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到大叻机票:[学术资讯]萧氏《说文解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38:58
楔子
  我喜好文学;不,是古典文学;不,是汉语言文化;不,应该说是汉字。我有个习惯,看书不敢离《字典》,对那些拿不准读音、弄不准意思的字,我不愿恝然置之、含混过去;总觉得那不是在看书,那是在翻书。
  在一次次、甚至是上万次的查阅《字典》中,开始我是越看越稀奇、越看越惊讶;觉得汉字太玄妙了,以为自己孤陋寡闻。慢慢地我产生了困惑:一次次地困惑、深深地困惑、久久地困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经过一次次的愤悱与启发后,我开始不认同了:汉字作为“符号”系统,它必须要有相当严格的界定;决不可能有那么多“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意思的存在。一个字能表达那么多的意思,一个意思又能用那么多的字去表达;这不叫“玄妙”,这叫“混乱”。
  在脑子再度清醒过来的这几年里,我把先秦文学看了一遍,字也查过了无数遍,带着太多的不认可看过了。我想起了曾经还看到过另一个版本的《诗经译注》,作者是程俊英;我的读书笔记中有记过,觉得印象还不错,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那本书了。后来想起了我弟,问过后,他说是他的书,带到南京去了;我让他给拿了回来,我又彻头彻尾地看了一遍,一个字一个字地查了一遍。
  这一遍下来,不止是那些个“玄妙”依然存在,我还意识到了一个重大情况:《字典》中太多的字下面的词条里、太多时候都是在拿《诗经》作例句的。它们的出处是那些个“鸿儒巨擘、国学大师”们,后世的译者又能怎样?!谁敢去——走出窠臼、踏破陈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不能死读书;读书要思考,从书中得到启发,找出突破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关键是你要找准了矛头才好,它要锋利、要有说服力;关键的关键,你要慧眼识珠,你要法眼独具:这个字它的宗旨在哪里?这么多的意思,到底哪一个才是它的根本之所在?骑着马找马呀,找到源头去,这样才能搞清楚其所由来、所由去。
  其实,古汉字的包容量并没有那么大,它只是被古人给活用了而已;它也没有那么多的引申和假借,只是后人的理解太“活”了而已。“见谁说给谁、挨谁就是谁”,这种“望文生义”的“训诂”方法怎么可以呢,这不成了“乱点鸳鸯谱”了。凡事它都是有规矩的,要明白这一点才对。就围绕着它的本义走就是了,“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道”。更何况文字本身就是阐述道的工具。
  贴近了翻译,不要扯那么远 ;翻译不能打呼隆、混大堆 。要知道:古汉语是最精练的文字系统,它惜字如金,它的每个字都是有意义的;一定要找出它每一个字在句中、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才可以 ;“大概、也许、可能”吧,这样的“盖”论是不可以的。
  汉字的简化有太多的弊病。汉字它是象形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可以说对每一个字的每一个部分都赋予了它相当的意义的。面对这原貌不再的字型、五花八门的字意,我真的不只是感慨系之了。
  “面壁十年图破壁。”我可没有过“图破壁”的“处心积虑”,只是出于一种“爱好”——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自己都管不了的;别说“面壁十年”,再“十年”我都管不了的,当然要“破壁”、可能也由不得我了。
    开始想起拟这个题目时,也只是想对那些个缠绕了我许多年的“冤家”们,想给它们找到个归宿去,想给自己弄出个说法;别再让自己老在那里“昊天上帝,则不我虞”的。不曾想:一旦在一点上突破,“矛头”它就找到了呀,那线还存在吗,那面还是问题吗。题目就由原来的《诗经之几大公案》扩大成了《诗经之几多公案》。当然有些地方有可能流于平淡;当然片面的地方、偏执的地方、极端的地方也在所难免;当然我也一定会慎重再慎重、斟酌再斟酌、推敲再推敲的。我知道我在写着一篇什么样的东西,“尤而效之”的事我会尽量避免的,我会殚精竭虑的。     “寤寐思服”如何服
    这个“服”字真的叫我“服”了。什么是“服”?!有个主人站在那里,你就是围绕在他身边的东西,这就是“服”。首先得搞明白你的“从属”地位,再去说其它的。“服”,无论它是“从舟”还是“从肉”;无论它是舟两边的箱板,还是车两边的箱板,先搞明白它是边上的、身边的,才是突破口。首先它应该以“身边”为主吧,姑且“从肉”吧。“身边”的谁最近?“衣裳”吧,所以用的最多的就是“衣服”一词。“衣服”不是“名词”,它是“词组”(从身之衣)的意思。“从身之衣”是“穿”在身上的,其它与“衣服、穿着”有关的一系列的都在其中了呀,“举一反三”去吧。找着了“突破口”,其它就可“迎刃而解”了。还是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靠着“宗”走就是了。“服务”就是围绕着人要做的事。“服从、顺服”“服侍、服事”“信服、佩服”,乃至于“反其道而行之”的“驯服、征服”,我是主,你是从,都可以的。
    “大车,牝服(车厢)二柯。”“凡服(车厢)耜,斩季材,以时入之。”“车为服(车厢)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车辆的车厢做得厚重到达远方,乘坐的那么安稳,牵引的那么顺利。)
    “必朝服以朝”,“凶服者式之”,“春服既成”,“乘殷之辂,服(穿着)周之冕。”“朝服衣冠”,“服(佩带)太阿之剑”,“服(佩带)玉”,“甘其食,美其服。”“华美之服”,“奇装异服”,“好此奇服”,“服饰”,“妇女犹服(穿着)夹领小袖”,“服(戴)冕”。
    “会**有服(丧服)”,“服(丧服)制”,“服(丧服)满”,“服(丧服)除”,“三年服(丧服)阙”,“服(穿着)丧”,“服(戴)孝”。
    “以服事殷”,“有事,弟子服其劳。”“以官服事”,“服劳”,“服职”,“服役”,“服刑”,“服侍”,“服务”,“若农服田力穑”,“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何为则民服?”“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授之政,西土服。”“远人不服不能来之”,“后皇嘉树,橘徕服兮。”“道逢辇者,以其辇服(从)其道。”“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不服输”,“于是皆服其妙”,“服人如何?”“以理服人”,“心悦诚服”,“服习”,“服法”,“服软”,“服众”,“服媚”,“服善”,“服属”,“得一善,则拳拳服膺。”“服服帖帖”,“考验首服”,“服过”,“此古之服道致士之法也”,“敌已服矣”,“以一服八”,“十九人皆服”,“降服”。
    《荡》“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在臣子之位,曾是在皇上身边。)
    《文王》“厥作祼(guan,灌祭)将,常(尚)服黼(礼服)冔(xu,礼帽)。”(那作扶助灌祭,尚且穿着殷时服装。)《侯人》“彼其之子,不称(相称)其服。”(他们那些人的,不相称穿那衣服。)《葛覃》“为絺(chi细布)綌(xi粗布),服之无斁(yi厌)。”(做成细布做成粗布,穿它的不厌弃。)《有狐》“心之忧矣,之子无服。”(心里忧愁了,出门的人儿没衣服。)《采芑》“服其命服,”(穿着那御赐官服。)《君子偕老》“象服是宜。”(画袍这合身。)
    由“驯服、征服”而引出“驾御”。“服牛乘马”(驾牛车、乘马车。)“服御”,“服乘”,“服舆”,“服辂”,“服辇载粟而至”,“肇牵车牛,运服贾。”
    《叔于田》“叔适野,巷无服马。”(三哥前往野外,里巷无人能驾马。)《大叔于田》“两服(四马中间两匹为服马——驾辕的)上襄(骧,马昂头),两骖(四马两边两匹为骖马)雁行。”(两匹服马昂着头,两匹骖马像雁行。)“两服齐首,两骖如手。”(两匹服马并着头,两匹骖马像双手。)《六月》“四牡騤騤(强壮),载是常服。”(四匹公马好强壮,这是我经常驾御的。)“维此六月,既成我服。”(只在这六月,已经练成了我的驾技。)《大东》“睆(huan明亮)彼牵牛,不以服箱。”(那明亮的牵牛星,不能用来驾车箱。)
    《文王》“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上帝已经命令——商,侯服于周——做周的诸侯国。)“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成了周的诸侯国,天命无常。)古代王畿以外的地方,每开外“五百里”而“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还是指的“从属”地位。
    《文王有声》“无思不服。”(没有敢想着不服的。)《下武》“永言孝思,昭(明显)哉嗣(后人)服。”(永远说着孝顺思念,明显啊后人的服从。)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了事情,弟子们要去服事劳动的)由“服事”而“从事”而“职事”。“无替厥服”(不要替他该做的事。)《板》“我言维服,勿以为笑。”(我说的话只为职事,不要拿来当做笑谈。)《噫嘻》“亦服(从事)尔耕,十万维耦(两人并肩耕地)。”(也从事你的耕作,万人只那耦耕。)《六月》“有严有翼(整齐),共武之服。”(严肃整齐,共同从事这战事。)
    由“从事”而“使用”。“而后敢服用其次也”,“大夫服笏”,“忠臣危殆,谗人服矣。”“服人之所不能得”。
    “不服水土”,“不服其药”、“服药”,也是“从”与“不从”的意思,围绕着走就是了。
    “服毒自杀”,“服饵”,“服食”,“先服一升”,“常服何药”。
    通“箙(箭筒)”。“象弭鱼服”,“负服五十个”,“服无矢”。
    漏一大网:《关雎》它来了一个“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它就是在说(寻求的得不到,醒着睡着心思都随她而去了。)所谓“魂牵梦绕”——魂被人家牵走了、随人去了,梦绕在人家身边、不肯离去,醒着睡着心思都在人家身边了。
    “服”不是什么“思念”,“思”才是“思念”。又是一个“顺着喉咙打汤汤”的“案例”。其文后注曰:思服,二字同义,思念。胡承珙《毛诗后笺》:“《康诰》曰:‘要囚,服念五六日’。服念连文,服即念也,念即思也。”这里还不只是(见谁说给谁,挨谁就是谁)呢,还有这连环套呢,这训诂也太容易了吧:A乃B、B乃C、C乃A。这是训诂中存在的一大毛病,就是把词组中的两个字,他就省事的给它弄成了一个意思。再强调一遍:古人是惜字如金的,人家一个四字句就能把一个意思说得完完整整,他怎可能用两个字去说明一个意思,而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字!你们玩去吧。
    “要囚,服念五六日。”它是在说(对于重要犯人,思想要在他身上多停留几天。)不,它还有后半截呢,请看原句:“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十)日,丕(大)蔽(遮挡——遮断——审断)要囚。”还不止“五六日”甚至是“十日”。思忖了再思忖、斟酌了再斟酌,就这样还免不了会误断呢。它是在说断案要谨慎、谨慎了再谨慎;尤其是要犯,那是人命关天的事,所以叫“丕蔽要囚”(大断要犯)。要当大事、要重视;不可小觑、不可掉以轻心。这才是那句话的意思,搞搞清楚哟。对于犯人,它怎么会用得着“思念”这样的深情?如何说起!
    其实“思服”、“服念”与“服从”一样,它们用的都是“服”的本义(身边的、随从的)意思。
    “服”,我在好服你之后,可能是要“征服”你了。
    附:
  《闗雎》
    闗闗(水鸟和鸣声)雎鸠,在河之洲(水中高地);窈窕(飘渺)淑(美善)女,君子好(喜欢)逑(聚合)。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醒着)寐(睡着)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身边的,随从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择取)之;窈窕淑女,锺鼓乐之。
    
    闗闗和鸣的雎鸠,在河中的高地上;飘飘渺渺的美女子,君子喜欢想聚首。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两边流走的;飘飘渺渺的美女子,醒着睡着寻求的。
    寻求的得不到,醒着睡着心思都随她而去了。漫长啊漫长啊,辗转反侧不成眠。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两边采摘的;飘飘渺渺的美女子,琴瑟相伴为友的。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船两边择取的;飘飘渺渺的美女子,锺鼓齐鸣相乐的。
    
    这篇我原本不想再说的,在看《诗经》时,我也是一遍遍把它掠过,因为太熟悉了,是吧,太熟悉了。什么“美心为窈、美状为窕。”呀,那女子他得近看了吗,更别说了解了:心美不美,他如何就知道了。跟贾宝玉见林黛玉似的:一见面,就兰心蕙质的,那人家总还算见着了,人家本来就是前世今生的那种啊。
    其实这篇跟那《月出》、《蒹葭》差不多的,它都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意境,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种远视中的想像。“窈窕”就是(幽眇——飘渺)的意思。看下篇去,那是在说:他在等的那个女子由远到近、由朦胧到清晰的全过程。
    再说那“逑”字:它就是(前往相求)的意思,用作(聚合)较好,不用再借为“仇”,用作(配偶)了。“好”也不是好坏的意思,它应作(喜欢)讲。“服”也不当(思念)讲,那是“思”要管的,“服”是(身边的、随从的)的意思 。那“流”字《毛诗》训为(求),更不对:那荇菜流走了,那女子也流走了,所以才有下文的寻求的。再看下两阕的荇菜采到了,就有下文的琴瑟、锺鼓相伴了。搞搞清楚的。
    《月出》
    月出皎(洁白)兮,佼(美好)人僚(朦胧)兮。舒(缓慢)窈纠(窈窕,飘渺)兮,劳心悄(心情沉闷)兮!
    月出皓(光明)兮,佼人懰(清晰)兮。舒懮受(扭捏)兮,劳心慅(cao骚动,骚扰不安)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光明)兮。舒夭绍(妖娆)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好洁白啊,月下美人好朦胧啊。缓慢飘渺看不清啊,费心劳神沉闷闷啊!
    月亮出来好明亮啊,月下美人好清晰啊。缓慢扭捏走不快啊,费心劳神心不安啊!
    月亮出来照分明啊,月下美人好亮丽啊。缓慢前来身妖娆啊,费心劳神心里惨啊!
    
    其实这篇写的是:一个男人在月下等待那个前来与他约会的女子。从很远处,他就看到了那女孩的身影:从朦胧到清晰到亮丽,这个过程竟是那样地缓慢;那女孩真能存得住气啊,扭扭捏捏、亦步亦趋的。急死人了啊,小姐姐,你让我等的心好惨哪!
    哪里呀,那是你心里太热切了,怨不得人家的。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漩流)从(追随)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晒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水草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升高)。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水中沙洲)。
    蒹葭采采(彩,好颜色),白露未已(止)。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水边)。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佑,庇佑,遮挡)。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水中沙滩)。
    
    芦苇苍苍,白露结成了霜。叫做那人的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漩流追随它,道路阻隔且漫长。逆着流水追随它,仿佛又在水中央。
    芦苇水凄凄,白露还未晞。叫做那人的人,在岸边水草里。逆着漩流追随它,道路阻隔且升高。逆着流水追随它,仿佛又在沙洲上。
    芦苇好颜色,白露还未止。叫做那人的人,在那水边上。逆着漩流追随它,道路阻隔且遮挡。逆着流水追随它,仿佛又在沙滩上。
    
    这就是“爱”的意境——
    它是幽灵,它是一缕勾摄住了你的魂魄的幽灵:它朦胧、它梦幻、它翩若惊鸿。它是诱惑、它是渴望,它是永远都走不到一起的人间天堂。它永远都飘在你的视觉中,可你就是抓不着它:它永远都在你的前方,向你招着手。你前进一步,它就後退半方;你前进两步,它就後退一墙。它永远都活在你的感觉中,可你就是靠不近它:它永远都在你的近旁,向你闪着光。你向左扑,它就倏焉在右;你向右扑,它又划然相向。让你欲进不成、欲罢不能;挥之不去、引而又来。牵扯着你、缠绕着你、围裹着你:带你飞向天空,拉你走下地狱;厌你蔫若经霜,荡你神采飞扬。让你意乱、让你情迷;让你欢快、让你窒息,让你不知所以。这就是那个幽灵为你布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爱的魔网。
    你读懂这篇东西了吗?我看未必!因为你未必有过这样的感受;纵使有过,你也未必能把它给表述出来。《蒹葭》就是在说这个——你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再品味品位去……
    请注意:三阕的头一句,都跟“露”有关,所以“凄凄”不是“萋萋(茂盛)”,“采采”也不是“众多”。开始是(白露结成了霜),所以为苍白色;接着是(白露还未晞),所以就是水凄凄的;最後是(白露将收未收时)——其实它已暗含有太阳已出来的意思——露水洗过的枝叶被初升的阳光照耀着——当然好颜色了,“采”,彩也。那《诗经》,你们没读出味儿来的。
    又“右”,不是向右转弯、弯曲的意思,而是用为(佑,庇佑,遮挡)的意思。它是说(道路阻隔且遮挡)。
  堪舆一词究为何意
    也不知在弄何字时,遭遇到“堪”,注意到它,也就注意到了“堪舆”一词。《字典》中有说法,网上也查过了,可我还是喜欢自己去把玩一番。一个一个来吧。
    ①“堪”地面突起处,有顶起之意,是以有(承受、禁当)之意。“后果将不堪设想”,“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不堪入目”,“不堪重负”,“其论调不堪一击”,“国事不堪”,“痛苦不堪”,“此人不堪”,“不能苟合于不堪”,“沧海桑田,故人何堪(如何禁当)。”“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不能承受那忧愁的,回的不改那乐得。)“堪(值当)以告慰的是……”,“其规模堪比……”,“其**堪与**媲美”,“世事堪忧”。
    ②“舆”,(舁+车),是以指车箱也,而后指车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虽有舟舆,无所乘之。”“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此犹文轩之与敝舆”。
    车箱乃载物之体也,是以用为“载”,其它的意思都不存在。所谓“肩舆”,就是(肩扛轿子而载人);所谓“舆轿而隃岭”,就是(轿载而翻越山岭)。不是什么“乘坐”,也不是什么“轿子”。“遂舆机而往”,依然是(机舆而往),“机”就是那木结构的物件,用做载体;(于是机载而前往)。不是什么“扛、抬”。所谓“舆论”、“舆情”,就是(民情、议论之所载也)。不是什么“众人的”。“**乃**之舆论工具”。所谓“皂臣舆,舆臣隶。”应该是(衙皂管车夫,车夫管奴隶。)
    这(见谁说给谁、挨谁就是谁)的训诂方法,在此处又大体现了一回。我晕。
    至于那《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太明白不过了(坤为地,为大载体。)天覆地载也。“舆”怎就又成了“地”呢,地已说过了呀。至于那“堪舆”吗——它就是(承载)了,就这么简单,可还有比“承载”一词更伟大的词汇吗?!“宅基”、“墓地”,活着的“着落”、死去的“归宿”,那“承载”地儿不好,它能行吗?!
    看看《辞海》中对“堪舆”的说法吧:
    ①《甘泉赋》“属堪舆以壁垒兮”,李善注引《淮南子》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汉书*杨雄传》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堪舆,天地之总名也。”后因以为天地的代称。《开元寺南楼看雨联句》“倏忽堪舆变”。错了!“舆”不是地、“堪”更不是天(它只是个地上的小土包而已)。
    网上有一说提到:“舆”的本义是车箱,而后把“车箱”撇在一边,而大谈《淮南子》……一说;有一说为:“堪原义为地突,亦即高处,以代表地形;又地之载万物如大舆(古人称车为舆),故假借以代表地物。因此,堪舆就是研究地形、地物的学问。”差强人意,但还是给人以“一步之遥”之感。
    (其实很多很多的时候,先贤们就是停止在了这“行百里者半九十”上、而没有达到“贴切”。像那“艾”字,都说到老了,可就是没想到老成上。此类情况多之又多,姑且打住。)
    ②风水,指宅基地或坟地的形势,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上处,“舆”为下处。《史记*日者列传》“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
    堪舆家管相宅、相墓也就罢了,还管起看日子了,管得有点宽了吧;人家五行家才是管推算日子的呢。
    总之“堪舆”就是(承载)之意,至于如何找(承载地儿),那才是堪舆家的事,而后才是地形、地貌。而“堪舆”本身跟什么“地形、地貌”没关系的,搞搞清楚哟。
  堪舆一词究为何意
    也不知在弄何字时,遭遇到“堪”,注意到它,也就注意到了“堪舆”一词。《字典》中有说法,网上也查过了,可我还是喜欢自己去把玩一番。一个一个来吧。
    ①“堪”地面突起处,有顶起之意,是以有(承受、禁当)之意。“后果将不堪设想”,“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不堪入目”,“不堪重负”,“其论调不堪一击”,“国事不堪”,“痛苦不堪”,“此人不堪”,“不能苟合于不堪”,“沧海桑田,故人何堪(如何禁当)。”“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不能承受那忧愁的,回的不改那乐得。)“堪(值当)以告慰的是……”,“其规模堪比……”,“其**堪与**媲美”,“世事堪忧”。
    ②“舆”,(舁+车),是以指车箱也,而后指车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虽有舟舆,无所乘之。”“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此犹文轩之与敝舆”。
    车箱乃载物之体也,是以用为“载”,其它的意思都不存在。所谓“肩舆”,就是(肩扛轿子而载人);所谓“舆轿而隃岭”,就是(轿载而翻越山岭)。不是什么“乘坐”,也不是什么“轿子”。“遂舆机而往”,依然是(机舆而往),“机”就是那木结构的物件,用做载体;(于是机载而前往)。不是什么“扛、抬”。所谓“舆论”、“舆情”,就是(民情、议论之所载也)。不是什么“众人的”。“**乃**之舆论工具”。所谓“皂臣舆,舆臣隶。”应该是(衙皂管车夫,车夫管奴隶。)
    这(见谁说给谁、挨谁就是谁)的训诂方法,在此处又大体现了一回。我晕。
    至于那《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太明白不过了(坤为地,为大载体。)天覆地载也。“舆”怎就又成了“地”呢,地已说过了呀。至于那“堪舆”吗——它就是(承载)了,就这么简单,可还有比“承载”一词更伟大的词汇吗?!“宅基”、“墓地”,活着的“着落”、死去的“归宿”,那“承载”地儿不好,它能行吗?!
    看看《辞海》中对“堪舆”的说法吧:
    ①《甘泉赋》“属堪舆以壁垒兮”,李善注引《淮南子》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汉书*杨雄传》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堪舆,天地之总名也。”后因以为天地的代称。《开元寺南楼看雨联句》“倏忽堪舆变”。错了!“舆”不是地、“堪”更不是天(它只是个地上的小土包而已)。
    网上有一说提到:“舆”的本义是车箱,而后把“车箱”撇在一边,而大谈《淮南子》……一说;有一说为:“堪原义为地突,亦即高处,以代表地形;又地之载万物如大舆(古人称车为舆),故假借以代表地物。因此,堪舆就是研究地形、地物的学问。”差强人意,但还是给人以“一步之遥”之感。
    (其实很多很多的时候,先贤们就是停止在了这“行百里者半九十”上、而没有达到“贴切”。像那“艾”字,都说到老了,可就是没想到老成上。此类情况多之又多,姑且打住。)
    ②风水,指宅基地或坟地的形势,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上处,“舆”为下处。《史记*日者列传》“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
    堪舆家管相宅、相墓也就罢了,还管起看日子了,管得有点宽了吧;人家五行家才是管推算日子的呢。
    总之“堪舆”就是(承载)之意,至于如何找(承载地儿),那才是堪舆家的事,而后才是地形、地貌。而“堪舆”本身跟什么“地形、地貌”没关系的,搞搞清楚哟。
  论错解的《易经》与蒋介石的宿命
  蒋介石的名字出自《易经*豫卦》之六二爻,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可那六二爻之爻词到底该作何解,殆非显而易见之事也。其宜为《易经》之头号界碑也,其不易跨过、倒是显而易见的,是以其成为异说杂陈、莫衷一是之局面。
  那老蒋终归还是功夫浅了点,那样的一个有争议的不确定东西,你也敢就拿来冠以自己的大名,不想拿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来说你,都不知道还有什么好词。
  在弄《易经》时,我看到那句爻词被不同的版本给弄成了不同的形象,我都不予认可;可我自己也拿不出一个较为确切的说法,最终不得不苟且含混了过去。
  在弄《诗经》中的介字时,我突然又想起了《易经》中的那句“介于石,不终日。”这时的我已经把那介字给掂对了个差不多,再去看那“介于石,不终日。”时,有了,它是“介于石”、而不是“介如石”。那“于”字不能就随便给用成“如”的,汉字没有这么随便就通用的,那样的话,不只是乱套了,而且是乱了《易经》的阵法了,那可真的就是今人所谓的“八卦”了——胡八连了。
  先去看看我整的“介”字吧。这么简单的字,有啥看头呀,看过再说吧。
  “介”,从它的字型看,就像是个箭镞的。它的意思首先应该就是“进入”,所谓“介入”是也。“使我介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拖延)是畏。”(能使我进入到有知境界的,就是走在大道上,只这拖延的可怕。)
  《小雅*甫田》“攸(所)介(进入)攸止,烝(众多)我髦士(田官)。”(所进入所留止,我田官众多。)这里不是什么“长大”,也不是《字典》中所谓的“庐舍”。《生民》“履(践踏)帝武(足迹)敏(大拇指)歆(心有所动),攸介攸止。载震(娠)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踩上了上帝的拇指印、心有所动,所进入所留止。这妊娠这早怀上,这生产这养育,只这后稷。)这里不是什么“衸,祐”。《臣工》“嗟嗟保(田官)介(进入),维莫(暮)之春。”(哎呀田官的进入,只这暮春的。)不是什么“保介”乃( 田官)、(保护田界);而是“保”乃(田官),“介”乃(进入)也。(若按“保介”乃“田官”之说,那么原句应译为:哎呀田官,只这暮春的,成立吗?)
