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猛击:人际关系策略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7:12

  第1节: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改变看法,朋友就会多起来1

  一、被害者意识3

  二、错误常识10

  三、原因在自身16

  四、别把它放在心上22

  五、不受他人左右28

  第二章为什么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35

  一、遗传基因里的行动欲望37

  二、5个基本欲望42

  三、遗传基因的作用52

  四、别人无法控制的优质世界56

  五、独创行为62

  第三章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69

  一、扭曲人际关系的几个因素71

  二、感情的影响81

  三、规避攻击的防身术89

  四、改变姿势99

  五、幸福的人生从心里开始107

  第四章为什么单位里有人受欢迎,有人不受欢迎117

  一、与人交往的基础和技巧的运用119

  二、“老板式管理”130

  三、领导式管理140

  四、让人自己想去做150

  五、与客户密切交流159

  第五章越处越好以及越处越糟169

  一、夫妻关系的变化171

  二、在物品极度泛滥的年代,更应考虑心灵是否充实181

  三、威胁心灵、身体和大脑的现代病191

  四、时间、对话和奉献200

  五、复杂的婚姻观209

  第六章与孩子的距离219

  一、其实他们很明白221

  二、父母的责任230

  三、夸夸优点239

  四、征兆248

  五、孩子的自主性256

  后记267

  你在与父母、兄弟、配偶和子女的相处中,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吗?与社会上的人们的关系良好吗?对这些问题都能给出“是”这一答案的人,可以说他正过着充实而幸福的人生。这是让人无比羡慕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对人际关系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之思考、苦恼,感到头疼。本来想好好相处的,但总是吵架,这就是现实吧。

  对他人服服帖帖,自己想说的话总是说不出来。总是看着周围人的脸色办事,过度地去适应别人。不希望自己说的话被别人否定,极度害怕被伤害,从而导致了什么都说不出口。如果自己的想法不能完全得以实现,就经常大发脾气,强制对方去做,并且认为这都是对方的错。更有甚者,还会突然发怒、使用暴力。这被看作是对违逆自己感情的人的一种报复手段。

  正如大家所知,现代社会正处在重要的岔路口。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增高,还有夫妻虐待、家庭内部暴力、幼儿虐待、软弱、不愿意上学、性骚扰等问题,正在成为家常便饭。

  另外,援助交际和乱伦等对性伦理的破坏,难以想像的极度残忍的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犯罪,也正在不断增多。现在的日本,被杀气腾腾的社会问题笼罩着。可是,究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我致力于能力开发的研究已经有20年了,其基础的思考方式就是“成功金字塔”。这是一种引导你走向成功的方法论,这里所指的成功是以“自我概念的确立”为核心的。

  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构筑最适度的人际关系,以及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成功思想(successmind)”,是本书要谈的主题。怎样才能按自己所想的来自由地度过人生,怎样才能与必要的人和睦相处。

  这也是在整个人生中都会被问及的极为重要的本质性问题。我希望能与更多的人来讨论这个主题,因此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在本书中。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从你开始。

  改善不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开创美好的未来,这一责任就担负在正在阅读此书的你的肩上。因为你就是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中心,你就是倡导者,你就是开拓者。

  在与他人的接触中,请抱着宽容的态度,采取协调的、健康的交往方式。首先请你做一个示范,成为人们的榜样。很多人因为人际关系而受伤,所以请马上帮助他们,将他们治好。

  本书是我把在长年的能力开发中积累起来的所有经验浓缩而成的精华,加上诸多图示,浅显易懂地解释了“人际关系应有的状态”。它能让人吃惊地改善恋人、夫妻、家长与孩子、朋友之间以及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充满了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想法与方法,是一部入门读物。
 
 
第2节:改变看法,朋友就会多起来
 
  本书把重点放在人的本质部分。首先要明确“外在控制”这一心理学上的概念,它直接破坏人际关系。而“选择理论”这一心理学概念,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如何减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构筑起让人愉快的人际关系。对此本书将会有详细介绍。

  理解改善人际关系的思想和方法并在每天的生活中加以实践,你的人生就会变得丰富起来,并且实现自我。在新世纪里,你的行动将对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你可以做到这些。我们公司将帮助你提高人际关系能力。我们相信你的决心和努力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构筑起幸福的家庭。

  本文在执笔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协作。在这儿对他们表示深切的感谢。特别是NPO法人、日本现实疗法(realitytherapy)协会理事长柿谷正期先生在百忙之中担任了本书的主编,在此深表感谢。如果没有柿谷先生的帮助,就不会有本书的面世。对尊敬的美国威廉·格拉瑟协会理事长威廉·格拉瑟博士深表感谢。“选择理论”改变了我的一生。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学自威廉·格拉瑟博士。另外,还感谢我们公司的员工。对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深表谢意。还要感谢的是我的家族。员工和家族对我的支持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原稿的编辑、推敲上得到了记者松尾俊和先生的大力协助,没有松尾先生的协助,本书也不可能最后完稿,所以非常感谢。

  还要感谢现在正在阅读本书的您。如果您觉得本书不必要的话,本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非常感谢。人际关系的根本就在于相互的信赖和感谢中。

  在此,祝愿大家的人生变得幸福,充满爱。

  第一章改变看法朋友就会多起来

  一、被害者意识

  1.人间百态

  有的人在不能如愿的时候就会发怒,并且强制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时甚至觉得武力是必要的手段而付诸暴力。他们认为如果对方不听话,这种手段就是正当的。在你周围,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呢?

  或者,对家长、配偶、男朋友或女朋友、上司和长辈服服帖帖,自己想说的话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活到现在也没有对别人提出过不同意见,经常担心自己被人否定,极度害怕受到伤害,所以看人脸色行事。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在每天发生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时常发现以上这些例子。看上去是两种极端,其实它们之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这两种人都是不愉快的。而且,他们都认为是别人把自己的心情弄糟的。真的就是别人把他的心情弄坏,让他成为受害者的吗?为什么人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不快的时候,总是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呢?

  ◆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你的反应◆

  因为他才会这样的。

  和你在一起就变得莫名其妙。

  你为什么说让我生气的话?

  看着他就有气。

  你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吗?

  总是我来忍受。

  正是因为你,我才冷静不下来。?

  人们经常犯的大错误

  思考和感情都是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东西。

  成为他人的食饵是自己的选择。

  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愉快归咎于他人。也许说了让人觉得意外,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在人际关系中潜藏的危险现实己身

  2.在人际关系中潜藏的危险现实

  我们在每天的人际关系中,有意或者无意地区别使用真心话和客套话。有时候心情很不好,还要装出笑脸来接受不想做的工作。这么做是因为想避免与他人的对立。

  在工作中,说出自己真实的心情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上司和长辈对我们进行教育的时候,就算他说得再没有道理,为了避免争执,我们还是要耐心地听着。

  在家里,母亲说“去学习”的时候,听话的孩子也不是少数。这些孩子知道只有坐到桌子前母亲才会放心,事态才能平息。当然,他们坐到桌子前并不是有效率地开始学习,而仅仅是虚应其事。
 
 

第3节:人际关系中潜藏的危险
 
  在公司工作的人也好,孩子也好,都是为了不惹对方生气才听从了对方的话。大人暂且不提,连小孩子都知道要重视体面,可实际上他们内心考虑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从这种矛盾的心理看,他们很可怜,但更应看到这也是一种危险的现实。

  在日刊《gendai晚报》上,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某某因为有人不断骚扰,往他家里投放猫和狗的尸体,所以向警察局报了警,结果发现是被调到子公司的下属干的。被骚扰的上司说:“我为了他的将来考虑而将他调到子公司,没想到自己倒成了受害者。”这个下属因为没能理解上司的意图,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犯下了罪行。

  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耿耿于怀,走上报复之路的职员越来越多。有报道说:“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是'发挥自己的个性,别去迎合他人',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去憎恨别人。这些人懂得了发挥自我,却丝毫不会考虑周围环境以及上司的感受。因为没有受到过训斥,所以一挨上司的骂就想到报复。”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产生被害妄想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影响。

  3.不愿被人侵入的领域

  我们是靠谁活到现在的?对这个问题,一般人会说是父母、配偶、朋友、公司。那你的人生的所有者是谁呢?你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自己啊。”

