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博文中学分校:话题作文思路与素材五(成长、尝试、自立、个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25:20


17、《成长》
思路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快乐和烦恼。社会各界应该关心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成长中自立自强自省。树立远大理想有利于成长。在成长中学会做人。要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艰辛。新生事物在与习惯势力的斗争中成长壮大。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寻找生机。——席慕容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 ——松下幸之助
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要熔炼。——臧克家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
我们就像小麦,生长在土地上等待着成熟。通过尽可能多吸收宇宙的复杂性使我们智力上成熟,通过各种选择使我们道德上成熟,通过睁开眼睛看到创世纪的无尽的细节使我们心灵上成熟。——沃克姆
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不仅有坚持真理的权利,而且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就已长成了大人。
——托马斯·萨斯
人生就是碰钉子,碰一回钉子,长一分见识,增一分阅历。——老宣
 
周杰伦的成长经历
(兴趣伴人成长)
杰伦在小学的时候便流露出了对音乐特有的感觉和天赋,他很喜欢钢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听音乐。
高中毕业后他在一个餐厅做服务生,仍然喜爱着他的音乐,虽然每月只有400元的工资,除了贴补家用还会拿出很大一部分去买卡带,他还经常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听音乐,并尝试着自己创作。有一次,他在餐厅里谈钢琴,被老板看到,就提升作了餐厅的钢琴师。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吴宗宪发现了他,让他到“爱尔发”音乐公司作音乐制做助理,所谓的这种助理,不过就是帮忙跑跑腿,但这在周杰伦看来可是他实现梦想的一个很好的开始。从此他坚定了走音乐创作这条路的决心,有工夫就向其他人请教。终于,吴宗宪把这个勤勤恳恳的小伙子提升为音乐制作人,以后每天早上,他都把写好的歌整齐地放在吴宗宪的办公桌上。
在其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他给刘德华创作的歌,刘德华看都没看便扔到一边,为张惠妹量身订做的《双节棍》也被放弃。当他偷偷地看到吴宗宪撕掉他的创作稿时,他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这时,吴宗宪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在10天之内写好50首歌,在其中选出10首给他出专辑,这是决定他在音乐路上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10天之内完成任务,并顺利地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Jay周》。他也从此名声大噪,而这时他只有19岁!
沈向洋被“逼”考研
(好朋友帮助成长)
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身边的朋友也很重要。微软神童沈向洋说他当初幸亏有一个好朋友。“我大学4年,就踢了4年的足球,等于混了4年,虽然成绩也不是很差。后来老师跟我说:‘沈向洋,你这么小,又这么聪明,怎么能这么混呢?你应该考研究生!’我回去想想,也对,于是就决定考研。可人是有惰性的。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同学,他很了解我,就让我跟他一起去上自习。可是我自习时坐不住,踢球踢惯了,总想往外跑,我那个同学就说:‘沈向洋,你哪儿也不准去,4个小时的自习时间,上厕所也不准去,就坐在这里。’结果我考研考了全系第一。如果那时我碰到了几个觉得自己前途暗淡没有希望的朋友,喝喝酒抽抽烟,4年就混掉了。所以,人的很多观念和做法是身边的人影响带动起来的。”沈向洋现在已经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院长了。
里根自立
(乐观地成长,顽强地自立)
童年时期的里根家庭生活虽然贫寒,但他从来不会感到沮丧,豁达、乐观的天性使他相信他是生活在最快乐的世界里。正是基于这种乐观的性格,他总是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如冒险、打球、游泳、演戏,等等。为了完成学业,里根帮父母分忧,利用课余时间去工地打小工,搬砖、推土、运水泥,常常一干就是10个小时,饿了就啃块干面包,渴了就喝几口自来水。就这样,里根依靠自己的力量不仅解决了整个中学时期的学费,还积攒了400美元,为进入大学做好了准备。
亿万富翁的钱留给了谁
(自力更生才能更好地成长)
据英国报纸报道,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远程通信公司董事长约翰·马隆,准备将他15亿美元遗产的一多半捐给慈善事业。他认为:“太多的财产会毁了孩子们,而不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1997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他不会给他刚出生的女儿珍妮弗留多少遗产,他的理由与马隆相同。
美国第二大富翁沃伦·巴菲特对他3个子女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他说,他死后,如果他们能得到他的一个子儿,那就算他们走运。他告诫孩子们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
英国房地产开发商彼得·德萨瓦里1997年宣布,他死后,他的5个女儿不能分享他价值2400英镑的房地产。
美国总统布什上任后,宣布了减税计划,其中包括取消联邦遗产税。这对拥有美国大部分财富的最富有阶层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但有趣的是,竟然有120名富翁联名上书,反对政府取消遗产税。《华尔街日报》也曾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即使美国取消遗产税,仍有50%的美国有钱人打算把自己至少一半的财产捐给社会,只留下一部分财产给子孙。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呼吁政府不要取消遗产税的富人中包括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巴菲特、索罗斯、金融巨头洛克菲勒等。老威廉在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巴菲特也表示:“取消遗产税是个大错误,是极其愚蠢的。取消遗产税会造就一个贵族阶级。”
浪子回头的格林尼亚
(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错误)
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一个有名望的家庭,父亲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有着万贯资财。由于家境优裕,父母溺爱和娇生惯养,格林尼亚在青少年时代整天游荡,盛气凌人。他没有理想,没有志向,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倒是整天梦想当上一位王公大人。由于他长相英俊,生活奢侈,很多年轻美貌的姑娘都非常爱慕他。
但是,在一次午宴上,一位刚从巴黎来的波多丽女伯爵竟然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了视线!”这话如同针扎一般刺痛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了,开始悔恨过去,产生了羞愧和苦涩之感。从此他发奋学习,要追回过去浪费掉的时间。21岁时,他离开了曾使他堕落的家庭,留下了一封信,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就来的。”
他来到里昂,经过两年刻苦学习,终于补上了过去所耽误的全部课程,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
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的苦学的态度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在巴尔的指导下,他把老师所有著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准确地纠正了巴尔的一些错误和疏忽之处。终于,在这些大量的平凡的实验中格氏试剂诞生了。
格林尼亚一旦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仅从1901年至1905年,他就发表了200篇左右的论文。鉴于他的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时,他突然收到了波多丽女伯爵的贺信,信中只有寥寥一语:“我永远敬爱你!”
郑振铎对自己的要求
(成长需要自律)
郑振铎是我国的著名作家,他在1927年11月30日,自己30岁生日时,在日记里激励自己说:“人生半途,一事无成,不自愧欤?”然后,他制定出了今后的努力目标,并严格要求自己:
1.读书毋草率,每读一书必一页一页读过。随有所见,即作札记。2.当日事当日即做。3.毋游惰费时。4.毋逞妄想。5.做事读书,须有秩序。6.每天须用功语言,英、法或德。7.做文须先熟思,做毕要改。8.不做非行之文。
“朝三暮四”的拉马克
(不断探索成长之路)
如果用“朝三暮四”这四个字来形容青少年时期拉马克的兴趣,真是太恰当了。拉马克有好几个哥哥都是军人,他也很想当个军人,将来做将军。16岁时,他参加军队,由于作战勇敢,被授予中尉的军衔。不久因病退伍,他爱上气象学,想当个气象学家。后来,他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很快,拉马克又爱上了音乐,成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再后来学了四年医,可对医学又没多大兴趣。在24岁的时候,他偶然遇上了一位良师——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卢梭,卢梭引导他进入生物科学,他终于矢志不渝地爱上了这门科学,以毕生精力贡献于这门科学,成为一位生物科学的巨匠。
托尔斯泰的反省
(成长需要反省)
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有一段放荡生活,一些不良习惯,贪玩、赌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对自己表示十二分的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于禽兽,真不是人。他又把错误的原因,详细寻找出来,写在日记本上,共有8点:1.缺乏刚毅力;2.自己欺骗自己;3.有少年轻浮之风;4.不谦逊;5.脾气太躁;6.生活太放纵;7.模仿性太强;8.缺乏反省。这一次的反省,好像一个霹雳打在他的身上。他决心结束放荡生活,改正不良习惯。于是跟他哥哥尼古拉来到高加索,在炮兵队里当一个下级军官,并迈上文学创作之路。
伟大的事业在等待着你
(成长需要激励)
克劳德·昂利·圣西门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幼生活优裕。但他从少年时起立下大志,决心用知识为人类造福。15岁时便嘱咐家人,每天凌晨用这样的话唤醒自己:“克劳德,起来吧,伟大的事业在等待着你。”他用自己所确立的远大目标激励自己,帮助自己克服惰性,投身事业,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自己探索的足迹。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10万个孩子。其中,排在前10条的是: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 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狂才钱钟书
(不同俗流的成长之路)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考生便是钱钟书。他数学考试极差,可英文、国文却是特优,英文还是满分。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一入清华,钱钟书便开始开创一项又一项的“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口出狂言第一……他读书爱做眉批,于是清华图书馆的藏书上便到处有了“钱批”。
在清华,他还以专挑教授学者的错而出名。1932年,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教授周作人出版了专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书一问世,颇得好评。然而,钱钟书却从中挑出了许多错误,且振笔直书,毫不顾及周的难堪。
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狂人”之一,钱钟书的狂,狂在才气,狂得汪洋恣肆,颇类古代庄生。他的堂弟曾说过,钱钟书少年时就狂得惊人,从小就不愿说赞扬别人的话,倒是批评、挖苦、调侃过不少人,说话既刻薄,又俏皮,这脾气一直未改,这些被他批评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学友人,有的还是他的师长、前辈,像朱自清、周作人、冯友兰、赵万里、吴宓,甚至还包括他的父亲钱基博在内。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钱钟书有句名言:“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正因要免俗,要做真正的学问,他才显现出了与他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与行为。他是中外记者公认的当代中国名人中最难见的一位,不仅记者,对各界名流他也多敬而远之。“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这就是钱钟书对自己的评价。
 
羊蹄树的成长启示
谢生曾经是个落后学生,是训导处的常客。毕业后再看到他,已经是个彬彬有礼的大专生。最近收到他的来信,很诚恳地托我替他办件事——帮他探望校园里的一棵羊蹄树,看它现在长得可好?还有树旁的一堵高墙,是否依然屹立?
