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委:经典美文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37:03

阅卷老师推荐的100篇作家经典美文3

第二辑 谁听见蝴蝶的歌唱

    我哭看跑上山顶那幢围看木栅栏的白色房子。我歪歪斜斜、气喘吁吁地朴进紫娟姑姑怀中,把我的眼泪抹在她素洁的衣衫上。我断断续续、抽抽咽咽地把挨打的始末说给紫娟姑姑,我感觉紫娟姑姑的手在半空僵了一下,然后我就看见她的眼中飞过一片又一片云朵,最后在一片碧空之上,就映出了那一院怒放着的花朵和花朵间翻飞如秋天风中树叶般的蝴蝶。紫娟姑姑弯下腰捧住我的脸,缓缓地向我那边发烫的脸颊吹一口气,再次一口气……紫娟姑姑的呼吸芬芳如兰……

桃花乱

周海亮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里没有山寺。这里只有桃源。

  桃源只是村子,散落漫野桃花之间,就像浅红的宣纸上滴落的几点淡墨。姑娘低首垂眉,羞立于一片桃红之间,人面红比桃花。其时,一翩翩少年手提长衫,与姑娘相视而笑。少年说,又一年了。姑娘说,又是一年。少年说,你一点没变。姑娘说,你也是。少年说,一会儿,我就得走。姑娘说,知道。姑娘淡绿色的罗衫在微风中轻轻飘舞,缤纷的花瓣很快迷住她的眼睛。少年英俊魁梧,玉树临风。脸庞如同刀剥,长衫好比旗帜。

  是他们第二次相约。第一次,也是这片桃林。少年持一把纸扇,对红吟诗,姑娘就笑了,忙拿手去掩,那手,却白皙得几近透明。乍暖还寒,怎用得上纸扇?少年装模作样,少年是装模作样的书生。

  就这样相识,就像崔护在长安南郊的那段往事。少年知道那段往事,他也希望给自己留下佳话。于是他为姑娘留下纸扇,又偷偷带走姑娘的芳心。

  第二次相约,少年仍然一袭长衫,只是手中不见纸扇。正是日落时分,纷乱桃花之中,他与姑娘的脸,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春意盈然,到处都是踏青的行人,阳光如同流淌的金子,空气好像弥散开来的蜜。少年问,明年我还来么?姑娘侧过身子,袖子掩住了嘴。桃花人人可赏,公子为何不来?说完,扭身走向桃林深处。她的身子很快掩进一片桃红之间,少年的目光于是变得痴迷凌乱,做一个打扇动作,却忘记手中已无纸扇。

  第三年,第四年,少年依然来此赏花,姑娘依然到此守候;第五年,第六年,少年依然一袭白衫,姑娘依然一抹长裙;第七年,第八年,少年的目光焦灼不安,姑娘的表情起伏难定;第九年,第十年,少年一点点老去,棱角分明的下巴上长满胡须;姑娘也不再年轻,脑后甚至绾发成髻。两个人隔着纷乱的桃花,相视而笑。

  少年说,又一年了。姑娘说,又是一年。少年说,你好像瘦了。姑娘说,你有点老了。少年说,一会儿,我就得走。姑娘说,知道。姑娘淡绿色的罗衫在微风中轻轻飘舞,缤纷的花瓣悄悄迷住她的眼睛。忙抬手去擦,那双手仍然白得几近透明。姑娘娇小玲珑,婀娜妩媚。红唇好似花瓣,身段如同柳枝。

  少年问,明年我还来么?

  姑娘回答,桃花人人可赏,公子为何不来?

  少年说,不,我不来了。少年久久地低下头,看一地乱红纷杂。他说今天,我想取回我的纸扇。

  姑娘愣怔,娇小的身子扶了桃树,整个人轻轻地晃。少年跨前一步,却咬咬牙,不动。我想取回我的纸扇,他说,十年光阴,纵是纸扇也可以老去。

  没有纸扇了。姑娘说,纸扇被姐姐带进了宫。

  纸扇被带进了宫?少年吃了一惊。

  是的。姐姐被皇上招了妃子……她什么都没有带走,惟独带走那把纸扇……其实她不喜欢进宫……他被招了妃子,是爹的主意……

  可是怎么会是姐姐……

  因为我是妹妹。姑娘笑笑说,事实上,第一次与你在桃林中邂逅的人就不是我,而是我的姐姐;你的纸扇也并非给了我,而是我的姐姐;你一直等候的人,更不是我,而是我的姐姐……

  你为什么一直不肯告诉我?

