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门赌干去去妹: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教你怎样教育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1:54:14

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教你怎样教育孩子

董进宇: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是国内最早推广“学习型家庭”理念的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接受和赞叹,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理论”:

学习好不一定要吃苦  “孩子只有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无数家长信奉的“真理”,但董博士却认为这是个误区。他表示,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董进宇表示,他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在这些“痛苦”的学生心中,现在的受苦是为了将来的“解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不用学习”。

董博士指出,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导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痛苦式教育被家长奉为经典名言,殊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学习自然不能尽如家长之意。

董博士表示,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而快乐则是兴趣的源泉。“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是因为有兴趣,这凭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小孩不够努力,经过调查,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想努力学习,但却努不上力,为什么?因为孩子没能在这种努力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董博士表示,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下,孩子的身体很松弛,而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却高度集中,学习才有可能有效。一个认为学习很难很苦的孩子,往往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身体却很紧张,难怪坐不住。对家长而言,要给孩子传达“学习是快乐”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激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 ———最终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越学习越快乐!

表扬是孩子成长的阳光  在总结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好的七大原因时,董博士将孩子自我观念的局限排在了首位。

他认为,自我观念的局限就是主观地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很难、做不来、记忆力不好、反应慢、无法学好等等,正是这些恶性的自我观念直接制约着孩子的学习,导致他真的学不好。

董博士表示,人在3岁之前还没有“我”的概念,到7岁就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上初中后,“我”的概念基本形成,这时候人已基本明确自己到底聪明还是愚蠢、学习到底难还是容易等等,这些观念将很大程度局限人的发展。

“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我行,我能’的观念,孩子的学习潜能就能很好地释放。相反,如果孩子从小就有'我很笨,我做不到’的观念,那么孩子的学习潜能一定受到阻挡,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相信自己。”

 激励是改变孩子自我观念局限的最好方式。美国有个大教育学家说过一句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董博士认为,这句话虽有些偏激,但也包含了一个重要道理:要改变孩子自我观念的局限,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要多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妈妈相信你!”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家的孩子比你强得多!”这只能使孩子自我观念的局限性不断恶化。

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家长要及时表扬使之固定下来并继续做,比如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董进宇指出,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就意味事情做对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所以家长应该经常表扬孩子。

 90%受访学生很想努力  “哪一个学生不想体会优等生的荣誉感?但想用功而使不上劲”董博士曾做过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很想努力,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董博士认为,“理科做题,文科背诵”,绝大多数学生都遵循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去学习,结果大多成为中等生。为此,董博士给理科学生提出建议:“步步为营,旧知识没学会,不学新知识;循序渐进,不能跳跃;重点突破三定:定义、定理、定律;反复练习,增长能力。”给文科学生提出建议:“鬼子扫荡,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大面积反复,温故而知新;充分联想,掌握真知(重在理解);先理解意思,后背诵;整体把握,纵览全局。”

董进宇指出,学习有四种程度:听懂,记住,学会,掌握。其相对应的学习程序则是要:专心听课(听懂),认真看书(记住),做例题(学会),做习题(掌握)。他表示,人的听力系统会自动漏掉80%,所以孩子在上课时重在听懂老师的意思,课后重在把老师所讲内容重看,眼睛是视觉扫描仪,能弥补听觉漏掉的内容。

 经典案例        10岁女孩救了157人

董进宇讲了一个在印尼海啸期间,一个10岁女孩救了157人的故事。

海啸发生当天,这位小女孩跟妈妈在海滩上散步,突然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可能要发生海啸了。”小女孩进一步解释道:“我们老师说过,在海啸发生之前海水会冒泡,并且会有一个退潮现象。”

母亲听完小女孩的话,仔细观察海水的情况,发现是有异样,于是马上通知了当地的海上救援队。海上救援队很重视她们的意见,马上撤离了海滩上的157人。撤离后仅十分钟,高达数十米的海啸将海滩上所有设施全部卷走。

董博士表示,这个故事对他触动很大,一个10岁小女孩居然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而很多被称为“背诵机器”的中国学生,有时候在没有理解实际含义的情况下,盲目背诵那些毫无意义的字符,这样的学习方法只会培养出相对应的“考试机器”,不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因此,学习的关键是理解,而不是背诵。“先理解,能背就背,不能背就算了,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成绩好坏在于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任何一门学科。基于此,他们得出了“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个结论。

为了证明以上结论,美国心理学家找来一班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同时请来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为这班学生讲课,心理学家则在旁全程跟进。几个月下来,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依然只有四五十分。该实验结果推翻了心理学家之前的结论,他们不得不重新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这群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都有一个牢固的信念:数学不仅难而且枯燥无味。带着这种信念,再优秀的数学老师也不能使他们提高成绩。

