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永能ds关门了吗:凯恩斯的投资生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37:33
   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又是投资领域的高手。1920年,他欠下了7000英镑的私人债务,同年担任剑桥大学的财产管理人。到1946年去世时,他留下了50万英镑的遗产,并使皇家学院的资产增长了11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而载入史册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凯恩斯从少年时代起便才智卓越,光彩照人,其突出特点是兴趣极广、多才多艺:他自幼数学成绩优异,在剑桥拿的是数学方面的学位,日后写出的《概率论》思想奇异,与现代流行的概率论相左;他是天造地设的哲学家,曾旁听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怀特海(Really Whitehead)的课,和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一起被怀特海列为其最优秀的学生;他虽师从当时英国经济学界泰斗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仅一年,却深谙古典经济学,并成为宏观经济学之父;他的私人生活与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团体紧密相连,结婚前沉溺于同性恋和异性恋;他大胆追求已是有夫之妇的俄国女芭蕾舞演员并永结伉俪;他酷爱藏书和藏画,对书、画具有很高的鉴赏力;他文笔优美,其诸多不朽的经济学著作同时将作为经典的英语散文流传千古;他广泛结交各界朋友,会晤过著名作家,《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作者、D·H·劳伦斯,影响过现代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uig Wittgenstein)和现代著名经济学家斯拉法(Piero sraffa),一生赞助过很多艺术家。他一生扮演的角色极多,发挥的作用极大,有点类似足球场上的清道夫、自由人。一生穿梭于教育、科研、公务、金融等领域且游刃有余。他是剑桥的教师和研究员,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剑桥经济学家;他曾是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财政部的职员,作为英国政府的高级代表人,出席过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1942年被册封为勋爵;他长期为报纸撰稿,发表演讲,并长期担任英国权威性经济学专业杂志《经济学杂志》编辑;他曾积极从事证券投机和投资并长期担任剑桥皇家学院(King's College)司库(Bursar)和几家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如此广泛的兴趣在一般人看来肯定是没有精力全部承受的,必须有所割舍并因此烦恼不已,而凯恩斯却把千头万绪的各方面事务井井有条地同时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使之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更令人惊奇的是,生活丰富多彩充实忙碌的凯恩斯总有空闲时间用于享受友谊和做平凡小事,如玩牌和锄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集各种天赋于一身的凯恩斯有多方面天才,仅举其某一方面的天才就足以使他鹤立鸡群,本文要介绍的是作为投资高手的凯恩斯。

     出山

     1883年6月5日凯恩斯生于英国剑桥,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John Neville Keynes)是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逻辑学家和高级行政人员。凯恩斯14岁入英国有名的伊顿公学,19岁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22岁参加数学荣誉学位考试并获数学方面的学位。而后一年他师从父亲的师友、当时英国经济学界泰斗马歇尔研习经济学,成绩优异,马歇尔希望他放弃一切以经济学为终身职业。凯恩斯虽折服于马歇尔在经济学上的高深造诣,却对导师的个人魅力欠缺颇为不满,同时在剑桥呆了很久觉得气氛沉闷,希望去伦敦尝试新的生活,于是放弃参加经济学荣誉学位考试并转而参加文职考试。由于名列第二,23岁的凯恩斯未能进入他最想进的财政部而转入印度事务部。在伦敦由于公务极为松弛,凯恩斯便专心从事概率论的研究。两年后,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正好缺讲师(don),25岁的凯恩斯便辞职回到剑桥成为年薪100英镑的年轻经济学家。25岁到31岁(1908-1914年)他在皇家学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其间他26岁(1909年)凭借概率论方面的论文成为皇家学会会员,这一职位又为他每年带来120英镑的收入。28岁(1911)年任《经济学杂志》编辑。30岁(1913年)出版了自己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印度通货与财政》,该书使凯恩斯入选英国政府印度财政和货币委员会(1913-1914),揭开了他一生积极参与政府经济事务的第一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凯恩斯于次年6月离开剑桥到财政部任职,时年32岁,其卓绝的才智和惊人的工作能力使他在财政部备受瞩目并被迅速委以重任。1919年一战结束,德国战败,36岁的凯恩斯作为英国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凡尔赛和会,会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赔款规定过于苛刻,凯恩斯对此持尖锐的批评态度,并为自己的见解不被接受而深感痛苦。1919年6月凯恩斯辞去了在财政部的任职,回到剑桥,在写作《和平的经济后果》这一论战性著作的同时,也在思索今后生活的方向。此时的凯恩斯已不是一战前的凯恩斯讲师了。他虽热爱教书,但要他完全投身于平凡、繁重的教书生活是不可能的,因为4年多财政部的经历使他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前途忧心忡忡,为自己的见解不被官方采纳而苦恼。有一句话说得好,"能力就意味着责任"。凯恩斯认为自己有责任向英国政府、公众乃至全世界施加自己的影响。此时他希望将剑桥这一学术中心与伦敦这一政治中心在他个人生活中结合起来。他生于剑桥,长于剑桥,剑桥是他的根,学术是他一生的挚爱。而要影响公众和政府则必须与伦敦这一公共事务中心保持联系。因此,凯恩斯必须改变他与剑桥的联系方式。一战前,教书占去凯恩斯大部分时间,而担任《经济学杂志》编辑和为皇家学院财务出谋划策则费时较少。所以凯恩斯要参加从事公共事务的时间就不能在剑桥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经与皇家学院协商作了如下调整:1920年5月凯恩斯(37岁)辞去讲师职务,同年9月被任命为第二司库,年薪与当讲师时期相同,为100英镑。凯恩斯仍是皇家学院的研究员和《经济学杂志》编辑,每周他还在剑桥授课一次,内容就是他自己的著作。剑桥就这样更好地围绕凯恩斯转起来,而不是凯恩斯围绕剑桥转。

