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嘴小是不是b也小:明朝帝系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03:55
                                                                                  明朝帝系表

 

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至公元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推翻,共276年,历16帝、17朝,出现了3对兄弟皇帝。之后1年多满清又亡大顺。所以,明朝实际上是我汉人所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的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我国差点就和当时的欧洲国家一样走上了一条发展的“高速公路”。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这些改变世界的大事儿就会提前一、二百年首先发生在我们的身上,还哪有“日不落帝国”的份儿。

永乐四年(1406)至宣德八年(1433),三宝太监郑和奉皇命前后七次下西洋,共计19多万人次1700多艘船只(平均每次240船27500人以上),最远到达今红海和非洲莫桑比克海峡。威震海外,震惊世界!1493年欧洲人Cristóbal Colón(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第二次西渡美洲时也不过17条船1200多人;1497年Vasco da Gama(瓦斯科·达·伽马)开辟新航线时也不过4条船170人;1519年Fernão de Magalhães(费南多·麦哲伦)舰队环球航行时也只有5条船270多人。当时欧洲所有沿海国家联合起来也不一定能达到我明朝时规模。

从明朝起,每位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和清太宗例外),纪年简单了不少。

开国皇帝(首朝)(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我国第二位平民出身的统一王朝的帝王)

【年号】洪武
【生卒】
大元朝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终71岁,为整个大明朝最长寿的皇帝,他的儿孙辈皇帝没一个活过他的。死后葬于京师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孝陵,殉葬46人。关于殉葬这件事情我们必须得说说。用活人陪葬这一残忍制度其实我们汉人王朝从西汉以后就已经被历朝历代停用了,但朱元璋还是继承了蒙元的这一陋习,直到他的孙子的孙子(英宗)朱祁镇时才被废止。
【在位】大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崩,共31年,登基时40岁。

【生平】朱元璋17岁时家乡遇蝗灾大饥,父母死。为了生存他当过和尚、做过乞丐(说得好听点儿叫化缘),25岁时被逼无奈投奔义军参加反元斗争,历任士卒→九夫长→镇抚→总管→元帅→丞相→吴国公→吴王,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最终登基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国号“明”。并于称帝同年闰七月,由大将徐达攻克大都(今北京市),灭亡大元,赶跑了蒙古人光复了我河山,从而将我国政权重新置于汉人统治下。

朱元璋在成为我大汉民族英雄的同时也成为我国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帝王(第一位是汉朝高祖皇帝刘邦)。并且,太祖也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只要有理想、肯努力,乞丐也可以当皇帝!


太祖以威猛治国,严刑峻法,大兴文字狱,满朝文武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每日上朝之前都需要与家人决别。其中洪武四大案(空印案、盗粮案、胡惟庸党案、蓝玉党案)牵连数十万人之众。对贪污腐化采取严厉打击的手断,但屡贪屡杀屡杀屡贪。太祖日理万机,没有节假日。

但太祖毕竟学历低点,肚里的墨水不多,制国方法多为农民的粗放式,以暴制暴、不切实际,效果很糟糕。为不使大权旁落,他
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宰相制度,并处死了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徐达等数千侯爵及开国功臣,其中绝大部分是冤死鬼。以至太祖晚年落了个暴君之名。

太祖本人有眼疾,症状用现在的话说叫色盲,并且他差点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一病症的人,只是没有继续深究下去罢了。目前公认的色盲症是由联合王国人John Dalton(约翰·道尔顿)发现于1794年。太祖当时的发现要比后者早了400多年。

太祖有26个儿子,他给每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他还为每个儿子的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表20字。也就是从他的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名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名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

【大事】洪武年间,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完成,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贯中,或与其老师施而庵合作而成。
太祖于洪武十年设置“锦衣卫”这一特殊机构,进而作为皇帝耳目打击朝中反对派。洪武三十年(1378)正式永颁布《大明律》,在总结了唐朝律法的基础上,更为简约和严厉。
【谥号】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洪武年间)、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永乐年间)、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嘉靖年间)。
【传位】孙朱允炆(懿文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标因病早亡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1392)。

第二位皇帝(次朝)(惠帝)朱允炆(太祖朱元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母吕氏)

太祖给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的后代规定的起名辈分表20字是:允文遵祖训 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 师良善用晟但实际上只传到了第二字“文”。原因见【生平】)。所以(惠帝)朱允炆第一字犯“允”字,第二字有五行中的“火”。

