19,毛西河、朱竹垞20二先生俱谓不宜纂入书内,以其言多有未当也。余悉改去之,纂其是者,取其有裨于浅学也。【注释】①愚:用于自称的谦词。如,愚见。②发明:阐明,推陈出新。③《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论语·子罕》:“子曰: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对从事物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答案,这是合乎辩证法的。两端:事的两头;开始和结尾。④立言:创立学说。庶几:也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之词。详备:详尽完备。⑤删汰:删除淘汰。⑥圈点:读书标记法之一。就是把文句“点”断,好的在旁边加“圈”。讲究:议论研究。⑦触类推广: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⑧数数shuòshuò:屡次。⑨必有所为而发:对此可参看司马迁的话,《史记·报任安书》:“《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⑩冥冥之报:迷信称死后之报答、报复。11管志道:字登之,号东溟,明太仓人,隆庆辛未进士,除南京兵部主事,著有《周易六龙解》《论语订释》等。12穿窬:穿壁翻墙,指偷窃行为。窬yú:从墙上爬过去,穿窬之盗,即穿墙或爬墙的贼。13宥:宽恕,原谅。14辞晦:文辞等隐晦,不易懂。语俚者: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语。15润色:增美其文辞,使有色彩可观。润:修饰。奄:覆盖,包括。16世风不古:社会风俗不如古人那样淳朴。古,指古代社会风尚,旧时认为古风淳厚。17坊:书坊,刻印售卖书籍的店铺。倩:请。那东入西:那,通“挪”。 剿袭:同“抄袭”。18鸣究:喻公开追究。19徐师曾:字伯鲁,号鲁菴,明嘉靖吴江(今属江苏)人,嘉靖丁未进士。幼习儒,长而博学,兼通医卜、阴阳等。将其友沈承之(子禄)所著关于经络之书稿续编成《经络全书》两卷(1576),初仅有传抄本行世,后由尤乘等增订刊行(1688),题为“师鲁”著。另撰有《医家大法》两卷。晚年论著弥富,有《周易演义》《礼记集注》《文体明辨》等,共数百卷行于世。其《文体明辨》是根据明初吴讷《文章辨体》加以修订补充而成,一方面分体选文,一方面依体序说,共八十四卷。选录的一般都是习见的文章,最值得参考的是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了《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可供研究参考。20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清浙江秀水人。康熙已未荐举博学鸿词,参与撰修《明史》。长于古文诗词,诗与王士稹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词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评述】唐彪在“凡例”中阐述了本书的编写类型——分类纂辑,这样可以“欲书详备而仍简约”;编写原则——“一人立言”,“集众美补其欠缺”;编写指导思想——“斟酌取中”,“存精去粗”;编写态度——“凡引古人之言,必仍列其姓名”,“不禁人之翻刻”,并批评了时人的“盗窃”的作法;使用方法——“择紧要者,与弟子讲究”,注意“讲解”,并让学生运用到读书作文中去,做到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