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鲍豪斯美发学校:躺在病床上,他仍牵挂着监狱里的罪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40:20
张用松用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奇迹
【字体:  】  2009年09月03日10时50分   【视力保护: 】

21年前,他从安徽省劳改工作警官学校毕业,来到了巢湖之滨的安徽省青山监狱,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21年来,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监狱事业,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取得累累硕果。
21年来,他运用政策法律和真情真心,送给罪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让无数个扭曲的灵魂成功蜕变
张用松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用放大镜看,每个罪犯都是大坏蛋;如果用显微镜看,每个罪犯身上都有闪光点。”罪犯王某因强奸罪被判11年,初到青山监狱一分监区接受改造时,面对漫长刑期,他一度失去改造信心,对民警的思想教育无动于衷。针对这样的顽固犯,张用松却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那就是细心、爱心加耐心,善于发现罪犯身上的“闪光点”。对于王某的转化,张用松同样不例外。他首先从一些日常点滴中寻找王某身上的闪光点。当他了解到王某在其父亲生病住院时,急得两天不吃不喝时,张用松得出结论,王犯身上的闪光点就是“孝顺”。为此,张用松以此为切入点,主动出击,从矫正其思想入手,一次、两次、三次……渐渐该犯与张用松对视的眼神不再像以前那样陌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张用松也从点点滴滴地关心着他、启迪着他、感化着他,从张用松身上,王犯真实地感受到了关爱的魅力。2008年7月份,该犯在接受劳动改造时,身体不适,张用松发现该犯脸色不对,就带他到监狱病区接受检查,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但还是让罪犯到监舍楼里休息,考虑到罪犯家庭困难,第二天张用松又自掏腰包给该犯买了药品……今年9月份,该犯母亲生病时,张用松私下里为该犯家庭邮寄了200元。一个月后,家里来信告诉他:监狱寄的钱收到了,母亲的病也大有好转!他激动万分,捧着来信失声痛哭,“扑通”一声跪倒在张用松面前,指天发毒誓:“指导员,您这样待我,我若再不好好改造,就太对不起你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8年年底,该犯已获一次记功、两次表扬。像王犯被成功转化的例子到底都有多少,连张用松自己都记不清楚了。仅仅担任指导员一年多,张用松转化顽危犯就有6名,转化率达到100%。
“关心爱护罪犯,就是成功的一半”。从警20多年来,在教育转化罪犯的过程中,他始终都能与罪犯进行平等的交流,用真情和真心送给罪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让一个个对前途失去希望的囚犯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罪犯乔某听说张指导员患癌症的消息后,掩面而泣,哭着向记者述说张指导员的好。乔某说,刚来监狱服刑时,漫长刑期,加上家庭困难,孩子上学,在休息的时候,从不和其他罪犯交流,常常一个人发呆,性格十分孤僻。2008年7月份,该犯发现自己下身长了个包,内心十分惊恐,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张用松得知情况后,立即带该犯去医院检查,该犯就咆哮起来:“我治不好了,我要死了,不要你们管”。张用松耐心细致地给乔某做解释工作:“入监的时候,你们都是经过体检的,不会得这种病的。再说了,你不检查怎么知道就是艾滋病呢?”乔某冷静的接受了检查,经过检查乔某只是患了普通的性病,为自己在入监前的不检点行为感到懊恼。张用松就带他出去到大型医院去接受正规治疗,看着张指导员在医院忙前忙后,乔某感动不已,泪眼婆娑。考虑到乔某的孩子刚上大学,家庭经济也很困难,张用松就提议分监区破例为其公费治疗,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乔某的病已彻底好了。现在的乔某不仅改造变得积极了,而且还用自己亲身经历帮助教育身边的罪犯。服刑人员李某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主动进行帮教,帮他树立生存的信心;王某经常违规违纪、打架斗殴,他又“现身说法”讲明利害关系……。采访结束时,乔某向记者借了笔和纸,向指导员写了下面的话“失足成囚,是人生之不幸,但我觉得我又是幸运的,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真心关心帮助我的指导员……我不知道将来拿什么来回报你如山般厚重的恩情,惟有用自己满腔的虔诚去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出狱,也好到医院看看你啊”。乔某恳请记者将这封短信能交给张指导员,记者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警21年来,培养了他对监狱工作的执着追求,心里时刻装着工作,想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
1998年,青山监狱造纸主业因政策性停产,部分民警对监狱发展前途丧失信心,纷纷申请外调,但张用松依然坚守岗位,他的妻子说,你的老师同学现在很多都已经当了领导,你找他们帮帮忙,把你也调到环境好点的单位吧!张用松安慰妻子说:“好单位,我也想去,可是通过走后门拉关系,我做不到,再说了,都想着到好单位,那青山不就完了嘛,我哪也不去,我相信,青山一定能够走出谷底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在监狱副业大队从事生产,还是在中队从事玻璃工艺品加工,或是从事管教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责任心,任劳任怨,为青山监狱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血。他的辛勤付出和出色的工作得到了监狱上下的肯定,2007年10月,张用松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被提任为一监区一分监区政治指导员。