  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有家长细心的照顾是不可能长大的。就算过了幼儿期,还是需要各种各样的照顾。但他们最终还是会萌生自我的。

  人们都会历经幼儿期、少年/少女期、思春期。在成长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态度会不断发生变化。本来这是一种成长的表现,可是对家长来说,他们不能理解孩子会开始顶嘴,变得不听话,所以他们很苦恼。其实原因就在于家长总是握着对孩子的主导权。他们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孩子不这么想,他们认真地考虑自己应该拥有更自由的人生,这样一来就总觉得家长的束缚很让人讨厌。不管是谁,都会有这样一段时期。

  人会随着成人而掌握处世之道。有的人能和别人相处得很好,有的人则做不到。但是不管什么情况,没有人会舍弃自我。所谓自我,是一个人生存的证据,也是他的骄傲。如果有别人,哪怕是生身父母要踏进“自我”的圈子时,他也很自然地会强烈反击。因为“自我”是一个不愿意被任何人侵入、里面只有自己的乌托邦。

  所有人都清楚自己才是人生的拥有者,并且也从心底里希望着。但是不能摆脱父母束缚的孩子、在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家庭主妇、受到雇佣关系束缚的职员,却只能选择扼杀自我。他们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做出扼杀自我的选择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觉得是别人让自己变得不愉快的。

  二、错误常识

  1.判断基准和共通语言

  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毫无疑问是主导者。他们的判断标准就是“家长说的都是对的”,并且坚信这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所以,不管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学习,总是这个那个的进行干预。

  所有父母说的都是类似“把桌子收拾干净”、“好好拿筷子”、“安静一点”、“快点学习了”这样的话。为什么世上的父母都会很自然地使用这些共通的语言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家长从小就是被这么教育着长大的。孩子一不听话,就骂他们“你是一个坏孩子”,对他们发火,甚至有时候还会出手打人,根本就无视孩子的内心感受而强迫他们接受父母说的话,认为这就是教育。然而,这种做法真的是正确的吗?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所有父母都在反复使用的“判断基准”。

  父母感情用事,光靠口头的教育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家长和孩子没有隔阂地接触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误认为是叱责、责骂的家长绝不是少数。

  关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接触,会在第6章详细介绍。不愿意上学、软弱、突然发怒、在家庭内使用暴力的孩子正在成为社会问题。在教育这些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为了在接触中不伤害他们、使他们绝望,平时又应该怎样和他们接触?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在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如何激励他们、安慰他们?都会在第6章中详细解说。
 
 
第4节:判断对方的性格
 
  2.判断对方的性格

  “人际关系”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平时是怎样认识它的呢?试着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

  在考虑人际关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缘分”这个词。作为判断的基准,通过血型和星座得到的性格分析、由学历和出生地得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等,看人的时候就会带有偏见。你能想像到这样的情况吗?

  世界上充满了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例子,可事实上血型也好,星座也罢,最多也只是一种统计出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结果而已。就算是血型,充其量也只是在医学上没有得到任何证明的一种推测。话虽如此说,我们也不能否定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已经成为了普遍的常识。

  如果别人通过你的血型和星座来分析你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有可能得出的结论和真实的你完全相反。比如你是一个并不任性的人,但别人会因为你既是B型血又是天蝎座就误以为你很任性。一旦给别人留下这一印象的话,再要改变就相当困难了。

  我并不想完全否定血型和星座,但认为这只能作为娱乐。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话题,但尽量不要用它来判断一个人。第一印象对判断一个人十分关键,但有时候也未必是正确的。比如第一次见面时觉得你身上看不到霸气,也许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没有干劲,而那天你可能刚好有心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值得人回味的地方。花点时间,好好体味的话,哪怕已经有了第一印象,还是可以有意外的发现的。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人的本质上,而不是表层的看法或想法上。这才是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正道。

  3.权力构造意识

  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力量--权力构造意识。不管说什么都要让孩子照做的父母、想让对方服服帖帖的配偶、对下属颐指气使的上司,他们身上都有这种意识。对这种特殊力量的自由操纵,也被看作是拥有力量者的特权。这可以说是竞争社会的产物。

  拥有这种力量的人通过语言和态度来表明自己的意志。如果对方不服从的话,就会强迫、批判对方。有时候还会说坏话、抱怨,甚至是威胁、挑拨。就算这么做会损害对方的名誉和面子,他们也会这么做。

  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但是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大模大样地要别人做这做那,是不是束缚了良好人际关系的构筑呢?可惜一般的人都认为这就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而没有人想要除去这一弊端。

  其实阻碍着人际关系构筑的正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哪怕是小孩,在性格、思考方式、气质、价值观上都是各不相同的,久而久之,对人生的态度和目标也会慢慢变得不一样。

  在人际关系中,各种想法很复杂地交错在一起,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每个不同的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和别人互相交错,构成了现代社会。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伤害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伤害,我们就这样生活着。

  有时候我们也会情绪消沉,感觉被命运捉弄,被时代玩弄于股掌之间。不少人觉得这就是现实,靠自己的力量什么都改变不了。然而,在认真思考人际关系本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并非一定如此。本书要推翻对人际关系一直以来的看法,提出符合将来需要的新看法。在新的看法里有着令人难以想像的原理和原则。

  三、原因在自身

  1.左右人际关系的心理学

  我致力于能力开发的研究已经有20年了,其基础的思考方式就是“成功金字塔”,这是一种引导你走向成功的方法论。这里所指的成功是以“自我概念的确立”为核心的。这种方法论的理论依据来自我的尊敬的恩师--美国的精神科专家威廉·格拉瑟(WilliamGlasser)博士所提出的“选择理论心理学”。在第2章中将详细解说其基本的思考方式。此外,还有以选择理论心理学为基础的“现实疗法(realitythera-py)”,这种心理疗法取得的成绩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第5节:左右人际关系的心理学
 
  威廉·格拉瑟博士提出了一个带有冲击性的观点:人所有的行动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包括悲伤的心情。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感情,甚至生理反应都是自己选择的。在这儿需要明确的是,“绝不是他人让我们觉得悲惨,也绝非他人使我们不幸”。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想着去支配别人、控制别人、强迫别人,同时也在控制着自己。这时,我们就是因为没有做出好的选择,而是选择了让自己的心情变坏,甚至是发怒、威胁。也就是说,不是别人把我们弄得很惨,而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使自己变得很惨。这虽然很难让人相信,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管对方是否出于恶意,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发怒。根据选择理论,这时候的感情也是由自己来选择的。无论是疲惫不堪地考虑怎么来应对,还是不激怒对方地还击,抑或是置之不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来选择的。这在后面会有详细的解说。总之“选择理论”是可以左右人际关系和人生的令人称奇的心理学。

  2.外在控制心理学

  格拉瑟博士有着长达40年的精神科医生的经历,在到目前为止的治疗中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格拉瑟博士从他成功的经验里获得的结论是:一直以来的心理学都是失败的。因为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可以与人好好相处的方法。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心理学,往往让我们与他人保持距离。格拉瑟博士把这种古老、传统的心理学称做“外在控制心理学”。

  外在控制心理学倡导的是不仅支配他人还控制自己。这不仅不能与人好好相处,反而对双方都有害处,损坏个人的自由,破坏人际关系。这种弊害随时都能得到证实。

  然而,在美国,像格拉瑟博士这样有权威的精神科医生和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学家既要给有心理病的人治疗,又要进行人际关系的咨询。还有很多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一天24小时提供专业心理咨询的医院,医疗机构、家族、地区合力一起热心构筑生存环境。所以我觉得美国社会的优点就是从正面看问题,经过不断修正来制定预防的方法。

  3.谁来决定常识和事物的善恶

  关于在家庭、学校、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存在状态,我们接受了各种思考方式、教育、道德和规范。作为传统的“教育”,这些东西对谁都成了心理上的常识,但只有格拉瑟博士对此采取了果断的措施。

  一直被当做常识来接受的人际关系的存在状态,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外在控制心理学不仅不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反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弊端。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它是一个失败的东西,但到现在还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外在控制心理学与其说作为心理学,还不如说是作为一种坏习惯根植于人们心中。很多人还认为这是正确的理论,所以性质就更为恶劣了。在家里,由家长决定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好还是坏;在学校,由老师来打分并对学生做出评价;在公司里,由上司和经营者来评定职员的全部表现。

