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车拼图: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词赏析(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0:41:39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词赏析(上)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字的双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0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通过旧愁多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通过重搅别离情绪相逢草草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分析鉴赏】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做地!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人砖能堪。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特色。

10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字的含义。(2)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是否矛盾?为什么?(4)

1)参考答案: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标准答案: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花亦眠点评:此答案是在解答字的表达效果,非揭示其含义

2)参考答案: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标准答案:从,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二字的巧妙之处。(4)

答: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

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0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

答案:(1”“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借代花,以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描写花叶的形态,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借代花,以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描写花叶的形态,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009年高考题

1.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

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  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是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

情感)。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  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解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思路分析:题目类型: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2.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答: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答: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                                                                           

答案  ⑴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3.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答案  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

解析  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                                                                          

答案  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解析  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鉴赏  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4.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  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  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人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锋——所选诗词较为冷门,2006年的宋词,2007年的清词,2008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頔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上没有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日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但阅读难度还是不大。

5.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                                                                          

答案  ①D  ②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解析  ①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考查诗歌的风格和流派,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③“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2008年高考题

1.08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                                                                                        

                                                                                             

答案(1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侯词中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解析  这是一首讽喻词。有故事说,侯蒙年轻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视讥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希望自己找到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洋洋得意的神态。

2.08重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想像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开头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流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里。这个既指鲜花如锦的春天的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3.08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                                                                                        

                                                                                           

答案  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

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即可)

解析  上阕从自然景物写起,一番风雨后,春光被季节催促得黯淡,残花纷纷飘落下来,一片狼藉铺满小路。池水盈盈涨起,将一片新绿映入眼底。小雨霏霏落下,杜鹃声声啼鸣,园林天天憔悴,挽留不住春天远去的背影。下阕自然由景生情,转移到个人情思上,在春归的无奈中独上高楼,在落日的斜晖里拈一枝残花,无语凭栏。至于那此恨谁知的内涵,又有谁能说个明白?

20042007年高考题

1.07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请从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答案  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解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暮春,在密州任上。作者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动了乡思,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景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        “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其次,以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前两句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过后,可另起新火,由眼前之景触动思归之欲,而不能满足,只好自我开解,休对”“且将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也是最切实的解脱办法,于是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2.07上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3)题。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答案  长短句(或诗余、曲子词等)

解析  词的名称有多种叫法,如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答案  D

解析  D项中境界开阔不符合本词的意境,全词是一种清新婉约的风格。

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                                                                                  

                                                                                      

答案  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

心情。

解析  “琼珠即水珠,字则体现四溅的特点,而一个字又把水珠的圆润之感描写出来,把一颗普通的水珠描写得如此精致传神,可见词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3.0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惟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解析  起二句,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便觉伤感无限。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报国壮志难酬,被迫隐退,被迫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用笔却很浑厚。而且天边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下片前三句中离合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字义,悲欢只取字义。作者用反问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居然说离别并不是惟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下文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还有比它更险恶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中的无形的风波

4.07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等也算对)(2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解析  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迸发之愤慨。该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首句寒山几堵写出山高,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划破秋空句写出天的空旷、澄碧,醉袒句,写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词的上片运用衬托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来衬托鹰的威猛、雄健。词的下片,男儿句写出自己有才能却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后四句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像雄鹰那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5.06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慨,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对农民的同情、怜悯之情。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对词的内容的正确理解。

6.06安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答案  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意思对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鉴赏。

7.06江苏)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 夜煮茶。

【注】  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作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解析  开头两句以去岁今年作对比,突出现在身在天涯。接下来慨叹年华流逝,两鬓斑白了。下片写景,直抒胸臆,表达思乡之情。

8.05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答案  D

解析  D项中的滴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案  C

解析  “动静结合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10年联考题

20106月更新

1.2010四川绵阳高三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  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这首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

答:                                                                                                                                                                             

2)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银花、戏鼓、明月。

2概括三个词组的含义: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写法特点:三个词组意象叠加(或:三个名词性短语并列),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之笔虚点。效果:读来别具一种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致。

2.2010福建福州5月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  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答:                                                                                        

                                                                                           

答案  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作者巧妙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化用前人诗句)来抒情:借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白居易。

3.2010东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注】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  沉水:沉香。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全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2)全词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充分表达词人情感的?