他说:“因为当年被罚站或是挨训时,总是面对那堵墙,墙边的小羊蹄树默默地陪着我。一年、两年过去,猝然间,发觉羊蹄树长高了许多,自己却仍不知长进,依旧惹是生非。就在那时候,我得了启示,我觉醒了。”
依着他所说的地方,我看到已长至一楼多高的那棵羊蹄树。正是春来时候,羊蹄树如期的满树绯红,张开的枝干,在温煦阳光的照耀下,正给那堵墙一片友善的阴影。看见教官站在树阴下,劝诫着违规的学生。我摘了一片叶子,准备附在回信中,并且告诉谢生我的感动。
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自己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像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他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拖着发麻的双腿往家走。一进家门,他一边捶腰,一边嚷嚷:“哎哟,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他儿子忙问:“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累成这样?”农民洋洋自得地说:“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觉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里跑。到田边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经干枯,后拔的也叶儿发蔫,耷拉下来了。
每一棵植物,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及土壤才能逐渐成长。农夫也必须每天辛勤地浇灌、耕耘等,才能获得成果。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也如此,千万不要违背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就是欲速则不达。
站起来的次数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儿子苦恼,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却一点儿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毫无办法之际,他去拜访一位拳师,请求这位武术大师帮助他训练他的儿子,重塑男子汉的气概。
拳师说:“把你的孩子留在我这里半年,这半年里你不要见他,半年后,我一定把你的孩子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半年后,男孩的父亲来接回男孩,拳师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来向这位父亲展示这半年来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男孩对打的是一名拳击教练。
教练一出手,这男孩便应声倒地。但是,男孩刚刚倒地便立即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了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二十多次。
拳师问父亲:“你觉得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汉气概?”
“我简直无地自容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训练半年多,我所看到的结果还是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伤心地回答。拳师意味深长地说:“我很遗憾,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但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倒下去又立刻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树根越是深入越能挺拔向上;苔藓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仍有青春奋斗的足迹。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那就是成功!
   
成长无止境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年龄段属于成长期,从出生开始到二十?还是三十?抑或六十八十抑或直到死?我们一般说的成长都是指身体的成长,身体的成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就会停止,但是不要忘了心灵的成长,它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使是成年人,也应该不断地感悟生活,吸取教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非常欣赏商乘祚先生的打油诗,中山大学教授商乘祚先生在八十高龄时,还在学术领域辛勤耕耘,传道授业。为了表达自己不服老的心情,他称自己为“老中之青”,还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难得计,六十小弟弟,四十五十爬满地,二十三十睡在摇篮里。
等到我和他一样老的时候,我也一定会骄傲地说:我还没老呢,还在成长呢。
富裕的家境有利于成长
听多了贫寒出状元的故事,仿佛只有逆境才出人才,困顿才出豪杰。难道富裕的家庭就不出名人了吗?看看下面这些顶着光环的作家吧:
歌德( 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出生在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当时的皇家顾问,母亲是文学家,是副市长的女儿,家里还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在市中心的一幢四层豪宅里,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并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克罗齐(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在天主教学校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后随叔父迁居罗马,入罗马大学学习。因家境富裕,得以能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杰出的诗人,生于英国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中。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富裕家庭。 ……
这些人并没有因为优裕的家境而堕落而平庸,所以,不要一味地说逆境,说贫困,说残疾了,事实上,富裕的家境能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条件,使孩子接受更加完善的教育,也能创造更大的成就。艰苦的生活环境,充满磨难的人生历程固然可以激励人的斗志,但更多时候则不利于人身心的正常发展,限制了才能的发挥,许多天分高,志向大的人,正是条件所限,没能很好地成长、成才,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家长和社会都能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富家子弟。作为出身富裕的孩子,也要珍惜这个有利的条件,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有所成就。
18、《尝试》
 
    不断尝试才能有所发现。尝试需要勇气和智慧。尝试也是一种实践。尝试要量力而行。尝试是发明创造的前提。尝试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础。不敢尝试的人永远不会成就一番事业。在尝试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在不断的尝试中走向成功。浅尝辄止不会有所成就。
 名言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去走。——契诃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鲁迅
有所尝试,就等于有所作为。——朗费罗
信仰是一种尝试,一种用人类语言解释超越人类现实的高尚的尝试。——克·达·莫利
不愿尝酸的人也就不配吃甜。——托·富勒
真理和正直为我们的艰难尝试设置了界限,而鲁莽和伪善却很容易超越这种界限。
——赫兹里特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过胎死腹中的策略。——民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古语
生命中任何一次尝试,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佚名
大量尝试等于一半胜利。——美国谚语
 经典素材
钟离意为民试药
(尝试需要勇气和牺牲精神)
汉光武帝时期,会稽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几天之内就死了一万多人。面对这种惨景,县令钟离意寝食不安,他不住地责备自己:“百姓遭难,我无法解救,还算什么父母官!” 钟离意不顾被感染的危险,一家又一家地去慰问病人和家属,并下令用重金招募医生研制新药。几天之后,新药研制出来了,就是不敢马上给病人喝,因为其中有几味有毒的草药,不知会不会带来什么副作用。这时钟离意说:“这不是很简单吗?让我来试就是了。”说完,不顾大家竭力阻挡,伸手夺过药就喝了下去。他喝过之后,没有中毒的迹象,于是药就被分发了下去。很快,瘟疫被控制了,钟离意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海尔的启示
(尝试才有可能成功)
现在的中国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海尔空调、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你能一连串儿说出好多海尔电器。确实,海尔在今天可谓是家喻户晓、举世闻名,它在欧、美、亚、中东都建立了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球。2000年,全球总资产达167.5亿元,可谁能想像:它的前身却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短短的十几年间,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关键就在于海尔人上下一心,努力尝试,不断拼搏。
由此可见,尝试、拼搏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重要。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尝试,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但也常常能创造出骄人的成绩,朋友,不去尝试,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去拼搏,我们什么也做不成。尝试,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拼搏,会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尝试吧,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让我们努力拼搏吧,搏出一片新的天地。在不断地尝试与拼搏中,我们将会变得更自信、更坚强、更完美!
