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迪拜多少公里:‘养生必知’保健课第三讲第二节,精神养生德为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25:13
       养生必知’保健课第三讲第二节,精神养生德为先。一,养德为先的理由。欲健康长寿必须先养德,'’以德助寿'’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把养生和养德有机的结合,古代养生学家就大加提倡,把养德做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孔子也提出''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互爱,互相帮助的情感。古今中外养生家特别是我国中医学提出了独特养生必须养德论理。把养德做为养生的根本,把'乐善好施’做为养生的灵魂,如 果一个人心中充满善意,多行善事,视他人为朋友,乐以助人。心中必然欣慰的阳光温煦你的全身,神采奕奕,心存善良,心地坦荡,就会百事无忧,心旷神怡。'’仁德者必有其寿'’这不仅是对道德高尚之人的赞扬,而且包含'以德助寿’的科学依据。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做了好事的仁德之人,心中充满愉悦之感,在唾液中免疫蛋白A含量迅速增加。可以抵抗感染性疾病侵入体内,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修德的功夫在于以神守形,不离不弃,自然就可以做到精神完聚,有利于心身健康。修德而不耗神,锻炼以通气血,心通以达明智。如果离开心、神、体谈论道德便是妄谈。必须使德、心、神、体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仁可长寿,德可延年’之目的。      二,养德为先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经’对德的含义有精辟的论述'’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生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什么是玄德?就是玄远深厚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品德。要想实现持续发展是一种智慧,也是一个战略问题,同时也是品德问题。如果你心中没有玄德,没有高尚品德,你就不可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前进。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品德,对养生有着现实意义,因为养生是一个渐进过程,是要有持之以恒的高尚品德才能实现体健寿长。那么如何修神养德呢?首先是认真读书。读书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心情愉悦、培植涵养、热爱生活、成为有崇高理想,有高尚品德的人。其次,调理情绪。中医养生认为心藏神,’神'是思维和情绪的总称。因 此,古人把调神养性视为养生的首务,心态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德性好坏,调养情绪,如,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情绪太过则分别伤害相应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对七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而情感控制,须要高尚的品德和修养。要实现修德养性,要学会从容’'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又有'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从容就是凡事看的透想的开,遇事不荒不忙,从容处理。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的修德理念;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对人对事过分计较,必然自寻烦恼,何苦来哉?'’宽容就应’做人要低调,宽厚对待人’这就需要会说三句话即,算了吧。不要紧。会过去的。从容和宽容是提高品德修养最实用方法,并用心去做就能达到德好养心养神体健。再次,知足不贪。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就是不受利欲的吸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这样,为了享乐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必然给自己背上沉重思想负担,损神缺德折寿。因此,必须常怀'’知足常乐'惠而不费’这就可以心理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无擬有益于提神修德增寿。最后我们必须强调修德养性'’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故能使人健康长寿。这需我进行实践,只有认真的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我认为要想提高品德,应从孝道、积善、信用、仁义、谦虚、智慧方面认真实行,孝道,要孝顺父母,遵重师长;积善,是要助人为乐,善待他人;信用,是做人根本,说到做到;仁义,以仁德要求自己;谦虚,谦虚使人进步,保全自己品德;智慧,认真学习,指导品德行为。孔子一贯倡导'德润身’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讲道德,方能心情舒畅才能得以健康长寿。正是,行善积德福泽多,心神安宁福中乐,吃饭香甜睡的好,动静平衡福寿和。第三讲第二节就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