  因为你没把我认出来……我和姐姐长得并不像,可是你还是没有把我认出来。我在想,你痴迷的究竟是谁?是人,是桃花,还是心境?第一次,你竟连她的模样,都没有记清……

  因为没有第一次。少年苦笑,扶住一棵桃树,没有第一次,我与你的相约,其实只有九年。

  可是明明是十年……

  不,是九年。少年说,十年前你的姐姐在桃林中邂逅的人并不是我,而是我的哥哥。

  这怎么可能?姑娘的身子开始轻轻地晃。

  是的,是我的哥哥。他在赶考途中突发急病,客死他乡。临死前他嘱人告诉我,来年春天,一定要去桃林讨回他的纸扇,如果有可能,将他的死讯也告诉她……他知道那姑娘喜欢他,他不想让姑娘等他……

  可是你没有告诉我……

  我怕你伤心……我以为你就是她……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你……

  可是你从来没有说过你喜欢我……

  因为哥哥喜欢你。因为我认为,你喜欢的人,一直是我的哥哥……

  所以你把这个秘密隐瞒了九年?

  你也是。

  两个人默默相对,不再说话。春意盈然,到处都是踏青的行人,阳光如同流淌的金子,空气好似流淌的蜜。少年跨前一步,盯着姑娘毛茸茸的眼睛,说,两个亡去的人,竟让我们浪费掉整整九年。姑娘微微一笑,从一片桃花中闪出,说,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也许会浪费掉一辈子。姑娘收首垂眉,羞立于一片桃红之间,人面红比桃花。少年手提长衫,再跨前一步,与姑娘相视而笑。其时,空中飘起绵绵春雨,很快打湿两个人的衣衫,以及眼睛。

  桃花乱,乱人心。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首先,故事情节极为曲折,悬念迭出。本以为故事如崔护诗的续写,一对男女从邂逅到相爱。然而,峰回路转,在看似单一的叙述之后,忽然翻出新意,女非彼女,男也非彼男!

其次,意境烘托、氛围渲染非常恰当。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氤氲着挑花的芬芳.迷离人的心神,读之如风行水上.自然天成。

 最后,一些动作、语言甚至景色描写的有意重复匠心独运。看似平常,却深藏情思诗意,村塑造两个形象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妙用。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承诺”。两人守着各自的承诺,一聚就是十年,谁都没有说出真相,难能可贵。  

二、写“见证”。桃花林见证厂他们的相识、相知,桃花林同样见证了他们的痛苦、迷茫与幸福。

三、写“缘分”。两人的相识、相知,到最后的相爱,是偶然,更是缘分。缘分让她们走在了一起。

谁听见蝴蝶的歌唱

陈 毓

   那天下午,我和妈坐在门槛上摘豆荚。我看见一只硕大的蓝蝴蝶在我头顶绕来绕去地飞,就对妈说,我长大了也要做紫娟姑姑那样的女人,也要种一院子花,结出满园的蝴蝶。

    母亲以一记重重的耳光回答我。

    我哭着跑上山顶那幢围着木栅栏的白色房子。我歪歪斜斜、气喘吁吁地扑进紫娟姑姑怀中,把我的眼泪抹在她素洁的衣衫上。我断断续续、抽抽搭搭地把挨打的始末说给紫娟姑姑,我感觉紫娟姑姑的手在半空僵了一下,然后我就看见她的眼中飞过一片又一片云朵,最后在一片碧空之上,就映出了那一院怒放着的花朵和花朵间翻飞如秋天风中树叶般的蝴蝶。紫娟姑姑弯了腰捧住我的脸,缓缓地向我那边发烫的脸颊吹一口气,再吹一口气……紫娟姑姑的呼吸芬芳如兰……

    那满园散着香气的花朵和花朵间翻飞的蝴蝶把那个下午渲染得壮丽无比。那一年,我八岁。

    但我是怎样地喜欢紫娟姑姑啊!她那白的脸、狭长的眉眼,永远素洁的不染一尘的衣裳,轻悄悄来去,一笑脸上就现出一片红晕的样子,实在比母亲、比镇上旁的女人都要好看。更何况她还有那样美丽的一园子花和那么多奇妙的蝴蝶。

    我曾无数次地猜想过,假如没有那次相遇,紫娟姑姑会不会也像镇上所有的女人那样,为人妇,为人母,直至最后做慈祥的老奶奶呢?

