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卡拉乔洛电影合集:氣功築基法的理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04:06

氣功築基法的理論

 

練氣功,須先築基,意即打好基礎,才能建造高樓。練氣功並非是練特異功能,小者卻病延年,大者飛舉升天,通常有謂「百日築基」,是指人的身體,歷經環境歲月的摧殘,欲要修損補耗,須要一段時日,因之築基功夫,須由心意下手,先練意守丹田。

 

意守丹田法,是氣功的基本練功方法,意守命門意守會陰兩種練功法,是在意守丹田法練到打好基礎以後,再行分別加練的功法(先命門後會陰)。

 

古人說: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人身三寶有損,則生病,耗盡即死。以修心養性(養生)之法練此三寶,使神向下走,精向上行,練精化氣,練氣化神,氣血周身通暢,既可卻病養生,又能延年益壽。這就是說,氣功練的是『精、氣、神』。人在幼年時,尚不省事,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寶』,到成年以後,人體之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竅的活動漸多,則精、氣、神就逐漸有所損傷。眼外視、耳外聽、心意動亂不安而傷神;口舌說話傷氣;結婚後傷精,所損傷者皆先天之元精、元氣、元神;因之陰陽之氣即不平衡,陽衰陰盛,身體漸衰,抵抗力減弱,再加受到外感與內傷,就會生病。

 

所謂外感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淫氣(亦即邪氣);內傷即喜、怒、哀、樂、愛、惡、慾等七情。比如以外感來說,外感離不開風,一風可生百病,受了風先從皮膚毛孔入而通於肺(肺主皮毛),及時治療,散盡即癒,散不盡即會傳至其它各經絡與臟腑,傳至肌肉而入脾(脾主肉),傳至筋而入肝(肝主筋),傳至脈而入心(心主脈),傳至骨而入腎(腎主骨)。受風後極易感受以上五種淫氣,它們亦可同樣傳入體內之各部位,產生病症。又如以內傷之七情來說,無論喜、怒、哀、樂、愛、惡、慾,都是由氣來引起,一氣現生百病,氣不順則血凝,氣血若不通暢,停滯於何臟,何臟即生病,若不及時治癒,先天之真陽氣(即正氣)會耗損更多,耗盡即死。

 

練氣功者是要練先天之氣,生陽氣,退陰氣,補正氣,去邪氣,陽氣足則陰氣散,正氣足則邪氣退,病乃痊癒。

 

 

意守丹田法

 

意守丹田法,主要是練氣和練神。這裏所說的氣有兩個含意,一是口鼻呼吸的氣;一是中醫所說的『氣血』之氣,也就是先天之氣。意守丹田所練之氣,即是先天之氣,又叫元氣。所謂先天之氣,是人從有胎至出生由母體帶入體內之氣,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血之氣。因為胎兒在母腹內,通過臍帶把母親血液中的營養輸送到體內,才能發育成長,當然這種先天之氣也包括在內,嬰兒出生落地,剪斷臍帶,一點真陽(靈氣)歸入臍內,亦即此先天之氣即歸入體內。按古人的說法:『真陽在,人命在;真陽散,人即死。故稱臍為命之蒂』。所以丹田是人生命的根源,練氣功就是要練由丹田歸入體內的先天之氣。對於『先天』這個名詞,直到現在,人們對嬰兒體質之強弱,仍有『先天不足與先天很好』的說法,就是根據這種從古相傳的道理而來的。

 

  在意守丹田法的作用方面,按照中醫陰陽五行來說,丹田是中央戊己土,這一竅通五臟六腑、十二經、十五絡。古書上又說:『用心意集中於丹田內,先吸後呼,一吸百脈皆合,一呼百脈皆開,呼吸往來百脈皆通,氣血通暢百病皆除。』又說:『將心意守於丹田久坐,丹田內即生氣生血,氣血滿足,身體健壯而百病皆癒』。來研究和推測這種『氣』,就是人體內在的一種保健與抗病的本能,它與血液當然是密切相關的。由於各種原因使氣虧損,而血不能不受影響;血液虧損即減弱抗病的能力(即損氣),會在體內使不同部位之組織機能受到破壞,而產生各種疾病。練氣功守丹田就是恢復與增強抗病能力(即補氣壯氣),補充血液之虧損,促進氣血循環之通暢,調整與改善內臟有關各部器官機能,以使身體逐漸恢復健康,最低限度也可停止病情發展。腹部呼吸能使隔肌外降加強,腹肌起伏加大,加強胃腸蠕動,增強消化能力,多吸收營養,並提高排泄能力。入靜可使大腦皮質完全休息,達到抑制,去調整內臟機能。體外自發運動可使筋脈舒展,骨節開張,體質增強。

 