【年号】建文(与太祖时的年号“洪武”呈鲜明对比)
【生卒】生于洪武十年(1377)十二月五日。建文元年(1399)四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京师应天府(今南京)后不知所踪,时年不到26岁。
【在位】洪武三十一年五月(1398年6月30日)~(失踪),共4年。登基时22岁。

【生平】登基后改革了太祖时的弊政,史称“建文新政”。宽刑省狱,平反了太祖时的冤假错案,使得监狱里的犯人只剩下了太祖时的三分之一。提高了文人的政治地位,减轻了部分农民税赋。有仁德心、有理想、是个年轻有为的国家领导人。

但是,惠帝决定削藩后,决策出现了失误,没能擒贼先擒王,而是先削了其他实力较小的五藩,打草惊了(燕王)朱棣这条大蛇,使得其有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开战后又临阵换将,铸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因念叔侄之情,下令政府军不得伤害朱棣本人,只可活捉,使得政府军作战畏首畏尾有所顾虑,错失多次消灭朱棣本人的机会(叔叔都来杀侄子了,侄子还不忍伤害叔叔)。之后战役里又乘胜而不追击,最终使得燕军兵临南京城下,丢掉了皇位。但惠帝的遭遇普遍被世人所同情,为后世百姓所怀念。

惠帝的长子是(太子)朱文奎,次子是朱文圭(200多年后被南明朝追谥为“润怀王”)。
朱文奎在“靖难之变”中与父同失踪。
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被恨心的叔父朱棣废为庶人幽禁于凤阳城的广安宫达半个多世纪并禁止任何人与他说话,史称“建庶人”。直到天顺元年(1457)被(英宗)朱祁镇不顾左右反对坚持将其释放并善待,但死于同年,终57岁。因从小与世隔绝,被释放时猪狗不识、听不懂也不会说人话(孩子有什么错?!)。

【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
【传位】(被叔父朱棣篡位)

第三位皇帝(第三朝)(成祖)朱棣(太祖朱元璋四子、惠帝朱允炆四叔。母孝慈高皇后)

【年号】永乐
【生卒】1360~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1424),崩于北征蒙古途中,终64岁。葬于京师北京长陵,殉葬30多人。
【在位】建文四年七月~崩,共22年,篡位登基时42岁。
【生平】(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以所谓“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变”,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率叛军攻入京师应天府(今南京)篡取了侄子(惠帝)朱允炆帝位,惠帝生死不明。由于朱棣并非太祖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实属篡逆而非正统,所以称帝后较长时间都不得人心,上至许多惠帝旧臣下至很多士卒百姓都宁死不从。为了巩固皇权,成祖对不听他话的大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手断惨忍令人发指,
其中方孝孺一案就株其十族,杀873人(他的亲人都是在他的面前被杀的),下狱、充军者达数千人(要知道,在我国古代最高也就是株九族,惠帝忠臣方孝孺是我国唯一被株十族的人)。

好在成祖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时的种种举措使得我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百姓还算安居乐业。在位时五次亲征北方,巩固了边防(最终他死于第五次亲征中)。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疏通了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北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的问题上也比较成功。比较讽刺的是,他当年是以惠帝要削他藩的原因起兵政变的,但他称帝后却接过了惠帝的接力棒,将削藩进行到底。

【大事】永乐元年七月(1403)起,下令编纂我国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于永乐五年(1407年)完成。
永乐四年(1406)起,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前后七次远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1417)六月起开工修建紫禁城,于十九年元月(1421)正式迁都北京。
永乐十八年(1420),于东安门设置“东厂”这一特务机构,权力在“锦衣卫”之上。设置诏狱、用刑残酷、作恶多端,臣民恨之入骨。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传位】长子朱高炽

第四位皇帝(第四朝)(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长子,母为大将徐达之女仁孝文皇后)

太祖朱元璋为四子(燕王)朱棣规定给后代起名的20字是:高瞻祁见祐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因为从仁宗起,明朝皇帝都是(成祖)朱棣这一分支,所以从此,大明皇帝都是按照这20字命名规则起的名(接下来的皇帝名字大家可以留意下)。而事实上明朝亡国时只传到第十字“”,即(思宗)朱由检

