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智科技:鲁迅理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15:10
目錄

關於鯀禹治水神話 213
-關於鯀禹治水神話的背景資料、資料搜集、資料來源
鯀禹治水神話 214-6
-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脈絡勾勒
鯀禹神話及其不同版本所帶出的問題 217-20
-鯀禹神話及其不同版本,所帶出關於神話發展、流傳、保存的問題
魯迅〈理水〉對鯀禹治水神話的改造 221-27
-魯迅從鯀禹治水神話中選材及重新安排,建構〈理水〉一文的過程
〈理水〉中的嘲諷 228-235
-指出〈理水〉一文所嘲諷的人和事
〈理水〉中的英雄 236
-〈理水〉一文中,嘲諷以外的唯一一個英雄――禹
〈理水〉中的藝術手法 237-38
-建構〈理水〉一文的手法、〈理水〉的局限
後記 239
-同學的問題討論
參考書目 240
附錄 241-42
-五本書籍對鯀禹治水神話故事記載的比較圖
213
關於鯀禹治水神話
要清楚了解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這可說是一個難題。
這個神話的記載很多很廣,可以遠追溯至《山海經》至現今的一些坊間神話
故事書。但,不同書籍對這個神話的記載或詮釋各異,有的甚至把它作為歷史事
件,見於歷史書中,令這個神話故事產生很多不同的面貌。它原本的面目,亦難
以找到或分辨出來。
因此,要清楚理解鯀禹治水神話的的內容,不能單憑一本書的詮釋,所以,
我比較了五本書籍中的鯀禹治水神話。五本書籍分別是《古神話選釋》、《中國神
話傳說》(上)、《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神話選譯百題》及《世界神話集》
2(可見圖於附錄)。從這個比較,令我對這個神話故事的內容,得到一個較清楚
及可靠的脈絡。
從這個神話的詮釋比較,我認為《中國神話傳說》(上)一書對鯀禹治水神
話的記載及詮釋較理想。神話的記載齊全,附有原文、譯文及註解,還有詮釋者
的意見作參考,意見亦見中肯。因此,對鯀禹治水這個神話的內容理解,我會主
要以《中國神話傳說》(上)一書中的詮釋作為參考(見圖於附錄,紅線為代表),並
根據這本書的詮釋,把鯀禹治水這個神話的內容、脈絡勾勒出來。
214
鯀禹治水神話
根據《中國神話傳說》(上)一書對鯀禹治水神話的詮釋,神話追溯至堯時,
有一場大水災1。水災的原因並無記載,但根據作者的推想,這是由於天帝遷怒
於下方的人民2,因此,命水神共工「振滔」引發洪水以懲治人民3。
鯀是白馬神4,他不忍見下方受水患的煎熬,因此,決心到下方治水,替下
方的人民解困。鯀雖然有治水的決心,但卻不知如何入手,剛巧遇到路過的貓頭
鷹和烏龜5,從而知道天帝那裡有一種叫「息壤」6的東西,可以治理滔滔洪水。
然後,鯀便到天帝那裡竊取「息壤」為人民平洪7。
可是,鯀竊取「息壤」一事給天帝知道了,天帝非常震怒,更命火神祝融把
鯀殺死8。鯀因此被殺於羽山。他被殺之後三年間,屍首並沒有腐爛9,天帝非常
擔心,恐怕他變成妖怪搗亂。因此,派天神用吳刀把鯀剖開。10隨後,一條虯龍
從鯀腹跳出,而這條虯龍正是鯀的兒子,名禹11。同時,鯀亦化作別的東西跌進
羽淵之中12。
禹希望能繼成父親的遺志,便向天帝請求為人民治水,天帝便委派禹到下方
平洪去13。同時,天帝更賜予他「息壤」和應龍協助他完成治水的任務。14
禹先率領大大小小的龍,到下方了解情況及嘗試引水路。之後,便召集眾神
於茅山(會稽)15,商討治水事宜及對付釀成這次大水災的水神共工。眾神先後
1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5,原文於頁332—333 註1-5
2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7,原文於頁333 註12-13
3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5,原文於頁342 註2
4 《山海經.海內經》注:「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7,原
文於頁333 註11
5 《楚辭.天問》「『鴟龜曳銜,鯀何聽焉?』我以為鯀竊息壞,當即是聽了鴟龜的獻計......」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
譯文於頁328,原文於頁333 註15
6 《山海經.海內經》注:「息壤者,言士自長,故可湮水也。」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8,原文於頁333
註14
7 《山海經.海內經》注:「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禹於羽郊。」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
譯文於頁328,原文於頁333 註16
8 《山海經.海內經》注:「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禹於羽郊。」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
譯文於頁329,原文於頁333 註16
9 《山海經.海內經》郭璞注 引《開筮》:「鯀死三歲不腐」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9,原文於頁333 註
21
10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0
11 《山海經.海內經》「鯀复(腹)生禹」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0,原文於頁333 註22
12 學者對鯀化物眾說紛紜:有黃熊說,玄魚說,黃能(三足鱉)說,黃龍說。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0,
原文於頁333 註27-30,或參考涂元濟:〈鯀化黃龍考釋〉一文。
13 《山海經.海內經》「帝乃命禹卒布土定九州」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5,原文於頁342 註1
14 見註13
15 《國語.魯語下》:「......丘聞之,昔禹致群神於會稽山,防風後至,殺而戮之......」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
於頁336,原文於頁342 註3
215
來到了,只有防風氏來遲。禹怪防風氏不遵守約束,把它殺掉16。之後,禹便
出發對付「振滔」的共工。最後,共工被趕跑了17。
禹開始著手平洪。他同時利用疏導和堙障的兩個方法平洪。禹一方面吩咐應
龍走在他的前面,用尾巴劃地,指示禹開鑿河川的方向。另一方面,他吩咐玄龜
背著「息壤」,跟隨在他後面行走,並把「息壤」平均分佈18。
當禹治水到黃河的時候,他遇上了河伯。河伯獻上河圖(治水地圖)19,以
協助禹治水。禹進一步治水至龍門山時,偶然到了一個大岩洞。他打了一個火把
進去,見到了蛇身人面的伏羲,伏羲賜給他一個玉簡,用以量度天地,平定洪水
20。此外,禹為了治理洪水,曾經三次來到桐柏山,對付水怪無支祈。最後,眾
神合力把無支祈擒獲並把它壓在陰龜山腳下21。
禹忙著為人民平洪,所以,他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娶妻。有一次,他去到塗山,
見到了一隻九尾狐。之後,他遇到一個姑娘,名叫女嬌。禹覺得十分滿意,並娶
了塗山氏(女嬌)為妻22。禹結婚後四天便離開妻子,忙於為人民治水23,更「三
過家門而不入」。女嬌一方面想念好的故鄉,禹命人築高台,讓她可以遠眺家鄉
24。另一方面,她十分想念他的丈夫,希望能跟禹一同治水去。但禹認為治水工
作不大容易,所以禹只要女嬌負責給禹送飯的工作。當聽到山上的鼓聲,她便給
禹送飯上山去。而禹在妻子送飯的前後,都會化成一隻黑熊,以便鑿山開路。有
一次,禹不少心踢到一塊石頭,石頭恰巧碰到那面鼓。禹一點也不察覺這一下不
小心發出的鼓聲。可是,女嬌卻聽到這一下鼓聲而送飯上山。女嬌上到山,見到
禹成了一頭黑熊,她十分害怕且大叫起來。禹見狀便追著女嬌,希望跟她解釋。
女嬌不停地跑,跑至嵩高山下並化作一塊石頭。禹見妻子再不理會他,只有問女
嬌還他的兒子。石頭向北裂開,生了一個兒子,名啟。25然後,禹又忙於平洪去。
禹為了平洪,周歷萬國,因此曾到過不少地方26。如禹先後到過黑齒國、裸
16 見註15
17 《荀子.成相篇》:「禹有功,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7,原文於頁342 註
4
18 《拾遺記》卷二:「禹盡力溝洫,導川夷岳,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按青泥當即是息壤。參考《中國神
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7,原文於頁343 註11
19 《尸子》:「禹理水,觀於河,見白面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圖,而還於淵中」。參考《中國神話傳
說》上,譯文於頁338,原文於頁343 註14
20 《拾遺記》卷二。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8,原文於頁343 註15
21 無支祈是淮渦水神。《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0,原文於頁344 註21
22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5,原文於頁351 註4
23 《書.益稷》。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6,原文於頁351 註5
24 《水經注.涑水》「安邑,禹都也,禹娶塗山女,思戀本國,築台以望之......」。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
346,原文於頁351 註6
25 《楚辭.天問》。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6-347,原文於頁351 註7
26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7
216
民國、不死國、夸父國等,當中還有奇肱國27。
禹的平洪任務,還得要除去餘患,消滅共工之臣相柳28,才告完成。禹運用
神刀把相柳殺死。但,它的血腥臭,同時,血液令所流經的地方五穀不生,即使
用泥士堙塞也沒有用。因此,禹便挖成一個大池,而池泥則用作興建幾座台,用
以鎮壓妖怪。
禹的洪水任務終於完成了。禹便開始命手下量度大地面積,發現他們居住的
大地竟是方方的。從東至西、南至北也量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29。
舜帝見禹治水有功,便把帝位襌讓給他,並送給他一塊「元珪」30。其後,
禹又把人們進貢來的銅鐵等金屬鑄成九個鼎31。九個鼎上刻有妖怪鬼神的圖像,
人民出門時可以預先防備32。這九個鼎因而成為人民的旅遊指南33。最後,禹後
來巡視到南方的會稽時,因生病而死,群神便把他埋葬於這裏。34
27 奇肱國並不是故事主要的成份之一,只是禹曾到過的一個地方。有說是禹治水時行經的一個地方,見《中國神話
傳說》上,亦有說是禹平洪後四周遊歷的地方之一,見《神話選譯百題》。《中國神話傳說》上之譯文於頁347。原
文可見《山海經•海外西經》:“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或見《山海經校注》
郭璞云:“其人善為機巧,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
28 共工之臣下,九首蛇身。《山海經.大荒北綞》。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9,原文於頁351 註11
29 《淮南子.地形篇》。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9-350,原文於頁351 註13
30 「元珪」是上方下圓的黑色玉石。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之譯文於頁352,原文於頁356 註1-3
31 《漢書.郊祀志》。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53,原文於頁357 註6,9
32 《左傳.宣公三年》。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53,原文於頁357 註7
33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53,原文見於江紹源《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頁357 註8)
34 《史記.夏本紀》。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55,原文於頁357 註16-17
217
鯀禹神話及其不同版本所帶出的問題
從鯀禹治水神話及其五個不同的版本,我們可以引申出四個問題,分別是
一、神話紀錄既零碎,又不統一;二、口耳相傳及詮譯者的差異;三、社會發展
與神話的關係;四、神話與歷史互相交織。
第一是神話紀錄既零碎,又不統一。
記載古神話的原始材料,散見諸書,如《山海經》、《淮南子》、《史記》、《左
傳》等35,欠缺整理且不大完整。就鯀禹治水神話的原始材料紀錄而言,也可見
於《山海經》、《史記》、《書.堯典》、《國語》等古籍、篇章中。
原始材料的記載除了散見各古籍篇章外,它的記錄方法也欠缺系統和條理。
中國的古籍大多以「條目式」的方法記錄,36條目與條目之間,並沒有任何連繫
的表示或編號。就鯀禹治水神話的原始材料紀錄為例,如「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
以薄空桑」37、「禹有功,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38等,也是用這個「條目式」的方法
作記錄。整個故事就是由一條條來自不同書籍、篇章的條目拼湊而成。因此,難
以復見這個神話的原貌。
以西方的神話記載情況作比較,如洪水神話――挪亞方舟故事,故事的始末
原整且順序的紀錄於聖經之中。相比之下,我們更見中國的神話紀錄缺乏系統及
欠缺完整。
不過,這可能與中國和西方古人的思想模式不同有關39。同時,中國古時的
紀錄是刻在竹簡或竹簡上,十分不便,因此,古人盡量行文精簡,也造就了條目
式的紀錄方法。再者,古時沒有印刷術,神話的紀錄和流傳因而受到限制。
第二是口耳相傳的差異,及詮譯者的加工。
其實,我應該闡明一下神話的流傳發展。
35 《袁珂神話論集》頁403
36 劉君燦〈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見於《中國文化專題》
37 《淮南子.本經篇》
38 見註17
39 中國古人以關聯式的思考;西方古人以邏輯思考方式。參考劉君燦〈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見
於《中國文化專題》
218
神話是遠古的產物。神話在最初主要是靠口耳相傳的,當人類進入階級社
會之後,神話才有文字的記錄40。因此,神話在口耳相傳的時代,其內容可能已
經因為發訊者和收訊者之間的差異,而造成扭曲或衍生出不同的版本。
神話故事的內容除了可能由於口耳相傳造成差異外,還有,後人的詮釋令神
話內容變異。如這個鯀禹治水神話為例,五本書籍對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詮釋各
有不同。當中三本書籍(《古神話選釋》《中國神話傳說》(上)《神話選譯百題》)
更是詮釋自同一作者。因此,後人的詮釋對神話的記錄和流傳也會造成
影響。
至於詮釋的差異,可能是由於詮釋者不自覺投入了主觀情感、意見或判斷。
如鯀禹治水神話中,水災的原因並無記載,但詮釋者加入自己的意見,認為這是
由於天帝遷怒於下方的人民,命水神共工引發洪水以懲治人民所引發的。
還有,從《中國神話傳說》(上)《世界神話集》2兩者比較,詮釋者對神話
內容的影響更見明顯。兩者對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大致相同,但事件的排序各
異。就眾神於會稽舉行會議這件事而言,《中國神話傳說》(上)一書認為會議是
商討治水對策,而《世界神話集》2則認為這是總結治水的情況。同一個資料,
出現了兩個解讀的原因,這可能由於神話的「條目式」記錄欠缺交代次序,且記
錄內容過於精簡,而詮釋者又只好把這些零散且內容精簡的條目,根據他們主觀
的理解作排序和詮釋把故事寫成所引致的。
因此,神話故事的內容可能會隨時代的變遷,造成各種的變化和出現不同的
差異。
第三是社會發展與神話的關係。
的確,從神話內容及其變化,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甚至表現出社會
發展的趨勢。
以鯀禹治水神話為例,鯀死後「化龍」,禹化為「黑熊」,這些化物的情節表
示出鯀禹治水神話可能產出於圖騰時期,也就是母系社會的階段。因為當時的先
民相信動物是自己的祖先,而人死後便返回自己氏族的圖騰。41
但同時,鯀、禹為男性神和其神聖英雄的形象,實為父系社會的表現。神話
中,鯀复(腹)生禹的情節,反映出社會處於一過由母系社會過渡至父系社會。
40 程 薔:〈鯀禹治水神話的產生和演變〉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
41 程 薔:〈鯀禹治水神話的產生和演變〉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
219
因為這個鯀复(腹)生禹的情節,是一些處於母系社會過渡至父系社會的
原始部落的習俗反映。這個男人喬裝生子的習俗,叫做「庫瓦達」42。
此外,就我所列舉的五個故事的它們內容描述,也可見到社會的發展情況。
五本譯本比較之下,《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一書的詮釋可能是較近代的。相
比其餘四本,《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一書的內容詮釋,故事的角色傾向是人,
而非神。從「諸侯」「化大漢」這些描述,表現出人民進入文明和講求科學的社
會,慢慢開始否定「神」的表現。加上「諸侯」一字,亦隱含了官僚階級的意味。
這通通表現出詮釋《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一書時,社會應該脫離了原始時代,
進入了文明和講求科學的年代。
最後是神話與歷史互相交織。歷史神話化和神話歷史化的問題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我還看到一個情況,就是神話和歷史互相交織43。神話
和歷史之記載沒有明確之分界,兩者往往糾纏在一起。如史前時期的著名人物伏
羲、女媧、神農、堯、舜等,甚至於鯀和禹,他們既具有神話人物的身份,又兼
歷史人物的影子44。
就鯀禹治水這個故事而言,有學者認為這是被歷史化的古代神話45。而有的
學者此認為,在原始社會確實有禹這個人,在口耳相傳的情況下而給人神化46,
成了一個神話人物,進而把治水史實變了神話看待。
現在,我們也難以肯定鯀禹治水是一個神話故事,還是一件歷史事件。不過,
我們可以帶出神話歷史化與歷史神話化的問題。
神話歷史化,即是一個原是虛構神話故加入了歷史元素,使神話漸變一個歷
史事件,也可說是把非史實看作史實,如前段中第一位學者的看法(鯀禹治水是
被歷史化的古代神話)。
而歷史神話化,即是一個歷史事件,加入了神話的元素,使歷史事件漸變