  权力构造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同时还是使“赏罚分明”的外在控制心理学易于发生作用的一种构造。“赏罚分明”本来指的是奖励有功劳的人,惩罚有罪的人,说的是要正确、严肃地对待赏和罚。但是在被格拉瑟博士批判的外在控制心理学中,首先是罚,再是赏。其前提是:“惩罚做错事情的人,这样他们才会去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给他们一定的报酬,这样他们才会去做我们希望的事情。”这种对象疗法似的前提支配着生活在这世界上的所有人。

  这种心理学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拥有权力的人完全支持它。所谓拥有权力的人是指政府、传媒、在学问上有经验的人、父母、老师、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等等。他们决定着常识和事物的善恶。被他们支配的人大部分都会在不能自己支配人生的状态下过完一生。  
 

第6节:改变心情
 
  四、别把它放在心上

  1.改变心情

  恐怕没有人从出生到现在一次都没有经历过情绪低落吧!伤害他人、被人出卖,这些事情在人际关系中不断出现,也就是在这种重复中,人们逐渐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巧。

  现代社会非常容易产生压力。说起来简单的“压力”这一个词,其实包括了很多内容。身体的、心灵的以及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在压力下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如何消除疲劳,放松自己,正在成为一门科学,也许这也反映了时代的背景吧。减轻压力的各种信息广为流传。比如有音乐、运动、旅行、电影等一系列可以改变心情的疗法,以及芳香疗法、森林浴、自律训练等放松疗法。这各种各样的疗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今社会的压力问题已经变得相当严重。让现代人了解必要的紧急避难方法时,也有必要让他们尝试哪种消除压力的疗法更为有效。

  公司职员下班回家途中路过的小酒馆,也是释放压力的场所。适当地喝点酒,一边发发牢骚。明天还要干活呢,为了明天能有个好心情,就别计较那些小事儿了……恐怕那些人就是这么想的吧。其实,这些做法看着是为了改变心情,其实是在逃避现实,也就是说用酒来忘却不愉快的事情。

  酒精可以让人兴奋,从而忘掉不高兴的事情,但这只是一时的。光靠喝酒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找出消除情绪低落,让人真正高兴起来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不再发生同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在这里寻找答案。

  2.外在控制与朋友

  格拉瑟博士所提倡的选择理论,是以美国的文化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虽然美国在国土、国民性、宗教和教育制度上与日本大相径庭,但在日本也存在着与选择理论相似的思想。

  武者小路实笃是日本伟大的文学家,他有一句名言说:“友是友,我是我,但我们可以友好相处。”在承认对方的同时又主张自我,这种思想说到底是源于“爱”、“仁慈”和“宽恕”。

  我并非精神科医生,也不是文学家,但我感觉到存在着一种很不可思议的缘分。我在表述与朋友的关系时,有好几种说法:从小到大的朋友、青梅竹马的朋友、一般的朋友、至交等等。

  格拉瑟博士也说:“外在控制被广泛地使用,但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它几乎不会被用在交往了多年的朋友身上。”换句话说,不管我们有没有选择理论和外在控制的知识,在面对朋友的时候,我们使用的会是选择理论。对孩子、配偶、职员的态度与对朋友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到底为什么会有此区别呢?

  格拉瑟博士的这种说法告诉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应该学习的本质性的东西。我们与朋友的相处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可以冷静、客观、宽容、敞开心扉地来谈话。

  格拉瑟博士对此的解释是:“幸福能够持续长久,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能明白身边存在着一个好朋友。”我们不用别人教就知道如果把外在控制用到朋友身上的话,就会失去朋友,也就失去了幸福。如果我们在和孩子、配偶、恋人、同事接触时也能像和朋友一样的话,也就是说运用选择理论的话,就会减少好多问题。这对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难道不是一个大发现吗?

  3.不伤害自己和他人

  我们已经发现了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突破口,但这个口子还很小,只能看到一线光明。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外在控制和选择理论等对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心理学是什么东西。

  我们不了解两种心理学的存在,就老老实实地按照父母、老师和上司说的话去做。还相信受到的教育一直是绝对正确的,并把它用在与别人的接触中,认为获得自由支配他人的实力和成绩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然而,现在你的孩子看你的时候是不是带着仇视的眼神呢?是不是无视你的存在呢?你的配偶是不是总保持沉默呢?是不是很少和以前一样,目光有神地笑嘻嘻地和你说孩子的事情以及老家的事情呢? 
 第7节:不伤害自己和他人
 
  如果是那样的话,说明你已经使用了外在控制。它不仅伤害了他人,剥夺了他们的人身自由,还建立了和他们的敌对关系,而且再也不能恢复,这对人际关系极为有害。
  “17岁”曾成为传媒的一个焦点。人们不仅对学校教育,还对家庭教育、教养和家族应有的存在状态提出了质疑。我不怕招来误解,斗胆认为那些17岁的孩子们正是外在控制的受害者。令人难以想像的少年犯罪现在还在不断增加。  如果了解了选择理论,我们就会想不通怎么不能早点儿认识这种理论呢?后悔一直不明白原来还可以从完全不同的视点来看待人际关系的本质。  不管现状如何,我们都不可能回到过去了。但是我们不必成为过去的牺牲者,只要反复阅读本书,就能了解人际关系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就没什么可怕的事情了。《圣经》里说:“不要为明天的事情担心。明天的事情明天再担心。每一天要受的苦已经够多了。”(马太6章第34节)这告诉我们要为现在全力以赴,不要再伤害自己和他人,按照自己的构想度过人生。所以我们要把方法说清楚。  五、不受他人左右  1.认识自己的性格  紧张和压力聚积起来,妨碍了交流的顺利展开,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以外在控制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能否与周围的人很好地进行交流决定了能否平静地生活。  那么是不是只要学习了选择理论就能和所有人保持良好关系了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有个词叫做“风度仪表”,也可以说是在人生过程中形成的人格,在这儿把它叫做“性格”。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我一直认为性格是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造就的。自己有让人讨厌的性格吗?在运用选择理论以前,是不是应该改进那些让人讨厌的部分呢?是不是必须要改呢?为了构筑更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怎么好好认识自己呢?让我们认真考虑一下以上的问题。  首先,请你自问自答。你讨厌什么样的人?那个人身上有什么让你讨厌的性格?这种性格有男女老少之差吗?以下的性格大概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讨厌:  纠缠不休、利己、任性、忧郁、冷漠、高傲、优柔寡断、吝啬、爱多管闲事、刁难人、没有耐心、喋喋不休、嫉妒心强、意志薄弱、固执、反应迟钝、粗俗、神经质、不爱说话、过分作态、一本正经、虚荣心强、依赖心强等等。  以上可以说是让谁都觉得讨厌的性格大集中吧。即便有了选择理论这一强大的武器,如果你本身有以上让人讨厌的性格的话,对方也是不会听你的。  2.改变自己的性格  在前一节中列举了很多种性格,了解了这些就意味着你又前进了一步。有句话叫做“被自己发现的缺点能变成很好的优点”,所以没有必要为自己那些让人讨厌的性格烦恼。  仔细想想,世无完人,谁都有缺点。有缺点本身并不是什么短处,问题就在于有人不能认识自己的缺点,而觉得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  暴露在他人面前才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个缺点。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承认这些缺点,再来重新认识与人交往中的原理和原则,这样才能开始新的生活。  人的一生中,经过几百、几千、几万次的决断而形成了性格。有人会说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决断,其实不做决断就是他自己做出的决断,也由此而形成了他的性格。  今后,我们也会经常要被迫做出决断。所谓决断,就是认真思考、判断善恶、真假、美丑、好坏,看清楚这件事情是否重要,是否紧急,分辨对此是喜欢还是讨厌以后,再来决定应该付诸实行的事情的前后顺序。所以决断时,“成为基准的原理和原则”是最重要的因素。重视友爱、诚实、道德和正义,努力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其中的一项原理和原则。做到这几点,性格最终也会慢慢变好。  在原理和原则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决断而形成的性格,应该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肯定。做到能使用选择理论做出决断和选择,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是这样的决断和选择一般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做出不会后悔的决断,才能使人生过得更加充实。  
 