  《诗经译注》:保介,田官,亦称田畯。郭沫若《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
  “保”其实就是作为保人的地方官。“嗟嗟保介,维莫之春。”它是在说(哎呀保人的进入,只这暮春的。)开春了,一年的农事又要开始了,当然那农人的保人要去地里查看一番了呀。“亦又何求?如何新畬?”(也又有什么请求?如何种二岁新田、三岁畬田?)他要去关心一下的。田官、保人与农人在田间同时出现的镜头在《诗经》反映农事的篇章中每每有之。
 由“进入”而“在其中”。“介于*和*之间”,“使介居二大国之间”。
  “生资皆尽,不以介怀”(……不拿它放在心中)不用再弄什么“留存,搁置”。“其又何能无介然于怀耶!”(那又如何能不放在心意之中呢!)“介意”(在意思中),“不必介意”(不必要放在心上),“介介于胸”,“介介然”,“介心”,“介虑”,“介质”,“介词”。所谓“耿(炯,光明、明亮)介”,就是(光明在心中)或者(明明白白放在心中),就是说这人是个明白人,不会任人糊弄随风倒的;所谓“耿直”,就是这人明白、直正;所谓“耿耿于怀”(明明白白在心中),模糊不了,忘不掉。“耿”是明白的意思,而不是“梗”(强硬)。请看《邶风*柏舟》“耿耿(炯,明亮)不寐,如有隐忧。”它是在说(明明白白难入睡,好像藏有深深忧。)想混一眼、迷糊一会儿,都不能的,那一肚子的心思搅得她无法昏然入睡。(有失眠过吗,你说:思绪、你停下吧,它说:没办法、我停不了了;你不是越睡越没神、而是越睡越精神,清醒着呢。这就是“耿耿不寐”。)
  “孑不群而介立”(孤独不合群而耿介自立)。“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柳下惠不因三公高位改变他那耿介。)它是在说那种:心中明白、有主见的那种人,不会随便随波逐流、甚而至于与人同流合污的那种。不用再说成什么“孤傲、独特”的。“夫介异于人臣”,“援纳断断之介”,“介僻”,“介特”,“介廉”,“介正”,“介吝”,“介峙”。
  由“在其中”而“间隔”。“前乡崧高,后介大河。”(前边面向崧高,后面间隔着大河。) “介绝”,“介狭”,“介焉”,“忧悔吝者存乎介(爻画)”,“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
  “其远之,何也?不以难介我国也”,应该是“间隔”、“阻挡”的意思,不是什么“接近”。
  至于《易*豫》六二之“介于石,不终日。”就是(间隔于石头,不到一天。)
  至于“介胄”,它就是为盔甲所间隔的意思。盔甲的作用就是间隔,再明白不过,“介”不是“甲”,是“间隔”。“介人”,“介马”,“介者不拜”,“介者不释”,“急则用介胄之士”,“不介马而驰之”,“季氏介其鸡”,“其虫介”。
  《瞻卯》“舍(放弃)尔介狄,维予胥(相与)忌。”(放弃你那披甲狄人,只对我相与忌恨。)《清人》“驷介旁旁”。
  由“在其中”而“处二者之间”,所谓“中介”。“介绍”( 处二者之间作接续),“介函”,“介和”,“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傧介”,就是为宾客作引导、介绍的人。“诸侯相见,卿为介。”“伍举为介”( 伍举为傧介),应该不是什么“副、次”。“介次”、“介倅”,它们都是在说处于傧介地位的副手(就是到哪儿去跟人介绍主子的随从),而“介”不是“副、次”,而是“傧介”。“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
  至于“介人之宠,非勇也。”(借着别人的宠爱,不是真正的勇敢的。)应该是用为“借”。其实还是有“中介”作“跳板”、作“转换”的意思。“介疾有喜。”(借了别人的嫉妒而得以有喜事。)“介持”。
  《诗经》中的“介”字居多时候是用作“丐”:它有“乞求”与“给予(赐予、施与)”两方面的意思。
  《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做成这春酒,用来乞求长寿。)《字典》中解为“辅助”不妥。《载见》“以孝以享,以介眉寿。”(用来供献用来尽孝道,用来乞求长寿。)《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用来祈求甘雨,用来乞求施与我稷黍。)《大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用来供献、用来祭祀,用来乞求大福。)《楚茨》“以妥(安坐)以侑(劝酒),以介景福。”(用来安坐尸主、用来敬神劝酒,用来乞求大福。)
  《既醉》“介尔景福。”(赐予你大福。)“介尔昭明。”(赐予你显明。)《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灵的听到的,赐予你大福。)这里不是什么“助”。《信南山》“先祖是皇(显灵),报以介福。”(先祖这显灵的,用施与福分来酬报的。)《雝》“绥我眉寿,介以繁祉(福)。”(安我长寿,用多福赐予我。)《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用施与大福的回报,以及长命百岁。)“报以介福,万寿攸酢(回敬)。”(用施与大福的回报,万寿是所回敬。)《字典》中解为“大”不妥。《行苇》“寿考维祺,以介景福。”(只那长寿吉祥,用来赐给大福。)《酌》“时(是 ,这)纯(大)熙(兴盛)矣,是用大介。”(这大兴盛了,所以大赐予。)这里不是什么“吉祥”。《韩奕》“以其介圭,入觐于王。”(拿着那所赐圭璋,入见于王。)这里不是什么“大”。
  漏了一个最典型的——
  《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变换一下语序“锡介尔圭”(赐给你圭璋),完了。其实它跟前面那个是一样的了,也不是什么“介(玠)”、大圭也,现在调整过来。
   至于“一介草民”,用的是“草芥”之意,所以“介”有(小)的意思,没有(大)的意思。“如有一介臣”,“一介书生”,“一介武夫”,“一介嫡女”,“亦不使有一介行李”,“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无纤介之祸者”,“不以往事为纤介”。
  最后补充:“介”,《说文》为画也,“介于石”有从此说者;《广雅》为独也。
  看过这通“介”字说后,你还觉得它简单吗。
  看过了上文后,再去看看我整的豫卦吧——
  16 坤(地)下震(雷)上 豫:利建侯,行师。(谦,有而不居也,有而不居,安适、悦乐之前提也,故豫所以次谦也。豫,安适、悦乐也。为卦下坤地上震雷,雷出地奋,雷动于地上而万物乃豫也。又坤顺震动,顺其性而动,莫不得,得其所,故谓之豫;又以和顺而动,动不违众,众皆悦豫,动而众悦。又震为雷,诸侯之象也,故曰利建侯;又以顺而动,故可以行师,又坤为众,行师之象。)
  初六:鸣豫,凶。(自鸣得意,凶险。阴柔小人,上有强援,得时主事,故不胜其豫而以自鸣,凶之道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间隔于石头,不到一天,占问,吉祥。六二以阴居二,柔顺中正,而上无应与,为不中不正之六三所间隔;然六二为中正之象,六三之间隔不得长久也,六二终当作为朋类而与九四——“卦主”聚合也。)“介”应解为“间隔”,请注意:它说的“介于石”而不是“介如石”。所以蒋介石之名字,“中正”可也,“其节介如石之坚也”乃“子虚乌有”也。
  (什么“在石头上刻画”、什么“坚硬如石”、什么“其介如石”,都搞错了。请注意:“六二”为(柔顺中正)之位,那“石”不是在说的她自己,说的是(以阴居阳)的“六三”。既说“六二”以“中正清醒之质而能自守,是其节介如石之坚也。”又说她“能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一天都没有自守下来,还叫“坚定如磐石”吗?啥叫“作”——( 起动)啊,“坚如磐石”说的是什么——(不动)啊,搞明白了吗?啥叫“自相矛盾”?“不终日”也不是说她自己的 ,而是说那个(间隔)她的“六三”,那“六三”、它弄不了一天的,等到晚上阴气上来时,它的那点阳气也就不复存在了,它也就“间隔”不了“六二”了,所以叫“不终日”。(它之所以会用石头来喻“以阴居阳”之“六三”,是因为它具有:白天干板硬正、夜晚阴柔湿润之特性吧。)请注意《易经》所有的意思都是在说“阴”、“阳”二字。至于《系辞》的“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是说“六二”能瞅准时机,没等到被间隔一天——“六三”的阳气不再时,她就动身起行与“九四”聚合去了。)我要重新译注《四书五经》!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仰视安乐,应有悔恨,迟了会后悔。盱,上视也。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而近于四,三仰视其豫,宜有悔;若悔迟,则必有灾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豫之所以为豫者,由九四也,为动之主,动而众悦顺,为豫之义。四,大臣之位,六五之君顺从之,以阳刚而任上事,豫之所由也,得大行其事,以致天下之豫也。四居大臣之位,承柔弱之君,而当天下之任,危疑之地也,然以刚居柔,尽其至诚,则朋类自当盍聚,不要疑虑也。盍:合;簪(zan):聚集。) (卦主)
  六五:贞疾,恒不死。(为病而问,得长生不死之占。当豫之时,以柔居尊,沉溺于豫,故有病也;然承九四之刚,恃以辅弼于己,故又得长生不死也。)
  上六:冥豫,成有谕,无咎。(上六以阴居豫之极,不能自控。故戒曰:远离安乐,没有灾殃,早有现成的谕示。冥:高远、远离;谕:谕示。)
  看完上面的一切,咱再来说说那蒋介石吧,其实他引用了一个错误的意境,这错不在他,是那解卦的古人把那“介”字给理解错了,这里的“介”不是“耿介”,且“耿介”也不是……上面已有说过了,我都不知如何去更正了,自己品味去吧。那“介”字一离谱,他也只有把“于”解为“如”了。一步差来百步错,其结果是——
  蒋介石没有成为磐石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是被毛泽东作为碍事绊脚的石头给踢出了中国大陆,这是事实,不是我在演义。而且我还要说:蒋介石的名字并没有起错,他就是那个“以阴居阳”的“六三”也——石头也,“中正”是说“六二”的,不伦不类,乱了套了,这“贻误千秋”的古人。蒋老先生地下有知,听到我的这通说法后,会一步崛起找那算卦仙去的吧,不怨他的,他也只是人云亦云而已矣。
  跟这儿也说说“炯”与“耿”吧。
  “炯”明亮也,《说文》为光也,《苍颉篇》为明也。“皦日炯晃于绮疏”,“向炯烛而背白日。”“朱甍半光炯”,“炯然如日”,“两目炯然”,“两眼炯炯有神”,“目光炯炯”,“又申之以炯诫”,“所以昭炯诫”,“炯然不惑”,“炯尔”(明显的样子),“炯心”,“炯介在明淑”。
  “耿”通“炯”。“耿耀”,“耿灼”,“耿烈”,“秋河曙耿耿”,“耿耿星河”,“山头孤月耿犹在”,“以觐文王之耿光”,“丕厘(整理)上帝之耿命”,“耿吾既得此中正”,“忠心耿耿”,“耿耿于心”,“耿耿于怀”,“刚耿陵宇宙”,“不养耿介之士”,“独耿介而不随兮”,“耿正”,“耿节”,“为人耿直”,“夜耿耿而不寐兮”,“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再说)为何用玄武代乌龟
  先给大家提个醒,本文在煮酒论史中发时,引起过反响的;都过好久了,就昨天在国学论坛中又有回应了,可能才看到吧。我为之发了一大通感慨的。在这学术中国里,我还真不希望是死水一潭的呢,要我把那通感慨也帖到这里来吗?看过了再说吧。
  说到四大天象,突然间想到——为何用玄武代乌龟,“玄武”是什么意思,跟乌龟有何种联系。问题出来了,查查去吧——
  四象之一,由北方七宿……组成鬼蛇相缠之象;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水神之名……
  我问的不是这些。“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它之所以会用“玄武”代替“乌龟”,不只是因为“乌龟”不好听,它应该还有压韵的问题,“武”是为了对“虎”;但为了压韵也不能就随便找个字来替换的,一定还是有说头的。“玄”乃黑、乌乃黑,有了,那“武”字呢——
  为弄明白“武”,咱先看看“弋”和“式”——
  ①“(杙)”,非小木桩也、乃小木杈也。“鸡栖于弋为桀”,“以钩弋压下枝,令着地。”它们应该都是带杈的东西,那“弋射”么,它就是用带杈的木棍做成的弹弓 ,所谓“弋缴”,应该就是(木杈与皮绳做成的弹弓),如果是箭的话,为啥还要系上绳?多此一举吧。
  “弋罗”,“弋窃”,“弋获”,“公弋取彼在穴”,“弋人何篡”,“非我小国敢弋殷命”,“十二月,鸣弋。”“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善弋者下鸟乎万仞之上”,“将翔(回旋、转圈)将翔,弋凫(fu野鸭)与雁”,“弋言加(射中)之,与子宜之。”“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②“式”,应该就是以(木棍交叉扎架子)也,“架式”乃其正宗也。而后是“样式”、“格式”、“模式”、“形式”、“仪式”、“法式”、“榜样”、“模范”等等等等。
  “下士之式”,“其不依新式者”,“开幕式”,“阅兵式”,“此先世之良式也”,“算式”,“公式”,“方程式”,“以就式均节财用”,“筮式”,“掌妇式之法”,“式度”,“式则”,“百邦作式”,“孝敬之准式”,“式箕之门”,“式范”,“取前高式”,“式盘”,“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式型”,“式瞻”,“式规”“式望”,“蛮夷戎狄,不式王命。”“式礼采”,“式昭”。
  在《诗经》中它居多是以“式样”的形式出现:式这样、比式这的意思。
  《式微》的“式”就是最好的例证:“式微式微,胡不归?”(日头式这样的越来越昏暗、越来越昏暗了,就要看不见路了啊,为何还不回来?)又《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如竹子般丛生,如松树般茂盛。兄和弟啊,比式这松竹般相好啊。)《鹿鸣》“嘉宾式(式样)燕(宴)以敖(嬉戏)。”(嘉宾式这样的宴饮用来嬉戏。)《南有嘉鱼》“嘉宾式燕以乐。”(嘉宾式这样的宴饮用来欢乐。)“嘉宾式燕绥(安)之。”(嘉宾式这样的宴饮安乐的。)“嘉宾式燕又(侑,劝酒)思。”(嘉宾式这样的宴饮劝酒的。)《车舝》“虽无好友,式燕且喜。”(虽然没有好朋友,式这样宴饮且欢喜。)“式燕且誉(豫,快乐),好尔无射(斁,厌)。”(式这样宴饮且快乐,喜欢你不厌弃。)“虽无旨酒,式饮庶几(差不多);虽无嘉殽,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虽无美酒,差不多式这样多饮些;虽无好菜,差不多式这样多吃些;虽没有什么恩德给予你,式这样欢歌且起舞。)《宾之初筵》“式勿从谓,无俾(使)大怠(怠慢、失礼)。”(不可式这样跟着说的,无使太失礼。)《角弓》“莫肯下遗,式居婁(屡)骄。”(不肯对下留情面,式这样屡屡倨傲。)《江汉》“式辟四方。”(式这样开辟四方。)《楚茨》“式礼莫愆(差错)。”(式这样用礼没有差错。)《江汉》“式辟(开辟)四方,彻(开发)我疆土。”(式这样开辟四方,开发我疆土。)在这里它们不是什么“发语词”。《皇矣》“上帝耆(老)之,憎其式廓(远)。”(上帝意老去,那憎恶地似这般远离。)这里不是什么“规格”。
  (再说)为何用玄武代乌龟
    先给大家提个醒,本文在煮酒论史中发时,引起过反响的;都过好久了,就昨天在国学论坛中又有回应了,可能才看到吧。我为之发了一大通感慨的。在这学术中国里,我还真不希望是死水一潭的呢,要我把那通感慨也帖到这里来吗?看过了再说吧。
    说到四大天象,突然间想到——为何用玄武代乌龟,“玄武”是什么意思,跟乌龟有何种联系。问题出来了,查查去吧——
    四象之一,由北方七宿……组成鬼蛇相缠之象;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水神之名……
    我问的不是这些。“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它之所以会用“玄武”代替“乌龟”,不只是因为“乌龟”不好听,它应该还有压韵的问题,“武”是为了对“虎”;但为了压韵也不能就随便找个字来替换的,一定还是有说头的。“玄”乃黑、乌乃黑,有了,那“武”字呢——
    为弄明白“武”,咱先看看“弋”和“式”——
    ①“弋(杙)”,非小木桩也、乃小木杈也。“鸡栖于弋为桀”,“以钩弋压下枝,令着地。”它们应该都是带杈的东西,那“弋射”么,它就是用带杈的木棍做成的弹弓 ,所谓“弋缴”,应该就是(木杈与皮绳做成的弹弓),如果是箭的话,为啥还要系上绳?多此一举吧。
    “弋罗”,“弋窃”,“弋获”,“公弋取彼在穴”,“弋人何篡”,“非我小国敢弋殷命”,“十二月,鸣弋。”“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善弋者下鸟乎万仞之上”,“将翔(回旋、转圈)将翔,弋凫(fu野鸭)与雁”,“弋言加(射中)之,与子宜之。”“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②“式”,应该就是以(木棍交叉扎架子)也,“架式”乃其正宗也。而后是“样式”、“格式”、“模式”、“形式”、“仪式”、“法式”、“榜样”、“模范”等等等等。
    “下士之式”,“其不依新式者”,“开幕式”,“阅兵式”,“此先世之良式也”,“算式”,“公式”,“方程式”,“以就式均节财用”,“筮式”,“掌妇式之法”,“式度”,“式则”,“百邦作式”,“孝敬之准式”,“式箕之门”,“式范”,“取前高式”,“式盘”,“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式型”,“式瞻”,“式规”“式望”,“蛮夷戎狄,不式王命。”“式礼采”,“式昭”。
    在《诗经》中它居多是以“式样”的形式出现:式这样、比式这的意思。
    《式微》的“式”就是最好的例证:“式微式微,胡不归?”(日头式这样的越来越昏暗、越来越昏暗了,就要看不见路了啊,为何还不回来?)又《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如竹子般丛生,如松树般茂盛。兄和弟啊,比式这松竹般相好啊。)《鹿鸣》“嘉宾式(式样)燕(宴)以敖(嬉戏)。”(嘉宾式这样的宴饮用来嬉戏。)《南有嘉鱼》“嘉宾式燕以乐。”(嘉宾式这样的宴饮用来欢乐。)“嘉宾式燕绥(安)之。”(嘉宾式这样的宴饮安乐的。)“嘉宾式燕又(侑,劝酒)思。”(嘉宾式这样的宴饮劝酒的。)《车舝》“虽无好友,式燕且喜。”(虽然没有好朋友,式这样宴饮且欢喜。)“式燕且誉(豫,快乐),好尔无射(斁,厌)。”(式这样宴饮且快乐,喜欢你不厌弃。)“虽无旨酒,式饮庶几(差不多);虽无嘉殽,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虽无美酒,差不多式这样多饮些;虽无好菜,差不多式这样多吃些;虽没有什么恩德给予你,式这样欢歌且起舞。)《宾之初筵》“式勿从谓,无俾(使)大怠(怠慢、失礼)。”(不可式这样跟着说的,无使太失礼。)《角弓》“莫肯下遗,式居婁(屡)骄。”(不肯对下留情面,式这样屡屡倨傲。)《江汉》“式辟四方。”(式这样开辟四方。)《楚茨》“式礼莫愆(差错)。”(式这样用礼没有差错。)《江汉》“式辟(开辟)四方,彻(开发)我疆土。”(式这样开辟四方,开发我疆土。)在这里它们不是什么“发语词”。《皇矣》“上帝耆(老)之,憎其式廓(远)。”(上帝意老去,那憎恶地似这般远离。)这里不是什么“规格”。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它就是在说(寻求的得不到,醒着睡着心思都随她而去了。)所谓“魂牵梦绕”——魂被人家牵走了、随人去了,梦绕在人家身边、不肯离去,醒着睡着心思都在人家身边了。
  --------------------------------------------------------------------
  解释的太好了,我服了。   《节南山》“式月(抈,折断、扼杀)斯生,俾(使)民不宁。”(式这般扼杀这生命,使民人不得安定。)《雨无正》“庶(差不多)曰式臧,覆(反)出为恶。”(差不多说式这样为美善的,反而逐出当做可恶。)不是什么“总盼周王能变好,谁知反而更荒唐”。《小宛》“教诲尔子,式穀似(嗣,继承)之。”(教诲你儿子,比式美善的继承的。)不是什么“王位定要继承好。”《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式这般大呼小叫,使白天当作黑夜。)《桑柔》“维此良人,作为式穀(美、善)。”(只这好人,作为式这样美善。)在这里它们也不是什么“语助”。
  《小明》“神之听之,式穀(美、善)以(拿)女。”(神灵的听到的,拿你比式美善。)不是什么“赐福与你。”《崧高》“式遄(速)其行。”(那行走式这般急速。)《烝民》“仲山甫徂(往)齐,式遄其归。”(仲山甫前往齐国,那归来式这般急速。)《泮水》“式固尔猶(猷,谋划),淮夷卒(终)获。”(式这般坚固你的谋划,淮夷终于获得。)在这里“式”不作“用”。
  《思齐》“不(丕,大)闻亦式,不谏亦入。”(大谋听了也比式做,大谏也能听进去——可用为“用”。)
  《楚茨》“如幾(及时)如式(规格),”(像这样及时、如这般规格,)在这里“式”不作什么“法,制度”。
  《民劳》“戎(你)虽小子,而式(法式)弘大。”(你虽是个小孩,而作为君王的法式宏大。)在这里“式”不是什么“作用”。《崧高》“南国是式。”(南国的这法式。)“式是南邦。”(法式这南国。)《烝民》“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王命仲山甫,法式这百官。)《下武》“成王之孚(信),下土之式(法式、榜样)。”(成王的威信,天下的法式。)《长发》“帝命式于九圉(域)。”(上帝命令法式于九州。)
  《烝民》“古训是式(效法),威仪是力。”(古有典式这效法,威仪这力行。)《我将》“仪(法度)式(法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安定)四方。”(取法于文王的典章,日日安定四方。)
  通“试”,使用:《时迈》“明昭有周,式序在位。”(显明的大周,次序使用在位。)在这里“式”不是什么“发语词”。《荡》“流言以对,寇(窃)攘(夺)式内。”(流言用来对答,窃夺之人使用在宫内。)“式”在这里不是什么“于,在”。“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上天没有用酒沉湎你,听从使用不义之人。)
  通“试”,试图:《民劳》“式遏寇虐,憯(惨)不畏明。”(试着遏止暴虐,惨然不知畏惧法明。)“式遏寇虐,无俾民忧。”(试着遏止暴虐,不要使民人忧虑。)“式遏寇虐,无俾作慝。”(试着遏止暴虐,不要使他再作恶。)“式遏寇虐,无俾正败。”(试着遏止暴虐,不要使政局败坏。)“式遏寇虐,无俾正反(覆)。”(试着遏止暴虐,不要使政局颠覆。)在这里“式”不是什么“发语词”。《节南山》“式(试)夷式已,无小人殆(惧怕)。“(试着削平、试着停止,不要惧怕小人。)“式(试,试图)讹(动,变动)尔心,以(养)万邦。”(试图变动你的心,用来畜养天下王邦。)“式”在这里不是什么“语助”。《瞻卯》“无忝(辱没)尔祖,式救尔后。”(不要辱没你的皇祖,试着挽救你的后人。)“式”在这里不是什么“用”。
  通“轼”。“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通“拭”。“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
  补充说明:“式”,《说文》为法也。
  这“式”字、曾让我颇费过一番脑子,而后在“弋”(小木桩)的启发下,我曾把它定格在:盖房子时、选好了房址、而后在四个角打上小木桩、这个概念上。为重审那“武”字,我又注意到了“弋”和“式”,一并重审去,方有如此这般的说法。
  整明白了“弋”和“式”,咱再来看“武”——
  为答谢大家的回应,把那帖感慨也粘到这里吧,能让大家看出写什么的。
  我再一次提醒大家,那造字的先人,他们不是卫道士的,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凡人。那最初的造字,就是要给身边的衣食住行以符号界定,而那符号的原形就来自身边的最常见、最熟悉的情形,且必须是唯一(只有唯一、才叫界定)。那画面、那场景被符号为汉字后,能让你认定后、一辈子都不会再忘记的,肯定也就不能有混淆的成分在里面。我所解的汉字,如果能做成影视的形式的话,我就能让你把它定格在脑海中的,不信吧。
  知道“戾”字从何而来、作如何解吗?看完我的“戾”字说,你要不瞠目结舌,那你就算不得此道中人了,继续看去吧,好戏还在后头呢,不把那汉字给翻个底朝天,那我真个是妄称萧氏《说文解字》了。
  “武”字又成(正义)了,再拔高点去;这是在做学问,不是在写入党申请书。先人造武字时,说不定还没有战争呢,要打斗,那是那些不肖后人的事,不要硬塞给那纯粹的先人去。且以你们的说法,打斗的双方、谁的武是正义的?!站住了脚、再说话,矧武字本就是站住脚的事。
  当我把那一个个汉字的本来面目呈现于你们面前时,你们要不五体投地的话,那你们也只能算是看热闹儿的主儿了;反正我是直想穿过时空的隧道、直仆倒在那些个先人的跟前去、长跪不起了。鄙人的性情十分倔强的,可面对那一个个活生生的汉字、面对造字先人们的匠心独运,什么叫惊叹、什么叫震撼、什么叫折服,你们是品味不出来的。鄙人要倾其余生交于这瑰丽的汉字世界了,因为我是已经走不出来了呀,每天都要坐到7、8个小时的;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汉字情怀,真的都让我寤寐思服了。会是怎样的结果,那是别人评说的事,而我只想品味这破解的过程、给余某人带来的享受的,不理解了吧,我自己都没办法的了。
  还有呢,那龟儿还有一大亮点呢,到后面看去吧。还有呢,有没有问过:“验”为啥是(马)的事?有没有问过:“负、责”二字为啥都是(贝)字底?动动脑子去吧,人云亦云有啥意思。先人们在造字时,决不是信手拈来、随便胡拼八凑的,那都是有它的说法的。只不过是那些个不动脑筋的人、没有领会出来而已矣;祖先的良苦用心都让他们给扭曲得不成样子了呀。别忘了汉字是象形文字的,那(正义)是如何个形象?
  有没有想过“匆”与“易”与“昜”,是怎样的一种牵连;有没有想过“大”与“夭”与“喬”,是怎样的一种瓜葛。知道造字先人的心路历程吗?那是相当的复杂的,只有用殚精竭虑一词的。打住吧,慢慢看去吧,我瞎激动也没用的。
  为答谢大家的回应,把那帖感慨也粘到这里吧,能让大家看出些什么的。
    我再一次提醒大家,那造字的先人,他们不是卫道士的,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凡人。那最初的造字,就是要给身边的衣食住行以符号界定,而那符号的原形就来自身边的最常见、最熟悉的情形,且必须是唯一(只有唯一、才叫界定)。那画面、那场景被符号为汉字后,能让你认定后、一辈子都不会再忘记的,肯定也就不能有混淆的成分在里面。我所解的汉字,如果能做成影视的形式的话,我就能让你把它定格在脑海中的,不信吧。
    知道“戾”字从何而来、作如何解吗?看完我的“戾”字说,你要不瞠目结舌,那你就算不得此道中人了,继续看去吧,好戏还在后头呢,不把那汉字给翻个底朝天,那我真个是妄称萧氏《说文解字》了。
    “武”字又成(正义)了,再拔高点去;这是在做学问,不是在写入党申请书。先人造武字时,说不定还没有战争呢,要打斗,那是那些不肖后人的事,不要硬塞给那纯粹的先人去。且以你们的说法,打斗的双方、谁的武是正义的?!站住了脚、再说话,矧武字本就是站住脚的事。
    当我把那一个个汉字的本来面目呈现于你们面前时,你们要不五体投地的话,那你们也只能算是看热闹儿的主儿了;反正我是直想穿过时空的隧道、直仆倒在那些个先人的跟前去、长跪不起了。鄙人的性情十分倔强的,可面对那一个个活生生的汉字、面对造字先人们的匠心独运,什么叫惊叹、什么叫震撼、什么叫折服,你们是品味不出来的。鄙人要倾其余生交于这瑰丽的汉字世界了,因为我是已经走不出来了呀,每天都要坐到7、8个小时的;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汉字情怀,真的都让我寤寐思服了。会是怎样的结果,那是别人评说的事,而我只想品味这破解的过程、给余某人带来的享受的,不理解了吧,我自己都没办法的了。
    还有呢,那龟儿还有一大亮点呢,到后面看去吧。还有呢,有没有问过:“验”为啥是(马)的事?有没有问过:“负、责”二字为啥都是(贝)字底?动动脑子去吧,人云亦云有啥意思。先人们在造字时,决不是信手拈来、随便胡拼八凑的,那都是有它的说法的。只不过是那些个不动脑筋的人、没有领会出来而已矣;祖先的良苦用心都让他们给扭曲得不成样子了呀。别忘了汉字是象形文字的,那(正义)是如何个形象?