成一個神話故事,也可說是把史實看作成非史實,或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如前段
中第二位學者的看法(把現實的禹神化)。
42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頁5
43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頁154
44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頁154
45 程 薔:〈鯀禹治水神話的產生和演變〉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
46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頁10
220
總括而言,以上四點就是從鯀禹治水神話故事及其不同版本所帶出的問題。
221
魯迅〈理水〉對鯀禹治水神話的改造
當掌握了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大要後,現在便開始談談魯迅〈理水〉一文。
首先,這一節主要談及魯迅在〈理水〉一文中,怎樣利用、改造鯀禹治水這
個神話。
閱畢魯迅〈理水〉一文,對於魯迅對鯀禹治水神話的利用、改造,概括有以
下幾項。
首先,魯迅並沒有利用鯀禹治水神話的所有情節來建構〈理水〉一文。他選
取了幾個情節作為故事脈絡的串連,我稱這些為主線部分。同時,他也加入了一
些情節作點綴,我稱這些為副線。因此,可見魯迅在選材及對材料運用中,花了
心思,也分了輕重。
此外,魯迅除了細心選材,分其輕重之外,也花了一番把材料改造的功夫。
明顯的是,他把鯀禹治水的神話味道全沖去了,因此,〈理水〉一文中的鯀禹故
事,是一個寫人的故事。同時,他加入了諷刺的意味。再者,魯迅為了更加突出
諷刺的效果,更把一些神話情節分拆,並重新安排。
還有,魯迅〈理水〉一文中,有些角色更借用了其他神話的名稱和概念。這
可能為了令這個神話改篇更見全神和統一。
以下會利用主線、副線及其他共三大部分作為骨幹把以上各觀點詳細闡釋。
主線
主線是指魯迅〈理水〉一文中,所利用、改造以串連故事脈絡的幾個鯀禹治
水神話情節,分別有四個選材。,在這個部份,不但可以看到魯迅的選材,也可
見到他怎樣把材料剪裁、改造,以建構〈理水〉這個故事改篇。
第一選材是鯀禹治水神話中的水災。
魯迅理水〈理水〉一文中,選取了水災作為文章開首的背景交代。文中開首
指出「這時候是『湯湯洪水方割,浩浩懷山襄陵』;的百姓,倒並不都擠在露出水面的山頂上,
222
有的捆在樹頂,有的坐著木排,有些木排上還搭有小小的板棚,從岸上看起來...... 」47,
與神話故事大致一樣,同時,也沒有提及洪水的原因。可說魯迅對這個選材沒有
多大改動。
第二選材是鯀禹治水神中天帝把鯀殺死於羽山,命禹治洪水。
既然文章開首已經交代了水患的情況,當然,現在也得談談平洪。
還記得神話先先交代了鯀(白馬神)為人民治水失敗,其篇幅也不少,且頗
詳細。然而,在〈理水〉一文中,魯迅則把這段情節濃縮為兩句話,並安排在文
章的開首及中段先後交代。文中開首提到「鯀大人因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麼效驗也沒
有,上頭龍心震怒,把他充軍到羽山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兒子文命少爺,乳名叫作阿禹。」
48,到了故事中段,便借禹妻交代情節的其餘的一半「你的老子,做到充軍,還掉在池
子裡變大忘八」49,可見魯迅把神話情節分拆,並重新安排。
此外,還可以看到魯迅對這段神話的改造。首先是神話味道給完全的沖去。
魯迅筆下的鯀、禹再不是神,而是一個人,就連神話中的天帝,也變為一個人
(上頭)了。其實,神話中的各個角色,在魯迅筆下都變成了人了,他把這個原
為神話的故事,變為一個關於人的故事。
還有,魯迅也改動了故事中的細節,以切合當時社會的時代和背景,增加〈理
水〉一文的可讀性和感染力。回想神話中的鯀,是被殺於羽山的,而魯迅筆下的
鯀,則免了死罪,但被改為執行當時社會的一種刑法――充軍。又如神話中的鯀
被殺後,他變成了其他東西,跌入羽淵之中。而魯迅筆下的鯀被充軍,且掉在池
中,變了大忘八。這些改動,令故事更貼近當時的社會,但另一方面,從神話的
角度出發,對故事的內容造成了很大的扭曲。如交代鯀被懲治的原因而言,神話
中的鯀是因為「竊」「息壤」而招致殺身之禍,而魯迅筆下的鯀是因治水無功因
而被充軍的。
魯迅對這段神話改動雖然多,但也保留了一些細節。如鯀、禹的父子關係、
臣屬與階級的觀念,還有禹這個治水英雄的形象都是跟神話一脈相承的。
第三選材是鯀禹治水神中群神於茅山(會稽)商討治水事宜。
〈理水〉文中提到「當兩位大員回到京都的時候,別的考察員也大抵陸續回來了,只有
47 魯迅:《故事新編》頁40
48 魯迅:《故事新編》頁40
49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223
禹還在外。」50「禹不答他的詢問,只對大家說。『查的怎麼樣?』」51,其實,這是魯迅把神
話中眾神在會稽商討治水對策一段的改篇。
首先,從上引文的表面可見,神話中的眾神在魯迅筆下通通變成了大員、考
察員、利局同事等等官員。而神話中,眾神商討治水事宜的茅山(會稽),在〈理
水〉一文中則改為切合當時社會人民理解的一個地方名字――京都。還有,神話
中眾神在茅山(會稽)上舉行的事嚴肅的會議,而魯迅筆下的官員在京都卻是大
排筵席、尋歡作樂。
另一方面,神話中來遲的是防風氏,因為他驕傲自大,且不遵守約束,最後
給禹殺掉。而在〈理水〉一文中,遲來的人卻是禹,文中交代他是由於忙於工事
而來遲的。兩者的情節改動很大。
還有一點,就是神話與〈理水〉兩者對這段故事的著墨差異。
神話中,這段故事的著墨不多,主要是帶出眾神合力洽水,及從防風氏來遲
一事表現出禹的形象。至於會議細節,並沒有交代。不過,〈理水〉一文中,魯
迅花了一番功夫把這段故事改寫,也花了筆墨、篇幅交代官員在京都大排筵席的
情況和一眾官員的行為、醜態以諷刺當時的官員、政府的腐敗。這段故事甚至成
了〈理水〉一文的重心之一。可見神話與〈理水〉對於這段故事的著墨差異,換
句話說,可見魯迅對選材的改造、編排的用心。
關於魯迅對這段故事改寫的細節及當中的諷刺,將會在稍後談及諷刺一節詳
細討論。
第四選材是鯀禹治水神中洪水平定及量地,舜帝讓位贈「元珪」
神話與〈理水〉一文,同樣地以禹治水成功的,舜帝讓位贈「元珪」作結。
文中提到「舜爺所賜的『玄圭』」52「舜爺嘆一口氣,就托他管理國家大事」53「能夠治了水,
分作五圈,簡直有五千里,計十二州,直到海邊,立了五個頭領」54。在量地一段,魯迅代
入了當時社會的地理作描寫。
之後的故事末段發展,也略有不同。神話中,有的交代禹四周巡視、遊歷等。
而〈理水〉一文,魯迅交代禹的為官表現、商家的表現和心態、和社會的狀況,
當中可能包含著一定意味,或令人反思的作用。
50 魯迅:《故事新編》頁52
51 魯迅:《故事新編》頁55
52 魯迅:《故事新編》頁59
53 魯迅:《故事新編》頁60
54 魯迅:《故事新編》頁61
224
副線
副線是指在魯迅〈理水〉一文中,旨在穿插於文章中,用以點綴、帶出諷刺、
人物或事物拱托等作用的幾個鯀禹治水神話情節,分別有四個選材,相對於主線
而言,副線沒有串連故事脈絡的作用。
第一是神話中關於禹和女嬌的一段故事。
神話中,關於禹和女嬌的一段故事,其始末、發展、結果的交代頗完整。先
說禹因為忙著平洪,所以三十歲還未結婚。在機緣巧合之下遇上女嬌,二人就此
結為夫婦。最後,當女嬌見到禹化熊,因此而斷絕關係,隨即化成石頭,及生了
啟。
但,在〈理水〉一文中,魯迅把這一段故事分拆、改寫,穿插於文章之間,
主要用以發揮諷刺作用,同時,用作點錣文章。
〈理水〉一文中主要用了三句帶出禹和女嬌的故事。第一是「......攔住了氣喘
吁吁的從後面追來的一個身穿深藍土布袍子,手抱孩子的婦女。......」55,帶出禹已經有娶妻、
其妻子的外形,且已有一子。
第二是「......這殺千刀的!奔什麼喪!走過自家的門口,看也不進來看一下,就奔你的
喪!......」56,表示禹忙著平洪,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勤力表現,與神話一樣,不同之
處是禹妻的粗野形象。
第三是「......我討過老婆,四天就走,』禹回答說。『生了阿啟,也不當他兒子看。...」57這
是從禹自己的口中交代了禹自己和女嬌的整個關係、故事。魯迅把這句話放在文
章末段。
魯迅把故事拆散,用側面交代,其實,他主要是想利用禹妻一角,寫一段
小插曲,起諷刺作用。文中一段「......『禹太太,這個年頭兒,不大好,從今年起,要端
風俗而正人心,男女有別了。現在那一個衙門裡也不放娘兒們進去,......」58說禹妻經過家門
而不能入一事,用以諷刺禮教過份的制肘。
還有在神話中,提到禹化熊一事,〈理水〉一文中也有提到。神話中,禹化
熊被視為一個事實,且引致禹和妻子的關係破裂,起故事的串連作用,亦為故事
的重心之一。相比之下,禹化熊一事在〈理水〉一文中,被視為傳說、謠言等,
是由百姓的對話中交代,說 「.......他怎樣夜裡化為黃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
疏通了九河......」59,旨在點綴文章,增加文章的趣味及故事的味道,非為〈理水〉
55 魯迅:《故事新編》頁53
56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57 魯迅:《故事新編》頁61
58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59 魯迅:《故事新編》頁59
225
一文的重心。同時,文中也沒有表示這事影響了禹和妻子的關係。
因此,可見魯迅把這段故事分拆、改寫,非為串連故事,旨在對禮教的諷刺、
襯托禹的形象和增加文章的趣味。
第二是「導」
神話提到禹運用了湮障和疏導兩個方法治理洪水,「導」即是疏導洪水以平
洪的方法,其意思、概念明確。魯迅也運用了「導」於〈理水〉一文中,不過,
其「導」的意思,似是不限於文字表面。
文中有兩處提到「導」,分別是「......『我經過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確是錯
誤了。以後應該用「導」!...... 」60及「我要說的是我查了山澤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見,已經
看透實情,打定主意,無論如何,非『導』不可!」61。 然而,「導」的對像並沒有明確
指出,不過根據對鯀禹治水神話的了解,加上上文下理和〈理水〉一文的故事背
境,「導」便因此直接被理解為對洪水的疏導。到了文章的末段提到「和益倆給大
家有飯吃,有肉吃。放田水入川,放川水入海,和稷倆給大家有難得的東西吃。
東西不夠,就調有餘,補不足。」62,這個疏導洪水的意思更呼之欲出,變得明確了。
不過,文中的「導」還包含著其他意義。記得〈理水〉一文中禹提出「應
該用『導』!」(第一個『導』的出現),至禹決意「非『導』不可!」(第二個『導』
的出現) 的中間,提到一些官員認為「導」是「蚩尤的法子!」、用「導」是不
孝等抗議禹用「導」,且示意禹決不可「導」。而對於這於官員的描寫,如青年
憤慨著、白鬚白髮的大員,加上他們對「導」的意見,便不難知道他們是不容易
接受新事物、思想守舊的官員,也象徵著中國傳統封建思想。因此,禹最後不理
會他們,決要「非『導』不可!」的表現,含有對中國傳統封建思想衝破的意義
或象徵,亦表現出魯迅個人對中國傳統封建思想的態度。
此外,這個「導」對守舊官員的側面諷刺,及其象徵意義,展視出(當時)
中國社會情形的同時,還引「導」了讀者、學者、後世的人的反思。
第三是擒無支祈
在鯀禹神話中,關於禹和眾神怎樣擒無支祈一段故事,描寫得生動精彩,也
有一定篇幅,可說是故事主要情節之一。
60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61 魯迅:《故事新編》頁57
62 魯迅:《故事新編》頁60
226
魯迅在〈理水〉中亦有提到擒無支祈,不過,只是借百姓的一句話「怎樣請
了天兵天將,捉住興風作浪的妖怪無支祁,鎮在龜山的腳下」63作交代,是百姓之間的一些
傳說、謠言。同時,表示出無支祈這段故事,在文中旨起點綴作用為主。
最後是奇肱國
在鯀禹神話中,奇肱國並不是主要的脈絡,甚至不是每本書也有記載。而奇
肱國,其實是禹到過的地方之一。有些詮釋認為,這是禹治水時到過的地方,,
如《中國神話傳說》(上)。有些則認為,這是禹治水後到各國遊歷所到之處之一,
如《神話選譯百題》。可見它在神話中佔不著重要地位。
不過,在魯迅〈理水〉一文,奇肱國卻佔有一點地位,在文中起一點作用。
〈理水〉中的奇肱國,並不只是名稱的借用以作點綴,文中提到「他們的食糧,是
都從奇肱國用飛車運來的」64,帶出它是一些發放救濟品的國家,加上根據〈理水〉
一文對它的著墨、描寫,可見它的確是有所指。而根據《中國的諷刺藝術》一書,
更直接指出它是代表英美帝國。所以,看到它在〈理水〉一文中是有所含義及作
用,佔著角色、地位。
其他
其他是指魯迅在〈理水〉一文中,運用了鯀禹治水神話以外的一些神話元素,
分別有三個。〈理水〉一文借用了它們的名稱、概念、含意,用作切合〈理水〉
一文中某些角色身份。不用多費筆墨的同時,也可帶出角色的身份、性格,收言
簡意賅之效。此外,也收神話故事改篇的效果。
第一是皋陶65。
皋陶是出自皋陶敬羊神話。神話中,說皋陶是堯時的大法官,其形象果斷,
能辨人的真實和虛偽。他還有一隻一角神羊協助他在判案找出有罪的人,因此,
皋陶十分敬重神羊,神話亦因而得名。
〈理水〉一文中「我要和你到皋陶大人那裡去法律解決!」66,提到皋陶這個名字。
若知道其神話,不難得悉他是一個形象正面的法官。因此,不用多費筆墨,讀者
63 魯迅:《故事新編》頁59
64 魯迅:《故事新編》頁41
65 參考 袁珂《神話選譯百題》頁134-135
66 魯迅:《故事新編》頁44
227
便能知道文中皋陶的角色、性格等,不過,對於沒有看過這個神話的讀者,就不
能收此效果。〈理水〉一文主要都要借用皋陶這個名字及其象徵意義,代入文中
的一個法官角色。對於其神話故事,並無涉及。
第二是丹朱、有苗67
丹朱、有苗是出自丹朱化鳥神話。神話中,丹朱是堯的長子,生性驕縱,終
日游手好閒、與壞朋友家中胡鬧、在沒有水的地方要行舟等,形象負面。堯見他
不成材,便把他放逐到丹淵當諸侯,把帝位禪讓給舜。期後丹朱和有苗族抗堯,
與堯大戰。丹朱和有苗戰敗後,剩餘的有苗人往南海見有苗國。至於丹朱,有說
丹朱在大戰中死去,有的說他自殺,然而,他死後,靈魂化鳥,神話亦因而得名。
〈理水〉一文中,首先由百姓的對話中帶出,文中「談談丹朱太子的沒出息。」
68一句,然後再從舜帝口中「莫像丹朱的不聽話,只喜歡遊蕩,旱地上要橕船,在家裡又搗
亂,弄得過不了日子,這我可真看的不順眼!」69描述出他的形象,與神話中太子的
身份及負面的形象如出一轍。還有,文中提到的有苗,也是來自這個神話。
丹朱、有苗在〈理水〉一文的作用不大,即使刪去了丹朱的角色,和對話中
的有苗,對〈理水〉的故事結構也沒有多大影響,因此,在文中實為點綴的作用。
最後是蚩尤70。
關於蚩尤的神話、故事,人們較常接觸。翻開神話書,也有幾則寫蚩尤的神
話,而內容也是圍繞他與黃帝大戰,指他曾幾次用不同的戰術兵伐黃帝,但均戰
敗,最後更給黃帝所殺。而蚩尤一向給人的印象也不大正面。
〈理水〉一文中的「這是蚩尤的法子!」71、「所謂‘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壞在
這一點上」72,所提到的蚩尤,在於發揮人們對他的一些已有概念――多次用不
同的方法伐黃帝但失敗。文中的蚩尤,用在官員對禹用「導」的意見上,表示他
們認為「導」最終都會失敗的意思,反對禹用「導」的提議,略有揶揄禹的
意味。
67 參考 袁珂《古神話選釋》頁233-239
68 魯迅:《故事新編》頁59
69 魯迅:《故事新編》頁60
70 參考 袁珂《神話選譯百題》頁55-64
71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72 魯迅:《故事新編》頁57
228
〈理水〉中的嘲諷
在〈理水〉一文中,除了魯迅對鯀禹神話改篇這一點值得注意之外,還有〈理
水〉一文中的諷刺,也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現在就談談〈理水〉一文中所諷的人
和事。
背景
要理解〈理水〉一文之諷刺,先要了解理寫這篇文章的時代和社會背景。
〈理水〉一文作於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的中國。中國當時處於一個受戰患和水
患困擾的情況。二十年代末,中國已展開了北伐和國共內戰,更延伸至三十年代,
加上三十年代初的中國又受到日本的侵略,如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王於水患,
三十年代初的中國已受到三次水患的威脅,分別是一九三一年夏的大
水災、一九三三年的黃河泛濫73、一九三五年八月的黃河再度泛濫,也就是魯迅
執筆寫〈理水〉前的兩個月74。
因此〈理水〉一文極有可能受當時社會的大氣候影響,取材鯀禹神話為改寫
的藍本。了解其背景後,便正式談文中的諷刺。
文中所諷的人和事
〈理水〉一文主要諷刺對象有四點:一是政府官員;二是學者;三是封建思
想;四是國民弱點
首先是政府腐敗無能。
魯迅花了筆墨,詳細描述各官員回京都的水利局設宴的情況,表現出官員的
無能、自私,政府的黑暗、腐敗,指出政治上的禍害比洪水、戰爭還要厲害,
表現出魯迅憤怒的同時,也為當時中國社會的反映。魯迅也曾在<我要騙人>75
的雜文中對此事作直接指罵。
然而,在設宴一段故事之前,還有一段描寫考察官員到災區「考察」的情況,
諷刺政府官員的工作態度、辦事能力。文中「......這樣的談了小半天。大員們都十分用
心的聽著,臨末是叫他們(學者)合擬一個公呈,最好還有一種條陳,瀝述著善後的方法。於是
73
《魯迅研究論叢》頁310
74
《魯迅的諷刺藝術》頁270
75 魯迅在<我要騙人>的雜文中說:「但我又知道,中國有著叫作水利局的機關,每年從人民收著稅錢,在辦事。但反
而出了這樣的大水了。」見於《魯迅的諷刺藝術》頁270
229
大員們下船去了。......」76「『都還吃得來嗎?』...... 『吃得來的。我們是什麼都弄慣了的,吃得
來的。只有些小畜生還要嚷...... 』大人們笑起來了,有一個對別一個說道:『這家夥倒老實。』」
77看到,官員只逗留了一陣,隨便聽幾位學者、災民胡說了一頓,要人替他們合
擬公呈,然後便離去。表現出他們對工作毫不認真、馬虎了事,也反映出他們懶
惰、無能。
還有從「.......就是洪水,也還不是他們弄出來的嗎?』一位五綹長鬚,身穿醬色長袍的紳
士又搶著說。『水還沒來的時候,他們懶著不肯填,洪水來了的時候,他們又懶著不肯戽......」78
一段,反映出官員不負責任,把社會責任推卸在災民身上,令自己置身事外。
而在文中「......第二天,說是因為路上勞頓,不辦公......第三天是學者們公請在最高峰上
賞偃蓋古松,下半天又同往山背後釣黃鱔,一直玩到黃昏。第四天,說是因為考察勞頓了,不辦
公....」 79一段,便見到考察員接著幾天的「考察」工作,實為遊山玩水,並沒有
履行任何職務。
此外,在文中的另一段「......你們還是合具一個公呈來罷,最好是還帶一個貢獻善後方
法的條陳。』 ......『你們不識字嗎?這真叫作不求上進!沒有法子,把你們吃的東西揀一份來就
是!......」80,官員隨便踐踏人民,且對災民毫不有善。再者,我們從文中知道,所
謂「公呈」,就是災民的食物。官員既不盡責,又不能解決災患,也沒有協助災
民,反之要災民獻出他們的食物,反映官員不但無能、失職,而且對災民的冷漠、
貪婪、搜刮民財。
當考察官員「考察」完畢,便返回京都水利局。從文中「......水利局的同事們就
在局裡大排筵宴...... 大員們就講了一些水鄉沿途的風景......」81便知道,他們返回水利局並
不是研究災情、商討救災方法,卻設宴耍樂。此外,文中「......纔取出大家采集
了來的民食來......纔決定以寫著『國泰民安』的一塊為第一......咬一口松皮餅......說自己明天就要
掛冠歸隱,去享這樣的清福;咬了柏葉糕的,卻道質粗味苦,傷了他的舌頭,要這樣與下民共
患難,可見為君難,為臣亦不易」82一段可見,官員把「公呈」中飽私囊,而且從「決
定以寫著『國泰民安』的一塊為第一」、「歸隱......享這樣的清福」、「與下民共患難」,可見官
員的虛偽,對水災、災民等苦中作樂,漠視災民生活於困境中的痛苦,沒有救災
之心。
更甚的是,官員不重視災民、人民的生命,甚至有草菅人命之嫌。從文中「......