为此,心理学家开始每天对这群学生进行两小时的催眠,在其肉体和心灵全部放松的状态下,不断告诉他们数学不仅易学而且有趣,他们都是数学天才等。心理暗示和引导进行了一个月后,这群学生对学数学的信念完全转变,这时又请回之前那位数学老师教。几个月后,这群学生的成绩都达到九十分以上。

董进宇表示,从该实验可以看出,自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很多只会整天埋怨孩子成绩不好的家长来说,只有转变信念,以积极的心态鼓励孩子,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董进宇语录  ●痛苦使人改变,快乐使人坚持。

    ●没有人不想努力,不努力的孩子是因为努不上力,想使劲使不上劲。

  ●21世纪是个学习的世纪,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找到快乐就等于下地狱。

    ●学习最大的规律:不是靠毅力刻苦学习,而是在学习上找到快乐,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鼓励、启发、诱导孩子做草原上追赶羚羊的狮子,而不做沙漠中的骆驼。主动学习很重要。

    学习12规律

    1.学习潜能无限             2.学习行为是人的本能行为

    3.学习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4.学习是简单的,只要模仿就够了

    5.主动学习                 6.学习必须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7.学习必须有明确目标       8.学习者必须有秩序地进行情感激励

    9.学习者必须消除情绪困扰   10.教会孩子使用身体

   11.健全的人格是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前提条件

   12.正面的信念是开启学习潜能大门的钥匙

2009-09-10 23:59

     在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上,有一个著名的博士之家,兄弟三人都是博士,人称董大博士、董二博士、董三博士。可是,严格地说,董二博士和董三博士都是在哥哥董大博士董进宇的帮助下成才的。

    董进宇的二弟董相廷当年在高中的时候,化学成绩曾经不及格。后来在哥哥董进宇的帮助下,不但考上了大学化学专业,而且还一直读到化学专业的博士,成为化学学院的院长。董进宇对于帮助二弟学习化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锦囊妙计呢?

    董进宇的三弟董玉廷从小贪玩,高考曾两次落榜,最后也只是考取了一个专科学校。在哥哥的帮助下,他从专科跨专业考取了法律专业研究生,并且一直读到法学博士后,现在是国内计算机犯罪研究领域的专家。董进宇对于三弟到底用了什么独特的教育方法呢?

    现在的家庭里,特别是城市家庭中,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但是出现问题的孩子却是越来越多。这令家长们感到非常困惑。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日前,有中国亲子教育第一人之称的董进宇博士走进《天下父母》,向广大家长揭开了这些谜底。

董二博士:从不是学化学的料到化学学院院长

    “董二博士董相廷1982年考大学,化学没有及格。回家一见到大哥董进宇就哭了。董进宇说,你个大小伙子哭什么呀?他说:哥,我们老师说我这辈子就不是学化学的料。董进宇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他认识那个老师,那老师有两个门牙挺大,他说,他除了会呲大板牙还会啥?大年三十晚上,妈妈在厨房里煮饺子,爸爸跟未来的董三博士在外面放鞭炮,董进宇在在房间里给二弟讲化学。他把高中三年的化学从头到尾帮他讲了一遍,又把初高中英语从头到尾给他讲了一遍。他告诉二弟,人家能学会,你一定能行;别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后来二弟考硕士头一年也是没考上。又工作了两年。哥哥董进宇一直鼓励他,说硕士没什么太难的,只要认真学,肯定能考上。董进宇还专程到二弟那儿去了几次,与二弟交流,给二弟送书。后来董相廷考进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读硕士。本来应当读三年,因为成绩优秀,两年后直接考博士。现在是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在纳米技术系统化学方面是国内顶尖的专家。

    据董二博士说,他真正建立自信是在硕士二年级,在全班五十多个研究生里,他学习最好。这一下子他找到了感觉:我行!到博士毕业的时候,他已经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是他们那届博士生中的优秀毕业生。