    但这一切,终于在那一次机遇后成为可能。

    那是怎样的一瞬间啊!却铸就了紫娟姑姑一生的寂寞。

    那时紫娟姑姑已经辍学在家。紫娟姑姑是镇上惟一把书念到中师的女孩子。紫娟姑姑辍学的惟一原因是母亲突然跌坏了双腿,从此卧床不起了。

    在陪伴母亲的漫长而寂寞的日子里,紫娟姑姑就日日在园子里种花。

    说也奇怪,这些经过紫娟姑姑的手侍弄出的花儿都长得出奇的好。于是就有了那个开满了花朵、结满了蝴蝶的园子,于是就有了那一次机遇,也就有了让紫娟姑姑珍藏一生的那个美丽早晨。

    当那个陌生男人突然地站在紫娟姑姑面前时,紫娟姑姑是怎样地为这份突兀而慌张地停了正在浇花或是剪枝的手。而那陌生男子又是怎样的惊愕:他为追一只蝴蝶而越园,他没想到却看见了满园的蝴蝶,还有,那比蝴蝶还要美丽的姑娘。在眼睛对着眼睛的注视里,除了飞过花,飞过蝴蝶,还飞过一些属于心灵的东西吧?一份嘉许?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

    后来的日子也许是紫娟姑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吧!在美丽的蝴蝶园里,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就那样产生了。日子是简单地重复,他们除了相爱,还是相爱。

    在某一天的早晨,或者黄昏。那英俊的男人不得不暂时告别紫娟姑姑离开一段时间,他要暂时回到他来的地方去了结一些事。总之,他们离别,只是为了将来长久的相聚。他们在美丽的蝴蝶园依依惜别。也许紫娟姑姑就是站在那一片鲜花和蝴蝶丛中看着自己亲爱的人一步一回头地从高高的石阶上走下去的吧?也许,紫娟姑姑那随蝴蝶一起翻飞的裙裾和长发是离人最后回眸中一张永远淡不去的图画吧?

    故事的后来是男人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有许多种说法。说男人是当年社科院的蝴蝶专家,因犯了什么错误而被下放到小镇接受改造,却竟以研究蝴蝶为名诱骗良家女儿,就被招回去关押了。有说男人的确是蝴蝶专家,他在离开小镇返回的途中因遇一种罕见的蝴蝶,在捕捉的过程当中不慎坠下悬崖。最后一种说法是他无法离开他的妻子和女儿,最终无颜回小镇重游他梦中的蝴蝶园了。

    我不知道在我已渐省人事而紫娟姑姑还尚在人世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去问紫娟姑姑故事背后的真相。我不知道我是不忍问紫娟姑姑还是不忍破灭自己心中的一份幻想。我宁愿相信那男子是因为追那只他一生只见过一次的蝴蝶坠落悬崖而无法去兑现他爱的盟约的。也许在他走向蝴蝶的那段路程里他所想到的惟一是这只蝴蝶能换来恋人的一个笑靥吧!我愿意相信他们的爱情是穿越了有形的物质而趋于无形的。

    许多年之后,当我在自己演绎的爱情故事里人比黄花瘦的时候,我试图去理解紫娟姑姑一生固守的爱情故事,于是我终于体味到了母亲当年那狠狠的一掴:母亲是怕我一语成谶。

    我最后一次回老家,我年迈的母亲坐在二十年前我们一起坐过的那道门槛上,神色戚然地对我说,紫娟姑姑半月前死了。

    我听了,除了心里飞起一篷蝴蝶之外,竟没有一丝的惊奇。

    踏着高高的石阶一级级走上去,我走不进从前的时光里。

    跨一道门槛,就站在了园子当中,没有紫娟姑姑素洁的影子移出来,只有满园的花香和那一只只花丛中翻飞如花朵如树叶般的蝴蝶迎接我。

    在那一瞬间,我听见了蝴蝶的歌唱。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首先是独特的意象与诗意的语言营造的这种意境美,使人沉醉。那硕大的蓝蝴蝶,那飘香的满园鲜花,那在空中翻飞的落叶,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非凡的诗意美,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其次是紫娟姑姑那美丽又神秘的爱情,引发人浓农的兴致。紫娟姑姑终生守着这一份爱情,直到去世,而那个男子再也没有来,使人伤感,令人动容。紫娟姑姑的爱情也囚独特神秘而备受关注。

 最后不能不再次提到诗意优美的语言。语言流畅而贴切,圆润饱满极富感染力,在营造意境美的同时也深具意蕴之美。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等待”。紫娟姑姑—直在等待着那个男人回来,她很执著。她的等待里有希冀,也有寂寞;有幸福,也有失落。

二、写“短暂与永恒”。紫娟姑姑与那个男子的瞬间相遇之后,便相爱了,虽然他们厮守的时间短暂,但爱情却永恒。

 三、写“世俗与脱俗”。很多人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认为紫娟姑姑是不幸的,因为短暂的相爱却换来了一生的寂寞;但从脱俗的眼光来看,长相厮守也不见得有真爱,真爱即使瞬间也值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孩子和鱼