爱迪生寻找灯丝
(坚持不懈的尝试才可能通向成功)
爱迪生可以说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和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他的成功背后,其实却经历过许许多多失败的尝试。据说他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有过上千次失败的记录。1877年爱迪生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为了使实验达到满意效果,需要寻找一种能经住2000度的高温燃烧1000小时以上的灯丝。爱迪生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他先后做了1600种不同的试验,试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奋斗了近五六个月,结果发现只有白金比较适合,但是白金比黄金还贵重,用来做灯丝是根本不现实的。后来他全力在碳化上下工夫,仅植物类的碳化试验就达6000多种。他做了200多本笔记,达4万余页。先后共经过3年时间,直到1880年上半年,爱迪生才研制出比较满意的竹丝灯丝。后人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用钨丝做的灯丝,一直沿用到今天。
《黑人文摘》终于感动总统夫人
(再试一次,希望也许就在眼前)
1943年,美国的《黑人文摘》刚创刊时,前景并不被看好。杂志的创办人约翰逊为了扩大发行量,决定撰写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请百人把自己摆在黑人的地位上,换一个角度思考黑人的处境问题。他想,如果能请到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利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结果将会是非常有号召力的,不管是对杂志的发行量还是对黑人问题来说都是如此。于是,他给总统夫人写了一封言辞非常恳切的信。罗斯福夫人回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但是约翰逊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又给她写了一封信,结果还是被回绝了。以后,每隔半个月,约翰逊就会准时给总统夫人写一封信,言辞也更加恳切。
后来,罗斯福夫人因公事来到约翰逊所在的芝加哥市,会在该市逗留两天。约翰逊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给她发了一份电报,请她在芝加哥期间抽空给《黑人文摘》写篇文章。或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罗斯福夫人吧,这一次她没有拒绝,她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寄给了《黑人文摘》。消息传出后,全国都知道了。一个月内,《黑人文摘》的销售量就从2万份激增到15万份。
肯德基的故事
(尝试永远不会晚)
凡是去过肯德基的人都会看到一个外国老人的标志: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一个65岁才开始他的事业的人。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拿到的平生第一笔救济金只有105美元。他问自己:“我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我还能对人们做些什么贡献呢?”他苦思冥想,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份秘方,那是一种炸鸡的秘方,人们很可能都会喜欢它。我何不把这份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美味的炸鸡呢?接下来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踏遍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叫卖他的秘方。他被拒绝了1009次,直到第1010次,他才听到一声“同意”。许多年后,“肯德基”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儒勒·凡尔纳的故事
(再试一次,就能成功)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04部科幻小说。但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曾经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失望极了,打算将书稿付之一炬。他的妻子及时阻止了他,给了他很多鼓励。于是,他又走进第16家出版社。出版社老板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并与他签订了一个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正是以此为起点,儒勒·凡尔纳接连写出了如《环绕地球八十天》等多部蜚声中外的科幻小说佳作。有时,生活中的失败和否定会接二连三地到来,也许每个人都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但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只是多坚持了一下,再尝试了一次,结果他们征服了命运。因此,在我们心灰意冷,想要放弃时,不妨对自己说:再试一次。
 意林故事
承担风险
有一天,园艺师向井植岁男请教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愈做愈大,而我像树上的一只蝉,一生都在树上,太没出息了。请您告诉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 井植点点头说:“好吧,我看你很适合做园艺方面的事情。这样吧,我工厂旁边有2万坪空地,我们就种树苗吧!一棵树苗多少钱?”“40元。”
井植又说:“好!以一坪地种两棵计算,扣除道路,2万坪地大约可以种2.5万棵,树苗成本刚好100万元。3年后,一棵树苗可以卖多少钱?”“大约3000元。”
“那么,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都由我来支付。你就负责浇水、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有600万元的利润,那时我们一人一半。”井植认真地说。不料园艺师却拒绝说:“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我看还是算了。”
要创业,必须要有胆量。否则,最好的机会到来,也不敢去尝试,只有失败的顾虑,却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2500个“请”
3年前,四十来岁的米·乔依遭遇公司裁员,失去了工作。为了找到工作,米·乔依一边外出打工,一边到处求职,但是所到之处都将其拒之门外。然而,米·乔依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看中了离家不远的一家建筑公司,于是便向公司老板寄去第一封求职信。信中他并没有吹嘘自己如何能干如何有才,只简单地写了这样一句话:“请给我一份工作。”
这家公司的老板麦·约翰收到这封求职信后,让手下回信告诉米·乔依“公司没有空缺”。但是米·乔依仍不死心,又给公司老板写了第二封求职信。这次他只是在第一封信的基础上多加了个“请”字:“请,请给我一份工作。”此后,米·乔依一天给公司写两封求职信,每封信都只是在信的开头比前一封信多加一个“请”字。三年间,米·乔依一直写了 2500封信,也就是说,在“给我一份工作”这句话之前,已经有了2500个“请”字。见到第2500封求职信时,公司老板再也沉不住气了,亲笔给他回信:“请立即来公司面试。”当地电视台的一位记者获知此事后,专程登门进行访问,老板不无幽默地说:“当你看到一封信上有 2500个‘请’字时,能不受感动吗?” 很多人会不停地去尝试,但他们都抱着这次不行再试下一次的心理,不真诚地对待这一次的尝试,而这恰恰使他们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眼前的机会。
成功需要大胆尝试的勇气
一位年轻人在公司工作半年后很想了解总裁对自己的评价,虽然他觉得事务繁忙的总裁可能不会理睬,但这位年轻人还是决定给总裁写一封信。他在信中向总裁问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能否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干更重要的工作?”
没想到总裁回信了,他只对他最后的问题作了批示:“公司决定建一个新厂,你去负责监督新厂的机器安装吧。但你要有不升迁也不加薪的准备。”随同那封回信,还有总裁给他的一张施工图纸。年轻人没有经过这方面工作的任何训练,却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非常困难的。年轻人也深知这一点,但他更清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自己因为困难而退缩,那么可能永远也不会有幸运垂青于他。于是他废寝忘食地研究图纸,向有关人员虚心请教,并和他们一起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提前完成了总裁交给他的任务。
当这位年轻人向总裁汇报这项工作的进展时,他没有见到总裁。一位工作人员交给他一封信,信中说:“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也是我祝贺你升任新厂总经理的时候。同时,你的年薪比原来提高10倍。据我所知你是不能看懂这图纸的,但是我想看看你会怎样处理,是临阵退缩还是迎难而上。结果我发现,你不仅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当你在信中向我要求更重要的职位和更高的薪水时,我便发现你与众不同,这点颇令我欣赏。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想都不会想这样的事,或者只是想想,但没有勇气去做,而你做了。新公司建成了,我想物色一个总经理。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人选,祝你好运。”
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的“不可能”在我们心头,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意志和理想,许多本来能被我们把握的机遇也便在这“不可能”中悄然逝去。其实,这些“不可能”大多是人们的一种想像,只要能拿出勇气主动出击,那些“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不能成功,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而是缺乏那种大胆尝试的勇气。
尝试之后再做选择
阿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擅长画虎的画家,画家热情地请他到家里做客。推开房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阴风乍起,顿感毛骨悚然。半晌,阿丹才转过神来,分辨出眼前的只不过是用墨彩绘的国画。可它实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那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
“您画虎炉火纯青,为什么不开拓一些画路,画画猫狗,画山水草木呢?”阿丹感叹半天之后,虔诚地向画家请教,企望他发表一番高论。谁知画家摇了摇头,沉吟片刻,从床底下拉出一只大木箱,“看看这里的画,你就明白了。”他低声说。
哗啦一声开启箱盖,啊,全是山水、花鸟、百兽的画稿,可是,阿丹拿起来仔细揣摩着,不由得闭紧了善于恭维的嘴。这时听到画家说道:“你现在看到了我薄弱的一面,知道我为什么画虎了吗?”
探索,让人无悔;失败,令人思索;剩下的便是心平气和、专心致志,既不瞻前顾后,又不无目的地四面出击。成功不外乎具有两个条件:其一,方方面面尝试过;其二,选准目标竭尽全力。
尝试一种新的生命状态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形容你的个性,你会用如下的语言吗?