    有没有想过“匆”与“易”与“昜”,是怎样的一种牵连;有没有想过“大”与“夭”与“喬”,是怎样的一种瓜葛。知道造字先人的心路历程吗?那是相当的复杂的,只有用殚精竭虑一词的。打住吧,慢慢看去吧,我瞎激动也没用的。
  ③“武”,它不是从(戈),而是从(弋)也,《字典》中它归“弋”部的,也正是这个归类提示了我的:它跟“式”是一个道理,其实它是一种架式——(扎马步)、或者(站桩)也(那“止”字在这里的),就是一只脚向外挪出半步(这点源自“半步为武”也)的那种骑马蹲裆式的、就是举重时的那种架式,也是象扑、摔交、拳击所有动武开始时的架式。它是练武人的基本功的,也是用力时的最好架式(那“止”字也在这里的,这种架式最不易被推倒的);那“孔武有力”说的就是(那膀大腰圆的人站成这个架式)。是以“武”用为“勇猛”也,所谓“勇武”是也;而后是一切与“勇猛”有关的、相对于文雅的情形。(以上所说架式,它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在文绉绉的人的身上的。)
  至于那“乌龟”被称为“玄武”,应该还是跟上面所说的那个架式有关:你把乌龟竖着拿起来看看去——那就是武人支叉开的那种架式的。
  至于那“缟冠玄武”,应该不是什么通“幠”(矧“幠”亦非“结带”也,“幠”乃“蒙尸布”也),它应该是在说:白帽子顶上的黑龟纽子,印把上也常用龟纽也。它下面还有两句:“玄冠缟武,不齿之服出。”(黑帽子上要弄白龟纽子,就不行了,为人所不齿也。)“居冠属(接连)武”(家居的帽子上也要连个龟纽)。聊备一说也。
   “威武”,“英武”,“武打”,“武斗”,“武术”,“武侠”,“武功”,“武夫”,“武士”,“武官”,“武将”,“武弁”,“武警”,“武艺”,“武器”,“武装”,“武力镇压”,“武断乡曲”,“武不善作”,“用武之国”,“英雄无用武之地”,“神武雄才”,“文才武略”,“德不厚而行武”,“能文能武”,“文武双全”,“孔武有力”,“诚既勇兮又以武”,“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文既有之,武亦宜然。”“虽有文事,必有武备。”“常鄙**无武、**无文。”“武人用于大君。”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踵武”,“行不数武”。这些用的就是“半步为武”。
  由“半步为武”而“脚步”而“足迹”而“继续”。
  《郑风*羔裘》“羔裘(皮袍)豹饰,孔武有力。”(羔皮袍子豹皮饰边,很威武有毅力。)《叔于田》“不如叔也,洵(实在)美且武。”(不如三哥的,实在美好且英武。)《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皇(遑)朝矣。”(武人东征,没有闲暇等到天明啊。)《七月》“二之日其同(会合),载续武功。”(十二月的日子那会合,这继续练武功。)《生民》“履(踩踏)帝武(足迹)敏(有感)歆(无声),攸介(进入)攸止。”(踩上了上帝的脚印、无声有感,所进入所留止。)《文王有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下武》“下(后)武(继续)维周,世有哲王。”(后继只周人,世代有明君。)“昭(明显)兹来(招致)许(赞许),绳(准照)其祖武(足迹)。”(这招致的赞许明显,准照那祖先的足迹。)《崧高》“王之元舅,文武是宪(法式)。”(王的大舅,文武这法式。)《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至。”(蹶父很威武,没有国家不到过。)《六月》“有严有翼(序),共武之服。”(严谨有序,共同从事战事的。)“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文武吉甫,万国拿他作法式。)《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滔滔满盈,武夫浮浮顺流下。)《常武》“王奋(振作)厥武,如震如怒。”(君王振作那威武,如震如怒。)《雝》“宣(明)哲(智)维人,文武维后(君主)。”(人臣只那明智,君主只那文武。)《泮水》“允(确实)文允武,昭(神明)假(赐予)烈祖。”(确实文武双全,烈祖神明赐予。)
  看到那《诗经》中的武字了吧,很好玩的。
  看到我的“玄武”说了吧,更好玩吧,当我把它们联系到一起时,我都大笑起来了。
  百战不殆何为殆
  台、殆、怠、迨、诒、贻、眙,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台”,应该是口合不拢也,它跟(臺)应该是两回事也。
  ②“殆”,(歹+台),“歹”乃体骨不全也,那么“殆”,应该就是因见伤残而(恐惧)得合不拢口的那种表情,是以有“恐惧”之意。
  “危乎殆哉!”(危险呀、好恐惧啊!)“危”才是“危险”,为啥要把“殆”再训为“危险、不安”,那么“危”字放在那儿当啥用?!我直迷!而他一旦把“殆”给定调在“危险”上,他就再也找不着“北”了。其实由“恐惧”而“恐怕”而“惧怕”,一切的一切都在其中了呀。
  “晋有三不殆(怕)”,“兵殆(惧)于垂沙”,“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三守不完备,那么国家危险自身恐惧。)“备危恐殆”(防备危险恐惧),“殆危”、“危殆”(危险恐惧)。
   《正月》“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民人如今正恐惧,看那老天昏昏梦。”《雨无正》“维曰于仕,孔棘且殆。”(只说那在官场,很棘手且恐惧。)
  由“恐惧”而引出“恐怕”。它居多情况下用的是这个意思。“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颜氏的儿子,他那恐怕差不多的吧!)“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我曾在路上见到一个男子,恐怕是您的儿子的。)“丧亡殆尽”(丧亡到恐怕要玩完的程度了)。“殆亦天夺其魂耶。”(恐怕也是老天夺去了他的灵魂了吧。)“殆不祥乎。”(恐怕不吉祥吧。)“殆于不可”(恐怕在不可以的境况),“殆天意乎!”(恐怕是天意吧!)“沛公殆天授”(沛公恐怕是天授的),“殆有神护者”(恐怕是有神灵护佑的),“殆例送死”(恐怕例如送死),“殆其”(恐怕那),“殆庶”(恐怕差不多),“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这恐怕是增加敌人的资用而留给敌人胜算吧),“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其)其有意乎?”(这恐怕是上天所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那有意吗?)“游历殆遍”(游历恐怕遍及了)。直接用“恐怕”就可以了,不要再生出个“大概”,“大概”由“盖”去说的。干吗非弄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简单也就越明了!汉字作为符号系统,它必须要有相对严格的界定才好。《汉字字典》它不是写小说,来回说、凑篇幅。我要简化《汉字字典》,我要让它简单明了,我要向那些“望文生义”的权威、先贤们挑战!
  接着说。“此殆空言,非至计也。”(这恐怕是空话,不是什么最好的计策的。)再弄出个“仅、只”是什么意思,它有“恐怕”妥帖吗?“**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公一动不动地坐着勾着头,恐怕是要下拜。)合情合理的,不用再拉来个“几乎”。
  《玄鸟》“商之先后(君),受命不殆。”(商的先君,接受天命不懈怠。)这里的“殆”通“怠”。“农者殆则土地荒。”(农人懈怠那么土地会荒芜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日将暮,步履颇殆。”“周行而不殆”,“滋敝邑休殆”。
  《节南山》“式(试)夷式已,无小人殆(惧怕)。”(试着削平、试着停止,不要惧怕小人。)这是一个漏网者,我在原文中见到它时,也曾不认可:(不要小人危险——危害。)原文说成“不要因此惹祸灾。”这能成立吗?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解释,我也就含混了过去。再度见到它时,我笑了。因为我已摆平了“殆”,调成“惧怕”,马上就顺了——“不要惧怕小人。”太符合语境了。
  《七月》“女心伤悲,殆(恐怕)及(赶上)公子同归。”(女子心里伤悲,恐怕公子哥赶上了车载同归。)这里的“殆”不是“迨,及、赶上”,后面有“及”跟着的。她不是想赶上与公子同归,而是怕公子哥赶上要她同归。它与《丰》“叔兮伯兮,驾予与归。”(小哥啊大哥啊,驾车载我与你同归吧。)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它的前提是“女心伤悲”,搞搞清楚的。我要修改《汉字字典》!
  还有那句:“学而不思则罔(蒙蔽),思而不学则殆。”(只向书本学习而不动自己的脑子思考,那么有可能被蒙蔽;直自个思考而不向人家学习,那么也可怕的。)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入到不正常的地方,这就有害的了。)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叫做知道,不知道的叫做不知道,这才叫知的。)这就是(向别人学习)与(在学习中思考)的关系。
  (为着弄明白这句话,这个“罔”字也叫我不能“等闲视之”的,也是在后来的突然间把它给挣开了:“罔”就是“网”,由“网”而“蒙蔽”——对方之于你、而“迷惑”——你之于对方——这就是加上竖心旁的“惘”——心生迷惑,所谓“惘然若失”,就是迷惘的像失去了方向。至于它用为“无”是借为“亡”的意思。)“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你想去欺骗君子,那是你的事;你想让他受蒙蔽,没那么容易!你前半句没说完,他就知道你后半句要说啥了。而且是定然饶不了你的,定然让你知道你的斧子弄错地方了。
  还有那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道对方情况、知道己方情况,百次战事都不会恐惧。)若“殆”训为“危险”,就成了(百次战事都不会有危险)。战事没有危险,那么啥时候才有危险,和平时期吗?!“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恐不恐惧”才是这里要讨论的。它是在说(知彼知己,做到心中有数,作战时就不会心生恐惧了。)
  “知止所以不殆。”(知道适可而止,所以不会心生恐惧。)“没身不殆。”(至死都不会心生恐惧。)“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补充说明:“殆”,《说文》为危也。
  ③“怠”,如果(台)被定在(合不拢口)上,那么(怠)应该就是(合不拢心思)也,所谓(不上心)才叫(怠)也,它该归于(心字底)的。
  “不敢怠慢”,“二人怠慢军法”,“怠惰”,“懈怠”,“懒怠”,“怠偷甚矣”,“俾君子易怠”,“兵民怠而国弱”,“倦怠”,“怠容”,“有怠而欲出者”,“怠而后游于**”,“……,弗之怠。”“其民怠沓其君”,“守卒皆怠炎”,“怠玩”,“怠忽”,“怠废”,“消极怠工”,“毋怠荒”,“壮而怠则失时”,“吉事虽止不怠”,“可先而不备,谓之怠。”
  补充说明:“怠”,《说文》为慢也,《尔雅》为懈也,《广雅》为懒也。说的都不错,但就是没有说出怠为啥要写成怠?
  ④“迨”,正因其合不拢,才有隙可乘也,是以它才有(趁)之意也。(我又笑出了声,昨天为那台字都山穷水尽了,今天这柳暗花明,我都不知咋来的。)
  “请迨其未毕陈(阵)而击之”,“迨我暇矣,饮此湑矣。”“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所谓(未雨绸缪),正出自这里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融解)。”“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经》中只用为(趁)的。
  至于后人要把它用为“逮”(赶上),我也没办法也。“迨诸父异爨”,“迨至菡萏成花”,“卒迨于祸”,“迨闻”,“迨及”。
  ⑤“诒”,合不拢的言语也,它就该是“诒骗”的(诒)也,“骨肉相诒”。
  之所以会用为(遗留),它应该是由(合不拢)而(漏下)也,留下的有话。
  “诒训”,“叔向使诒子产书”,“无父母诒罹(忧患)”,“我之怀矣,自诒伊(此)阻(堵)!”“既(尽)诒我肄(yi劳苦)”“心之忧矣,自诒伊戚(悲伤)。”“诒厥孙谋,以燕(安闲)翼(遮蔽、庇护)子。”“神之弔(吊,哀怜)矣,诒尔多福。”“”
  ⑥ “贻”,合不拢的钱财,同样,它也是由(合不拢)而(漏下)也,留下的有钱财。
  “贻贝”,“贻赠”,“贻饷”,“贻我彤(红色)管”,“美人之贻”,“贻我佩玖”,“贻我来(小麦)牟(麰,大麦)”,“公乃为诗以贻王”,“作《师说》以贻之”,“前修贻训”,“尝贻余核舟一”,“贻患(害)无穷”,“贻臭万年”,“贻人口实”,“贻笑大方”,“贻误”,“坐贻聋瞽”。
  ⑦“眙”,更不用说了(目不合拢)也,瞪着眼也。“目眙不禁”,“犹愕眙而不能阶”,“盱眙”,(盱)乃(看过来、看过去也),(盱眙),就是(不合眼地看过来、看过去也)。
 
  还没读完全部,但是已经感觉很有说服力、很有价值!   尔虞我诈虞为何
  “虞”,看它那字型了吧,虎字头下面一“吴”也,“吴”乃(大声说话)之意也,那“虞”是什么?因怕而大声说话——俗语所谓(发臆症)也。所以“虞”就是(因怕而心神不宁、胡思乱想也),即“臆度”之意也。
  “虞度”,“虞而出之”,“虞不出则财匮”,“以虞待不虞”,“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当此抗战艰虞之际”(正当这抗战形势难以臆度的时候)。
  “不虞”就是(没有或不能臆度到的)。“不虞齐赵无兵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老夫日虞国之丧亡。”(老夫每天都在臆度国家的丧亡的。)或者(老夫每天都在为国家的丧亡的事而心神不安、胡思乱想。)
  至于“衣食无虞”,就是(吃穿不愁,不用为吃穿之事臆度)的意思,(吃了这顿、怕没下顿),这就要“虞”了。“无冻馁之虞”,“方保无虞”,“朝廷高枕而无虞”。
  “则君安虞而民和睦。”(就是说君王不用再胡思乱想而心得安的意思。)不可训为“娱”。“虞祭”、“虞殡”、“虞歌”、“既封,主人赠,而祝宿虞尸。”“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月也,以虞易奠。”这既葬而祭称为“虞”,是说刚埋了人心不安、赶紧去停殡之所祭祀一下以求心安的意思,不应解为“娱乐安神”之用。“虞”和“娱”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这该属于训诂大忌吧,而此类现象在《字典》中却不是什么稀罕事,我一直很纳闷。把“娱”用为“虞”的我一概不予录入,不成立的。(“虞乐”、“虞欢”、“虞吉”、“虞于湛乐”、“故许由虞乎**”、“合好交欢虞泰一”、“虞悦耳目”),这种通用法是从何说起,我不得而知也,我表示“阙疑”。《广雅》训为安,一样的不妥的。
  “且日虞四邑之至也。”(且每天臆度四边的到来而候望、臆度着。)不应直接训为“候望”。而掌管山泽的人被称为“虞人”本身就有“候望、臆度”的意思。“虞人前导”,“即鹿无虞(虞人)”,“询于八虞”,“虞官”,“虞旗”,“虞卒”,“虞旅”,“于嗟乎驺虞”。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应该是(我没有欺骗你,你不要臆度于我。)才对。“诈”是欺骗,“虞”是臆度,而不应再训为欺骗。(我没有骗你,你也不要骗我。)这样意思重复的句子在今文中也是犯忌的,且甚显俗气、傻冒,矧“惜字如金”之先秦文字乎?!对这样“望文生义”的训诂方法,我再一次表示不认可,我要修改《汉字字典》!
  当然“尔虞我诈”也要重新翻译,它不是(你骗我、我骗你),而是(你在臆度我有诈)!孔子所谓“不逆诈,不亿不信。”你不要在那儿瞎猜疑好不好!
  《文王》“宣昭(明白)义(宜)问(说法),有虞(臆度)殷自天。”(宣传有宜于周的说法,让天下人明白:有天象之征兆臆度出殷商将亡。)《抑》“谨尔侯度(计度),以戒不虞。”(谨慎你有国者的计度,用来戒备不可意料之事的发生。)《云汉》“昊天上帝,则不(丕,大)我虞。”(老天上帝,则让我大臆度。)不是什么(则不佑助我。)“虞”不是“助”。《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不要有贰心、不要再臆度,上帝临视于你。)不是什么(莫怀二心莫欺诳。)“虞”即不是“贻误”,也不是“欺骗”。
不同字的大家看法不尽相同,也不必相同,但至少是要看过文献,有过考据,才有说服力。楼主这个帖子如上所说,真的是“比那个首页推荐的文字历史意淫贴强太多了”,我也很佩服。
  =============================================
  古文字研究生,竟干些见不得人的事。背后说坏话,有本事拿出你的作品。   附:《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光明)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丕,大)显,帝命不(丕,大)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wei勤勉)文王,令(好)闻不已(停止)。陈(布置,陈列)锡(赐)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大)显亦(奕,累世)世。
  世之不(丕,大)显,厥犹(猷,谋划)翼翼(有序)。思皇(明眼)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能)生,维周之桢(支柱,骨干),济济(成事)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端庄恭谨)文王,於缉(接续)熙(光明)敬止。假(赐予)哉天命,有商孙子,其丽(附着)不(丕,大)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臚,陈列)敏,祼(guan灌祭)将(扶助)于京。厥作祼将,常(尚)服黼(fu礼服)冔(xu礼帽)。王之荩(进)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失)师,克配上帝。宜(应当)鉴于殷,骏(大)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抑制,阻止)尔躬。宣昭(彰明)义问(闻,听说),有虞(臆度)殷自天。上天之载(那么),无声无臭(嗅)。仪刑(效法)文王,万邦作(兴起)孚(信)。
  
  文王在上,呜呼,光明在天上。岐周虽是旧邦国,只它那天命是新的。有周大显明,上帝的命令很合时宜。文王升降,在上帝左右。
  勤勉的文王,好名声不停止。赏赐布列啊大周,封侯文王子孙。文王的子孙,本支百世。但凡周的士子,大显累世。
  世代的大显明,那谋划很有序。明眼的多谋士,生在这王国。王国能生存,只这大周的骨干。成事的人很多,文王用以安宁。
  端庄恭敬的文王,呜呼接续那光明好敬谨的。赐给我了啊天命,拥有商的子孙。商的子孙,那附着维系的上亿,上帝已经命令,做诸侯服从于周。
  做诸侯服从于周,天命无常。殷人後代陈列敏捷,扶助灌祭在周京。那作为扶助灌祭,尚且穿着那商的礼服、戴着那商的礼帽。成王进用的大臣,不要再念你的祖先。
  不要再念你的祖先,进修那德行。永远说着配合天命,自求多福。殷的未失民心时,能应配上帝的。应借鉴于殷的灭亡,大命不容易。
  大命不容易,不要抑止在你身上。宣传彰明大义的说法:有天象之征兆臆度殷商将亡。上天的那么,无声无味。效法文王,万国兴起信服。
  
  这篇是说天命来到了文王的大周这里,它该拥有殷商的人民、土地。并告诫殷之後人,不要再念着你的祖先,好好做周的臣民。还告诫周之後王,要鉴于殷的灭亡,大命不容易,不要抑止在你身上;要效法文王,这样万国则信服。还说什么:要宣传彰明大义的说法,就说有天象之征兆臆度殷商将亡;又说:上天的么,无声无味。是啊,由你附会去吧,上天的意志在哪里呀。“胜者为王败者寇”,什么都不要说了。
  
  看到文王是怎么玩的了吧,玩玄虚呀,玩那无声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天命”啊;上帝看好他了——真命天子就归他了。民人就信这个的,看你会不会附会了。
  附:《云汉》
  倬(大)彼云汉(银河),昭(明)回(旋转)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接连)臻(至,到)。靡神不举(擎起,祭祀),靡爱(吝惜)斯牲。圭璧既(已经)卒(终、尽),宁(乃)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煴,闷热)隆(高温)虫虫。不殄(断绝)禋(燔柴祭天)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献)瘗(yi埋),靡神不宗(尊崇)。后稷不克(能),上帝不临。耗斁(du败坏)下土,宁丁(当,遭逢)我躬。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颤栗)业业(箭靶),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贻,赠送,赐予)。胡不相(观察)畏(可怕)?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阻止)。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地方)。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扫荡)山川。旱魃(ba魔)为虐,如惔(tan火烧)如焚。我心惮(畏惧)署,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遁,逃)。
  旱既大甚,黽(min勉)励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惨)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早),方社不莫(暮)。昊天上帝,则不(丕,大)我虞(臆度)。敬恭明神,宜(应该)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鞠,屈服)哉庶正,疚(忧虑)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遍及),无不(人)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悝,忧愁)!
  瞻卬昊天,有嘒(明亮)其星。大夫君子,昭(神明)假(赐予)无赢(多余)。大命近止,无弃尔成(定)!何求为我,以戾(捩,扭转)庶正。瞻卬昊天,曷(何不)惠(惠施)其宁!
  
  大啊那银河,明亮亮在天上旋转。王说呜呼,今天的人有何罪!上天降下丧乱,饥馑接连到来。没有哪个神不祭祀的,没有吝惜这牺牲的。圭璧已经终尽,乃不听我祈祷!
  旱情已很严重,高温闷热如虫在身。不断祭祀求降雨,从那郊外到宫里。上献下埋祭天地,没有神灵不尊崇。后稷不能止,上帝不降临。损耗败坏下土,乃当逢我身!
  旱情已很严重,则不可推去。箭靶般危惧颤栗,如雷霆在顶。周地余下众民,没有一个留下。老天上帝,则不赐我。为何看不到那可怕?先祖在摧毁。
  旱情已很严重,则不可阻止。炎炎火烧,我说着没地方躲。大命接近停止,不看不顾,群公卿、先贤臣,则不帮助我。父母先祖,为何宁肯忍心我!
  旱情已很严重,扫荡山川。旱魔作虐,如火焚烧。我心怕署热,忧心像火熏。群公卿、先贤臣,则不过问我。老天上帝,难道使我逃遁!
  旱情已很严重,勉力而为不敢去位。为何宁肯用旱情灾害我?惨然不知那缘故。祈年祭祀很早,四方之神、土地神都不晚。老天上帝,则让我大臆度。恭敬神明,应该我无罪悔、神无恼怒。
  旱情已很严重,散漫没有友爱法纪。屈服了啊众官正,忧虑啊宰相。马官、教官,膳夫左右,没有一人不遍及,无人能停止。仰望老天,说着如何忧愁!
  仰望老天,有明亮的那星星。大夫君子,神明赐予无多余。大命接近停止,不要放弃你那定盘!哪里敢求为我,用来扭转众官正。仰望老天,何不惠施那安宁!
  不同字的大家看法不尽相同,也不必相同,但至少是要看过文献,有过考据,才有说服力。楼主这个帖子如上所说,真的是“比那个首页推荐的文字历史意淫贴强太多了”,我也很佩服。
  =============================================
  古文字研究生,竟干些见不得人的事。背后说坏话,有本事拿出你的作.....
  -----------------------------
  您说您这是何必呢,我一个研究生的虚名刺痛了您初中生的自卑是吧?我都说不去您的大贴看了,免得胃疼发作,好不容易看到个有说服力、“非意淫”贴,您又来这里犬吠,得,我再走。走之前麻烦各位或者版主,打个120,可能还得费事您送精神病院去。您说您一把年纪了,在单位不得志就在家养养天年呗,何必出来尽给人添麻烦呢。还有,我还年轻,不像您一把年纪,脸皮练得够厚,胡说八道、大放厥词的东西都敢拿出来见人! 古文字研究生,竟干些见不得人的事。背后说坏话,有本事拿出你的作.....
    -----------------------------
    您说您这是何必呢,我一个研究生的虚名刺痛了您初中生的自卑是吧?我都说不去您的大贴看了,免得胃疼发作,好不容易看到个有说服力、“非意淫”贴,您又来这里犬吠,得,我再走。走之前麻烦各位或者版主,打个120,可能还得费事您送精神病院去。您说您一把年纪了,在单位不得志就在家养养天年呗,何必出来尽给人添麻烦呢。还有,我还年轻,不像您一把年纪,脸皮练得够厚,胡说八道、大放厥词的东西都敢拿出来见人!
  ==============================
  你的家长真没有白拿钱供你读研,你终于写了一篇美好的作品。但指正一点,骂人就不要用尊称“您”了,用“你 ”字就行。这两字你都研究不好你还能研究什么。   这篇更好玩。以上几篇都是老臣在“作心”:作心那小王昏庸、作心那奸臣肆虐、作心那民人痛苦、作心那国运不再,更作心那一片苦心君不知。这篇倒好,翻过来了,成了那小王作心了,从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哭腔看,还不是一般的作心。晚了,不是老臣们不帮你,而是已经无用了。你用的那些人呢?无能了吧。大命将止,谁人能拯!
