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半包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真正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8:26:14


 

一个政权要运作,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一个军事战役的发动,也必须有足够的军饷和武器。这是个十分明白但却又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任何英雄都无法在政治舞台上导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来。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就不幸碰到了这个问题。

 

在孙中山归国之前,南北和谈即在进行。孙中山归国后,虽然同意继续进行和谈,以便兵不血刃地光复全国,但在和议过程中,他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直捣北京,以战争解决问题。1912年1月12日,孙中山对日本记者称:“今后两个月内能否得到二千万日元,是件大事,胜负的关键是资金问题。”(《东京朝日新闻》,1912年1月2日)同月26日,孙中山致电陈炯明等称:“和议难恃,战端将开,胜负之机,操于借款。”(《孙中山全集》第2卷,41~42页)30日,孙中山又在向参议院报告北伐作战方略时称:“中央财政匮乏已极”,已命财政、陆军两部“会同筹划”。(同上,51页)南京临时政府在此前后进行的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借款谈判,本意都在于取得一笔经费,支持政府机构的运转,发放南京附近革命军队的军饷,同时也支持北伐。但是,却迟迟不能到手。合办汉冶萍公司之议遭到临时参议院和张謇、章太炎等人的强烈反对,以轮船招商局为抵押的借款谈判也困难重重。2月初,孙中山、黄兴不得不转而以租让满洲为条件,要求日方紧急提供一千万元借款。孙中山当时的计划是,一面与袁世凯缔订和议,一面筹措军费,策划再举,“以武力扫除北京势力”,“继续排袁”,“消除南北之异端,斩断他日内乱祸根,树立完全之共和政体”。(《森恪致益田孝函》)但是,这一谈判也由于日本陆军大臣石本新六的反对,没有成功。(参见本书另文《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其后,孙中山又企图以全国赋税为担保,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150万英镑,也未获结果。(参见本书另文《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案与南京临时政府危机》)这一时期,南京临时政府进行过的其他一些谈判,除与日本大仓洋行进行的“苏路借款”谈判获得300万元外,其他均告失败;孙中山委托日人设立中央银行的计划也中途取消。(参见李廷江:《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212~2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由于缺乏经费,南京临时政府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政府崩溃的危险。正如孙中山《复章太炎函》中所称:“先生等盖未知南京军队之现状也。每日到陆军部取饷者数十起,军事用票,非不可行,而现金太少,无以转换,虽强迫市人,亦复无益。年内(按指旧历年关——笔者)无巨宗之收入,将且立踣。”(《孙中山全集》第2卷,85页)既然连维持南京临时政府及其近畿部队的必需经费都难以保证,遑论北伐及其他。

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经费艰窘,以及军事、政治活动受制于财政的状况,有些在华的外国人当时就看得很清楚。1月19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格雷爵士函称:“伍廷芳已向英王驻上海总领事承认,到1月底以后,革命派无钱支付军饷,所以他们很想使那些事情立即获得一项结果。”(《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下册,383页,中华书局,1984。)次日,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向朱尔典报告说:“(南京临时政府)可供行政管理的税收甚至不够支付各部总长的薪金。”(同上,454页)另一个英国人则在备忘录中写道:“革命派首领们进行军事的和政治的斗争的主要困难是款项问题。”(《黑德爵士的备忘录》,《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466页)上述云云,都是事实。

2月11日凌晨1时55分,孙中山通过森恪,向日本方面紧急重申,在10天内提供一千万元借款。(井上馨文书)同日,孙中山致电谭人凤云:“目下筹集军费,最为第一要着。”(《孙中山全集》第2卷,81页)可见,他这时还是准备打仗的。但是,森恪发电后,始终没有回音。至此,孙中山对短期内获得借款绝望,不得不接受和议。2月12日,清政府宣布溥仪退位,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同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其后,陆续演出了袁世凯在北京就任(3月10日)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4月1日)等活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遂为袁世凯篡夺。

 

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固然反映出革命党人对袁的本质认识不足,希图取得廉价的胜利,但是,其主要原因则在于他们无力支付为争取彻底胜利所必须的代价。俗语云:“一钱逼倒英雄汉”,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主要是被经费问题逼倒的。当人们了解了孙中山为解决南京政府财政危机所作的种种努力之后,就会认识到,过去流行的某些关于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说法,或是浮泛笼统的政治分析,或是对当时历史知之不多的皮相之谈。

 

在南京临时政府洽借外债期间,袁世凯受清廷之命成立的“临时共和政府”也在积极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谈判。有意思的是,袁世凯为了显示解决中国问题非他莫属,同时也显示他的政府是正统,竟在洽借外债时将南京临时政府的需要也包括在内。还在2月中旬,袁记“临时共和政府”度支部首领周自齐就向四国银行团驻北京代表提出,南京临时政府急需700万两,中国(北方)政府每月需款640万两。(陆九如:《民国初年银行团借款始末记》,章伯峰、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第二卷,166页,武汉出版社)同月27日,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会见银行团代表,声称南京除急需200万两外,月内尚需500万两,北京亦需300万两。此外,每月行政经费约需640万两,南北各半。他要求以盐务作抵,借款6000万英镑。(同上)英国公使朱尔典认为袁世凯是“挽救局势的唯一强有力人物”,建议给予援助。((英)毛里斯·柯立斯:《汇丰——香港、上海银行》,77页,中华书局,1979。)日本政府迅速得知有关消息。28日,内田康哉指示伊集院驻华公使称:“我资本家之交涉既已达到前述程度,时至今日,我政府已不能再事袖手旁观。”又称:“我政府希望在可能范围内使英国公使正在秘密进行之借款交涉一时陷于停顿,以使我资本家在上海进行之交涉得以顺利进展。”(《内田外务大臣致伊集院驻华公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366~367页。)但是,有吉明却建议尽早放弃该项借款交涉。他致电内田称:袁世凯的势力正在增长,孙、黄方面的实力正日趋衰退,“若再进一步策划活动,不独有伤于北方袁世凯之感情,且必惹起南方伍廷芳及其他进步党人之反感,且与对英关系亦将产生不良后果。”(《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367~368页)同日,四国银行团在获得“以中国轮船招商局船舶作为垫款担保”后,在上海经由汇丰银行向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拨银200万两。(《英国驻彼得堡大使馆致外交大臣备忘录》,陈春华等译:《俄国外交文书选译》,319页,中华书局,1988)29日,伊集院复电内田,告以此项款项,系袁世凯为向南京政府表示资助而在北京与四国银行团交涉成立的短期借款,电称:“袁世凯亟欲利用南方目前之困境而向其提供财政援助,使南方感到不以袁为靠山即将寸步难行,借以使其本人在当前正在本地同南方代表进行之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日本外交文书选译》,368~369页)3月2日,内田致电伊集院公使,指示他“一面迫使对方约定不以招商局为抵押向他国进行借款交涉,在此基础上暂缓签订正合同”,同时指示,日方必须加入四国银行团借款。电称:“凡属政治性借款,帝国政府必欲参加。”(同上,369~370页)至此,与日本方面关于轮船招商局借款的谈判终结。

由于四国银行团的支持,袁世凯政府于3月9日获得银110万两的借款。5月7日,继获银300万两。6月12日,再获银300万两,6月18日,又获银300万两。孙中山得不到的,袁世凯却比较容易地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