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新安洲评测:震惊世界手术刀事件:苏-27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49:34

优秀的整体气动布局还使得机身可以放置大量燃油。要达到2500千米的航程需要5350千克的燃油,而苏-27可以盛放9000千克的燃油。尽管燃油重量指标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按设计要求苏-27的机身强度应能在80%载油量时可以承受8g的过载,而这个80%的载油量是针对5350千克而言的。如果在载油量为9000千克时达到这个要求的话,那么为加强强度,飞机的空重将会增长到一个可怕的数字。为此,设计师将设计指标改为标准油箱容量为5350千克,剩下的3650千克燃油空间则作为内部附油箱。这样,苏-27的最大油量航程由原来的2500千米增长为4000千米。

下一个面临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发动机。在设计初期本想直接采用现成的AL-21F,但它并不能提供设计要求的推力和经济性。在这种情况下,留里卡设计局受命开始研发全新的AL-31涡轮风扇发动机。新发动机的基本性能要求是单台推力达到122.5千牛,单台巡航耗油率小于0.061千克/小时/牛,但在当时研发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所以研制出来的AL-31的性能较设计指标有所下降(如单台巡航耗油率增加到0.068千克/小时/牛)。不过由于AL-31的开发周期长达十几年,所以苏-27的原型机首次试飞时采用的是改进过的AL-21F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另一个困扰设计师的大问题是航空电子设备,尤其是雷达设备。原设计准备采用平板缝隙阵列天线,但对当时的苏联科技来说太先进了,因此后来所装备的NIIPN-001雷达(北约代号“翼缝背”)还是一种使用传统抛物面天线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新雷达的探测范围是240千米,而跟踪范围是185千米,并首次具备下视下射能力。据闻该雷达设计的时候曾经使用了一些美国休斯公司AN/APG-65(用于F/A-18)和AN/AWG-9(用于F-14)上的一些技术以扩展其探测范围。本来还打算在苏-27上配备R-33雷达制导导弹,但由于和雷达的控制频率不相匹配而被取消。在后期的原型机还开始安装测试与雷达配套的OEPS-27型光电系统,其中包括带激光测距仪的红外搜索跟踪探测器(IRST),配合飞行员的头盔目标指示器可以使苏-27具有离轴攻击目标能力。

通过与由波兰间谍马里安.佐查斯基(MarianZacharski)搞来的F-15性能资料相对比,设计师发现T-10还不能与它的竞争对手相比,很多地方仍处下风。这无疑对花了10年时间费尽心思的苏联人来说是个沉痛打击。究竟是把中等水平的飞机推向生产线,还是继续改进呢?

西蒙诺夫顶住来自工厂、研究所内部外部、政府领导层的压力,为了设计出最完美的飞机下令从头来过,几乎重新设计苏-27。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按新要求制造的T-10S,与T-10有较大差别。

按新要求制造的T-10-7和T-10-12被命名为T-10S-1(S代表系列即Series)和T-10S-2。T-10S与T-10相比改进很多,主要是。

飞机气动布局做了重新设计:加大机翼面积、减小后略角、除去翼刀、将弧性的翼梢改为方形并加导弹发射轨、后缘襟翼和副翼改为单一的襟副翼并增加了计算机控制的前缘襟翼、减速板从机身下方改为与F-15一样的机背减速板;

进气道改进:为了避免引擎吸入跑道上的杂物,前起落架向后移到两个进气道之间,进气道内也加装防杂物吸入的网状隔板;

发动机舱重新设计:机匣由发动机底部移到了上部,这样双垂尾也得挪个地方而放置到两个发动机外侧,而尾喷口也变为可调式;

以上几处改进使得飞机的横截面面积大幅减小,综合提高了苏-27的机动性、速度、航程。其他诸如机头、机尾、座舱、起落架等许多地方也作了明显的改进。

第一架T-10S-1于1980年出厂,1981年4月20日首飞,试飞员还是伊留申。然而此时的T-10S显然不够可靠:1981年9月3日因燃油系统故障T-10S-1坠毁,伊留申死里逃生;随后生产的T-10S-2更好不到哪里去,1981年12月23日由于前缘襟翼故障坠毁,试飞员亚力山大·科马罗夫亦不幸牺牲。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真正的生产型苏-27终于在1982年11月出厂。可是由于电子设备尤其是雷达系统问题解决缓慢,直到1985年苏-27才正式交付部队服役。

从1969年刚开始研制到正式服役,苏-27已经走过了16个春秋。而美国的F-15则从1969年末麦道签订研制合同、1972年原型机首飞到1974年末正式服役只用了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