第8节:寒暄和微笑
 
  3.第一步:寒暄和微笑

  创建了日本救世军的山室军平写过一篇以“涩柿子”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古人说:'涩柿子八年不知恩。'说的是园艺家花了八九年工夫,竭尽全力种出来的柿子竟然是涩的。然而还有一句话:'讨厌涩柿子的乌鸦不讨厌串起来的柿饼。'连乌鸦都讨厌的涩柿子,只要把外面的那层皮去掉,把中间的部分串起来晒干,就会成为相当好吃的食物。所以人会随着修养的提高,变成和出生时完全不一样的优秀的人。”

  不少人认为自己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秉性。为什么说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呢?为什么看问题的角度那么狭窄呢?也许这是他们绝望和放弃努力的一种托词吧。

  如果说性格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秉性的话,那就等于说性格是无法改变的。这种说法错就错在给自己戴上了手铐和脚镣。能把你从这种束缚中解救出来的只有你自己。不管是什么性格的人,只要稍做努力,说话的时候有点精神,爽朗一点的话,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明朗起来。寒暄和微笑就是很好的办法,做起来也非常简单,不管是否是与生俱来的,也不用改变你的秉性,就可以做到。

  搞好人际关系就从寒暄和微笑做起。它们不同于衣食住行,它们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需要做的就是有精神地打个招呼。不管是什么性格的人,不管你是有钱还是没钱,只要有这份心思,就能爽朗地、热情地与人说话了。这也是一种对社会很好的贡献。

  只有顺利地交流才能打开良好人际关系的大门。第一步就是不断重复地寒暄和微笑。我们每天都从寒暄开始,又在寒暄中结束。在寒暄的时候,充满了感谢的心情,这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性格是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动上的一种感情和意志的倾向,通过努力下功夫是可以改变语言、态度和行动的。所以,选择权就在你的身上。

  ◆马上就能做到的事情◆

  ●快活的、有精神的、爽朗的寒暄和微笑●

  早上好我走了我回来了

  你好走好,路上小心

  回来了啊晚上好晚安谢谢

  谁打招呼,别人都会感到愉快,心情变得舒畅。我们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对亲密的朋友也要保持良好的礼仪。”可见从古代开始,寒暄、打招呼就是人际关系中基本的基本。此外,保持微笑也相当重要。打个招呼,微笑一下,不需要花钱就可以做到,却是构筑人际关系的基础,并且会成为巨大的财富。

  第二章为什么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

  一、遗传基因里的行动欲望

  1.遗传基因信息传达了什么

  1.遗传基因信息传达了什么

  《朝日新闻》报道说:“能说明新时代医学和生物学的'语言'正在得到破译。”还有一则消息说:“人的染色体组里刻着30亿文字。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期待能把所谓'人体设计图'的染色体组信息应用于医疗,来说明人类进化的过程,并对其他各项研究做出贡献。”

  格拉瑟博士所倡导的选择理论心理学也不能不提到遗传基因的作用。但是,限于篇幅,本书不可能从1865年孟德尔发现“遗传法则”,一直讲到现在全世界的权威人士在国际组织的领导下对遗传基因进行的研究。本书只是挑选能让读者更正确地理解选择理论的那部分进行介绍。

  刚生下来的婴儿,通过哭泣、磨蹭、手忙脚乱等行动来实现自我主张。也就是说,他们通过这些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欲望。

  是肚子饿了吗?还是想小便,还是困了?母亲通过动作来判断婴儿想要干什么。感冒了,吃坏肚子了,想要人抱的时候,婴儿也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

  格拉瑟博士认为这些行为是“为了生存而满足遗传欲望的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会通过这些行为来控制他人”。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控制生命的神秘结构表示佩服。孩子最终都要长大,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这就包括了忍耐、放弃等行为。格拉瑟博士认为“关心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也是受到了遗传基因的控制”。
 
 
第9节:人的行动结构
 
  2.人的行动结构

  为了解决人际关系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和苦恼,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人际关系的基础,并在现实中加以实践。在这里,对人是以怎样的结构来行动做几点说明。

  人的总体行为由四个要素构成:思考、行动、感觉和生理反应。与之相对,包含在遗传基因里的基本欲望也或多或少,很复杂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关于基本欲望将在下一节中展开。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自己能控制的是思考和行动。考虑什么、做什么都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然而,感觉和生理反应是我们不能很好控制的。

  基本欲望在我们能控制的思考和行动领域,以及很难控制的感觉和生理反应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影响力。什么东西可以满足基本欲望,又是怎样实现这一满足的呢?在明确基本欲望的过程中会产生动机,从而产生具体的愿望。如果为了实现这一愿望而采取的行动带来了好的结果,那么感觉和生理反应就会得到满足,从而稳定下来。

  相反,如果在途中受到干扰,行动没有带来好的结果的话,感觉和生理反应上就会表现为不快。虽然感觉和生理反应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但如果理解了选择理论的话,最终还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要追求幸福的人生,那么在理解人的遗传基因里包含了什么基本欲望的同时,还必须明确你自己的愿望或者目的。没有目的(目标和愿望)的话,就没有入场券(计划和手段)。起码要有目标和愿望,才能在通往目的的路上前进。至于选择什么作为目的,就全看你自己的了。

  二、5个基本欲望

  1.生存的欲望

  生存的欲望是指关系到维持生命的身体上的基本的欲望。比如,口渴的时候想喝水了就是因为不想脱水和死亡。肚子饿的时候想吃点东西,是因为不想饿死而补充能量。累了想睡觉,是想消除疲劳,不想劳累致死。所有这些都是生存的欲望。

  哪怕是刚生下来的婴儿,为了满足生存的欲望,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来表示。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想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也都受到了生存欲望的影响。为了延续后代而产生的性欲也属于这一范畴。

  现在的日本,健康的绿色食品很流行。人口稠密的一代年龄开始超过50岁,他们对美和健康的认识不断加深,促使健康食品流行起来。“任何时候都想保持年轻漂亮”,这也是一种生存的欲望。药膳、素食、功能性饮料受到推崇,也是因为生存欲望的作用吧。

  不管是谁都希哇自己在活着的时候保持健康。坚持慢跑和散步、去体育馆运动、为了保持体重而减肥、减少喝酒和抽烟的量,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人们出于自发或者是受到什么触动而选择各自的行动。但是,我们无法知道生存的欲望和最终选择之间有什么契约似的关系。有人虽然身体很不好,但还是继续暴饮暴食和不规律地生活。遗传基因里包含的生存欲望是一样的,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是人们追求的使欲望得到满足的方法不一样的缘故吧。

  2.爱和归属的欲望

  母爱、父爱、夫妻之间的爱、恋人之间的爱,爱存在于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想爱别人,又想被别人爱,这就是遗传基因的基本欲望。

  与爱联动的是对归属的欲望。出于这种欲望,人们会希望归属于家庭、朋友、同事和公司。爱并不只存在于恋爱和感情中。比如说,一个小组的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目的,那么想要归属于这个小组,觉得和别的成员在一起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就可以说他的爱和归属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人要结婚也是出于这种欲望。通过恋爱结婚的情侣在结婚的时候是他们爱的最高峰,在婚后想要让这份爱更加高涨、热烈是相当困难的事情。离婚率的提高就是最好的证明。认可配偶做的事情,在相处的时候保持一颗关怀的心的话,是完全可以避免离婚的,但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控制对方,最终就只能导致离婚。外在控制对所有人际关系都是有害的。所以夫妻、父母和子女、恋人之间意见产生冲突的时候,就多想想是怎么和朋友相处的吧。

  举个例子来说,试着想想彼此的优点,别抓住对方的缺点和弱点不放,珍惜对方的长处。这样的话,看到的对方的长处就会多出一倍来。
 
 
第10节:爱和归属的欲望
 
  根据努力程度的不同,爱会变多或者变少。我们应该学习互相鼓励和认可的方法。选择理论强烈支持互相鼓励和认可。鼓励的话不仅让对方,也让自己加快成长的步伐,宽恕、忘记对方的过错十分重要。正如《圣经》中所说的:“就像主宽恕你们一样,请你们也宽恕别人。”(歌罗西3章第13节)你要祈求对方宽恕你的话,请你也宽恕对方。爱人就是宽恕人。爱是要有行动的,而不是光靠感觉、被心情左右的东西。

