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层次遍历二叉树:曝红军干部腐败 最早的日记未公开出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30:14
 在1949年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共和政府从政治的高度开始了对红军长征事例广泛的宣传。通过纪念碑、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戏剧、电影(《万水千山》)、歌曲、舞蹈、美术、年画、宣传画、连环画以及更重要的中小学教科书,对全国民众进行长征史宣传。
 
    可是徐梦秋主编的《红军长征记》却长期没有公开出版。1954年中宣部党史资料室将此书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内部发行的《党史资料》上分三期发表,仍然作为党内参考资料。这一次的刊印,最重要的变化是是删除了何涤宙《遵义日记》、李月波《我失联络》、莫休《一天》等五篇文章。
 
    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了选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仅收入了1942年版的51篇,也没有收入何涤宙《遵义日记》等五篇。
 
    1954年被删去的几篇的主要的原因,是依着五十年代宣传工作者的思维逻辑,竟发现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干部的某些叙述和已成典范的叙述程式有不吻合之处!
 
    在人们的认知、记忆和印象中,参加长征的人每天冒着枪林弹雨,食不裹腹,被迫吃草根、啃树皮,而遵义会议则是决定红军和革命前途命运的一个划时代的转折,可是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却写了干部团(红军大学)的几个红军干部在1935年初红军进入遵义城后的十天里,经常去饭店点菜吃饭,而店主因生意太好,炒辣鸡的质量越做越差。作者还利用空闲时间,把组织分配的打土豪获得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缝店改做皮衣,被贪小利的裁缝偷工剪料,生了一肚子的气,反而对遵义会议没一字的描写。
 
    可是这能成为删去这篇文章的理由吗?长征艰苦卓绝是事实,特别是过草地的那一段,红军战士牺牲最多,在川西北藏区也是红军粮食极度短缺的的最艰苦的阶段,但是长征途中,红军大部分时间是行进在汉区,一路宣传发动民众,一路打土豪补充给养。过贵州,畅饮茅台酒;进云南,大啖宣威火腿,时时有胜利的喜悦。
 
    当年的红军将士绝大多数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充满活力,有记载说:“离敌人很近,或穿过堡垒线,则夜行军很肃静,不准点火把,不准照电筒,不准抽烟,不准谈话。无敌情顾虑,则大扯乱谈,甚至可以并肩而行,有时整连整队半夜高歌,声彻云霄。在总政治部行列中,潘汉年、贾拓夫、邓小平、陆定一、李一氓、李富春等同志竟然扯出个股份制的‘牛皮公司’,专事经营古今中外的笑谈美谈和奇闻逸事。” 
 
    何涤宙的《遵义日记》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既有去学校进行革命宣传,又写到红军干部和遵义学生打篮球比赛,跳舞联欢,处处真实可信。何涤宙的文章虽然没一字提到遵义会议,却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作为一般的红军干部,在当时完全不知中共中央上层的分歧和斗争,要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也得要在此之后了。

《红军长征记》今年以《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为书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54年删去的何涤宙《遵义日记》等五篇已全部补上。 (本文节选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