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般的笑声:借鉴新余先进经验 推动荆州人才工作科学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8:49
借鉴新余先进经验 推动荆州人才工作科学发展         添加日期:2011年01月12日   

 

一、新余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先进做法

新余位于江西省中部,东距省会南昌市150公里,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4万。截止2008年12月,新余全市(不含中央、省属单位)人才总量15.7万人,人才密度13.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其中博士33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

(一)领导重视,重金引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在落实人才政策上敢于动真格,将引才纳入各单位和县区目标综合考核范畴,考核不过关者不得提拔重用。在经费投入方面,财政每年拿出300多万元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高层次人才工作基金,近两年市本级每年用于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资金高达2000多万元,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新余市“十一五”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10多个文件。如为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规定吸引高层次人才在本单位工作满3年的,每引进一个人才,由财政给予该单位6万到25万不等的奖励。

(二)政策优惠,事业留才。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致力打造信用新余、诚信政府,为人才创业提供一个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近年来,新余市走出了一条靠产业、靠事业吸纳高层次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带动和加快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为鼓励人才创业,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创业园,让创业园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在项目启动上,新余市规定,创业园创建的第一年由市财政安排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扶持创业园企业的项目启动,第二年、第三年由创业园每年自筹不少于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扶持创业园企业的项目启动,对领军型高层次创业人才,给予100万到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为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新余市建立了以政府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资金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担保基金以及政府、金融、企业定期交流制度,优先向金融机构推荐创业园内的高新技术项目。对入园企业获得的科技项目银行贷款,3年内可由政府按贷款合同利率的50%给予相应贴息支持,每个企业最大贴息额可达到20万元。在税收优惠上,对入园企业自投产年度起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在第一年至第三年按100%、第四年至第八年按50%的比例进行奖励。对入园企业缴纳的各种地方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等,前三年原则上由受益财政等额返还。对租用生产用房的入园企业,第一、二年免收租金,第三、四年按市场价的70%收取租金。对重点高科技高技术企业及重大创业项目,还可以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的特惠政策。同时,着力实施“515工程”,即通过5年左右的滚动开发,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名,创办高新企业50家,通过有效机制把人才创业的内在动力和政策扶持的外在推力结合起来,凝聚市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为新余建设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服务。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链式人才工作模式。新余市2006年通过对彭小峰的引进,创办了江西赛维公司,在赛维的带动下,新余已基本形成“硅料—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目前,在新余注册成立的光伏企业达17家,在建1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746.7亿元,投产企业9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

(三)服务到位、搭台聚才。一是建设人才集聚平台。新余市依托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量吸聚一批高科技人才,促进人才洼地效应的形成。如世界太阳能之父、澳大利亚籍教授马丁·格林,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专家章向华博士等国际顶级科学家相继落户新余,为新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二是搭建人才提升平台。在积极引才的同时,新余市还在提高现有人才素质上下功夫。2010年起,新余每年投入千万元组织实施“三年千名领导(人才)学习培训计划”,对机关中层以上干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年内全部送到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轮训一遍。为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的积极性,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攻读学历、学位的给予奖励,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一次性奖励30000元。三是构筑人才合作平台。致力于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产学研战略合作,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着力建设人才合作平台,大力实施项目合作,和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此外,还高薪聘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科学家为市政府经济顾问、科技顾问,为新余市经济科技的发展提供咨询。四是完善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关爱机制,营造尊知重才氛围。建立党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高层次人才定期体检制度、休假疗养制度,对引进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给予5万到20万不等的安家补助,并由财政出资兴建人才公寓,集中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在工资待遇上,新余市规定,与新余境内单位签订3年以上工作协议的,前3年享受每月1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高层次人才在企业服务的,企业按其最高工资标准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如其最高工资标准低于全市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3倍的,则按照平均工资的3倍办理。高层次人才在企业工作满8年的,可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在本市办理退休手续。对高层次人才的配偶,按“对口对应”原则予以接受安排,子女可就近就优择校就读。

二、关于我市人才工作的几点设想

第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不动摇。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我市的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以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搞好“引得进”、“留得住”两大工程,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大胆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用人才优势促产业优势,从而提升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积极启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战略,把人才工作实绩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把引智提高到与引资同等的高度,由注重发挥物质资本的后发优势向突出发挥人才资本的先发优势转变、由注重招商引资向突出招才引智转变。加大对高科技项目和龙头企业项目引进力度,以此为载体招引各类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等人才,使引进的人才和智力服务于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以提高高新技术水平,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努力在吸引人才的举措上有新突破。对现有的人才政策进行清理、完善,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真正让人才为之心动。用制度保障人才发展,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更加注重政策的配套衔接,实现人才的无缝化服务。要通过提供良好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创造让人才心情舒畅的生活环境;通过构建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创造让人才大展宏图的创业环境;通过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创造让人才大胆去闯、不怕失误的创新环境。要注重事业留人,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才能够一心一意干事业,没有后顾之忧。要努力通过建立“三个一”的激励模式,即一个成就事业的创业平台、一套灵活的工作机制、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优秀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发挥“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第一推动力”。

第三,积极营造引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有非常之魄力方能引进非常之人才,有非常之人才方能成就非常之事业,有非常之事业方能促进非常之发展。在人才工作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引人与用人的关系,对人才,我们要敢引,更要敢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引进人才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能花大力气引进,但又提出条条框框、求全责备,让人才畏手畏脚或处处碰壁,让人才不能为、不敢为。二是所有与所用的关系。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智力的无形性,我们要积极探索各种服务方式,以灵活的机制开辟人才“柔性引进”绿色通道,做到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充分借用发达地区的智力和信息优势为我服务,促我发展。三是吸引外地人才与发现、培养本地人才的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我们身边的人才,留住我们身边的人才,让他们创造的价值最大化。

第四,有针对性的抓好我市各类人才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圈一带”战略和我市的工业兴市战略,立足优势、突出重点,确立人才引进工作的突破口,重点引进四类人才:一是新型产业人才。二是立足我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及加工、配套设施齐全的优势,积极引进人才。三是在引进包装、策划我市旅游产业高端人才上做文章。四是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