高海涛

孩子和鱼是诗人上网聊天时用的名字。我问他为什么起这个网名呢?他说,孩子和鱼是最自由的。我又问,鱼缸里的鱼和被反锁在屋子里的孩子呢?他没有回答我的问话,只是把车开得像在飞。

    这辆车是他刚买的,贷的款,分期还贷的那种。他说他与一个叫裙角飞扬的人聊天后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享受精神财富的同时,也要享受物质财富,这才是完美的人生境界。所以,他就贷款买了这部车。他说开始他与裙角飞扬聊天纯属为了开开心而已,聊着聊着就觉得生命中不能缺少她了。

    我与孩子和鱼同住在一个城市市中心的一栋楼里,他住501我住502。自从他买了车,就卖了501,在市郊的湖边买了三间平房,一时我就不能像从前那样经常同他见面了,但从此后我却频频在市报的副刊上见到署名孩子和鱼的新诗,题目都是怪怪的,像《听雾》《抚光》《吃画》等。他不知从哪里得来那么多的神来之笔,把每首诗都空灵成一枚玉。

    一天,我到电信局交手机费时碰到了孩子和鱼,他一下子就交了500元的手机费和300多元的电话费。他说,他与裙角飞扬通上电话了。她虽是南方人,但普通话说得很好听。

    一天下班后,因为有一个饭局,我回家很晚,上楼后,发现一个人蹲在门口。原来,他是银行的,是来催收孩子和鱼贷款的,他已经两个月没有还贷款了。

    见孩子和鱼的最后一面是在出租车上。那天,我在单位加夜班,回家时,班车早就没有了。我走到路边一扬手,一辆出租车就停在了我的跟前。这不是孩子和鱼的那辆奥拓吗?再看司机,果然是他。

    怎么这么巧?我问。

    他说:不是巧,是没办法,我经常忘了按时还贷,银行又追屁股,一气之下我把卖501剩下的钱都还了贷款,不得不夜间11点后跑跑黑车赚点电话费。

    说着,他的手机就响了。他接着电话,还坚持把我送到家。车停在我楼下2分钟后,他的电话才终于打完。

    我说,开车打电话是很危险的。

    他一百个不在乎地说,没事。还说裙角飞扬就要来了,他要挣些钱,到海边的泥滩上建一个小木屋,他们要在那里合着写一本长诗。他说得神采飞扬,满眼都在放光。

    听到孩子和鱼车祸而亡的消息时,我在看电影频道的《王勃之死》。王勃正在写《滕王阁序》,落霞的影子在他眼前与白鹭长天共一色。这时,电话响了,说孩子和鱼凌晨在高速公路入口与一大拖拉机相撞当场毙命。

孩子和鱼在火葬场火化时,一个南方女孩正抱着9朵玫瑰,在开满荷花的湖边敲着孩子和鱼的门……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孩子和鱼这个形象很打动人心。这是个生活的理想主义者,里面藏着我们每个人的影子,可惜我们没有他那样决绝,敢于把理想变为现实,可惜他失败了。

他活得简单、纯粹,活得自由、洒脱,活得执著、充实,他的死也证明了他只能是个悲剧。

 文章写得很有情感,充满了对孩子和鱼的同情之心,作者也学鲁迅在夏喻的坎前凭空添上几个花圈,让南方的女孩来找孩子和鱼,来敲他的门。不过这样更加引起读者对孩子和鱼的叹息之情。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理想与现实”。孩子和鱼,想过一种闲云野鹤的诗意生活,想在海边建一个小木屋,想每天与相爱的女孩一起写诗、读诗,正如海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惜现实并非如此。在生活的现实下,一切理想都要服从于现实,不能不切实际,他的悲剧已成定局。

二、写“幸福”。对于孩子和鱼本人而言,虽然在别人眼里他过得越来越落魄,但他自己却认为活得很幸福,他有梦想,有希望,即使晚上出来跑出租,也觉得活得有滋有味。

三、写“遗憾”。孩子和鱼的去世,是社会的遗憾,也是他本人的遗憾。从社会而言,过于世俗与现实,逼得孩子和鱼不得不为谋生挣钱而奔波;从孩子和鱼本人来说,他心里时时刻刻想着南力女孩,不停地打电话,为他出事埋下了伏笔。

秋红

聂兰峰

“谁第一个举手,我就嫁给谁!”秋红的话才说了一半,秃子就高高地举起了手。挨着秃子的王二根又举了手,又有三十多名青壮年举了手。秋红的牙都痒,她睁圆了杏眼儿,对着人群里的王二根大声骂:“王二根你个窝囊废,这辈子你就输给秃子吧你,我这就搬到秃子家去,悔死你!”秋红气得跺脚,秃子心里美得像吃了蜜。