【年号】洪熙
【生卒】1378年~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1425)猝死,终48岁。葬于献陵,殡葬7人(至少在这一点上还算不上“仁”)。
【在位】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1424)~崩,共10个月。登基时已47岁,为明朝之最。
【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生平】仁宗是个残疾人,天生患有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之类的病,从小走路不方便需要人扶,也正因此,吃的多动的少,最终成为一个大胖子,体弱多病,不善弓马,没上过战场,他的弟兄们都嘲笑他。但他心地善良,为人随和,深得爷爷(太祖)朱元璋的赏识,为其父(燕王)朱棣争足了面子。在仁宗还是太子时,他的二弟(汉王)朱高煦和三弟(赵王)朱高燧分别千方百计地陷害他欲谋反夺太子位,都是这位仁慈的大哥在父亲成祖面前陈情力救,才保住二人的小命和王位。仁宗性格宽厚仁慈、柔弱寡断。求贤若渴、从谏如流、体恤民情、宽刑省狱、仁政治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传位】长子朱瞻基

第五位皇帝(第五朝)(宣宗朱瞻基(仁宗朱高炽长子。母诚孝昭皇后)

【年号】宣德
【生卒】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1398)~宣德十年正月初三(1435),终38岁,葬于景陵,殡葬10人。
【在位】洪熙元年六月(1425)~崩,共10年,登基时28岁。
【生平】登基后才2个月,叔父(汉王)朱高煦也学父亲朱棣那样起兵篡夺侄子的皇位。但这位新皇帝可不是当年的惠帝,朱高煦也没有他父亲朱棣那么强。结果没多少天叛乱即被平,朱高煦被废为庶人。宣宗念叔侄之情本不想杀他,只把他囚禁起来生活饮食供奉如常。宣德四年,宣宗亲自去大狱看望这位皇叔,朱高煦不但坐而不拜,反而趁其不备出腿将宣宗勾倒欲加害。宣宗大怒,命卫兵将其扣入一口300斤的大铜缸内,朱高煦欲争脱顶起,宣宗更怒,命人在缸外放火,最终将其烧死,子皆被杀。

宣宗在位期间,崇廉尚俭、整顿机构、减轻人民负担,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仁、宣二帝在位时的盛世史称“仁宣之治”。

自身文化素质较高,多才多艺,喜赋诗词、能书善画。但后期喜斗蟋蟀到了痴迷的程度,不惜重金全国采办,给人民增加了负担,也使得斗蟋蟀风行全国。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促织》一篇即是反应当时的状况。此外,土地兼并问题、开始重用宦官,也是宣宗的弊政。

【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传位】长子朱祁镇

第六位皇帝(第六、八朝)(英宗)朱祁镇(宣宗朱瞻基长子。母孙贵妃)

【年号】正统(1436~1449年)、天顺(1457~1464年)。明朝唯一用过两个年号的皇帝。
【生卒】1427年~天顺八年(1464)正月,终38岁。死后葬于裕陵,无宫妃殉葬。英宗生前下诏从此废除该残忍制度——“用人殉葬 吾不忍也 此事宜自我止 后世勿复为”故终明一朝再无生殉事情发生。英宗的这一英明做法为后世所称颂,被称为“英宗”实至名归。
【在位】第一次:宣德十年(1435)~正统十四年(1449),登基时9岁;第二次:景泰八年(1457)~崩。两次在位共22年。明朝唯一登基过两次的皇帝。

【生平】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人南侵,英宗听信宦官王振谗言,冒然御驾亲征,终因 “土木堡之变”被蒙古军所俘。之后英宗被做人为质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指挥军民进行首都保卫战。不久郕王称帝为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景泰元年(1450)蒙古人见无利可图,遂将英宗放回。然而其弟景帝缺德地将其幽禁于南宫达7年之久,虽名为“太上皇”,但实为囚徒,历经非人道的对待。景泰八年(1457)正月“夺门之变”中,英宗在支持者的帮助下复辟登基,改年号“天顺”。不久,景帝崩(可能被杀)。

英宗复位后,冤杀兵部尚书于谦等大臣(于谦是“弃英立景”的支持者,并成功地指挥了当年的首都保卫战,击退了敌人)。于谦死前于狱中墙壁题诗一首:“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青白在人间”(《石灰吟》)。

