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钢瓦怎么固定:千年古刹少林寺深陷“包养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58:22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屡陷“情色”纠纷
深度解读第十六期:

“嫖娼门”、“包养门”一个都不能少
嫖娼门:2011年5月,有实名网友发表微博称,“听朋友讲,中原某省扫黄打非,他的一个当地记者朋友随同警方行动。结果当晚就抓到了大鱼。只是,这条嫖娼的大鱼是谁,我不能写,一写就要被和谐。提示几个关键词:名震江湖、寺、功夫、一把手、会挣钱。”该内容很快引发了转发热潮,并被网友转载到各大微博和论坛上。虽然微博中没有点名“大鱼”是谁,但五个提示的关键词,让网友几乎毫无悬念,在留言中写下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传播中,网友一边表示要“求证”,一边不断对“微博内容”进行了添加、演绎,方丈、释永信等内容陆续被写进转发帖,还有网友煞有介事写出了“寺发言人对媒体表示”等等。
包养门:10月8日,有网站编发消息称,“少林寺弟子爆料:释永信在海外最少有30亿美元存款,在美国、德国都有别墅,他曾经跟某大牌明星有染,而且还包养一名北大女学生,并且跟其育有一子,现在母子住在德国!”连日来,此传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吸引网民普遍关注。14日下午5时许,记者致电少林寺,一探究竟。“(对此)少林寺没什么办法,它不是执法机关,我们只有报警,让公安去查这个事。现在登封市公安局正在查这个事。”接电话的是一位自称张姓的工作人员。说起这个事,他笑了笑,很平静,也很坦然。他说,三、四天前少林寺就报了案,目前具体案件进展还不清楚,可以咨询办案民警,并且他给记者提供了一个“186”开头的手机号码。随后,记者多次拨打“186”手机,不是无人接听就是被挂断。当最终接通后,民警以正在开会为由,迅速挂断。
释永信所引起争议远不止“包养”
释永信经常在公开场合乘坐大众SUV车,堂而皇之使用iPad。豪华越野车也成为他的第一个负面话题,让他感到心烦。据称,因为他对促进旅游事业有功,当地政府奖励了他这辆车,价值100万元,但之后网上的负面评论不断。释永信有点委屈,“毕竟是政府奖励的,也不能不要。”释永信所引起的争议远不止这些。2004年在少林寺网站上公布少林武功秘笈和医药秘方,被斥为作秀;2006年,少林寺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主办了商业味浓郁的武术比赛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即使河南卫视发起为999对新人祈福的祈福会,也被安排在少林寺。“我确实注重以经营的方式来发展少林文化。”释永信对此回应说,“对于争议,我相信,做实事的人能理解我。”
少林寺急辟谣 原因前后不一

解释其原因一:上市
少林寺外联处郝建统居士认为,谣言的出现可能与永信方丈不同意少林寺上市得罪了一些利益方有关。“方丈冒着巨大的风险吧,没有让少林寺上市。这样就触动了某些人,或者某些集团、某些部门的一些利益,我们只是初步怀疑被诬陷”。
郝建统居士提到的上市风波,起源于一次会议与一份尚未签署的合作协议。早在2009年12月,有媒体称“少林寺将在2011年上市”。少林寺此后公开表示,他们对这一决策不知情,同时,少林寺也对上市表示坚决反对。
解释其原因二:拆迁
在常人眼里,一个与情色不搭边的寺院,半年内却两次传绯闻,挑拨着众多网民的神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拆迁矛盾引起的。”这位工作人员苦笑两声说,少林寺景区周边环境治理,部分人被迫离开景区,其实这是政府行为,但矛盾却被引向寺院。传言都是由拆迁矛盾引起的,是刻意造谣,至于是哪些人,(我们)都心知肚明。张说:“名气大了,什么事都有。”对于此说法,记者再次试图向警方求证。遗憾的是,直到发稿前,记者也能与办案民警取得联系。
少林寺清修之地凡尘俗事何其多

佛门弟子功名利禄熏心
如果网传是真的,那么,作为佛家弟子和少林寺主持方丈,释永信的最大问题就是犯了“佛教戒律”。千百年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佛门弟子应该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换句话说,世间很多事情,普通人能干,和尚不能干!然而,反观现实中作为少林寺方丈的释永信,不仅在其任内成立了“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而且经常在公开场合乘坐越野车,堂而皇之使用iPad等等,竟干一些和其身份不符的事情。有道是,枪打出头鸟。当人们还没有完全摒弃对佛教传统观念的时候,释永信却率先向着资本家挺进了!谣言、绯闻、诽谤不包围他,包围谁?
十个贪官,十个淫乱。原中纪委常委祁培文曾指出,95%以上被查处大案都有女人问题。现如今,只要手里有权(指贪官)或者有钱的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妻妾成群?
假亦真时,真亦假。释永信要想逃离“包养门”,恐怕还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吧!
“官僚风”、“市场风”吹到佛门净地
只要深加思考,就不难发现,少林寺和佛门弟子越来越“世俗”,从远离公众视野,到频繁亮相于公众舆论,成为争讼纷纭的对象,除了他们自身的“欲望”和“素质”以外,还有些“中国特色”的原因。
长期以来,为了加强对僧侣和宗教的控制,寺庙被有意识地纳入了大一统的行政领导体制,除了资历深、威望高的和尚,通过组织运作,担任各级官方领导职务外,在寺庙内部也实行等级森严的科层制,由此导致寺庙成为官僚体系的一部分,僧侣“官僚化”。
另一方面,市场化风潮也吹入了平常与世隔绝的佛门净地。在GDP至上主义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将寺庙看作重要的财源,对寺庙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推动发展寺庙旅游业,推广寺庙的文化历史价值,从中牟利。
如此世俗化的寺庙和僧侣,难免沉浸在权力和利益交织的格局中,和尚就会摆脱清规戒律的约束,产生“俗念”,沾染上诸多官场恶习和社会流俗。
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社会主体需要大家各司其职,并不需要“越位”。和尚若放弃了对信仰的坚守,就会像任何政治人物放松了对自己的政治信仰的坚持一样,变成具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就会违背自己的宗教属性,热衷于在纷繁多姿的现实世界实现自己的“欲望”,比如金钱欲、性欲等。和尚真如此做的话,那就要奉劝一句了:苦海无崖,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