     摆脱了在剑桥的繁重教学为凯恩斯提供了大量空闲时间,但光有时间还不行,因为自由是建立在金钱或者说经济独立基础上的。一方面,向政府、公众施加影响需有足够的收入供其活动使用;另一方面,凯恩斯兴趣广泛,广交朋友,比如他想随心所欲地坐在最好的座位上欣赏俄国芭蕾舞表演,并设宴款待那些舞蹈家;他想在他高兴的时候付款买下他的艺术家朋友的画,以支持有价值艺术的发展。而这都需要有一巨大而稳定的财源作后盾。最后,问题就归结为一个字--"钱"。以凯恩斯目前在剑桥的薪水和少量积蓄来维持其日后庞大的开销是远远不够的。摆在凯恩斯面前的路只有一条:自己去赚。如何才能开动脑筋,把有钱人的一部分钱装入自己的口袋呢?敢作敢为、富于冒险精神的凯恩斯在1919年8月写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的同时,立即开始了一项新事业--证券投机。一战前他就尝试过证券投机,但主要出于好奇和为朋友管理财务的担心。这次则是为自由而战,能否成功将直接决定凯恩斯今后的生活方式和抱负的能否实现;其次,凯恩斯也想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向世人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成为经济独立的人。由于凯恩斯没有可继承的遗产供其使用,因此我们将看到他在初期为积累资本采取了证券投机这一非常手段。一代投资高手就这样诞生了。

    创业

     1919年8月,36岁的凯恩斯生平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是在外汇市场。那时固定汇率制已瓦解,所有主要货币都采用浮动汇率制。凯恩斯从事的是外汇期货交易:卖空法国法朗、荷兰盾、意大利里拉、德国马克;多头购入美元、挪威和丹麦克朗、印度卢比。一开始进展顺利,到1920年1月2日获利6154英镑,凯恩斯大喜,在家信中写道:"货币真是有趣,只需具备一点专业知识和经验,它就滚滚而来"。首战告捷使凯恩斯备受鼓舞,当即决定开始一项更为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他与一别人合伙成立了一个辛迪加(Syndicate,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公司组成的旨在获得利润而进行联合风险投资并按个人投资所占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亏损的一临时性法人团体)进行外汇投机。该辛迪加初始资本为3万英镑,其中一半来自凯恩斯及其亲朋好友。1920年1月21日辛迪加开始运作,进展颇为顺利,到4月底,凯恩斯这一方已实现利润近9000英镑,帐面利润近8000英镑。凯恩斯听到这一喜讯时正在意大利度假,为此,他在罗马大肆购物。在给母亲的信中他写道:"到现在为止,已购进大约一吨,其中包括许多家俱"。但好景不长,返回英国后不久形势便急转直下,他卖空的货币对英镑比价上升,而多头购入的美元、印度卢比对英镑比价下跌。5月19日,凯恩斯帐面损失已超过实现了的利润,现有保证金与未偿付款项的比例已低于要求的10%,经纪人要求凯恩斯要么给加保证金,要么全部抛售。5月下旬辛迪加中凯恩斯这一方宣告破产。经纪人对凯恩斯的处理相当宽厚:只要凯恩斯支付7000英镑便可不吊销其帐户。可已破产的凯恩斯不仅自己亏损严重,还牵累了与他一道投资的亲朋好友,拿不出这7000英镑。幸运的是,《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的出版商麦克米伦公司同意预付他1500英镑稿费。著名金融家欧内斯特·卡赛尔(Ernest Cassel)慕于凯恩斯的大名,愿意贷款5000英镑给凯恩斯偿债。凯恩斯就这样暂时渡过了难关。