  至於口鼻呼吸的氣,在練功中同樣會發生應有的作用。練功時將呼吸以意封閉,是為了不使思想分散,不去考慮口鼻呼吸之快慢深淺和對與不對,以使之成為真正的自然呼吸,不因呼吸不妥而產生副作用。實際上這是隨著內動(丹田呼吸)外動之速度,在有節奏地呼吸著。練功時的呼吸,當然是不同於平時的呼吸,而會成為特殊規律,同樣會發生增多血液中氧氣,加速排出二氧化碳,和增強肺活量,以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這也是屬於練氣功的一部份,不過不是有意而已。

 

 

築基的階段練功法

築基的三種功法:

(1)守丹田:意達丹田後,不是以意引氣由丹田向內外呼吸,而是以丹田為中心,用意引氣上下呼吸(即上下移動,肚臍不動,不管口鼻呼吸),上不過心口,下不過腎(指腹下高骨處,即曲骨穴)。另外還有一種練法,當意達丹田後,以意引氣,呼氣時從中丹田下達會陰,吸氣時再由會陰提至中丹田,如是往返呼吸,久坐久守。

 (2)守命門:意達命門後,用意引氣以命門為中心,上下移動(亦即呼吸),上下長度總共不過三寸。

 (3)守會陰:只是靜守竅位,任竅位自動地一縮一放的動。

    單練靜功時,三者之順序是先丹田,次會陰,後命門。

 

至於上丹田──祖竅,因不易掌握其火候,且易發生毛病,故除在練輔助功中之練精化氣法時,按法短暫練守外,一般地不單行專守上丹田,如有祖竅處擰、脹、跳動等情況發生,可以中丹田(肚臍)為主而共守之。

  築基三種練功方法的次序,先丹田,再命門,後會陰。其具體進度,要根據不同情況和定期相結合的辦法,靈活確定。一般地意守丹田法已練三個月(或一百天),丹田之氣已達命門(有感覺),即可開始練守命門,如果練得較好,雖未滿三月而丹田之氣已達命門,亦可開始練守命門。在加練命門後,意守丹田法仍不間斷,可以交換練習。練過一個時期,守命門練法已能掌握,可以在每次練功的同一時間內練兩種功──先丹田後命門。當練命門已滿三個月或氣已達會陰(有感覺),可開始練守會陰。在最初的一個時期內,守會陰可單練,到能掌握時,可與前兩種功共同在一次練功時間內輪練。其轉移守竅的時間,由其自發轉移,不以自己意願來轉移。自發轉移位置的象徵是:另一守竅有脤、熱或跳動之感覺。其順序一般仍為先丹田,再命門,後會陰(但也不一定受此限制)。

 

 在練功中,無論守那一竅,其呼吸活動(指守竅的呼吸),都要牽連丹田也在活動。雖然是三種不同練功法,但它們相依相從,相互關聯不能分開。尤其是以丹田為中心,無論練那一種功,都離不開它。所以說,意守丹田是氣功中之築基法。

  

築基法的輔助功

 練輔助功必須建立在基本功的基礎上,特別是意守丹田與輔助功中之各種練功方法,關係更為密切。基本功是練氣、練神、練精,為防治疾病和保健,在總體方面打基礎,以起主導作用。所以不分體質和病症,必須一律都練。而輔助功則不同,有的練功法一般皆練,有的練功法是按照不同性別、體質、病情,分別選練。而且在練功過程中,可以根據情況變化而改變。所以,輔助功的種類較多,內容豐原,操作細緻,如「吐納法」,它是基本功的分工助手,以補充基本功力所不能及,成為全面的完整的氣功療法。

 

 吐納法的種類很多,本篇所談的是莊子傳留下來的吐納法。這是用口鼻呼吸的深呼吸法。吐者為呼,納者為吸。與普通深呼吸不同之處,就是口呼鼻吸,肚臍亦隨之而動,且極為輕慢。這是一種利用吐故納新以保健卻病的方法。如古人歌訣云:『心是行氣主,氣是添年藥,呼氣綿綿,吸氣微微,呼吸往來,卻病延年。』現選擇介紹比較有效的吐納採氣法:

 

採氣:所謂採氣是指採天空中之氣,故宜每天早上在空氣新鮮處練之。其操作方法是:兩腿與肩平齊站立,雙手下垂(坐練也可以),兩眼輕閉,以意引氣(指內氣),先呼後吸(指口呼鼻吸),必須切實做到極為輕慢。呼氣時,嘴唇稍開一小口,舌尖下抵舌根,以意領氣由丹田起上行,隨呼氣從口吐出,肚臍亦隨其速度往裏收縮,當呼至不能再呼就吸。吸氣時,閉口,舌抵上顎,使氣由鼻孔而入,以意領氣從祖竅起,經百會向後到命門直達丹田,肚臍隨吸氣之速度向外鼓,當吸至不能再吸(腹部也不能再鼓),就再呼氣。往返進行,一呼一吸為一次,如是進行三十六次。開始練時,可以練幾次,每日逐漸增加次數,最多增至一八次為止,再行收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