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顺剂能防静电吗:“教师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座谈纪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7:54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教师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座谈纪要  打印本文

“教师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座谈纪要


楼主

 [邳州教研]“教师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座谈纪要

“教师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座谈纪要

【座谈时间】:200412

【地    点】:教研室五楼会议室

【主    持】:邳州市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绪楼

邳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魏  

张成斌(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我想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的问题。

我认为要重视九个字:

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从经验走向经验,所以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学习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最近于永正老师就提出一种观点:崇拜思考。在现在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浮漂的现象: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读书活动,不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忙着让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还美名其曰聊语文,这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表面文章,是对课标的误解,是错误的行为,因此也就是无效的。

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进行语文活动。张庆老师在2004年徐州市教研室暨小语会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上再一次明确提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问题,他认为课标并没有排斥“训练”,课标里仍有“训练”的提法,只是不像过去那样强调、提到要强化,因为“语文毕竟含有很多技术层面上的东西”,不能用简单意义上的讨论、交流来代替语文学习中应有的语文活动也即语言文字训练。

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性的语文学习:

⑴、认真研究文本

⑵、多元解读文本

⑶、切实尊重独特体验

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东西,指出错误,肯定精神,尊重错误的科学意义;

②、体验独特,但要说清楚内涵,讲明理由,引领出精彩,形成生成。

⑷、表达阅读愉悦

①、用词概括,培养高度概括能力,积累词汇;

②、用句子写体会,说出最想说的话,大家一起写,共同交流,分享;③、续编故事,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续写一种自己的东西,表达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④、写日记,记下体会和收获。

“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

第二、想谈谈王老师的课。

     1、我们都该谢谢王老师,上这样的一节课不容易,需要胆量和自信,是一种大无畏的表现,值得钦佩。另外,我们也领略了王老师的沉稳、严谨的教学风格,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2、遵循语文教与学的基本规律,表现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般过程。

3、几个问题:

⑴、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要追求形式化,不要摆架子,不要为体现一下,要落实,不然就不要这样的环节。例如,课堂中,王老师要求学生提问,学生信以为真,提了四五个有价值的问题,但是,没有得到王老师应有的重视,王老师仍然是按着事先设计好的思路继续下去,是形式。形式主义是无效的。

⑵、投影仪投出课文的文字,使得这几句话脱离了语言环境,其学习过程显得琐碎,浅层次,表层化,不利于学生整体感悟,是无效的教学行为。

⑶、讨论本应是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行为,但是,讨论的价值应该成为是否选择讨论的依据,没有价值的讨论是课堂中的无效行为,是不尊重学生生命价值的表现,因为无价值的讨论实质上是老师某种教学思想的陪衬而已。王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螳螂、黄雀身后隐伏着的隐患”,这在书上有明显的介绍,只需读一读而无需讨论。

⑷、要时刻引导学生对于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旦脱离文本,就会出现无效的教学行为。

朱旭光(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1)、了解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找准教学的起点;(2)、分析教材,整合筛选。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合筛选,决定有所谓,有所不为;(3)、预设与生成的问题;(4)、学生学习要有热情,老师教学中更要有热情,用热情的语言感染学生,要用热情的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把激励和竞争引进课堂。例如:学生写习字册时间长了就不能坚持写,我就用给学生加分的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果然有效,但不能保持,于是我就告诉学生,现在的分数算出平均分就是期末写字的分数,学生们写字热情空前高涨,效果很好。

魏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找到教学的起点,才能保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走得最远……

史长青(邳州市实验小学)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看法:(1)、“顺”的课是好课吗?这样的课目标实现了,思路清楚,学生理解的好,我们该追求这种“顺”吗?这种“顺”的课是平淡,没有高潮,没有超过预期,期待没有受挫,课堂中本该有杂音,有争吵,小手高举。课犹登山,有三种境界:①、做索道上山;②、沿着小路上山;③、另辟蹊径上山。第三种境界有个性,有危险,但是更有价值,因此,我们上课时应该把胆子放大一点。(2)、扣住好课的“生长点”。抓住激动之初、精彩之处,引爆课堂。(3)、语文味足吗?“言”和“意”的理解。

将荣吉(邳州市实验小学)谈三点:

1)、这一节课,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注意指导读书,甚至注意到了标点的停顿;

②、重视学生的感悟,然学生边读边想,然后谈感受;

③、注重应到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④、注重语言的积累。

2)、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问题。

①、从三维目标来看,教师行为的有效性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上,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自主性,权利在学生的手里,老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多了吗?能力进步了吗?情感和态度变了吗?认识提高了吗?

②读完书不是句号,应该是逗号,要让学生更多的读书,读更多的书。

3)、有关问题:

①、教学目标是什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学语言重要,还是理解更重要?《螳螂捕蝉》的重点是讲故事;

②方法和过程的问题:

◎、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读要有个性化,齐读要少,让学生自由读,自己认为给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要体现一个过程。

◎    要有方法,要激励,给学生读书的动力引发学生读书的兴奋点。

◎、学生读好书也有个过程,有方法,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要加强指导。

③、发展的问题,一节课,学生发展了吗?是否发展了是个标准;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所发展吗?