  小王真能作心,也还算不太混,总算还有醒悟的那一刻。不对吧,怕是老臣的托言的,怕是又一种形式的老臣刺小王吧。
  大周朝就是大周朝,连它的谢幕都显得那么悲壮。大厦将倾是定局的了,可它就是还有一大批老臣为它留下那么多的“扼腕长叹”,也真的是难为他们了。
  是“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啊,还是:国鉴不远,就在这些“鼠(癙,忧)思泣血”中。你们为後世留下那么多的“亡国之鉴”,可有几个君王会去读它呀,更何况是:文章好读、感慨好发;心性难止、作为难行呢。
  请注意:“兢兢业业”的“兢兢”乃(颤栗)、“业业”乃(箭靶),(箭靶般危惧颤栗)。“憯不知其故”的“憯”,不是“曾”,就是(惨),就是(惨然不知那缘故)。“昊天上帝,则不我虞。”的“不”应用为(丕,大),“虞”不是什么“助”,而是(臆度);不是什么(皇天上帝太狠心,不佑助我不宽恕。)而是(老天上帝,则让我大臆度。)这是一个为“旱情”苦心焦虑的老臣,他大费“臆度”也猜想不出老天为啥会降下这样的大灾难,各方面都想过了,天神、地神都敬到了啊,应该是没有得罪皇天后土的啊!(老天上帝,你让我大臆度啊,我如何也猜想不出我错在了什么地方了啊。我一向是恭敬神明的呀,应该是我无罪悔、神无恼怒的呀。)“鞫哉庶正”的这里的“鞫”,不是什么“穷困”,而是(鞠,屈服)。“靡人不周”的“周”,不是“赒,救助”,而是(遍及);不是“没有一人不出力”,而是“没有一人不遍及”。“昭假无赢”的“昭”,不是“祷”,是(神明),“假”不是“到”,而是(赐予),“赢”不是“私心”,而是(多余);不是“祈祷神灵没私情”,而是(神明赐予无多余)。“无弃尔成”的“成”是(定盘)的意思,(不要放弃你那定盘!)“以戾庶正”的“戾”,不是什么“安定”,而是(捩,扭转);不是“是为安定众公卿”而是(用来扭转众官正)。
  
  这就是篇首那句“昊天上帝,则不(丕,大)我虞。”(老天上帝,则让我大臆度。)的那个“虞”字也,它和那“服”字一样,是那诸多个让我不得安宁的汉字们中的一个也,也正是它们逼着我走上了这条艰难的探索汉字之迷的万里征途也。那句“昊天上帝,则不(丕,大)我虞。”你可能要陪我走到底了吧。也正是这(臆度)的存在,我那大脑也再没有了安生的时候了呀。
  就在昨天要把它拿出去的时候,它还让我停下来又(臆度)了一番,有了这番感慨。看来它还要让我继续(臆度)下去。拿出来让大家也臆度、臆度吧。
  思虑、心虚、居处、惊遽、虔诚
  ①“虑(慮)”看那字型了吧,虎字头在心思上,可怕的心思也,“思虑”是也,“忧虑”、“焦虑”乃其正宗也。所谓“顾虑”,就是(因怕而想着回头看也)。
  “无虑吾农事”就是(不要让我在农事上有顾虑),不是什么“打扰”。
  “无忧无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要打消他的顾虑”,“考虑”,“谋虑”,“虑计”,“深忆”,“深思熟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已虑及到这一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谋远虑”,“非士无以虑国”,“足下更虑之”,“何不虑以为大樽”,“虑人逼取”,“将军勿虑”,“虑患之具”,“虑戚吾心”,“不足为虑”,“衡于虑”,“志虑忠纯”,“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留心观察人家说话时的脸色,用在下之人的心态去谋虑事情。)
  《雨无正》“旻天疾(毒害)威,弗虑弗图。”(秋天毒威,不忧虑不图谋。)
  至于那“虑囚”,应该就是考虑囚犯的事的意思,而不是什么“录囚”。“虑问”,“虑免”,“凡罪系者五日一虑”。
  补充说明:“虑”,《说文》为谋思也。
  ②“虚”,(虎字头下一业字,“业”乃悬挂乐器的架子也),这虎字头的它都带着怕性的,所以这“虚”字它首先是(因怕而悬着心也),所谓“心虚”是也;而后是(因悬而空也),“空虚”是也。
  “虚假”,“虚(虚假)夸”,“虚(虚假)张声势”,“乘虚(空虚)而入”,“虚(空虚)者万物之始也”,“向壁虚(虚假)造”,“名冠诸侯,不虚(虚假)耳。”“名不虚(虚假)传”,“虚(空虚)弱”,“气虚”,“体虚”,“浩浩乎如冯虚(天空)御风”,“太虚(天空)”,“若循虚(空洞)而出入”,“座无虚(空)席”,“虚(空)席以待”,“不虚此行”,“虚其左席,以待贤者。”“实字、虚字”,“故弄玄虚”,“虚无缥缈”,“虚仁假义”,“亡(无)而为有,虚而为盈。”(没有装作有,空虚装作满盈。)“有若无,实如虚。”(有好像没有,充实好像空虚。)
  至于“虚心”,它是在说(以自己为空虚的心态、去接受外来的东西。)“谦(说自己不足)虚”( 说自己不足、以自己为空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你提的意见,我虚心接受。”“虚心使人进步”,“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由“空虚”而(坦荡)。“其虚其徐”,“云步转虚徐”,“虚徐韵秋烟”。
  通“墟”(土丘)。“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
  《北风》“其虚其邪?既亟(急)只且(将近)。”(哪里是虚事、哪里是邪说?已经紧急到只在眼前了呀。)《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登上那废墟啊,用来远望楚丘啊。)
  (这“虎字头下一业字”、“因怕而悬着心也”之说,就这要发时才想到的。)
  ③“处(處)”,看到它那繁体字型了吧,它是虎字头的,那“处”,它就是因怕而扒在几下不敢动窝了呀,俗语所谓“处到那儿不敢动”。而后才是安居不动也,所谓“居处”是也。
  “凡以庶士,大小莫处(居家)。”(拿这些众士子,大小都不要让他呆在家里。)“或出或处。”(或出仕或居家。)“处女”(呆在娘家未出阁的女子。)“不遑启处。”就是(没有闲工夫呆在家里端坐。)“日月不恒处”,“绰约若处子”,“穴居野处”,“处江湖之远……”,“处士横议”,“处家”,“处人以誉尊”,“和平相处”,“德以处事”,“为人处世”,“处心积虑”,“处境”,“处变不惊”,“处之泰然”,“处位”,“处势”,“处馆”,“与**处十日”,“处不来”,“处处再说”,“处一段就熟了”。
  《殷其雷》“何斯违(离)斯?莫或遑处。”(这为何离开这?或许没有闲暇在家居住。)《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我所喜欢的人已亡去埋在这里,谁同他这孤魂一起居住!)《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处。”(心中忧伤啊,呜呼我的归宿。)《九罭》“公归无所,於女信(两宿)处。”(您归去的无定所,呜呼你住两夜。)《小雅*黄鸟》“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这地方的人,不可同他相处。)《凫鹥》“公尸来燕(宴饮)来处。”(神主来宴饮来与主人相处。)
  《公刘》“于时处处,”(在这居住,)《桑柔》“靡所定处。”(没有地方安定居住。)《常武》“不留不处,”(不滞留不久住,)《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处。”(可叹你这君子,不要长久安居享福。)《江有汜》“不我与,其后也处。”(不再和我同处,那后来的也会居住在家。)
  “处置(安放)”(安置居住)。《旄丘》“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如何处置他们的,一定有所给予的。)《雨无正》“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巧言如流水,使自身处置于美善之地。)“何以处我?”(拿什么地方安置我?)“处以极刑。”(用最严酷的刑罚处置他。)“在所自处耳。”(在他自己所处置的地方的。)“臣愚不能处也。”(我愚笨不能处置的。)“处罚”,“处治”,“处分”,“处决”,“处死”,“处理”,“处斩”,“处断”,“处方”,
  由“居住”而“地方”,“处所”是也。“到处为家”(所到的地方都当做了家。)“一无是(正确)处”(没有一个地方做的对。)“迁徙往来无常处。”(迁徙往来没有一个常在的地方。)“笑问客从何处来”,“办事处”( 办事的地方),“停车处”,“后勤处”,“处于优(劣)势”,“晓看红湿处”,“设身处地”,“长处”,“短处”,“好处”,“坏处”,“益处”“住处”,“别处”,“处处”,“出处”。
  《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日头的正当中午,他在前排上首的地方。)
  补充说明:“处”,《说文》为止也。
  ④“遽”,看那字型了吧,其实它是虎字头下一逐字,因被逐而惧怕也,“惊遽”乃其正宗也。“遽惧”,“惶遽”,“遽惕”,“遽戚”,“遽容”,“遽色”,“遽惊谢曰”,“令于是大遽”。
  由(被逐惧怕)而急走也。“公遽见之”,“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诸人色并遽”,“遽兴姜戎”,“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扑”,“遽诺”,“遽以不变名之”,“岂遽善游哉”,“此何遽不能为福乎”,“遽数之不能终其物”,“遽契其舟”,“遽曰”,“遽别”,“遽步”,“本乎疾者其势遽”,“遽尔”(急走的样子),“竟遽尔作古”,“遽尔加刑”,“遽然变色”,“匆遽”,“遽死”,“鱼何遽无由出”,“盗何遽无由出入”。
  是以送信的快车、快马用为遽也。“惧弗及,乘遽而至。”“以传达穷者与遽令”,“掌邦国传遽之小事”,“且使遽告于郑”,“士曰传遽之民”,“遽人”,“遽驿”,“遽传”。
  补充说明:“遽”,《说文》为传也。
  ⑤“虔”因怕而显得斯文也,“虔”说的就是这种状态。所谓“虔诚”乃“诚虔”也,(确实是因怕而显得斯文也);所谓“虔敬”( 因怕而显得斯文恭敬也),“虔卜于先君也”,能品味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吗?“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通“斩”,所谓“虔刘”,就是(斩杀)。“夺攘挢虔”。
  《韩奕》“夙夜匪解(懈),虔共(恭)尔位。”(早晚不懈怠,虔诚恭敬于你的职位。)《长发》“武王载旆,有(多)虔(斩)秉(持)钺(斧)。”(武王车载大旗,手持大斧多斩杀。)
  何为俘虏
  一、孚、孵、莩、浮、俘,看见这一组字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孚”,仔破壳钻出头为②“孵”;种破壳钻出头为③“莩”。记住:“钻出头”是“孚”的关键,是以那“深孚众望”,它就是在说(大家深深地希望那个人出来挑头),所谓“出人头地”,被大家看重,愿意他挑头、跟他走,可用为(被信赖、信服)。那“信”字应该是从这儿而来,而不是什么“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
  “孚卵”,“孚化”,“孚育”,“发孚”,“孚甲”,“孚笋”。
  “仪刑(效法)文王,万邦作(兴起)孚。”“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法式)。”“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孚信也”,“五辞简孚”,“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孚尹旁达,信也。”“孚信”,“孚洽”。
  补充说明:“孚”,《说文》为信也,《尔雅》为信也。
  ④“浮”,(从水中钻出头)乃 “浮”字本义也,“浮出水面”是也,而后是(浮在水面),而后是一切的“浮动”。
  “沉浮”,“漂浮”,“浮动”,“浮力”,“浮标”,“浮桥”,“浮萍”,“浮舟”,“操悉浮以沿江”,“络绎如浮云”,“浮光掠影(跃金)”,“浮游”,“浮水”,“浮于济漯”,“乘桴浮于海”,“过夏首而西浮兮”,“浮天无岸”,“云浩浩其常浮”,“沉渣浮泛”,“浮生若梦”,“浮现”,“浮想联翩”,“浮荡”,“飘浮”。
  由“浮”而“冒”,“浮冒”是也。“浮夸”,“浮靡”“浮征”,“人浮于事”,“罪浮于桀”,“其罪又浮于**”,“耻名之浮于行也”,“浮白”(满饮),“浮以大白”。
  由“浮”而“轻”,“轻浮”是也。“浮漂”,“浮躁”,“心粗气浮”,“浮浪书生”,“……,以镇其浮。”
  由“浮”而“虚”。“浮名”,“浮华”。
  由“浮”而“不定”。“浮财”。
  补充说明:“浮”,《说文》为氾也,《广雅》为漂也。
  ⑤“俘”,它应该是由“浮动”而来的(浮动的人、而后是物),交战得来的东西按规矩是还要还回去的,所谓“交换战俘”,所谓“齐人来归卫俘”、“诸侯不相遗俘”,其实那(战利品)、它就是那“浮财”也,漂来还要漂去的。
  “以为俘馘”,“俘二百五十人”,“生俘”,“俘系”,“俘执”,“俘获”,“被俘”,“俘虏”,“遣俘”,“俘敌数千”,“俘厥宝玉”,“伐我**,俘我王宫。”“夷不乱华,俘不干盟。”
  补充说明:“俘”,《说文》为军所获也,《尔雅》为取也。
  二、“虏(虜)”,就虎字头下一男人不就妥了,那打仗还真没女人的事,(怕死的男人)就是“虏”,不怕死的要么战死了、要么自杀了。那“俘虏”么,就是(俘获那怕死的男人),是以“虏”字带有极(蔑视)的意味。
   “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奴隶)。”“斩首捕虏十余万”,“为奔亡之虏”,“乞为囚虏”,“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虏役”,“虏伏”。
  “不战屈敌虏(蔑指敌方)”,“则直前诟虏师失信”,“虏尘”,“虏民”,“虏人”,“虏庭”,“虏使”,“奉西北之虏”。
  而后是直接用为“俘”、同“掳”。“虏掠”,“虏夺”,“虏获”,“珍宝见剽虏”,“且为所虏”,“其将固而袭而虏也”,“献民虏者操右袂”,“虏楚将**”,“虏赵王”,“匈奴虏略千余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降虏……”,
  补充说明:“虏”,《说文》为获也。
  至于那“掳”么,就是(提手去抓那怕死的男人),而后是一切的抓抢。“掳掠”,“掳获”,“掳抢”,“掳劫”,“掳夺”,“掳人勒赎”,“**被掳了”,“掳妇女小弱者……”。
  请注意:带“虍”字的还大有人在呢,远不止“虍”部那些,好多字在恢复繁体字型后、都露出了它的唬人的面目,以后还有说到。
  关键、封建、封禅
  先说说“建”——
  ①“建”,它就是“关楗”的“楗(键)”的本字也,它就是那个把门插上的“门闩(shuan)”(闩门的横木也,应该是有齿牙的那种,靠推压进入的);门闭(门闩插入的孔也)。
  至于而后的“键”乃(锁簧也),依然是(压入的)那种,“管(圆筒形的锁)键”是也。
  由“关楗”的“插入”而“插树”,“建树”、“建立”是也。“下可建五丈旗”,“建中”,“建旗”,“建极”,“建节”,“建标”,“建麾”,“皇建其有极”,“九十杖而朝见君建杖”,“设此旐,建彼旄矣。”“建鼓在阼阶西”,“乘轺(yao)建节”,“上建旌旗”。
  由“关楗”的“插入”而“结构”,“构建”是也。“建造”,“建筑”,“修建”,“钱王俶(chu)建”,“筹建”,“兴建”,“建丛台于后”。
  “建设”应该是既有“建立”、又有“构建”的双重意思:建立、构建以设置也。“创建”、“建制”、“建法”、“建官”、“建都”、“建国”、“建交”、“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官惟王建国”,“掌建邦之宫刑”,“建功立业”,“州建百里之国三十”,“夫位政之建也”,“欲建万世之业”,“德之不建”,“建伊皋之业”,“建一官而三物成”,“利建侯”,“天子建德”,“封建”,“建封”,“并建母弟以蕃屏国”。
  由“插树”而“提出”,“建言”是也。“建议”,“建策”,“建陈”,“**等皆建以不可为”。
  至于北斗星的斗柄所指为“建”的说法,它应该是由斗柄插向不同方位而来。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夏历月份即由此而定:“建子”(夏历十一月)、“建丑”(夏历十二月)、“建寅”(夏历一月)、“建卯”(夏历二月)……
  至于“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的“建”,应该就是把细而高的盛水罐树立在高屋顶上的意思。谁都知道那人字形的屋顶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放稳东西的,那盛水罐势必要倾倒,那水也就哗的一下就倾注了下来,这应该就是司马迁“高屋建瓴”的取意。那“建”字,不用再通为“瀽”(倾),那立不住,它自己就倾了。
  这时再来说“关”——
  ②“关(關)”,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把两扇门板(户)合到一起系住,是为關也,“关系”乃其正宗也。“关楗”实乃(楗关)也,以楗系门户也。“开关”,“关闭”,“门虽设而常关”,“满园春色关不住”,“关电视”,“关店铺”,“关押”,“关在牢里”,“机关”,“关捩”,“施关发机”。
  而后是以关代楗也。“关牡”,“**斩鹿门之关以出”,“*乃夷门抱关者也”,“拔关而出”,“斩关落锁”。
  而后是以关代门户也。“关口”,“关隘”,“关津”,“关梁”,“关令”,“关尹”,“海关”,“关税”,“验关”,“报关”,“把关”,“关防”,“关卡”,“关塞”“山海关”,“关山度若飞”,“叩关而攻秦”,“关市讥(查问)而不征”,“门闾无闭,关市无索。”“闭关自守”,“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年关”,“难关”,“肾者,胃之关也。”“人有四关:耳、眼、口、鼻。”“关窍”,
  由“系”而“联(聯)”,“关联”是也。“关白”,“关牒”,“其上闻及移关诸部”,“关碍”,“人命关天”,“关系重大”,“故天子之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关你何事”,“不关我事”,“关心”,“关怀”,“关意”,“关顾”,“关注”,“关应”,“请多多关照”,“事关紧要”,“关涉”,“关于”,“有关人员”,“关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万曲不关心”,“关合”,“关节”,“虽禽兽之声,犹悉关于律。”
  由“关”而“开”。“关饷”,“关金”,“关领”,“三军尽关了粮赏”,“我们见关着本寺的本钱”,“陛下教军衣袄旋旋关”。
  通“贯”。“见轮人以其杖关谷而輠轮者”,“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春秋》五经,义相关穿。”“关通”,“进退得关其忠”,“大学者,贤士之所关也。”“越人关弓而射之”,“豹则关矣”。
  补充说明:“关”,《说文》为以木横持门户也。
  跟这儿说说“扃”——
  “扃”,从外面插门的门闩也。“和门昼扃”,再明白不过:夜晚入室内从里面插门;白天要出外,从外面插门落锁。“入门奉扃”,“应门闭兮禁闼扃”,“扃关”,“扃键”,“扃室”,“扃禁”,“扃门”,“扃户”,“扃闭”,“扃试”,“扃牖而居”,“庙门容大扃七个”,“步入山扃”,“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则必摄缄滕,固扃鐍(jue加锁的铰钮)。”
  鼎上贯穿两耳的横杠。“设左人抽扃鼏(mi鼎盖)匕”,“设扃鼏”。
  带有插孔的横木。“旗不脱扃,结驷方蕲(马衔)。”“楚人惎(ji教唆)之脱扃”。
  至于“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 ,集(聚合)人来定。”这句不见于《诗经》的诗曰,令我颇觉费解。那“扃扃”应该不是通“炯”(明亮)也,而恰恰相反——是扃闭不开窍也。它是在说(大路直挺挺,我心闭扃扃。谈事不下令,聚合人来定。)
  补充说明:“扃”,《说文》为外闭之关也。
  ③“封”,(圭+寸),(圭)乃(堆土)也,(寸)乃手也,(封)首先就是给树根培土也,“封土”是也,“封植”,“封树”,“封表”。
  至于那“封建”么,它就是“封植”、“封树”也,栽树培土也,安插培植也,这才是其正理也,其实“封”的本义不是(疆域)、而是(树立)也,那一个个的诸侯、就是一个个的山头也。“命于下国,封建(栽培建树)厥福。”
  至于那“分封”么,它是一个词组也(分土地、封山头也),明白了吧。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包五色土、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黄,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以为社(土地庙),土堆、山头就在这了。
  “封官许愿”,“封侯拜相”,“所封封域”,“域民不以封疆为界”,“开阡陌封疆”,“封疆大吏”,“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土地之大,封内千里。”“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即位,封**为信陵君。”“刘良佐者,……封广昌伯。”“将何以封矣”,“封地”,“封国”,“封邑”,“封爵”,“封赋”,“封外”,“封守”,“封界”,“封略”,“封畔”,“封赏”,“封君”,“封王”,“封妻荫子”。这些都是“分封”之意。
  所谓“封禅”,它就是——堆土为坛以祭天、平土为墠(shan平坦的广场)以祭地。“等封泰山”,“虽有小封,不得为高。”“封王子毕干之墓”,“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封(坟墓)”,“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聚酒千钟,积曲(麯)成封。”“于是封之,崇四尺。”“田有封(田埂)洫(水沟)”。
  由“封土”而“密闭”,“密封”、“封闭”是也。“籍吏民、封府库,以待将军。”“封闭宫室,还军霸上。”“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信封”,“自寄一封书”,“封识宛然”,“封押”,“封包”,“封册”,“封志”,“封检”,“查封”,“遂收**之首,函封之。”“封藏”“封贮”,“封锢”,“封关”,“封灵(棺)”,“炉子封好了吗?”“封火”,“封存了一冬的……”,“封顶”,“封底”,“封冻”,“千里冰封”,“封门闭户”,“封口”,“开封”,“启封”,“封锁”,“封条”,“封套”,“封皮”,“封面”,“人家已经封嘴了”,“想封嘴呀”,“封山育林”,“余不敢以**自封也”,“故(固)步自封”。
  至于那“是聚民利以自封(高大)而瘠民也”,“无封(高大)靡(奢侈)于尔邦,维(只)王其崇(尊崇)之。”它们都是由“堆土”而来的“高大”之意思。“封狐”,“封豕长蛇”,“封羊”,“封兽”。
  跟这儿说说“圭”——
  “圭”乃“珪”之本字,所谓“天子执冒(瑁),诸侯执圭(珪),冒(瑁)覆于圭(珪)上{关于冒(瑁)字后面有说到}。”
  诸侯所执的圭、代表的就是他的封地也,而最终还是要被天子的冒所覆盖也,所谓“溥天自下,莫非王土。”
  它是一个长条形的上方尖顶的玉,它是身份的象征。“禹锡玄圭,告厥成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以其介圭,入觐于王。”“釐(整理)尔圭瓒(玉柄酒勺)”,“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白圭之玷,尚可磨也。”“圭璧既(已经)卒(终、尽),宁(乃)莫我听!”“如圭如璋,令(使)闻令望。”“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孰为珪璋”,“瑞贽圭者兑上”,“以青圭礼东方”,“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圭币俎豆”,“圭瑞”,“初露圭角”。
  至于那“圭臬”、“圭表”,它们都是测日影的器具。“揆日晷,验星文,陈圭臬,絜广轮。”
  “每每亲星圭臬”,“圭臬星经奥”,“……犹奉为圭臬”。
  最后补充:怎就又由“厂”呀、“厓”呀而想到“圭”了呢,这时的我已摆平了“冒”了呀(它在后面排着呢,以后会看到的)。而这(圭)字、只有跟着(封)最合适的,在〖煮酒论史〗中发时还没想到这个呢。
  ④“禅”,平土为墠以祭地也。“禅于始衍”,“禅,祭地于梁阴。”“封禅刻石纪号也”,“是以封泰山而禅梁父”。
  至于那“禅让,”它就是自平自身以让位于人也。“禅位”,“**禅位于**”,“受禅”,“禅文”,“禅诰”,“唐、虞禅,夏后、殷继。”“遂禅之”。
  由“禅位”而“传”。“惟独长沙全,禅五世。”“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而不知禅之者”,“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禅代”,“禅变”,“禅化”。
  至于那“尧能禅均以仪民”的“禅”,不是“殚”,而是“墠”、平也。
  至于那“善禅其主,以集精微。”的“禅”,它依然是“传”,而不是什么“擅”。
  延长、压迫、朝廷
  ①“延”,它应该与“建”正相反也,把压缩的东西再伸开也,“延伸”是也。“延展”,“延长”,“蝮蛇蜒只”,“延颈而鸣”,“莫不延颈举踵”,“延颈秀项”,“延瞩”,“延望”,“延年益寿”,“吾寿安得延”,“延算三纪”,“延寿文疏”,“延息”,“延誉”,“延缓”,“延期”,“延会”,“延缓”,“延迟”,“君亦悔祸之延”,“延伫乎吾将反”,“延宕”,“延误工期”,“延搁”,“延滞”,“拖延”,“延至七年”,“延挨”,“蔓延”,“延烧千余家”,“延灼”,“绵延”,“延袤”,“延续”,“延及……,国家无事。”“延及于平民”,“前后邃延”。
  由“伸长”而“引入”,“延引”、“延入”是也。“延聘”,“延请”,“延纳”,“摈者,延之日升。”“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开东阁,以延贤人。”“延师为教”,“延医而治”,“主人延客祭”,“延接”,“延款”,“延登”,“各复延至其家”,“*延**于上座”,“秦人开关延敌”。
  补充说明:“延”,《说文》为长行也,《尔雅》为长也,《广雅》为长也。
  ②“迫(廹)”,看它那字型了吧,其实它跟“建”、“延”同偏旁的,有那种可伸缩的意思在里面的,其实(廹)就是(压进)也,“压迫”、“迫进”是也。其实那“迫击”乃其正宗也,它就是扣动扳机压子弹前进而射出也。“强迫”就是(用强力压进)也,有“强迫”而“被迫”,是以有“迫不得已”、“迫不及待”之说。“胁迫”,“迫胁”,“迫劫”,“迫蹙”,“迫阨”,“迫拶”,“迫索”,“迫勒”,“迫催”,“紧迫”,“急迫”,“迫急”,“迫促”,“迫遽”,“迫究”,“迫逐”,“迫速”,“迫猝”,“迫隘”,“逼迫”,“窘迫”,“迫令……”,“迫使……”,“迫于……”,“里胥迫我纳”,“***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迫生而下”,“迫**于厕,强盟之。”“迫而动”,“能事不受相促迫”,“外迫公事”。
  由“迫进”而“迫近”也。“望崦嵫(在甘肃天水西境,古代常用指日没的地方。)而勿迫。”“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涉旬月,迫季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迫措”,“迫隘”,“迫迮”,“迫视”,“迫临”,“**地势局迫”,“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补充说明:“迫”,《说文》为近也,《广韵》为逼也、近也。
  ③“廷”,乃挺之本字也,依然是伸开的意思,所谓“挺直了腰干”,就是(伸开了腰);所谓“挺身而出”,就是(直楞楞站出来、不畏缩)。
  由“直”而“正”也。所以“廷”、“庭”,它都是在指那些很正规的地方、只能直身肃立的地方。
  “朝廷”,“宫廷”,“郡廷”,“县廷”,“廷尉”,“廷臣”,“廷中吏”,“廷试”,“廷魁”,“廷对”,“廷杖”,“听于廷”,“设九宾于廷”,“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夙(早)兴夜寐,洒扫廷内。”“游汉廷公卿间”,“相如廷叱之”,“虎兕争兮于廷中”,“廷见相如”,“廷中皆大笑”,“奇与正,恒不同廷。”“夫差使人立于廷”,“***于荧廷”。
  “庭堂”,“大庭广众”,“前庭”,“中庭”,“藜棘生于中庭”,“庭院”,“庭园”,“庭落”,“庭庑”,“庭除”,“庭宇”,“庭户”,“门掩一庭芳景”,“家庭”,“大相径庭”,“门庭若市”,“门庭车骑千数”,“门庭有事,……”,“坛宇宫庭”,“庭角”,“天庭饱满”,“殖殖(植,树)其庭,有觉(醒目)其楹(堂前柱)。”“庭燎有辉”,“公庭万舞”,“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罪责)?”“既庭(挺)既硕(肥大)”,“榦(干,犯)不庭方,以佐戎辟(君王)。”“以王命讨不庭”,“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念兹皇祖,陟(升)降庭止。”“绍(继承)庭上下,陟降厥家。”“八佾舞于庭”,“*趋而过庭”,“胡瞻尔庭有……”,“徘徊庭树下”,“眄庭柯以怡颜”,“严霜结庭兰”,“缢于庭树”,“庭轩”,“庭阈”,“庭帏”,“庭闱”,“扬于王庭”“车辂充庭”“拜送书于庭”“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议之于庭”,“思睹阕庭”,“庭议”,“庭争”,“庭论”,“庭辩”,“庭问”,“庭会”,“庭训”,“法庭”,“开庭”,“庭审”。
  “挺拔”,“挺杰”,“挺直”,“挺正”,“岿然挺立”,“挺立不曲”,“曲挺纵横”,“自谓颇挺出”,“笔挺”,“直挺挺”,“挺尸”,“高明秀挺”,“昂首挺胸”,“尉剑挺”,“挺剑而起”,“挺举”,“挺丈八蛇矛”,“我心挺挺”,“挺秀”,“挺茂”,“谁能挺敌”,“挺进……”,“挺刑”,“挺触”,“挺撞”,“挺得住”,“挺不过”,“一挺机关枪”,“挺好”,“挺能干”。
  至于那“虽名为诸侯,实有万乘不足以挺其心矣。”不是什么“动摇”,而是(拔高、高涨)。
  补充说明:“廷”,《说文》为朝中也。“庭”,《说文》为宫中也。“挺”,《说文》为拔也。
  “谢谢”谢为何
  “谢”,看它那字型了吧(言+射),“射”,乃(拉弓放箭)之身手也。做一下拉弓放箭的动作——侧身却步也,其实,“谢”就是(却退的言语也),是以其首先的意思应该是(告辞)也。“谢别了***”,“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挥手谢公卿”,“故不复谢”,“不报谢?”“谢过侯生”,“乃谢客就车”,“谢家来贵门”。
  由“告辞”而“推辞”。“谢却”,“闭门谢客”,“谢医却药”,“*伏谢不受命”,“欲立之,重耳谢。”“谢病”,“谢媒人”,“谢绝参观”。
  由“告辞”而“辞去”。“便当回舟谢职”,“亦当谢官去”,“谢事”,“谢老”,“谢政”,“谢役”,“谢世”,“谢幕”。
  由“退却”而“谦逊”、“逊色”。“避贤谢拙”,“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锦江何谢曲江池?”
  至于那“谢谢”,它就是(后退而打拱作揖时、口中所用的谦辞也)。“感谢”,“谢恩”,“登门拜谢”,“*谢之”,“且谢曰”,“其人来谢”,“虽死必谢”,“谢承”,“谢荷”,“厚礼谢媒”,“谢仪”,“谢意”,“谢孝”,“致谢”,“谢忱”,“酬谢”。
  至于那“谢罪”,它更是(后退而打拱作揖、口称罪过也)。“谢过”,“谢错”,“**免冠谢”,“惊谢曰”,“自谢曰”,“长跪而谢”,“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至***门谢罪”。
  由“告辞”而“告问”、“告诫”。“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谢女(汝)”,“使君谢罗敷”“至府,为我谢问赵君。”“界上亭长寄声谢我”,“谢(告诫)汉使”,“多谢(告诫)后世人”。
  由“却退”而“衰退”,“凋谢”是也。“花开花谢”,“谢顶”,“新陈代谢”,“以其筋力衰谢”,“溽署初谢”,“花之既谢”,“**名未谢”。
  从升国旗说施字
  “施”应该就是“拖放”(把卷着的旗帜拖放开来),首先是它“拖”的意思不能抹杀才对。见过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那一刻吧,那国旗手甩放开旗帜的那个动作就应该叫做“施”。《硕人》“施罛(gu鱼网)濊濊(huo),鳣(zhan)鲔(wei)发发(泼)。”(拖放鱼网濊濊响,鳣鱼鲔鱼跳泼泼。)这里才是“施”的出处,去看看撒网的那个动作吧,那就是“施”。(竟然差点把这句给漏网掉,还在哪儿说什么“施”啊,可它最终还是被我网住了,一笑)。“施展”( 拖放展开)、“布施”(拖放布开),用的应该就是本义。
  “云行雨施”(乌云行过它就拖放出雨来),再符合逻辑不过!“阴谢阳施”,“秦人杀冀芮而施之。”(秦人杀冀芮而拖放他的尸体于街头。)“为大戮施之”。
  《大东》“有捄(弯曲)天毕,载施(拖)之行。”(有弯把似网的天毕星,这拖着运行的。)“施从良人之所之。”(拖在后面跟随良人到所到之处。)直接用“拖”多好啊,它就是“拖着尾巴”的意思,不是什么“迤,斜行”!
  由“拖放”而“拖延”而“延续”。“使我介(进入)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能使我进入到有知境界的,就是走在大道上,只这拖延的可怕。)“利泽施乎万世。”(利泽延续到万世。)“施及于有政”(延及到政治上)。“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拖延到了三王时代,而天下大骇乱了啊。)
  《葛覃》“葛之覃(长)兮,施于中谷。”(葛藤长啊,拖延到谷中。)《东山》“果臝(luo)之实,亦施于宇。”(瓜蒌的果实,也拖延到屋檐上。)《旱麓》“莫(幕)莫葛藟,施于条枚。”(幕布般的葛藟,拖延到枝干上。)《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茑草和女萝,拖延到松柏上。)《皇矣》“既受帝祉,施于孙子。”(尽受上帝福祉,延续给子孙。)
  《兔罝》“肃肃兔罝(jv网),施于中逵(叉路口)。”(整齐的兔网,布施在叉路口。)“……,施于中林。”(……,布施在林中。)
  “施三川而归。”(布施好三川而归来。)“施关发机”,“施八尺屏障”,“施灵”,“施张”,“施布”,“唇若施脂”,“施朱”,“施粉”,“施散”,“施属”,“施呈”,“施检”,“施置”,“设施”,“施设”,“措施”。
  “施恩”( 布施恩典)、“施舍”( 布施舍放),“乐善好施”,“旅有施舍”,“王施舍不倦”,“留待作遗施”,“施泽”,“施赈”,“施予”,“施食”,“施斋”,“施乐”,“施主”,“未报秦施”,“施不望报”,“报施”,“施惠于人”,“施与**”,“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施恩而接济到于民人大众,怎么样?)
   “施行”(布施行为):“实施”(实际施行),“施政”(施行政治)。“施救”( 施行救治)。“施工”( 施行工作)。“靡计不施,迄无济。”(没有计策不施行的,至今没能成事。)“德普施也”,“施其事功”,“齐侯好示务施”,“施于有政”,“仁义不施”,“秦政不施”,“***皆不及施”,“今王发政施仁”,“施为”,“施治”,“施教”,“施巧”,“施命”,“施法”,“因材施教”,“施政方针”,“发号施令”,“施助”,“苟人事不施于其间”,“施生戮死”“施则行”“爪牙之士施”“徒留无所施”“施事”,“施为”,“施礼”,“施威”,“施谋用智”,“施诊”。
  “施加”(施行加予)。“施肥”( 施加肥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推)其来施。”(那个刘家子呀,推着他来家施行帮助。)
  由“拖放”而“摆放”而“显摆”。“愿无伐(夸耀)善,无施(显摆)劳。”(情愿不夸耀自己善举,不显摆自己的功劳。)
  通“弛”,松懈。“君子不施(松懈)其亲。”(君子不疏远、怠慢那亲近之人。)这里不是什么“陈尸示众”,也不是什么“遗弃”。“谴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松懈)刑屯北边。”(松懈、解脱刑罚。)
  补充说明:“施”,《说文》旗貌也,《广雅》为予也。
  如此艰涩行文,兄,只有你说你的文,你解你的字!