 第二天,花儿一样的秋红就嫁给了秃子。才十七岁。第三天,秃子就吹着口哨参了军,去了前线,去打小日本儿,和王二根,和那二十多名举手的青壮年。

……   

秋红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娃,娘在秋天的玉米地里正劳作着就流了满地的血,然后生下她。有年纪的说好啊好啊这是红毡铺路,是福。爹却不咸不谈地说又养了个赔钱货。娘就赔着笑脸说女娃一样下湖种地。爹的旱烟锅子一磕,庇!干一个钱的活儿陪十个钱的本儿。

 秋红就憋着一肚子气。憋着一肚子气长到十七岁的秋红,偏偏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段有身段,干起活来更是胜过男娃。最是撩人的是她的大眼睛,水汪注的,会说话。下湖的路上,瞅了谁家的小伙子,谁家的玉米地一准被锄得寸草不剩,滑滑顺顺。顶数王二根家和秃子家的地最滑顺了。要说这秋红的目光对王二根还有点含情脉脉,对秃子则是不折不扣的“瞪”。王二根生得清秀是公认的好,但木讷。秃子人还算出条,可他调皮、逆反,秋红也不讨厌他,但他是秃子。王二根有板有眼,秃子不讲规则;王二根辗转反侧睡不着盘算着明早给秋红家挑水,秃子呢想也不用想,天擦黑就给人家挑满了缸。

其实嫁给谁并不是秋红心上的事儿。秋红的活道数第一,莫说女红,粗重的肩桃背扛、碓捣磨碾,样样拾得起放得下,虽人人夸赞,但秋红还是憋着一肚子气,秋红盼着干出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证明自己彻底不是赔钱贷。

 那是抗日战争最紧的时候,前线的火药味已呛到了秋红的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已组织了队伍支前,秋红的村里还没动静,不是小伙子们怕死,他们怕再也见不着秋红的大眼睛。这可急坏了满脑子“大事儿”的秋红。于是,一个秋日的黄昏,秋红约了二根,俩人草垛旁秘密商讨,秋红一脸严肃地说王二根,这事儿不像挑水那么简单,明天的参举动员大会,我话一出口你就第—个举手,千万不能让秃子抢先。王二根真诚地点点头:秋红你放心。秋红就把一枚穿了红丝线的铜钱套在二根脖子上。二根从兜里掏出一把酸枣在衣襟上搓了,挑一颗最红的送到秋红的嘴里。

 既然第一个举手的是秃子,秋红就没有理由去回昧酸枣的滋味。秋红只希望她亲手做的军鞋恰巧穿在了秃子脚上或是二根的脚上。夜是那样的长,睡不着秋红就想,想王二根的手咋举得那么慢?还睡不着秋红就想秃子的手昨举得那么快?想不通。想来想去的日子就像沂蒙山—样绵延悠长,秋红硬是把日本鬼子给想跑了,把国民党给想到台湾去了,也没想出个结果来。

 援朝战争结束的那年,农历的腊月二十四,是灶老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傍晚的农家已时断时续地响起了鞭炮声。秋红端了洗菜水向门口泼去,却泼出了一串“哈哈哈”的笑声,“秋红,十年不见,你的见面礼真是解乏呀,我赶了一天的山路,这菜的青香味儿,闻着舒坦着哩……”拄着拐棍儿的秃子突然停止了说笑,因为他看见秋红丢了盆子正朝自己摸来。

……

被窝里,秋红讲着“眼睛的故事”:那次战役打得很吃力,到处都是受伤的八路军,我背了四名伤员藏到地瓜窖里,还想出去找点水,刚出窖子口,谁知“轰”的一声,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秃子说秋红你很勇敢,你的眼睛还是那么好看。秋红说仗都打到咱家门口了,还能等死呀。接着秃子开始讲“腿的故事”:我和王二根在一个连。打了一仗又一仗,许多战友都牺牲了。子弹飞向二根时,一枚铜钱救了二根;子弹飞向我时,二根就扑向我,我丢了一条腿,二根却丢了命。就让我的腿永远陪着二根吧,二根是真正的英雄。二根把铜钱给了我,他说是你给的,他还说你喜欢吃酸枣,然后就合了眼。

 秋红听了,泪水就盈满了眼眶。秋红抚摸着铜钱,脑海里是那个秋日的黄昏,那遮挡秘密的草垛,那颗深情的酸枣……良久,秋红喃喃的像是自语:二根的手咋举得那么慢……

 战场上也不曾流泪的秃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秋红,是二根让我先举的手呀。秃子紧紧地搂住了秋红,呜呜地哭。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首先是作者叙事的语调不紧不侵。在这种叙述风格下,作者不动声色地交代了三个人各自的遭遇,文章节奏张弛有度。