  3.力量的欲望

  格拉瑟博士指出:“没有动物会因为想获得力量而去寻求力量,对力量的欲望是人类特有的。”百兽之王的狮子,看上去是很凶猛的动物,可当它吃饱了的时候,就算身边有猎物走过,它也不会发动袭击。格拉瑟博士说:“因为有对力量的欲望,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力量的欲望就取代了生存的欲望,人们开始想过自己所希望的人生。”

  外在控制心理学仅仅满足了这种对力量的欲望。遗憾的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斥着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外在控制。曾经出现过的用力量来说话的“争霸”热潮,造成了很多人无谓的牺牲。

  举例来说,孩子们也是为了考上好学校的激烈竞争中的牺牲者。在学校和辅导班里学的不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学不到想学的东西,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用偏差值来排序,所有的程序都有固定的模式。

  在成人社会里,竞争十分激烈。失业正在成为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这样,还要每天加班,下半夜才能回家,休息的日子还要随时待命;孩子不愿意去上学;妻子独自一人,好像有点神经衰弱,如此这般。不少上班的男人怀抱着马上就要爆炸的炸弹,家庭的崩溃一触即发。

  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旁若无人地阔步前进。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哪怕这么做会伤害别人,也毫不犹豫。这就是外在控制广泛流传造成的惨状。

  但是,我相信如果选择理论得到普及的话,这些现象就能逐渐消除。在碰到他人的力量欲望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要承认对方。根据他们的年龄和立场,带着好意、好感、尊敬的心情去与他们接触。还有就是千万别忘了客气地打招呼、有礼貌地说话。其次,认真聆听对方说的话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在别人愿意听自己说话的时候,力量的欲望也就得到了满足。

  4.自由的欲望

  自由的欲望是指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来自由地选择事物,做出决断并且行动。这种自由的欲望有时候会和力量的欲望发生矛盾。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让别人做事情,这种对力量的欲望和受到强迫做某事而得不到自由,是相抵触的。

  受到学校和辅导班时间限制的孩子们虽然也有对自由的欲望,但他们没有真正的自由。家长和老师强迫他们“按照规则做”。在别人对力量的欲望面前,孩子们只能屈从。但是,孩子们的前途并不因为屈从就能得到保证。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上司和经营者却出于他们对力量的欲望而命令下属“请遵从工作命令,要不然就请你辞职”。结果,为了获得些许的收入而选择了放弃自由。

  在自由这个词里,包含着民主的意思。怎么来实现自由,有很多种说法。人的本能可能会说:“要是能随心所欲就好了。”不想受到家长和配偶的束缚也正是出于对自由的追求。人们认为“要是有权力和金钱的话,就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所以采取各种行动来获得权力和金钱。可事实上,就算你拥有权力和金钱,也不一定能获得自由。

  对自由的追求,有时候也可以满足对力量的欲望。为了获得自由而不择手段,利用职权做坏事,抢夺别人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会引发虐待和杀人等恶性事件。

  与以上的恶事相反,对自由的追求也可以带来好事。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从获得成功的企业家来看,他们中的大部分把自己的成功与他人分享。比如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不仅让职员,更让他们的家庭也获得幸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也就是说,有人通过向社会的回报来满足自己对自由的欲望。真正有保障的自由是和社会贡献联系在一起的。
 
 
第11节:乐趣的欲望
 
  5.乐趣的欲望

  乐趣的欲望是指对玩耍或者爱好感兴趣,想要满足好奇心、关心某事的欲望。人们在乐趣中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学习运动的时候,就是和小组中的伙伴一起,有滋有味地学会了身体的组织结构以及进步的方法。鉴赏野鸟和花草既是乐趣又是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对它们的栖息之地的地形和环境、四季中最适合观赏的季节也必然会了然于心。而且与兴趣相同的人交流的机会增多了,视野也会开阔。

  在文化学校里学习做饭、裁缝和手工也是在满足对乐趣的欲望。做饭既是爱好,又有实际意义,可以吃到好吃的东西,还能一家人其乐融融。

  与脾气相合的朋友可以一起去打棒球、高尔夫、网球,或者是郊游、爬山。很多人会说“别忘了还有麻将啊”。除此之外,现在卡拉OK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爱好。

  听说笑可以提高对癌症的免疫力。这笑就来自于乐趣。对乐趣的追求,可以说能起到维护健康、延长寿命的作用。然而,我们也深知构筑、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格拉瑟博士说:“保持良好关系的最佳办法就是保持一起学习的乐趣。”

  我们已经说明了人的5个基本欲望,其中能成为人和人之间黏合剂、润滑剂的就是对乐趣的欲望。我们应该在人际关系中积极地利用乐趣的欲望,因为它可以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对方的兴趣是什么?以此为话题的对话也许就能成为良好人际关系的起点。另外,还必须注意的事是,就算你对对方的兴趣不感兴趣,对它表示理解也相当重要。

  ◆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参与的节目◆

  □投接球练习□外出吃饭□购物

  □郊游□慢跑□吃火锅

  □看电影、音乐会□看小鸟□去体育馆

  □烧烤□去迪斯尼乐园□海水浴

  夫妻两人一起做什么有意思的事?是不是除了“洗澡、吃饭、睡觉”以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呢?和孩子一起玩耍吗?还是让电视和游戏机来哄小孩儿?考虑过和家人一起做点有意思的事了吗?让我们为此留出点时间吧。为了和家人一起分享快乐,我们就把自己先预约一下吧。

  三、遗传基因的作用

  1.基本的欲望互相干预

  三、遗传基因的作用

  1.基本的欲望互相干预

  我们已经认识了与人类行动有关的遗传基因的特性。这些欲望并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互相干预,从而形成人的行动和感情。举个例子来说,要满足丈夫对自由的欲望,就不能满足妻子对爱和归属的欲望。其结果是妻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发出“你就不能多体谅我一点吗”这样的抱怨。

  如果硬要满足对爱和归属的欲望的话,外在控制就会发生作用,对力量的欲望会变得更为强烈。这样一来,对方就会感到自由受到了损害。基本的欲望通过相互关系来发生作用,这才是包含了遗传基因的基本欲望的真面目。

  没有任何人可以不受基本欲望的影响而生活。理解这一点是眼下最重要的课题。话虽如此,也不用把它想得很困难。人的行动受到基本欲望的左右,其学术根据如果能用在今后的人际关系的研究上就好了。以下,将继续展开我们的话题。

  2.欲望满足了怎样

  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决定行动的基本欲望,有时候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但对方的得不到满足,有时候又正好相反。在与别人的关系中,基本欲望总是处于互相矛盾的状态。

  在日常与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所以经常产生冲撞。然而,过分任性地贯彻自己的主张,只能伤害别人,而根本谈不上是自由的人生。如果能懂得这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在相爱的最高潮结婚的夫妇,最终也会迎来倦怠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只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不再想着去体谅对方,并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也有不少夫妻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呢?

  最大的原因是出于对对方的所有意识,即“这个人是我的”,进而产生“安心感”。类似“我干什么都可以”的娇气和“不为他做什么也没问题”的懒散也随之产生。不想着去体谅对方,没有共同语言的夫妻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过分任性、自私地追求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方法,也是与责任这一概念相去甚远的。
 
 
第12节:别人无法控制的优质世界
 
  四、别人无法控制的优质世界

  1.潜在愿望

  我们说明了人类与生俱来的5个基本欲望,现在介绍人类在选择行动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优质世界的存在。优质世界是指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中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有类似于自我的东西。

  这个优质世界还和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人际关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优质世界因人而异,有时候会寻求好的东西,也有时候会选择懈怠的行为;可以是进步的、向上的,也可以是退步的、恶劣的,它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虽然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通过人的努力是可以重新创造优质世界的。对人生、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社会的基本态度,就是所谓的优质世界。

  2.优质世界的形成

  优质世界从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我们随着不断成长而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不光是学习和生活的方法,关于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人生理念等的思考,也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萌芽。

  父母倾注了大量的爱,并且教育严格的孩子,会认识到他人的重要性,感激、诚恳、坦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过分娇惯、放任的孩子身上就有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十分任性。重视朴素和勤奋的人是自立的,规规矩矩;追求懒散和快乐的人,他们的生活往往会变得很颓废。