76 魯迅:《故事新編》頁48
77 魯迅:《故事新編》頁50
78 魯迅:《故事新編》頁48
79 魯迅:《故事新編》頁48
80 魯迅:《故事新編》頁51
81 魯迅:《故事新編》頁52
82 魯迅:《故事新編》頁52-53
230
『倒還像個樣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產不少;飲料呢,那可豐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實,
他們是過慣了的。稟大人,他們都是以善於吃苦,馳名世界的人們。』......」83可見,官員未
能如實反映災情,反之把災情美化,更游說大人(禹)忽略災民。有的更認為,
「......他們以為華夏的人口太多了......『減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況且那些不過是愚民......」84
即使災民死了,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同時,更把人民稱作「愚民」,貶低人民
的價值。反映在官員心目中,人民的價值接近零,不需重視。
在《魯迅名作鑑賞辭典》中,指出當時國民黨的大員將堤防基金用在鴉片、
內戰經費上,以致河堤失修,洪水泛濫。期後還召開「籌賑水災遊藝大會」、舉
辦「舞選」「花選」等,以救災為名,尋歡作樂,捐款也落入官員私囊中。魯迅
也有在〈理水〉一文中,針對此事作諷刺,從「......卑職可是已經擬好了募捐的計劃......
『準備開一個奇異食品展覽會,另請女隗小姐來做時裝表演,,只賣票,並且聲明會裡不再募捐,
那麼,來看的可以多一點。』......」85一段可見。
從以上可見魯迅對政府、官員作出無情的諷刺,同時,把他們的醜惡完全地
揭露於讀者的眼前,同時,也反映出魯迅對政府、官員的強烈不滿及指責。
第二是文化城事件及對學者的諷刺
魯迅除了對政府官員大肆諷刺之外,還對當時的學者進行諷刺。
魯迅在文中首先嘲諷的,就是學者提出文化城的謬見,即是當時的文化城事
件86。文章開首「......在文化山上,還聚集著許多學者,他們的食糧,是都從奇肱國用飛
車運來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夠研究學問。......」87一段,句中的「文化山」、「聚集
著許多學者」已露了端倪。到了文章中段,「不過第一要緊的是趕快派一批大木筏去,
把學者們接上高原來。......學者們有一個公呈在這裡,說的倒也很有意思,他們以為文化是一國
的命脈,學者是文化的靈魂,只要文化存在,華夏也就存在,別的一切,倒還在其次......」88,
魯迅對文化城一事的諷刺便呼之欲出了。因為上文學者公呈的意見,與當時學者
所提出的文化城謬見是大同小異的。而魯迅在〈理水〉一文對文化城一事意見的
83 魯迅:《故事新編》頁55
84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85 魯迅:《故事新編》頁55
86 對一九三二年十月北平文教界江瀚、劉復、徐炳昶、馬衡等三十餘人向國民黨政府建議明定
北平為「文化城」一事。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侵佔我國東北,國民黨政府準備從華北撤退,
已開始準備把可以賣錢的古文物從北平搬到南京。江瀚等想阻止古文物南移,可是他們竟以
當時北平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沒有重要性為理由,提出請國民黨政府從北平撤除軍備,把它劃
為一個不設防的文化區域的極為荒謬的主張。他們在意見書中說,北平有很多珍貴文物,它
們都「是國家命脈,國民精神寄託之所在……是斷斷不可以犧牲的」。又說:「因為北平有種
種文化設備,所以全國各種學問的專門學者,大多薈萃在北平……一旦把北平所有種種文化
設備都挪開,這些學者們當然不免要隨著星散。」(見於《偽自由書.崇實》
87 魯迅:《故事新編》頁41
88 魯迅:《故事新編》頁55-56
231
回應,就是「放他媽的屁」89,反映出魯迅是絕不認同的。
同時,「他們的食糧,是都從奇肱國用飛車運來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夠研究學
問。......」句中指當時在災難中的學者還繼續研究「學問」。其實,魯迅正對學者
只顧研究「學問」,缺乏承擔社會責任、對社會毫無貢獻作出諷刺,從接著的一
段,描述學者運用他們的「學問」,為禹能否成功治水、禹是不是一個人等,對
救災全無幫助的問題上研究、爭辯,便可知一二。
除此以外,魯迅還在文中對學者們及其學問多番諷刺,有的學者更被塑造出
來,作針對性的嘲諷,同時,也反映了魯迅對當時這些學者及其學問的看法。
先說魯迅作針對性諷刺的學者及其學說。
首先,「一個拿拄杖的學者說。『我曾經搜集了許多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家譜,很下過一
番研究工夫,得到一個結論:闊人的子孫都是闊人,壞人的子孫都是壞人——這就叫作「遺
傳」。......」
90 文中,那位拿拄杖的學者,實為潘光旦91,而魯迅所要諷刺的就是他
提出的優生學說,亦即是上文的所謂「遺傳」。文中的這個學者,被描寫成一個
只會向人討家譜作研究的學者,說沒有家譜就研究不精密,得不出結果;又說根
據「遺傳」鯀不能平洪,因此禹也會失敗。最後從故事發展,禹平洪的成功,諷
刺了潘的所謂「遺傳」,同時,亦肯定他相信的進化論92。因此,不難理解他對潘
的優生學說的不認同,並加以諷刺。
還有,文中提到另一位鳥頭先生的看法,指「『......其實並沒有所謂禹,「禹」是
一條蟲,蟲蟲會治水的嗎?我看鯀也沒有的,「鯀」是一條魚,魚魚會治水水水的嗎?』『那麼,
他的名字弄錯了,他大概不叫「鯀」,他的名字應該叫「人」!至於禹,那可一定是一條蟲......』」
93。這位鳥頭先生,是暗指「古史辨」學派的創建人顧頡剛94。魯迅在〈理水〉
一文中,他用「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的方法,把顧稱為鳥頭先生95,對
顧挖苦一番。同時,亦以一個鄉人的話(禹是人),及故事中的禹的確是一個人,
對他的學說加以諷刺。
還有文中「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皋陶大人那裡去法律解決!」一
段,是諷刺留粵聽審96一事。
89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90 魯迅:《故事新編》頁42
91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359
92
根據《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一書指,魯迅受進化論的影響十分深,且認為「新一代比老一代強」(頁22)
93 魯迅:《故事新編》頁42
94 根據《魯迅與他罵過的人》一書指,顧在1923 年討論古史的文章,認為「禹是一條蟲」,也曾以《說文解字》訓「禹」
為「蟲」作根據,提出禹是「蜥蝪之類」的蟲的推斷。魯迅認為他「將古史『辨』成沒有」,亦反映了魯迅對疑古
派的系統看法。(頁176-177)
95 根據《魯迅與他罵過的人》一書指,把顧稱為鳥頭先生――鳥頭是從顧字而來的。據《說文解字》,顧字從頁雇聲,
雇是鳥名,頁本義是鳥頭。
96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178
232
此外,「......『是之謂失其性靈』坐在後一排,八字鬍子的伏羲朝小品文學家笑道。『吾嘗
登帕米爾之原,天風浩然,梅花開矣,白雲飛矣,金價漲矣,耗子眠矣,見一少年,口銜雪茄,
面有蚩尤氏之霧......』」
97從文中的「小品文」學家及他的行文,暗示出這一段是影
射林語堂98。因為林當時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99魯
迅對於林語堂的提倡並不贊同,甚至對立,也在<從諷刺到幽默><小品文的危
機>等文章,批評林語堂的錯誤。在這些文章中魯迅曾尖銳地指出「凡我們現在
的國情,我們的國人都不允許幽默長久下去」100。因為這些幽默小品,只會將屠
戶的兇殘,使大家化為一笑,收場大吉。在那炸彈滿空、河水漫野之處來賞玩這
小擺設,實在缺乏民族責任心。
而在「他們以為華夏的人口太多了......減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況且那些不過是愚民,
那喜怒哀樂,也決沒有智者所玩想的那麼精微的。知人論事,第一要憑主觀。例如莎士比亞......」
101一段,是諷刺陳西瀅、徐志摩等人經常標榜他們懂得莎士比亞。在《魯迅與他
罵過的人》一書中,指「魯迅不是討厭莎士比亞,而是討厭徐志摩把莎士比亞據
為己有,並將其當作洋坤士的徽章的作態,反感他們對勞苦大眾的冷漠,反感他
們以高等華人自居的派頭。」102從上文他們稱災民為愚民一點及漠視人民生死的
描寫,便可看到魯迅對他們諷刺及其原因。文中魯迅以「放他媽的屁」103對他們
作回應。
魯迅除了對以上幾位學者作針對性的諷刺外,亦對當時一些崇洋學者作出
嘲諷。文章開首的一段,學者說:「『古貌林!』『古魯幾哩……』『O.K!』」104等 及文
中間中出現的「O.K!」,就是那些崇洋學者。《魯迅的諷刺藝術》一書中載
了魯迅對洋學者的看法,說:「不錯,他們懂洋話,所懂的大抵是「英文」,「英
文」,然而是他們的吃飯傢伙,專用於服事洋東家」105。在文章開首的洋學者的
確說英語,然後得到救濟品的情形,正正把魯迅上述的說話形象化的表達出來,
對他們嘲諷。
還有文中「學者搶著說,『榆葉裡面是含有維他命W 的;海苔裡有碘質......兩樣都極合於
衛生。』『飲料呢......一萬代也喝不完。可惜含一點黃土,飲用之前,應該蒸餾一下的。敝人指導
過許多次了,然而他們冥頑不靈,絕對的不肯照辦,於是弄出數不清的病人來......』」
106也
97 魯迅:《故事新編》頁48
98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359
99 《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頁195
100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131
101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102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122
103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104 魯迅:《故事新編》頁41
105 《魯迅的諷刺藝術》頁254
106 魯迅:《故事新編》頁47
233
是《魯迅的諷刺藝術》一書記載了魯迅亦曾指崇洋學者「那裡零零碎碎販運一點
回來的就變成了中國的呵斥八極的學者」107的形象表現。從學者提出維他命
W、蒸餾等這些西方的用語,就可以指出這是就是洋學者。不過,維他命W 的
不存在及對蒸餾的誤解,表現那些洋學者的一知半解,學問淺薄,就是眼中的「零
零碎碎」。然而,這些洋學者不但胡說八道(指食物營養、衛生;食水充足、蒸餾用水
便可),還指那些生病的災民因沒有依從他蒸餾用水,具體且形象化地解釋魯迅所
言的「呵斥八極」。
為魯迅諷刺學者這一節作一個小結。魯迅對學者們的諷刺有一些共通點。在
文中的學者總是恃自己是學者、曾受教育、有學問等,認為自己的地位高於其他
人,把其他人看扁,甚至瞧不起其他人,如文中的學者常常稱人民為「愚民」,
否定他們的說話、智識,甚至價值,而魯迅先諷刺他們這些自視過高的態度。
文中的所有學者,提出的學說、意見全無助於救災。如禹不是人、禹水會失
敗、減少人民或有助治國等,都只在水災這個問題上繞圈子,禹的一句「用『導』」
對國民來得更實際,更把水患解決,諷刺學者受教育,卻對社會國家全無貢獻,
亦缺乏對社會責任的承擔。
第三是封建思想的諷刺
魯迅一向反對中國傳統的封建思想,指禮教吃人。
魯迅對傳統文化批判時,主要指向儒學的倫理道德,他從「孝道」「節烈」
入手,揭露孔子主張的「禮」「仁」的虛偽性和反動性108。他指出「孝」「烈」
這類道德是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109。封建統治者利用「忠」「孝」「節」的
倫理制度,作為精神支柱控制民眾,從社會到家庭,形成統治者永遠是至高無上
的權威,被統治者是喪失了個人意志和人格的奴僕,從而鞏固和維持封建統治,
阻擋社會向前發展110。
文中亦有對「節」「孝」「忠」作出諷刺,但著墨不多。
文中「禹太太,這個年頭兒,不大好,從今年起,要端風俗而正人心,男女有別了。現在
那一個衙門裡也不放娘兒們進去,不但這裡,不但您。這是上頭的命令,怪不著我們的。」
111 這一段就是對「節」作出諷刺,表現了禮教的過份約束。
而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老大人昇天還不到三年。......」
112點明
107
《魯迅的諷刺藝術》頁266
108 《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頁3
109 《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頁3
110 《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頁4
111 魯迅:《故事新編》頁53
112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234
「孝」,亦是魯迅對「孝」的諷刺,指官員用「孝」為理由阻止禹用「導」,表現
這些倫理思想會令個人意志喪失、阻礙個人或社會發展。
從「 『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評的好法子,」白鬚發的老官恐怕胖子鬧出岔子來,就搶著
說道。「別的種種,所謂『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壞在這一點上」113,帶出了所謂「忠」,
表現執著於既定的事物,排除新事物,做成過份保守、故步自封,令個人及社會
的發展受到阻礙。
最後是國民弱點
魯迅早期提出的「國民性」問題114,是一個旨在改造舊中國的思想革命的口
號。魯迅批評「國民性」的弱點,意在復興和改善,是為了求得民族的生存和發
展。魯迅批判當時的國民性弱點有幾方面115――奴性116、瞞騙與大團員117、等級
觀念118,還有自欺欺人、怯懦等。
在文中,那些官員和災民的形象,表現出國民的奴性,即在下者服從在上
者,即使受盡魚肉,也只懂在美化這些壓迫,不懂反抗。
文中那些考察官員對著那些災民無所不為,如要災民、學者替他們完成公
呈,同時,又藉工作遊山玩水,利用其官員身分搜刮民財。但當官員回到水利局
大排筵席間,從文中「這一嚇,把大家的酒意都嚇退了,沙沙的一陣衣裳聲,立刻都退
在下面。」「『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膽的屬員,膝行而前了一點,恭敬的問。 」119看
到,眾官員聞得禹來的時候,都顯得慌慌忙忙,對禹也恭恭敬敬,不敢挑戰或惹
怒禹,與考察時對災民的態度相比,真是天淵之別,盡顯官員的奴性。
在災民之間,較弱的也是受欺負,如有疙瘩的那一個,文中「大多數就推定了
頭有疙瘩的那一個......他就哭著一口咬定:做代表,毋寧死!大家把他圍起來,連日連夜的責以
大義......還不如冒險去做公益的犧牲,便下了絕大的決心,到第四天,答應了。」120,可見他受
113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114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頁73
115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頁81
116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一書載,魯迅指,壓迫者的奴性,是「專制者的反面」,他們「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
時則奴性十足」。被壓迫者的奴性,則是「反抗的反面」,被壓迫者反抗失敗,就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贊
歎、撫摩、陶醉,「變成了萬劫不變的奴才」。(頁81-82)
117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一書載,魯迅指這個瞞騙傳統,滲透到上上下下的國民之中。在上者騙在下者為了統治,
叫「愚民政策」;而在下者騙在上者,叫「愚君政策」;中間騙兩面,上愚君,下愚民,則為了自己做穩官。因此,
人民就沒有問題、沒有不平,也就沒有反抗、沒有問題解決,也就是國人最愛的大團員。(頁82)
118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一書載,魯迅指在中國社會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一級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也
不想動彈。(頁82)
119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120 魯迅:《故事新編》頁48-49
235
盡壓迫,最後反抗失敗,只得服從。同時,他把這個失敗美化成「公益的犧牲」。
那個有疙瘩的人起初受災民欺壓,見到官員也十分害怕,文中也提到「大員
們呼喚了。他兩腿立刻發抖」121。為避免惹怒官員,他沒有如實報導災情,何況向官
員爭取或反抗?所以,他便把這些惡劣的情況美化了,還逗得官員十分開心,如
「......我們是什麼都弄慣了的......」「『我們總有法子想。比如水苔,頂好是做滑溜翡翠湯,榆葉
