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爱很想却不能在一起:招商引资,地方政府谨防后遗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47:47

招商引资,地方政府谨防后遗症

——从河南宜阳县“工业园”变“荒草园”说开去

 

前不久,国内各大报刊转发了新华社一篇关于河南宜阳县工业园区变成“国内最大荒草园”通稿,文章称,尽管有大片大片的耕地被撂荒,宜阳工业园区扩张土地的野心依然不减。而且,工业园区征地很霸道,既不和农民协商,也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有一次,政府甚至找了几十个打手,手持棍棒,强制征收。该文在新浪挂出后,截止记者发稿时为止,引来了1600多条评论,其中绝大多数网民对当地政府如此“圈地”、“荒地”表示气愤。在网上掀起了声讨“宜阳门”事件之风。

 “工业园”缘何变成“荒草园”?其“嬗变”过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推理,宜阳县和其他任何落后地区一样,把招商引资当成发展本地经济的重中之重,惟恐错失机遇,于是,全民动员,各显神通,而且,很快就有客商前来考察,酒过三巡之后,客商借着酒性,对着接待他的政府官员,猛拍胸脯,口吐“真言”,说是与在座各位有缘,发誓扎根当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云云,于是乎,当地政府官员“乐开了花”,接下来的事情,便是为客商做好后勤,扫清障碍,首当其冲便是征地。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不到多久,产粮的沃土,再也长不出庄稼。而且,那些拍胸脯的客商却要么没了下文,要么遮遮掩掩,或曰:再等等;或曰:再比比;或者干脆说“对不起”。即使真来了的,也是个“假洋鬼子”,圈了地,不“下崽”,等着投机转卖,发土地的财。

土地已征,客商假打,就这样,“工业园”自然变成“荒草园”。

可以肯定地说,身陷如此招商引资困惑的并非宜阳一处,宜阳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就问题本身而言,宜阳政府本是受害者,剥夺农民的耕种权,绝不是当地政府的初衷。作为地方政府,怎么敢拿农民的命根开玩笑呢?

那么,要预防“工业园”变“荒草园”之毒瘤,政府该如何科学防患呢?

科学规划,唯我所求,提高成功率

其实,“宜阳门”事件,就其本质来说,是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低下所致。要提高成功率,科学规划是前提。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个性与特色,一个地方更有一个地方的优势与条件。招商引资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地方政府要获得属于自己的“商”与“资”,首先得规划出自己“择偶”标准,正如民间之“嫁娶”规则一样,必须得“门当户对”与“两情相悦”。有了这个前提,至少可以证明其“动机”之纯良。

科学规划考量地方政府的智慧,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因地制宜,如何正真实现“你发财,我发展”之招商引资终极目的,这是“客商”最为关注的东西,科学的规划,不仅可以增强“客商”的信心,同时让“客商”看出地方政府的思维、学识与胆量,“把鸡蛋放在稳妥地方”,是任何老百姓都懂的道理,何况商人乎?

以规划取胜,唯我所求,我是上帝,自然可以将“不三不四”的客商拒之门外,既提高了效率,又增强了自我竞争能力,和乐而不可为?

程序规范,谨防投机,减少后遗症

招商引资最大特点是异地投资,当地政府对前来投资的客商往往并不十分了解,难免会被一些“假洋鬼子”滥竽充数,甚至被一些奸商恶意欺骗。各地在发展搞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程序的规范,在“特事特办”的幌子下,项目的审批,建设的规划,往往是先斩后奏。资金管理,资质认定,也往往不到位。由此造成诸多后遗症,其中“宜阳门”事件之土地被长期圈占便是其一。由此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招商引资不富反穷,招商变成了招“伤”。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在土地征用上,群众不愿意,政府强行征用,加剧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致使告状、上访不断。更有甚者,还会滋生自己土生企业的不公平感,对政府不满,另谋出路,也投资外地,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之恶性现象。

常言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在招商引资中的“特事特办”,并不是不讲规矩。比如,“宜阳门”事件中,不轻信酒后“真言”,完全按照程序进行,各项风险以合同限之,投机者、逢场作戏者自然被拒之门外,政府自然不会盲目征地,“荒草园”自然避免。即使出现了不可抗拒因素,农民还是可以种自己的庄稼,产自己的粮。

总之,针对“宜阳门”事件,业内专家建议,地方进行招商引资,图谋发展的愿景是美好的,也是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的。然而,对于引进的企业政府部门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客商更应考虑是否有稳定的回报率和长远的发展空间。

专家还说,中国的改革处于在转轨初期,政府出面组织适当的招商引资的确有其必要性。但政府部门在参与招商的过程中,应当理性运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求功心切。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安民为上,富民为本,乃治国大略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