答:                                                                                    

                                                                                        

答案  1)全词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而忘了除非醉则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深沉真挚。

2)词的上阕写初春的景色及词人的感受,是为下阕抒发思乡的悲情作反衬。忘了除非醉则直抒胸臆,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只有在醉时才能忘却。

4.2010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从词的下阕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这样构思的目的是什么?

答: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咏荷上雨的?

答:                                                                                    

答案  1)借梦中西湖之美,满湖荷花满湖荷香,满湖烟水舟自乐,来衬托庭院池荷之美:它虽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样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乐。

2)作者先用梦幻(或虚写或想像)的手法,写梦中雨打船篷声,惊醒才知是急雨打庭院池中的荷叶的声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后用比喻(或实写)的手法写雨珠的形、色——像真珠那样圆、那样白,它们随着荷叶的颤动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清波的水银,突出荷上雨之美。

5.2010湖北宜昌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  ①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写他与景差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当风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说: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后铺叙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之差别。刚道:硬说的意思。

1)词的上片写景,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2)作者通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阐释。

答:                                                                                      

                                                                                          

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开头四句,先实写,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连,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或卷起窗帘,看见的亭台连水,碧水连空,水天一色的胜景)。长记一词点明平山堂之景是回忆,属虚写,描绘了作者在此领略的江南那种山色若隐若现,高远空濛的景致。

2)下片先写平静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渔翁沉着与风浪搏击的场景,来表现虽然人生风云变幻,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指正气和节操),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的哲理。

6.2010郑州一中高三专项复习)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xiè):一种美酒名。黄庭:道经的一种,即黄庭经书。元知:原本就知道。

1)刘克庄说陆游的词可分为激昂慷慨、飘逸高妙和流丽绵密三类。你认为此词可归于哪一类?请结合全诗所营造的意境作简要分析。

答:                                                                                    

2)陆游不但曾亲自参加抗金战斗,而且在死前还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嘱。他的爱国情怀在此词里也有所体现,请找出相关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此词应该归于飘逸高妙一类。从词中看,词人生活在苍烟落照、无尘事扰乱的环境里,天天有美

酒相陪,然后可以自由地读道家之书,可以在山林中行走,还可以歌咏自得,这些都体现了飘逸高妙的特点。

2)此词的最后一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道出了词人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

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

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

7.201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1)~(2)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画人物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

分析。

答:                                                                                     

                                                                                        

2)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答:                                                                                       

                                                                                           

答案  1又到句点明词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句勾画出词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词人长久地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2)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举(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词人带来的痛苦。(能从其他角度如反语、比喻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也可以)

8.2010江苏南通5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                                                                                     

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利用对句,对偶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绿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衬托了离别的伤感。

2)下片先写离别之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状;后写分别后月色皎皎、江水悠悠的情景。这样虚实结合,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9.2010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宋史·文苑传》载贺氏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荷花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词人在上片通过对周围的环境和荷花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正面描写,突出了寂寞地开落、无人欣赏的荷花形象特征;下片将荷花比作美人,似与骚人语,不肯嫁春风,曲尽它的情态风神;显示了荷花的幽洁高雅。

2)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在此与水中荷花的幽独形成对照,用反衬手法表现了荷花的悲凉命运;作者在词中还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本词全篇咏写荷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荷花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和难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10.(安徽省2010届高三模拟试卷(十))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  ⑴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

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

果。
  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

 

 

 

 

20105月更新

1.2010年甘肃省高三二诊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戴复古:南宋诗人,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

(1)词的上片中作者产生情的原因是什么?