可能是由于自已也曾有多年被囚禁的不幸经历,英宗复辟后当年(天顺元年,1457)就释放了被他的曾祖(成祖)朱棣残忍囚禁了半个多世纪的惠帝二子(建庶人)朱文圭等共18人。左右近臣怕生事端极力反对,英宗认为他们无辜被淹禁几十年,于情于理实所不忍,非常大度地言“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坚持释放并派人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供应生活。英宗的这一作法令臣民所叹服。

英宗皇后钱氏并未给英宗生有儿女,出身卑微,为人贤淑,英宗几次想加封他的父兄为侯伯,都被她谢绝(皇后家族没有封爵,这在明朝历史中绝无仅有)。英宗被俘期间,钱氏倾其全部家资送与蒙军欲将其赎回。英宗被释后又被幽禁期间又是钱氏陪伴英宗度过了8年的幽禁生活,忍辱与共。晚年钱氏眼瞎腿残,英宗临终前怕钱氏将来被欺压,召来太子朱见深(别的妃子所生)及近臣,留下遗诏,再三叮嘱要保护、善待钱皇后——告之太子“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教养,以终天年”,又嘱近臣“皇后他日寿终,与朕合葬”。

尽管有过早年本人被俘这一奇耻大辱、50万精锐部队被葬送,并差点使明朝亡国、一生办了很多错事,政绩平平,但由于后期的若干善举(善待钱皇后、废除殉葬制、释放建庶人)及仁政,仍被史学家赞为“盛德之事,可法后世”。《明史》中还是给予英宗较高的评价,称其在位期间“无甚稗政”,也就是没有制定什么太坏的政策,说这个皇帝还是不错的意思。

【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传位】长子朱见深

第七位皇帝(第七朝)代宗(景泰帝、景帝)朱祁钰(宣宗朱瞻基次子、英宗朱祁镇弟。母吴贤妃)

【年号】景泰
【生卒】1428~1457年,终30岁。其兄(英宗)朱祁镇不承认他曾经当过皇帝,捣毁了其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而以亲王身份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其妃嫔殉葬。
【在位】1449~1457年,共8年,登基时22岁。
【生平】正统十四年(1449)其哥(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军所俘,之后被挟持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当时还是郕王的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称帝为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英宗子朱见深为太子(后来的宪宗帝)。景帝在兵部尚书于谦等大臣的指挥下进行京城保卫战,成功地粉碎蒙古军的包围,并使之一败涂地。

景泰元年(1450)蒙古人见无利可图,遂将英宗放回。然而景帝缺德地将他亲哥英宗幽禁于南宫达7年之久,并且完全无人道地对待。景泰三年又废英宗子朱见深太子位,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这位太子第二年就死了)。景泰八年(1457)正月代宗病危,英宗在支持者的帮助发动“夺门之变”复辟登基,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皇位,改年号“天顺”。代宗又被降回“郕王”并软禁于西苑,不久崩,死因不明(很有可能被杀)。

【谥号】因为犯过原则性错误,死后本无谥号,直到明宪宗成化时期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乙丑上庙号“代宗”,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清朝时复称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明清史书多称其为景帝。

第八位皇帝(第九朝)(宪宗)朱见深(英宗朱祁镇长子、代宗朱祁钰之侄。母周贵妃)

【年号】成化
【生卒】1447年~成化二十三年八月(1487),终41岁,葬于茂陵。
【在位】天顺八年(1464)~崩,共23年,登基时18岁。

【生平】原名朱见浚,其父英宗“土木之变”被蒙古人俘虏后,先被其叔(代宗)朱祁钰立了太子,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后,被复立为太子,改名朱见深

在位前期比较有作为,昭雪平反了于谦等人,又将当年“夺门之变”冒功的封爵者4000多人革职。但之后就比较差劲了:于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增设“西厂”这一特务机构;腐败昏庸,挥金如土,设“皇庄”;破坏祖制,不按套路出牌,仅以个人喜好内批公务员达数千人,即“传奉官”;晚年好方术。有恋母情结,至死沉溺于比他大19岁的宫女 万贵妃(因此女,后来的(孝宗)朱祐樘险些夭折);宠信宦官,使朝纲败坏,民不聊生。