就做一品當朝羹。剝樹皮不可剝光,要留下一道,那麼,明年春天樹枝梢還是長葉子,有收成。
如果托大人的福,釣到了黃鱔......』」122。然而,期後那個有疙瘩的人的地位亦慢慢提升,
因為他是下民的代表,且與官員會晤,從「......吃得來的。只有些小畜生還要嚷......」123句
中把其他人稱作「小畜生」,然後,回到岸上更大聲吩咐其他災民工作,可見他
與其他災民的身份,跟較早前的身份對調過來,成了在上者。而其他人卻變成了
在下者,且聽從他的吩咐,不敢反抗,從文中「......把大人的吩咐傳給岸上,樹上和排
上的居民,並且大聲叮囑道:“這是送到上頭去的呵!要做得乾淨,細緻,體面呀!……”所有
居民就同時忙碌起來......」
124便看到。從那個有疙瘩的人的轉變,便清楚表現出魯迅
所以諷刺的國民奴性。
除了奴性,還有瞞騙傳統125。
在文中災民、學者都不如實反映災情,為著不想與官員起衝突,因此,表現
出沒有任何問題。而官員也不將實情反映給禹,也是為免自己惹麻煩,也免
得得罪禹而惹禍。的確,官員做穩了官,表面上也沒有問題發生,也沒有問題要
解決,國家天下太平。然而,真的天下太平嗎?魯迅從〈理水〉一文對這個瞞騙
傳統的諷刺,直指出國民逃避現實的處事態度,令事情不能解決的同時,
甚至令問題惡化,且反映出國人的目光短淺。
〈理水〉一文也將國民的等級觀念126表現出來。
文中所有人的地位並不平等、有其高低的。禹在文中的地位最高,官員對他
也要恭恭敬敬。官員則在禹之下,在萬民之上,學者、人民都對官員生畏。官員
之下是學者,從學者對官員恭敬,對人民呼喝便可見到。接著是人民,而人民之
中也有高低也,而疙瘩的一,地位最低,從人民對他的欺壓便可知道。可見,國
民是一級一級,地位分上下,在上的自視高貴,在下的自覺卑微,下級的又不會
向上級挑戰。
此外還有自欺欺人、怯懦,從他們只懂「美化」生活的艱苦,不敢向官員爭
取便可見。
121 魯迅:《故事新編》頁49
122 魯迅:《故事新編》頁50-51
123 魯迅:《故事新編》頁50
124 魯迅:《故事新編》頁51
125 見註117
126 見註118
236
〈理水〉中的英雄
在〈理水〉一文中的唯一一個正面人物,可說是禹,與神話中的禹也是一脈
相承,改動最少的一個角色。他的描寫不但正面,且近於完美,是魯迅心目中反
映出的一個完美人物,是中國人的模範,亦是「中國的脊樑」127。
〈理水〉一文中,禹和他的隨從為人民和國家疲於奔命,與其他官員相比,
不但盡責,而且能幹。從「滿腳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繭」128可見,他平洪四處奔走。
同時從他妻子說他不回家、平洪的成功、救助災民脫離苦海,足可證明他是一個
官員的模範,也反映出魯迅心目中的官員形象。
此外,禹用「導」,挑戰老官員的地位,且衝破了傳統的封建思想和階級觀
念,相對於那些官員,禹亦表現出個人意志的發展,及勇敢果斷的性格。他也反
映出魯迅心目中思想革命先鋒的形象。
同時,禹的身上沒有任何國民弱點,相對於其他人,他對人人平等、不逃避
救災這個問題、承擔責任、勇敢、果斷等,也表現出魯迅心目中的國人典範。
因此,禹是魯迅筆下的完美國民典範,擁中國人應有的形象、思維,實為「中
國的脊樑」。可惜,這卻是魯迅的一個夢。
127 《魯迅研究論叢》頁308
128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237
〈理水〉中的藝術手法
除了有題材、故事大綱外,還要有好的寫作技巧,文章才有感染力。因此,
在這一節談談魯迅〈理水〉中的藝術手法,分別有四個,看看他怎樣通過這些手
法把故事建構出來。
〈理水〉一文的寫作手法
〈理水〉一文運用了古今互涉的手法。魯迅利用了古時的鯀禹治水神話作為故
事的基礎,保留了當中的某些人物及情節,如治水英雄禹、堯舜時的水災、平洪
成功等。然而,在這個結構上,加上了中國三十年代的事件及社會背景,如堤缺
泛濫、水利局及官員、文化城事件等。將古時的神話故事、當時的歷史事件合二
為一,建構成〈理水〉這一個借古諷今的故事。
魯迅的〈理水〉,用了油滑的筆法,用笑為武器,對當時社會、官員作出憤
怒的批判。他沒有直接用嚴肅、嚴厲的筆觸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化作出批評,
然而,卻以喜笑怒罵的手法,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魯迅用喜劇作糖衣,包
裹著事實的悲哀,令人哭笑不得、悲喜交融。文中以有疙瘩的人的滑稽遭遇,如
他受壓迫、他對災民飲食情況的美化,及後他對其他人的吩咐,都指出了國民怯
懦、奴性等國民弱點。又如學者說禹不是人、維他命w、蒸餾等,用笑話的形式
表現出學者的謬見。
〈理水〉一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十分鮮明,如禹的英雄形象和性格、政
府官員的腐敗醜惡、學者的自視過高、災民的劣根性,都明確表現於魯迅的筆觸
下。在人物與人物之間,因此出現了強烈對比,從而帶出故事中某些人物或事件
的諷刺味道。如禹的能幹,顯示出政府官員的無能;從鄉人對禹的見解,
帶出學者的學問淺薄。
〈理水〉一文的強烈的諷刺效果,除了人物形象的鮮明描寫外,還有文中的
真實與虛構。〈理水〉中,有真實的人和事,如水利局及官員的腐化、顧頡剛
及他的學說等,但也有虛構的人和事,如鄉人及他跟學者的爭議、疙瘩的人和他
的遭遇等,都是魯迅的虛構人物和事件,用以發揮對比的作用,達到諷刺的效果。
又或是選取了某些真實的人和事,取其重點的點染塑造,真實與虛構夾雜其中。
如禹這個古人,魯迅取其治水英雄的一面,在文中把這個形象加以塑
造,點染成文。又如把當時國民的劣根性,放在魯迅虛構的疙瘩的人身上,加以
渲染。因此,〈理水〉一文也透過真實、虛構及兩者之夾雜,達致強烈的諷刺
238
效果。
〈理水〉一文的局限
〈理水〉一文也有其局限的地方,分別有兩處。
首先是時間和地域上的局限。〈理水〉一文所記錄、諷刺的人和事十分豐富,
但隨著時間的過去,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愈來愈有限。因為〈理水〉所記錄、
諷刺的是中國三十年代的人和事,三十年代的讀者大多可以了解文中的內涵。到
了現在的讀者,則未必能完全掌握了,對於諷刺官員這一點、學者的謬見和自視
過高、國民的弱點都可以了解,因為,在現今的社會,或身處的地方還可見到,
帶有共時性。但,要知道當中的文化城事件、對顧頡剛的嘲諷、潘光旦的諷刺等,
也要翻查一下中國歷史和文學史的書籍,因為不是發生於現今的社會,或讀者身
處的地方,帶有歷時性。所以,〈理水〉一文對讀者而言,有時間和地域上的局
限。
讀者的知識局限也會影響對〈理水〉一文的內容掌握。若果讀者對神話的認
識不多,可能未能清楚了解文中某些人物的身份、性格,如皋陶、丹朱、禹妻,
和〈理水〉對神話及人物的改寫情況,又或對中國歷史的知識不豐富,便難於理
解文中事件的諷刺,如水災與官員的關係、文化城究件等,因此,從文中所看到
的角度會較少,也難以產生共鳴。但,如果讀者的知識豐富,這樣,對於〈理水〉
一文的神話改寫、文中的歷史和人物的諷刺等,可能較易掌握和理解,讀起來也
不會太吃力,同時,看到的角度也會較多,也容易產生共鳴,引起迴響。
239
後 記
就鯀禹治水神話與魯迅〈理水〉的報告,提出了兩個問題,同學亦討論其中。
1.你覺得故事中能表現出神話中的禹或禹的英雄形象?
2.你會否覺得理水一文諷刺意味過重,失去故事味道?
首先是鯀禹神話和魯迅理水一文筆下中,禹的英雄形象比較。
神話中的禹,英雄形象之塑造較為具體,如透過禹自發為人民平洪、禹治水時與
怪物的搏鬥、他不怕艱苦到各地治水等,都具體且生動地表現禹的英雄形象。
然而,魯迅筆下的禹,沒有跟怪物搏鬥,著墨也不多,只通過側寫、襯托、
比較等,帶出其英雄的精神及形象,雖然並不具體,但深入地從精神意志揭示出
禹這個英雄人物。
從禹的英雄形象,引申出大家對〈理水〉一文尾段,「但幸而禹爺自從回京以後,
態度也改變一點了:吃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來,是闊綽的;衣服很隨便,但上朝和拜客
時候的穿著,是要漂亮的。所以市面仍舊不很受影響,不多久,商人們就又說禹爺的行為真該學,
皋爺的新法令也很不錯;終於太平到連百獸都會跳舞,鳳凰也飛來湊熱鬧了。」129,對禹描寫
的看法。
有大部分同學認為,文章尾段表現禹的腐化,有些評論者也認為這是一定歷
史真實的反映130。同時,有些同學、學者認為他是「中國的脊樑人物」131,因此
不是腐化的表現,或有其他寓意。我認為,這可能是作者對於當前的社會沒有信
心,同時禹也只不過是虛構的人物,不能建決現實中的困境,所反映出的一個矛
盾表現。
另外,同學亦帶出關於故事的諷刺性把故事味道掩蓋的問題。有些同學認為
故事有堆砌之感,缺乏故事味道。但,有些同學認為魯迅的主要目的為諷刺,非
為創作故事,因此,沒有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是舊瓶新酒,用古時的故
事作基礎,注入當時的故事,內容十分豐富,但難以令現今一代的讀者完全理解
和掌握,難以引起現今讀者對文章的興趣和共鳴,因此難以領略文中的內涵和其
故事的味道
129 魯迅:《故事新編》頁61
130 《魯迅研究論叢》頁276
131 《魯迅名作鑑賞辭典》頁283
240
參考書目:
1. 袁 珂:《古神話選釋》;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第1 版
2. 袁 珂:《中國神話傳說》上;北京 :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
3. 袁 珂:《神話選譯百題》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4.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 : 巴蜀書社, 1993
5. 袁 珂:《袁珂神話論集》;成都 :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6
6. 袁 珂:《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1993
7. 嚴黛玲 王亦農編:《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長春市 : 吉林攝影出版社 ; 吉林音像出版社,
1997
8. 劉城淮編:《世界神話集》2;長沙 : 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
9. 程 薔:〈鯀禹治水神話的產生和演變〉(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
10. 涂元濟:〈鯀化黃龍考釋〉(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出版社,1994)
11. 魯迅:《故事新編》(刊於《魯迅三十年集》4)
12. 王景山編:《魯迅名作鑑賞辭典》;北京 : 中國和平, 1991
13. <<社會科學戰線>>編輯部編:《魯迅研究論叢》;吉林 : 吉林人民,1980
14. 魯迅:《偽自由書》;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15. 房向東:《魯迅與他罵過的人》;上海 : 上海書店, 1996
16. 包忠文:《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南京: 南京出版社,1989
17. 張學軍:《魯迅的諷刺藝術》;濟南 : 山東大學出版社,1994
18. 廖超慧:《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西安 : 陝西旅遊出版社,1992
19. 李啟彥 黃嫣梨 林潔明編《中國文化專題》;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8
241
附 錄
-五本書籍對鯀禹治水神話故事記載的比較圖
用法:書目對下的方格為依次排列的故事情節。每本書均以一條顏色線作代表,
而顏色線穿過的方格,則表示該本書載有方格中所提及的情節。*為〈理
水〉一文的選材
242
鯀禹治水神話
《古神話選釋》《中國神話傳說》(上)《世界故事大觀》(下)《神話選譯百題》《世界神話集》2

共工‘振滔’(推想是天帝意旨) 共工和相柳圖毀生靈
* 水災
鯀決心治洪水 四岳諸侯推舉鯀治水 鯀決心治洪水 四方主神推鯀治水
築城建國九年
鯀竊‘息壤’治水 貓頭鷹和烏龜提議,鯀竊‘息壤’治洪水 鯀竊‘息壤’治洪水
* 天帝得悉鯀竊‘息壤’,派火神祝融把鯀殺死,於羽山
鯀化黃熊,羽淵之神
鯀被殺後,屍體三年沒有腐爛 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
天帝派天神用吳刀把鯀剖開 人用吳地生產之刀剖開鯀
禹出 虯龍從鯀腹跳出,為鯀的兒子禹 禹從腹出來
鯀化黃龍/能/熊 鯀化別的東西進羽淵 鯀化黃龍跳進羽淵 鯀化黃龍
*天帝命禹治洪水,並賜予息壤和應龍 天帝命禹治水,賜息壤
化大漢
率龍引水路
* 群神於茅山(會稽)商討治水事宜和對付共工。防風氏殺
惹怒共工
驅逐共工
應龍在前指向劃地,玄龜在後佈息壤,(疏導和堙障) 殺相柳,挖塘,建台
河伯贈河圖 至桐柏山擒無支祈
龍關之山(龍門),伏羲贈玉簡 瑤姬助禹
率眾神至桐柏山,無支祈132被壓陰龜山下 瑤姬助禹 應龍玄龜(疏導堙障)
至桐柏山擒無支祈
*三十歲,娶塗山氏(女嬌/九尾狐),見禹化熊,跑至嵩高山下變成石頭,向北裂開生兒子啟
周歷四方萬國平洪
殺相柳133,挖塘,建台 至桐柏山擒無支祈 殺相柳,挖塘,建台 會稽總結平洪
* 洪水平定,量地 殺防風氏
*舜帝讓位,贈‘元珪 舜帝贈‘元珪’ 鑄九寶鼎 洪水平定,四方巡行
鑄九寶鼎 四方遊歷 天帝任他山川之神統管
病率於會稽
* 奇肱國134
132 見註21
133目錄

關於鯀禹治水神話 213
-關於鯀禹治水神話的背景資料、資料搜集、資料來源
鯀禹治水神話 214-6
-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脈絡勾勒
鯀禹神話及其不同版本所帶出的問題 217-20
-鯀禹神話及其不同版本,所帶出關於神話發展、流傳、保存的問題
魯迅〈理水〉對鯀禹治水神話的改造 221-27
-魯迅從鯀禹治水神話中選材及重新安排,建構〈理水〉一文的過程
〈理水〉中的嘲諷 228-235
-指出〈理水〉一文所嘲諷的人和事
〈理水〉中的英雄 236
-〈理水〉一文中,嘲諷以外的唯一一個英雄――禹
〈理水〉中的藝術手法 237-38
-建構〈理水〉一文的手法、〈理水〉的局限
後記 239
-同學的問題討論
參考書目 240
附錄 241-42
-五本書籍對鯀禹治水神話故事記載的比較圖
213
關於鯀禹治水神話
要清楚了解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這可說是一個難題。
這個神話的記載很多很廣,可以遠追溯至《山海經》至現今的一些坊間神話
故事書。但,不同書籍對這個神話的記載或詮釋各異,有的甚至把它作為歷史事
件,見於歷史書中,令這個神話故事產生很多不同的面貌。它原本的面目,亦難
以找到或分辨出來。
因此,要清楚理解鯀禹治水神話的的內容,不能單憑一本書的詮釋,所以,
我比較了五本書籍中的鯀禹治水神話。五本書籍分別是《古神話選釋》、《中國神
話傳說》(上)、《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神話選譯百題》及《世界神話集》
2(可見圖於附錄)。從這個比較,令我對這個神話故事的內容,得到一個較清楚
及可靠的脈絡。
從這個神話的詮釋比較,我認為《中國神話傳說》(上)一書對鯀禹治水神
話的記載及詮釋較理想。神話的記載齊全,附有原文、譯文及註解,還有詮釋者
的意見作參考,意見亦見中肯。因此,對鯀禹治水這個神話的內容理解,我會主
要以《中國神話傳說》(上)一書中的詮釋作為參考(見圖於附錄,紅線為代表),並
根據這本書的詮釋,把鯀禹治水這個神話的內容、脈絡勾勒出來。
214
鯀禹治水神話
根據《中國神話傳說》(上)一書對鯀禹治水神話的詮釋,神話追溯至堯時,
有一場大水災1。水災的原因並無記載,但根據作者的推想,這是由於天帝遷怒
於下方的人民2,因此,命水神共工「振滔」引發洪水以懲治人民3。
鯀是白馬神4,他不忍見下方受水患的煎熬,因此,決心到下方治水,替下
方的人民解困。鯀雖然有治水的決心,但卻不知如何入手,剛巧遇到路過的貓頭
鷹和烏龜5,從而知道天帝那裡有一種叫「息壤」6的東西,可以治理滔滔洪水。
然後,鯀便到天帝那裡竊取「息壤」為人民平洪7。
可是,鯀竊取「息壤」一事給天帝知道了,天帝非常震怒,更命火神祝融把
鯀殺死8。鯀因此被殺於羽山。他被殺之後三年間,屍首並沒有腐爛9,天帝非常
擔心,恐怕他變成妖怪搗亂。因此,派天神用吳刀把鯀剖開。10隨後,一條虯龍
從鯀腹跳出,而這條虯龍正是鯀的兒子,名禹11。同時,鯀亦化作別的東西跌進
羽淵之中12。
禹希望能繼成父親的遺志,便向天帝請求為人民治水,天帝便委派禹到下方
平洪去13。同時,天帝更賜予他「息壤」和應龍協助他完成治水的任務。14
禹先率領大大小小的龍,到下方了解情況及嘗試引水路。之後,便召集眾神
於茅山(會稽)15,商討治水事宜及對付釀成這次大水災的水神共工。眾神先後
1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5,原文於頁332—333 註1-5
2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7,原文於頁333 註12-13
3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5,原文於頁342 註2
4 《山海經.海內經》注:「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7,原
文於頁333 註11
5 《楚辭.天問》「『鴟龜曳銜,鯀何聽焉?』我以為鯀竊息壞,當即是聽了鴟龜的獻計......」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