(2)词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胙者袖剑豪游,登楼壮观天地,不仅有清风助兴,更由于碧深秋水、万顷波光和壮阔景象的感染。

(2)对比(或象征等)手法。不变对比。或君山是诗人的象征。远眺君山,渺小一点,但如中流砥柱,

历经沧桑,永远挺立。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坚定志向、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2.(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

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

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抒发了作

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

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

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

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浙江省杭州二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

后,思量着。

【注】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

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③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

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担阁:耽搁。

1)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对此加以概括。

2)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借角声”“”“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凄清、冷寂、哀伤的秋光图。

2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旅舍客馆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砧上的捣衣之声

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角声”“”“都寓有久别归家之意。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无奈被些

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自在生活。借对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

约的描写,表达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其深层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历经

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欲在景中寄托情感而不得。

4.(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答案  1动静结合。坠叶为动,明月是静。

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

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2)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

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

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

5.(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

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

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

自题自赏,自取其乐。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6.(天津市十二所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孙道绚,中原人,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漂零遂与流人伍,流徙江南,只身

寄居一室。

1)上阕中有一个字用十分形象,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词看,作者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字用的传神。从视觉方面着笔。透过窗棂看到月光透过林梢,穿入小屋,写出了不眠者眼

中的月光情态,境界极佳。

(2)词中表达了词人处于离乱寡居之中,恋旧居、爱旧国的思想感情。上片写作者所处环境,由客观事物象

征作者的心态,下片深入刻画词人内心世界.抒发出怀念国都的思想。

7.2010年北京市崇文区高三年级二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山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当时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了这首词。

长沟:大河。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

B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

D二十余年如一梦,既指洛中旧游之美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

结合全词,试分析字流露出的词人的情感。

2)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南的人生经历,请比

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200字左右)

答案  ①A(上片确有豪酣之气,但全诗主要是借今昔对比抒发怅惘之情。奠定全诗悲壮的基调一说有误)

词人在作品开头回顾了往日豪酣欢乐的生活,而现在只剩此身,这个字正表达了流  亡中的孤独和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词人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无可奈何,这个字看似悠闲,实则是历尽磨难的自我解脱。

2)陈词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上片写昔日群英聚会,月下弄笛,长夜畅饮。这种快乐不仅来自朋友的欢

聚,也来自故土洛阳的美景,与眼下一人流亡对比,愈发加重了词人此刻的惆怅和怀念,抚今追昔,徒增伤

感。而李词则善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写国破家亡的伤感。比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南

飞,只因为是从北而来,就觉得是老朋友,刻画了独在异乡的忧伤,梧桐’’树下点点滴漓的细雨,表现

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8.(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3)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1)答题要点: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

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  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

或: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

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

9.2010年江苏省高考模拟试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说明。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案  1)从视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衬托:远近分明,动静结合。

2)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10.(北京市丰台区2010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目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

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

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词中”“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B不是花落叶败,而是花香袭人。

答案示例:字描写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嫩技拳,含蓄的表达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欣悦陶醉;字描写浓密的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强烈的表达作者不堪回首的伤春愁绪。

11.(辽宁省锦州市201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

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

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

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

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答案  1)画线句用了拟人、比喻(或化静为动,或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

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

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2)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

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

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

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

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

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

12.(重庆市重庆一中2010届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注释: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于其妻亡故后。② “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

(1)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字的表达效果

(2)“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字,拟人,形象生动,表现了灯花从亮到灭的过程;既是灯花瘦,也暗含着作者因思念而

心碎形瘦的情状。

(2)语中带有埋怨的语气,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眠,希望醉眠入梦,在梦中

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曾见过亡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

13.(甘肃省华亭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将欲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的上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做具体分析。

2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用了谁的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  1)上阙寓情于景,传达出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孤愤之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

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

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

的风格。

2)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14.(甘肃省秦安一中2010届高三信息卷)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吐血的典故。

1)词人写杜鹃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极力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词人况半世飘然羁旅的身世说说这首词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泠泠是清凉、清冷之意。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照进稀疏的竹林,洒在

竹林的地面,给人清冷之感。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

(一说: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涨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2)寂寞之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

细微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的寂寞情怀。

15.(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

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

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

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  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2)       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

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

16.(天津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1)两首词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  1)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忆江南》描写江南风景色彩鲜明,格调高爽,直抒自

己怀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梦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

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2)白词好:意境更开阔。作者在词中特意写杭州之秋,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一写灵隐寺赏月

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

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使我们读后恍如身临其境。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

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一动一静,写

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愉悦,流露出对杭州的难忘难舍之情。

皇甫词好:描写更细腻。全词借梦中所闻动人境界,描绘了江南水乡梅雨季节的风光,寄托了作者思念故乡

的缱绻之情。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

(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角到听觉,构思极其概括而富于层次。堪称为清新隽永,颇富诗情画

17.(安徽省2010届高三模拟试卷(九))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如此作结,有何妙处?

