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黑海在什么地方:经书:那些自性里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07:31

经书:那些自性里的事

(2011-12-15 09:26:36) 转载标签:

普贤菩萨

自性

经书

智慧

众生

一念行者

回答

教育

分类: 《问与答》

问:请问行者,普贤行愿品中说代众生受苦,应该如何理解? 一念到这里我就心生抵触。请您开示。

 

佛说的话都是真实话,但若众生以无量心去理解,则有无量义。佛说诸佛菩萨代众生受苦,这是真实的。在我们的自性中,觉称佛,正念称菩萨,诸妄念称众生。在你的内部,当念头和念头打架时,谁感到受苦?当然是觉知和正念了。若无觉知,即同无情;若无正念,痛而不知。如今,当你内在纠结,当你痛苦烦恼,你的觉知历历清明,你的知念时时反映。妄念们找事,而自性佛菩萨知痛知苦。就像我们自家里的小孩在外面惹事生非,父母跟着受心苦一样。佛菩萨代众生受苦,真实语耶!

 

普贤者,真身为心。真心者,有无量名字,普贤者为其名号之一。当我们阅读“普贤”二字时,我们应想到“心”,想到自己的“心”。如此,当你理解了自己的真心时,你与经中的普贤菩萨沟通了,它透过你“活”了过来。若不然,普贤菩萨只是你神话里的一个故事。唯有当你认识到普贤即是真心、即是你自己时,你才将一个神话变成了现实,将一个神话人物变成一位活生生地活在这个世界的人。读经,你必须完成这个转变,不然,即使阅读大量的经书,也和你没有真正的关系。

 

经书中的人物,好比夹在书页中的一只只千年前的蝴蝶标本,当你与它们相遇,你必须为它们注入你的灵魂,让它们变成蝴蝶而不再是蝴蝶标准,否则,经书中的佛菩萨,对你只是一位位佛菩萨的画像、照片,而不是真的活生生的佛菩萨。当你阅读经书,为经中的佛菩萨注入你的生命、你的灵魂时,经中的人物一个个都活了起来,它们就是你,你在代它们活。如此读经书,经文就变成了一种触发,书中的一个个字仿佛是一个个的机关,当你以心灵之手触摸时,仿佛打开了一个个隐藏的世界,你深入其中,你复活在一个个心灵的时空。科学家说宇宙有十一维,而佛说,它有无量维。你的心灵清醒在哪个层面,哪个存在的维度就为你打开了。

 

以我所知,佛教经书讲的都是自性里的事儿。因此,当阅读它们时,在自己的自性中寻觅佛菩萨境界,不要向外作物质化的世界的想象。如若那样,心迷于物,错失佛意。因为内在无形象且无法独立存在,因此要作内在的描述,必须借助于外在的诸相。所以佛菩萨讲这些内在的事时,作了大量的比喻,借用了诸多外在的场景。但即便如此,读经也不要作那种外在的、表面的、狭隘的思想。外在是内在的象征,借着象征找寻真相,但不要被象征本身所迷惑。

 

“我读经书,经书即我。经里世界,即我眼前世界,不二不别。”当我们有这种认识时,经书中的文字符号对你是一种智慧,而不再是一种干瘪的知识。智慧和知识的不同在于,智慧是一种火,它能点燃一堆柴禾;而知识,则是一堆柴禾,当没有心给它能量转化为智慧时,一千年它也不会自己燃着。智慧不在经书中,也不在心里,它存在因缘和合中。当经书与心相遇,就像钥匙和锁相遇一样,当它们相触的时刻,一个“啪”的声音——心的唱歌——心的智慧才会迸出。在心和书相遇之前,智慧即不在书,也不在心里,它以性的形式存在于“空”中。

 

有人说智慧存在于古老的经典里,有人说智慧存在于人类的心里,然而智慧即不存在于这里,也不存在于那里,它只存在因缘和合中。当心与物触,智慧而生;当心与物离,自性回空。在因缘聚足之前,佛以佛性存在,法以法性存在;当因缘聚足后,佛性以佛相存在,法性以法相存在。万物的幻化是相,万物的本质是性,因缘聚足以前是性,因缘聚足后是相,然而相生时性不灭,相灭时性仍在。性者无相,相者变性。

 

万事万物皆是智慧,它们皆和“智慧”诞生和存在的方式相同。智慧是心的般若用,是佛和法的显现。没有佛就没有智慧的体,没有法就没有智慧的相。那些想探索存在及生命真相的人,于本体去了解佛,于客体去了解法。于有情去解佛性,于无情去解法性,将能释然一切生命及存在的困惑。欲不迷惑,请解佛法;佛法解得,天下无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