譯文於頁328,原文於頁333 註15
6 《山海經.海內經》注:「息壤者,言士自長,故可湮水也。」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8,原文於頁333
註14
7 《山海經.海內經》注:「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禹於羽郊。」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
譯文於頁328,原文於頁333 註16
8 《山海經.海內經》注:「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禹於羽郊。」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
譯文於頁329,原文於頁333 註16
9 《山海經.海內經》郭璞注 引《開筮》:「鯀死三歲不腐」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29,原文於頁333 註
21
10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0
11 《山海經.海內經》「鯀复(腹)生禹」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0,原文於頁333 註22
12 學者對鯀化物眾說紛紜:有黃熊說,玄魚說,黃能(三足鱉)說,黃龍說。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0,
原文於頁333 註27-30,或參考涂元濟:〈鯀化黃龍考釋〉一文。
13 《山海經.海內經》「帝乃命禹卒布土定九州」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5,原文於頁342 註1
14 見註13
15 《國語.魯語下》:「......丘聞之,昔禹致群神於會稽山,防風後至,殺而戮之......」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
於頁336,原文於頁342 註3
215
來到了,只有防風氏來遲。禹怪防風氏不遵守約束,把它殺掉16。之後,禹便
出發對付「振滔」的共工。最後,共工被趕跑了17。
禹開始著手平洪。他同時利用疏導和堙障的兩個方法平洪。禹一方面吩咐應
龍走在他的前面,用尾巴劃地,指示禹開鑿河川的方向。另一方面,他吩咐玄龜
背著「息壤」,跟隨在他後面行走,並把「息壤」平均分佈18。
當禹治水到黃河的時候,他遇上了河伯。河伯獻上河圖(治水地圖)19,以
協助禹治水。禹進一步治水至龍門山時,偶然到了一個大岩洞。他打了一個火把
進去,見到了蛇身人面的伏羲,伏羲賜給他一個玉簡,用以量度天地,平定洪水
20。此外,禹為了治理洪水,曾經三次來到桐柏山,對付水怪無支祈。最後,眾
神合力把無支祈擒獲並把它壓在陰龜山腳下21。
禹忙著為人民平洪,所以,他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娶妻。有一次,他去到塗山,
見到了一隻九尾狐。之後,他遇到一個姑娘,名叫女嬌。禹覺得十分滿意,並娶
了塗山氏(女嬌)為妻22。禹結婚後四天便離開妻子,忙於為人民治水23,更「三
過家門而不入」。女嬌一方面想念好的故鄉,禹命人築高台,讓她可以遠眺家鄉
24。另一方面,她十分想念他的丈夫,希望能跟禹一同治水去。但禹認為治水工
作不大容易,所以禹只要女嬌負責給禹送飯的工作。當聽到山上的鼓聲,她便給
禹送飯上山去。而禹在妻子送飯的前後,都會化成一隻黑熊,以便鑿山開路。有
一次,禹不少心踢到一塊石頭,石頭恰巧碰到那面鼓。禹一點也不察覺這一下不
小心發出的鼓聲。可是,女嬌卻聽到這一下鼓聲而送飯上山。女嬌上到山,見到
禹成了一頭黑熊,她十分害怕且大叫起來。禹見狀便追著女嬌,希望跟她解釋。
女嬌不停地跑,跑至嵩高山下並化作一塊石頭。禹見妻子再不理會他,只有問女
嬌還他的兒子。石頭向北裂開,生了一個兒子,名啟。25然後,禹又忙於平洪去。
禹為了平洪,周歷萬國,因此曾到過不少地方26。如禹先後到過黑齒國、裸
16 見註15
17 《荀子.成相篇》:「禹有功,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7,原文於頁342 註
4
18 《拾遺記》卷二:「禹盡力溝洫,導川夷岳,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按青泥當即是息壤。參考《中國神
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7,原文於頁343 註11
19 《尸子》:「禹理水,觀於河,見白面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圖,而還於淵中」。參考《中國神話傳
說》上,譯文於頁338,原文於頁343 註14
20 《拾遺記》卷二。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38,原文於頁343 註15
21 無支祈是淮渦水神。《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0,原文於頁344 註21
22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5,原文於頁351 註4
23 《書.益稷》。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6,原文於頁351 註5
24 《水經注.涑水》「安邑,禹都也,禹娶塗山女,思戀本國,築台以望之......」。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
346,原文於頁351 註6
25 《楚辭.天問》。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6-347,原文於頁351 註7
26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7
216
民國、不死國、夸父國等,當中還有奇肱國27。
禹的平洪任務,還得要除去餘患,消滅共工之臣相柳28,才告完成。禹運用
神刀把相柳殺死。但,它的血腥臭,同時,血液令所流經的地方五穀不生,即使
用泥士堙塞也沒有用。因此,禹便挖成一個大池,而池泥則用作興建幾座台,用
以鎮壓妖怪。
禹的洪水任務終於完成了。禹便開始命手下量度大地面積,發現他們居住的
大地竟是方方的。從東至西、南至北也量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29。
舜帝見禹治水有功,便把帝位襌讓給他,並送給他一塊「元珪」30。其後,
禹又把人們進貢來的銅鐵等金屬鑄成九個鼎31。九個鼎上刻有妖怪鬼神的圖像,
人民出門時可以預先防備32。這九個鼎因而成為人民的旅遊指南33。最後,禹後
來巡視到南方的會稽時,因生病而死,群神便把他埋葬於這裏。34
27 奇肱國並不是故事主要的成份之一,只是禹曾到過的一個地方。有說是禹治水時行經的一個地方,見《中國神話
傳說》上,亦有說是禹平洪後四周遊歷的地方之一,見《神話選譯百題》。《中國神話傳說》上之譯文於頁347。原
文可見《山海經•海外西經》:“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或見《山海經校注》
郭璞云:“其人善為機巧,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
28 共工之臣下,九首蛇身。《山海經.大荒北綞》。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9,原文於頁351 註11
29 《淮南子.地形篇》。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49-350,原文於頁351 註13
30 「元珪」是上方下圓的黑色玉石。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之譯文於頁352,原文於頁356 註1-3
31 《漢書.郊祀志》。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53,原文於頁357 註6,9
32 《左傳.宣公三年》。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53,原文於頁357 註7
33 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53,原文見於江紹源《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頁357 註8)
34 《史記.夏本紀》。參考《中國神話傳說》上,譯文於頁355,原文於頁357 註16-17
217
鯀禹神話及其不同版本所帶出的問題
從鯀禹治水神話及其五個不同的版本,我們可以引申出四個問題,分別是
一、神話紀錄既零碎,又不統一;二、口耳相傳及詮譯者的差異;三、社會發展
與神話的關係;四、神話與歷史互相交織。
第一是神話紀錄既零碎,又不統一。
記載古神話的原始材料,散見諸書,如《山海經》、《淮南子》、《史記》、《左
傳》等35,欠缺整理且不大完整。就鯀禹治水神話的原始材料紀錄而言,也可見
於《山海經》、《史記》、《書.堯典》、《國語》等古籍、篇章中。
原始材料的記載除了散見各古籍篇章外,它的記錄方法也欠缺系統和條理。
中國的古籍大多以「條目式」的方法記錄,36條目與條目之間,並沒有任何連繫
的表示或編號。就鯀禹治水神話的原始材料紀錄為例,如「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
以薄空桑」37、「禹有功,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38等,也是用這個「條目式」的方法
作記錄。整個故事就是由一條條來自不同書籍、篇章的條目拼湊而成。因此,難
以復見這個神話的原貌。
以西方的神話記載情況作比較,如洪水神話――挪亞方舟故事,故事的始末
原整且順序的紀錄於聖經之中。相比之下,我們更見中國的神話紀錄缺乏系統及
欠缺完整。
不過,這可能與中國和西方古人的思想模式不同有關39。同時,中國古時的
紀錄是刻在竹簡或竹簡上,十分不便,因此,古人盡量行文精簡,也造就了條目
式的紀錄方法。再者,古時沒有印刷術,神話的紀錄和流傳因而受到限制。
第二是口耳相傳的差異,及詮譯者的加工。
其實,我應該闡明一下神話的流傳發展。
35 《袁珂神話論集》頁403
36 劉君燦〈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見於《中國文化專題》
37 《淮南子.本經篇》
38 見註17
39 中國古人以關聯式的思考;西方古人以邏輯思考方式。參考劉君燦〈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見
於《中國文化專題》
218
神話是遠古的產物。神話在最初主要是靠口耳相傳的,當人類進入階級社
會之後,神話才有文字的記錄40。因此,神話在口耳相傳的時代,其內容可能已
經因為發訊者和收訊者之間的差異,而造成扭曲或衍生出不同的版本。
神話故事的內容除了可能由於口耳相傳造成差異外,還有,後人的詮釋令神
話內容變異。如這個鯀禹治水神話為例,五本書籍對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詮釋各
有不同。當中三本書籍(《古神話選釋》《中國神話傳說》(上)《神話選譯百題》)
更是詮釋自同一作者。因此,後人的詮釋對神話的記錄和流傳也會造成
影響。
至於詮釋的差異,可能是由於詮釋者不自覺投入了主觀情感、意見或判斷。
如鯀禹治水神話中,水災的原因並無記載,但詮釋者加入自己的意見,認為這是
由於天帝遷怒於下方的人民,命水神共工引發洪水以懲治人民所引發的。
還有,從《中國神話傳說》(上)《世界神話集》2兩者比較,詮釋者對神話
內容的影響更見明顯。兩者對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大致相同,但事件的排序各
異。就眾神於會稽舉行會議這件事而言,《中國神話傳說》(上)一書認為會議是
商討治水對策,而《世界神話集》2則認為這是總結治水的情況。同一個資料,
出現了兩個解讀的原因,這可能由於神話的「條目式」記錄欠缺交代次序,且記
錄內容過於精簡,而詮釋者又只好把這些零散且內容精簡的條目,根據他們主觀
的理解作排序和詮釋把故事寫成所引致的。
因此,神話故事的內容可能會隨時代的變遷,造成各種的變化和出現不同的
差異。
第三是社會發展與神話的關係。
的確,從神話內容及其變化,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甚至表現出社會
發展的趨勢。
以鯀禹治水神話為例,鯀死後「化龍」,禹化為「黑熊」,這些化物的情節表
示出鯀禹治水神話可能產出於圖騰時期,也就是母系社會的階段。因為當時的先
民相信動物是自己的祖先,而人死後便返回自己氏族的圖騰。41
但同時,鯀、禹為男性神和其神聖英雄的形象,實為父系社會的表現。神話
中,鯀复(腹)生禹的情節,反映出社會處於一過由母系社會過渡至父系社會。
40 程 薔:〈鯀禹治水神話的產生和演變〉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
41 程 薔:〈鯀禹治水神話的產生和演變〉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
219
因為這個鯀复(腹)生禹的情節,是一些處於母系社會過渡至父系社會的
原始部落的習俗反映。這個男人喬裝生子的習俗,叫做「庫瓦達」42。
此外,就我所列舉的五個故事的它們內容描述,也可見到社會的發展情況。
五本譯本比較之下,《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一書的詮釋可能是較近代的。相
比其餘四本,《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一書的內容詮釋,故事的角色傾向是人,
而非神。從「諸侯」「化大漢」這些描述,表現出人民進入文明和講求科學的社
會,慢慢開始否定「神」的表現。加上「諸侯」一字,亦隱含了官僚階級的意味。
這通通表現出詮釋《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一書時,社會應該脫離了原始時代,
進入了文明和講求科學的年代。
最後是神話與歷史互相交織。歷史神話化和神話歷史化的問題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我還看到一個情況,就是神話和歷史互相交織43。神話
和歷史之記載沒有明確之分界,兩者往往糾纏在一起。如史前時期的著名人物伏
羲、女媧、神農、堯、舜等,甚至於鯀和禹,他們既具有神話人物的身份,又兼
歷史人物的影子44。
就鯀禹治水這個故事而言,有學者認為這是被歷史化的古代神話45。而有的
學者此認為,在原始社會確實有禹這個人,在口耳相傳的情況下而給人神化46,
成了一個神話人物,進而把治水史實變了神話看待。
現在,我們也難以肯定鯀禹治水是一個神話故事,還是一件歷史事件。不過,
我們可以帶出神話歷史化與歷史神話化的問題。
神話歷史化,即是一個原是虛構神話故加入了歷史元素,使神話漸變一個歷
史事件,也可說是把非史實看作史實,如前段中第一位學者的看法(鯀禹治水是
被歷史化的古代神話)。
而歷史神話化,即是一個歷史事件,加入了神話的元素,使歷史事件漸變
成一個神話故事,也可說是把史實看作成非史實,或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如前段
中第二位學者的看法(把現實的禹神化)。
42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頁5
43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頁154
44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頁154
45 程 薔:〈鯀禹治水神話的產生和演變〉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
46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頁10
220
總括而言,以上四點就是從鯀禹治水神話故事及其不同版本所帶出的問題。
221
魯迅〈理水〉對鯀禹治水神話的改造
當掌握了鯀禹治水神話的內容大要後,現在便開始談談魯迅〈理水〉一文。
首先,這一節主要談及魯迅在〈理水〉一文中,怎樣利用、改造鯀禹治水這
個神話。
閱畢魯迅〈理水〉一文,對於魯迅對鯀禹治水神話的利用、改造,概括有以
下幾項。
首先,魯迅並沒有利用鯀禹治水神話的所有情節來建構〈理水〉一文。他選
取了幾個情節作為故事脈絡的串連,我稱這些為主線部分。同時,他也加入了一
些情節作點綴,我稱這些為副線。因此,可見魯迅在選材及對材料運用中,花了
心思,也分了輕重。
此外,魯迅除了細心選材,分其輕重之外,也花了一番把材料改造的功夫。
明顯的是,他把鯀禹治水的神話味道全沖去了,因此,〈理水〉一文中的鯀禹故
事,是一個寫人的故事。同時,他加入了諷刺的意味。再者,魯迅為了更加突出
諷刺的效果,更把一些神話情節分拆,並重新安排。
還有,魯迅〈理水〉一文中,有些角色更借用了其他神話的名稱和概念。這
可能為了令這個神話改篇更見全神和統一。
以下會利用主線、副線及其他共三大部分作為骨幹把以上各觀點詳細闡釋。
主線
主線是指魯迅〈理水〉一文中,所利用、改造以串連故事脈絡的幾個鯀禹治
水神話情節,分別有四個選材。,在這個部份,不但可以看到魯迅的選材,也可
見到他怎樣把材料剪裁、改造,以建構〈理水〉這個故事改篇。