  汉字,它就是从古时候走过来的,它的本义、它的贴近本义的用法,也只有从古典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中方能找到,恕我只能这样。   从“湛”字说清华
  清华园之清华为咸丰所命,取自东晋谢混的《游西池》。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有看过,但没注意到什么水木、清华。那歌手水木年华说起清华、说起东晋谢混的《游西池》时,我方感起兴趣、回翻过去,也只是重新欣赏了一遍。
  在弄《诗经》中的“湛”字时,从《字典》中又看到那句“水木湛清华”,这时的我已经在澄清着“湛”字,这一来不当紧,这“水木湛清华”我是如何也译不通了呀。欲知详情如何,请看我如何沉浸那“湛”字——
  “湛”,(水+甚),应该就是(沉浸)。“湛诸美酒”就是(浸泡在美酒里)。“搴(拔)长茭兮湛美玉。”(拔取长茭啊沉浸美玉。)
  由“沉浸”而“深沉、浓重”。“深湛”就是“深沉”。“精湛”可说成(精深)也可说成(浸泡着精华、饱含着精华)。“忠湛湛而愿进兮。”(忠忱深重而愿进献啊。)《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晒干)。”(这浓重的露水,没有太阳晒不干。)
  由“沉浸”而“沉湎”,在《诗经》中,它多用此义。《宾之初筵》“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子孙那沉湎。那沉湎叫快乐,)不是什么“喜乐”。《抑》“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纵),”(沉湎荒废于酒中。你只知沉湎纵乐,)《北山》“或湛乐饮酒,”(有人沉湎于作乐饮酒,)不是什么“逸乐无度”,“乐”在后面呢。《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鼓瑟鼓琴,和乐且沉湎。)《常棣》“兄弟既翕(聚合),和乐且湛。”(兄弟已经聚合,和乐且沉湎。)
  至于“水木湛清华”的“湛”,它依然是“沉浸”,而不是“澄清”,“清”在后面跟着的。其实它逻辑上的排序应该是“水清湛木华”(池水清澈沉浸着树木花草),它的前句是“景昃(日西斜)鸣禽集(栖止)”(日景西斜,鸟儿鸣叫着栖止在树木上)。它是诗人为了“韵脚”的关系不得已把“木”字调到了前面去对“昃”字的。其实诗人谢混是在写他在傍晚的池塘边所看到的一个十分平常的自然景象:日向西山留晚照,鸟儿归飞栖树梢——这是岸上的、动的一面;夕烟西下光景去、池水如镜映花木——这是水中的、静的一面。这是一特定时刻的自然景象,必须是日出前的早晨或日落后的傍晚。有直照,影子就无从生出;有阳光,它就会有反射、如镜的水面也就不可能出现。如果把“水木湛清华”理解为(水和树都沉浸在清清的光线里),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光线笼罩所有,从逻辑上它已含盖了前句,就不是对子关系了。严格地说把“清华”二字抽出来单用是不能成立的:“清”是指的水;“华”它就是“花”,而不是指光线(这点我会有单说的)。(清清的花)如何成立!这种对(非正常句式)的不能(掂兑清楚)以及对“字意”的不能(准确把握),也是造成训诂出现错误的一大原因。想读懂古人的深奥、想欣赏前人的意境,最好学学贾岛去,不经过反复的“推敲”,不要随便讲话哟。附:
  《游西池》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有来岂不疾(急),良游常蹉跎。逍遥越城肆(街市),愿言屡经过。回阡被(披)陵阙,高台眺飞霞。惠(好)风荡繁囿(苑,园林),白云屯(聚积)曾(层)阿(山坡)。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褰裳顺兰沚(水中小洲),徙依引芳柯。美人愆(错过)岁月,迟暮独如何!无为牵所思,南荣(老子弟子)戒(告诫)其多。
  伍子胥胥为何
  “胥”,我突破它是在看到它前面的那个字“疋(shu)”的一刹那(我曾查过它,它的意思是脚)。天哪,“胥”的第一个词条是“蟹酱”,《说文》为蟹醢也,“青州之蟹胥”。有了啊,蟹是什么东西,脚多啊,“蟹酱”——多脚的肉——“胥”。我又想到了曾经有印象的“胥靡(縃縻)”一词:用绳索牵连着服役的奴隶。齐了,它的意思应该就是(脚跟脚),“军心胥怨”( 军心相跟着怨恨),“胥怨者民也”,“万事胥备”(万事相跟着齐备)。
  至于那“胥吏”吗,他就是(跟班的——捕快之类)了,“里胥猾黠”,“部中老胥”,“就老胥而问”,“胥某笑曰”,“胥耆”(老吏)。
  至于那“胥徒”吗,就是指那(行役)之人。“胥”就是那(用绳索牵连着服役的奴隶)、“胥役”;“徒”应该比“胥”轻些,不用牵连的那种,所以那“胥、十有(又)二人,徒、百有(又)二十人。”的“胥”,它跟才智无关,那“胥吏”跟才智也无关。
  至于那“胥祝”(祝官的跟班的);“胥师”、“胥人”(乐官的跟班的)。
  至于那“伍员”、“伍子胥”,“伍”(五人)、“员”(人数),“子胥”就是(子女相跟着),一大帮也,就是这了。
  那么:《角弓》“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兄弟之间、姻亲之间,不要相互疏远啊。)“胥”不是什么“疏”,是“相互”;“远”才是“疏远”。“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你的疏远了,民人的相跟着这样了。你的有身教了,民人的相跟着效仿了。)这儿又弄成了什么“都”,不对的。《桑扈》“君子乐胥,万邦之屏。”(君子相跟着乐了,成为万邦的屏障。)“君子乐胥,受天之祜。”(君子相与为乐,接受上天的赐福。)这里又弄成了“语助”。《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痡。”(像这些无罪的人,却相跟着沦入病痛之中。)在这里“沦”弄成“陷”;“胥”弄成“相率”。而在:《小旻》“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像那泉流,不要相跟着沦而败坏完。)中弄成“沦胥”(相率)。而在:《抑》“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消亡)。”(像那泉流,不要相跟着沉沦而消亡。)中又弄成“沦”为“率”、“胥”为“相”、 “沦胥”(相率)。《桑柔》“其何能淑(好),载胥及溺。”(那如何能好,这相跟着及于沉溺。)这里又成了“都”。“朋友已谮,不胥以穀(善)。”(朋友已说人坏话,不能相与用善心。)这里又是“相”。《韩奕》“笾豆有且,侯氏燕胥。”(食器有好多,韩侯相与宴饮。)这里又成了“安乐”。《瞻卯》“舍(放弃)尔介(披甲)狄,维予胥忌。”(放弃你那披甲狄人,只对我相与忌恨。)《有駜》“醉言舞,于胥乐兮。”(醉了说着跳舞,在相与乐啊。)“醉言归,于胥乐兮。”(醉了说着回家,在相与乐啊。)“君子有穀(善),诒(贻,遗)孙子,于胥乐兮。”(君子有善德,留给子孙,在相与乐啊。)这里又成了“都”。《閟宫》“寿胥与试。”(相与长寿与使用。)这里又是“相”。《公刘》“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忠厚的公刘,相跟着在这原野上,已经繁衍、已经众多。)《緜》“爰(于)及姜女,聿来胥宇。”(于是与姜氏女,相跟着来建屋宇。)这里的“胥”不是什么“相,视察”的意思。
  至于《管子*大匡》“姑少胥,其自及也。”(姑且脚步少放慢,他自己会跟上的。)还是相跟着的意思,可以理解成“须,等待”。“胥与公往之”,“胥令而动者也”,“以比追胥之事”,“将胥有定也”,“太后盛怒而胥之”,“胥后令”,“蝴蝶胥也而化为虫”。
  难为你了,其实它就是“脚跟脚”的意思,可用为“相跟着”、“相与”。“胥译”。
  跟这儿说说“员”——
   “员”,它应该就是(圆)的本字,看到它下面的(贝)字了吧,它原本说的就是(龟鳖之类)也,它之所以会用到人身上,金山词霸上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常用于武将。这不只是解决了从(贝)的问题,而且也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玄武:乌龟——武人)说,看客,你觉得如何。
  而后就是随便用了,汉字被随便、早就不足为奇了。
  《正月》“员于尔辐”,“辐员”二字就出自这里,怎么又弄成了“增加”?《长发》“外大国是疆,幅陨(员)既(尽)长。”《玄鸟》“景(大)员(圆,圈,周围)维河”。
  “以为方员平置”,“员径八尺”,“亦员如井”,“幅员辽阔”,“规矩,方员之至也。”“责以员程”。
  “一员大将”,“今少一人,愿君即遂备员而行矣。”“国人过员”,“人员”,“官员”,“成员”,“党员”,“员工”,“职员”,“教员”,“会员”,“动员”,《出其东门》“聊乐我员(人)”。
  补充说明:“员”,《说文》为物数,《广雅》为众也。
  跟这儿说说“赑屃”——
  “赑屃(屭)”,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旧时大石碑的底座多作此形状。“巨鳌赑屃,首冠灵山。”“苍官屭槐朋在庭,风虫日鸟声嘤咛。”“赑护”,“悬流千丈,浑洪赑怒。”“巨灵赑屭”。
  华夏一词究竟为何意
  看《走遍中国》讲到华山时,有说到“华夏”、“中华”的称谓缘自“华山”,似觉牵强,我有不予认可之意,因而我觉得对这两个超乎寻常的字有必要寻访、寻访——
   “华(華)”它就是(花),所谓“繁华”,它就是(繁花)。“华发”就是(花白的头发)。在《诗经》中它全以(花)的面目出现。
  《常棣》“常棣之华”(棠梨的花)。《苕之华》“苕(凌霄)之华”(凌霄的花)。《隰有苌出楚》“猗傩(婀娜)其华”(婀娜、柔美那繁花)。《皇皇者华》“皇(光鲜)皇者华”(光鲜的花)。《桃夭》“灼(光耀,鲜明)灼其华”(那花儿好鲜明)。《裳裳者华》“裳裳(棠)者华” (棠梨的花)。《有女同车》“颜如舜(木槿)华”(颜面犹如木槿花)。《白华》“白华菅(jian茅草)兮”(白花的茅草啊)。《采薇》“维常之华”(只那棠梨的花)。《出车》“黍稷方华”(小米、高粱正扬花)。
  由“花”而“花纹”而“光彩”(日、月之光晕),“华彩照人”。“华丽”(光彩美丽),“花诞”(华丽的庆诞)。“华而不实”(外表光彩、内在不实)。
  由“花纹”而“文采”而“才华”,“才华横溢”。
  可这“华”字真的是太……,我都不知如何对它作文章了,又遑论才华。
  补充: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已有过关于“花”与“华”相混之说也。“褒禅山亦谓之华(花)山,……独其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整“谬”字时,方见此说也。)其实王安石此举为弄巧成拙也,“花”与“华”原本就是一回事的。以王安石之学识,应该是熟读过《诗经》的,盖一时忽及也。
   “夏”,它就是一年四季中的“夏季”,夏季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繁花似锦、热情洋溢,充满生机与活力。“华夏”就是(夏花),所谓“生如夏花之绚烂”,它是一个何等美丽的境界,我们的祖先应该取的就是此意。
  中华民族第一个朝代的名字就叫“夏朝”,那夏禹是何等样人物——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靠整治河山起家的,他最清楚什么对民族、民人最为重要——生存、生机,别说是在那洪荒的年代,就是在当今,生存、生机依然是一个民族——不、是全人类——不、是所有生物的头等大事。它希望自己国家能像夏天一样红火下去,那“华夏”(夏花)么,就是希望自己的民族、民人像夏花一样繁荣、兴旺下去。我们伟大的祖先,你的意愿太美好了,所以,“华夏”也好、“中华”也好,不应该是因了“华山”一名的缘故。又说它原本叫“惇物山”,它原本就不叫“华山”,怎能说“华夏”、“中华”的称谓缘自于它?更何况依山命名似乎也不该是它,更何况“华”乃次、“夏”乃主也。(因了这古人与今人的行文时的语序问题,也造成了太多时候的译意错乱、甚而至于令人捧腹,这在《诗经译注》中比比皆是,我在其他篇目中有点到过,此不赘述。)
  《时迈》“我求懿(美)德,肆(放手)于时夏。”(我求美德之人,放手于这华夏。)《思文》“无此疆尔界,陈(布)常于时夏。”(没有这那疆界,常布于这华夏。)《荡》“殷鉴(镜子)不远,在夏后(君王)之世。”(殷商的镜子不远,在夏朝君王的时代。)《权舆》“夏(厦)屋渠渠(大)”(厦屋大又大)。《皇矣》“无长(增长)夏(华彩)以革。”(不用变革增长华彩。)夏天本来就是华彩的季节。
   至于那“夏后氏”正是出自那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是“君王”的意思,说的是那些夏朝的君王们。
  看到了吧,那《诗经》是周朝的东西,那大周并没有把它的大地叫做“周”,而是叫做“夏”;还有那“夏历”(阴历、农历),至今一直沿用着;当然,还有那“华夏”(夏花)……,所为何来,为着那生存、生机也,它才是第一位的。
  身为中华儿女、华夏子孙,至今都没有搞清楚“华夏”的含义,不只是汗颜的问题,而是“有忝尔所生”之问题,我为夏禹一哭,你的良苦用心,你的后世子孙都明白不了了。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们哪儿顾得了这些啊。还有比我们的祖先更英明、更伟大的主吗,他为我们所命的名字——“华夏”(夏花),它应该是空前绝后的吧、它也绝对是盖世无双的吧。
  至于那“华胥氏”,如果你弄明白了“胥”字的意思,你就好明白“华胥”的意思了。它就是(脚跟脚、相跟着的一帮子人的意思)。“华胥”正是希望(华人生生不息、相跟着走下去的意思)。传说中的东西,它都是带着美好的意愿的,不能把它就生硬地理解为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家族。
  网上关于“华夏”、“中华”,众说纷纭的,高见不少,大家看看去。
  既是在说“华夏”、“中华”,我也跟这儿说说“中国”的由来吧,有说这是一个七岁小孩提出的问题。请看——
  《民劳》
  民亦劳止,汔(迄,到)可小(稍)康(安)。惠(好)此中国(国中,京畿),以绥(安抚)四方。无纵诡随(听任,顺从),以谨无良。式(试)遏寇(掠夺)虐(残害),憯(惨)不畏明。柔远能(亲善)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聚合)。无纵诡随,以谨惛(糊涂)怓(nao呶,喧哗,争吵)。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美善)。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准则)。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恶)。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qi休息)。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恶)厉(虐害)。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你)虽小子,而式(法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团结不解,结党)。式遏寇虐,无俾正反(覆)。王欲(想要)玉(玉成——雕琢成玉)女,是用大谏。
  
  民人也够劳苦的了,到了可以稍稍安歇一下的时候了。好好对待这国中——京畿,用来安抚四方诸侯。不要放纵顺从诡诈之人,用来谨防用心不良的人。试着遏止掠夺、残害之人,他们惨然不知畏惧明法。怀柔远方亲善近处,用来使我王安定。
  民人也够劳苦的了,到了可以稍稍休息一下的时候了。好好对待这国中——京畿,用来
  做成民人的聚合。不要放纵顺从诡诈之人,用来谨防糊涂争吵。试着遏止掠夺、残害之人,不要使民人忧愁。不要放弃你的辛劳,用来做成君王的美善。
  民人也够劳苦的了,到了可以稍稍休息一下的时候了。好好对待这京师,用来安抚四方国家。不要放纵顺从诡诈之人,用来谨防没有准则之人。试着遏止掠夺、残害之人,不要让他再作恶。敬慎威仪,用来接近有德之人。
  民人也够劳苦的了,到了可以稍稍休息一下的时候了。好好对待这国中——京畿,使民人忧愁得以宣泄。不要放纵顺从诡诈之人,用来谨防恶人虐害。试着遏止掠夺、残害之人,不要使政局败坏。你虽是个小孩子,而作为君王的法式宏大。
  民人也够劳苦的了,到了可以稍稍安歇一下的时候了。好好对待这国中——京畿,对国家没有残害。不要放纵顺从诡诈之人,用来谨防结党之人。试着遏止掠夺、残害之人,不要使政局颠覆。想要玉成你做好君王,因此大谏。
  这是一篇老臣劝谏小王的诗作。国势已经是差不多的时候了:奸臣、贼人已经横行了,民人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程度了。忠诚的老臣在深深担忧,怕政局要被颠覆——小王的江山要坐不成了,所以他写了这篇东西来劝谏小王。所以最後一句就不该胡乱翻译了:什么“我王贪财爱美女”、什么“爱你大王如美玉”。它通篇都没有说到小王与宝玉、美女的事,怎么会到了末了了来这么一句(因为你贪财爱美女,才来劝谏你);即便这样,也该译作(王想要宝玉、美女)才对。其实它是在说(想要玉成你做好君王,因此大谏。)“女”不是“女”,而是“汝”。“王欲玉女”这个句式是够特别的了,它已不止是“倒装”的事了,它的正常排序应该是(欲玉女王),大概这“王”字是不能放到後面的,所以就有了这样个色的句式。此种情况在《六月》中有出现:“王于出征”,它不是在说(王在出征),而是说(在为王出征),可对照《六月》篇琢磨去。
  《诗经》就这么简单的四字句,它就那么随便的颠倒着,竟弄得後世文人不知所以,找不着了“北”。不过,你至少要弄明白一点:你是在翻译整篇的东西,所以每个字、每个句都要符合整篇的意思才对,不能割裂开来、不能望文生义才好。
  请注意:“汔可小康”的“汔”,不是“乞求”,而是(迄,到);不是“乞求稍稍喘口气”,而是(到了可以稍稍安歇一下的时候了)。“惠(好)此中国”的“惠”,直接用作“爱”没有用作(好好对待)贴切,(好好对待这国中——京畿)。“式遏寇虐”的“式”,不是“发语词”,而是“试”,(试着遏止掠夺、残害之人)。“憯不畏明”的“憯”,不是什么“曾,乃”,而就是(惨),(惨然不知畏惧明法)。请仔细斟酌,把握好老臣的语气——那是一种很无奈、但又不得不强压怒火、而以平缓出之的语气,因为他要劝谏的是一个君王。
  看到了吧,“中国”最初的意思是(国中——京畿地区)、而相对于其它地区也,它依然是一个语序问题。而以我们之“中国”、相对于其它的国家,那就是——天下我为中、尔等靠边站,依然是一个相当气派的名字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它原本就是最具智慧的国家与民族,当然,它的名字也是最富智慧的。中华儿女、华夏子孙们,好好品味、品味去吧,别只忙着跟人当粉丝、而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了!
  这时候,我再来说说那“华夏”(夏花),很土是吧,太本色了是吧;岂不知所有的所有都生自土中,所有的所有都来自自然、本色。这里涉及到一个更土的事——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他就是在那远古的土窝里的,是以有太多、太多的字,现在的你都搞不明白——它当时是针对谁的了;再加上汉字简化这一要命的举动,让汉字的训诂简直就找不着根了——找不着根本、没有了主心骨,如何训去,都偏离到爪哇国去了;再加上人天生爱花描,他都不愿往那本色上想——以为那样显得没水平,于是乎那些个汉字——给弄得越来越离——谱了。
  我就在这里闷着头找我的本色去吧,多说无益的。
  台甫、哺育、苗圃、捕鱼、逋逃、店铺、辅助
  甫、哺、圃、晡、浦、捕、逋、铺、辅,看见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甫”,应该是(襁褓包裹着婴儿的形状),是以有“初始”之意 ,而不是什么“大”、也不是什么“古代男子的美称”,而就是“乳名”的意思。所谓“台甫”的“台”,有(高)的意思,也就是“高称、尊称”的意思,询问对方的名字时的一种文雅的说法而已。所谓“尼甫”,就是说孔子的乳名叫仲尼的。“以阅众甫”(用来阅览众物的初始)。《诗经》中的两篇《甫田》,都不是说什么“大田”,而就是说(初耕的田)。《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不要去种那初耕的田,只有那狗尾草好高大。)《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广大啊那初耕的田地)。“东有甫(初耕的田)草,驾言行狩。”
  由“初始”而“方才”。“惊魂甫定”(受惊的魂魄方才安定)。“今吏甫受诏读记。”(如今官吏方才受诏读记。)“瑞抚吴甫半岁”,“部署甫定而外围合”,“年甫二十”,“年甫弱冠”,“甫愈”,“甫至”,“甫能”,“甫当”,“甫尔”。
  通“父”。“曰伯某甫”,“忽兹遇众甫”,“生仲山甫”,“尹吉甫”,“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通“哺”。“鲂(鳊鱼)鱮(xu鲢鱼)甫甫(哺、吐泡)”。
  补充说明:“甫”,《说文》为男人美称也。
  ②“哺”,给包裹着的婴儿喂食。“哺食”,“哺乳”,“哺养”,“哺育”,“哺鞠”,“乳孙哺子”,“抱哺其子”,“嗷嗷待哺”。而后是老鸟用嘴吐食喂小鸟,“生哺鷇(待哺食的雏鸟)”。
  通“餔”(吃食)。“哺啜”,“周公吐哺”,“一饭三吐哺”,“辍饭吐哺”,“稚子吐哺”。
  ③“晡”,应该是由(包裹)而来的(昏暗),是以为(黄昏)时刻。“晡夕之后”,“荒庭日欲晡”,“晡时,门坏。”“贺发,晡时至**。”
  ④“圃”,最初应该是育幼苗的园子,“苗圃”是也。而后是一切的园子 。“菜圃”,“园圃,毓草木。”“舍于孔氏之外圃”,“九月筑场圃”,“开轩面场圃”,“尝射于家圃”,“赵王游于圃中”,“花圃”,“吾不如老圃(园叟)”。
  通“甫”。“薮有圃草”,“其泽薮曰圃”,
  补充说明:“圃”,《说文》为种菜曰圃。
   ⑤“浦”,水滨,围裹水的地方。“江浦之橘”,“三江之浦”,“望**之极浦”,“召洛浦之**”,“率(沿着)彼淮浦,省(察看)此徐土。”
  ⑥“捕”,它首先是用网捉鱼、鸟、兽,“捕鱼”、“捕鸟”、“捕鼠”,围裹之意已在里面,“捕捞”,“捕猎”,“捕获”,“捕杀”,“捕食”,“而我独以捕蛇独存”。
  而后是围而捉人,“捕捉”是也。“追捕”,“逮捕”,“遣吏分曹逐捕”,“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捕者既不至”,“几以捕系死”,“捕快”,“捕头”,“巡捕房”,“缉捕”,“而抄捕***之报忽至”,“捕风捉影”,“捕风弄月”,“捕影而视之”。
  补充说明:“捕”,《说文》为取也。
   ⑦“逋”,应该说成是(离去围裹),是以有(逃亡)之意,“逋亡”是也。“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于伐殷逋播臣”,“逋窜于晋”,“为天下逋逃主”,“六年其逋”,“狼失声而逋”,“逋逃薮”,“逋客”,“逋迁”,“逋荡”,“可以怀远,可以柔逋。”
  由“逃亡”而“躲避”而“拖欠”而“拖延”。“逋欠”,“逋债”,“逋负”,“得不偿所逋”,“逋租宿债勿复收”,“顷以常疾,久逋王命。”“逋壅”,“逋慢”,“逋留”。
  补充说明:“逋”,《说文》为亡也。
  ⑧“铺”乃衔门环的底座,“金铺”是也,围裹之意已在其中矣。“铺首”,“金锁银铺”,“挤玉门以撼金铺兮”,“铜龟蛇铺首鸣”,“金铺交映”,“露湿铜铺”。而后它就代表了门。
  所谓“铺面”,它就是(门面);所谓“店铺”,就是(店门);所谓“铺板”,就是(门板)。见过那老式商店早上下门板、晚上上门板吧。那下下的门板可能就用来摆放货物了,是以它就有了(摆设)的意思。而这时的“铺”已用为了“敷”也,与它的本义已完全相反了呀。它又差点让我为我的“甫”字说买单。
  在写着这个“铺”字的时候,有没有人问过:它为啥是金字边?