“我长得很丑”;
“我很马虎”;
“我特懒”;
“我记性不好”;
“我不太合群”……
这些描述自我挫败行为的语言也许是你过去生活经历的写照,但这无疑是一种消极状态。习惯性地采用这类语言,表明你虽然也知道这是缺点,却出于惰性而默认它们。面对蓬蓬勃勃的生命,难道你不想尝试一种新的生命状态吗?你可以试试如下的方法,或许对你转换生活观念有所益处:
1.你可以承认“我过去曾认为自己……”但是不要把自己限定在这个判断中,而是用行动证明你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完全是一个鲜亮充满活力的个体。
2.选出那些最常用的消极描述,每天消除一个。
3.为自己制定行动上的目标,从小事做起。
4.用写日记的方式记下每天你使用自我挫败性标签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并努力减少这种行为。
5.每当你发现自己又说了上述令人沮丧的话,就立即改正自己。告诫自己“只要努力一下,我就可以改变自己”、“懒惰和颓唐都不是我的个性”。
6.不要为你的消极和惰性寻找借口,默许自己的不良状态无异于未战先败。相信你只要肯尝试,你就能够从过去暗淡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
尝试新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相对来说,选择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
因此当你对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感到无聊时,不妨换一个新的领域。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惟有接触你才能尝试,惟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机会是尝试出来的
人生就像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一样,每一次尝试,每跨出一步都是一种改变,都是一种新感觉,都会有一种意外的收获和喜悦。不去尝试就没有机会。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无非就是他得到尝试的机会多,因此学到的东西也多。尽早尝试,及早动手,先期难免失败,后来自然成功。早期或者初期的实践不大可能一次成功,多半是失败。“第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爱因斯坦在劳作课上交上了一只粗陋的小板凳,令老师很不满意。而爱因斯坦却举着另两只小板凳说:“这两只是我前两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不令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些。”
当一个人害怕失败到极点,他就再也不敢行动。这样,他自己就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他就永远不能给自己制造改变命运的机会了。年轻人要敢于去尝试,不要想想就算了。一件事情的背后往往会遇到很多新的机遇,而这些机遇不尝试是不会遇到的。你所跨出的一步,往往会给你下一步的人生带来很大的改变。如果我们跳出成功与失败的圈套,我们就会获得一个广阔的尝试的空间,并找到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幽默,我们就可以享受尝试过程中的滑稽,即使跌倒了,也可以笑自己的跌姿。
尝试的意义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有勇于尝试的经历。尝试也就是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成就。所以说,成功人生自尝试始。
尝试需要有好奇心和自信心。好奇也就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感兴趣,想着去研究它、钻研它。当然仅有好奇心又是不够的,还要有自信心和勇气。因为每当开始做一件事情时,我们都不可能知道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会有多少不可料及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有很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尝试最大的敌人是半途而废。科学界的人们信奉这样一句话:在一万次失败之后的那一次可能就是成功。这一万次,就是一万次的失败。成功就躲藏在无数次失败之后。失败的人,往往是做事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人。
尝试就是开拓。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所以他十分赞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些在人类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人。
人不光靠成就显示自身价值,尝试也能体现自身价值。经过尝试,我们会发现自己具有取之不尽的智力潜能,会发现生命中潜藏着许多连自己也无法想像的能力。如果不去尝试,这些能力永远也没有机会大放异彩。尝试,是铸造卓越与杰出人生的一种方式,是事业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
再试一次
成功路上,没有失败,惟有放弃。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站起来的勇气。就如小孩子学走路,刚开始摇摇晃晃老是摔倒,刚刚站稳,就扑向妈妈的怀抱。接着,妈妈又把孩子放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张开双手鼓励孩子说:“来,孩子,再试一次”。于是,孩子又在害怕和摇晃中扑向妈妈怀里。如此,一次又一次,妈妈迎接孩子的距离也一点一点的增加,而摔倒后的孩子,总是在妈妈“来,宝贝,再试一次”的鼓励下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的呵护和鼓励下学会走路的,尽管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却一次比一次进步了。而面对人生的许多挑战,许多坎坷和陷阱,谁能保证不输,一帆风顺呢?但是,为什么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会是沼泽遍布;也许,我们开垦过的土地是荒凉的,寸草不生;也许,我们的信念被困难和挫折重重包围。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就失去信心;而是我们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以勇者的气魄,坚定而大声地说“再试一次”呢?“再试一次”,是战胜自己和困难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伊始;“再试一次”,机会会垂青于你,让人刮目相看;“再试一次”,你将走出原有的困惑,把握明天的机遇。
敢于尝试,掌握命运
尝试,一个人生的关键,它使多少人“一跃冲天”,它又使多少人“名落孙山”。
曾有一个故事这么讲到:一个大富翁,他去世之前,对他的女儿说:“你用我的遗产,买下一辆宝马车,然后将它转卖出去,只卖一元钱。”说完便归天了。他的女儿十分惊讶,但这是她父亲的遗愿,便买了一辆,然后在网上发广告,过了好久,没有一人来买,看见的人都说:“哪个人开这种玩笑,想耍我,没门。”又过了两三天,一位年轻的美国人走进了她家,对她说:“这是一元钱,这辆宝马是我的了。”说着把钱给了她便开着车走了。这就是美国强大的原因,他们有一颗敢于尝试的心,他们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是胜利还是失败,他们都去尝试,即使失败也从不灰心。因此,他们才会成为世界上百万富翁的聚集点,有500万个左右。
为什么我国还不是最强、富翁最多的国家呢?许多人都会说:“因为我们人多嘛。”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借口,是那些灰心丧气,没有信心,不愿去尝试的人才说得出口,那些充满自信,敢于尝试的人是不会为自己找借口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相信命运的决定,他们要掌握命运,不让命运控制自己,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大志,成大器。据记载,百万富翁几乎有90%是从破产到富翁的,可想而知,这段时间里,他们经历了多少风浪,可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百万富翁。
记住敢于尝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才会有辉煌的成就。
尝试
尝试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到生命绿洲的快乐。尝试的过程是美丽的、充实的,孕育着希望与憧憬。它因此魅力无限,吸引着我们不懈奋斗。
有了尝试,你的面前没有胡同,到处有路可走;有了尝试,梦的翅膀便会劲舞苍穹,领略搏击长空的豪迈与洒脱;有了尝试,才能激发出你的潜能,你会惊喜地发现你自己原来还行。尝试需要勇气,勇气永远是成功的催化剂;尝试需要坚忍,坚忍铸造卓越与杰出;尝试需要参与,参与才能增长才干,开阔眼界。如果不去尝试,虽然避免了失败,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相信我们不是屡试屡败,而是屡败屡试,跌倒一万次,第一万零一次仍能微笑站起来的人,生活永远难不倒他。也许奔流却掀不起波浪,也许攀援却达不到顶峰,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尝试过,人生无悔。
尝试——成功的第一步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国家大事,需要委派一位大臣到邻国去办理,但他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派哪一位大臣最合适。在他反复思考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把所有的大臣都召集到一块儿,并把他们领到一扇巨大的铁门前从容地对众臣说:“谁要是把眼前的这一扇铁门推开,我一定会给予重赏。”话音刚落,大臣们众音皆哑。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感到非常惊讶,心想这么大一扇铁门,就是全部大臣一起,也不能推开,更何况一个人啦。最后所有的大臣都带着一种“根本不可能”的表情摇摇头。突然一位大臣从人群中走出来,到铁门前毫不犹豫地用一只手就把铁门推开了。这时大臣们都惊呆了,国王走到他面前满意地笑了,并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理由很简单,他是一个思想独特敢于尝试的人。
的确,尝试对我们非常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人渴望着成功,却逃避尝试新思想、新事物。因为他们害怕尝试会给他们带来失败的痛苦和众人的嘲笑,这种心态使他们失去了许多可以成功的机会。反过来讲具有尝试精神的人往往使自己的前途扭转乾坤,使自己一下子从逆境中跳了出来,好比在饥渴的沙漠中找到了水源,在浩瀚的森林中找到了出路,在黑暗的道路上找到了光明,像陆游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致力于炸药的研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炸伤,终于研制出了爆炸力极强的TNT炸药。农药“六六六”就是经过666次实验才成功的。所以对我们当代青年来说,尝试精神就更为重要,它可以引发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培养我们创新的能力。当然尝试需要勇气,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不去尝试,肯定不会失败,但也绝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应用与创新
一味固执地尝试未必可取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作新的尝试。终于拙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源泉,而巧者虽然不断地更换地点,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明白,做人就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大师只是笑笑。
第二个故事:还是这两个人,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发现了有水的迹象,于是深挖,最终找到水源。而拙者始终在原地,一如既往,埋头苦干,越挖越深,结果虽然付出了很多却始终没有找到水源。
“这?”年轻人有些迟疑,“我想也许人还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不应该刻板教条,更不应该执迷不悟。”
大师还只是笑笑。
第三个故事:两个人虽然都竭尽全力,但无论拙者挖多深,也无论巧者换多少地方,两个人都没能找到水源。
“为什么?”年轻人疑惑起来,“那做人还有准则吗?”
“因为这个地方可能根本就没有水。”大师从容道,“其实为人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原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和体味。”
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可以尝试吗
死刑犯行刑前可以与家人合影吗?这个问题要在以前,怕是谁也不敢提出来,随着公民自由度和社会宽容度的扩大,“人性化”一词充斥社会生活的各个空间,加之一些人喜欢钻法律的“空子”,认为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可以去尝试,都可以打破惯例,因而只要有人敢想,就有人敢做。4月12日的《现代快报》就发表了这样一条消息,3月19日,重庆市黔江区21岁男青年蔡孟林被枪决,但是,他在中国第一个享受到了行刑前与家人合影的待遇。
在此之前,学术界有一种“理论”甚嚣尘上,一些人为了捍卫自己的人身权利,抛出了所谓“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可以去做”,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的胆子更大,以至于一些人的言行出了格、离了谱,反而自诩有创新意识。恕我直言,这种倾向一旦蔓延开来,有百害而无一利,令人深思,值得警惕。不错,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化”东西确实太少了,但是,如果说仅仅因为法律没有禁止,就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公序可言?尽管我们出台了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并不意味着法制建设已经彻底完善了,按照某些人的“观点”,法律上没有明确的事项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作为一名死刑犯,莫非都可以主张自己正当的合法权利?都可以趁机争取各种类似与家人合影的“待遇”?如果我们放纵这样的“理论”,一些人还会得寸进尺,提出种种看起来过分但却合法的要求,到那时,就不是简单的与家人合影的小小要求了。
对于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我们向来是非常钦佩其胆识和勇气的,在对待死刑犯问题上,给其一点“临终关怀”似乎也无可非议,但凡事皆有个度,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法律上没有明文禁止,一律大开绿灯,那是非常有害和危险的。看来,让死刑犯与家人合影的“口子”还是少开不开为好,免得还会有更多的“首例”问世!