     此次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凯恩斯进行投机时,是根据总的经济形势而不是市场传闻进行决策的。他对外汇长期走势的判断非常准确,但短期内市场的波动他却没有过多考虑。比如长期趋势是美元对英镑将升值,马克对英镑将贬值,但在5月份马克违背凯恩斯的推理昙花一现地上升了3个月。而凯恩斯从事的是具有高度风险的外汇投机,等不起3个月,所以遭此打击。

    凯恩斯并非由此退缩,他要保留帐户的意图很明显,这就是要东山再起,他要通过投机再度恢复元气和财富。他成功了,到1920年底,他就还清了欠经纪人和金融家卡塞尔的债。到1922年12月31日,他不仅偿清了所有债务,而且拥有净资产21000英镑。

     壮大

     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后,凯恩斯投机更加稳健。整个20年代他从事的都是具有高度风险性的投机。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他每日不断地抛出买进,交易十分活跃。在进行外汇投机的同时,凯恩斯又对商品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1年初他开办了棉花帐户并进行大量买卖。之后他的投机范围变得更为广泛:铅、锡、铜、锌、橡胶、小麦、糖、亚麻籽油和黄豆等的交易他都从事过。即使如此,他花在投机上的时间也很有限:每天早晨经纪人给他送来最新的金融消息,他卧床工作,先是仔细阅读报纸上的信息,然后反复推敲其含义,最后才作出自己的判断,整个过程他只用约30分钟就完成了。

     凯恩斯不仅从事私人投机事业,他还肩负着为公司和剑桥皇家学院提供投资建议的责任。早在1919年9月,他就应邀加入国民互助人寿保险公司(National Mutual Life Assurance Society)董事会,并于1921年担任董事长,该职务一直延续到1938年。凯恩斯在一战期间就指导过剑桥皇家学院的财产投资,一战结束后任学院第二司库,从1924年起直到他逝世任第一司库。他在任内对学院的投资政策作了大胆的变动,1920年6月,他使学院同意把30000英镑用于购买政府发行的证券和其它法律规定不允许信托资产投资的证券。后来,学院财产投资范围扩大到股票甚至商品投机,这种做法与剑桥其它学院截然不同,后者受本学院规章制度约束只能购买法律规定信托资产投资的证券和地产。凯恩斯为使皇家学院松驰的规定能持续下去,一直坚决反对皇家学院聘请法律方面的讲师。可见凯恩斯对投机事业一往情深,并希望他所钟爱的皇家学院能打破常规,通过大胆的投资与投机使财产迅速增值。

     顶峰

     凯恩斯在20年代进行的高风险性投机是很成功的。1924年底,其资产总值在扣除大量透支之后达57797英镑。1937年他的投资事业达到顶峰,资产总值跃升至506450英镑。对投资的浓厚兴趣在1937年被迫中止,因为那年凯恩斯身染重病,不得不向投资这一他喜爱的事业告别。即使如此,凯恩斯在1946年临终时留下的遗产也达50万英镑(把他的藏画和藏书计算在内),不仅使他的爱妻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也使他一生钟爱的皇家学院获得一大笔捐款。

     皇家学院的财产由于凯恩斯的精心管理也日益壮大。在凯恩斯去世时,财产额是1920年凯恩斯接手时的12倍。资产的增值完全归功于凯恩斯投资有方,因为中间没有任何人对皇家学院捐过款。

    投资原则与策略

     有人把凯恩斯的发财归因于他利用了在财政部任职时的内部消息,但从1919年6月他从财政部辞职到1937年初他退出投资事业,凯恩斯从未担任过财政部等其它政府部门的公职,他只是剑桥皇家学院的司库、研究员、《经济学杂志》的编辑、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和其它人士的投资顾问。

     此外,他在金融领域和他在其它事业中的表现一样始终光明磊落,他对刺探"内部消息"的做法深恶痛绝。其中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他精于逻辑推理,认为最可靠的投资方式是根据当时总的经济形势和自己对未来形势的推断审时度势,"内部消息"多半会把投资者引入歧途,30年代他最欣赏的一句投资格言就是"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只要对内部消息一无所知就能发横财"。第二,他认为"利用哪怕是在一般业务往来中以完全正当的形式获得的特殊消息本身就有欠公平诚实"。

     在20年代,凯恩斯正处于创业和积累资本阶段,其投资策略就是利用市场的瞬息万变,抓住有利时机,买进抛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拥有相当资产,其投资策略随之发生变化。他在后期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在选择证券时他有两个主要原则:一是考虑整体的经济形势,二是详察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并且他更重视后者,认为资产负债表比"内部消息"更有价值。

     凯恩斯投资的另一大特色是,一旦精心选定证券,他就既不会为短期逆转吓倒而洗手不干,也不会为短期上升利诱而急功近利。他的投资策略是:在确信某只股票有理想的长期收益后,就置暂时的盛衰浮沉于不顾,而是耐心等待股票光明前景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