董三博士:从两次落榜到国内顶尖专家

    相比之下,董三博士董玉廷的事例更为典型。他是家中的老小,董进宇上大学了,他才读小学。董进宇放假回家还搂着三弟睡觉呢。在被窝里,三弟给大哥讲老师、讲学生,讲班里的故事,绘声绘色。董进宇特别喜欢聪明伶俐的这个小弟弟。等他上中学时,特别把三弟安排到自己的母校。这时,董进宇当年的班主任已经是校长,看到自己当年高徒的弟弟来了,而且,这时二弟董相廷也已经进了大学,觉得老三也肯定是上大学的料。可是董玉廷在那儿玩了三年,第一年考大学没考上,第二年又名落孙山,直到第三年才考进海拉尔师专。董进宇给三弟写信说:三弟,你考进这样的学校不行,将来你必须考研究生。三弟给大哥回信说:考研究生?那叫天方夜谭!我们海拉尔师专建校四十年,从来没有学生能考上研究生。董进宇又给他回信说,咱们都一个爹妈生的,你二哥能行、我能行,你怎么就不行?老三回信说:在咱们家里,从小到大你就是个仙儿,你干啥啥成,我是捣皮蛋,我笨,我干啥啥不成。董进宇没有再回信,而是想,怎样帮三弟找回自信。

    董玉廷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到吉林大学进修。这时董进宇正在吉林大家给校长当秘书,就把三弟安排到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的高考状元班。吉林大学计算机系是中国最早办的计算机系。那个班又是最好的班。状元嘛!玉廷的寝室里共八个人,另外七个人都是来自各地的高考状元。董进宇对三弟说:这些人当年跟你考的是一张卷子,人家考六百八九进了吉林大学,读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你考四百二三,人家比你多考了二百多分。你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比你聪明。过了三个月,董玉廷对大哥说:哥,我发现你说的有点道理。大哥问:怎么有道理?他说:我们寝室的七个老兄,有两位老兄我看十足是笨蛋,我就纳闷,他能比我多考二百五六十分?另外五个老兄,我至少不比他们差。董进宇说:我早就对你说过:人都是学出来的,没有人比谁聪明。老三从那时找到自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回顾当年在大哥的帮助下找到自信,董三博士说:如果远距离看人的话,特别是名人、成就比你大的人,你会把他看得很神圣,因为你只看到外在的效果。你觉得你做不到,他就比你强。但是如果近距离接触,特别是真正进行交流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人与人都差不多。人的智力差别是自己能感觉到的,比如在一些细微问题上、或者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发表态度的时候,真正能感觉到,他到底是比你强还是不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是完全可以办的到。

    董玉廷考硕士时,初试过关后,南方有一个三流大学,说可以不用加试就可以收他,而如果进一流的大学,还得再过两关。董玉廷一度想到南方那个大学。可是大哥坚决不让他去。大哥说,吉林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法学院之一,你必须在这儿念。董玉廷说,我万一考不上怎么办?董进宇说:考不上明年再考。我坚信你一定能考上。当时,董玉廷感动得眼泪都下来了。他坚定信心,以出色的成绩考进吉林大学硕士班。

    董三博士回顾大哥的鼓励和教导说:大哥从来不批评我,从来没说过这事你干不了。大哥说话的习惯是:没有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这种鼓励代表着另外一个人对你的承认,他认为你有潜质,他把这种生命的力量传达给你,在被鼓励的对象身上建立起自信,而自信是人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

女儿董晨耕:从迷恋《机器猫》到痴迷于写作和学习

    两个弟弟的例子生动典型,但毕竟是过去的事了,董进宇引导女儿董晨耕学习的例子,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自己是博士,当然希望女儿喜欢学习、喜欢读书。可是,董晨耕却偏偏爱看连环画,特别是痴迷于日本的《机器猫》。当时,有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看,怕耽误孩子学习。但董进宇却让女儿看,只要有新的《机器猫》出版,就给女儿买。董晨耕痴迷到手不离卷,连上厕所都坐在便器上看。

    《机器猫》一共有114本,读到80多本的时候,女儿不读了。董进宇问女儿怎么不读了?董晨耕说:我看报纸了,一共就出114本,我舍不得一下读完。抓住这个机会,董进宇开始辅导女儿读美国的一本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他告诉女儿,这是美国一个中学生写的,特别好。你读完了给爸爸讲讲。董晨耕读完后特别兴奋,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描写一个老师怎么恶劣地批评学生,书中就讽刺那个老师。董晨耕模仿书中,讲那个老师一嘴大黄牙,像岩石上的青苔。董晨耕笑得前仰后合,董进宇也跟着她笑。这样,董晨耕有了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从连环画平移到小说上。董进宇对女儿说,在高中毕业之前,你如果能读完一百本世界文学名著,那么,你靠写字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去。董晨耕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董进宇说:你可以当作家。当作家的目标引发女儿读书的欲望,截止到上大学,董晨耕读了104本世界文学名著。早在初二时,董晨耕写的书已经出版了,还发表了很多小说。