  “杂货铺”,“铺摆”,“铺设”,“铺张浪费”,“铺张扬厉”,“铺开摊平”,“执牍铺案上”,“铺排”,“铺展”,“铺谋设计”,“床铺”,“铺盖”“铺天盖地”,“地铺”,“铺位”,“铺垫”,“铺底”,“铺陈”,“平铺直叙”,“铺叙”,“铺铁轨”,“铺地板”,“铺路”,“铺平”,“铺开”“引笔铺纸”,“闲铺羽服”,“舍(放)彼有罪,既(尽)伏(掩蔽)其辜。若此无罪,沦胥(相跟着)以铺(铺排)。”“淮夷来铺”,“铺敦(迫近)淮濆(水边高地)”。
  至于那驿站用为“铺”,它依然是(店)也,不用再弄成“舖”的。“今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元制,设急递铺。”“铺司”,“铺递”,“铺马”。
  补充说明:“铺”,《广雅》为陈也。
  ⑨“辅”,这辅字更让我吃惊不小,我一直觉得它就是车厢的帮,这时细看《字典》时,竟说它是(车轮外旁增缚夹毂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轮辐的载重能力)。再往下看:它的根据是《诗经*小雅*正月》“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在弄“输”字时,我也曾调用过它。先看看它前面的一句:“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那车已经装载,则弃去你的辅板,这堕卸掉你的所载。)而后是:“无弃尔辅,员(圆)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不要弃去你的辅板,调圆你的车辐,屡屡回头看看你的车夫,不要堕卸掉你的所载。)它是个系列动作的。那(辅板)跟(车辐)圆不圆应该无关,而跟(车厢)会不会散架应该有关,它最多是在说(车厢外相扣着的横木,用来加固车厢也)。再说那人面颊骨用为(辅车),那依然说的是腮帮子也,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那老式的车,我也没见过的,为它,《字典》中都弄了一大篇字了,个个都让人虚头巴脑的不好明白,姑置一说吧。
  “若车之有辅”,“辅材”,“辅助”,“辅弼”,“辅翼”,“辅佐”,“辅相”,“辅导”,“辅臣”,“尔尚辅予一人”,“左辅右弼”,“夫将者国之辅也”,“览民德焉错辅”,“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又辅之”,“愿夫子辅吾志”,“辅成”,“城阙辅三秦”。
  “嫁为畿辅**为妻”,那“畿辅”依然是(京城旁边、附近)的意思也。“三辅”,“六辅”。
  “辅颊”,“团辅圆颐”。
  何为敷衍
  ①“敷”乃(甫+放)也,放开那(襁褓)也,是以有(铺放开)之意也。
  “震为旉”,“旉与万物”。
  “敷布”,“敷露”,“敷设”,“敷展”,“敷求”,“敷寻”,“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离城三里,止营敷陈。”“牖间方向,敷重篾席。”“敷宴席”,“敷席”、“敷座”。
  “敷衍”用的应该是本义,“衍”应该是(水溢而漫出)的意思,“敷衍”(水漫出而布开),后用为(表面应付)的意思,“敷衍了事”,“敷衍了一番”,“*敷衍经旨”,“敷衍塞责”。
  铺陈:“敷文”、“敷奏以言”、“敷文奏怀”、“跪敷衽以陈辞兮”、“善敷者辞殊而义显”,“敷释”,“敷畅”,“敷闻”,“敷陈存亡之机”,“敷陈备细”。
  布施:“敷施”、“敷锡”,“敷政”、“敷教”、“敷民”、“敷药”、“敷贴膏药”,“敷料”,“敷霜”,“敷显”,“敷光”,“敷广”,“敷洽”,“敷弘”,“敷兴”,“面如敷粉”,“勘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不能敷扬王教,翼赞日月。”“文命敷于四海”。
   至于“粮草不敷。”同样可说成(粮草布施不开。)不必再生出个“足够”。“入不敷出”(收入不够铺排支出的),“吾以知其必不敷也”(我因此知道那一定不够铺排的),“敷余”。
  至于“用花者取花初敷时”,依然是用的(布开)。“敷英”,“敷秀”,“敷荣”,“敷华”,“敷芬”,“敷条”,“筱簜既敷”,“筱簜敷衍”。
  用为“肤”,“末学敷浅”。用为“附”,“凿其木,维敷上堞。”
  《贲》“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铺开这连续不断的思绪,我往后只求安定。)《般》“敷天之下,裒(聚集)时(是、这)之对(配合)。”(分布天下的,这聚集的合祭。)《长发》“禹敷下土方。”(禹布下土方)“敷政优优(宽容),百禄是遒。”(施政宽容,百种福禄这迫近的。)“敷奏(进献)其勇。”(施献勇武。)《小旻》“旻天疾(毒害)威,敷于下土。”(秋天肃杀威毒,把灾难布于天下。)《抑》“罔(不)敷求先王,克(能)共(恭)明刑(法)。”(不布开寻求先王之道,怎能恭行明法——可用为“广”。)
  ②“衍”,这里应该用的是水行(xing)的意思。
  “衍漾”,“衍漫”,“衍溢”,“东注太湖,衍溢陂池。”“衍溢漂疾”,“衍涝”,“酾(shi斟酒)酒有衍”,“水直衍”。
  由“漫出”而“多出”。“衍文义书”,“衍说”,“衍声”,“衍形”,“衍字”,“衍句”,“衍辞”,“衍误”,“‘乃逸’二字衍文”。“岁衍百余万缗,淮俗若之。”“修文则财衍,行武则士要。”
  “敷衍”(水漫出而布开),“至今衍于四海”,“千乘方毂,万骑骈(pian)罗,衍陈于岐、梁,东横乎大河。”“尔乃广衍沃野”。
  由“漫出”而“倾斜”。“其口止于鄜(fu)衍”。
  由“漫出”而“沼泽”。“行陆夷之曲衍兮”。
  由“漫出”而“漫延”,“衍展”是也。“衍射”,“衍绎”,“衍庆”,“曼衍”,“衍沃”,“无迁无衍,命乃长久。”
  由“漫延”而“繁衍”。“荐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国富人衍”,“宗支衍而蕃硕兮。”“仁人绌约,暴人衍矣。”“衍嗣”,“原隰衍活”,“衍变”,“衍生物”。
  通“演”。“大衍之数五十”,“丘明衍传,迁、固承流,史书始粲然大备。”“推衍”,“衍行”,“衍算”,“衍忒”。
  补充说明:“衍”,《说文》为水朝宗于海貌也。
  跟这儿说说“演”——
  ⑥“演”(水+寅:子、丑、寅……),应该是浪推水流也,“推演”乃其正宗也。“东演析木”,“西陵演浪过江滩”,“江汉演其源”,“泽演庆世”。
  “演绎”(推演寻绎),“演义”(推演其义)。“留候演成”,“有所摇演”,“若演真经”,“文王演《周易》”。
  “演变”,“演化”(推演变化)。由“演变”而“演戏”。“表演”,“演奏”,“演习”,“演武”,“演讲”,“演播”,“演练”,“演示”,“演算”。
  通“衍”。“于是敷演旧章,奏而改焉。”“敷演皇极,流化万里。”“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演迤”,“演递”,“演以潜沫,浸以绵雒。”
  补充说明:“演”,《说文》为长流也。
  束缚、师傅、搏斗、博大、厚薄
  尃、缚、傅、搏、博、溥、薄、簿,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尃”,不应该是“敷”的古字,而恰恰相反,它应该是“缚”的本字,用手叠襁褓也,给婴儿包过小被子吗:先折下角、再折两边的,而后用带子捆扎着,这就是尃(缚)。
  是以 ②“缚”有(缠束、捆绑)之意也。
   “束缚”,“缚绑”,“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武王亲释其缚”,“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主缚者亦然,不知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 “缚人”,“缚虎”,“缚送”,“缚扎”,“缚裤”,“以缚即炉火烧绝之”,“一缚书”,“解缚”,“释缚”,“作茧自缚”,“手无缚鸡之力”。
  补充说明:“缚”,《说文》为束也。
   ③傅”,缠束、捆绑之人也,也就是管束人的人,“太傅”、“少傅”乃其正宗也,而后是“师傅”也。可通为“辅”也。
  “傅父”,“傅姆”,“傅御”,“郑伯傅王”,“今日傅教帝”,“傅立德义”,“傅弼”(管束、矫正),“傅相”,“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傅”,乃近身之人也,是以有“贴近”之意也,“傅近”是也。可通为“附”也。
  “傅郭”,“傅堞”,“重欲傅人”,“亦傅于天”,“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傅丽”,“辩士见一端,或以意傅着星历,虚构……。”“毋为虎傅翼……”,“傅人”,“傅于”。
  通“敷”。“傅纳以言”,“傅粉”,“傅彩”,“傅色”,“傅锦”,“傅重”,“傅益”,“傅补之”,“傅时”,“傅构”,“傅会”,“精思傅会”,“皆傅会……之所为”,“执弓傅矢”。
  补充说明:“傅”,《说文》为相也,《小尔雅》为近也。
  ④“搏”,应该是挣开(束缚)也,那“搏斗”就是(为不让束缚而斗也)。“拼搏”,“肉搏”,“搏动”,“搏击”,“搏杀”,“搏战获王”,“与**相搏”,“屏左右而相搏”,“**梦与**搏”,“搏噬”。
  补充说明:“搏”,《说文》为索持也,《广雅》为击也。
  ⑤“博”,应该是挣开框架也,是以有(广大)之意,“广博”、“博大”是也。
  “博大精深”,“褒衣博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丰丽博敞”,“……遥望博”。
  由“广”而“多”。“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君子博学于文,约(约束)之以礼,……”,“博我以文”,“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接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地方)成名。”“博贯六艺”,“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博古通今”,“地大物博”,“风雨博施”,“博而不杂”,“其县(悬)日也博”,“博士”,“博爱”,“博洽”,“博客”,“学识渊博”,“戎车孔博”。
  通“簙”,赌具,“赌博”是也。“则博塞以游”,“博弈”,“与**博”,“或饮或博”,“或以游博持掩为事”,“不有博弈者乎”。
  由“赌博”而“取得”,“博取”也。“聊博一笑”,“以博欢心”,“博得好感”,“博得满堂喝彩”,“博个封妻荫子”,“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补充说明:“博”,《说文》为大通也。
  ⑥“溥”,应该是水挣开(束缚)也,是以有“遍布、广大”之意也,“溥遍”、“溥布”、“溥大”是也。
  “泛滥溥漠”,“溥泛”,“溥滥”,“溥洽”,“溥博”,“溥畅”,“溥溥如天”,“溥之而横乎四海”,“储与乎大溥,聊浪乎宇内。”
  《召旻》“溥斯害矣”(这灾害遍布了),《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遍布天下的,没有不是君王的土地的。)《公刘》“瞻彼溥原”(远望那广大原野),“既溥既长”(已经广长)。《韩奕》“溥彼韩城”(广大那韩城)。《烈祖》“我受命溥将(长)”(我受命广长)。
  补充说明:“溥”,《说文》为大也。
  ⑦“薄”,《说文》为林薄也,《广雅》为草丛生。其实它就是(草帘子)——用线绳把草编结在一起的那种东西,所谓的“床薄子”(床席下面铺的那种东西)、“蚕薄子”(养蚕卧蚕的那种东西)。当卷着的它被挣开时,依然是好大的一片。
  又它是把草挨近了编在一起的,是以“薄”后来就成了(挨得近)的代名词。弄清楚了这一点,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帷薄(帘子)之外不趋”,“高门悬薄(帘子)”,“薄器不成内”,“勃以织薄曲(蚕薄)为生”,“蚕宫生蚕著薄上”。
  “日薄西山”,“薄暮时分”,“薄暮冥冥”,“义薄云天”,“外薄四海”,“薄而观之”,“今会日薄矣”。这些用的都是(挨得近)的意思。
  “薄厚”的“薄”(表里挨得近的那种东西)、(表里离得远它肯定就厚了)。“如履薄冰”。
  不厚实的就叫“薄”。“轻薄”,“薄幸”,“人情薄如纸”,“薄情寡义”,“德薄而位尊”,“人情浇薄”,“那人好薄器”,“稀薄”,“淡薄”,“鲁酒薄而邯郸围”,“莫辞酒味薄”,“刻薄”,“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鄙薄”,“曾子薄之”,“厚此薄彼”,“厚古薄今”,“邻之厚、君之薄也。”“省刑罚,薄税敛。”“土地瘠薄”,“单薄”,“薄弱”,“浅薄”,“微薄”,“事力劳而供俸薄”。
  至于那“林薄”、“草薄”,说的正是(草木茂密而挨得近也)。“倾薮薄”、“搜林索险,探薄穷阻。”“列新雉于林薄”,“隐于林薄之中”,“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至于那“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依然是说(芳香不得挨近也。)可用为“附着”。
  至于那“比阴阳错谬,日月薄食。” 依然是说(日蚀、月蚀现象挨得近也。)不是什么“侵入”。“寒暑未薄而疾病”,“雷风相薄”,“击之若雷,薄之如风。”
  至于那“超逍遥兮今焉薄”、“忽翱翔之焉薄”、“遭风而未薄”,用为“泊”,它依然是(挨近、附着)的意思。
  在《诗经》它用的就是用的(挨得近)的意思,有迫切、赶紧之意。
  《葛覃》“薄污(洗去污垢)我私(内衣),薄澣(huan洗)我衣。”(赶紧洗我的内衣,赶紧洗我的外衣。)不是什么“语首助词,含有勉力的意思”。《芣苢》“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duo拾)之。”“薄言捋(luo用手捋脱下)之。”“薄言袺(jie手执衣襟承物)之。”“薄言襭(xie翻转衣襟插于腰带承物)之。”这里面应该是用到“薄言”二字最多的一篇,“薄”字在《诗经》中也居多以“薄言”的形式出现。其实它就是“说着赶紧去干啥。”或“一遍遍念叨着去干啥。”的意思,反映出的还是迫不及待的意思。不能只说成是“发语词、含有勉力的意思”。《采芑》“薄言采芑,”(说着赶紧去采芑菜,)《采蘩》“薄言还归。”(说着赶紧回家去。)这里它说到了“有急切之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说着赶紧前往诉苦,却遭到他发怒。)《采绿》“薄言归沐。”(说着赶紧回去沐浴。)“薄言观者。”(说着赶紧看看的。)《有客》“薄言追(饯行)之,左右绥(登车的拉绳)之。”(说着赶紧饯行的,左右登车的。)《駉》“薄言駉(神气)者:”(一遍遍说着那神气的马:)《载驱》“载(则,那么)驱薄薄(迫切、赶紧),”(那么地鞭马驱车迫切又赶紧。)《出车》“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赫赫有名的南仲,急切地要征伐西戎。)《六月》“薄伐玁狁。”(急切地要征伐玁狁。)《车攻》“薄狩于敖。”(迫切到敖山狩猎。)(《谷风》“不远伊迩,薄(近)送我畿(门槛)。”(不远你好近,近到只送我到门槛。)《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想着那好玩的泮水,想着赶紧去采那水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想着那好玩的泮水,想着赶紧去采那水藻。)
  ⑧“簿”,竹片连成的册子,挣开了依然广长的,“簿册”是也。“簿牒”,“簿牍”,“簿籍”,“登记簿”,“练习簿”,“帐簿”,“簿录”,“簿记”,“对簿公堂”,“掌簿”,“主簿”,“簿司”,“典簿”,“……,不徒以不晓簿书”,“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
  何为团队
  一、专(專)、摶(抟)、團(团)、转(轉)、传(傳),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专(專)”,这繁体字没写过,当看到放大的(專)时,我才发现它不是(尃)也。就为它、才弄出这一大堆的(甫)字说的,原来不一家呀,不,一家的。那“尃”乃(用手叠襁褓也),婴儿的头要露出的,是以只折三个角;这“專”么,人家下面多了一横、封口了,四个角都折上了。折的过程就是②“摶”;折出的形状就是③“團”;不再跟外界来往,这就是里面的 “專”,我再次为汉字拜倒!
  “专一”,“专业”,“专长”,“专场”,“专门”,“专家”,“主弱臣强,专制擅权。”“专利”“专力于……”,“专卖”,“专擅”,“专权”,“专政”,“专断”,“专横跋扈”,“**专,**患之。”“术业有专攻”,“进退敢自专”,“专禄以周旋”,“**专西山”,“罔俾**专美有商”,“专其利三世矣”,“弗敢专也”,“敢专承之?”“与其……,孰若吾得专焉。”“独守专室而不出”,“大夫出疆,有可以……,专之可也。”“**专,**患之。”“专心致志”,“其静也专”,“则其读书也必专”,“专注”, “盖其俗朴而专”,“专愚”,“专诚”,“专精覃思”,“专著”,“专意为你做的”,“**、**自以为王,专祸楚国。”“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人才不足专恃”,“专集”,“专机”,“专差”,“专栏”,“专题”,“专用”,“专有”,“专员”,“专车”,“专程”,“专科”,“专刊”,“专人”,“专任”,“专职”,“专责”,“专案”,“专款”,“抟心揖志”。
  “毋抟饭”,“抟黍”,“抟泥”,“抟弄”,“抟聚”,“亲友如抟沙”,“俊鹘抟水禽”,“抟风”,“抟扶摇而上”,“抟翼”,“圆果抟兮”。
  补充说明:“抟”,《说文》为圜也。
  “面团”,“团圆”,“团扇”,“桂皎月而常团”,“团结”,“团聚”,“斗伎百花团”,“团队”,“宾客团坐”,“集团”。
  补充说明:“团”,《说文》为圆也。
  ④“转(轉)”,它就是车轮团团而向前,“转动”是也。“转毂”,“转送”,“转输”,“转移”,“漕转山东粟”,“转粟流粟”,“转战南北”,“转而攻秦”,“事情有了转机”,“转败为胜”,“子之父母,将转入沟壑。”“转变”,“晕头转向”,“转身”,“转舵”,“峰回路转”,“转入石门”,“转任”,“**转尚书令”,“常望内转”,“回心转意”,“有所好转”,“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将安将乐,女转弃予!”“胡转予于恤?”“如转圆石于万仞之山者,势也。”“掉转”,“转车”,“转盘”,“转轴”,“转捩”,“转椅”,“转圈”,“转圜”,“转悠”,“急得团团转”,“随风转”,“转蓬”,“转手”,“转交”,“转达”,“转发”,“转告”,“转述”,“转载”,“转道”,“转产”,“民不敢转其力”,“转播”,“转世”,“转弯”,“转瞬即逝”,“转业”,“转折”,“转过山坡”,“转让”,“转念”,“周转”“辗转反侧”,“宛转”,“旋转”,“扭转”,“时来运转”。
  ④“传(傳)”,它就是把一个专一的东西给人,所谓“传人”是也。
  “龙的传人”,“一脉相传”,“三代单传”,“传宗接代”,“传统”,“故举天下而传之于舜”,“传位于**”,“传递”,“传动”,“传送”,“传输”,“传诵”,“传经送宝”,“传授”,“传道”,“传导”,“传染”,“眉目传情”,“传神”,“传真”,“传播”,“流传”,“留传”,“传布”,“其书必传”,“有善而不知,非明也;知而不传,非仁也。”“传名”,“名传后世”,“传旨”,“传唤”,“传嘴”,“传闻”,“传证人”,“传见”,“传饭”,“传审”,“传讯”,“随传随到”,“传以示美人与左右”,“传家宝”,“家传秘方”,“代代相传”,“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居第当传子孙”,“此世所以不传也”,“传世”,“传抄”,“传单”,“传感”,“传呼”,“传话”,“传说”,“传令”,“谣传”,“传媒”,“传奇”,“传球”,“传玩”,“传习”,“传言”,“传扬”,“传阅”,“传种”,“宣传”,“传教士”,“言传身教”。
  “速于置邮而传命”,“缮理亭传”,“传车”,“传马”,“传乘”,“传吏”,“**以传召**”,“发急传而问之”,“非传非遽”,“车舍人不休传”,“则以节传出之”,“诈刻传(符节)出关归家”。
  “吾已作传”,“传记”,“自传”,“传注”,“传诂”,“水浒传”,“书传”,“于传有之”,“善传……”,“为五百人立传”,“树碑立传”,“传述”,“六艺经传”,“汉史既传其事”,“前半部传的**”。
  二、豕、逐、遂、隧、队(隊)、坠(墜),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豕(shi)”,应该是野猪类,嘴长,善掘。
  “六畜蕃息豚豕猪”,“有豕白蹢”,“豕首纵目”,“豕心”,“豕牢”,“封豕长蛇”,“狼奔豕突”,“齐侯游于**,遂田于**,见大豕。”
  补充说明:“豕”,《说文》为彘(zhi)也。
  ②“逐”,首先就是(赶猪)也,而后是赶一切。“追逐”,“丧马勿逐”,“良马逐”,“乘白龟兮逐文鱼”,“遂逐齐师”,“孺卿逐捕”,“简子怒,驱车逐之。”“急逐弗失”,“追亡逐北”,“去年为尔逐黄雀”,“逐驾”,“逐射”,“逐兔”,“笑逐言开”,“月逐云开”,“凉逐之生”,“逐流牵荇叶”,“随波逐流”,“逐便”,“逐群”,“逐臭”,“追名逐利”,“驱炎逐势”,“逐奇”。
  由“追赶”而“争先”,“争逐”是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逐于计谋”,“逐胜”,“角逐”,“自无令主,诸侯逐进,狎主立盟。”
  由“追赶”而“赶走”,“驱逐”是也。“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逐夫”,“逐走”,“放逐”,“撵逐”,“逐迁”,“为客者逐”,“逐客令”,“谏逐客书”,“信非吾罪而弃逐何”,“把非法入境者驱逐出去”,“把日本鬼子逐出中国”,“逐寒开窍”,“**把**逐出家门”。
  至于“逐渐”,就是(慢慢地追赶上)。“**形势逐渐好转”,“**逐渐恢复了平静”,“**对**逐渐产生了好感”。
  “逐步”就是(一步步地追赶上——上升、或一步步地追赶走——下降)。“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产成本逐步下降”。
  “逐个”(一个赶着一个)。“逐个检查”,“逐一举例说明”,“逐条修改”,“逐字逐句翻译”,“国民生产总值在逐年递增”,“气温逐日上升”,“逐处清理”。
  补充说明:“逐”,《说文》为追也。
  ③“遂”,这就要用到(豕的嘴长、善掘的本领了),豕把猪圈的墙给掘穿了,这就是“遂”,是以有(洞穿、通)之意。“隧道”就是(贯穿的山洞)。“禽夫差于干遂。”(禽夫差于江边的通道里。)“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走迷的人不问道路,溺水的人不问通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由“贯通”而“通顺”、“通达”。《氓》“言既遂(通顺)矣,至于暴矣。”(说着已经顺当了,至于暴虐了。)“天遂人愿”(天顺人愿)。“遂怀”,“遂心如意”,“长卿久宦不遂,而来过我。”(长卿久宦不顺,而来过访于我。)“何往而不遂?”(往哪儿走会走不通?)“都邑遂路”,“使开阶立遂”,“夫间有遂,遂上有径”,“遂达”,“遂性”,“人有此三行,虽有小过,天其不遂乎?”。
  至于那“半身不遂”么,它就是(血气不通或神经系统不通畅了呀)。
  由“通达”而“进、进荐”。“不能退,不能遂。”(不能退,不能进。)“遂贤良,举长大。”(进荐贤良之人,举荐有特长之人。)《卷阿》“矢诗不(丕,大)多,维以遂(进、荐)歌。”(陈诗很多,只用来进荐献歌。)“遂能”,“遂贤”,“遂举”,“遂材”。
  由“通达”而“成功”而“实现”。“杀人未遂”( 杀人的事没做成)或(杀人的计划未能实现)。“天其不遂乎?”(是老天不让我成事吗 ?)或(是老天不让我实现心愿吗?)“若能遂了我愿。”(如果能实现了我的愿望。)“这次可是遂了她的愿了。”(这次可是实现了她的愿望了。)“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一定就的事不说了,实现了的事不规劝了,已过往的事不责怪了。)“春秋之义无遂事”,“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遂初”,“四者无一遂”,“今遂前功”,“遂志”,“遂功”,“上无乏用,百事乃遂。”“可遂破也”,“小儿辈遂已破贼”。
  由“成功”而“成长”。“牺牲不略则牛羊遂。”(不略杀作为牺牲,那么牛羊得以成长。)“气衰则生物不遂。”(体气衰弱那么生物不成长。)《雨无正》“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成长)。(战事已成兵不退,饥谨已成不成长。)《芄蘭》“容兮遂兮,垂带悸(跳)兮。”(从容啊成长啊,垂带跳动啊。)《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出土)。”(树苞有三个分枝,不能发芽不能成长。)“故五谷得遂”。
  由“通达”而“终了”。“吾闻先生事魏不遂。”(我听说先生在魏做事不终了。)“然操遂能克绍。”(然而曹操最终能胜过袁绍。)“若遂不改”(如果最终不改)。“遂达顶峰”(最终到达顶峰)。“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震遂泥”,“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宠爱)。”(他们那些人的,不能终了那宠爱。)
  由“实现”而“现把现”而生出“于是就”一词。“明日遂行”(第二天于是就走了)。“应侯遂称病笃”( 应侯于是就声称病重)。“侵蔡,蔡溃,遂伐楚。”(侵入蔡国,蔡国溃败,于是就攻打楚国。)“赵王遂谴相如奉壁而入秦。”(赵王于是就谴相如奉壁而入秦。)“国事遂不可收拾。”(国事于是就不可收拾。)“郊游计划遂告落空。”(郊游计划于是就宣告落空。)“齐侯游于**,遂田于**,见大豕。”“如不能守以终表,则遂取以来。”“遂尔”,“遂乃”,“流血遂止”,《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到公田里,于是就下到我私田里。)《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问我诸位姑姑,于是就问到我大姐。)《长发》“率(遵循)履不越,遂视既发(传达)。”(遵循履行不越轨,看了于是就传达。)《閟宫》“奄(掩,拥)有龟蒙,遂荒(远)大东。”(拥有龟山、蒙山,于是就远有大东方。)
  补充说明:“遂”,《说文》为亡也,《广雅》为往也。
  ④“隧”,首先是(贯穿的山洞),而后是(通道),而后是(门中通道),而后是(墓道)。“隧洞”,“若磨石之隧”(磨石中间的洞,不是什么旋转)。“隧道”,“以度为丘隧”,“若阙没地及泉,隧而相见……。”“大风有隧”,“山无蹊隧”,“连大车以塞隧”,“陈侯会**伐郑,当陈隧这者,井堙木刊。”“一狼洞其后,意将隧入攻其后也。”“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鲁人三郊三隧”,“出入不当门隧”,
  通“燧”。“欲起亭燧”,“登障燧而遥望兮”,“修障燧备塞之具”。
  ⑤“队(隊)”乃⑥“坠(墜)”之本字也,它没有(走之)了,因为它不用走就下来了,它首先应该是(掉到了竖着的山洞里),而后是从一切的高处落下。
  它之所以会用为(行列)之意,是跟着那(不用走)而来也,正通过、呢停了下来:立正、稍息、向左、右向看齐,这就变成了(隊),汉字,我为你顶礼膜拜!
  “坠落”,“坠马”,“坠机事件”,“呱呱坠地”,“自舟中坠水”,“剑之所从坠”,“朝饮**之坠露兮”,“如坠五里雾中”,“矢交坠兮士争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陈入城,板队(坠)而杀人。”“公惧,队于车。”“明神殛之,俾队其师。”“退人如将队深渊”,“队入深渊难以复出”,“下坠”“耳坠”,“扇坠儿”。
  由“落下”而“毁坏”,“坠毁”是也。“今惟殷坠厥命”,“自先王莫坠其国”,“敬不队命”,“伤斯文之坠”“坠亡”,“坠失”,“坠典”,“坠湮”。
  “站错队”,“排队”,“队伍”,“军队”,“列队”,“队员”,“一队人马”“襄子疏队而去之”。
  补通“隧”。“于是得绝*山之队”。
  补充说明:“队(坠)”,《说文》为从高陨也,《尔雅》为堕也。
  跟这儿说说“堕”——
  “堕(墮)”,这个也不要(走之)了,隋着就下去了,它不是掉到井里,而是滑下坡,其后果与“坠”一样的了,是以它俩就通用了。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yi桥)下。”“敌人纷堕如落叶”,“堕地”,“堕落”,“飞机堕海”,“堕齿”,“堕甑不顾”,“堕圮”,“堕胎”,“堕入云雾”,“堕楼”,“堕马”。
  “万事堕哉”,“堕名城,杀豪杰。”“周道衰,法度堕。”“堕废”,“堕局”,“堕业”,“堕成”,“堕军实而长寇仇”,“不能以游堕事”。
  通“惰”。“臣下堕而不忠”,“动无堕容”,“堕慢”,“堕夫”,“堕民”,“怠堕”,“懒堕”。
  补充说明:“堕”,《说文》为败城阜为堕。
  
  为那贴吧说文解字吧上的一贴求解团队二字,生发出这许多联想,弄出这几大篇的东西来。所谓“教学相长”,想为别人作解答,自己首先得弄明白;有问题才会促使你去思考,谢谢那人的帖子。
  道与迪
  ①“道(衜)”看那字型了吧,首之(行)也,就是头朝向所之(行)也,所以它首先是指那种有意向的前行,所谓“有道”、“无道”,就是你的朝向是否对头,是以它常用来指代那种抽像的“运行方式”。
  “天道酬勤”,“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在说自然之道。
  老子所谓的“道德”就是在说(领悟自然规律——运行方式的心得),而后是(领悟人间的运行方式的心得)。“道教”,“道家”,“道行”,“修道”,“传道”,“道术”,“道统”,“道学”,“道场”,“道观”,“道士”,“阿兄形似道”,“二郗奉道”,“****岂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貌岸然”(貌似道家般清高凌人)。
  “有门道”,“很地道”,“啥世道”,“处世之道”,“不谙此道”,“生财有道”,“养生之道”,“离经叛道”,“无道昏君”,“为开其资财之道”,“行军用兵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伐无道,诛暴秦。”“悦周公、仲尼之道。”“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臣之所好者,道也。”“不得通其道”,“策之不以道”,“修道而不贰”,“志同道合”,“知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本立而道生”,“道不同,不相与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千乘之国”“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鲁一变,至于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君子有道四焉”,“君子贵乎道者三”,“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是道也,何足以臧?”“子张问善人之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子言卫灵公无道也”“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道之将行与,命也;道之将废与,命也。”这些都是在说人间之道。
  至于“道理”就是(运行方式的纹路)、“道义”就是(运行方式的意义)。
  而后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行之路,道路是也。“道听而途说”,“问道于盲”,“道路以目”,“道不拾遗”,“交通要道”,“人行道”,“康庄大道”,“道渴而死”,“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大道甚夷(平),而民好径。”“诸使者道(取道)长安”,“从郦山下,道(取道)芷阳间行。”“道(取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道(取道)经……”,“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背道而驰”,“日夜不处,倍道兼程。”“远道而来的客人”,“抄近道”,“道里暌隔”,“为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任重而道远”“予死乎道路乎?”。
  至于“说道”就是(述说的路径)。“难道”、“怪道”、“不道”、“知道”、“谁道”、“道喜”、“道歉”、“道别”、“道白”、“常言道”,“有道是”,“只道是”,“一语道破”,“能说会道”“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万户侯岂足道哉!”“不足为外人道”,“夫子自道也”。这里的“道”,都该是“说道”的意思。就像“手工造”、“手工作坊”留住“造”、“作”而略去“制”一样,我不知道它为啥要留住“道”而略去“说”!
  至于用为“导”,它依然是(开道使通)的意思。“请君释憾于宋,鄙邑为道。”“不如小决为道。”“道之以政”“道之以德”,“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忠言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至于“一道防线”、“万道霞光”、“两道工序”、“十二道金牌”、“一道命令”、“两道公文”,它是由“一条道”的“条”而来的“条,次”。
  ②“迪”,在查“迪”字时,看到了这句《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字典》中解为(顺道吉,从逆凶。)对“惠”解为“顺”, 我一直持不认可态度;在看到这句时,我又一次差一点为我的不认可买单!对这句话,我一时也顺不过来了。对“迪”到底该作如何解,也让我好费思量的。
  “迪”,被我突破是在它的字型——组成上:由+之。我突然想到了——经由之道,不,应该是(可由之道)。那么上面那句话应解为(好好走可由之道吉利,跟随背道而驰的人凶险。)《字典》中解为(道理)。还有《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它就是(则有不吉利不走可由之道……)。至于《书*太甲上》“启迪后人”,它就是(启发后人走可由之道)。《字典》中解为(开导)。这个“迪”字应该是一个很古老的文字,它在《尚书》中频频出现。《书*皋陶谟》:“允(确实)迪厥德。”(那德行诚然为可由之道。)《字典》中解为(依照,实行)。还有《书*君奭》:“迪惟前人光,施(延续)于我冲(幼)子。”(可由之道只前人之光,延续到我幼子。);《书*立政》:“古之人迪惟有夏。”(古时候的人的可由之道只有夏朝。)而这些在《字典》中竟把它归为“语助”,因为用它的几种说法都已解释不通,它就做了这样的处理。我要修改《字典》!