  优质世界产生于心灵的生活习惯。有好的习惯就能形成理想的优质世界,坏习惯就只能带来坏的结果。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现实世界很难理解它的原理和原则,也很难来贯彻执行。“我虽然明白,但是有我阻止不了的诱惑。”这种情况随处可见。依赖烟酒,饮食只根据个人喜好而不考虑营养的均衡、生活毫无规律、从来不参加运动、为了寻求快乐而在霓虹灯闪烁的街道上不断徘徊,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优质世界里如果掺杂了这些东西的话,人在行动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满足这些要求,禁烟、禁酒、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就全部被否定了。让人快乐的东西更容易被当成是有价值的东西而与行动结合在一起。

  优质世界最大的特色就是他人不可能改变它,也就是说,只有自己才能控制这个世界。把人际关系变得难以解决的原因就在此。父母不让孩子玩游戏,强迫他们学习,但是只要游戏进入了孩子的优质世界,孩子就停止不了玩游戏。所以,孩子并非讨厌父母,而是开始讨厌压迫自己的权力性的行为。

  3.无知的人际关系

  我们以前不知道前面讲过的外在控制和基本欲望,也不知道所谓的优质世界,还把十分无知的东西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多大的一个错误啊。“用这些错误的方法和思想,来努力构筑人际关系不但难为情,还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少人会这么想。

  与此相反,掌握了能构筑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应该可以安心了。返回来再说优质世界。优质世界是求知欲、对美的欲望、食欲、性欲等人类具有的本能的进步的东西,是绝对不想被他人侵入的领域。这么说的话,就会容易理解一些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独创的世界,慢慢接近这个世界的时候,会感到心情舒畅,得到快感,而且这是一个他人不能进入的、可以说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乌托邦(理想国),这个独创的世界就是优质世界。不承认这一点,也不去努力的话,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人际关系的。配偶、恋人、孩子、职员,都不是在自己支配下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不知道这一点,我们选择的行为就只能把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具有破坏性。

  就算亲兄弟也不想让他踏进一步的地方,就是优质世界。我们所有人都拥有一个优质世界。“原来人类就是这样的啊!”冷静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今后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第13节:无知的人际关系
 
  自己的伴侣、恋人、孩子、上司、同事、下属,他们的优质世界里有什么东西呢?要理解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就算是问他们,可能大部分人也不会坦白地告诉你。但是我们可以认可对方的优质世界的存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认可对方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自我和自立心,所以重要的就是平时的交流。

  ◆怎样理解对方的优质世界◆

  1.首先要认可对方。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2.温和地交谈。交谈本身非常重要。

  3.把反驳和表述自己的意见往后推。把力量集中到理解对方上。

  4.不要对别人进行说教和劝导。听听对方说的话里有什么有

  趣的东西。

  5.能理解的部分就坦白地说出来。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对方分享。

  想让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情,不想让别人做的事情,想想这些的话就能清楚地理解优质世界所具有的含义了。“他这么做,真讨厌”,你是这么想的,可是你是不是也对别人做了这样的事情呢?经常检查一下非常重要。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再强加给别人了。人生是有限的,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过吧。

  五、独创行为

  1.不可忽视的存在

  五、独创行为

  1.不可忽视的存在

  我们常说十个人十个样。在个性化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里,说一百个人一百个样恐怕也不过分。每个人的优质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哪怕是一对双胞胎,他们的优质世界也绝不可能完全相同。和前面我们讲过的一样,优质世界绝不是他人能控制的东西。

  就是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更换自己的优质世界,优质世界掌管着你对选择取舍的判断,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对人际关系而言也是绝不能忽视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欲望和优质世界来决定与家人、公司、社会接触的态度。可以说,每天都在不断创造着这些态度和想法。以此为前提,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家长与孩子、恋人都有必要问一下对方:“你想做什么?”“你的希望是什么?”“我能帮助你做点什么吗?”

  要经常关心对方,这种关心在家庭中尤其不可或缺。在关心对方的时候,需要关注的是对方的优质世界。这种方法与传统观念中的人际关系不同,它从一个全新的视点来重新审视对方,这点非常关键。

  夫妻关系并不是有一个丈夫、一个妻子就可以成立的。如果双方都不想了解对方的优质世界的话,那只能成为徒有虚名的夫妻。家长和孩子也是如此,虽然孩子是自己生下来的,是血肉至亲,家长还是要为了解孩子的优质世界做出努力。这样的努力和关心,正是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起点。我们通过积极地了解新的观念,就可以获得理想的交际方法。

  2.清理自己

  我们的优质世界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呢?别人的优质世界我们无法测量,自己的“乌托邦”还是可以窥见一二的。就借这个机会好好清理一下自己的优质世界吧。我认为这对人际关系的构筑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你在每天的生活中想要和“谁”在一起?第二,特别想要拥有、想经历的是“什么”?你有支配你大部分行动的“想法”和“信条”吗?

  尽可能在没有人的静悄悄的房间里,认真回答以上问题。注意回答的时候保持放松。这些回答都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请对你自己的心老实作答。

  那个人是谁?那个东西是什么?如果从你的答案里找不出好的理念和价值观,也不必失望。与此相反,如果你得到了好的结果,也不能想当然地高兴。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的优质世界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中起着什么影响?你怎么来理解别人的优质世界?这些问题的答案更为重要,所以不要对那个“人”和那样“东西”的答案很在意。

  我们一直把外在控制心理学当成正统来和别人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优质世界所要求的东西放在首位的力量发生了作用。然而,我们的行为有时会给对方带来痛苦,让他们觉得不公平、不满。
 
 
第14节:改善人际关系10法则
 
  选择理论心理学最大的特色可以说就是在与对方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后,不停地进行各种交流。努力去认可对方的同时主张自我,这种对话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不认可对方的人格,夫妻关系、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等所有人际关系就都不可能成立。认识自己的优质世界非常重要,因为通过它可以认识到别人身上也有宝贵的价值观。

  3.“心灵的疾病”

  把什么东西加入到优质世界里,放入的东西是好是坏,这些都只能由自己来选择。什么东西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根据这个答案,我们不停地对优质世界进行着改造。很多人有意识地,又是无意识地构筑了优质世界。这样做有时候就不是给人际关系带来危险这么简单了,而是会带来犯罪。

  由单相思引发跟踪骚扰行为,因为对金钱的欲望而贪污、抢劫,因为丧失了希望和对他人的信任而自暴自弃,付诸暴力甚至是杀人。神户小学的大量伤亡事件在日本全国引起了恐慌,所以说在受到外在控制支配的现代社会里,根本就想像不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问题还不仅如此。在商业世界里,因为平成年间(1989年)开始的长期不景气,因失业的恐惧而造成的压力性失眠症、忧郁症、酒精依赖症患者越来越多。在家庭内部,夫妻虐待、家庭暴力、虐待幼儿、欺弱、孩子不愿意上学、突然发怒等问题也时常发生。还有骚扰和性骚扰,十几岁孩子的援助交际、乱伦等性伦理的崩溃也很严重。不管是哪种情况,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放纵的快乐主义。

  今天的日本,乌烟瘴气,有很多社会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仅凭家庭和学校的现有状态,是不能条理清楚地加以说明的。也许都是缘于“变形的人际关系”吧。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正在成为一种“心灵的疾病”。

  个人是不可能提出解决办法的,以社会为对象可能有点勉强。可如果从我们身边的事情出发,应该还是可以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的。何况,巩固人生中最重要、最必要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的义务。我相信通过改善人际关系的努力,健全的家庭、学校、公司和社会会重新出现的。

  ◆改善人际关系的10条法则◆

  选择的行为对策和效果

  放弃外在控制心理学1对方会随着你的改变而改变

  学习实践选择理论心理学2认可对方的存在和价值观

  谋求高密度的交流3随着时间和频度的增加,交流会成为习惯

  不要没完没了地说过去的事情4谁都不可能回到过去

  不要认为道歉会失去自己的威严5老实地道歉会让对方觉得温暖

  理解对方对乐趣的欲望6不要随便地否定别人,而是去倾听

  不要认为失败和错误是一种罪过7不要随便打乱别人的价值观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缺点值观8努力让对方接受不加任何掩饰的自己9

  绝不要谄媚地与人接触9正确的事情就要严肃地说出来,这样才放心

  不要瞧不起害怕失败的人10努力去理解这种心情

  倾听比说话更重要。你不表现出倾听的意愿,对方是不会对你敞开心灵的。注意千万不要拘泥于过去,因为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的事情就别再去想了。格拉瑟博士说:“用选择理论可以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考虑今后的事情才是上策。

