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路鼎盛:桃花解语(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12:07

桃花解语(原创)  

2012-02-05 22:40:22|  分类: 我的散文 |字号 订阅

 

 

 

桃  花  解  语 

                                            /桃花平子

 


严冬似乎把一切都冻僵了,皑皑白雪覆盖了盛世的繁华。蛰伏的动物、休眠的植物,都等待着立春时节,蓄势待发。人们早已厌腻了冬天单一的色彩,蠢蠢欲动着即将麻木的思绪,寻找着一丝丝春天的信息。雪感动着春的召唤,渐渐泪湿了大地的衣襟,一片银白蜕化成满目灰黑。这时,山脚路边的那些沧桑中不失光滑的、袒露着栗色的枝枝干干,述说着一季的隐忍,整理着前世的故事,追逐着“三月沾衣雨,四时草碧青,陌上杨柳色,桃花竟腮红”,歌唱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苏醒了,萌动了。

    桃花最先色彩了人们的视野,最先装点了久违的春天。

    这也是我在百花之中,独爱桃花的原因之一。


                     我与桃花有缘,始于我出生在三月,每年过生日的时候,都正逢桃花开放,这让我于不知不觉中对桃花另眼相看,常常满心欢喜、自作多情地认为,桃花是为我而开的!她是那样及时应景,那样善解人意,那样于漫天漫野的孤寂中,默默绽放出清新怡人的美丽。   百度说,“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她性喜阳光、耐寒耐旱,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 在桃花盛开的时节,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好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办盛大的桃花节。阳春三月,桃花盛霞,漫山遍野,风景如画。多年以来,中国的桃花节,早已成为了国际节日,吸引了各国名人志士以及八方宾客纷至沓来,盛况空前,人们以花为媒,载歌载舞,广交朋友,促进繁荣,这“春来第一花”已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肥城乃世界最大桃园,她位于齐鲁中部,泰山西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三圣一园两巾帼,三山两湖一温泉”,是桃文化的圣地。“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这里的桃花艳而不俗,淡而有味。春季如云似霞,万树争艳,秋季硕果累累,香飘万里。与湛蓝的天空,清新的大地一起,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是真正的人间仙境。漫步其中,名胜怀古,饮桃花露酒,享田园乐趣,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慨叹自然恩惠,领略桃乡风情。

其实,桃花节繁华热闹的场面以及与经济政治相关联的俗事已经惊扰了桃花的清幽,有灵性的千古桃花难免悲哀,倒是日本的桃花节更接近桃花本身的内涵。日本的桃花节俗称女儿节(据说也是起源于中国的),在三月三日,这一天是女孩子最高兴的一天,她们穿上漂亮的和服,邀来亲密的伙伴,在偶人架前庆祝自己的节日,祈愿像春天里的桃树一样健康成长,聪明美丽。

桃花的种类有很多,花型花色也各不相同。而我钟爱的是那种最普通,最常见的五瓣儿桃花,她枝干粗犷,错落有致,花型单纯直白,色彩粉嫩浅淡,她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羞涩、淡雅、清丽、纯洁,她不比玫瑰的娇艳华美,不做作,不落俗,却妩媚动人;她不及牡丹的富贵锦绣,不招摇,不妖冶,却气质不凡。

真可谓是“千叶桃花胜百花”呀!

这也许是我百花之中,独爱桃花的主要原因吧。


 

    桃花的美千古传诵,历朝历代都不乏吟咏桃花的名篇佳句,赋予了人类很多美好的情感。《诗经·桃夭》描写了婚姻幸福,苏颋的“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寄托了男女相悦,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抒发了离愁别绪,杜甫的“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宣泄了愤懑不满,还有比喻时光流逝的“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春过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等等,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我这里不想赘述,我只想挥写对桃花的热爱,并借此篇解语为桃花正名。

桃花花期短暂,撩拨了人们的神经,明媚了人们的眼目,当人们还没有转过神来的时候,却在萧萧春雨中落红飘零,“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这转瞬即逝、难以把握的美好,更易让人伤感,甚至遭人嫉恨,中国文化里有“命犯桃花”之说,形容一个人命运里出现爱情纠葛、异性缘变化的情形。本来是广义的,可是在许多国人眼里,却只偏重于狭隘的淫乱之意了。所以一提到犯桃花、桃花运等就不可避免的往歪处想了,这让清白的桃花蒙受了不少的不白之冤,其实是“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啊!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的《桃花行》说,“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黛玉在《葬花吟》中更表明了“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其实桃花就是桃花,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已。

 

 

还是东晋的陶渊明对桃花的认知最深透,也最可人。在《桃花源记》中,娓娓道来地描绘出了一个人间仙境,一个世外桃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人人自得其乐、人人向往。李白的《山中问答》道出了它的真谛:“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大概是我于百花之中,独爱桃花的最深远的意义了吧。


                      

 

                                                                                                                                 桃花平子写于2012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