    董晨耕喜欢上读书后,董进宇又引导女儿学英文。他对女儿说:如果学会英文,会双倍的快乐。在女儿小学五年级时,董进宇开始让女儿学英语。他是用玩的方式让女儿学的。聘来个家教,让她俩读着玩儿,让老师读,女儿模仿。老师念一句、女儿学一句,念完一句,董进宇给女儿鼓掌:我女儿读得真好!董晨耕受到鼓励,学习起来就有热情。到女儿初一的时候,董进宇买回家三十多盘英文的原版磁带,让女儿模仿着玩。模仿多了,自然就会了。后来她开始看好莱坞大片,看全英文版的。这样,她的英文一下子学进去了。现在董晨耕文学水平和英文都是一流的。英语考托福可以考到630以上。

家庭教育的奥秘: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亲身经历,董进宇发现,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奥秘所在。在心理学上,把这个关系叫做亲子关系。    在良性的亲子关系状态下,父母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孩子可以自由发展,他的天性不会压抑、不会埋没,他的潜能不会压抑住。

    如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扭曲的,比如说父母居高临下,批评打骂孩子,不问孩子感受;孩子有心里话不跟家长说,彼此之间相互抵触相互敌视、甚至相互仇恨、相互不信任,在这种关系状态下,父母无论怎么努力教育,都没办法把孩子教育好。相反,父母是越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出毛病的几率就越高。

   良好的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父母无条件爱孩子,孩子懂得感恩;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在这种关系状态下才能教育好孩子。这个标准说说容易,真正做到是非常难的。如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有问题的话,那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原因很简单,孩子是未成年人,是在你身边长大的,他的观念和行为是你给他模式化进去的,现在你俩关系出了问题,孩子是未成年人,当然得由家长负责了。所以,根据逻辑推理,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亲子关系有问题;亲子关系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所以,如果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父母不主动改变,孩子是没法改变的。

与别的孩子比,批评,让孩子吃苦中国家长常犯的三大错误

一,拿孩子与优秀的孩子比只会让孩子更自卑。

    许多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跟比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比。希望你的孩子像人家学习。但是比完之后,家长们发现,孩子并没有发奋学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不符合人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孩子的真实感受跟家长的期望完全相反。孩子的理解力差,他会理解为:他优秀、我劣等;他好、我不好;妈妈爱他,不爱我。这正好是让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所以,家长绝对不能拿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比。这么比让孩子越比越自卑,失去学习的动力。有一阵,女儿董晨耕总跟班里一个叫李毅的女生比。为了教育她,董进宇在女儿镜子上贴了一张纸条,内容是董晨耕是最好的、董晨耕是优秀的、董晨耕是聪明的、董晨耕数学很优秀、董晨耕外语优秀,等等。贴上,还叫女儿大声地读。董进宇对女儿说,从今天开始,你不许跟任何人比,只跟你自己的昨天比,只要你今天比昨天进步就好。

二,批评不会让孩子发奋学习。

    批评只能让人不做什么,它不能让人做什么。随地吐痰,你批评他,下次不吐了。闯红灯,你批评他,下次不闯了。但它不能让人做什么。想让孩子发奋学习,想让孩子做什么,孩子需要鼓励、表扬、赞美、承认,只有鼓励、表扬、赞美,才能把孩子的生命之火煽起来。大部分家长不明白,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不够用功,你越批越不好。因为你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孩子的内因没有被你激发起来。没有动力,也不知道应当干什么、怎么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些挫折失败,因为孩子不会总结,他一看成绩不好,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笨。你再批评孩子,甚至挖苦孩子,只能使孩子更自卑,更没有信心。

三,学习真正的秘密不是刻苦,是快乐。

    中国有句老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个人要想学好,他就必须刻苦学习,必须有毅力才能办得到。这就给孩子一个错觉:学习是件很苦的事儿。其实,学习的真正秘密不是刻苦,而是快乐。当然,学习的快乐不是那种简单的、浮躁的、浮浅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是进入一种高度的宁静、愉悦的状态。是克服困难后的愉悦。

快乐学习的大秘诀

    真正的快乐学习的大秘诀是:第一,寻找到快乐,即辅助学习兴趣;第二,产生学习目标和理想,把今天的学习跟目标和理想联到一块,被激励起来;第三,进入了乐此不疲的状态。乐此不疲在表面上外在人不懂。很多人理解不了这是学习的快乐状态,而把这说成是刻苦、吃苦。董进宇以二弟为例说,董二博士在博士毕业期间,在实验室里呆了半个月,黑天白天做有机化学的实验。做了半个月,终于成功了。别人看来这人太刻苦了。但不对。这个道理换一个角度跟家长朋友说可能就更直观了,就是我们在告诉孩子要刻苦的时候,实际我们告诉了孩子别人的一种行为状态,外在的一种描述。我们并没有告诉孩子说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不是被别人逼的。他是自愿的,全身心投入的,忘我的,他兴奋得睡不着觉。那是快乐的,不是刻苦。