 其次是作者的创新意识。战争题材很难写出新意,而在作者的笔下,战争具有别样的风采,文章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但有质朴的人间真情灌注文中,战争的残酷在美好的人心中得到消解,作者的确很有眼光。

 最后是秃子和二根的情感,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无论是面对甜美的爱情,还是残酷的战争,二人都体现出了兄弟之谊,相比于当代社会的尔虞我诈,让人唏嘘。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想与做”。实际行动最重要,我们要做行动的巨人,不做行动的矮子。在这—点上,秃子比王二根强,王二根不能将想法付诸行动,占得先机。

二、写“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做事情的方式,我们不能过分考虑原则和规则,善于突破常规的人才能获得成功,秃子不讲规则,所以达成心愿;而王二根有板有限,错失良机。

 三、写“真诚”。二根对秋红的爱是真诚的,二根救秃子的命时是真诚的,秃子夸奖失明的秋红时是真诚的,真诚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心。真城是我们内心的需要。

旗袍

宋以柱

小镇不大,年头却长。两条省道,一东西,一南北,交汇出小镇的中心。来小镇上的外地人,大多找两个人,一个是镇南的水果大王刚子,一个是镇北的裁缝张。

外地人肯到无名小镇做旗袍,可见裁缝张的手艺了得。小镇上的女人近水楼台,穿旗袍的就多一些。春末夏初至秋深,女人们乐此不疲。尤其那些好身段的女人,几乎把旗袍当作自己的招牌。得了空闲,就纷纷着旗袍亮相。外地人来小镇做很多生意:运水果、拉河沙、收木材、贩猪牛羊等等。做完了生意,还愿意在小镇上的小旅馆留恋几日,眼睛盯着穿旗袍的女人不放。穿旗袍的女人们无形中主宰了小镇的经济往来。

但刚子的女人不穿旗袍。女人是上海人,上海女人管自己叫“阿拉”,管别人叫“侬”。胸脯翘得摁不住,到腰那儿又猛地细下去,把肉转移到臀上。说话快得听不清,软得拿不住。在冷库里干活的男人就骂:狗日的刚子。然后把苹果箱摔得满地打滚。

女人不问冷库上的事。闲了,就捧了茶杯躲太阳,看工人干活,跑到选苹果的女人堆里拉呱。尽管没人听懂她。女人一个最爱,就在衣服上,春夏秋三季,清晨中午下午换的那叫一个勤,时间长了,干活的男人女人给她一个外号:三换。在刚子面前也喊,刚子不恼,很受用地笑一笑。时间长了,女人也明白,也不恼,反而转几个身,双手捧了屁股,嗤嗤地笑着说:“阿拉就是这儿太肥了。”女人不喜欢自己屁股上太多的肉。

包装苹果的女人们却对女人换来换去的服装不以为然,撇一撇嘴:“臭摆,还是裁缝张的旗袍养女人。”旁边就有人拿苹果打说话的人。

女人听到这话,两眼亮晶晶的。

女人不是不想穿旗袍。是刚子不让。女人觉得委屈。女人看到店门口穿了旗袍的其它女人,悠闲地舒展着身子东张西望,或者拿了一块上好的绸子,去找裁缝,女人就叹口气,呆上半天,端了茶杯怨一句:衰刚子。

女人渐渐知道了街北那儿的裁缝,姓张,手艺精绝。女人心里就痒痒的不行。跟刚子说,却孬好不答应。夜里,翻来覆去地缠刚子。刚子爱极了女人,缠得没法,狠叹一口气,幽幽地说:“那原是我们家的手艺,缘自一代名流宋美龄的大裁缝,是我爷爷苦熬三年学来的。我父亲希望我继承下去,却又半路收了一个徒弟,就是这个裁缝张。他说裁缝张对女人感觉更准确。”刚子长叹一声。

“后来我自残一指,另谋生计。我也能做出好旗袍,我喜欢用黑色的丝绒。做旗袍这手艺得有好女人养着。”刚子看着半截断指,目光有些呆滞。

刚子看着自己的女人,一字一句地说:“你不要去招惹他,我不想再和他有什么过节。”女人不再言语,只把一个温软的身子迎上去,心里却拧了一股绳。

乘刚子走深圳送苹果,女人迈着小碎步就去了。

几间平房,院落不大,收拾得很干净。屋檐下几株月季怒放,飞舞着几只蜜蜂。左侧三间偏房,玻璃为墙,长纱垂地。门框左右石刻一副对联:任尔东西南北客,此事不关风与月。进得房来,三十几个平方的样子。中间是操作台,北面靠墙是做好的各种旗袍,如意襟、斜襟、双襟;高领、低领、无领;丝绒的,真丝的,织锦的;樱桃红、蟹青、海蓝、杏黄、烟紫等,色彩不一。每一身旗袍宛如一个妖冶的女人。女人看了心里更痒。