上任伊始,正赶上一分监区劳动项目转产,分监区押犯人数剧增,其中入监不满一年的罪犯超过75%,教育改造压力巨大。张用松迎难而上,从查证验档、狱情摸排到逐一进行个别教育谈话,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了“狱内侦查日汇报制度”,为及时做好重危犯的教育和防控提供有力的保障。他像卯足劲的发条一样连轴转,硬是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通过努力该分监区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并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原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不期而至,青山监狱唯一出行的道路被大雪阻隔,几成孤岛,青山监狱抗灾形势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一分监区加工的大量羊毛衫成品,因雪冻天气无法运出。张用松放弃休息主动请缨,承担运输任务,并说:“我就是用人力抬,也要把运送车辆抬出青山,把成品运到厂家指定的交货地点”。2008年1月30日晚上,张用松和分监区民警带着扫雪工具,在黑夜里,借着雪光,一锨锨的铲。凛冽的寒风无情地吹着,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身上的衣服被融化的雪水淋湿,飘在头上的雪花和头发冻在一起,从裤子到鞋子,袜子被冻成了一个大冰块,即便如此,张用松也只是将裤子上的冰敲碎,继续投入清雪工作,始终不肯下铲雪一线,身上的汗水、雪水、泥水也已分不清了。到凌晨3点多,经过了8个小时的战斗,终于铲出一条十几公里的通道,车辆在他们的护送下缓慢行驶,安全地把成品运送厂家指定的地点。第二天上午,同事们又看到他在分监区忙碌的身影……当别人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淡淡的“这是我的工作嘛!”是那么的掷地有声。
2007年11月,一分监区分配了2名新录用民警,以缓解警力不足。张用松考虑青年民警离家较远,生活上对他们特别关心,在一些传统节日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平时家里做什么好吃的,也总是带他们一起品尝;工作中,他又把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帮助解决工作中的疑惑,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由于两位新民警老家都在外地,未婚妻也不在身边,为了方便他们回家团聚,张用松总是经常替他们值班……他在青山监狱工作了21年,有18个春节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其中有11个是为同志们替班。一分监区分监区长侯峰松谈起这位老搭档,哽咽地说:“老张心里时刻装着的是工作,时常想着的是别人,只要是别人的事,他都放在心上,唯独没有他自己”。
长期的劳累,加上生活没有规律,2008年12月21日,张用松被确诊为淋巴癌,医生要求必须住院治疗。然而张用松却没有住院,而是要求先回单位。妻子汤美霞流着泪水生气地说:“你病情这么重了,医生也要求你立即住院治疗,还回单位干什么呀?我不准你回去……”张用松拉着妻子的手说:“现在是年底,分监区特别忙,我回去是要把工作交接了,不能因为我生病而影响分监区的工作呀”。12月22日上午,张用松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到监狱领导的办公室,汇报了自己的病情和工作交接情况,并请求监狱尽快配备一名指导员接替工作……,接着再次来到分监区与并肩战斗的同事们一一握手。而今躺在病床上,他仍十分牵挂分监区工作,向来看他的同事们详细询问工作情况,一一叮嘱对那些思想不稳定的罪犯要加强教育和监控。
从警21年,他凭着对监狱事业的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唱响了一曲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青山之歌。
张用松的日子过得很困难,他很需要钱,可他从不做权钱交易。并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取非分之钱,不赴人情宴,不搞暗箱操作。他说,做事要对得起头顶上的警徽
张用松老家在庐江县一农村,少年丧父,是母亲把兄妹们拉扯大,成家后,老母亲一直和他住在一起,老人身体不好,每月都花去不少的医药费,只到老人去世后的第四年才把债务还清。他的妻子没有工作,孩子正读高中,日子过的很艰难。他很需要钱,可他从不做权钱交易。并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取非分之钱,不赴人情宴,不搞暗箱操作。他说,做事要对得起头顶上的警徽。担任指导员,意味着处于改造和反改造的风口浪尖。有的罪犯亲属看中他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和他套近乎,甚至通过熟人打招呼,企图通过不正当途径达到为亲人减刑、假释、调换工种等目的,每当这时,张用松总不为所动。
2007年底的一个晚上10点多,张用松从监房出来,一个犯属迎上去,把两瓶五粮液和一件价值不菲的皮衣递到他手上。希望张指导员对他正在服刑的亲属给予照顾,让他能够得到减刑。张用松当即予以拒绝,正告他把礼物收了回去。谁知不到两个月,这名罪犯亲属不知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了张用松家的住址。一个星期天,他在家休息,传来一阵门铃声,他把门一打开,印象中好像是上次的犯属,他正要对他讲清上次的事,那名犯属迅速的把一个包丢下就走。张用松打开一看,里面是两条中华香烟、两瓶五粮液,还有一个信封装着4000元现金。来到单位,向监区领导说明事情经过,把东西上交监区党支部。2008年初,有名罪犯的家属偷偷地给张用松的手机充了1500元的话费,张用松发现后立即向监区领导汇报,并从家里取来1500元存入该犯的大帐,对罪犯及其亲属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为了阻止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途径为亲人减刑、假释、调换工种等事情发生,他借监狱评选积极改造分子的契机,有计划组织罪犯观看整个评选积改分子的过程,当罪犯看到评选的唯一依据是计分考核成绩,并且整个过程完全是公开、透明之时,全体罪犯被触动了。张用松再次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除了积极改造,早日减刑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慢慢地,罪犯及其亲属通过行贿托关系找他“办事”的越来越少了。
在分监区,罪犯对张用松的评价一致是“正直、公正、公平,对事不对人,一把尺子处理问题”。在同事的眼中,张用松是一个让人从不理解到敬佩不已的老大哥,是一个在工作纪律上近乎迂腐和工作起来就像玩命的指导员。和他曾共事5年多的史志峰说:“这么多年来,张用松一直烟酒不沾,就是一个‘苦行僧’,已经练成了拒腐的金刚不坏之身,和他一起共事,能够避免犯错误”。
张用松就是这样,21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他满腔的热情燃烧着自己……
人物感言:“虽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一定会拓展生命的宽度,对自己挚爱的监狱工作,只要生命不息,我将奋斗不止。”(华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