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州异客剧情:自收自散的苏州藏书家许博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45:44

自收自散的苏州藏书家许博明

江澄波

在我国私人藏书的历史上,藏书家对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总希望自己的藏书能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宁波范氏天一阁,从明代嘉靖年间一直保存下来,可说是最典型的例子。一般的藏书家也至少要经过几代,至少也要本人去世以后才开始流散。苏州藏书家怀辛斋主人许博明先生,竟然自收自散,可说是我国藏书家中绝无仅有的特例。

许先生名厚基,字博明,祖籍浙江吴兴,流寓苏州城内高师巷中。他祖上以经销进口洋布为业,故家饶于财,时人讥其文化不高,于是,许博明发奋读书,进而斥银数万,广收宋、元、明本古籍。为了纪念其母的养育之恩,他以“怀辛”作为藏书室名,又因为他和夫人生肖都属猴,申属猴,所以将另一处藏书室命名为“申申阁”,并请名画家陈子清先生刻了一颗细朱文的“怀辛斋博明珍秘图书”印,钤于善本书上。其他见于藏书上的印记尚有:“许厚基”“怀辛斋”“申申阁”“怀辛主人”“吴兴许氏怀辛斋藏”等。许博明在广收善本的同时,还热心赞助地方公益事业,曾捐款千元加入基督教青年会,被接纳为特别会员。抗战前夕,我在小学读书时,曾亲眼看到学校二楼的转弯处,悬挂着他的巨幅照片。他还对沧浪亭畔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投以巨资,该校亦将其照片刊于校刊《艺浪》上。经过这番努力,许博明终于摆脱了商人的气息,跻身于士绅之列。由此得识傅增湘、缪荃孙等大藏书家,常以所购古书请他们鉴定。时上海古书流通处主人还收得四明卢氏抱经楼藏书,宁波范氏天一阁藏书,也有部分流散沪市,先生因此购得善本甚多,藏书益富。据潘景郑老师在《著砚楼书跋》著录向怀辛斋借阅的,就有明弘治刊本《严州续志》、正德刊本《博平县志》、嘉靖刊本《恩县志》、正德刊本《襄阳府志》等惊人秘笈。吴江费树蔚所著《费韦斋集》中有《题吴兴许博明所藏南宋刊本三国志标注后》诗:“苕霅溪山清复深,比来刘(翰怡)蒋(孟苹)尽书淫。怀辛年少尤通浃,或者前身许善心(许善心乃隋唐间藏书家)。避讳原非史阙文(是书避宋讳最严,竟有删节原文者),一朝南北划然分。石仓万卷刊雠罢(谓曹君直为作长跋),更把金鍼度与君。”由此可见,许博明并非一般的藏书家了。

八·一三抗战爆发,日本飞机轰炸苏州,一时人心惶惶,许氏避难西行,并取部分藏书委托当时苏州驻军炮兵团长马某,将藏书运往云南。先生抵达昆明后,首先拜访了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由李介绍给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把一部分图书捐赠当地图书馆收藏。龙云委任先生为大理县长,但许夫人本是闺阁千金,一向养尊处优,哪里吃得起长途跋涉的艰辛、舟车劳顿的苦况,所以才到汉口就止步不前,不愿赴滇,因而未曾到大理受职而返回苏州。

许博明经此战乱,家业荡然,开始以变卖藏书来维持生活。先有瀚海书店主人吴瀚介绍四川金融巨子戴亮吉(词人郑文焯婿)购去一批。抗战胜利后,上海来青阁书店主人杨寿祺从湖南长沙书商手中购得南宋临安陈氏书棚本《江湖群贤小集》六十家,所选皆当时诗人,人各一卷,随刊随售,版式不一,用纸也不一致,有白麻纸印本,也有黄纸印本。南渡后,宋朝诗家姓氏不显者多赖此本以传。这部书是抗战时某藏书者携带逃难,在兵荒马乱之际,把书遗忘在长途汽车顶篷上的,被人拾到后售于长沙书商李某,后又转卖于上海来青阁。杨寿祺收得后,就请学识渊博的文物专家徐森玉先生鉴定。徐老一见此书,连声叫好,郑振铎闻讯赶去,也是赞叹不绝。可是当时没人有这个财力,后经国民党元老张继推荐,由当时中央图书馆以一百七十五两黄金的代价购藏,收归国有。此书解放前运往台湾,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

杨寿祺得此巨款后,即以黄金大条七根(70两)将许博明所存之书一百多箱全部收进。这些书内有许氏收藏的范氏天一阁旧物,以明刻本为主,也有部分蓝格抄本。时张继任国史馆馆长,首先从杨寿祺处选了一批:内有明内府刊本《大明一统志》,嘉靖刊本《大明集礼》,旧抄本《宁波府志》(海内仅有二部,北京图书馆所藏有缺卷),明刊白文《篆文六经》,正德时建阳慎独斋刊本《山堂考索》,元刻本《韵府群玉》《礼经会元》《周易程朱先生传》等,以及整整一书架地方志,几乎都是清初康熙刊本。

解放以后,许氏不事生产,坐吃山空,生活十分拮据,最后只得身背木盘,叫卖面包于大街小巷,靠自食其力谋生,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病故。(图片资料编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