宪宗生前言语迟钝(说白了就是口吃),当他同意朝臣奏事要说“是”时,常因口舌迟钝说不好而苦恼。当时官居鸿胪(负责礼仪事宜的官,最多正四品)的施钝,深知宪宗的这一毛病,建议皇帝将“是”字改为“照例”二字试试。宪宗试后效果很好,龙颜大悦,拜施纯为礼部待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正三品),后升至尚书(正部长,正二品)加太子少保(负责保护太子的官的副手,正二品)。施钝以两个字的代价换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连连高升,这个马屁拍的实在是太成功了。

【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传位】三子朱祐樘

第九位皇帝(第十朝)(孝宗)朱祐樘(宪宗成化帝朱见深三子。母纪淑妃),“樘”是多音字,做为一个帝王的名字我猜在这里是读chēng(支柱的意思),而不是táng(门窗框的意思)。

【年号】弘治
【生卒】1470年~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崩于误服药物。终36岁,葬于泰陵。
【在位】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六日(1488)~崩
,共18年,登基时18岁。
【生平】孝宗幼年险些丧命于其父(宪宗)朱见深庞爱的万贵妃的毒手,直到6岁时才得以父子相见并被立为太子。9岁起接受非常正规的教育达9年之久。尽管自己生母纪氏死于万贵妃之手,但孝宗即位后还是尊重了父皇的这一“恋母情结”,没有追害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被尊为“孝”宗,实至名归。

孝宗不近女色,生前只有一个女人即皇后张氏(孝宗和他父亲宪宗一样有点“妻管严”,拿女人没办法),没有任何嫔妃。二人感情恩爱,形影不离,每天一同起居,如同民间夫妇。这应该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
        
幼年时的不幸经历,形成了孝宗正直的性格。即位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许宦官干政。体恤臣下,待大臣如家人般亲切。生活节俭,仁慈爱民,注意人民疾苦。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称为“弘治中兴”,后人评价较高。清人编写的《明史》多贬低明朝皇帝,唯独孝宗例外,以“恭俭有制 勤政爱民”八字形容。纵观我国封建史,孝宗作为可圈可点,是个好领导。

【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传位】太子朱厚照

第十位皇帝(第十一朝)(武宗)朱厚照(孝宗朱祐樘长子。母孝康敬皇后)

当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子孙名字必须有五行“火土金水木”为偏旁循环出现,武宗的父亲孝宗朱祐樘的“樘”是木字旁,你可能会纳闷,到了武宗时的“照”为什么没有火字旁呢?

其实,武宗的“照”应该是上面一个“昭”下面一个“火”的上下结构的字,只是现代汉字里无此字,计算机字库更没有,所以这里以“照”字代替。古时“灬”与“火”同旁,你可以把“灬”看做是一堆柴火,现在的“灬”是由“火”演变而来。比如还有:煎、煮、熏、烹、蒸、熬、黑等字显然都是与火有关,当初都应该是火字底的。

【年号】正德
【生卒】1491年10月26日~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1521年4月20日),终31岁,葬于康陵。
【在位】1505年~崩,共16年,登基时15岁。
【生平】武宗是一位以行为荒唐搞笑、放荡不羁、荒淫无度著称的皇帝。他的行为太过前卫,远超出当时世人的理解能力——豹虎象鹰是他的宠物,斥巨资修建豹房,并最终驾崩在这里;“动物园”就是他的家和办公室,玩女人乐不思蜀。乾清宫曾失火把他乐坏了;亲自设计各种仪式,花样百出;自己本不会打败,却向往着能向太祖、成祖一样的军功赫赫,巡游无数,北讨南征只为寻乐;修建宫殿,工程浩大,内库耗空,为了筹钱允许“卖官”。只要有钱,文盲都可以当文官,不会骑马的人也可以当武官。甚至为了钱可以和普通官员讨价还价,还带商量的。

成语“游龙戏凤”就是因武宗当年在民间微服巡游时在梅龙镇遇到了自己钟爱的女子(名字中带“凤”)这件事情而来。并且这件事情后来被民间改编成很多的戏曲、影视作品。如京剧《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1959年的黄梅戏电影《江山美人》、1974年香港TVB的电视剧《江山美人》(武宗由郑少秋扮演)、2002年香港导演刘镇伟执导的喜剧电影《天下无双》(武宗由张震扮演)等作品。此外还有很多。