  “为国不迪其法”(做国家不由那法度),可用为“遵循”。“商其沦丧,我无所为人臣仆,诏王子出迪”(商它那沦丧,我没有做人臣仆的地方,告王子出走可由之道)。“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改变本初可由之道啊,君子鄙视的做法。)
  至于“汉迪于秦,有革(改变)有因(依据)。”(汉可由之道在秦,有改变有依据。)《字典》中解为(至、到)。有没有看看(汉之于秦),谁在前、谁在后。
  把“迪”字插在《诗经之几多公案》里,也该与《诗经》扯点边才好。《桑柔》“维此良人,弗求弗迪。”(只这好人,不去求取不可由之道。)《字典》中解为(进用),《诗经译注》中解为(进)。把两个“弗”都用上,带进去看看,不成立的。我在这儿也是掂了几掂的,当我把两个“弗”都用上时,我发现,我的说法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迪”字真的是一个后补者了,整篇东西都绾住结了,又饶上的。当我把它给摆平时,我又一次笑出声来,还有那“惠”字也一并过了关。有没有看到我的这个(可由之道),可是没有任何依傍的(另辟蹊径)的哟。
   何为权衡
  一、雚、灌、罐、颧、欢(歡)、权(權),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先看看“雚”——
  ①“雚”乃“萑”,苇子也,或“芄兰”。它们都有(中空)、(丛生)的性质。
  ②“灌”,以水注入中空物中,“灌水”、“灌注”是也。“灌输”,“灌浆”,“灌米汤”,“灌肠”,“灌溉”,“浇灌”,“灌渠”,“时雨降矣,而犹浸灌。”“以筒水灌之始出”,“不能饮者以筒灌其中”,“引河水灌民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注酒)。’”“灌(注入声音)唱片”,“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禘自既灌(祭祀时以酒浇地)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灌用郁鬯”。
  “乃练乃烁,万辟千灌(浇铸)。”“烁一鼎之铜,以灌一钱之形,不能成一鼎。”
  至于那“灌木”,它用的应该就是“雚”的(丛生)的意思,所谓“灌丛”是也。“集(栖止)于灌木”,“其灌其梸(老树再生)”。
  ③“罐”,圆筒形器皿。“打水罐”,“汤罐”,“盐罐”。
  ④“颧”,脸部隆起中空的颊骨。“颧骨”,“颧辅”,“颧颊”。
  ⑤“欢(歡、懽、讙、驩)”,畅快的心情也,“欢畅”是也。“欢声笑语(雷动)”,“欢呼”“欢迎”,“欢腾”,“欢闹”,“撒欢”,“欢实”,“博取欢心”,“欢欣鼓舞”,“欢喜若狂”,“寻欢作乐”,“男欢女爱”,“欢聚一堂”,“不欢而散”,“郁郁寡欢”。
  这时再来看“权”——
  ⑥“权(權)”,看到它的繁体字型了吧(木+雚),一种灌木,花为黄色。
  所谓“权舆”,乃是在说(草刚露出地面时泛着黄色也),以喻初始也。
  “于是冰泮发蛰,百草权舆(百草泛黄大地)。”《诗经*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不能承继那当初)!”
  至于那“秤锤”用为“权(權)”——
  那最初的秤锤应该是以木为之,上部凿空为柄以系锤绳,是以称“权(權)”(中空之木也)。它与那黄花灌木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权,然后知轻重。”“谨权量,审法度。”“正权概”。
  所谓“权衡”,就是秤锤与秤杆。“为之权衡以称之”。所谓“权衡利弊”,就是掂量掂量哪头轻、哪头重。“权其轻重”,“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
  因那(秤锤定量轻重的功用)而生出(说话人的份量)的意思来,所谓“权力”是也。“权利”,“权益”,“掌权”,“当权”,“大权在握”,“发言权”,“选举权”,“把持权柄”,“有职无权”,“权贵”,“权势”,“权威”,“权位”,“权限”,“政权”,“生杀予夺之权”,“权臣”,“兵权”,“主动权”,“权欲薰心”。
  所谓“权宜”,就是那(秤锤放在哪个秤星上合适),所谓“权宜之计”,就是那(秤锤临时在那个秤星上停留一下也)。这中国的古人真乃(锱铢必较)也。“权且”,“权时苟重”,“权假日以余荣”,“权摄”,“权代”,“兼权殿中侍御史”,“**吏部权京兆”,“权谋”,“权术”,“权数”,“权诈”,“权变”,“智者必权”,“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
  二、“衡”,行走时绑在牛角上防触人的横木。“饰其牛牲,设其楅衡。”“秋有载尝,夏而楅衡。”“加之以衡扼”。
  而后是车辕前端的横木。“衡辀”,“衡轸”,“簟茀(竹簾)错衡(花横木)”,“约(缠束)軝(qi车毂)错衡”,“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
  而后是门窗上的横木。“乃瞻衡宇”,“衡梁”,“衡门之下,可以棲迟。”“衡门深巷”。
  而后是秤上的横木——秤杆。“衡器”,“衡量”,“衡鉴”,“均衡”,“平衡”,“权衡得失”,“衡诚县矣,则可以欺以轻重。”“衡不同于轻重”,“犹衡之于轻重也”,“衡加重于其一旁,必垂。”“衡之于左右”,“衡定”,“衡铨”,“衡情度理”。
  而后是天文仪器观测用的横管。“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枉玉衡于炎火兮”。
  而后是横簪。“衡、紞(冠冕上用以系瑱的带子)、紘(冠冕上的纽带,由颔下挽上而系于笄的两端。)綖(冕上的装饰,覆在冕上的布。)昭其度也。”
  而后是横栏。“百金之子不倚衡”。
  通“横”。“衡(横)纵其亩”,“外连衡而斗诸侯”,“倚一衡木”,“衡陈”,“一人衡行于天下”“不官而衡至者”。
  “大夫衡(平)视”。
  楼主,请教个字.
  贤.
  看字型是贝字底,这个字本义应该与钱财有关.但好象只有钱谦益在说文注中指出本义为多财,翻遍别的如新华字典辞海等主流字书都无这个义项.请教楼主看法.   贤能篇已有弄过,排在后面,今先生问起,本该就粘了来,但审视了一下,觉得賢中的臣字还有待斟酌,不只一个屈服就了得的。容后再回,好吗?
  注意到了贝字很好,知道汉字中还有多少个含贝的字存在着问题吗,鄙人已弄出一大帮了,在后面排着呢。让我们一起去注意、去发现吧。   行走、技术、头衔、通衢
  行、衍、衎、术(術)、街、衒、衔(銜、衘)、衙、道(衜)、卫(衛)、冲(衝)、衡、衢 ,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行”,当它作为(行走)的(行xing)时,那“彳亍”代表两边的脚也;当它作为(行列)的(行hang)时,那“彳亍”代表两边的人或物也 。
   (行xing)——
  “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行而复”,“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行李之往来”,“衣食住行”,“坐席行衣”,“日行数十里”,“出行”,“远行”,“行次”,“行在”,“行宫”,“行驾”,“行暑”,“行装”,“行囊”,“行粮”,“行帐”,“旅行”,“行旅”,“行驶”,“行疾”,“行路难”,“运行”,“日月之行”,“天行健”,“天行有常”,“阴阳五行”,“巡行”,“沂行川而永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自行车”,“流行”,“通行”,“行程”,“行期将近”,“行役”,“行贾”,“行商”,“行歌”,“为吾子将行也”,“天马行空”,“行踪”,“行迹”,“行状”,“先行者”,“数问其行藏”,“行军”,“路上行人欲断魂”,“令其行人发露”,“行人驻足听”,“过者问行人”,“行尸走肉”,“风行一时”,“行进”,“行走”,“气已上行”,“言之无文,其行不远。”“行色匆匆”,“饯行”,“送行”,“一路同行”,“桑间濮上之行”,“如影随行”,“急行军”,“爬行”,“行不由径”“自行束脩而上”“立不中门,行不履阈。”“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见其与先生不行也”,“明日遂行”。
  至于“行人”一词,除一般意义上的(行路之人)以外,它在古文中特指(使者——出使之人)。“子行(出使)三军,则谁与?”“行人(使者)子羽修饰之”“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耄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由“已行”而“将行”。“行将就木”,“行将毕业”,“行与卿等诀别”,“行见天下太平”,“行年七十”,“别来行复四年”,“行略定秦地”。
  由“抬动脚步”而“动身”,所谓“行动”。“言行”,“行止”,“行仪”,“行谊”,“操行”,“品行”,“横行霸道”,“行刺”,“行劫”,“行窃”,“行凶”,“行骗”,“行医”,“行贿”,“行乞”,“行刑”,“行赏”,“履行”,“举行”,“推行”,“执行”,“奉行”,“实行”,“试行”,“施行”,“颁行”,“进行”,“贿赂公行”,“迄今盛行”,“自行披览”,“所行者忠信”,“说秦之书十上而说不行”,“行使权力”,“行不通”,“行权”,“行文下发”,“下有直言,臣之行也。”“此行之所负之责”,“行拂乱其所为”,“宣其德行”,“吾子行厚”,“改桓之行”,“行为士先者”,“辱人贱行”,“行好”,“行善”,“及时行乐”,“行径”,“行礼”,“行聘”,“行事”,“行若无事”,“行为不端”,“行成于思,毁于随。”“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放胆而行”,“肆意妄行”,“肆行无忌”,“行之有效”,“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父没,观其行。”“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先行其言而后随之”,“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言寡尤,行寡悔。”“其何以行之哉?”“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听其言而观其行”,“未之能行”,“其行己也恭”,“三思而后行”,“居敬而行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吾无所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躬行君子”,“久矣哉,由之行诈也!”“闻斯行诸?”“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其身正,不令而行。”“行之有耻,使于四方。”“言必信,行必果。”“不得中行而与之”“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孙言。”“君子耻其言过其行”,“道之将行也与,命也。”“行夏之时(历)”“好行小慧”,“礼以行之”,“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由“行为”而“做”,于是有“能行”、“不能行”之说。“这样做,不行(不能这样做)。”“你真行(真能)做”,“不学习不行(不能这样做)”。“不得中(合适)行而与之”(不能得到合适的路数——做法而参与的)。
  贤能篇已有弄过,排在后面,今先生问起,本该就粘了来,但审视了一下,觉得賢中的臣字还有待斟酌,不只一个屈服就了得的。容后再回,好吗?
  注意到了贝字很好,知道汉字中还有多少个含贝的字存在着问题吗,鄙人已弄出一大帮了,在后面排着呢。让我们一起去注意、去发现吧。
  -----------------------------
  多谢.静候.   臣、卧、臤、坚(堅)、紧(緊)、贤(賢)
  “臣”乃弓身之状也,所谓“俯首称臣”。
  “卧”乃弓身仆倒也。
  “臤”(臣+又),(又)乃两手相合也,(臤)乃(弓身而两手合抱),这个姿式是牢固,他应该抱着一棵大树。
  “坚(堅)”,应该是弓身合抱着的土。
  “紧(緊)”,应该是弓身合抱着的线与绳。
  “贤(賢)”,应该是弓身合抱着的钱财,即(有钱财、又能俯首称臣的人),而后就是愿意为朝廷效力的人才。
  解汉字不能太拘,越直白越适用,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里的贝字还当钱财讲的,还有好多的、它就是在说贝本身的,而字典中就不知如何处理了,也不止如何归类了,如则、贲以及负责,等等,后面会有说到的。   (行hang)——
  “行列”,“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商行”,“银行”,“行户”,“行情”,“行当”,“行帮”,“行规”,“行市”,“行话”,“道行”;“行阵”,“行伍出身”,“蹑足行伍之间”,“编部曲,整行伍。”“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由“行列”而“排列”,所谓“排行”是也。“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行五”。
   “人之好我,示我周(接近)行。”“敦(聚拢)彼行(道路)苇”,“高山仰止,景(大)行(道路)行止。”“聊以行国”,“与子偕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我独南行”,“百尔君子,不知德行。”“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道路)有死人”,“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有女同行”,“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两骖雁行”,“行道迟迟,中心有违。”“女也不爽(差失),士贰其行。” “置彼周行(道路)”,“行役夙夜无已”,“勿士行枚”,“何日不行”,“行彼周道”,“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有觉(醒目)德行”,“顺德之行”,“大小近丧(失),人尚乎由行。”“载起载行”,“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有捄(弯)天毕,载施(拖)之行。”“往来行言”,“二人从(随)行”(二人相随而行),“肃肃鸨行”,“或不已于行”(有人不停地行走),“我行不来(慰劳)”,“遵(沿)彼微(隐微)行(道路)”,“维德之行”,“长女维行”,“爰(于)方启行”,“戎丑(战俘)攸行”,“行道兑(通畅)矣”,“式遄(急速)其行”,“元(头)戎(战)十乘,以先启行。”“我行久矣”,“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我行既(已经)集(成功),盍(何不)云归哉?”“左右陈行(行列),戒我师旅。”“东有甫草,驾言行狩。”“岐有夷(平)之行(道路),子孙保之。”“示我显德行”。
  补充说明:“行”,《说文》人之为步趋也,为道也;《广雅》为往也。
  ②“衍”,这里应该用的是水行(xing)的意思,详情请看《敷衍》篇。
  ③“衎”,这里的(干),应该是一种舞具,所谓“执干戚舞”;这里的(行),应该是(行hang),执干的行列,舞阵也,是以有(快乐)之意。
  “衎衎”,“衎乐”,“衎宾”,“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烝(众多)衎烈(功烈)祖,以洽(协和)百礼。”“奏鼓简简,衎我烈祖。”“其节衎然忠臣之义”,“衎直”。
  ③“术(術)”,这里的(行),应该是(行hang)、街道;这里的(术),应该是店铺前的招牌,是以有(行当)的意思。所谓“技术”,它就是(一技之长)的意思。
  “审端径术”,“园圃术路”,“横术何广兮”,“亦有甲第,当衢向术。”“术有序,国有学。”“**、**当术而大败。”“术阡”,“术径”,“术衢”。
  “不学无术”,“学术”,“艺术”,“医术”,“术业有专攻”,“武术”,“营造术”,“雕刻术”,“航海术”,“古之学术道者”,“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术数”,“法术”,“术计”,“术略”,“术谋”,“术科”,“方术”,“江湖术士”,“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道术将为天下裂”,“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臣有百胜之术”,“叩其术”,“子有何术可导我耶?”“而智术浅短”,“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授以刺击术”,“手术”,“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故君子操权一正以立术”,“尊其术”,“有善术者”,“**时而术之”,“术不可不慎”,“术语”,“战术”。
  通“述”。“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之。”“术礼义而情爱人”,“能术远者考之以近”。
  补充说明:“术”,《说文》为邑中道也,《广雅》为道也,为法也。
  ④“街”,它中间是两个(士也、男子也),男人相跟而行的地方,所谓“大街”,非女人所到之处也,(小巷)才是女人出入的地方。
  “街市”,“街肆”,“街面”,“街店”,“街道”,“街坊”,“街谈巷议”,“街头巷尾”,“街衢相经”,“刑弃灰于街者”,“适***之街”,“***徙,自敷于街。”“请言气街,胸言有街,腹言有街。”“此肾之街也。”
  补充说明:“街”,《说文》为四通道也,《三苍》为交道也。
  ⑤“衒”,沿街炫卖,衒卖是也。
  “妖夫曳衒,保号于市。”“衒鬻”,“衒进”,“衒能”,“衒才”,“衒俏”,“衒技”,“衒露”,“衒奇”,“衒俗”,“衒惑”,“衒怪于群目”,“衒外以惑愚瞽”,“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
  ⑥“衔(銜)、衘(啣)”,横在马口中以备行走时抽勒的铁,是以有一金字在里面;而一旦卸驾时,它也将一起卸下,是以又有一卸字在里面;而从口中卸下也,是以又有一口字边的写法。
  “诡衔窃辔”,“蟾蜍衔之”,“燕子衔泥”,“结草衔环”,“衔刀”,“衔口垫背”,“衔恨”,“衔之次骨”,“**素衔其直切”,“衔怨”,“衔恤”,“衔哀”,“衔悔”,“衔匿”,“衔命”,“衔君命而使”,“衔恩”,“**衔……之恩,无以报效。”“衔枚”,“徒衔枚而进”,“**夜衔枚击……”,“衔远山”,“衔接”,“……首尾衔”,“衔尾相随(属)”。
  至于那“头衔”有(等级)之意,大概跟人死后衔在口中的东西不同、以示身份等级而来也。“官衔”,“军衔”。
  ⑦“衙”,这街上吾说了算,那就是“衙门”。
  “县衙”,“衙署”,“衙内”,“衙役”,“早衙”,“衙参”,“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
  ⑧“道(衜)”,看它那字型了吧,首之(行)也,就是头朝向所之(行)也,所以它首先是指那种有意向的前行,所谓“有道”、“无道”,就是你的朝向是否对头,是以它常用来指代指那种抽像的“运行方式”,详情请看《道与迪》篇。
  ⑨“卫(衛)”,看那卫的繁体字型了吧,(行中夹韋),“韋”乃皮革也,“衛”,应该是穿着皮铠甲巡行的人。
  “卫士”,“卫卒”,“卫兵”,“卫队”,“卫戍”,“卫从”,“卫蔽”,“卫奉”,“护卫”,“守卫”,“保卫”,“宿卫”,“侍卫”,“自卫”,“捍卫”,“卫城”,“以卫王宫”,“备一夕之卫”,“文公之入也无卫”,“有货,以卫身也。”“卫生”,“营卫”,“四卫(肢)变强”。
  ⑩“冲(衝)”,冲与衝原本是两回事也。
  “冲”,用水注也,是以有(直射)之意。“冲洗”,“冲溢”,“冲注”,“冲淡”,“冲荡”,“冲积”,“冲散”,“冲塌”,“冲茶”,“冲积”,“冲剂”,“冲服”,“冲刷”,“冲喜”,“冲帐”,“冲销”。
  “冲击”,“横冲直撞”,“怒发冲冠”,“冲撞”,“冲犯”,“子午相冲”,“直冲霄汉”,“干劲冲天”,“一飞冲天”,“冲啊”,“冲出去”,“冲锋”,“冲破”,“冲刺”,“冲杀”,“冲突”,“冲昏了头脑”,“首当其冲”,“鞗革(马辔头)冲冲”,“二之日凿冰冲冲”,“怒气冲冲”,“兴冲冲”,“冲东走”,“冲着太阳”,“首冲南方”,“太冲绝”,“冲风起兮水横波”,“韶山冲”,“有股冲劲儿”,“酒味真冲”,“冲你这态度……”,“冲着……”。
  冲击用的战车。“与尔临衝,以伐崇墉(城墙)。临衝闲闲(娴,熟练),崇墉言言。”
  通“盅”(中空也)。“大盈若冲”,“冲淡”,“冲虚”,“冲寂”,“冲和”,“谦冲”,“冲融”,,。
  通“童”(幼小)。“冲幼”,“冲弱”,“冲年”,“冲龄”,“惟余冲人弗及知”。
  “衝”乃行道重叠之地也——即交叉口也,“要衝”是也。“衝衢”,“衝途”,“及衝,击之以戈。”
  至于那战车用为(衝),不是用的(冲击)之意,而依然用的是(重叠)也,它应该是一种(叠楼式的高车)。“以尔钩援(戈上横刀),与尔临衝,以伐崇墉(城墙)。”“临衝闲闲(娴,熟练),崇墉言言。”“临衝茀茀(蔽,塞路),崇墉仡仡(屹)。”
  所谓(临衝),就是(居高临下的高车也);“隆衝以攻”,就是(把衝车再加高些)。“衝隆”,“主人焚衝”,“折衝”。
  ⑾“衡”,行走时绑在牛角上防触人的横木。详情请看《权衡》篇。
  ⑿“衢”,行道时茫然四顾之处也,是以有(四通八达)之意,所谓“通衢”是也。“六马之离,必于四面之衢。”“何天之衢”,“一兔走衢,万人逐之。”“街衢相经”,“填街盈衢”,“衢逵”,“衢術”,“衢路”,“衢途”,“衢宇”,“衢市”,“衢陌”,“其枝五衢”,“衢道彷徨”,“行衢道者不至”,“千乘衢处”,“……,二者,乱之衢也。”
  跟这儿说说“瞿”——
  “瞿”,(隹+两目),鸟在啄食时、抬头左右看也,是以有(四顾、惊视)之意,“见似目瞿,闻名心瞿。”“公瞿然失席曰”,“**瞿然”。
  何为叙述
  先说说“述”——
  ①“述”,(之+术),它的本意应该是(走在自家行当的门道上),而后是说说(你是如何在你自家行当的门道上走过的),所谓“述说”是也,而后它就跟“造”用为“制”一样改了行了:“造”乃(前往告诉)、“制造”乃“造制”(前往告诉如何制作),而后是“造”不告诉了、就自己制作去了;而“述”则正相反:它不走道了,而改说话去也。汉字!我要不晕、它都不能够。
   “记述”,“陈述”,“讲述”,“论述”,“表述”,“传述”,“综述”,“口述”,“自述”,“述知”,“重述”,“述事”,“述载”,“述圣”,“述历”,“阐述”,“述宣”,“述修”,“述附”,“述而不作”,“长而无述(传述、著述)焉”,“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上称**,下道**,中述**”,“述大禹之戒以作歌”,“遂述命曰”,“小有述职”,“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成述其异,宰不信。”前人之述备矣”,“**常斐然有述作之意”,“述撰”,“述造”,“述制”,“评述”,“著述”,“描述”,“述知”,“述事”,“重述一遍”,“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至于那“报(回答)我不述”(不述报我),不用述说回答我。就是不搭理、不搭腔,不白她了呀。不是什么“循,顺行、如旧”。“遂述命曰”,“述大禹之戒以作歌”,“述遵”(传述遵循),“述旧”(传述旧制),“述祖”(传述祖制),没什么不可的。
  补充说明:“述”,《说文》为循也。
  ②“叙(敍、敘)”,看它那字型了吧(余+反)。看过上面那句“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了吧,它是在说(诸侯向天子汇报他在自家的门道上是如何做的),再看下一句“纳于百揆,百揆时(这)叙。”(在弄“时”字时,见到这句,这“叙”也得弄弄明白了。)“百揆”(揆度百事的人、总理级的),(诸侯把“述职”报告交到总理那里,而后呢——总理这——论功行赏也——“奖叙”乃其正宗也,)(诸侯来朝贡,余下一部分反还回去也,这就是“叙”。)而后是跟“述”一样,也只嘴上说说算了,而且是啥都由它说了,“叙”变成了“絮”,俗!汉字,我为你都欲哭无泪了。
  而后是(由论功行赏而排序),而后是(由功绩大小而授官),是以它又有“序”之意。
   “惇叙九族”,“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行其秩叙”,“叙功”,“叙用”,“叙擢”,“铨叙”。
  “记叙”,“叙述”,“叙谈”,“叙说”,“追叙”,“倒叙”,“插叙”,“铺叙”,“补叙”,“叙事”,“纪言以叙之”,“自叙少小时欢乐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开始”,“畅叙幽情”,“……又叙了半夜的话儿”,“叙意”,“叙觏”,“叙会”,“叙别”,“叙道”,“叙话”,“叙旧”,“叙亲”。
  “叙(序)言”,“四时不失其叙 ”,“以叙其财”。
  补充说明:“叙”,《说文》为次第也。
  何为揆度
  先说“度”——
  “度”就是(踱)之本字,(用脚步丈量长与宽也),“度量”是也。它之所以是“席”字头,“席”乃方形也,所谓“矩度”是也,那“又”字乃两腿交替前行也。
  “度长絜大”,“同律度量衡”,“度然后知长短”,“执鞭度守门”,“吾忘持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而后是一切的“尺度”——计量标准也。“程度”,“限度”,“强度”,“力度”,“高度”,“弧度”,“角度”,“经纬度”,“浓度”,“一度电”,“湿度”,“温度”,“刻度”,“幅度”,“适度”,“长短适度”,“最低限度”,“用物过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挥霍无度”,“贡岁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每年贡献东西的数量,拿距离京城的远近已及土地所产出的应当作为计量标准。)
  由“计量标准”而“法制标准”。“制度”、“法度”,“轨度”,“公室无度”,“度不可改”,“九曰以度教节”,“度作刑以诘四方”,“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楚茨》“礼仪卒(终)度”(礼仪最终合法度。)
  由“计量标准”而“胸襟标准”。“风度”,“气度”,“器度”,“常有大度”,“襟度豁如也”,“……,尽失其度”。
  由“计量”而“思量”。“计度”、“度(duo)量”、“揣度”。“度不中不发,”(先度量好不能中时就不发射,)“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德行用来处置事务,事务用来度量功绩,功绩用来取食民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而死固付之度外”,“置之度外”,“度义而后动”,“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不度民械”,“**不自度德量力”,“审时度势”。
  《抑》“谨尔侯度(计度),以戒不虞(臆度)。”(谨慎你有国者的计度,用来戒备不可意料之事的发生。)《抑》“不可度思,矧可射思。”(不可揣度的,况且可厌倦的。)《公刘》“度其隰原,彻(拆开)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大)。”(度量那原野,开垦田地种作粮食。再度量那山的西面,豳地居住确实广大。)《皇矣》“爰(于是)究(穷究)爰度”(于是穷究于是计度。)“度其鲜(巘)原,居岐之阳。”(度量那山头和平原,定居在岐山的向阳面。)《巧言》“他人之心,予忖度之。”(他人的心事,我思忖度量的。)《皇皇者华》“周爰咨度”(在周遍地咨询计度。)
  而后是越度越远,是以有(走过)之意,“度过”是也,不用再弄成什么“渡”。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物换星移几度秋。”“九度附书向洛阳,”这里不该用为“次、回”。它就是在说(过了多少个风雨春秋)、(九回附书渡向洛阳)。“欢度佳节”、“关山度若飞”、“飞度天堑”。“年忽忽而日度”,“度百里之限”,“将欲度唐虞之隆”,“则必度越诸子矣”,“猿猱欲度愁攀援”,“秋月春风等闲度”,“春风不度玉门关”,“度险”,“度岁”,“度与”,“苦度年关”,“度日如年”,“虚度年华”,“超度”,“剃度”,“据说虬早已把***度上天了”,“度脱”,“……因自度此曲。”,“度词”,“度声”,“一年一度秋风劲”,“崔九堂前几度闻”,“年度”,“季度”,“度牒”,“在**度过了夏天”,“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度蜜月”,“度假”,“度夏”,“度越”,“共度难关”,“一度”,“再度”。
  《皇矣》维此王季,帝度(渡,引渡)其心。”(只这王季,上帝引渡他的心。)《緜》“捄(jui揪聚)之陾陾(reng软),度(飞渡——投掷)之薨薨。”(揪聚土团软又软,投掷土团声薨薨。)
  补充说明:“度”,《说文》为法制也。
  从与由
  ① “从(從)”,一人跟着一人行止,跟随也,《说文》为随行也,“随从”是也。“仆从”,“侍从”,“从属”,“主从”,“从车”,“从犯”,“分别首从”,“从我者其由与?”“客从拜辱于朝”,“或从王事”,“啬人不从”,“从以孙子”,“从井救人”,“禽兽可羁而从之”,“一狼仍从”,“从龙”,“从学”,“从骑”,“从嫁”,“从一而终”,“愿从其后”。
  由“跟随”而“追随”。“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由“追随”而“追逐”。“无从晋师!”“并驱从两肩(猏,大猪)兮”。
  由“跟随”而“顺、依”,“顺从”、“依从”是也。“听从”,“从允”,“从服”,“从权”,“从教”,“从师”,“从法”,“妇人从人者也”,“从长计议”,“从祀先公”,“臣从其计”,“不昭不从”,“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从谏如流”,“从善如流”,“一切从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失学从儿懒”。“贵在于意达言从(顺),理归乎正。”“从心所欲”,“从而”,“以下从略”,“从优”,“盲从”,“恭敬不如从命”。
  至于“从左到右”,“从头到尾”,“从头再来”,“从上到下”,“从古至今”,它依然说的是(顺序——自哪里开始顺序),“自从”是也。“笑问客从何处来”,“施施从外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从马上猛跌下来”,“从天而降”,“从前”,“从今往后”,“从此以后”,“从中作梗”,“从中牟利”,“从我做起”。
  “从来”(从始以来)。“从无此理”,“从未谋面”,“从不顶嘴”。
  由“跟随”而“跟着干”,“从事”是也。“从军”,“从征”,“投笔从戎”,“故从事于道者”,“慎重从事”,“朝夕从事”,“从业人员”,“从政多年”。
  至于官品的“正品”与“从品”,它依然是跟随“正品”之后的意思。“**从二品”,“以我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至于“堂亲”称“从”,依然是(顺着来)的意思。“从子”,“从女”,“从兄”,“从母”。
  至于“从容”,就是(顺依容止)的意思:自自然然,随意而为;不做作,不拿架,不慌张,不急迫。“从容自若”,“从容不迫”,“从容应付”,“衣服不贰,从容有常。”“鯈(tia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通“纵”。“衡(横)从(纵)其亩”,“欲不可从(纵)”。
  通“怂”。“日夜从容(怂恿)王密谋反事”。
  通“踪”。“重自刑以绝从(踪)”。
  ②“由”,(新芽从田中钻出也),“由蘖”是也,是以“由”有(从……出、走、来)之意也。
  “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如今在劈开的树木的津液处,还将重新从这里发芽。)“同由共本”(从一个共同的老本那儿来)。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来”、“来由”(从……来),“事由”、“情由”(事情从……说起),“经由”(从……经过)、“必由之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由”(从……凭依……)。“无由”(无从)、“愿见无由达”(想见而不知凭依啥从哪里达到)。“由……始”(从……开始)。“咎由自取”(罪过从自己身上得到)。“由……白……”(从……嘴里告诉……的)。“君子无易由言”(不要随便从口中说出话来)。“谁能出不由户?”(谁能不从门口出去?)“舍正路而不由”(放弃正路而不从这儿走)。“率(遵循)由旧章”(遵从旧章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人可让他从哪儿走,不可让他知道为啥要从那儿走。)“**和**,君子之不由也”(**和**,君子的不从那儿走的。)“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从这儿长出来的,而有所不用的。)“由是之扬”(从这儿去扬州)。“匪由无言”(没来由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心里)”(话不是从心里面说出来的)。“由来已久”(从……来的已经很久了)。
  由“从”而“听从”。“事不由己”(事情不能听从自己的意志)。“由不得你”(不能听从你的意志了)。“不由自主”(不能听从自己的意志了)。
  由“听从”而“听用”。“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因晋国的有太多值得臆度的事,不能听用您。)
  至于“为彼者,由为己也。”(为对方的,从为自己这儿想到的。)“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大禹思虑天下人有溺水的,是从自己溺水这儿想到的。)可用为“犹如”。
  旬日、徇行、咨询、殉情、洵美、绚丽
  旬、徇(迿)、询(咰)、恂、殉、洵、眴、绚,看见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旬”,(勹+日),(勹)乃(弯曲)之意。古以天干计日,十日为一周期,称一旬,是以旬既有(一周)、又有(十成)之意。
  “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旬终则令正日”,“筮旬有一日”,“旬之外曰远某日”,“围梁数旬”,“兼旬”,“旬期”,“八旬老母”,“年过六旬”,“七旬大庆”,“方进旬岁间”,“旬日内必有大祸”,“上旬”,“量寸旬(时光)”。“菀(茂盛)彼桑柔,其下侯(何)旬(遍,满)。”
  通“徇”。“王命召虎,来旬(徇,当众宣示)来宣。”
  补充说明:“旬”,《说文》为遍也。
  ②“徇(迿)”,周遍之行也,“徇行”是也,不用再通什么“巡”也。
   “王乃徇师而誓”,“将兵徇*以东”,“徇铺”,“徇察”,“陈王令……北徇魏地”。
  所谓“黄帝幼而徇齐”,说的就是(他什么都知道)。“徇通”,“徇智”。
  所谓“徇众”,就是(遍示于众)。“徇以木铎”,“杀**以徇于师”,“徇诸市”,“徇罚”,“徇首”,“以徇三军”,“遂斩**二人以徇”。
  至于那“徇情”、“徇私”么,它应该用的是由(周)而来的(曲)也。“徇庇”,“徇世”,“徇俗”,“**又徇了**人情”,“朋友相卫而不相迿 ”,(迿)、不是什么“争先”。
  通“旬”。“徇以离殿别寝……”。
  通“询”。“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以徇。”
  通“殉”。“贪夫徇财”。
  补充说明:“徇”,《说文》为疾也。
  ③“询(咰)”,言语周遍也,“询问”是也。“询于八虞”,“询于四岳”,“事疑必询于三老”,“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则不能询考贤才”,“询悉”,“探询”,“询谋”,“查询”,“质询”,“询按”,“询究”,“询索”,“询事考言”,“**询察得其姓名”。“载驰载驱,周爰咨询。”先民有言:“询于刍(chu)荛(rao柴草)”。“帝谓文王,询尔仇(敌)方。”
  跟这儿说说“咨”——
  “咨(谘)”,次序言说也,那“咨询”么,就是(次序地、周遍地言说也)。
  “咨于故实”,“悉以咨之”,“咨臣以当前之事”,“以咨诹善道”,“引见咨议”,“咨叩”,“咨考”,“咨问”,“惟州之牧咨”,“咨十有二牧”,“周爰咨诹(聚论)”,“周爰咨谋”,“周爰咨度(计度)”,“周爰咨询”,“来咨来茹(吃透)”。
  用于同级的公文。“咨文”,“咨呈”,“咨称”,“咨明兵部”。
  至于那“咨嗟”么,那就是(一次次地嗟叹也)。“王大咨嗟”。“咨叹”,“咨闵”,“咨惋”,“咨咨”,“文王曰咨(嗟叹),咨女殷商!”“文王流涕而咨之”,“微微老夫,咨既迁绝。”
  通“啧”。“咨!四岳!”“咨!尔舜!”“咨玩”。
  惜字惜谷,不乱丢字纸报纸,不浪费粮食   ④“恂”,应该是心性周全、十成也,是以有(实诚、严谨)之意。
  “恂实”,“恂谨”,“为下国恂蒙”,“且恂士师之言可也”,“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恂恂如也”,“进退恂恂”,“恂恂自下”,“吾恂恂而起”。
  至于那“恂惧”,它应该是(全身心的、十分的恐惧的意思)。“木处则惴栗恂惧”,“恂栗”。
  通“旬”。“思虑恂达”。
  补充说明:“恂”,《说文》为信心也。
  ⑤“殉”,(歹)乃残也,(旬)这里应用为(十成)之意,(殉)乃(十分残忍也)之意也。
  “秦伯任好卒,以车氏三子**、**、**为殉。”“**以其二女殉而葬之”,“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殉没”,“殉葬”,“殉死”,“天子杀殉”,“殉道”,“殉教”,“殉难”,“殉节”。
  而后是(为了……不惜生命)。“殉情”,“殉国”,“多危身弃生以殉物”,“游子殉高位于生前”,“殉职”,“殉身”,“殉财”,“殉义”,“与城为殉”,“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是)谓淫风。”
  ⑥“洵”,首先应该是(满含泪水)的意思,依然用的是(周遍)之意,所谓“无洵涕”。
  《击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在那含泪嗟叹啊,不让我守信啊!)不是什么“夐”(通“迥”,远。)要扯多远去呀!