第一選材是鯀禹治水神話中的水災。
魯迅理水〈理水〉一文中,選取了水災作為文章開首的背景交代。文中開首
指出「這時候是『湯湯洪水方割,浩浩懷山襄陵』;的百姓,倒並不都擠在露出水面的山頂上,
222
有的捆在樹頂,有的坐著木排,有些木排上還搭有小小的板棚,從岸上看起來...... 」47,
與神話故事大致一樣,同時,也沒有提及洪水的原因。可說魯迅對這個選材沒有
多大改動。
第二選材是鯀禹治水神中天帝把鯀殺死於羽山,命禹治洪水。
既然文章開首已經交代了水患的情況,當然,現在也得談談平洪。
還記得神話先先交代了鯀(白馬神)為人民治水失敗,其篇幅也不少,且頗
詳細。然而,在〈理水〉一文中,魯迅則把這段情節濃縮為兩句話,並安排在文
章的開首及中段先後交代。文中開首提到「鯀大人因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麼效驗也沒
有,上頭龍心震怒,把他充軍到羽山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兒子文命少爺,乳名叫作阿禹。」
48,到了故事中段,便借禹妻交代情節的其餘的一半「你的老子,做到充軍,還掉在池
子裡變大忘八」49,可見魯迅把神話情節分拆,並重新安排。
此外,還可以看到魯迅對這段神話的改造。首先是神話味道給完全的沖去。
魯迅筆下的鯀、禹再不是神,而是一個人,就連神話中的天帝,也變為一個人
(上頭)了。其實,神話中的各個角色,在魯迅筆下都變成了人了,他把這個原
為神話的故事,變為一個關於人的故事。
還有,魯迅也改動了故事中的細節,以切合當時社會的時代和背景,增加〈理
水〉一文的可讀性和感染力。回想神話中的鯀,是被殺於羽山的,而魯迅筆下的
鯀,則免了死罪,但被改為執行當時社會的一種刑法――充軍。又如神話中的鯀
被殺後,他變成了其他東西,跌入羽淵之中。而魯迅筆下的鯀被充軍,且掉在池
中,變了大忘八。這些改動,令故事更貼近當時的社會,但另一方面,從神話的
角度出發,對故事的內容造成了很大的扭曲。如交代鯀被懲治的原因而言,神話
中的鯀是因為「竊」「息壤」而招致殺身之禍,而魯迅筆下的鯀是因治水無功因
而被充軍的。
魯迅對這段神話改動雖然多,但也保留了一些細節。如鯀、禹的父子關係、
臣屬與階級的觀念,還有禹這個治水英雄的形象都是跟神話一脈相承的。
第三選材是鯀禹治水神中群神於茅山(會稽)商討治水事宜。
〈理水〉文中提到「當兩位大員回到京都的時候,別的考察員也大抵陸續回來了,只有
47 魯迅:《故事新編》頁40
48 魯迅:《故事新編》頁40
49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223
禹還在外。」50「禹不答他的詢問,只對大家說。『查的怎麼樣?』」51,其實,這是魯迅把神
話中眾神在會稽商討治水對策一段的改篇。
首先,從上引文的表面可見,神話中的眾神在魯迅筆下通通變成了大員、考
察員、利局同事等等官員。而神話中,眾神商討治水事宜的茅山(會稽),在〈理
水〉一文中則改為切合當時社會人民理解的一個地方名字――京都。還有,神話
中眾神在茅山(會稽)上舉行的事嚴肅的會議,而魯迅筆下的官員在京都卻是大
排筵席、尋歡作樂。
另一方面,神話中來遲的是防風氏,因為他驕傲自大,且不遵守約束,最後
給禹殺掉。而在〈理水〉一文中,遲來的人卻是禹,文中交代他是由於忙於工事
而來遲的。兩者的情節改動很大。
還有一點,就是神話與〈理水〉兩者對這段故事的著墨差異。
神話中,這段故事的著墨不多,主要是帶出眾神合力洽水,及從防風氏來遲
一事表現出禹的形象。至於會議細節,並沒有交代。不過,〈理水〉一文中,魯
迅花了一番功夫把這段故事改寫,也花了筆墨、篇幅交代官員在京都大排筵席的
情況和一眾官員的行為、醜態以諷刺當時的官員、政府的腐敗。這段故事甚至成
了〈理水〉一文的重心之一。可見神話與〈理水〉對於這段故事的著墨差異,換
句話說,可見魯迅對選材的改造、編排的用心。
關於魯迅對這段故事改寫的細節及當中的諷刺,將會在稍後談及諷刺一節詳
細討論。
第四選材是鯀禹治水神中洪水平定及量地,舜帝讓位贈「元珪」
神話與〈理水〉一文,同樣地以禹治水成功的,舜帝讓位贈「元珪」作結。
文中提到「舜爺所賜的『玄圭』」52「舜爺嘆一口氣,就托他管理國家大事」53「能夠治了水,
分作五圈,簡直有五千里,計十二州,直到海邊,立了五個頭領」54。在量地一段,魯迅代
入了當時社會的地理作描寫。
之後的故事末段發展,也略有不同。神話中,有的交代禹四周巡視、遊歷等。
而〈理水〉一文,魯迅交代禹的為官表現、商家的表現和心態、和社會的狀況,
當中可能包含著一定意味,或令人反思的作用。
50 魯迅:《故事新編》頁52
51 魯迅:《故事新編》頁55
52 魯迅:《故事新編》頁59
53 魯迅:《故事新編》頁60
54 魯迅:《故事新編》頁61
224
副線
副線是指在魯迅〈理水〉一文中,旨在穿插於文章中,用以點綴、帶出諷刺、
人物或事物拱托等作用的幾個鯀禹治水神話情節,分別有四個選材,相對於主線
而言,副線沒有串連故事脈絡的作用。
第一是神話中關於禹和女嬌的一段故事。
神話中,關於禹和女嬌的一段故事,其始末、發展、結果的交代頗完整。先
說禹因為忙著平洪,所以三十歲還未結婚。在機緣巧合之下遇上女嬌,二人就此
結為夫婦。最後,當女嬌見到禹化熊,因此而斷絕關係,隨即化成石頭,及生了
啟。
但,在〈理水〉一文中,魯迅把這一段故事分拆、改寫,穿插於文章之間,
主要用以發揮諷刺作用,同時,用作點錣文章。
〈理水〉一文中主要用了三句帶出禹和女嬌的故事。第一是「......攔住了氣喘
吁吁的從後面追來的一個身穿深藍土布袍子,手抱孩子的婦女。......」55,帶出禹已經有娶妻、
其妻子的外形,且已有一子。
第二是「......這殺千刀的!奔什麼喪!走過自家的門口,看也不進來看一下,就奔你的
喪!......」56,表示禹忙著平洪,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勤力表現,與神話一樣,不同之
處是禹妻的粗野形象。
第三是「......我討過老婆,四天就走,』禹回答說。『生了阿啟,也不當他兒子看。...」57這
是從禹自己的口中交代了禹自己和女嬌的整個關係、故事。魯迅把這句話放在文
章末段。
魯迅把故事拆散,用側面交代,其實,他主要是想利用禹妻一角,寫一段
小插曲,起諷刺作用。文中一段「......『禹太太,這個年頭兒,不大好,從今年起,要端
風俗而正人心,男女有別了。現在那一個衙門裡也不放娘兒們進去,......」58說禹妻經過家門
而不能入一事,用以諷刺禮教過份的制肘。
還有在神話中,提到禹化熊一事,〈理水〉一文中也有提到。神話中,禹化
熊被視為一個事實,且引致禹和妻子的關係破裂,起故事的串連作用,亦為故事
的重心之一。相比之下,禹化熊一事在〈理水〉一文中,被視為傳說、謠言等,
是由百姓的對話中交代,說 「.......他怎樣夜裡化為黃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
疏通了九河......」59,旨在點綴文章,增加文章的趣味及故事的味道,非為〈理水〉
55 魯迅:《故事新編》頁53
56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57 魯迅:《故事新編》頁61
58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59 魯迅:《故事新編》頁59
225
一文的重心。同時,文中也沒有表示這事影響了禹和妻子的關係。
因此,可見魯迅把這段故事分拆、改寫,非為串連故事,旨在對禮教的諷刺、
襯托禹的形象和增加文章的趣味。
第二是「導」
神話提到禹運用了湮障和疏導兩個方法治理洪水,「導」即是疏導洪水以平
洪的方法,其意思、概念明確。魯迅也運用了「導」於〈理水〉一文中,不過,
其「導」的意思,似是不限於文字表面。
文中有兩處提到「導」,分別是「......『我經過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確是錯
誤了。以後應該用「導」!...... 」60及「我要說的是我查了山澤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見,已經
看透實情,打定主意,無論如何,非『導』不可!」61。 然而,「導」的對像並沒有明確
指出,不過根據對鯀禹治水神話的了解,加上上文下理和〈理水〉一文的故事背
境,「導」便因此直接被理解為對洪水的疏導。到了文章的末段提到「和益倆給大
家有飯吃,有肉吃。放田水入川,放川水入海,和稷倆給大家有難得的東西吃。
東西不夠,就調有餘,補不足。」62,這個疏導洪水的意思更呼之欲出,變得明確了。
不過,文中的「導」還包含著其他意義。記得〈理水〉一文中禹提出「應
該用『導』!」(第一個『導』的出現),至禹決意「非『導』不可!」(第二個『導』
的出現) 的中間,提到一些官員認為「導」是「蚩尤的法子!」、用「導」是不
孝等抗議禹用「導」,且示意禹決不可「導」。而對於這於官員的描寫,如青年
憤慨著、白鬚白髮的大員,加上他們對「導」的意見,便不難知道他們是不容易
接受新事物、思想守舊的官員,也象徵著中國傳統封建思想。因此,禹最後不理
會他們,決要「非『導』不可!」的表現,含有對中國傳統封建思想衝破的意義
或象徵,亦表現出魯迅個人對中國傳統封建思想的態度。
此外,這個「導」對守舊官員的側面諷刺,及其象徵意義,展視出(當時)
中國社會情形的同時,還引「導」了讀者、學者、後世的人的反思。
第三是擒無支祈
在鯀禹神話中,關於禹和眾神怎樣擒無支祈一段故事,描寫得生動精彩,也
有一定篇幅,可說是故事主要情節之一。
60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61 魯迅:《故事新編》頁57
62 魯迅:《故事新編》頁60
226
魯迅在〈理水〉中亦有提到擒無支祈,不過,只是借百姓的一句話「怎樣請
了天兵天將,捉住興風作浪的妖怪無支祁,鎮在龜山的腳下」63作交代,是百姓之間的一些
傳說、謠言。同時,表示出無支祈這段故事,在文中旨起點綴作用為主。
最後是奇肱國
在鯀禹神話中,奇肱國並不是主要的脈絡,甚至不是每本書也有記載。而奇
肱國,其實是禹到過的地方之一。有些詮釋認為,這是禹治水時到過的地方,,
如《中國神話傳說》(上)。有些則認為,這是禹治水後到各國遊歷所到之處之一,
如《神話選譯百題》。可見它在神話中佔不著重要地位。
不過,在魯迅〈理水〉一文,奇肱國卻佔有一點地位,在文中起一點作用。
〈理水〉中的奇肱國,並不只是名稱的借用以作點綴,文中提到「他們的食糧,是
都從奇肱國用飛車運來的」64,帶出它是一些發放救濟品的國家,加上根據〈理水〉
一文對它的著墨、描寫,可見它的確是有所指。而根據《中國的諷刺藝術》一書,
更直接指出它是代表英美帝國。所以,看到它在〈理水〉一文中是有所含義及作
用,佔著角色、地位。
其他
其他是指魯迅在〈理水〉一文中,運用了鯀禹治水神話以外的一些神話元素,
分別有三個。〈理水〉一文借用了它們的名稱、概念、含意,用作切合〈理水〉
一文中某些角色身份。不用多費筆墨的同時,也可帶出角色的身份、性格,收言
簡意賅之效。此外,也收神話故事改篇的效果。
第一是皋陶65。
皋陶是出自皋陶敬羊神話。神話中,說皋陶是堯時的大法官,其形象果斷,
能辨人的真實和虛偽。他還有一隻一角神羊協助他在判案找出有罪的人,因此,
皋陶十分敬重神羊,神話亦因而得名。
〈理水〉一文中「我要和你到皋陶大人那裡去法律解決!」66,提到皋陶這個名字。
若知道其神話,不難得悉他是一個形象正面的法官。因此,不用多費筆墨,讀者
63 魯迅:《故事新編》頁59
64 魯迅:《故事新編》頁41
65 參考 袁珂《神話選譯百題》頁134-135
66 魯迅:《故事新編》頁44
227
便能知道文中皋陶的角色、性格等,不過,對於沒有看過這個神話的讀者,就不
能收此效果。〈理水〉一文主要都要借用皋陶這個名字及其象徵意義,代入文中
的一個法官角色。對於其神話故事,並無涉及。
第二是丹朱、有苗67
丹朱、有苗是出自丹朱化鳥神話。神話中,丹朱是堯的長子,生性驕縱,終
日游手好閒、與壞朋友家中胡鬧、在沒有水的地方要行舟等,形象負面。堯見他
不成材,便把他放逐到丹淵當諸侯,把帝位禪讓給舜。期後丹朱和有苗族抗堯,
與堯大戰。丹朱和有苗戰敗後,剩餘的有苗人往南海見有苗國。至於丹朱,有說
丹朱在大戰中死去,有的說他自殺,然而,他死後,靈魂化鳥,神話亦因而得名。
〈理水〉一文中,首先由百姓的對話中帶出,文中「談談丹朱太子的沒出息。」
68一句,然後再從舜帝口中「莫像丹朱的不聽話,只喜歡遊蕩,旱地上要橕船,在家裡又搗
亂,弄得過不了日子,這我可真看的不順眼!」69描述出他的形象,與神話中太子的
身份及負面的形象如出一轍。還有,文中提到的有苗,也是來自這個神話。
丹朱、有苗在〈理水〉一文的作用不大,即使刪去了丹朱的角色,和對話中
的有苗,對〈理水〉的故事結構也沒有多大影響,因此,在文中實為點綴的作用。
最後是蚩尤70。
關於蚩尤的神話、故事,人們較常接觸。翻開神話書,也有幾則寫蚩尤的神
話,而內容也是圍繞他與黃帝大戰,指他曾幾次用不同的戰術兵伐黃帝,但均戰
敗,最後更給黃帝所殺。而蚩尤一向給人的印象也不大正面。
〈理水〉一文中的「這是蚩尤的法子!」71、「所謂‘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壞在
這一點上」72,所提到的蚩尤,在於發揮人們對他的一些已有概念――多次用不
同的方法伐黃帝但失敗。文中的蚩尤,用在官員對禹用「導」的意見上,表示他
們認為「導」最終都會失敗的意思,反對禹用「導」的提議,略有揶揄禹的
意味。
67 參考 袁珂《古神話選釋》頁233-239
68 魯迅:《故事新編》頁59
69 魯迅:《故事新編》頁60
70 參考 袁珂《神話選譯百題》頁55-64
71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72 魯迅:《故事新編》頁57
228
〈理水〉中的嘲諷
在〈理水〉一文中,除了魯迅對鯀禹神話改篇這一點值得注意之外,還有〈理
水〉一文中的諷刺,也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現在就談談〈理水〉一文中所諷的人
和事。
背景
要理解〈理水〉一文之諷刺,先要了解理寫這篇文章的時代和社會背景。
〈理水〉一文作於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的中國。中國當時處於一個受戰患和水
患困擾的情況。二十年代末,中國已展開了北伐和國共內戰,更延伸至三十年代,
加上三十年代初的中國又受到日本的侵略,如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王於水患,
三十年代初的中國已受到三次水患的威脅,分別是一九三一年夏的大
水災、一九三三年的黃河泛濫73、一九三五年八月的黃河再度泛濫,也就是魯迅
執筆寫〈理水〉前的兩個月74。
因此〈理水〉一文極有可能受當時社會的大氣候影響,取材鯀禹神話為改寫
的藍本。了解其背景後,便正式談文中的諷刺。
文中所諷的人和事
〈理水〉一文主要諷刺對象有四點:一是政府官員;二是學者;三是封建思
想;四是國民弱點
首先是政府腐敗無能。
魯迅花了筆墨,詳細描述各官員回京都的水利局設宴的情況,表現出官員的
無能、自私,政府的黑暗、腐敗,指出政治上的禍害比洪水、戰爭還要厲害,
表現出魯迅憤怒的同時,也為當時中國社會的反映。魯迅也曾在<我要騙人>75
的雜文中對此事作直接指罵。
然而,在設宴一段故事之前,還有一段描寫考察官員到災區「考察」的情況,
諷刺政府官員的工作態度、辦事能力。文中「......這樣的談了小半天。大員們都十分用
心的聽著,臨末是叫他們(學者)合擬一個公呈,最好還有一種條陳,瀝述著善後的方法。於是
73
《魯迅研究論叢》頁310
74
《魯迅的諷刺藝術》頁270
75 魯迅在<我要騙人>的雜文中說:「但我又知道,中國有著叫作水利局的機關,每年從人民收著稅錢,在辦事。但反
而出了這樣的大水了。」見於《魯迅的諷刺藝術》頁270
229
大員們下船去了。......」76「『都還吃得來嗎?』...... 『吃得來的。我們是什麼都弄慣了的,吃得
來的。只有些小畜生還要嚷...... 』大人們笑起來了,有一個對別一個說道:『這家夥倒老實。』」
77看到,官員只逗留了一陣,隨便聽幾位學者、災民胡說了一頓,要人替他們合
擬公呈,然後便離去。表現出他們對工作毫不認真、馬虎了事,也反映出他們懶
惰、無能。
還有從「.......就是洪水,也還不是他們弄出來的嗎?』一位五綹長鬚,身穿醬色長袍的紳
士又搶著說。『水還沒來的時候,他們懶著不肯填,洪水來了的時候,他們又懶著不肯戽......」78
一段,反映出官員不負責任,把社會責任推卸在災民身上,令自己置身事外。
而在文中「......第二天,說是因為路上勞頓,不辦公......第三天是學者們公請在最高峰上
賞偃蓋古松,下半天又同往山背後釣黃鱔,一直玩到黃昏。第四天,說是因為考察勞頓了,不辦
公....」 79一段,便見到考察員接著幾天的「考察」工作,實為遊山玩水,並沒有
履行任何職務。
此外,在文中的另一段「......你們還是合具一個公呈來罷,最好是還帶一個貢獻善後方
法的條陳。』 ......『你們不識字嗎?這真叫作不求上進!沒有法子,把你們吃的東西揀一份來就
是!......」80,官員隨便踐踏人民,且對災民毫不有善。再者,我們從文中知道,所
謂「公呈」,就是災民的食物。官員既不盡責,又不能解決災患,也沒有協助災
民,反之要災民獻出他們的食物,反映官員不但無能、失職,而且對災民的冷漠、
貪婪、搜刮民財。
當考察官員「考察」完畢,便返回京都水利局。從文中「......水利局的同事們就
在局裡大排筵宴...... 大員們就講了一些水鄉沿途的風景......」81便知道,他們返回水利局並
不是研究災情、商討救災方法,卻設宴耍樂。此外,文中「......纔取出大家采集
了來的民食來......纔決定以寫著『國泰民安』的一塊為第一......咬一口松皮餅......說自己明天就要
掛冠歸隱,去享這樣的清福;咬了柏葉糕的,卻道質粗味苦,傷了他的舌頭,要這樣與下民共
患難,可見為君難,為臣亦不易」82一段可見,官員把「公呈」中飽私囊,而且從「決
定以寫著『國泰民安』的一塊為第一」、「歸隱......享這樣的清福」、「與下民共患難」,可見官
員的虛偽,對水災、災民等苦中作樂,漠視災民生活於困境中的痛苦,沒有救災
之心。
更甚的是,官員不重視災民、人民的生命,甚至有草菅人命之嫌。從文中「......