正德十四年六月(1519),(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发动叛乱宣布声讨武宗,很快被平定,过程还比较搞笑。正德十五年(1520)武宗于南巡返京途中学渔人江中捕鱼落水致病,数月后吐血驾崩。据说武宗死前也有悔过之意,说生前做的荒唐事都是自己的错,与别人无关(废话)。

尽管武宗生前荒唐之极,让人哭笑不得,但在位期间大方向上无大错。待人宽和,不喜杀戮。礼贤下士(大臣生病了还能亲自上门探望),颇能容忍大臣,君臣相安无事。通佛学、会梵文,多才多艺。毕竟心地不坏且有一定的作为,故后人对武宗执宽容笑之的态度,这点从流传下来的很多关于武宗的文艺作品及典故中可以看出来。

【大事】正德十二年十月(1518),武宗以半工半游的态度御驾亲征,成功地指挥(确确实实是由他本人排兵布阵的)明边防军击败了来犯的蒙古精锐部队,即“应州大捷”,使得蒙古人之后几十年不敢再犯我边境(这说明了武宗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指挥天赋,并且据史料记载,在这场战役里武宗本人至少杀敌一名。所以他被后人称为“武宗”勉强说得过去)。

【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传位】武宗一生嫔妃如云、美女无数,但却无一子半嗣。临终遗诏并未指定继位者。帝位终传于其堂弟——兴献王朱祐杬的世子朱厚熜(当时兴献王朱祐杬刚死,朱厚熜正在服丧中)。

第十一位皇帝(第十二朝)(世宗)朱厚熜(武宗朱厚照堂弟、孝宗朱祐樘侄、宪宗朱见深兴献王朱祐杬世子),“熜”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zǒng。

【年号】嘉靖
【生卒】1507年9月16日~嘉靖四十五年腊月四日(1567年1月23日)。崩于误服丹药,终60岁,葬于永陵。
【在位】1521年5月~崩,共45年,登基时14岁。
【生平】即位初期颇有作为。后期日渐腐化、吏治败坏,爆发多起农民起义。边事废弛,“北虏南倭”(北方蒙古人入侵,东南沿海遭日本人骚扰)。世宗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的“壬寅宫变”中差点儿被宫女勒死。
【大事】嘉靖年间,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问世,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贯中,或其老师施耐庵,或由二人合作完成。嘉靖年间,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问世,定稿人一般认为是吴承恩。嘉靖年间,先前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贯中,或与其老师施而庵合作而成。
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日子时(1556年1月23日24点左右),在人口稠密的华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发生特大地震(今天科学推测为8级以上)。造成仅有姓名的死亡人数就至少在83万以上(看好了,不是8.3万),这是人类有史料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位于今西安市的小雁塔原为15层,因为此震被毁掉了最上面的2层,只剩下今天的13层。
葡萄牙人从嘉靖三十五年(1557)左右起入居澳门(不是武力强占,而是赖着不走),直至公元1999年12月20日才将主权归还我国政府。
【谥号】钦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传位】三子(裕王)朱载垕

第十二位皇帝(第十三朝)(穆宗)朱载垕(世宗朱厚熜三子。母杜康妃),“垕”读hòu,意思同“厚”。事实证明穆宗做帝王也还算厚道。

【年号】隆庆
【生卒】嘉靖十六年(1537)~隆庆六年五月(1572),终36岁,葬于昭陵。
【在位】嘉靖四十五年腊月二十六日(1567)~崩,共6年,登基时30岁。
【生平】本人庸碌无能,对朝政毫无所知,均由大臣理政。在位期间平反大臣(第一个释放的就是海瑞,并官复原职)、开放国门,恢复海外贸易,倭寇被灭。调戚继光等人修筑长城,沿线防御。

穆宗在位期间改变了自明开国以来对蒙古人的敌对态度,改而与蒙古人议和,通贡互市,使得蒙古人对我汉人称臣,从此蒙古人再也未对我中原造成严重威胁至今,这也成为了明穆宗最值得称赞的政绩,流芳百世。

【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传位】三子(皇太子)朱翊钧

第十三位皇帝(第十四朝)(神宗)朱翊钧(穆宗朱载垕第三子。母李贵妃)

【年号】万历
【生卒】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1563)~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620),终58岁,十月三日葬于定陵。
【在位】隆庆六年六月十日(1572)~崩,共48年,登基时不满10岁。