  第三章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一、扭曲人际关系的几个因素

  1.基本欲望的强弱所造成的性格差异

  1.基本欲望的强弱所造成的性格差异

  人类的行动是通过遗传基因所包含的5个基本欲望,即由生存的欲望、爱和归属的欲望、力量的欲望、自由的欲望、乐趣的欲望产生动机,然后根据进入到优质世界里的愿望来决定,这些我们在前一章已经讲到了。

  格拉瑟博士告诉我们:“性格的差异是由5个基本欲望的强弱差异引起的,每个欲望的强弱在出生时已经决定,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性格,由遗传基因所包含的基本欲望的强弱组合来决定,从而变得多种多样。
 
 
第15节:指责对方性格不会有好处
 
  这就意味着与人的关系也受到了遗传基因的影响。在夫妻、家长和孩子、兄弟姐妹、上司和下属等各种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彼此的性格。即便两个人性格相似,也有可能合得来,有可能发生冲突。的确,可以说欲望的强弱决定了两个人是否能够和睦相处。

  欲望的强弱也有差别。在我们周围,也可以看到性格迥异的人相处融洽的例子。可能是因为差异互补,所以能很好地相处吧。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性格差异很大的人在交往的时候,经常会感到痛苦和困难。

  性格上的差异,有时候会对与人相处产生各种各样的危害。性格不合也是夫妻离婚或者恋人分手的最大原因。那么,在夫妻、恋人、家长与孩子、兄弟、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中,如果两个人的性格有差异的话,应该怎么办呢?在本章里,将解说改善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指责对方的性格不会有任何好处

  性格的差异给人际关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怎样认识这种性格差异的呢?在人际关系融洽的时候,我们的意识里是不会有“性格差异”这一词的。只是在产生纠纷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到性格差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虽然知道性格差异是造成纠纷的原因,但为什么那个时候总是不会想想自己的性格上有什么问题,而总是一味地指责对方的性格呢?而且先发制人的通常就是自己,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

  我们根据传统的观念,认为批评对方是正确的行为。所以在议论他人缺点的时候,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成了攻击对方。这种批判,仅仅是条理清楚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却没有提出改进的方法,完全就是一种因为感情激动而责骂对方的行为。攻击别人的缺点没有任何好处,只能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糟。

  我们在想要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时候,总是无意识中在夫妻、家长与孩子、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上使用了传统观念上认为正确的外在控制。我们在使用外在控制的时候,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有使用的权利和义务。

  指责对方的性格,不能得到任何好处。有时候,还有人会强迫对方改变性格。这种尝试想要改变对方的遗传基因的做法,是对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挑战,是毫无意义的。性格不是外界压力,或者说别人可以改变的。因此光是指责对方的性格,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指责对方这一行为的动机,存在于对力量的欲望中,因为想要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所以才会去指责对方。对力量的欲望只会妨碍对方对自由的欲望,这样就会让本来就有的矛盾变得更加严重。

  3.与任何人都不能很好相处的性格

  格拉瑟博士说:“依赖'用我的爱可以改变对方'的幻想,就等于放过了救助自己的机会。这种幻想正是最大的外在控制。”这可以说也是对结婚前的情侣们的警告。如果开始就不好,那么即便有变化的可能性,也不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格拉瑟博士还进一步指出:“有两种性格和谁都不能好好相处。”对自由的欲望和对力量的欲望这两者过于强烈的话,不管是其中的哪一种,格拉瑟博士都警告说,和这种人结婚就只能带来不幸。

  恋爱使人变得盲目,有时甚至把对方美化得比实际的他(她)要好很多倍,并且看不到他(她)背后所潜藏着的性格。所以,恋爱的时候更需要冷静,在人际关系中,是不能无视对方基本欲望的存在的。

  让我们从了解自己的欲望的强弱入手吧。格拉瑟博士教导我们要这样做:“记忆自己的感情。记住在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心情会变得如何之好,心情变得越好,这种欲望就越是强烈。欲望不强烈的话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所以只要以心情的好坏来做推测,就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自己欲望的强弱了。”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推测对方的欲望强弱。
 
 
第16节:使人不幸的7种致命习惯
 
  我们要尽量在对方进入优质世界之前做出这个判断。因为一旦进入了优质世界中,再要把他们剔除出去的话,就会带来痛苦,并且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不过,格拉瑟博士说:“哪怕对方已经进入了优质世界,想一想还是要比什么都不想的好。”

  顺便提一下,理想的伴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组合呢?关于这点,格拉瑟博士认为,“生存的欲望一般强烈,爱和归属的欲望强烈,力量的欲望和自由的欲望不是极端强烈,乐趣的欲望比较强烈”,这样的组合是理想的。就让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去寻找理想的对象吧。

  4.使人不幸的7种致命习惯

  配偶、恋人、父母和孩子、公司里的人,是存在于你一生周围的非常重要的人。因为每天都要一起生活,所以尽量要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本来,彼此追求的就应该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现实是怎么样的呢?

  格拉瑟博士从长期的治疗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所有不幸的人的问题的核心,除了贫困、不治之症和暴政以外,就是彼此都想好好相处却怎么都不成。

  格拉瑟博士认为,“对人类而言,惟一的问题就是不幸”。他指出人在不幸的时候,破坏性的创造会发挥到极致,其结果就是做出不正当的行为、犯罪、依赖药物、暴力、患上精神病。

  想和对方搞好关系,却怎么也搞不好。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这是世界上不幸的根源所在。当然,我们因此产生纠纷,也在为改善这种状况而做出努力。但是效果有限,不协调的关系还在继续,甚至更多的情况下关系更加恶化。为什么呢?最大的原因是在改善关系的时候使用了“使人不幸的7种致命习惯”。

  ◆7种致命的坏习惯◆

  1.批评包括自我批评在内的所有批评都没有建设性。没有人会因为受到批评而感谢对方。所有的批评都是破坏性的、被人讨厌的。

  2.指责规诫和指责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应该指责他人的过错,而应该帮助别人改正。强迫不能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强迫越是长久,人际关系就越不能得到修复。

  3.抱怨重要的是规诫。因为把自己的感情,也就是对对方的反感放在首位,就会有抱怨。抱怨会使亲近感消失,进而产生敌对关系。

  4.唠唠叨叨任何一件事情提醒两遍以上就只能让别人觉得你喋喋不休,产生相反的效果。良好的教养应该是提醒对方时注意言简意赅,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5.威胁威胁会使对方的反应变得敏感,但在本质上不会有任何改善。用力量来迫使别人屈服,就会失去爱和自由。没有人想受人支配。

  6.惩罚要从健全的生活中学习必要的责任,但是惩罚是没有效果的。最终,还会失去对对方的影响力。

  7.用奖励来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奖励,但是没有人喜欢用奖励来做诱饵的人。这么做会使家庭和公司的归属意识变得淡薄,向心力减弱。

  做诱饵

  ◆使人不幸的恶魔的循环图解◆

  所谓不幸是因为没有让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不幸

  没有让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是因为这种关系带来了痛苦,所以想摆脱外在控制。但是要等到摆脱的那一天……

  因为在改善关系时使用了外在控制

  格拉瑟博士指出的“使人不幸的7种致命习惯”,是外在控制的极致表现,我们却把它作为传统的观念来接受。使用这7个致命的坏习惯,就会因为基本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问题。就像上图所示,产生了恶性循环。€

  二、感情的影响

  1.自我感觉良好

  二、感情的影响

  1.自我感觉良好

  在上一节中介绍了“使人不幸的7种致命习惯”,你应该已经明白外在控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像本书不断重复的那样,外在控制不仅给对方、给自己带来痛苦,还使人际关系恶化。

  但是,还有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这7种致命习惯。对配偶和孩子的性格差异乃至失败和过错,非常自然地就使用了这7种坏习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正确的行为,自己这么做是符合常理的。
 
 
第17节:反抗的防卫本能
 
  使用外在控制不能带来任何好处。你想让事物按照你所想的发展,如果实现不了,你就会觉得气愤。认为错误不在于自己使用了外在控制,而是对方没有遵从我。这么想以后,就更抱有正确感和自信,进而不断重复这些坏习惯。特别是家长,他们坚信这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2.反抗的防卫本能