魏星:蒋老师谈了过程与结果的问题,有的可能是他自己的“偏方“,可能对他有效,说明蒋老师已经找准了自己的方位和起点进入了新课程,他已经找到了方法。

王绪楼:讲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不要一味地追求“顺”,要追求不平淡。

2、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旅游,追求的是个性化,期待、高潮、挫折、激情、探究、发现,诸如此类,都是旅途中的好风景。

3、点与线的问题:点就是亮点,就是光点,它组成了一堂课。这里有老师的胆识,有老师的智慧。

4、语文教学重点还是语感训练的问题。师生都应该有很强的语感。理解是线,是表层次的,感悟是有效的;理解是站在文字的一旁,感悟是立于文字之中;理解是冰冷的,感悟是有情感的……

5、过程和方法的问题。有的老师虽然比以往都注意了过程和方法,但是缩短了过程,急于追求结果,还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一番艰苦的努力,经历一种过程。

周有利(邳州市八集中心校)听了他们几位的发言,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1、关于有效性设计的问题。

①、优化我们的思维。理念需要优化,要认识到我们重点要向学生呈现什么,点的选择要准确:要有深度,要有力度,要有广度。要抓住某一点求宽度,求深度,不能不精,不能没有挫折,要用减法,不要用加法,深刻是减法的深刻,是简单了的深刻……

②、优化我们的教学目标。找准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研究文本,教者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找准切入点。王老师在寓言故事的教学时间花费得太长,文本学习的重点是体会少年的机智、勇敢和智慧,而少年也是“螳螂”,足见其勇敢,在抓住这些以后,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③、教学过程设计的优化。

ⅰ、整合的问题,体现板块结构,整块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整合: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涨眼”,用投影仪、课件投视课文文字是否有效?

ⅱ、讨论的问题,是否有效,是否有价值,诗文们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ⅲ、教学渗透的问题,例如,假如你是吴王,你会怎么做?假若问十个学生会有九个学生会说出同一个答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有效的东西来朗读、体会、感悟、认识少年的品格。

④生成性或不确定性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没有全面的预设就没有生成,生成是预设的结果,课堂上老师也会随着生成而生成,是一种更巧妙的生成,时间是在课堂上的那一瞬间,是一种即时的萌动,因此就有不确定性。

王琳(邳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谈两方面的问题:

1、现在的语文课堂确实活了,热闹了,但是有效性却降低了。表现在:

⑴、课堂浮躁了一点。表演了,做了,但是收获了多少?

⑵、课堂浅了一点。如: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来说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完了,老师也不做深入地引导,使学生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面,停留在言语的表层。

⑶、课堂假了一点。让学生自由提问题,或者让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提了问题老师也不归纳,不梳理,一直到学生提出了老师事先预设的问题来,老师才给予肯定,“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我想结合王老师的课谈谈:

⑴、关于设问的问题。王老师的思路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读课文一个一个地解决,相机理解词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理解“自由自在”—→逻辑的推移:从语言到说理,体会、感悟、认识少年。

⑵、环节中的设问本身应该是有效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涵盖了四个方面,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写什么(事——复述课文);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明白一个道理);吴王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比较——认识少年的机智);从中领悟什么(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⑶、理解词语“自由自在”是属于无效环节。“自由自在”这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是哥有效环节,高年级没有必要。

⑷、联系推理,是有效的环节。人物和动物的关系,物理和人文的融合,运用知识和语言、思维来实现有效性。教学中,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推理,来认识吴国、吴王、少年都可能成为“螳螂”,“诸侯国”是“黄雀”,如此巧妙的对比,联系,迁移,实现了有效性。

魏星:谈两个问题:

1、关于课文内容的出示问题。

2、优化学生的品质,形成有效思维,拉长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王老师在教学中,加强了事理与物理的联系,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认识到吴王从中领悟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石荣飞:结合期中视导谈谈认识。在视导中,我听了十二节课,有以下感受:

1、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优化问题。要和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一定距离,要兼顾全体学生。

2、教学语言的优化。语言要简化,明了,不要重复学生的语言。

3、文道结合的问题。每一课都要进行思想教育吗?

4、表演有优点,也有价值,但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课文刚刚读两遍,简单地做了批注,就开始了表演,学生能表演吗?