76 魯迅:《故事新編》頁48
77 魯迅:《故事新編》頁50
78 魯迅:《故事新編》頁48
79 魯迅:《故事新編》頁48
80 魯迅:《故事新編》頁51
81 魯迅:《故事新編》頁52
82 魯迅:《故事新編》頁52-53
230
『倒還像個樣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產不少;飲料呢,那可豐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實,
他們是過慣了的。稟大人,他們都是以善於吃苦,馳名世界的人們。』......」83可見,官員未
能如實反映災情,反之把災情美化,更游說大人(禹)忽略災民。有的更認為,
「......他們以為華夏的人口太多了......『減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況且那些不過是愚民......」84
即使災民死了,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同時,更把人民稱作「愚民」,貶低人民
的價值。反映在官員心目中,人民的價值接近零,不需重視。
在《魯迅名作鑑賞辭典》中,指出當時國民黨的大員將堤防基金用在鴉片、
內戰經費上,以致河堤失修,洪水泛濫。期後還召開「籌賑水災遊藝大會」、舉
辦「舞選」「花選」等,以救災為名,尋歡作樂,捐款也落入官員私囊中。魯迅
也有在〈理水〉一文中,針對此事作諷刺,從「......卑職可是已經擬好了募捐的計劃......
『準備開一個奇異食品展覽會,另請女隗小姐來做時裝表演,,只賣票,並且聲明會裡不再募捐,
那麼,來看的可以多一點。』......」85一段可見。
從以上可見魯迅對政府、官員作出無情的諷刺,同時,把他們的醜惡完全地
揭露於讀者的眼前,同時,也反映出魯迅對政府、官員的強烈不滿及指責。
第二是文化城事件及對學者的諷刺
魯迅除了對政府官員大肆諷刺之外,還對當時的學者進行諷刺。
魯迅在文中首先嘲諷的,就是學者提出文化城的謬見,即是當時的文化城事
件86。文章開首「......在文化山上,還聚集著許多學者,他們的食糧,是都從奇肱國用飛
車運來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夠研究學問。......」87一段,句中的「文化山」、「聚集
著許多學者」已露了端倪。到了文章中段,「不過第一要緊的是趕快派一批大木筏去,
把學者們接上高原來。......學者們有一個公呈在這裡,說的倒也很有意思,他們以為文化是一國
的命脈,學者是文化的靈魂,只要文化存在,華夏也就存在,別的一切,倒還在其次......」88,
魯迅對文化城一事的諷刺便呼之欲出了。因為上文學者公呈的意見,與當時學者
所提出的文化城謬見是大同小異的。而魯迅在〈理水〉一文對文化城一事意見的
83 魯迅:《故事新編》頁55
84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85 魯迅:《故事新編》頁55
86 對一九三二年十月北平文教界江瀚、劉復、徐炳昶、馬衡等三十餘人向國民黨政府建議明定
北平為「文化城」一事。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侵佔我國東北,國民黨政府準備從華北撤退,
已開始準備把可以賣錢的古文物從北平搬到南京。江瀚等想阻止古文物南移,可是他們竟以
當時北平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沒有重要性為理由,提出請國民黨政府從北平撤除軍備,把它劃
為一個不設防的文化區域的極為荒謬的主張。他們在意見書中說,北平有很多珍貴文物,它
們都「是國家命脈,國民精神寄託之所在……是斷斷不可以犧牲的」。又說:「因為北平有種
種文化設備,所以全國各種學問的專門學者,大多薈萃在北平……一旦把北平所有種種文化
設備都挪開,這些學者們當然不免要隨著星散。」(見於《偽自由書.崇實》
87 魯迅:《故事新編》頁41
88 魯迅:《故事新編》頁55-56
231
回應,就是「放他媽的屁」89,反映出魯迅是絕不認同的。
同時,「他們的食糧,是都從奇肱國用飛車運來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夠研究學
問。......」句中指當時在災難中的學者還繼續研究「學問」。其實,魯迅正對學者
只顧研究「學問」,缺乏承擔社會責任、對社會毫無貢獻作出諷刺,從接著的一
段,描述學者運用他們的「學問」,為禹能否成功治水、禹是不是一個人等,對
救災全無幫助的問題上研究、爭辯,便可知一二。
除此以外,魯迅還在文中對學者們及其學問多番諷刺,有的學者更被塑造出
來,作針對性的嘲諷,同時,也反映了魯迅對當時這些學者及其學問的看法。
先說魯迅作針對性諷刺的學者及其學說。
首先,「一個拿拄杖的學者說。『我曾經搜集了許多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家譜,很下過一
番研究工夫,得到一個結論:闊人的子孫都是闊人,壞人的子孫都是壞人——這就叫作「遺
傳」。......」
90 文中,那位拿拄杖的學者,實為潘光旦91,而魯迅所要諷刺的就是他
提出的優生學說,亦即是上文的所謂「遺傳」。文中的這個學者,被描寫成一個
只會向人討家譜作研究的學者,說沒有家譜就研究不精密,得不出結果;又說根
據「遺傳」鯀不能平洪,因此禹也會失敗。最後從故事發展,禹平洪的成功,諷
刺了潘的所謂「遺傳」,同時,亦肯定他相信的進化論92。因此,不難理解他對潘
的優生學說的不認同,並加以諷刺。
還有,文中提到另一位鳥頭先生的看法,指「『......其實並沒有所謂禹,「禹」是
一條蟲,蟲蟲會治水的嗎?我看鯀也沒有的,「鯀」是一條魚,魚魚會治水水水的嗎?』『那麼,
他的名字弄錯了,他大概不叫「鯀」,他的名字應該叫「人」!至於禹,那可一定是一條蟲......』」
93。這位鳥頭先生,是暗指「古史辨」學派的創建人顧頡剛94。魯迅在〈理水〉
一文中,他用「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的方法,把顧稱為鳥頭先生95,對
顧挖苦一番。同時,亦以一個鄉人的話(禹是人),及故事中的禹的確是一個人,
對他的學說加以諷刺。
還有文中「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皋陶大人那裡去法律解決!」一
段,是諷刺留粵聽審96一事。
89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90 魯迅:《故事新編》頁42
91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359
92
根據《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一書指,魯迅受進化論的影響十分深,且認為「新一代比老一代強」(頁22)
93 魯迅:《故事新編》頁42
94 根據《魯迅與他罵過的人》一書指,顧在1923 年討論古史的文章,認為「禹是一條蟲」,也曾以《說文解字》訓「禹」
為「蟲」作根據,提出禹是「蜥蝪之類」的蟲的推斷。魯迅認為他「將古史『辨』成沒有」,亦反映了魯迅對疑古
派的系統看法。(頁176-177)
95 根據《魯迅與他罵過的人》一書指,把顧稱為鳥頭先生――鳥頭是從顧字而來的。據《說文解字》,顧字從頁雇聲,
雇是鳥名,頁本義是鳥頭。
96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178
232
此外,「......『是之謂失其性靈』坐在後一排,八字鬍子的伏羲朝小品文學家笑道。『吾嘗
登帕米爾之原,天風浩然,梅花開矣,白雲飛矣,金價漲矣,耗子眠矣,見一少年,口銜雪茄,
面有蚩尤氏之霧......』」
97從文中的「小品文」學家及他的行文,暗示出這一段是影
射林語堂98。因為林當時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99魯
迅對於林語堂的提倡並不贊同,甚至對立,也在<從諷刺到幽默><小品文的危
機>等文章,批評林語堂的錯誤。在這些文章中魯迅曾尖銳地指出「凡我們現在
的國情,我們的國人都不允許幽默長久下去」100。因為這些幽默小品,只會將屠
戶的兇殘,使大家化為一笑,收場大吉。在那炸彈滿空、河水漫野之處來賞玩這
小擺設,實在缺乏民族責任心。
而在「他們以為華夏的人口太多了......減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況且那些不過是愚民,
那喜怒哀樂,也決沒有智者所玩想的那麼精微的。知人論事,第一要憑主觀。例如莎士比亞......」
101一段,是諷刺陳西瀅、徐志摩等人經常標榜他們懂得莎士比亞。在《魯迅與他
罵過的人》一書中,指「魯迅不是討厭莎士比亞,而是討厭徐志摩把莎士比亞據
為己有,並將其當作洋坤士的徽章的作態,反感他們對勞苦大眾的冷漠,反感他
們以高等華人自居的派頭。」102從上文他們稱災民為愚民一點及漠視人民生死的
描寫,便可看到魯迅對他們諷刺及其原因。文中魯迅以「放他媽的屁」103對他們
作回應。
魯迅除了對以上幾位學者作針對性的諷刺外,亦對當時一些崇洋學者作出
嘲諷。文章開首的一段,學者說:「『古貌林!』『古魯幾哩……』『O.K!』」104等 及文
中間中出現的「O.K!」,就是那些崇洋學者。《魯迅的諷刺藝術》一書中載
了魯迅對洋學者的看法,說:「不錯,他們懂洋話,所懂的大抵是「英文」,「英
文」,然而是他們的吃飯傢伙,專用於服事洋東家」105。在文章開首的洋學者的
確說英語,然後得到救濟品的情形,正正把魯迅上述的說話形象化的表達出來,
對他們嘲諷。
還有文中「學者搶著說,『榆葉裡面是含有維他命W 的;海苔裡有碘質......兩樣都極合於
衛生。』『飲料呢......一萬代也喝不完。可惜含一點黃土,飲用之前,應該蒸餾一下的。敝人指導
過許多次了,然而他們冥頑不靈,絕對的不肯照辦,於是弄出數不清的病人來......』」
106也
97 魯迅:《故事新編》頁48
98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359
99 《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頁195
100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131
101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102 《魯迅與他罵過的人》頁122
103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104 魯迅:《故事新編》頁41
105 《魯迅的諷刺藝術》頁254
106 魯迅:《故事新編》頁47
233
是《魯迅的諷刺藝術》一書記載了魯迅亦曾指崇洋學者「那裡零零碎碎販運一點
回來的就變成了中國的呵斥八極的學者」107的形象表現。從學者提出維他命
W、蒸餾等這些西方的用語,就可以指出這是就是洋學者。不過,維他命W 的
不存在及對蒸餾的誤解,表現那些洋學者的一知半解,學問淺薄,就是眼中的「零
零碎碎」。然而,這些洋學者不但胡說八道(指食物營養、衛生;食水充足、蒸餾用水
便可),還指那些生病的災民因沒有依從他蒸餾用水,具體且形象化地解釋魯迅所
言的「呵斥八極」。
為魯迅諷刺學者這一節作一個小結。魯迅對學者們的諷刺有一些共通點。在
文中的學者總是恃自己是學者、曾受教育、有學問等,認為自己的地位高於其他
人,把其他人看扁,甚至瞧不起其他人,如文中的學者常常稱人民為「愚民」,
否定他們的說話、智識,甚至價值,而魯迅先諷刺他們這些自視過高的態度。
文中的所有學者,提出的學說、意見全無助於救災。如禹不是人、禹水會失
敗、減少人民或有助治國等,都只在水災這個問題上繞圈子,禹的一句「用『導』」
對國民來得更實際,更把水患解決,諷刺學者受教育,卻對社會國家全無貢獻,
亦缺乏對社會責任的承擔。
第三是封建思想的諷刺
魯迅一向反對中國傳統的封建思想,指禮教吃人。
魯迅對傳統文化批判時,主要指向儒學的倫理道德,他從「孝道」「節烈」
入手,揭露孔子主張的「禮」「仁」的虛偽性和反動性108。他指出「孝」「烈」
這類道德是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109。封建統治者利用「忠」「孝」「節」的
倫理制度,作為精神支柱控制民眾,從社會到家庭,形成統治者永遠是至高無上
的權威,被統治者是喪失了個人意志和人格的奴僕,從而鞏固和維持封建統治,
阻擋社會向前發展110。
文中亦有對「節」「孝」「忠」作出諷刺,但著墨不多。
文中「禹太太,這個年頭兒,不大好,從今年起,要端風俗而正人心,男女有別了。現在
那一個衙門裡也不放娘兒們進去,不但這裡,不但您。這是上頭的命令,怪不著我們的。」
111 這一段就是對「節」作出諷刺,表現了禮教的過份約束。
而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老大人昇天還不到三年。......」
112點明
107
《魯迅的諷刺藝術》頁266
108 《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頁3
109 《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頁3
110 《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頁4
111 魯迅:《故事新編》頁53
112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234
「孝」,亦是魯迅對「孝」的諷刺,指官員用「孝」為理由阻止禹用「導」,表現
這些倫理思想會令個人意志喪失、阻礙個人或社會發展。
從「 『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評的好法子,」白鬚發的老官恐怕胖子鬧出岔子來,就搶著
說道。「別的種種,所謂『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壞在這一點上」113,帶出了所謂「忠」,
表現執著於既定的事物,排除新事物,做成過份保守、故步自封,令個人及社會
的發展受到阻礙。
最後是國民弱點
魯迅早期提出的「國民性」問題114,是一個旨在改造舊中國的思想革命的口
號。魯迅批評「國民性」的弱點,意在復興和改善,是為了求得民族的生存和發
展。魯迅批判當時的國民性弱點有幾方面115――奴性116、瞞騙與大團員117、等級
觀念118,還有自欺欺人、怯懦等。
在文中,那些官員和災民的形象,表現出國民的奴性,即在下者服從在上
者,即使受盡魚肉,也只懂在美化這些壓迫,不懂反抗。
文中那些考察官員對著那些災民無所不為,如要災民、學者替他們完成公
呈,同時,又藉工作遊山玩水,利用其官員身分搜刮民財。但當官員回到水利局
大排筵席間,從文中「這一嚇,把大家的酒意都嚇退了,沙沙的一陣衣裳聲,立刻都退
在下面。」「『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膽的屬員,膝行而前了一點,恭敬的問。 」119看
到,眾官員聞得禹來的時候,都顯得慌慌忙忙,對禹也恭恭敬敬,不敢挑戰或惹
怒禹,與考察時對災民的態度相比,真是天淵之別,盡顯官員的奴性。
在災民之間,較弱的也是受欺負,如有疙瘩的那一個,文中「大多數就推定了
頭有疙瘩的那一個......他就哭著一口咬定:做代表,毋寧死!大家把他圍起來,連日連夜的責以
大義......還不如冒險去做公益的犧牲,便下了絕大的決心,到第四天,答應了。」120,可見他受
113 魯迅:《故事新編》頁56
114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頁73
115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頁81
