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无需合约版:灵魂,就是肉体的形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7:19
□书评人 尚杰 发布时间: 2007-01-17 11:32 新京报
《艺术之路》(原创经典译丛)
作者:(法)克洛岱尔
版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年11月版
定价:16.00元
凭我多年的研究心得,中国人和法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能心心相印的两个民族。可惜,绝大多数中国人和法国人,都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这个发现,让我狂喜,就像发现了一个中国男人的法兰西情人内心的秘密。是的,是浪漫。有句俗语说,偷来的水和暗吃的饼,都是甜的。那巴黎女郎深爱她的中国情人,她望着湛蓝的海水和天上的白云,火辣辣地说,“碧波荡漾”。
她的心情比天还高,脚下却一步踏空,摔了一跤。我想比喻什么呢?我手里这本《艺术之路》,出自法国当代作家克洛岱尔之手,整本书充满了诗一样的语言。我顺手抄上一句:“灵魂,就是肉体的形状”。这似乎是一句很费解的话,但却非常典型地说出了究竟什么是法兰西的浪漫。那巴黎女郎的言行举止,也就是她的爱情形状。
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法国人浪漫,但那浪漫究竟是什么?它与中国人微妙而细腻的心情之间,有怎样的共鸣和区别?读《艺术之路》和读法国人的哲学一样,明明白白告诉我,中国人与法国人的精神细腻,有一个微小却是重大的差别,简单说,就是宗教感情。那望天的巴黎女郎,肯定想到了她的中国情人想不到的东西。《艺术之路》涉猎极广,内容是一个法国艺术家眼里的西方绘画、音乐、诗歌。作者多次谈到了老庄哲学之“道”,世界是虚与实的统一。道与法兰西艺术,在“虚”这个字眼上相遇了。我一直认为,法国人最能理解“言不尽意”和“意境”这样纯粹中国式的表达,因为两个民族性情同样细腻。但是,再往前走就不一样了,因为法兰西式的灵感与它的宗教感情,简直就是一回事。这在《艺术之路》中随处可见。比如说到“空”,老庄的语言非常简约,意味儿不说满。但法国人不,越是神秘的心情之处,越是要更详细的划分,要把那最孤独、与人最不一样的心境,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描述出来。这当然是一种抽象的感情能力,就像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几句诗:“我不知道为什么,使我这样凄惶,没有爱也没有憎,心里只充满着悲伤。”这里的悲伤,就有点莫名其妙,因为它是抽象的感情。是的,是孤独,它肯定与宗教感情有关。在中国传统诗歌里,缺少这样的描述,这是两个民族心理习惯的区别。
如果说法国人因为有其细腻的宗教感情,最能理解中国文化,那么,同样可以说,站在中国文化传统的角度,中国人理解法国人的哲学与艺术,有自己的文化优势。事实上,自20世纪初以来,法兰西文明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中国新诗和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但是,我认为,一般而言,中国知识分子对20世纪法国哲学和文学艺术,一直没有从骨子里理解。
我的意思是说,20世纪很多在国际上已经盖棺定论的法国思想和艺术大师的作品,我们不但没有读过,就是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很少被译为中文。
另一方面,作为法国当代哲学与艺术的研究者,我清楚地知道,二战前后,甚至向前追溯到20世纪初,世界上任何单个国家涌现出来的新学派和原创性的思想,都难与法兰西相媲美。这些思想,不仅是现代的,而且是后现代的。国内思想学术界和文学艺术界,显然能从法国人那里获取很多的精神灵感。
《艺术之路》是北京燕山出版社今年刚刚出版的“原创经典译丛”中的一本,其他几本,也大都是国内首译,包括纪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塔耶的《文学与恶》、萨特的《波德莱尔》、普鲁斯特的《一天上午的回忆———驳圣伯夫》。我要说,这些书,本本精彩,都能回答我上述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