5、小组合作的问题。时间不够,形势也值得研究。要有中心发言人,要做记录……

魏星:贴标签似的思想教育、非语文性的东西多了。实际上语文的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要简简单单学语文……如何正确理解教材是个重要问题,《黄河的主人》原文题目叫《羊皮筏子》,课题一改,人文价值就提升了,处理好人物教育与语文价值的问题……

彭松林(邳州市张楼中心校教导处主任)我谈几个问题:

1、教师问题的情趣性。所谓是“教育无痕”,把学生引导到不知不觉之中,这样的设计是最有效的。例如《螳螂捕蝉》这一课的复述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吴王打消了念头,他第二天上朝时会怎样面对他的大臣呢?他会怎样对大臣们说呢?这样,就把复述的要求转换了一下,学生的兴趣自认就大增,这就变成了情趣性的复述了,有味,有效,杜绝了无效。

2、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例如,我校的一位二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闻、鸣……”下面有四句韵文,老师先让学生自学,看学生能发现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发现的只能是表层次的东西,老师忽略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开始时并没有逐幅图观察和说话,最后还得从头来过。

3、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二年级的学生用几个词语联系起来说一段话,学生没有生活经历,这种做法想体现新课标精神,而实际上是却是漠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背离了学生的生活。

刘效威:谈几个具体问题:

1、词语教学要贯穿始终。高年级就不要词语教学了吗?

2、教学时间的安排的问题。给学生多长时间?训练了多长时间?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是个常量,要统筹安排。

3、内容安排上,要从重点入手,着眼全文,从整体入手,加深理解。对于《螳螂捕蝉》一课来说,应以理解故事为主,体会吴王的转变过程。课堂上花样多,与特级老师上示范课有关系。

4、重点板块要深入,要咬文嚼字,要理解,高年级要提倡赏读,因为导读扶牵较多,研读文究气较浓,赏读是值得的。

王老师有一点是忽略了的,抓住词语来理解故事,这是旁观的行为,应该再引导学生深入,让学生体会体会“螳螂”、“蝉”的内心,然后再说说他们为什么会“自由自在”、“拱着身子”、“悠闲地叫着”?从而理解他们都只看到利益而忽视了祸患。

5、师生的对话、双边活动应是有效的。这决定于学生深入的程度,理解的深度,让学生知道得多一点,了解得多一点,理解的深入一点。

宋超:我想谈谈自己的疑惑:

1、对于有效性的内涵应该认识,应该有个定义。

2、有效性的教育能让一个人称为“人才”,但是却同时又断送了一个人。

李绍敏(炮车中心校副校长):谈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摆正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评价者,学生学盎疃囊颊摺镏摺⒓だ摺Q茄盎疃闹魅恕?BR>

崔洪亮:我想谈谈情感对教学的影响的问题。

“投入”、“认真”、“积极”等词语在制定教学目标是用来描述情感的,情感是动力系统,“入迷”、“如痴如醉”的程度是情之所至……情感是沟通的桥梁,老师和蔼但不一定可亲,因为没有情感的共鸣,因此语文老师要像语文老师,要有语文味,学生的情趣来自各个细节以及风趣的语言、评价,学生有了情趣,就不需要老师始终在变化着手段和方法了。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就要管住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两张皮的必要,要文道融合。

魏星:

1、教学评价是保障。

2、有效的问题含有三个层面: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3、教师行为的有效是关键。

⑴、在观念上突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⑵、在课堂上求突破,实现五个转变。

4、有效教学的追求和走向

5、郑金州教授的课堂研究视点

①、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②、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③、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④、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⑤、教学过程的生成化。

⑥、教学资源的优化问题。教师本身就是教学资源。

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问题,不能零打碎敲。

⑧教学策略的综合化问题。

⑨教学对象的个别化问题。

6、训练的回归问题,突破言语训练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动起来,让学生乐起来。

7、关于学生有效性学习的问题谈得少,但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王绪楼:谈几点:

1、1、研究要细化。

2、关于“有效”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是效益,不是效果,讲求效益就是有针对地解决问题,投入少一些,时间少一些,产出多一些,追求的是在短时间内学生有大收获,负担轻,训练要好,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2、2、重点说这样几句话:

以学定教,引而不牵

活动具体,指向明确

读写为主,设练得当

师生互动,多元整合

⑴、关于教学目标:以学定教,引而不牵

以学生需要及学习情况而定,洞察学情,恰当引导,以学定教。因而不前,决定于教师的准确。

⑵、教学过程:活动具体,指向明确,读写为主,设练得当。

要有过程,当然是思维、练习的过程,是具体的,有限的,有目的的,有要求的,指向明确的,那种师生间简单的议论是耗时、低效的活动,学生没有整段的时间来练习,发展,浪费了时间。

    让学生在情境中接受感染。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就是要让学生体会想象普罗米修斯把火种送到人间以后,人们欣喜如狂的景象,然后再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一堂课哪怕就是只有那么一两次有效的活动,这种教学也是成功的。

    “以读为主,没有思维”,是误解,说“模式的程式化”那是对模式的不了解。“读写为主”不排斥别的,包含多方因素,没有多方因素也没有法进行读写。

⑶、尊重学生主体,发挥主导:师生互动,多元整合。

    要多角度的,采用多种方法,在多层次上的,引导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