答案  ⑴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层次,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远处是万里江天,近处是一村烟树,

杳霭微茫,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后两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看画时的主观感受,赞叹观赏米元晖画笔如见

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之上。
  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

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的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如此作结可谓

一箭双雕,既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又表现了对米元晖更高的评价:能绘出如此境界的画家,其人之清高

绝俗不言可知。

 

20104月更新

1.(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1)因为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六朝灭亡),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它繁荣

茂盛的自然景象和台城(历史遗迹)的荒凉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诗人无限伤痛(哀愁),因此诗人说它

2)同意。诗人身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的晚唐,此时,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

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故怀古伤今。

2.2010吉林市高三第二次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  1)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可见此园林之

富丽,春意之盎然,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

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

3.2010年广东高考仿真模拟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多景楼,在江苏京口(镇江)南宋孝宗15年,陈亮因反对南宋统治者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而放弃北伐的主张,亲自到京口一带考察。

(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  (1)借代;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恢复(收复失地)

的批判(讽刺)

(2)由开头对无人领会登临意的慨叹,对统治者只知借天险以求苟安(南宋朝廷如六朝统治者一样出于自私的

打算而苟安于一隅)的郁愤,转到对南宋有些人(“王谢”)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复)行动的讽刺,再到

最后转为抒发破敌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念)

4.(广东省揭阳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①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③尊:又写作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最后两句词人写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答案  1以乐景衬哀情。作者以明丽的景色反衬自己凄暗的心情,强烈地表达出对时光飞逝、生命无多的

感伤

2)通过对照,作者写出此刻自己只能借酒浇愁,真切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心境和作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

绝望心情

5.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 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1)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2)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对比极为鲜明。请就此表现手法,结合全词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  1)这二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

2)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对比极为鲜明。上片从金甲琱戈楼船夜渡风涛急,回忆昔日军营生活,

壮怀激烈,酣畅淋漓。从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开始,突然一个大转折,写壮士凄凉,苦闷,抑郁。下片纯

是牢骚语,以嬉笑写愤激,故作旷达,而不平之气,充溢字里行间。词人写自己抛开武略,课读《茶经》,

与客不谈边事,教儿但诵《花间》,吟风赏月,似乎甘愿将生命的热力消磨殆尽,其实,从词序即可看出,

风风雨雨,皆可触动心事,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情。由此可知,下片所用口吻虽闲淡委婉,其实是更深刻地揭

示了那一时代英雄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

6.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  1)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2)合理。本诗采用白描手法。(指向表现手法。)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

(指向诗歌内容。)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

7.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赵令畤(北宋)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作者与苏东坡过从甚密,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頩,读作pīng,光润美好的样子。

1)词中的第一个指的是            ,第二个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中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  1)春风最使梅花吐出了嫩蕊     女人们最先把梅花连同钗饰插在头上

2)三四两句,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点出了梅花的风骨、品格。不受众芳知,表明梅花的态度是不卑不

亢,从容而自矜的。端须月与期,词情突然扬起,说只有月亮才配与梅花作伴。前句抑,后句扬,抑扬之

间,把梅花格调的高绝,推上顶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要保持清高孤傲,卓然不群的

品质的襟怀和性情。

8.(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10届高三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和漂泊悲苦之情。

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答案  1)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

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塞外冬夜天地

清空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10.(天津市河西区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1)本诗中山抹微云字历来为人称颂,请根据语境进行赏析。

2)试简要分析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案  1字写出了林外的山痕和山间的云迹,诗中有画;字突显云淡山远之貌,与后文

粘衰草一同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2)此词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现男女分别时难分难离的情状。借助景物渲染凄恻哀怨的离情,如开

篇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为全诗笼罩上浓浓的苍凉的气氛,诗人又借斜阳外,寒鸦

万点,流水绕孤村的景物描写,通过移情表现手法抒发了悲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