116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一書載,魯迅指,壓迫者的奴性,是「專制者的反面」,他們「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
時則奴性十足」。被壓迫者的奴性,則是「反抗的反面」,被壓迫者反抗失敗,就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贊
歎、撫摩、陶醉,「變成了萬劫不變的奴才」。(頁81-82)
117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一書載,魯迅指這個瞞騙傳統,滲透到上上下下的國民之中。在上者騙在下者為了統治,
叫「愚民政策」;而在下者騙在上者,叫「愚君政策」;中間騙兩面,上愚君,下愚民,則為了自己做穩官。因此,
人民就沒有問題、沒有不平,也就沒有反抗、沒有問題解決,也就是國人最愛的大團員。(頁82)
118 《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一書載,魯迅指在中國社會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一級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也
不想動彈。(頁82)
119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120 魯迅:《故事新編》頁48-49
235
盡壓迫,最後反抗失敗,只得服從。同時,他把這個失敗美化成「公益的犧牲」。
那個有疙瘩的人起初受災民欺壓,見到官員也十分害怕,文中也提到「大員
們呼喚了。他兩腿立刻發抖」121。為避免惹怒官員,他沒有如實報導災情,何況向官
員爭取或反抗?所以,他便把這些惡劣的情況美化了,還逗得官員十分開心,如
「......我們是什麼都弄慣了的......」「『我們總有法子想。比如水苔,頂好是做滑溜翡翠湯,榆葉
就做一品當朝羹。剝樹皮不可剝光,要留下一道,那麼,明年春天樹枝梢還是長葉子,有收成。
如果托大人的福,釣到了黃鱔......』」122。然而,期後那個有疙瘩的人的地位亦慢慢提升,
因為他是下民的代表,且與官員會晤,從「......吃得來的。只有些小畜生還要嚷......」123句
中把其他人稱作「小畜生」,然後,回到岸上更大聲吩咐其他災民工作,可見他
與其他災民的身份,跟較早前的身份對調過來,成了在上者。而其他人卻變成了
在下者,且聽從他的吩咐,不敢反抗,從文中「......把大人的吩咐傳給岸上,樹上和排
上的居民,並且大聲叮囑道:“這是送到上頭去的呵!要做得乾淨,細緻,體面呀!……”所有
居民就同時忙碌起來......」
124便看到。從那個有疙瘩的人的轉變,便清楚表現出魯迅
所以諷刺的國民奴性。
除了奴性,還有瞞騙傳統125。
在文中災民、學者都不如實反映災情,為著不想與官員起衝突,因此,表現
出沒有任何問題。而官員也不將實情反映給禹,也是為免自己惹麻煩,也免
得得罪禹而惹禍。的確,官員做穩了官,表面上也沒有問題發生,也沒有問題要
解決,國家天下太平。然而,真的天下太平嗎?魯迅從〈理水〉一文對這個瞞騙
傳統的諷刺,直指出國民逃避現實的處事態度,令事情不能解決的同時,
甚至令問題惡化,且反映出國人的目光短淺。
〈理水〉一文也將國民的等級觀念126表現出來。
文中所有人的地位並不平等、有其高低的。禹在文中的地位最高,官員對他
也要恭恭敬敬。官員則在禹之下,在萬民之上,學者、人民都對官員生畏。官員
之下是學者,從學者對官員恭敬,對人民呼喝便可見到。接著是人民,而人民之
中也有高低也,而疙瘩的一,地位最低,從人民對他的欺壓便可知道。可見,國
民是一級一級,地位分上下,在上的自視高貴,在下的自覺卑微,下級的又不會
向上級挑戰。
此外還有自欺欺人、怯懦,從他們只懂「美化」生活的艱苦,不敢向官員爭
取便可見。
121 魯迅:《故事新編》頁49
122 魯迅:《故事新編》頁50-51
123 魯迅:《故事新編》頁50
124 魯迅:《故事新編》頁51
125 見註117
126 見註118
236
〈理水〉中的英雄
在〈理水〉一文中的唯一一個正面人物,可說是禹,與神話中的禹也是一脈
相承,改動最少的一個角色。他的描寫不但正面,且近於完美,是魯迅心目中反
映出的一個完美人物,是中國人的模範,亦是「中國的脊樑」127。
〈理水〉一文中,禹和他的隨從為人民和國家疲於奔命,與其他官員相比,
不但盡責,而且能幹。從「滿腳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繭」128可見,他平洪四處奔走。
同時從他妻子說他不回家、平洪的成功、救助災民脫離苦海,足可證明他是一個
官員的模範,也反映出魯迅心目中的官員形象。
此外,禹用「導」,挑戰老官員的地位,且衝破了傳統的封建思想和階級觀
念,相對於那些官員,禹亦表現出個人意志的發展,及勇敢果斷的性格。他也反
映出魯迅心目中思想革命先鋒的形象。
同時,禹的身上沒有任何國民弱點,相對於其他人,他對人人平等、不逃避
救災這個問題、承擔責任、勇敢、果斷等,也表現出魯迅心目中的國人典範。
因此,禹是魯迅筆下的完美國民典範,擁中國人應有的形象、思維,實為「中
國的脊樑」。可惜,這卻是魯迅的一個夢。
127 《魯迅研究論叢》頁308
128 魯迅:《故事新編》頁54
237
〈理水〉中的藝術手法
除了有題材、故事大綱外,還要有好的寫作技巧,文章才有感染力。因此,
在這一節談談魯迅〈理水〉中的藝術手法,分別有四個,看看他怎樣通過這些手
法把故事建構出來。
〈理水〉一文的寫作手法
〈理水〉一文運用了古今互涉的手法。魯迅利用了古時的鯀禹治水神話作為故
事的基礎,保留了當中的某些人物及情節,如治水英雄禹、堯舜時的水災、平洪
成功等。然而,在這個結構上,加上了中國三十年代的事件及社會背景,如堤缺
泛濫、水利局及官員、文化城事件等。將古時的神話故事、當時的歷史事件合二
為一,建構成〈理水〉這一個借古諷今的故事。
魯迅的〈理水〉,用了油滑的筆法,用笑為武器,對當時社會、官員作出憤
怒的批判。他沒有直接用嚴肅、嚴厲的筆觸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化作出批評,
然而,卻以喜笑怒罵的手法,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魯迅用喜劇作糖衣,包
裹著事實的悲哀,令人哭笑不得、悲喜交融。文中以有疙瘩的人的滑稽遭遇,如
他受壓迫、他對災民飲食情況的美化,及後他對其他人的吩咐,都指出了國民怯
懦、奴性等國民弱點。又如學者說禹不是人、維他命w、蒸餾等,用笑話的形式
表現出學者的謬見。
〈理水〉一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十分鮮明,如禹的英雄形象和性格、政
府官員的腐敗醜惡、學者的自視過高、災民的劣根性,都明確表現於魯迅的筆觸
下。在人物與人物之間,因此出現了強烈對比,從而帶出故事中某些人物或事件
的諷刺味道。如禹的能幹,顯示出政府官員的無能;從鄉人對禹的見解,
帶出學者的學問淺薄。
〈理水〉一文的強烈的諷刺效果,除了人物形象的鮮明描寫外,還有文中的
真實與虛構。〈理水〉中,有真實的人和事,如水利局及官員的腐化、顧頡剛
及他的學說等,但也有虛構的人和事,如鄉人及他跟學者的爭議、疙瘩的人和他
的遭遇等,都是魯迅的虛構人物和事件,用以發揮對比的作用,達到諷刺的效果。
又或是選取了某些真實的人和事,取其重點的點染塑造,真實與虛構夾雜其中。
如禹這個古人,魯迅取其治水英雄的一面,在文中把這個形象加以塑
造,點染成文。又如把當時國民的劣根性,放在魯迅虛構的疙瘩的人身上,加以
渲染。因此,〈理水〉一文也透過真實、虛構及兩者之夾雜,達致強烈的諷刺
238
效果。
〈理水〉一文的局限
〈理水〉一文也有其局限的地方,分別有兩處。
首先是時間和地域上的局限。〈理水〉一文所記錄、諷刺的人和事十分豐富,
但隨著時間的過去,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愈來愈有限。因為〈理水〉所記錄、
諷刺的是中國三十年代的人和事,三十年代的讀者大多可以了解文中的內涵。到
了現在的讀者,則未必能完全掌握了,對於諷刺官員這一點、學者的謬見和自視
過高、國民的弱點都可以了解,因為,在現今的社會,或身處的地方還可見到,
帶有共時性。但,要知道當中的文化城事件、對顧頡剛的嘲諷、潘光旦的諷刺等,
也要翻查一下中國歷史和文學史的書籍,因為不是發生於現今的社會,或讀者身
處的地方,帶有歷時性。所以,〈理水〉一文對讀者而言,有時間和地域上的局
限。
讀者的知識局限也會影響對〈理水〉一文的內容掌握。若果讀者對神話的認
識不多,可能未能清楚了解文中某些人物的身份、性格,如皋陶、丹朱、禹妻,
和〈理水〉對神話及人物的改寫情況,又或對中國歷史的知識不豐富,便難於理
解文中事件的諷刺,如水災與官員的關係、文化城究件等,因此,從文中所看到
的角度會較少,也難以產生共鳴。但,如果讀者的知識豐富,這樣,對於〈理水〉
一文的神話改寫、文中的歷史和人物的諷刺等,可能較易掌握和理解,讀起來也
不會太吃力,同時,看到的角度也會較多,也容易產生共鳴,引起迴響。
239
後 記
就鯀禹治水神話與魯迅〈理水〉的報告,提出了兩個問題,同學亦討論其中。
1.你覺得故事中能表現出神話中的禹或禹的英雄形象?
2.你會否覺得理水一文諷刺意味過重,失去故事味道?
首先是鯀禹神話和魯迅理水一文筆下中,禹的英雄形象比較。
神話中的禹,英雄形象之塑造較為具體,如透過禹自發為人民平洪、禹治水時與
怪物的搏鬥、他不怕艱苦到各地治水等,都具體且生動地表現禹的英雄形象。
然而,魯迅筆下的禹,沒有跟怪物搏鬥,著墨也不多,只通過側寫、襯托、
比較等,帶出其英雄的精神及形象,雖然並不具體,但深入地從精神意志揭示出
禹這個英雄人物。
從禹的英雄形象,引申出大家對〈理水〉一文尾段,「但幸而禹爺自從回京以後,
態度也改變一點了:吃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來,是闊綽的;衣服很隨便,但上朝和拜客
時候的穿著,是要漂亮的。所以市面仍舊不很受影響,不多久,商人們就又說禹爺的行為真該學,
皋爺的新法令也很不錯;終於太平到連百獸都會跳舞,鳳凰也飛來湊熱鬧了。」129,對禹描寫
的看法。
有大部分同學認為,文章尾段表現禹的腐化,有些評論者也認為這是一定歷
史真實的反映130。同時,有些同學、學者認為他是「中國的脊樑人物」131,因此
不是腐化的表現,或有其他寓意。我認為,這可能是作者對於當前的社會沒有信
心,同時禹也只不過是虛構的人物,不能建決現實中的困境,所反映出的一個矛
盾表現。
另外,同學亦帶出關於故事的諷刺性把故事味道掩蓋的問題。有些同學認為
故事有堆砌之感,缺乏故事味道。但,有些同學認為魯迅的主要目的為諷刺,非
為創作故事,因此,沒有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是舊瓶新酒,用古時的故
事作基礎,注入當時的故事,內容十分豐富,但難以令現今一代的讀者完全理解
和掌握,難以引起現今讀者對文章的興趣和共鳴,因此難以領略文中的內涵和其
故事的味道
129 魯迅:《故事新編》頁61
130 《魯迅研究論叢》頁276
131 《魯迅名作鑑賞辭典》頁283
240
參考書目:
1. 袁 珂:《古神話選釋》;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第1 版
2. 袁 珂:《中國神話傳說》上;北京 :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
3. 袁 珂:《神話選譯百題》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4.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 : 巴蜀書社, 1993
5. 袁 珂:《袁珂神話論集》;成都 :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6
6. 袁 珂:《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1993
7. 嚴黛玲 王亦農編:《世界神話故事大觀》下;長春市 : 吉林攝影出版社 ; 吉林音像出版社,
1997
8. 劉城淮編:《世界神話集》2;長沙 : 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
9. 程 薔:〈鯀禹治水神話的產生和演變〉(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
10. 涂元濟:〈鯀化黃龍考釋〉(見於馬昌儀:《中國神話文學論選箤》下;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出版社,1994)
11. 魯迅:《故事新編》(刊於《魯迅三十年集》4)
12. 王景山編:《魯迅名作鑑賞辭典》;北京 : 中國和平, 1991http://www.library.ln.edu.hk/eresources/etext/chi/chi305/2002_3/pdf/chi305_0320.pdf
13. <<社會科學戰線>>編輯部編:《魯迅研究論叢》;吉林 : 吉林人民,1980
14. 魯迅:《偽自由書》;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15. 房向東:《魯迅與他罵過的人》;上海 : 上海書店, 1996
16. 包忠文:《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南京: 南京出版社,1989
17. 張學軍:《魯迅的諷刺藝術》;濟南 : 山東大學出版社,1994
18. 廖超慧:《剖視人生-魯迅與文化名人》;西安 : 陝西旅遊出版社,1992
19. 李啟彥 黃嫣梨 林潔明編《中國文化專題》;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8
241
附 錄
-五本書籍對鯀禹治水神話故事記載的比較圖
用法:書目對下的方格為依次排列的故事情節。每本書均以一條顏色線作代表,
而顏色線穿過的方格,則表示該本書載有方格中所提及的情節。*為〈理
水〉一文的選材
242
鯀禹治水神話
《古神話選釋》《中國神話傳說》(上)《世界故事大觀》(下)《神話選譯百題》《世界神話集》2

共工‘振滔’(推想是天帝意旨) 共工和相柳圖毀生靈
* 水災
鯀決心治洪水 四岳諸侯推舉鯀治水 鯀決心治洪水 四方主神推鯀治水
築城建國九年
鯀竊‘息壤’治水 貓頭鷹和烏龜提議,鯀竊‘息壤’治洪水 鯀竊‘息壤’治洪水
* 天帝得悉鯀竊‘息壤’,派火神祝融把鯀殺死,於羽山
鯀化黃熊,羽淵之神
鯀被殺後,屍體三年沒有腐爛 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
天帝派天神用吳刀把鯀剖開 人用吳地生產之刀剖開鯀
禹出 虯龍從鯀腹跳出,為鯀的兒子禹 禹從腹出來
鯀化黃龍/能/熊 鯀化別的東西進羽淵 鯀化黃龍跳進羽淵 鯀化黃龍
*天帝命禹治洪水,並賜予息壤和應龍 天帝命禹治水,賜息壤
化大漢
率龍引水路
* 群神於茅山(會稽)商討治水事宜和對付共工。防風氏殺
惹怒共工
驅逐共工
應龍在前指向劃地,玄龜在後佈息壤,(疏導和堙障) 殺相柳,挖塘,建台
河伯贈河圖 至桐柏山擒無支祈
龍關之山(龍門),伏羲贈玉簡 瑤姬助禹
率眾神至桐柏山,無支祈132被壓陰龜山下 瑤姬助禹 應龍玄龜(疏導堙障)
至桐柏山擒無支祈
*三十歲,娶塗山氏(女嬌/九尾狐),見禹化熊,跑至嵩高山下變成石頭,向北裂開生兒子啟
周歷四方萬國平洪
殺相柳133,挖塘,建台 至桐柏山擒無支祈 殺相柳,挖塘,建台 會稽總結平洪
* 洪水平定,量地 殺防風氏
*舜帝讓位,贈‘元珪 舜帝贈‘元珪’ 鑄九寶鼎 洪水平定,四方巡行
鑄九寶鼎 四方遊歷 天帝任他山川之神統管
病率於會稽
* 奇肱國134
132 見註21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