19、《自立》
思路
    只有自立才能自强。自立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立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能力。自立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自立是自信的表现。自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自立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之一。自立并不排除与他人合作。只有在经济上自立,才能不受制于人。国家和民族也需要自立自强
 名言
人生的价值,决定于他自己。——高尔基
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居里夫人
人啊,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吧。——贝多芬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仑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雨果
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 ——歌德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歌德
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韩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 ——王安石
士当求进于己,而不求进于人也。 ——张养浩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列夫·托尔斯泰
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去麻烦别人。——列夫·托尔斯泰
不管我们踩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布莱希特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会自立,铲除埋伏在各处的障碍,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戴尔·卡耐基
所以要牢记着,职位如不靠你的努力得来,或不是由你的成绩换来的,那么一定不能保持你的名誉,是没有什么真正价值的。 ——戴尔·卡耐基
没有自立性的态度和意志,只靠别人的力量或金钱买来的,都只是力量微弱的东西。
——松下幸之助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维尼
全心依赖自己,在自己之中拥有一切,如果说,这样的人还不幸福,你又能相信谁呢?
——西塞罗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国际歌》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而自己不动一点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巴金
不经过本身的努力,就永远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任何外来的帮助也不能代替本身的努力。
——巴金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惟有自己。——德田虎雄
自力更生胜过上帝之手。——拉丁美洲谚语
取暖莫靠别人的火,要自己动手砍柴,自己生火。——英国谚语
 经典素材
“虎父有犬子”的现象
(不能自立者必归于失败)
三国时的刘备,可以算是一代英豪,一生东征西讨,纵横驰骋,从贩鞋织席为生到成为蜀汉帝王。可是他的儿子刘禅,却是一个昏庸荒淫的无能之辈。连诸葛亮这样大智大勇的人都扶不起他,俗称“扶不起的阿斗”,世人曾有此长叹:“虎父何以有此犬子。”
三国时的另一奇才周瑜是东吴的名将,足智多谋,在赤壁之战中曾用火攻大败曹军,名扬天下。他的儿子周胤,无功受封,自恃其父有功,荒淫自恣,荒于政事,奸人妻女,后遭流放到了庐陵郡。孙权曾指出周胤堕落的原因:“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谨以及子胤恃此,酗淫自恣。”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是中国帝王中的佼佼者。可是他的十四个儿子,无一成器,三个被杀,三个早夭,一个幽禁,两个遭流放,另外两个平庸无能,昏聩糊涂。
北宋名相寇准,他的子孙依靠祖上的功德,不能自立,不过三十年,家道衰落,沦为庶民。
“虎父有犬子”的现象,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求自立自强,一味想依靠祖上的荫庇,是决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丑小鸭创造的美丽世界
(自立需要坚强的意志)
相信肯定有不少人读过《皇帝的新装》、《买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创作出这些不朽作品的作家便是丹麦的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然而他却是在极度困窘的环境之中,以坚强的意志自立成才的。由于贫穷,安徒生被富人们称为“下流人”的儿子。他十岁的时候,流浪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他靠一个好心人介绍,到一所唱歌学校学习。在唱歌学校里,安徒生有机会接触到了书籍,他像久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一样,拼命地吸收知识。有一次,安徒生到朋友惠特家里,看到惠特有整架的书籍,他又惊奇又兴奋,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他向朋友借了还,还了又借,贪婪地阅读着、咀嚼着,从而学习和丰富了知识,敲开了理想的心扉,点燃了创作的激情,于是他想用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激情。接着,他便开始写诗,写戏剧。可是他的作品同他自己一样,被人讥笑为“没有教养的人写的作品”,根本得不到发表和上演的机会。但是,就是这个“下流人”的儿子安徒生。并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而是以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在一所旧房子的破顶楼上,夜以继日地写作,终于创造出了一篇篇经久不衰的伟大作品,成为享誉世界的大作家。
自强不息的韩愈
(艰难的自立之路)
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然而其生活和仕途的道路却相当坎坷。他是在逆境中求学、成才、立业的。他3岁时,父亲便去世了,随后母亲也相继离开人世。从此便由长兄韩会和长嫂郑氏抚养,随韩会职务的变动而时常奔波各地。然而祸不单行,韩愈11岁时,长兄韩会贬任韶州刺史,不久之后,便客死异乡。郑氏毅然带着众家小,护送韩会灵柩回河南老家,又逢地方政局混乱,无法安居,迫不得已,郑氏又带他们到了宣州,仅靠韩会生前置下的一些田产的微薄收入度日。而嫂子的贤良,却是韩愈不幸中的大幸,他随嫂子定居宣州之后,勤奋苦读,从不懈怠。然而跟随而来的是科举的失意,仕途的坎坷。19岁那年,这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满怀信心,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但他怎知单凭学识而没有高官名流的举荐是难以考中的。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接连三次,他都名落孙山。他在苦闷彷徨中打发了6年的岁月。后来偶得梁肃的赏识和举荐,第四次才中了进士。按唐朝的制度,礼部考中之后,还得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做官,韩愈又是3年连遭失败。此时韩愈经济困窘,已经无法在京城待下去了,只能怀着沉痛的心情离京返乡。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面前,韩愈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依然是那么执著地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宗师。
认识自己
(自立先自知)
以“庄子说”、“老子说”系列闻名的漫画家蔡志忠在连初中都没念完的情况下,是什么使他能有勇气踏入我们这个文凭至上的社会?他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适合做总统,有人适合扫地。如果适合扫地的人以做总统为人生目标,那只会一生痛苦不堪,受尽挫折。”而他,不偏不倚,就是适合做一个漫画家。他从小就知道自己能画,五岁就开始画,不停地画,终究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蔡志忠的说法也让人想到巴西的世界球王贝利,他曾经说:“我是天生踢球的,就像贝多芬是天生的音乐家一样。”
能够真切地认识自己,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但别以为只有那些天才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得自在,活得快乐,这也是一种成功。
自己拿主意
(自立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
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就这样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她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只有很少人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有些冷淡。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索尼亚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因此骤升。
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
自己拿主意,当然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忠于自己,相信自己。坎坷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拿主意!
