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话才能让人喜欢:中国陆军仰天长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21:49
在刚结束的利比亚战争中,有些数据很值得深思。据北约公布是数字,北约空军对利比亚进行了9600次空袭,按照80%的命中率计算,起码消灭了7000多个卡扎菲政府军的目标。“7000多”这个数字,实际上和战前估计的利比亚正规军坦克、战车、自行火炮的数字差不多,正所谓“功到自然成”,炸到了一定程度,卡扎菲的正规军自然就垮了。
同时有消息说,卡扎菲的武器库中流失了大量的肩扛式防空导弹,数量可能达到了5000枚以上。由此令人产生了疑问,不要说5000枚导弹,就是5000发炮弹轰上天去,也能打下个一、两架飞机来啊?
对这个疑问,我早说,北约飞机攻击高度很高,利军数量庞大的轻型防空武器根本就无法发挥作用。那天,有人展示了一段英国“硫磺石”反坦克导弹秒杀6辆坦克的视频,更加深了我的认识。
“硫磺石”反坦克导弹,采用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空中发射时的最低发射高度为45米,最高达13700 米;高空发射后导弹以60°向下俯冲,在距地面150米处改为稳定的巡航/目标搜索;多枚硫磺石可以分工明确地攻击多个目标。从视频上看,一架“狂风”式可以挂载12枚,显然,当“狂风”采取高空攻击时,利比亚的轻型防空系统只能被动挨打,整只装甲部队将遭到高效率的屠杀。
更另人称奇的是,“硫磺石”的研制始于1996年——早在十五年之前,英国就为今后的“高举高打”做准备了;待其研制成功,世界上大把大把的轻型防空系统顿时成为垃圾!
但是,也有例外,有高人同样有前瞻的眼光,那就是俄罗斯,他们研制了铠甲S1。“铠甲”的技术指标令人难以接受,资料说其导弹的射程达到了15——20公里,射高达到了1.2万米以上。起初我有点半信半疑,但是看了“铠甲”发射导弹的视频,导弹飞行时间超过了30多秒,我才相信上述指标不是吹出来的。
如果单看铠甲S1,我们肯定认为俄罗斯人是吃饱了撑的,一个轻型野战防空导弹,搞成这样有必要吗?但是,当“硫磺石”从天而降的时候,我对俄罗斯的超前预见性佩服的五体投地!
铠甲S1研制于1995年,与“硫磺石”几乎是同时研制。早期的导弹型号射程只有10公里、射高有6000米,并不很突出。但是,导弹的设计很有特点,采取了两段式,在导弹主体后面有一个助推段,因此,当需要增加射程、射高时,只需要加大助推段就可以了。“硫磺石”2003年服役,2007年时,铠甲S1的导弹射程就达到了15公里、射高达到了10000米;2010年时,又有分别提高到20公里和12000米。
铠甲S1的优异设计获得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在国际招标中甚至击败了俄罗斯大名鼎鼎的道尔M1。其实,如果能够比较一下铠甲和道尔的导弹技术指标,这个结果一点也不令人奇怪。
铠甲S1的导弹也有弱点(类似的“卡什坦”也有同样的弱点),就是在导弹发射后的前2秒一直处于高加速状态,在助推段未脱离之前无法进行制导和机动飞行,因此,存在近射界过远的问题。对此,俄罗斯人以30毫米速射炮来弥补,速射炮的射界正好与导弹相衔接。整套系统的设计,俄罗斯人始终以保证导弹的射程、射高为主,这种设计思路确保了整套系统的成功。
如果卡扎菲把一半的坦克换成铠甲S1,我想,利比亚战争一定很精彩!
当我们知道了“硫磺石”、知道了“铠甲S1”之后,在看看我们做了什么?那些弹炮合一系统,那个新研制的自行双35,简直就是“小儿科”啊!就连红旗-7、红旗-16这样的中型防空导弹也成了“高举高打”时代的弃儿啊!(对红旗-16有两种说法,一说射高6000米,一说17000米,但愿其射高能达标吧!)幸好我们还有红旗9、红旗12,可惜这两位老哥身材庞大,作为野战防空之用实在难为他们了。
无疑,我们钻进了一门心思打低空目标的牛角尖,蹉跎了15年之久。更可笑的是,当自行双35初露端倪时,有人就说俄罗斯的弹炮合一系统如何不适用于中国,今日在利比亚漫天飞舞的“硫磺石”,恰恰给了这种论调几千记响亮的耳光。
不用猜,肯定有人要说了——“现代战争是系统对抗”,对这种论调,恐怕还需要几千记耳光才能令其醒悟。
我要说:
首先,我们的“系统”恐怕还没有美国那样牛叉;
其次,如果我们的“系统”中,每个级别都无法应对直接的威胁、需要系统上级的支援,那这个系统就相当的脆弱;
第三,即便我们的“系统”很牛叉,我们盟国也难以按照我们的规模建立“系统”,我们的盟国打败仗,无疑是我们战略上的失败。
我说清楚了吗?
事已至此,惟有亡羊补牢、急起直追。现在战争怎么打,美国、北约、俄罗斯隔三差五的给我们做示范,就连亡国之君卡扎菲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认真学习就一定有收获。即便我们没有英国人、俄罗斯那样的前瞻性,现学现卖、兢兢业业的“山寨”总可以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