“做旗袍么?”音若金属,尾音若钩。女人的心像给热手捂了一下。身矮体胖,浓眉大眼。让女人感慨万分的是,男人却有一双好 手,手掌阔大,五指修长,饱满细腻,此刻正悠闲地握一把软尺。女人有些慌乱。

女人很快选中了一块小花、素格、细条的丝绸料子。

裁缝知道他是刚子的女人,动作有些犹豫。裁缝张的软尺比常见的略厚,金黄色,软硬适度。量到乳房、臀部这几个突出的地方,略微一紧,一松,女人心里一紧,一松,舒服得不好说。裁缝一双手鱼一样在女人身上游走,颈项、手臂、胸、小腰、臀,一路下来,却并不记在纸上。结束的时候,擦一把细汗,小声地说一句:“旗袍将是另一个你。”女人心里颤悠一下,身上出一层细汗。

这时,女人似乎听到一声叹息,回头看时却没人。

正要出院门,女人感觉有人盯她。回头看时,正屋门口站了一个女人,清秀端庄,宛若旧时的大家闺秀,眼神却飘移不定。女人对她一笑,心里就奇怪:她怎么不穿旗袍呢?

七天以后,女人刚穿上新做的旗袍,刚子回来了。

女人分明看到刚子的眼猛地一亮。其实刚子最初喜欢上她,也是因为那次她穿了旗袍。刚子的眼却没亮多久,一张脸就变黑了。刚子一言不发,转身就走。刚子一夜未回。

女人细声细气地哭了一夜。

天刚放亮,有人跑来告诉女人,刚子给带走了。刚子剁掉了裁缝张的两根手指。

在看守所里,刚子还黑着脸,却有几分安详。

“刚子,侬啥事体嘛?”女人依然期期艾艾。

“别去招惹那个裁缝,好不好?”刚子一脸的泪。

在看守所门口,女人遇到了裁缝家的那个女人。

“我来看看刚子。”她好看的一笑。

女人意外地看到,她穿了一件黑色的丝绒旗袍。

女人点线分明,华贵而典雅。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文章故事性十足,文章看似写旗袍,实际上是借助于旗袍将水果大王刚子和裁缝张之间的恩恩怨怨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包袱”,故事始终充满了诱人的张力,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令人想一气看完,欲罢不能。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腻生动、细致入微。这些细节之处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丰富文章内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时尚”。在小镇上,旗袍是女人的招牌,也是女人的至爱。它是时尚的象征,它是美的代名同。尽管人们身材不同,但是对于旗袍的追求确是共同的,水果大王刚子的妻子想找裁缝张做旗袍也符合人之常情,是追求时尚的表现。

二、写“改变”。其实生活中适度的改变,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刚子没有做旗袍生意,另谋生计,成就了他水果大王的美誉。如果他—味固执不变,在一棵树上吊死,可能永远也不能成就自己的辉煌,他的选择是明智的。

三、写“一技之长”。裁缝张的技艺高超,他做的旗袍人人喜欢就说明了这一点。不管做什么,做好一样就不错。

一根玉米

 

陈永林

那年皖北一带大旱,那可是百年未遇的大旱,老天爷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河床干裂成一块块的。田地里看不到一点绿色,到处扬着飞尘,整个世界在白晃晃的毒日下淡成一片模糊。

而且又逢上兵荒马乱。

荡在蛤蟆村人的头顶上死亡的气息稠得像雾。吃尸的乌鸦总云一样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乌鸦血红色的嘎叫声让村人的目光变得青紫。

保长敲响了村头古槐树下的钟,干裂的钟声如玻璃一样在村人的心上划过。

村人都来到槐树下。

往年绿意葱茂的槐树如今光秃秃的,槐树叶子早让村人吃光了,但槐树又冒出淡淡的绿。

保长看着或坐或躺在槐树下零乱一片的村人,眼里就酸辣了。保长把酸辣咽回肚里去了,说,我们不能等死,蛤蟆村不能绝,还是去外逃荒吧,熬过这荒景,就回。保长的话让村人的脸灰黑一片。