张玉萍的创业感慨
(改革年代当自立)
今年39岁的张玉萍原是河南鹤壁市商业局百货批发站职工,1994年因单位经济效益不好下了岗。经过七八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她已成为一家拥有存栏100多头奶牛、日产鲜奶2000多公斤、固定资产达200多万元的乳业奶牛场的经理,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安置了2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3名残疾人员就业。回顾几年走过的路,张玉萍的最大体会是:改革年代当自立。
 意林故事
母鹿与小鹿
把一只长颈鹿带到世上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长颈鹿胎儿从母亲的子宫里掉出来,落到大约3米下的地面上,通常后背着地。几秒钟内,它翻过身,把四肢蜷在身体下。依靠这个姿势,它第一次得以审视这个世界,并甩掉眼睛和耳朵里最后残存的一点羊水。然后,长颈鹿母亲便用粗暴的方式把它的孩子带到现实生活中。
加里·里士满在他的著作《动物园观察》中描绘了一只新生的长颈鹿如何学习它的第一课。
长颈鹿母亲低下头,以看清小长颈鹿的位置,将自己确定在小长颈鹿的正上方。她等待了大约一分钟,然后做出最不合常理的事——她抬起长长的腿,踢向它的孩子,让它翻了一个跟斗后,四肢摊开。
如果小长颈鹿不能站起身,这个粗暴的动作就被长颈鹿妈妈不断地重复。小长颈鹿为了站起来,拼命努力。因为疲倦时,小长颈鹿有时会停止努力。母亲看到,就会再次踢向它,迫使它继续努力。最后,小长颈鹿终于第一次用它颤抖的双腿站起身来。
这时,长颈鹿母亲做出更不合常理的举动。它再次把小长颈鹿踢倒。为什么?它想让它记住自己是怎么站起来的。在荒野中,小长颈鹿必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以免使自己与鹿群脱离,在鹿群里它才是安全的。狮子、土狼等野兽都喜欢猎食小长颈鹿,如果长颈鹿母亲不教会她的孩子尽快站起来,与大部队保持一致,那么它就会成为这些野兽的猎物。
教孩子学会“挣扎”
一个访美回国的人介绍,他在美国见到美国人教婴幼儿学游泳的情景:
我目睹一对夫妇抱着仅2~3个月的婴儿赤身裸体地直接扔进水里,看那婴儿从水底挣扎着将头露出水面的过程,真是惊心动魄啊。也怪,婴儿没有呛水,几次反复训练之后,他从水里浮出水面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本事好像越来越大。这时在游泳池3米深水的那一端跳水、嬉戏的两个5~6岁的孩子,正是这个婴儿的哥哥,据说也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国外大多数人认为,社会就是大海,人生就是在大海中游泳,从小让孩子学会在水中挣扎,锻炼自立、拼搏的精神,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美国家长很少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一般在读完义务教育之后,上大学都是要孩子半工半读的,不管父母多么有钱。学校也给这些学生大开方便之门,老师白天讲课,晚上再给白天打工的同学重讲。孩子也很少对父母有依赖思想,他们的独立意识,可能就像学会游泳一样,是从小就被培养出来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
范君同学是一位与病魔顽强抗争的人。大一下半学期,她被检查出患有癌症。相伴而来的是胃痛、呕吐、乏力等病痛。这一切打乱了她的大学生活。
范君这一病,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为此,班主任老师为她申请了助学金。为了进一步帮助她,班主任曾提议为她发起一次捐款活动,却被范君的父母婉言谢绝了,因为范君及其家人都不想亏欠他人,更不想被视为弱者。
按照范君的情况,她完全可以申请休学,但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边治疗边学习。在医院自学的日子里,她总是趁打吊针的时候睡觉,而当别人睡午觉时她就看书。有时她还会在病房熄灯后搬把椅子到护士办公室外看书。
刚进大学时的范君也和别的同学一样,对前途有着各种美好的憧憬和规划,但是病魔打乱了她的生活。然而范君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及时调整了人生方向,为自己定下了新的奋斗目标: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拿一次奖学金、拿一张英语证书、拿一张计算机证书、学一门实用技术。目前,范君的这些目标已基本实现。并且,经过三年的治疗,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了。虽然医生说五年内不复发才算治愈,但从医学角度看,这已然是个奇迹了。空闲的时候,范君会散散步、打打太极拳。适量的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更能帮她领悟一些人生的哲理。在她眼中,癌症不再是可怕的敌人,而是一块磨刀石,既伤害了她,又让她变得更自立自强。
用双手“感受”光明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心中充满了光明。通过自己的双手,我与社会永远保持密切的联系。只要始终充满对生活的激情,精神上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光明。”作为一名盲人,杨新平向记者诉说着对光明独特的理解。
小时候的杨新平对绿色军营有着美好的向往。1982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绿色军营梦。不幸的是,他的眼睛在一次训练中受伤,并最终失明,被定为一等伤残军人。军队生活虽然短暂,却让他磨炼了坚强的性格,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满腔热情,让他立志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杨新平一直在想,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但人人都有机会在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实现价值。视觉虽然失去了,但还有双手可以创造生活。
他经过一番思考,学起了按摩技术。
由于肯吃苦,爱钻研,他对按摩技术日益精通,受到当地居民及病人的好评。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杨新平沾沾自喜,他不断向上“攀登”。近三年,他自费用于学习培训的费用总计达15000元左右。在青岛盲校进一步系统学习解剖、经络、推拿技术后,又到南京深造学习。如今他已获得“高级推拿师”证书,又在南京通过了医士考试,实现了从战士到医师的巨大跨越。“我到现在已帮助过50多位残疾人学习推拿技术,今后要不断提高水平,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杨新平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
“80后”是“垮掉”的一代吗
如果用“艰苦”形容20世纪60年代的人、用“辛苦”形容70年代的人,那么长在物质丰富、社会开放、经济起飞时代的“80后”,则少了苦难,多了甘甜,堪称“幸福”。然而与此同时,物欲滋生、信息多元等不利因素开始袭扰这些稚嫩的心灵,他们遇到了长者们年少时鲜见的难题,对他们自立能力的担忧声甚至谩骂声不绝于耳。一段时间以来,关于“80后”的争议风起云涌。某知名门户网站设立了“80年代生人:自私、丑陋的新新人类”的专题,人们在上面历数“80后”种种不是。甚至有人说,随着8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走上社会舞台,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中的一代人,逐渐暴露了他们八旗子弟式的弱点,“他们是中国垮掉的一代”。面对诸多数落,80年代生的人纷纷回应,有抗议,有争辩,也有坦然承认、自述尴尬境地者。
你自己最伟大
一个小老鼠从一间房子里爬出来,看到高悬在空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它禁不住说:“太阳公公,你真是太伟大了!”
太阳说:“待会儿乌云姐姐出来,你就看不见我了。”
一会儿,乌云出来了,遮住了太阳。
小老鼠又对乌云说:“乌云姐姐,你真是太伟大了,连太阳都被你遮住了。”
乌云却说:“风姑娘一来,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
一阵狂风吹过,云消雾散,一片晴空。
小老鼠情不自禁道:“风姑娘,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
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你看前面那堵墙,我都吹不过呀!”
小老鼠爬到墙边,十分景仰地说:“墙大哥,你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呀,你看,我马上就要倒了,就是因为你的兄弟在我下面钻了好多的洞啊!”
果真,墙摇摇欲坠,墙角处跑出了一只只的小老鼠。
小蜗牛的故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它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它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它:“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有时候事情就是如此,当它把通往希望和成功的其中一条道路关闭时,它会同时打开其他一条或者好几条通往希望和成功的道路,千万别灰心,总会有办法的。
观音菩萨和人的对话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自己先站起来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宗教故事。
从前,有个生麻风病的病人,病了近40年,一直躺在路旁,直到有人把他送到了有神奇力量的水池边。但是他又躺在那儿近40年。仍然没有往水池那儿迈进半步。
有一天,天神碰见了他,问道:“你要不要被医治,解除病魔?”
那麻风病人说:“当然要!可是人心险恶,他们只顾自己,绝不会帮我。”
天神听后,再问他说:“你要不要被医治?”
“要,当然要啦!但是等我爬过去时,恐怕水都已经干涸了。”
天神听了那麻风病人的话后,有点生气,再问他一次:“你到底要不要被医治?”
他说:“要!”
天神回答说:“好,那你现在就站起来自己走到那水池边去,不要老是找一些不能完成的理由为自己辩解。”
听后,那麻风病人深感羞愧,立即站起身来,走向池水边去,用手捧着神水喝了几口。刹那间,他那纠缠了近80年的麻风病竟然好了!