好奇心+自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许多家长特别关心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许多孩子因为习惯不好,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所以导致孩子学习很困难,怎么办?董进宇说,学习是一个综合行为。一个人在一种什么心志下来从事这个行为才是最有效的? 孩子要搞好学习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好奇心,一个是自信心。好奇心是求知的父亲。自信心是求知的母亲。孩子在童年的时候都有好奇心,这是没问题的,自然生态下,人这种灵性生物都有好奇心。好奇心是求知的原动力。孩子各有各的好奇心,有的可能对文学有兴趣,有的可能喜欢大自然,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对科学有兴趣。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就强行砍掉孩子的兴趣,把孩子塞到学校的课本里去。就这样,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家长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他让孩子只单纯的、规范地、刻板地学学校的这点知识,不允许孩子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孩子的原始的动力没了。

    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社会的实践中慢慢长大,能力与知识的增长,与自信心增长是同步的。如果不同步,自信心不足,就不可能学好。    自信心来自于鼓励、赞扬、肯定。而不是来自打骂、打骂对孩子伤害是最大的。首先伤害孩子自尊心,会导致孩子心灵的扭曲。另外,许多长单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要、人格需要、精神营养的需要,忽略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其实,正是家长使孩子变得不自信,应当检讨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爱、敬、夸”—董博士育人三字经

爱: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父母要把心中喜欢孩子、爱孩子的那份感情描述出来、表达出来。最重要的是,父母能不能发自内心的,认为你的孩子是个好孩子,把你欣赏孩子那种感觉表达出来。能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不论孩子长得漂亮与否,也不论孩子考得好还是不好,孩子永远是你心中的宝贝。要让孩子找到这种感觉。爱是人类最大的需求,也是人生最大的动力系统。当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爱我、永远接纳我,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这个孩子才能够有牢固的大后方。

敬:敬代表着尊重、平等。父母尊重孩子一分,孩子会加倍尊重父母。这才是正常人性。如果孩子对父母出言不逊、顶撞,那肯定是因为爹妈打骂导致的。

夸:夸代表着鼓励、表扬、确认。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是百分之百的真理。只有在受到肯定的时候,孩子才能找到自信。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起飞呢?就是从他找到自信的那天起。

                                               

亲子关系模型是董(进宇)教授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它代表整个家庭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左边代表的是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工具:
  第一个工具是“无条件的爱”。作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有意识地爱孩子,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会大增!
  第二个工具是“鼓励”。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妈妈)相信你!”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第三个工具是“表扬”。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
  第四个工具是“确认”。一个行为是对还是错,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孩子分清是。
  第五个工具是“理解”。家长要用“理解”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再批评、苛责。
  第六个工具是“陪伴”。孩子出生后,他的成长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就会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需要家长的陪伴。否则,他会渐渐产生恐惧感、对人生的无助感,也就没有办法成长。
  第七个工具是“批评”。这是应该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评”只有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因此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不用批评。

  右边代表的是家长要在孩子身上完成的任务: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
  第三个精神软件是“责任心”。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第四个精神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
  第五个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如果在孩子大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
  第六个精神软件是“好习惯”。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不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地做,后来就成了习惯。

-------------
董进宇专家简介:
董进宇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一位文理兼修的学者,大学本科学数学,硕士学经济法、博士读刑法;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是国内最早推广“学习型家庭”理念的人之一,在大江南北一年巡回演讲489场,受众50万人;一位卓越的家庭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接受和赞叹,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经过十几年来对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的深入研究,结合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指导女儿的亲身实践,创设了一整套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尤其是他创立的《亲子关系模型图》第一次清晰、明了地揭开了家庭教育的谜底。并且用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两个弟弟完成了博士学位。这个平凡的家庭因为培育出三个博士、五个大学生而全国闻名。
多年后,董进宇博士在阅读大量的教育学的心理学著作后,再对父母的教育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父母的作法无意中验证了书中的一些理论。例如卢梭的《爱弥儿》、洛克的《家庭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系列教育论著、卡尔●威特的《卡尔●威特的教育》等这些理论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在于:教育重在育人。也就是心灵教育或人格培养重于智力教育和身体教育。董进宇博士在总结自己成长道路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教育成功学理论”,如今,这些理论已成为董进宇博士逐步形成的“成功学理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接受,成为一条科学有效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