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保修卡: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2:32:23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多吉    发表于2008年10月06日 20:56 阅读(6) 评论(0) 分类: 认识佛教 权限: 公开 学科名称: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初二1班
课题: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知识目标:1、懂得事物的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2、理解原因和结果的概念,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3、重点掌握因果联系方法论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原因和结果不仅有严格的区别,而且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特点,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原因与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的类型:综合课、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联系的含义,而且我们重点讨论了联系的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讨论我们明确了每一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每一事物都是由内部各要素联结而成的整体。而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人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的各种不同的联系具体的加以分析。人们最容易提出的问题是,事物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就是研究事物的原因问题,科学研究的问题,也是探讨和追寻事物因果问题。所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事物的因果联系。
既然因果联系是人们最常见、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联系形式,所以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因果联系,什么是原因结果以及因果联系的特点等问题。
   为了促进你们的理解,我先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瓦罐匠,他就靠烧制瓦罐来挣钱。由于瓦罐工人很多,他的瓦罐又并不出色,所以生意很平淡,仅能勉强糊口。他对现状很不满意,于是他就请求上帝把他烧制的瓦罐变成永不摔碎的瓦罐,上帝问他:“你确定吗?你可能会后悔的。”瓦罐匠说:“我不后悔,我要让我的瓦罐质量最好,谁都比不过我,这样我就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了。”上帝满足了他的要求。第二天,瓦罐匠看他烧好的瓦罐,摔了一下,果然完好无损,他高兴极了。赶快把所有的瓦罐投放市场,到处宣传他的瓦罐有多结实!人们都赶过来看热闹,也试了试,果然怎么都摔不碎!大家都很高兴,于是纷纷掏钱买下。不仅当地的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他的瓦罐,邻近县村的人们也慕名而来,都买他的瓦罐。这样不久,其他瓦罐匠都没有生意,而这个瓦罐匠发了大财。他高兴地天天数钱,然后继续烧制更多的瓦罐以图卖更好的价钱。可是渐渐的,买瓦罐的人少了,
老主顾都不上门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的瓦罐质量太好,根本就不会坏,那人们也没有必要再换一个新的了,因此就没有必要来买瓦罐匠的新瓦罐了。到最后,他的那么多瓦罐都卖不出去,也不挣钱,慢慢地又恢复了贫穷的生活。他为此后悔不已,当初没有看到如今这个结局。                                
故事讲完了,却给我们留下深深地思考。这里面就体现了因果联系。瓦罐 卖不出去是结果,而质量太好却是原因。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因果联系的含义: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它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它现象所引    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那具体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呢,大家请看书。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原因是引起别的现象产生,而结果是被别的现象引起,那么因果联系的特点就有两个:
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板书) 即“前因后果”,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常言道:“钟不敲不响”,敲是响的原因,总是先敲后晌,不会倒过来,成为先晌后敲。提问:是不是所有相连出现的现象都有因果联系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电闪雷鸣 )如春夏秋冬的更替,白天和黑夜的变换等,都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板书)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其中引起和被引起是困果联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特点。 先敲后响,敲是引起,响是被引起。改革开放不是贪污腐化等新的经济犯罪现象的引起,贪污腐化等新的经济犯罪现象也不是改革开放的被引起。大家再来看一组现象:“风吹草动”、“无风不起浪”、“接通电源,电灯发亮”,这些谁是原因,谁是结果呢?(生答)可见,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有这两个特点同时具备,才能构成因果联系,缺一不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因和结果各自的含义,也知道它们是构成因果联系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彼此的概念不同,但又彼此引起和被引起,因此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原因和结果之间的互相转化的关系: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内容 原因 结果
含义不同 引起 被引起
时间顺序不同 先 后
地位不同 主动 被动
作用不同 动因 结果
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形成先行后续的顺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引起者,具有“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结果”的作用。
正是因为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相对的,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板书)
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想一想:有人在办某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事物有因必有果,只不过在结果中,有预期的结果和未预期的结果、有好的结果与坏的结果之分。这里所谓的“毫无结果”,其实是指未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非没有任何结果。如我们去办一件事,无非是办成或未办成两种结果,决不能说未办成就不是一种结果。总之,原因和结果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虽然有些现象,我们尚不知道它的原因,但它的原因是存在的;有些现象,我们还不了解它将产生怎样的结果,然而它的结果也是会产生的。如果说存在着无因之果,那就等于说这个结果是从虚无中产生的;如果说存在着无果之因,那么它本身也就不成其为原因了。
其次,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当我们考察的是一个事物具体的因果联系时,我们把考察的特定对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取出来,确定某一现象为原因,另一现象为结果的时候,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区别是严格的,不能同时既是原因又是结果。但是,如果我们把具体的原因和结果摆在普遍联系之网和无限发展的因果链条中来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相对性,它们之间的相互过渡、相互转化就显现出来了。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引导学生看书第48页至第49页。)
例: 滥伐森林 ——    洪水泛滥   ——   沙尘暴的出现
          ↑             ↑                  ↑
        (原因)   (结果)(原因)      (结果)
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注意,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能成为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也是从关系双方的互相作用来理解互为因果的关系。例如,教与学的关系中,就教师的教作用于学的方面来说,教的好坏是因,学生学的好坏是果。从学作用于教的方面来说,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师教学中改进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学又是因,教则是果。
(促进)
例子 2 : 教育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         ↑
              (原因)             (结果)
                    ( 推动)
          科技进步      教育发展
            ↑                       ↑
(原因)                (结果)
以上我们了解了有关因果联系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本书的前言中,我们曾讲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我们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具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呢?
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板书)
前面我们已经论证过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作为联系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果联系也同样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人类的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都要同因果联系打交道,都是在因果联系的链条的制约下进行的。对于我们周围的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只要深入探索,总会找到它的来龙去脉,发现它所体现的因果联系。
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奥秘,是科学的使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在科学上有所建树,很重要的是在于他们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比如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穷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既然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探索,如果不承认事物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对事物作出主观的随意的解释,就不可能正确的认识事物,更谈不上进行科学研究了。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9页至第50页的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这两个例子说明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板书)
一是因为一定的结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所以要求人们应当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桥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例1: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就是记取了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结果造成了对世界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的教训而制定的。
二是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有了对事物发展结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行动,取得好的结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了根据原因预见结果的必要性和需要性。“远虑”就是对事物发展趋势和结果的预见;“近忧”则是指近期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出预见,近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带来惊慌和忧虑,不能有准确地加以解决。 )
小结: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多样的。我们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具体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而且还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同学们回去先预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