理想每个人都有,成功每个人都要。但如果今天您的理想尚未达到,成功遥不可及,您是否曾经问过自己:我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努力?我是不是经常找一大堆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而狡辩?其实,我们不要为失败找借口,应该为成功找方法。只要努力去开发,幸运将永远跟着你。
有着相似经历的两个少年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个在父母溺爱下长大的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后来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到大学以后,他不会到食堂打饭、不会洗衣服、过不惯“艰苦”的学校生活。不到半个月就跑回家,再也不肯到学校去,父母只好让他退学了。
无独有偶,家住天津某高中一年级学生,平时父母溺爱,只知道让他埋头刻苦读书,却从来也没有做过家务。一天,他母亲突然有事,中午没有回家做饭,他放学回家后饥饿难忍,但又不知道如何动手做饭。万般无奈,便学着母亲的样子,想煮碗面条吃,他拿起菜刀来切菜却切伤了手,点煤气又烧伤了自己,做一碗面条,没想到却弄得伤痕累累。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固然要爱护,但是过分的爱护甚至是溺爱不仅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使他们失去了自立的能力。而无法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独立行走。
   应用与创新
听人之语,走己之路
西谚亦有云:“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不难看出听人语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何其重要。但我们也应明白路在自己脚下,仍需自己来走。
听人语走己路,是一种人生的睿智,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它不同于盲目轻信,也不是一意孤行。听人之言,会人之意,我们便分享了他人的智慧;不盲从轻信,走自己的路,我们便牢牢记住了自己人生的航标,塞纳克曾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人的成功不能拒绝他人的帮助,但更要走自己的道路,对自己充满自信。
听人之言需要客观分析,思索别人的建议是否适合自己,走自己的路也应冷静思考,判断自己的道路是否有偏差。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不同的意见,会有很多条路摆在自己面前,我们应当将“听人之言”与“走己之路”相结合,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并且始终对自己抱有信心。在别人的非议面前不退缩不气馁。相比较他人的建议,自己的自信更显其可贵。袁隆平投身于杂交水稻研究,有无数人劝他放弃,对他冷嘲热讽。但袁隆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研究是大有希望的,他满怀信心,终于创造了奇迹。
不难看出,面对纷繁的未知世界,我们应当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倾听心灵的选择,真理的呼唤,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之路定会越走越宽阔!听人之言,走己之路,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简单的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自立是不依赖他人但并不意味着拒绝相互的帮助。在必要的时候,彼此的帮助可以让双方都成为一个自力更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自立并不等于拒绝帮助
有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诅咒,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容满面。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地上楼一看,同样地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弯曲,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尽兴。
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这本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他的肢体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
20、《个性》
 思路
个性是个人特有的性格。个性让世界多姿多彩。个性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所在。有个性才能有所创造。应尊重别人的个性。个性的生成受环境的影响。缺乏个性使人平庸。不同的个性之间应相互包容。创作上的个性差异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名言
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
——松下幸之助
人们生而平等,但又生来个性各有千秋。——弗洛姆
有些真正可贵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你看不惯的东西,带个性色彩的东西。——李瑞环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爱迪生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罗兰
个性的造就由婴孩时代开始,一直继续到老死。——罗斯福
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涅夫
个性的生活在社会中,好比鱼在水里,时时要求相适应。——瞿秋白
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柏扬
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个性却为我所独有。——歌德
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黑格尔
个性和集体融合起来,人会失去个性,相反,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觉醒和完善。——巴比塞
个性是一个人的最大的需要和最大的保障。——斯宾塞
人的性格是扎根在骨头里和血液里的。——高尔基
人要勤奋自强,保持自己的个性。——德莱塞
坏的天性养成不好的习惯。——伊索
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需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佚名
个人主义是一剂致命的毒药,而个性却是日常生活的食盐。——佚名
 经典素材
比尔·盖茨的独特个性
(个性创造成功)
名人似乎总有与众不同之处,盖茨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电脑世界的显赫人物,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寻常。对小时候的盖茨来说,在课堂上睡觉是常有的事。他的生活极其紧张,三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据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十来个小时。盖茨睡觉的习惯很独特,他从不在床单上睡觉。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他那张乱糟糟的床上,拉过一条电热毯盖在头上,不管何时,也不管环境如何喧闹,他总能马上进入甜甜的梦乡。盖茨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坐飞机时,他常用一条毯子盖在头上,然后整个航程中酣睡不止。在同学眼中,盖茨极有个性。他在谈话、阅读或沉思时,总习惯把头置于双手之间,身体前后猛烈地摇摆。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甚至还会疯狂地挥舞手臂。
野性
(有个性才能被人重视)
IBM总经理沃森信奉一段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去自由飞翔了。他说:“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来不犹豫。然而,重用那些围在你身边尽说恭维话,喜欢与你一起去垂钓的人,是一种莫大的错误。与此相比,我寻找的却是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节,以及直言不讳似乎令人不快的人。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围发掘许多这样的人,并能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的工作就会处处顺利。”
新浪网前总裁王志东,也曾对他的外籍财务总监说道:“吵架是你的价值,如果你不跟我吵架,就证明你已经没有用了。”王志东对财务总监的看法和IBM总经理沃森对“野鸭”的认识可谓异曲同工,让人充分认识到个性的生命和力量。
高校之门向“怪才”、“偏才”敞开
(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胡坚是武汉市十四中学的一名学生,在2002年高考前的5月份,将自己在网络上受到很高评价的三篇小说、一篇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教育论文,结集为《愤青时代》一书出版,并且公然声称: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北京大学的特招。一些新老文化名人和作家比较一致地对胡坚的才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愤青时代》的成熟表示惊异。但是,北大以无制度可循为理由,拒绝了胡坚。
但不久以后,国家教育部就出台了有关规定:部分高校可自主录取5%的新生。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将首次向“怪才”、“偏才”敞开校门。作为自主招生五类重点考虑对象之一,“怪才”不要求每门功课都非常好,但在某一方面要特别优秀。虽然这还只是两所学校的试点工作,但它预示着惟分数论的考试制度将发生变化,人才培养方式将走向多元化,预示着像胡坚这样的“怪才”学生也有可能踏入大学的殿堂。
“哪一笔是自己的”
(艺术最重个性)
刘石庵是清乾隆年间的书法家,他能集各家之长而又自成一体,形成了丰腴厚重的独特风格。刘石庵有个学生,是另一位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翁讲究“笔笔有来历”,写字处处以古人为典范,不像之处,便认为是败笔。当他的女婿问他对刘石庵的书法有何看法时,翁方纲不以为然地说:“去问问你老师哪一笔是古人的?”他单纯憨厚的女婿没注意这句话的挖苦口气,真的去问老师刘石庵,刘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你回去问问你岳父,哪一笔是他自己的?”这针锋相对地质问,表现了两位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见解。
而后人对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刘石庵作品的喜爱,也表明了人们对两个人的态度。
“叛逆男孩”与教育环境
(环境影响个性的养成)
高小丰,一个曾让老师和家长很头痛的“问题学生”,日前被全英排名第四的谢菲尔德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本硕连读”班录取。在成都七中上初中时,由于忘带作业、迟到、上课说话等问题,高小丰经常受到老师难听的责骂、罚站、请家长等处罚,这让倔强的他感觉和老师“处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高中时,厌学情绪达到顶点,成绩一落千丈,成为班上倒数一二名。曾在英国工作过的父亲决定给孩子换一个教育环境试试。在新环境里,高小丰发现“这里老师和学生是朋友,对学生的每个创造性思维都加以鼓励。不仅教授英语,还教授国外的学习模式和课程”。为了弥补自己以前所失去的一切,高小丰努力学习,以行动证明了自己——除英语外,所有科目都是优。还专门参加了外教的雅思培训班,4个月后,雅思一举考得6.5分,口语更高达7分。
环境塑造人,环境影响人。高小丰到英国后学业上的成功,固然是因为他个人认识上的提高,主观上的努力,但英国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环境,也起了相当巨大的作用。高小丰的成长经历,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爱因斯坦的“陋习”
(习惯体现个性)
在反对物质拖累的斗争中,爱因斯坦对那些因携带过多的琐碎东西而使生活复杂化的人表示可怜。有一次,他提着妻子为他整理好的手提箱去伦敦,然后又一动不动地提回来了,他说没有机会用。他穿鞋不穿袜子,为此,他曾洋洋得意地对别人说:“我发现不穿袜子能很方便地穿鞋,穿袜子容易破,为了减少我妻子洗、补袜子的麻烦,从今后我再也不穿袜子了。”他出门明知下雨也不带遮雨的东西,朋友要给他帽子,他笑着说:“干什么?正因为我知道要下雨,才没戴帽子,帽子还不如头发干得快。”
钱钟书淡泊名利
(淡泊的个性)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面。他的《围城》出版了,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这位作家比较陌生,想见一见他,都被谢绝了。
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她很喜欢《围城》,想见见钱先生。钱先生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便以特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开价16万美元,邀他去讲学半年,食宿全包,可偕夫人前往。而且,该大学只要求他一周授课一次,每次40分钟,半年只讲12次即可,如此优厚待遇,几乎令人咋舌。可钱钟书却不为所动。
