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 日语翻译:优化西城区人才环境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3:15:37
优化西城区人才环境的思考

张建国

  前不久区委区政府为“实施经济强区、文化兴区和环境优区”三大战略,专门召开了西城区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并开始实施“西城区2004-2008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在促进我区力争在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把西城区建设成为体现中国特色、首都气派、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仅就优化西城区人才环境谈谈浅见。
  一、人才是实现“三区”战略的基础
  唐代著名政论家赵蕤在他的《长短经》一书中说:“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次论政体也。”意思是说:任何事业,得到人才就能兴旺,失去人才就会失败。人才就是事业的生命力,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现在有人提出“管理为王”的口号,其实深究管理的内涵,不外乎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实现人、财、物资源最优化的配置、指挥、协调等,以便最有效的实现组织价值和目的的动态过程。然而一切的管理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财、物资源的调配来自人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决策与行动。所以一切的管理制度,都是限制和禁止个体的人利用组织赋予的资源做妨碍组织利益的行为,都是激励和鼓舞人在服从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对财、物的调配,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实现政府、企事业的目标和价值。可见,管理是实现政府、企事业价值和目的的主要手段,而人的管理,特别是人才的管理则是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
  由此可见,西城区实现“三区”战略,其核心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二、环境是人才发挥潜力的关键
  环境是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列宁说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大抵就是这个意思。理论创新也好,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也好,固然要靠人才,但如果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很可能把人才当庸才,把英雄当狗熊。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某某人才在此单位什么都不是,而换到彼环境则很快做出成绩,令人顿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的感喟。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早在几千年前就用“香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写过一篇《桔颂》,论述人才与环境的关系,极富启迪意义。他盛赞桔树(人才)因为“生南国兮”,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故而“文章烂兮”,但它又“深固难徙”,“受命不迁”,一旦移植到北方,过江为枳,就成了干涩难吃的青果了。原因无他,环境气候使然。以物之道,移之人理,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人类从 “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一种高级精神创造活动,而人或人才作为思维创造的主体,必须要有良好的活动空间。换言之,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创造活动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流的工作需要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环境,二者相辅相成。
  三、坚持“三区”战略,必须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凝聚力,环境就是生产力。人才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要考虑硬环境,又要考虑软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是整个大环境的一部分。我们要将人才资源与我区经济、社会、市场、人文、政策等各种环境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营造和优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一)创新人才观念,树立“大人才”、“大环境”观
  人才环境观念要与时俱进。人才资源是社会共享的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和共同关心。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观,只有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才环境,才能发展和繁荣我区经济,只有以人为本位,才可以解决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要把改善和优化人才环境当作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从知识经济、入世挑战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来认识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从全区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从全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来认识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性。要在人才资源开发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形成共同营造人才环境的整体合力。
  (二)营造有利于聚集人才的区域发展环境
  1、转变政府职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政府的角色,就是要营造好的软硬环境,不该管的坚决放开,该管的确实管好。要蓄水养鱼,而不能竭泽而渔。要树立高效务实的诚信政府形象。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每一个公务员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每个工作部门都应该是投资环境。资金流动总是向环境好、收益快、稳定性强的地区流动,要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到人才环境的建设中来,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人才大环境和谐地有机地统一起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信用环境,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提升区域基础建设水平。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大环境,真正实现人才环境的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和谐发展。
  2、加强区域经济与发展整体形象的建设。坚持走“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适宜人们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社区环境;建设“数字西城”,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加强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巩固“教育先进区”的成果,优化教育资源,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要树立得胜科技园品牌形象,打造科技品牌优势,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对区财政的经济贡献,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采取措施,清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障碍、服务性障碍,建立平等的人才环境,使民营经济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建立纳税大户、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企业办事优惠卡”服务方式,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为非公经济多做实事,多谋实利,把民营经济做强、做大。
  (三)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培育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环境。
  1、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1)以事业激励人。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去推动,人才的稳定也需要事业去吸引。通过发展事业,给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平台,以事业凝聚人才。有所抱负的人才,考虑的重点不是舒适的住房和待遇的高低,而是事业的成功,对社会的贡献和自我表现价值的实现。我们要认识事业留人、事业聚才的重要性,大胆使用人才,将优秀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几年来我区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了一批双高人才并引进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把引进的人才置于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中,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特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留住人才的根本。
  (2)以政策吸引人。一个地区的人才政策是否完备、配套,是吸引和稳定人才的关键。我们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实行人才储备政策,放宽人才工资政策,强化人才奖励政策,优化人才服务政策。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基金,引进紧缺人才,启动科研经费,对有市场发展前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可加大贷款力度,实施金融扶持政策。强化知识产权的法律宣传,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健全完善的政策机制,对人才成长产生推动力,这是留住人才的保证。
  (3)靠待遇留住人。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尽管金钱不是第一要求,但也需要生存发展、养家糊口。利益驱动仍是当今聚集人才的重要机制。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后顾之忧。以业绩为取向,建立灵活自主的分配激励机制,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原则,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分配方式,向优秀人才倾斜,这是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
  (4)用感情温暖人。对各类人才在政治上爱护他们,人格上尊重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提倡创新,鼓励创业,形成爱才、重才、容才的舆论环境。尊重人才的个性发展,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激励他们敬业爱岗,发展事业,使人才和单位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达到单位增效、人才获益的双赢,这是留住人才的纽带。
  2、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竞争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和机遇,提倡“赛马”机制,“赛场”选才;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推行公开招聘、竞争择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广纳群言、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多形式、多层次进行人才创新培训。人才培养要调整思路,与国际接轨,培养高新技术创新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通过派出研修和访问学者,培养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抓好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按照“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原则,强化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建立“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引导、适应竞争需要、个人成长驱动”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挖掘利用好本地现有人才,对本地拔尖人才、实用人才加大选拔培养力度,完善优秀拔尖人才选拔制度和培养规划;着眼于未来,建立终身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抓好人的能力建设、培育和开发工作,构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4、健全人才法制机制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要求我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学习新规则,提高执法水平。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施公务员的公共行为规范,加大对公务员监督力度,转变公务员的工作作风。 积极营造机制健全、监督有力的人才法制环境,使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良好的环境是孕育人才的摇篮。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一种环境,使人才脱颖而出。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流入西城,才能增强西城发展的后劲,加快西城发展的步伐。(作者系区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