第三天,就有拖儿带女的村人拿着棍,端着碗出了村。他们走得很慢很慢,两条腿似有千片重,挪不开。女人的嘶哭声震得头顶上的槐树枝摇摇晃晃。男人不哭,紫黑色的泪水汪洋了他们凄凉的脸。

几天后,村里的房子大都空了。没走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土根和槐花不属于老弱病残却没走。槐花已怀了六个月身孕,土根说,兵荒马乱的年代,往哪儿走?死在外面还不如死在家里。

但再难弄到东西吃,土根只有吃红土,把那红土晒干,捏成粉,然后配一点晒干的槐叶、野草,煮成糊,闭了眼睛往肚里灌。吃了三天,土根却拉不出来,肚子却涨得痛,槐花只有拿手帮着土根剜。槐花说,再也不能吃红土了,吃多了会涨死。土根说,吃什么呢?能吃的树叶已吃完了,野草也吃完了------有了,树皮可以吃。土根就拿了刀剥槐树皮。

这样又熬过了一个月。

槐花说,再熬不下去了,你别管我,还是走吧。走了,或许可以活下来。槐花说这话时,泪水血淋淋地汪在眼里。我们死也要死在一起。土根把槐花揽进怀里,泪水也一滴一滴地砸在槐花头上。槐花说,可怜了肚里的娃儿,他还未看一看这天、这地、这山、这水,也未看我们一眼,就------槐花青一块紫一块的哭声牛鞭一样抽打着土根的心土根求道,别哭了,别哭了,我的心在滴血呢。土根劝槐花别哭,自己却哭了。后来两人索性抱成一团,哭了个天昏地暗。

这时传来踢门声,土根忙抹了泪,开了门,进来的是保长。保长说,你们吃了啥好吃的东西,还有精神哭。

土根看到保长手里拿着一个玉米,土杨根的目光就绿了,绿色的涎水也淌下来了。保长说,这玉米是给你的。原本我留着做种子,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村里没走的人每户给一根。土根接过玉米,恨不得一口吃了。但土根把涎水又吞回肚里了,他一口也没舍得吃。槐花说,不到真饿死的份上,我们不吃这个玉米。

十几天又熬过去了。

土根说,留在村里的人只剩下我们俩人了,我们也要死了,还是把那根玉米煮了吧。

槐花说,我就煮了。槐花从罐里拿出那只玉米,玉米的香味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一点缝隙也没有,土根贪婪地吸着这香味。土根说,这样死了也值。槐花说,我去外面看看有没有一点野菜野草什么的。槐花说着出了门。槐花并没有去寻野菜野草,槐花只是想把那整只玉米让给土根吃。或许土根吃了那只玉米,能多熬两天,到时一下雨,满山的野菜野草不就出土了?槐叶不就长出来了?那土根不就可以活下来了?槐花这样想着,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此时的土根也这样想。

土根也出了门,也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第二天就下雨了,瓢泼样的大雨一连下了两天两夜,土根那茅草屋也倒了。

后来,出外逃荒的村人断断续续回蛤蟆村了。蛤蟆村原来有五十多户人家,经过这次干旱,现在只剩下八户了。

那八户人回村后才发现他们没种子了,都叹着气说,这是天意,蛤蟆村命该绝。有人说,再在村人家里找找,算不定能找到种子。

就有村人在土根倒塌的房子里发现了几株玉米苗。

一声欢呼,所有的村人都来了。

都围着玉米苗跪下了,亮晃晃的泪水掩盖不了他们的激动。蛤蟆村有救了,蛤蟆村有救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如黄灿灿的日头一样,落满了村里的沟沟壑壑。

他们又都抱成一团疯了样的大哭。

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

阅卷老师推荐理由

一、文章洋溢着的人性美。文中有一系列的可敬人物:善良的保长,坚守家园土地、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夫妇,得到希望懂得感恩的乡亲。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那么的美好。最感人的还是土根和槐花,他们为了把生的机会让给对方,都选择了悄悄跳井,感人至深。

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这种小角度切入的方式,新颖别致,能够更好地揭示和反应文章主旨。一根玉米,写出那个特殊的时代,也写出了伟大的人性。

运用方向及写作指南

    一、写“感动”。感动于这对夫妻能够为他人付出,甚至是各自宝贵的生命。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给了村人希望的曙光。感动于村人的淳朴,一根玉米折射出人性的美好。

    二、写“善良”。保长是善良的,他时刻关心着村里的每一个人,本来是留作种子的玉米,他也拿出用来帮助别人。

    三、写“希望”。只要有一线希望,也决不能放弃。夫妻跳井的第二天,就下雨了,换句话说,就有了生存的机会了。可惜他们夫妻双双跳井,让人感叹、稀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