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同盛仓储有限公司:温总理的“十句话”让我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1:03
温总理的“十句话”让我感动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这是温总理继去年2月28日后第二次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温总理在与广大网友的在线交流中,真心、真情、真意贯穿始终,交流中,温总理朴实的言语既振奋人心,更令人感动,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温总理的“十句话”。

    第一句话:我在中南海25年,可以说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为了国家,为了人民,25年放弃了节假日。最近8年的春节,温总理都来到人民群众当中,与百姓共度新春佳节。25年没有节假日,从未有媒体报道过,足见温总理的低调。此番总理亲口讲出此语,不知那些春节假期后延时放假的政府机关,那些平时不能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领导干部,心中有何感想?

    第二句话:看到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常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我还想,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面对祖国的需要,面对人民的召唤,温总理夜以继日地忙碌,无论是地震灾区,还是抢险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哪里就有温总理奔波忙碌的身影。倘若广大党员干部都能把自己视为人民群众的“公共财产”,都能够在人民需要时夜以继日,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伟大祖国将会更加阔步前行。

    第三句话: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我是带着真心、真意、真情来同网友们交流的。正是因为带着真心、真意、真情而来,所以,温总理与网友的在线交流才会深得广大网民的期待。正因为拥有了真心、真意、真情,温总理才听到了广大网民最为真切的声音,交流中才会始终饱含着真情实感。温总理的真心、真意、真情,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

    第四句话: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在与网友关于住房价格高居不下的交流中,温总理说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并表示本届政府有决心在任期内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总理尚且知道“蜗居”的滋味,这是否会让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汗颜?
第五句话: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事可做,不仅能让大家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能让每一个人活得有尊严。温总理的话,何尝不是提醒相关政府部门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呢?眼下,在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纠结,面对这样的矛盾,需要政府部门及时站出来解决问题。

    第六句话:我每天要看价格表,甚至细到今天的粳米一斤多少钱、籼米一斤多少钱,面粉一斤多少钱,猪肉、牛肉、蔬菜,我一一都要看。我知道价格连着人们的生活,连着民心。温总理每天坚持看价格表,看得那么仔细,把关商品价格的政府部门,是否切实做好了对物价的监管?是否能真正为老百姓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七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是霍懋征老师的一句话,温总理对网友说:我对霍懋征老师特别尊重,她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有各种升迁的机会,但她都没离开她那所小学。她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她把爱整个倾注在教育一线……我们能否像温总理这样关注教育一线的人?

    第八句话: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二次分配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公平,也就是说,通过财政和税收,更加照顾困难群体。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做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要是各级党委、政府都能够本着良知开展工作,又有什么事情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呢?
第九句话: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我们一定严惩不贷。温总理的言语间寄托着对广大企业家的殷切期望,企业家必须本着诚信为本的理念创业,任何侥幸的心态终究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关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绝不能手软的要求,既是对那些不法商家的震慑,也是在给相关监管机构敲警钟。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能流入市场?这背后是否存在着什么猫腻?

    第十句话: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就是我讲的尊严的含义。(陈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