【生平】神宗生前驼背。在位前期“万历中兴”,经济繁荣。但首辅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十一月起开始沉湎于酒色。后因“国本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15年,出于报复最后索性30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明朝行政长年陷于瘫痪(为我国历史所罕见)。1589年起不再露面,以至于在这之后入宫的大臣不知皇帝长什么样。

虽然荒唐,但在军事上,由于朝臣的精链,仍保持干练的本貌。他遣兵调将,平定播州(遵义)杨应龙之乱的播州之役、平宁夏哱拜之乱的宁夏之役、抵抗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以及东北大片地区(奴儿干都司)的朝鲜之役,维护了明朝的统一状态,并粉碎了日本侵略朝鲜的野心。此三场战争合称万历三大征。不过虽然军事得到维持,但他派宦官以勘矿、采矿为名去江南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又使明朝政治腐败到极点。

【大事】在位期间,东北女真族努尔哈赤兴起,终成日后大患。万历戊寅年(1578),李时珍完成医书《本草纲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6年8月24日下午(也就是作家老舍自杀的同一天),在“打倒地主阶级头子万历”的口号声中,(神宗)朱翊钧、(孝端显皇后)王氏及(孝靖皇后)王氏的三具尸骨被红卫兵从定陵地下博物馆拉出批斗、砸烂并付之一炬(十年动乱连死去300多年的古人也不放过,真是缺德带冒烟儿)。
【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传位】长子朱常洛

第十四位皇帝(第十五朝)(光宗)朱常洛(神宗朱翊钧长子)

【年号】泰昌(只使用了5个整月)
【生卒】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1582年8月28日)~光宗泰昌元年九月初一日(1620年9月26日),崩于“红丸案”。终39岁,葬于庆陵。
【在位】万历十四年八月初一(1620年8月28日)~公元同年9月26日,仅仅29天,为明朝之最。
【生平】光宗可以说是明朝最倒霉的皇帝,虽然是皇长子,但父亲神宗更喜欢郑贵妃,想立这个女人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并为此坚定了15年。本来是板上钉钉的皇位朱常洛等了15年,最后在众臣的帮助下父亲终于勉强同意立他为太子,但神宗仍又活了快20年。最后朱常洛到底靠死了老爸,自己登上了皇位,但龙椅还没坐热乎就驾崩了,龙袍还是新的。父子俩相继驾崩前后还不到1个月。按惯例皇帝年号始于次年,但光宗还没等到第二年就已经驾崩了,其子(熹宗)朱由校继位后,以当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次年起改为自己的年号天启。

光宗生前好色,淫欲无度,终死于“红丸案”。
【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传位】长子朱由校。

第十五位皇帝(第十六朝)(熹宗)朱由校(光宗朱常洛长子。母王选侍)

【年号】天启
【生卒】1605年~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1627),终23岁,为大明最短命的皇帝。葬于德陵。
【在位】1620年~崩,共7年,登基时16岁。
【生平】选中朱由校当皇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在位七年实际上只是个摆设,重用号称“九千岁”的太监魏忠贤(熹宗临死前还说他是个忠于党国的好同志,可以信任),使朝政败坏,给自己的弟弟(后来的思宗)留下了一个乱摊子,自己为明朝灭亡敲响了丧钟。

但熹宗心灵手巧,建筑和木匠活儿方面的造诣相当高——“巧匠不能及(知名的一些业内人士都比不了)”。做的漆器、家具、玩具、木偶等精巧绝伦,并且能够创造新花样,改良了一些家具当时的传统设计,引领了当时的潮流。熹宗让太监把他做好的作品匿名拿到宫外去卖,都被视为珍品,卖价非常高。熹宗还好盖房屋,兴起时常常手舞足蹈、废寝忘食。喜欢踢球和看傀儡戏弄。他的全部精力基本都用在了这些方面上。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会是一个留名青史的木匠及建筑师,真难为他在皇帝这个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耗了七年。

【大事】天启六年(1626)北京发生震惊中外的“王恭厂大爆炸”,死伤2万余人,原因至今不明。熹宗在位期间全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东北地区女真人努尔哈赤起兵进攻大明,攻占了辽阳、沈阳等地区。熹宗时,高迎祥聚众在甘肃境内开始起义,号称“闯王”。
【谥号】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传位】无子嗣,传于五弟(信王)
朱由检