  通“恂”(实诚、实在)。“洵为希世之奇珍”。
  《静女》“自牧(郊外)归(馈,赠送)荑(嫩茅草),洵美且异。”(自郊外采来嫩茅草送我,实在美好又新异。)《叔于田》“洵美且仁。”(实在漂亮又仁慈。)“洵美且武。”(实在漂亮又英武。)《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羔裘如沾湿般润泽,实在正直且有侯者风度。)《有女同车》“彼美孟(老大)姜,“洵美且都(大方)。”(那美丽的姜家大姑娘,实在美丽又大方。)《溱洧》“洧(wei)之外,洵訏(广大)且乐,”(洧水的外边,实在广大且好玩,)《宛丘》“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实在对她有情意啊,然而没有指望啊。)
  ⑦“眴”,转动眼珠也。“目眴转而意迷”,“眴兮杳杳”。
  而后是转动眼珠使眼色也。“*目眴*曰:‘可矣!’”
  ⑧“绚”,它应该是指那环形花纹,而后是有文采。
  “绚丽”,“绚烂”,“素以绚兮”,“碧彩高下绚”,“江枫绚似红妆”,“含烟绚碧彩”,“故色绚于目”。
  何为将就
  ①“将(將)”,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夕)乃(斜)、(寸)乃(手),(將)乃(斜侧身用手推车帮也),是以它有“推进”之意也,由“推进”而生出“扶助、相送、将领、行将、将息、将来……”一系列之一系列。这是一个差点漏网的主儿,在第n次梳理时,我注意到了它,并且是在突然间有了突破,我的心中又一次掠过一丝欣慰。
  《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祗(只)自尘兮。”(不要去推那大车,只会自己惹来一身灰尘。)这“无将大车”的“将”应该就是“将”的最原始的出处。《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严肃的王命,仲山甫推进的——可译为“推行”。)“执行”没有“推行”更确切。“执”(执持)、“执行”(拿着照办):偏重于己方的、一方就可以了;“推行”则是两方的事。“将命”就是(推行命令),“将命于朝”(在朝廷上推行王命。)不是什么“奉、秉承”,而是(把朝廷上的王命拿出去推行);“阙党童子将命”(阙党童子传达命令),依然是(推行)的意思。“慎重将事。”(慎重推进事物前进 。)“君人者将祸是务(用力)去”(君统人的人用力推去灾祸的),“为人将车”,“吏谨将之”,“使臣将王命”,“宫使驱将惜不得”,“出郭相扶将”,“将美”,“将扶”,“将助”,“将引”,“将革命进行到底”。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推出二哥啊,不要越过我里界。)“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推出二哥啊,不要越过我围墙。)《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推你先走别发怒,拿秋天作婚期。)《丘中有麻》“将其来施。”(推着他来我家施助。)“将其来食。”(推着他来我家吃饭。)这里不是什么“请”。《溱洧》“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你那推我相嬉戏,我用勺药赠送的。)不是“相谑”。“推来将去”(推过来搡过去)。
  《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每天有成就、每月有推进,学问有如接续光阴般到达光明。)不是什么“长”。《长发》“有娀方将。”(有娀氏正在推进——可解为正“壮大”。)《緜》“应门将将。”(正门壮大。)《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夸奖我还不老,少见我正推进——可解为正“强壮”。)《皇矣》“居岐之阳,在渭之将。”(居住岐山的南面,在渭水的推进处。)不是什么“侧,旁”。《正月》“民之讹言,亦孔之将。”(民人的谣言,也很快地推进。)不是什么“大”。《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何日不行走,何人不前进。)不能直接用为“行”。
  《鹊巢》“之(前往)子于归,百两(辆)将之。”(前往的女子在出嫁,百辆车相送的。)相送的人做什么:推车啊、扶车啊,这里说成了“保卫”,也可以的。《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相送)之。”(君子只这乐,福步相送的。)这里说成了“扶助”,也未免不可。《丰》“悔予不将兮!”(后悔我不相送啊!)这里说成了“相随”,也可以。《燕燕》“之子于归,远于将之。”(前往的女子在出嫁,相送到远处的。)《鹿鸣》“承筐是将。”(捧着满筐的礼物这相送。)“来者弗迎,去者弗将。”“将意”,“将诚”,“将迎”,“将送”,“将理”,“将爱”,“将护”,“将顺”,“将食”。
  《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哀叹我们这些人的,也算是很能将息的了——可解为“命长”。)《烈祖》“我受命溥(广大)将(命长)。”(我受命广长。)这里不是“大”。
  《大叔于田》“将叔无狃(习以为常),戒(防备)其伤女。”(三哥行将别太大意,提防它会伤着你。)这里不是什么“请”。《谷风》“将(行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遗忘)。”(恐惧行将发生时,放置我在怀里。安乐行将到来时,却抛弃我就像遗忘。)不是什么“方,当”。《四牡》“是用作歌,将母来念!”(用作这歌,行将把母亲来怀念!)《巧言》“为猶将多,尔居(处)徒几何?”(所做阴谋行将多多,与你相处的徒众有几个?)不是什么“很”。
  《简兮》“简兮简兮,方将(将要)万舞。”(鼓声起啊鼓声起,将要进行万人舞。)《硕鼠》“逝(往)将去女,适(到)彼乐土。”(将要离你而去,到那欢乐的国土。)《匪风》“谁将西归,怀(怀揣,捎带)之好音。”(谁将要回到西边去,托他捎个平安信。)《板》“多将熇熇(he炎),不可救药。”(多半是将要炎炎者灭了,无要可救了。)不是什么“行”。《臣工》“於皇(黄白色)来(麦牟(麰,大麦),将受厥明。”(啊,黄白色的大麦、小麦,将要受到那光明。)《女曰鸡鸣》“将翔将翔,弋(射)凫与雁。”(将要出去转转啊将要出去转转,射些野鸭和大雁。)
  《楚茨》“或肆或将(捧进)。”(有的陈列有的捧进。)“尔殽既将,莫怨具庆。”(你的菜殽已捧进,没有怨言都是吉庆。)《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我捧进我供献,只那羊只那牛,只那上天保佑。)不是什么“烹”。《既醉》“既醉以酒,尔殽既将。”(用酒已经醉,你的菜肴已经捧进。)这里又成了“美”。《那》“顾予烝(冬祭)尝(秋祭),汤孙之将。”(光顾我冬祭、秋祭,汤孙的捧进——可解为“奉献”。)
  《正月》“将伯助予!”其实它就是(伯将助予!)(大哥帮帮我!)“将助”就是“扶助、帮助”,帮人推过车吗,推车在哪里,就在车帮上啊,不是什么“请”。《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将(扶助)父。”(君王之事不止息,没有闲暇扶助老父。)不是什么“养”。《文王》“殷士膚(臚,陈列)敏,祼(guan,灌祭)将于京。”(殷人后代陈列敏捷,扶助灌祭在周京。)不是什么“举行”。《桑柔》“国步篾资,天不我将。”(国势没有资财,老天不扶助我。)《访落》“将(扶助)予就(就道)之,继猶(猷,谋划)判(分开)涣(离散)。”(扶助我就道的,继承谋略分解实施。)这“将予就之”就是“将就”的出处,正版意为:扶助就道。偏离后意为:不顺溜的、让人推着才肯就道的、不情愿的、勉强的那种。“将计就计”,“将错就错”,“备物以将行”。
  “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更明显了,就是“扶助”的意思,不应训为“带领”。“将家就鱼麦”,“将带”,“将领”,“将御”,“将雏”,“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赵将马服君”。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随顺、推进那好事,匡正、挽救那坏事。)“顺”才是“随顺”的意思,“将”是“推进”的意思,为何要把“将”再训为“随顺”?重复又多余!
  “哀余寿之弗将。”哀叹我的寿命不推进。)比“长”更确切。“将息”(推动生命向前),将养(将息调养)。
  “将文房四宝过来。”一样是“推进”的意思。“将子头来”,“**将甚兵器”,“将雌剑往”, “扔将过来”,“打将过去”,“走将出来”,“赶将上去”,“将门关好”。
  “将功折罪。”(推进功业、抵折罪过。)有何不可!“将功补过”。
  “将心比心”(推自己的心过去与人家的心作比)。“将李代桃”,“将本求利”。
  “行将”(推进前行),“不知老之将至……”(不知老耄的行将到来……)“君将若之何?(你行将怎么办的?)“将信将疑。”(行将信行将疑。)“将自何所至”,“将欲何所之”,“将身后托汝”,“将以实笾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将自此始”,“将使自己陷于孤立”,“民将不安”,“将有所不安”,“将拜君赐”,“将有人主张乎?”“不治将恐深”,“吾将再病”,“将听吾计,用之必胜。”“将以为有也”,“柳条将舒”,“斜阳将欲西沉”,“若不然,民将能登天乎?”。“眉将柳而争绿,”(眉毛行将与柳叶争绿,)不能直接用为“与、共”。不能直接用为“且,又”。“宁……将……”(宁……行将……)不能直接用为“抑或”。
  “即将”(就将要),“将来”(行将到来),“惟思将来”,“将近”(行将接近),“将(将近)五十里也”,“将然”。
  “将领”就是(推进军队的首领),“将军击赵。”(推进军队攻打赵国。)“括不能使将”,“将**之军”,“**将兵”,“将数百之众”,“诸将请听之”,“诸将皆失色”,“将吏”,“将器”“将略”,“将官”,“将令”,“将士”,“是将率之事也”,“军必有将”,“军将皆命卿”,“将欲使**为将军”,“将谓五官”,“代**为将”,“诸将请所之”,“老将上马”,“自将三千人”,“***将三千”,“将数百之众”,“人臣无将”。
  最后补充:“将”,《广雅》为扶也,《说文》为帅也。
  ②“就”,看它那字型了吧(京+尤),那“京”乃(高丘)、那“尤”么,乃(尪、尢)——曲胫、曲脊也,那“就”么,它应该是(弓身曲胫前往高丘)的意思。所谓“人往高处走”、所谓“高就”,人趋于(高处)乃其生存之所必须,于是“就”就有了(前往高处定止)的意思,而后是一切的前往定止。
  “就位”,“就近”,“就业”,“高就”,“迁就”,“去就”,“屈就”,“就第”,“就列”,“就化”, “就死”,“就戮”,“就缚”,“就刑”,“就道”,“就途”,“就封”,“就职演说”,“就任**一职”“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工就田野。”“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不知就先,不知就后。”“禹趋就下风”,“夫子休就舍”,“不就利”,“犹水之就下也”,“就事论事”,“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行将就木”,“按部就班”,“一就势儿”,“就手儿把门带上”,“金就砺则利”,“去故乡而就远兮”,“还来就菊花”,“花生就酒”,“就吾求寒衣”,“持就火烫之”,“就童子试”,“以就懿德”,“半推半就”,“刑罚不审则有辟就”,“于是**就车而去”,“就字面上看”,“就便”,“就餐”,“就伴”,“就范”,“就寝”,“就擒”,“就医”,“就义”,“就诊”,“就枕”,“就中调停”,“就正”,“向各位就教”,“就便”,“就着灯看书”,“各位请就座”,“避难就易”。
  至于那“将(扶助)就”,它就是(扶助往就)的意思。
  所谓“成就”,都是(定止)的意思。“功成名就”(功已成名已定),“十余年不就”(十余年没弄成),“准备就绪”(准备停当、定下头绪)。“三窟已就”,“瞬间可就”,“指无作诗立就”,“组已就而效之”。
  所谓“就已”就是(成了、定止了),“先人就世”的“就”,用的应该是“就已”的意思,(先人就已于世),他在人世间的事已经(定止了)。
  至于“就是他”、“就这些”、“就这样”、“就要这个”、“一学就会”、“我就来”、“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你就不说,我也明白。”“春天就要来了”,“今天早上雨就停了”,“他下课后就到**去了”“就你一个人吗?”“工具就在屋了”“不……,就不能……”“就是**还没来”,“不是……就是……”,“你放心就是了”,它们依然是“定”的意思。
  至于“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就算能攻破的,尚且不可占有的。)用为“就算”(算定然……),“就使……”。
  《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因为婚姻的缘故,说着往就你处居住。)《邶风*谷风》“就其深也,方之舟之。就其浅也,泳之游之。”(趋就那深处的,我就撑筏划小舟。趋就那浅处的,我就游泳过去的。)《生民》“克岐(歧)克嶷,以就口食。”(能辨歧路能避高岗,用来趋就口食。)《常武》“不留不处,三事就绪。”(不滞留不久处,三卿之事定下头绪。)《访落》“朕未有艾(老成),将予就之。”(我未有老成,扶助我就道的。)《敬之》“日就月将(推进),学有缉(接续)熙(光阴)于光明。”(每天学有成,每月有推进,学问有如接续光阴而到达光明。)
  这(就)字也是我早些时候的东西,它应该滞后再论才好;关于(京)与(尤),后面有说到。再整理时,我会重新排序的。
  贤,善之也,(论语),贤贤易色。故又臣+贝,胜也,彼善於此曰贤。佛教徒以贝多树叶写经,谓之贝叶经!
      “贤(善待)贤(才、德好)易(轻视)色”(善待有才德的人、轻视女色)。   会稽稽为何
   “稽”,首先是“点数”,“稽查”是也。“简稽乡民”(检查清点乡民人数),“征稽”(点数征收),“稽验”(点数验货),至于那绍兴会稽山之“会稽”,便是大禹当年会合各路诸侯、查点所献贡赋的地方。
  由“点数”而“考核”。“稽考”,“稽核”,“无稽之谈”(没经过考证地瞎说)。“稽古”(考古)。“稽其功绪”,“稽其成败兴衰之理”。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儒人有今人与之同居,有古人与之相考证。)这里不是什么“相合”。它是在说(儒人的行止,今人有愿意和他在一起的,古人也有可拿来相考证的。)古今都不乏(同志者)的,如此而已。
  由“点数”而“算计”,“稽算”是也。“稽盘”,“稽度”,“明用稽疑”是在说(要想弄明白情况用算计的方法来决疑),这里不是什么“乩”,“扶乩”是(算计决疑)的具体操作,它是用来“稽疑”的。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常知这两方面的也算是知道了算计方式,常知算计方式,这叫做玄妙之德。)这里不是什么“楷,法”。老子是在说:要想统治住民人,你就不要让他做明白人,你就愚昧他——用明白人来治傻瓜,当然容易了;用明白人来治明白人,就不那么容易了。这跟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样的。所有的宗教用地都是这一手。这就是老子所谓的“稽式”(算计方式);这就是老子所谓的“玄德”,那不叫“玄妙”,那叫“阴损”,哪儿是什么“楷,法”式!
  由“算计”而“计较”。“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媳妇、小姑相互不喜欢,反过嘴来相互计较)。“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那些个寝席之间的戏言,不足以损伐别人的国家,功业不可希望的,请不要用这些作为计较的。)
  由“点数”而“点头”。“稽首”就是(点头)了,(磕头),以头点地也,十分明白也,要搞那么玄乎干啥。“稽颡膜拜”,“主人哭拜,稽颡成踊。”“稽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宣子拜稽首焉”,“孟明稽首曰”,“……稽首皈依而稽首去。”“……长揖稽首就坐”。
  由“点头”而“停顿”而“停留”。“司稽”(察流连不时去者),“因事稽留”,“稽迟岁月”,“稽欠”,“稽滞”,“稽延时日”,“稽废时日”,“吾起不容稽”,“秦之水泔最(聚)而稽”(秦地的水泔聚而停留),“是以令出而不稽”(因此命令发出而不停顿),“稽市物”(停留市物),“若稽田,既(尽)勤(用力)敷(广)菑(zi一年新田)。”(如若田作有停顿,尽力开垦新田)。
  “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水浸泡停留到天上而不会沉溺),这里不是“及”。
  补充说明:“稽”,《说文》为留止也。
  最后补充:“稽”,(禾+尤+旨),(尤)乃(尪、尢)——曲胫、曲脊也,那“稽”么,它应该就是(禾穗弯腰指地也),是以“稽首”(弯腰指地)乃其正宗也,而后是(点头),而后是(点数)也。这才是(稽)字的路数,这才是(稽)字的点睛之笔。
  这(稽)字也是我早些时候的东西的,那时侯也只知道找出一个最贴切的意思做主打,其它的都向它靠拢也就是了,没有庖丁解牛的概念的;如今的我,已是见牛就操刀了。想弄出点什么名堂、倒在其次;而是那见字就想把它弄个明白、倒是鄙人的嗜好的。当那一个个汉字被你解剖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那份惬意真的也只有庖丁能体味到的。
    并且、直立、适宜、徂征、阻隘、沮丧、趔趄
  且、直、宜、徂、阻、沮、趄,看见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且”,应该是停放于地上也,是以表停顿也,多作虚词用,一切的一切都说通了呀。
  “并且”、“而且”。《椒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厚实)。”(他那人的,身材高大又厚实。)《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那美丽的姜家大姑娘,确实美丽又大方。)《叔于田》“洵美且仁。”(确实漂亮又仁义。)《静女》“洵美且异。”(确实美丽又奇异。)《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君子有酒,味美且多多。)《伐檀》“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清起涟漪。)《燕燕》“终温且惠,淑(善)慎其身。”(始终到了温和、贤惠,谨慎修善那自身。)《那》“既和且平。”(已经和平。)《伐木》“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神灵的听到的,最终降下和平。)《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死丧祸乱已经平靖,生活已经安宁。)“兄弟既翕 ,和乐且湛(沉湎)。”(兄弟已经聚合,和乐且沉湎。)《卷阿》“君子之车,既庶且多(侈)。君子之马,既闲(娴)且驰。”(君子的车,尽多且奢侈。君子的马,尽娴熟且疾行。)《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用来招待宾客,并且用来酌饮美酒。)《溱洧》“洧(wei)之外,洵訏(广大)且乐,”(洧水的外边,实在广大且好玩,)《菁菁者莪》“既见君子,乐且有仪。”(已经见到了您,和乐且有仪表。)《烝民》“既明且哲,”(尽贤明又睿智,)
  “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臣死尚且不避,大杯酒哪里值当推辞!)“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天下。”(拿文王的德行来说,百年而后死去,尚且还未能协和天下。)
  “暂且”、“姑且”。《溱洧》“‘且往观乎!’”(“姑且再陪你看看去!”)《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延长)日。”(暂且用来喜乐,暂且用来延长时日。)“民劳未可,且待之。”(民人劳苦未可兴兵,暂且等待的。)“且慢”,“且听我说”,“春且住”,“你且莫慌”。
  “况且”。“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
  至于那用为“将近、将要”之意,它依然用的是(停顿)之意。《北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哪里是虚事哪里是邪说?已经紧急到只在眼前了啊!)《君子阳阳》“其乐只且。”(那快乐只在眼前。)这里的“只且”,不是什么“语尾助词——也哉”,这里的“且”应该用作“将近”的意思。《载芟》“匪且有且,匪今斯近,振(起)古如兹。”(不是将近又将近,不是今天这今天,从古时起就这样。)“且在眼前”(近在眼前)。“且将”(将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北山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城且拔矣。”(城将要攻克了。)“率其党且万人。”(率其党将近万人。)“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拿天下事认为将要尊齐王为王?还是尊秦王为王?)“且”是“将要”,不是“抑或”,“抑或”已暗含了。
  至于那用为“语助”,它依然用的是(停顿)之意。《褰裳》“狂童之狂也且!”(狂妄的童子好狂妄的!)《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不见子都,则见狂人的。)《有客》“有萋(茂盛)有且,敦琢(装饰)其旅(人众)。”(好盛多的,厚重装饰那人众。)《巧言》“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悠悠苍天,叫您父母的。)《韩奕》“笾豆有(富,多)且”(食器好多的)。“且引且战。”(一边打着的、一边引退的。)通“徂”(往)。《溱洧》“女曰‘观乎?’士曰‘既且’。”(女的说“看看去吗?”男的说“已经去过了。”)《出其东门》“虽则如荼,匪我思且。”(虽然像白茅花一大片,不是我心所想往。)
  ②“直”,(十+且),“十”乃 与水平状态也,“直”就是(停放平稳也、不倾斜也),而后是一切的(平行)与(不倾斜)之状态也。
  “伸直”,“为其直冤”,“挺直”,“直线”,“直立”,“直径”,“中通外直”,“横平竖直”,“直道而行”。“径直”,“直视”,“直堕其履圮下”,“直尔大胆”,“直入坐”,“直抵……”,“直到如今”,“直至初六”,“直诘*曰”,“直陈”,“直谏”,“直达”,“直接”,“直截了当”,“照直走”,“直系”,“直隶”,“直辖”,“直属”,“直性子”,“直觉”,“一直”,“直好世俗之乐耳”,“直以为不能”,“直到如今”,“直个儿哭”,“简直”,“直可惊天地”,“是直用管窥天”,“直不百步耳”。
  楼主大作 令我感叹 想给楼主提些意见。我觉得楼主衍文缀文太多了,把我读的晕乎乎的,感觉很乱呢。非得细细剥丝才能滤清思路。比如 还是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靠着“宗”走就是了。后面那句话 就不用说了 都明白。好了 希望楼主采纳 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