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蕴育医院好吗:谈说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28:18

谈说话

 

团结报 文歌 2011.8.7

 

  说话是一个身心健全的人与生俱来的功能。从一岁左右咿呀学语到因各种原因离开这个世界,生活中几乎时时处处是与说话相伴的。但如何说话却是大有讲究的。

  近日从“网易新闻”中看到《南方都市报》在报道全国“两会”的一篇报道说:三天的分组讨论中,张维庆(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先后拒绝了十几家媒体的采访要求。这个在去年“两会”上因为一句“讲真话越来越难”而备受关注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让不少慕名而来的媒体记者空手而归。即便在其最为熟悉的计划生育政策领域,他也一直拒绝发表任何意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个部级高官的感慨和经历应该可以唤起许多人的共鸣和思考的。

  曾经,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在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时,真的是青春年少、书生意气,颇有一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激情,不管各种场合,公开的和私下的,正式的和业余的,经常是无忌讳、无保留地侃侃而谈,甚至还闹出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来。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刚20岁的我在湘西一个县任团县委书记,县里在国庆节时组织了一次万人歌咏比赛,开幕式上要我代表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几家举办单位讲几句话,我满口应承,连夜准备。第二天在比赛之前按照活动安排在台上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讲完之后,自己感觉蛮好,还陶醉了好一阵。活动结束后回来的路上,一位年纪稍大的县委机关的同事兼兄长把我叫到一边,轻轻对我说:“小刘,你今晚的讲话其他都好,内容也还算精彩,但有两点不足,一是你声音太大,有麦克风扩音器,你声音太大反而听不清了,一定要掌握好度,二是讲得有点长,这种大场合有四、五分钟就足够了!”我如醍醐灌顶,才知讲话还有这许多学问,忙点头称是。

  在后来的岁月中,我虽然一直在行政这条路上步步前行,讲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似乎却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在很多场合,包括在交际聊天的聚会或是吃饭饮酒的餐桌,人一多,我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安静地听。不愿说话,不会说合适的话,又没有笑料时,我就拼命抽烟。抽烟时就能一边听,一边笑,偶尔还可做沉思状,让本有说话功能的口舌有事可做,让它们不至于太寂寞无聊。这样,每每一餐饭或一场聚会下来,我话没说几句,烟则抽了几包,回到家咳嗽不断,心痛我的老婆又要唠叨半天方才休息。

  真正爱说话的人大抵属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刚踏入社会,对满世界充满憧憬,对一切皆感到好奇,青春年少,有充分表达的欲望,有如小鸟初啼,喳喳叫个不停;第二种是经历许多人生历练,感悟良多,思索亦多,这种思索和感悟凝成了诸多人生的至理名言,许多还能上升到哲学意味,甚至进入大彻大悟的境界;第三种则完全是肚中无货,偏多哗众取宠,假话满嘴,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第一种说话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都是从那时走过来的,第二种说话是让我敬畏的,那是人生历练的难得境界,第三种说话则是可恨的,遗憾的是这样说话的人不在少数矣。

  我一直在想,自己为何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呢?如果上面分析的三种说话情况基本准确,我则是第一种说话的年代早已过了,第二种说话的境界还远达不到,第三种说话则恨之厌之,耻于为之。三种说话的境界皆不相符,故此我说话也就越来越少,某种意义上也使口舌的话语功能打了许多折扣。

  好在像我这样不爱说话的人不是特例,也不算稀有。我从大学时就十分佩服的大师级作家贾平凹就是一个,他说他不爱说话,由此经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的,出门时每每把提包上印的“聋哑学校”几个字亮出来,这样出门自然很少需要说话,反倒觉得很自在。毕竟是大师,不仅是文学大师,看来还是生活大师。

  母亲在我年幼时经常用两句古诗教导我做人,即“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在解释前一句时她说要“谨言慎行”、“少言多行”、“不言只行”,解释后一句时则说,爱国是大事,忠孝是大事,诚信是大事。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能说出这样许多的道理,是我一生中对母亲除了爱还有崇拜的重要原因。这些教导一直影响着我做人,当然也影响着我说话。

  少说话,自己有时觉得乏味,别人也会认为木讷,时间长了,甚至会导致表达功能的退化。说话少,就好似商品缺乏营销,进入市场的途径和环节就会减少许多,狭窄许多,不管是在仕途或是在社会,就会失去许多机遇,失去许多好事,但同时也会少许多是非,多一份心安和宁静。有时真有思想要表达时,说话也不是唯一途径,还可以诉诸文字,文字无声,但绝对要用心。得如此,善莫大焉!


类别:修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