(熹宗)朱由校和他父亲(光宗)朱常洛一样,都是悲剧式的皇帝,本身并非恶人。归根结底都罪于昏庸的(神宗)朱翊钧,以及他对子孙教育、选拔的不负责任,从而误党误国,使明朝走向了灭亡——

末代皇帝(终朝)(思宗)朱由检(熹宗朱由校弟、光宗朱常洛五子。母刘贤妃)

【年号】崇祯(虽然这个年号我国只用了17年,但藩国高句丽(朝鲜)为了表示对明朝的忠心却一直内部用了260多年直到清末)
【生卒】1611年2月6日~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终33岁,后葬于田贵妃墓(满清时被升为思陵)。
【在位】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1627)~亡,共17年,登基时18岁。

【生平】
思宗就职后,在不动声色中除掉了魏忠贤、客氏集团,所表现出的稳重、魄力和胆略为世人所软佩。一生操劳,旰食宵衣,日理万机,节俭自律,不近女色,能够自我批评。客观地说为挽救大明王朝尽足了力。但执期后期形势所逼滥杀日趋严重,中反间计冤杀大将袁崇焕等人。自毁长城,不可原谅。

思宗是一位悲剧皇帝,自己本有作为,为党国和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但无奈于朝廷没落,无力回天——全国大半受灾致人相食。事事亲力亲为造成了思宗过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开始变成了自负,转而刚愎自用。与满清是战是和左右不定、未能下定决心迁都南京、国内农民军起义日盛。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明朝大势已去。

崇祯六年(1629),后金(满人)入关进攻明朝,思宗中计将大将袁崇焕处死。
崇祯七年(1634),后金第二次入关攻明。
崇祯八年(1635)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他舅)等领袖指挥农民起义军攻下明朝老家风阳(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掘明皇室祖坟。后张献忠李自成分裂,张攻长江流域,李攻黄河流域。
崇祯九年(1636),后金改名“清”,第三次入关攻明。同年,高迎祥被明军俘杀,其侄李自成继任。
崇祯十一年(1638),清军摧毁长城入关第四次攻明,思宗战和不定。
崇祯十四年(1641)
李自成攻克洛阳,杀神宗子(福王)朱常洵并煮食。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
崇祯十五年(1642),清军第五次入关,攻克明政府3府、18州、67县,共88城,甚至深入到了山东境内。
崇祯十七年(1644),大明王朝终于遭遇了灭顶之灾——

【亡国】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1月,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正月,大顺军兵发50万东征,目标——北京!
二月初二(3月10日),大顺军造船3000渡过黄河,明政府的汾州、阳城、蒲州失陷。
二月初三(3月11日),怀庆失陷。
二月初五(3月13日),太原失陷。
二月十六日,忻州失陷。
三月初一,大同
失陷。
三月初六,宣府总兵王承允、监军杜勋(太监)出城投降,宣府失陷。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大顺军兵临居庸关,到达北京。
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
三月十七日,大顺军至高碑店、西直门,炮轰北京城。从中午起开始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半夜,广甯(宁)门城开,农民军进入北京城。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杜勋入城与思宗秘密谈判,要求封李自成为王,赐银100万两,承认陕西和山西为其封国(李自成应该是要给思宗留最后一点面子),但谈判最终破裂,思宗拒绝投降。李自成下令全线攻城,至夜各门俱开,农民军接收全城防务。

思宗与太监王承恩上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内)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已逃散。见大势已去,在布置了一些善后事宜后,
三月十九日(4月25日)子时,思宗与王承恩返回煤山先后自缢身亡。死前于袍服上写“朕凉德藐躬 上干天咎 然皆诸臣误朕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 自去冠冕 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 勿伤百姓一人”。大明王朝就此灭亡。客观地说,明亡责任不全在思宗,他的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还是要值得肯定的。

【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南明上谥)

明亡后,大顺接手政权,但不久与满人交战失败,在北京满打满算呆了42天即被迫撤出。1644年8月,张献忠破成都并登基称帝,建国“大西”。同年,顺朝被满人所亡,清迁都北京,我国汉人王朝就此结束。李自成于1645年兵败被杀(或失踪),张献忠于1646年死于清军。

之后明朝宗室还在华南地区建立了若干个南明政权延续了数十年,最终于大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满人彻底灭绝,汉人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