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游泳馆:一个奇怪的博士——驳方舟子《两封奇怪的韩寒家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1:17:29

一个奇怪的博士——驳方舟子《两封奇怪的韩寒家书》

(2012-01-30 14:40:33) 转载标签:

文化

方舟子写道:
【  先看称谓。第一封家书用的是“父亲”,在信中这么称呼当然没有问题,但是第二封家书的称谓却变成了“爸爸”。一般人给父母写信,称谓都是固定的,而韩寒的这两封家书,书写时间相差20天(第一封没有写时间,从邮戳看是在1999年5月11日寄出。第二封写了时间是5月30日),对父亲的称谓就变了。人家是天才,不好以常人的习惯看待。】
首先一般人写信还真不会讲究称呼用词的统一性,就我中学时代给女朋友写信时使用的称呼就不下五种。再看这两封信,第一封因为是问韩父要钱,所以使用了尊称,第二封只是寻常事,所以用了“爸爸”。这完全在常人的认知范围之内。所以,奇怪的方博士,不是因为你故意使用了“一般人”、“常人”这样具有暗示性的词汇,别人就会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了。
方继续写道:
【  再看落款。第一封家书的落款是“儿:韩寒”,第二封的落款是“儿:寒”。一般人写家书,落款也是固定的,但韩寒家书相差20天就变了。而且一般人写家书,落款是不会写自己的姓的,而第一封家书却把姓名都写全了。还是那句话,人家是天才,不好以常人的习惯看待。】
对这一段,我吐槽无力,是人都能看出方博士的推理已经到了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荒谬程度了。如果方舟子认为这两封家书是最近伪造的,那么前后伪造应该不超过一个小时,如果一个小时内伪造了两封信,恐怕落款就更不可能写成两种不一样的了吧?
方继续写道:
【  第一封家书的信封背后用不同的墨水和笔迹写了一封“公开信”,成了明信片。如果信写完之后,发现还有话需要交待,就在信纸上补充,或者在另一张信纸上写就是了,为何要在信封背后上写?可能是信已封好,所以只好在信封上补写?那好,我们看看信封上写的是什么:
  “杜甫《春望》‘家书抵万金’,此封家书,不值万金,只需82.5元即可。具体事宜 信中详尽另有一事相告,望拜托戴金娜请一计算机老师补我两节课,我班老师最佳。致父安 母安 儿:韩寒 草起”
  第一句是介绍家书的内容。这真是奇怪,信中写的什么,收信人拆开读了就可知道,何必在信封上预告?你们见过谁这么写信的?这段信中的内容介绍,更像是写给别人看的,像是为了证明信封与信纸所写相符,是一套东西,信纸上写的书单不是后来补的。这可真是天才的写信法。
  第一封家书信封背后盖了两个金山邮局的邮戳,也就是收到后盖的,但是仔细看照片,补写的文字有几个字却是写在了邮戳上,就像是先盖了邮戳,然后再往上写字。如果是这样,那不就成了信已寄到,再在信封上补写了吗?当然,也可能照片失真,原件上是邮戳盖在字上。】
1. 在信封背面写字,明显是因为已经封好。2. 写了“家书抵万金”等等,只是为了幽上一默,结合韩寒当年拽文的德行,前后一致,并无超出常人理解范围。3. 仔细看照片,没有人能断定字是写在邮戳之上,所以方博士请不要把自己的猜测说的跟客观事实一样。而事实上,大部分信封上的不太清楚的邮戳看上去都像是字写在了邮戳之上。
方继续写道:
【    这些补写的文字的书写格式也很有意思。第一行最后的“家书”是一个词,按一般人的写法,应该是连着写,但是韩寒却硬生生把一个词断开,“书”字另起一行,因为如果不断开,就写到撕口处了。“机”字刚好就写到撕口的地方,不多不少,好像撕信的时候小心翼翼地避免撕到任何字。最后的“草起”两字更有意思,居然是竖写。一般人写的话应该是横写,但是横写的话“起”就写到撕口处了,所以只好竖着。也许天才的书写习惯和别人不同,但在常人看来,这更像是在一个已撕开的信封上补写的。】
首先,方舟子自己也承认“也有可能照片失真,原件上是邮戳盖在了字上”,但是重起一段后,方舟子居然又把猜测当成了事实,开头就先说“这些补写的文字”,请问你要脸吗?然后,方舟子断言“家书”是一个词,不能分行写,分行写就是后来补的,“草起”应横写,竖写就是后来补的,这是什么逻辑?这封家书,如要伪造,完全没有必要伪造背面写了字的信封,因为这是多此一举,背后这些字无法证明任何方舟子先前的质疑,既然这些字只是些寻常文字,敢问有何必要伪造?
方继续写道:
【  第二封家书:“这次写信过来是想试一下我家的信箱。萌芽说通知书寄到家里的,那肯定是邮局或贼子的问题了。我家的信箱乃是信的坟墓,来一封没一封。”  两次用了“我家”,这个用语很奇怪,这是对外人说话介绍自己家里情况的口气,小孩会对父母称自己(也即父母)的家“我家”吗?那句话就像是写给别人看的,而不是给自己的父亲看的,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家”的信箱收不到信。而且,在20天前寄的第一封信不是已经收到了吗?不是已说明家里是能收到信的吗?如果不知道这第一封信有没有收到,打电话问一下不就知道了(韩家父子当时有电话联系)?为什么还要再寄一封信试一下“我家”的信箱能否收到信?(另外,这封信的邮编写错了,写成了亭林镇的邮编,但是还是收到了)】
1. 一般人、正常人、普通人,提到自己家都会写“我家”或者“我们家”。北方可能会写“咱家”。用“我家”来质疑伪造,荒谬。2. 因为先前已经收到过一封信,于是便能断定信箱不会丢信,故而不能再写第二封来测试?即使期间知道了未收到新概念复赛通知的信这个事实之后,也因为自己先前寄成功了一封信,所以从此不能再怀疑自家信箱丢信?用方舟子的暗示性语言反问一句:常人、一般人、正常人会有这种逻辑吗?3. 邮编写错了很正常。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家邮编到底是 xxx600 还是 xxx612。

以上,请指正。

马日拉20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