贝多芬不为权贵让路
(刚直的个性)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名声享誉世界,一生的作品种类繁多。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为人刚直。
一天黄昏,贝多芬和他的一位诗人朋友在维也纳的一条林阴道上散步。突然,在街心漫步的人群纷纷退到路旁。原来是奥国王子和一群贵族出来游玩。诗人立即拉着贝多芬向路旁走去。“慢着,”贝多芬轻蔑地一瞥,说,“管他什么王子王孙,别向他们的荣华屈服,那伙人是偶然出生在阔人家的,而咱们——贝多芬和你,是经过不知多少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的。王子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而我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说完,他挽着诗人的手臂,挺起了胸脯,又继续向前走去。
“强项令”董宣
(宁折不弯的个性让人尊敬)
东汉光武帝时,董宣为洛阳令。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仆人大白天杀了人,躲在公主府中,官吏无法逮捕他。一日,湖阳公主外出,那仆人陪乘在侧。董宣便候在路旁,等公主的车驾一到,就用力拦住,面斥公主过失,并将那个仆人就地处决。公主回去后,就哭告光武帝,光武帝为了让姐姐出气,召来董宣让他磕头谢罪。谁知,面对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天子和怒气冲冲的公主,董宣坚决不从。光武帝下令将他按倒,可他两手撑着地面,硬挺着脖子,死也不低头,光武帝无奈,也被其耿直所感,只得作罢。此后,董宣获得了一个“强项令”的雅号。强项,硬脖子也。
城市化要注重个性
(缺乏个性,便是平庸)
高楼大厦、立交桥、绿地、五颜六色的灯光……来自祖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在赞叹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纷纷提醒,我国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重培养城市个性,避免“千城一面”。
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景观或气氛,它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城市不能光有缺乏个性的华丽外表,而应当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这是城市品位提高的重要因素。
当前,很多地方热中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美化、亮化、绿化,一些文化名城失去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一色火柴盒式的建筑或总体上显得杂乱无章的城市面貌,将民族建筑文化冲击得面目全非,有的地方甚至把古建筑破坏殆尽,留下千古遗憾。
今天,城市建筑外形单一城市规划大同小异,城市就像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中心商务区,广场,步行街,环线……像是做八股文一样。
欧洲的国家,他们的城市个性非常明显,每一个城市,都能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近年来,有些大城市开始看重居住环境,开始栽花种草,修建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但从城市的整体功能衡量,依然是在求新、求变的低层次上运行,还没有提高到培育城市个性的高度来规划和建设。
城市化是我国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阶段,走向小康社会的人民群众,要的不仅是房屋和交通、服务,还有个性、环境和文化等精神性的需求。
青春组合的缺点
(一味模仿导致缺乏个性)
近年来的内地歌坛,音乐组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露出头来,然而遗憾的是,能够像日韩组合一样有相当市场号召力、真正成气候的却凤毛麟角。行家们认为,缺少个性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在亚洲音乐节青春组合大赛决赛现场,记者看到不少组合在炫技上大做文章而忘了在唱功上下功夫。“哈日”、“韩流”的风格不仅影响了选手们的装束,而且连所谓的高难度动作都摆脱不了“日韩”的影子。杂耍般的“舞姿”固然能赢得满场的喝彩,但选手们眼花缭乱的“边舞边唱”自然就顾不上嘴上功夫,好在有快节奏伴奏的“掩护”,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但却欺骗不了评委灵敏的耳朵。
著名音乐人徐沛东曾对国内组合作过一番评价。他认为目前国内的组合虽然从服饰、头饰乃至舞步都在追求标新立异,但音乐、舞蹈和装束都相差无几,与日韩的组合也差不多,一味模仿,缺少个性。徐沛东认为,音乐组合应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然后按照自己的音乐风格去设计与此相配的形象。因为最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音乐本身。这方面,由两个搞独唱的男孩组合而成的羽泉演唱组合走红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好好先生
(没有个性的人是可悲的)
东汉末年,有个颍川人叫司马徽,长期居住在荆州。
司马徽从来不说人家的短处,别人和他谈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说“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一向都安好吗?他答道:“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十分伤心地谈起他儿子死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说:“大好”。
司马徽的妻子等那位朋友走后,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贤德之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说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说儿子死了,反而称好,这算什么?”
司马徽不慌不忙地回答他的妻子说:“你的话也是大好!”他的妻子又气又恼,弄得哭笑不得。
现在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没有个性,不愿得罪人,一味敷衍的人。这个典故就来自司马徽。
天才的消亡
(艺术没有个性就没有价值)
他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家,9岁时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就在东京掀起一股旋风。四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总价值1400万日元。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么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坛上,必将会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二十年过去了,一些默默无闻的人脱颖而出,而他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的前程?2001年九州岛樱花节,小田村夫专门拜访这位小时候名震四岛的天才,在看了那位天才书法家的作品之后,仰天长叹说:右军啊,你毁了多少神童!
右军是指王羲之,一千六百年前的中国书法家。原来,这位小神童临摹王羲之的书帖成瘾,经过二十年的苦练,把自己的书法个性磨得一点都没有了。现在,他的字与王羲之的比较起来,几乎能够达到乱真的程度,可是自己的东西一丝都找不到。在鉴赏家眼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令人生厌的仿制品。
一个天才因模仿另一个天才而成了庸才。千万不要丢失自己的个性,那是一个人惟一真正有价值的地方。纵观古今,凡是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坚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敢于从流俗和惯例中出列的人。
 意林故事
对“哈佛女孩”说不
《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一炮打响后,《我家笨笨上剑桥》、《轻轻松松上哈佛》、《耶鲁男孩》、《牛津圆梦》等“制造天才”的“经典”书籍陆续问世。
然而在对这类书籍的一片叫好声中,有个5岁的青岛小女孩,却勇敢地站出来,大声地说不!原来,这个小女孩的妈妈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热心读者兼身体力行者。按照书中描述的刘亦婷的培养模式,这位妈妈每天都要捧着一本名著,追着女儿,读给女儿听。时间长了,小女孩终于忍无可忍,捂着耳朵哭喊道:“我讨厌刘亦婷,我再也不想听名著了!”原本开朗的孩子,性格变得孤僻暴躁,家长不得不求助于医生。喜剧变成了悲剧,青岛小女孩的哭叫,但愿引起千千万万个也正在拼命培养“哈佛女孩”家长的反思——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他们所走过的成长道路肯定也不会相同。
被活活饿死的毛毛虫
在法国,一位名叫法伯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
法伯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种虫天生有一种“跟随”的习性,因此只见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缘一圈又一圈地爬行。时间慢慢地过去了,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兜着圈子。在连续七天七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精疲力竭,结果全都死去了。
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稍微与众不同,它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保留自己的个性
狗和狼交了朋友。狗对狼说:“我看过不少文章,据学者们考证,动物中最忠诚最勇敢的是狗。我们狗,无论是服务态度、战斗精神,还是工作能力,都是别的动物所不能比的。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他们对你们狼的评价可是非常低的,他们说你们凶残、暴戾,而且实际很愚蠢。”
狼问:“你们得到那么好的评价,是不是由于你们会看门,会守夜,会向他们摇尾巴,甚至还会搞侦察是吗?”“我想是的,”狗说,“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成绩,我们因此感到荣耀。”“我明白了,”狼说,“人的那些评价是以对他们驯服的程度作为标准的。那么,我们宁可得到恶意的评价,而不希望享受你们那些辉煌的荣耀。再见吧,朋友。”
狗是人类要求它怎样做就怎样做的动物。当然,它那样子得到了人类的许多赞扬,但是,它在朋友狼的眼里却成了没有个性的人,也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的人。
当然,我们不是说狗一点好处也没有,狗的忠诚还是要有的,但在忠诚的同时不能失去自己的个性。
同样,我们做人也要保留自己的个性,不要成为别人使唤的工具。试想,如果你从小就什么事都按照爸爸、妈妈、老师的话去做,长大了还会有自己的个性吗?做事还会有自己的主张吗?因此,我们不能按别人的标准来做人。
个性太狂傲往往不容于世
祢衡是魏晋时期的人,年少时就有辩才,为人刚毅傲慢,恃才傲物,不合于时。曹操曾召他做击鼓的小官,他竟在宴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击鼓骂曹操。后来他又辱骂黄祖,终于被黄祖所杀。
教育不应该抹杀个性
曾经有一位老师问小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小男孩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水。”另一个小男孩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有个调皮的小女孩则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春天。”第一个小男孩得到满分,老师表扬他反应快,回答准确。第二个小男孩得到60分,老师责怪他拐弯抹角。小女孩得到的却是:零分加训斥。
 应用与创新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这是意大利诗人马拉古兹写的一首诗。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有个出生在湘西的孩子,读了几年小学后,12岁随父亲到厦门上初中。他不喜欢上那些课,成绩差,老留级。他喜欢涂鸦,喜欢上了木刻、雕塑,喜欢读他喜欢的书。他15岁就有一幅《下场》发表在《大众木刻》上。后来,无论是木刻绘画还是雕塑都成了名家,还成了中央美院的教授。他叫黄永玉。
还有个孩子,他出生在19世纪布拉格的一个中产家庭,很聪明,个子不矮,不算难看,可他认为自己“曲背斜肩,手足无措,不敢照镜子”。平时他会感到无端的自卑和抑郁,安全感只有“走路、穿衣、沐浴、阅读,还有闭门家中”。他甚至害怕结婚,结婚前夕居然在日记上草拟出7条“结婚/不结婚”的得失比较,与自己辩论。他就是这样一个心理残疾儿。惟一的是他喜欢读书,喜欢幻觉似的思考,对人生有不少别人想不到的看法。他的病痛和未婚反而让他摆脱了日常工作和家庭羁绊,促成他的悉心写作,共出了70余部短篇小说和3部长篇小说。他叫弗兰兹·卡夫卡。
现在很多人都很关注中国的教育制度,认为它培养的都是一些没有独立个性的人,长大了也难以做出突出的贡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针对韩寒和王小平退学写作的事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退学的人越多,中国的人才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