  前面已经谈到,谁也不能控制他人的基本欲望。但是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总是在无意识中就使用了外在控制。这样,对方就觉得自己的自由的欲望受到了威胁,因而会表现出反抗之意。

  基本欲望是包含在遗传基因之中的,所以这种反应也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防卫本能。每个人都想根据自己的欲望来行动,希望追求的东西能到手,希望随心所欲地生活,这些行为都是来自基本欲望的冲动。

  当自己的生存方式受到批评和改变的时候,我们就会猛烈地反抗。哪怕是幼小的儿童也是如此。在家长的外在控制面前,觉得是出于好心,就采用了顺从的态度,可是心里面却认为这毫无道理。这种反抗最终还是会被家长看穿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可以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意见的时候,这种反抗也会变得更为明显,因而对所有的批评、斥责和意见都要进行辩护,别人怎么批评、斥责我,我也要以牙还牙。所以,你来我往的外在控制,只能让双方都感情用事,陷入越来越深的不幸中。

  外在控制只会让对方更紧张、更生气、更反感,人际关系更不能融洽。越是想要改变对方,对方的反抗也越强。

  外在控制的本质就像是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其中充满易燃的气体。而且,在这个密闭的房间里,不光是自己,还坐着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家人或同事。这是多么凄惨的场面啊!只能说这违背常理,走的是一条歧路。我们追求的到底应该是什么?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的话,外在控制就会被去除了。

  3.更在乎输赢的人

  人们经常会特别在乎一点小事,“就这点,怎么也不能让步”。在日本,一个“酒鬼”,可以分为日本酒党、红酒党和啤酒党。日本酒党又可以分为凉酒派和温酒派,温酒派还可以再分为喜欢略温的和烫酒的。

  他们的主张就是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如果公司里有这几种人的话,忘年会和饮酒会的负责人就会很头疼。为了满足他们不同的喜好,就不得不寻找合适的店家。单酒这一项就已经不容忽视了。

  不管是得罪了上司,还是同事、下属,会议的气氛就会变得不愉快。在公司里,还有不会喝酒的人,所以还要考虑他们的需要。组织会议的人真是要受不少苦,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公司的工作会议上,有时候要彻底调查公司的事业进展状况,每个部门要报告本部门的业绩,有时候要决定一个新的议题。在这种情况下,会议就成了一个讨论的场所。然而,如果有人坚持自己的一贯主张,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提案和建议的话,整个会议就会变味儿。本来会议要追求的是最合适的方案,而不是每个人一味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但是对于不懂得这一点且喜欢争论的人来说,这是十分困难的。

  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己一贯的主张,就会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就算有人提出了合适的意见和方案,也不去好好讨论,用所谓的争论法,口若悬河地进行反驳,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否定,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大家都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的话,说着说着就会生气,有时候甚至还会互相责难。也就是说,控制对方的欲望最终会妨碍会议的正常进行。如果公司里有这样的人,那么他周围的人也会无法忍受。虽然有时候各抒己见会带来好的效果,但是与周围缺乏协调性的话,效率就会降低,使人际关系也变得不协调。

  4.重新构筑人生

  我们从一生下来就使用、并且一直觉得是真理的为人处世之道和技巧,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这一点已经很明显了。但是要接受这一点,还必须进行一次思想上的大转变,就像哥白尼式的大转变,从地动说转变到天动说。
 
 
第18节:重新构筑人生
 
  战前,日本人在“美国和英国是恶魔和牲畜”的观念影响下,发动了世界大战。可是战败以后一夜之间,大家都说“Chocolate”和“Thankyou”,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现在在人际关系的方法论上,我们也同样要寻求这种巨大的价值观转变。

  说得极端一点,现在正是我们应该认真接受格拉瑟博士的理论的时候。摒弃会招来不幸人际关系的外在控制,用能带给人们幸福的选择理论来重新构筑我们的人生和人际关系。

  我们一直在阐述外在控制只能给人际关系带来危害。它不仅对改善人际关系毫无好处,还会使悲惨的现状更加恶化,是让人们陷入不幸的深渊的坏习惯,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把这些坏习惯从我们的人生中排除出去,在如何汲取能带来最佳效果的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

  请立刻查封给人际关系和我们的心灵带来伤害的毒巢--外在控制。想怎么批判它就怎么批判它,即兴地斥责它,毫不客气地责骂它,总之一定要与它划清界限,一刀两断。

  然后就可以开始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展开你美好而充实的人生了。是不是应该把了解了选择理论的“今天”设定为崭新人生的起点,或者说是“独立纪念日”呢?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选择理论这一强大的武器,怎么来合理地运用呢?本文还将继续展开论述。好,从现在开始就请你注意说话时要温和。

  三、规避攻击的防身术1.观察对方的深层心理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最感到害怕的是什么?有的人会说“离别”最让人害怕,有的人也许会说是“孤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绝交”和“孤立”这样的词汇。当被人从朋友中排除出来的时候,谁都会感到难受的。

  在与人交往中,之所以存在着讨人欢心的谄笑、献媚、奉承话,也是以这种动机为背景的。随声附和、阳奉阴违可以说是“先掩饰过去”这种心理的表现。人们在群体中都会有保护自己的防卫本能。

  我们不可能和所有在一起工作的人都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往。要是和所有人都能交心,自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公司是各种性格的人的集合体,上司和下属有着上下关系,毫无保留也要有个限度。大部分人一边压抑自己,一边注意着不要在与周围的人的交往中产生裂痕。所以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应该注意深入观察对方的深层心理。

  很多人因为觉得外在控制符合常规而使用它,特别是领导和元老级人物,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毫无顾忌,有不少人还态度十分傲慢,妄自尊大。

  这些人老想炫耀自己,并把明哲保身放在首位。他们身上大都缺乏对别人的体贴与关怀,所以在与这种人接触的时候要小心。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他们更会认为自己有控制他人的职务上的权限,所以请格外留意。有关单位里的人际关系问题,会在第4章中做出说明。接下来让我们考虑一下,在遇到攻击性的无理的态度时应该怎样对付。

  2.不要完全接受攻击性的语言

  在家庭和工作单位里每天都有很多对话。以外在控制为基础的言词,哪怕只是一句话,也会让人觉得胸口被刺了一下似的。在急急忙忙要去上班前的一两分钟,妻子说了带有攻击性的话:“每天晚上喝完酒回家,早上才会起不了床。”随后,她又把矛头指向孩子:“真是,要说几遍才明白啊。让你前一天晚上都收拾好的……”这些都是指责人的话。

  在工作中也是,经常会听到这样毫不留情的话:“那样的计划书可通不过啊”、“你为什么老这样啊”、“顾客可是发火了”。虽然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有原因的,可是对方什么都不想听,觉得错全在这边而严加指责。

  我们对让自己不愉快的言行很敏感,有时候甚至是过于激动地做出反应。能做出反应的还算好,更为麻烦的是有时候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单位,不能随机应变地做出反应,这会使自己感到非常不满:“为什么那个时候就不能立刻反驳呢?”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就像喝凉酒一样,越到最后越上头,后悔的感觉也会越来越重,所以越想越生气。
 
 
第19节:到底是谁点燃了不满火种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晓了外在控制的弊害,理解了选择理论的有效性,就可以慢慢明白为什么了。外在控制要求在受到攻击(口头攻击)时,要立刻还以颜色。所以原因就在于这种逻辑构成。

  然而,根据选择理论,包括自己的感情在内,做出什么选择都和自己有关。也就是说,选择权在自己手上。别人说的话让你不高兴的时候,你如果变得很生气,马上反驳的话就正好中了别人的计。请不要再被拉回外在控制的世界了,而最好的防卫方法就是不要感情用事。

  3.到底是谁点燃了不满的火种

  有火星掉到身上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把它掸掉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许就会遇上天灾、歹徒和事故这些无法事先预料的事情。但是在遇上的时候,冷静地进行判断,采取相应对策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为保护自身的生命而竭尽全力。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有火星迸发的时候,我们就不是只把它掸去,而是要进一步考察它发生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要考证为什么火星会溅在自己身上。要尽可能地在为对方挑衅性的语言而感到生气、以牙还牙之前得出结论。

  为什么对方要对自己发动口头攻击?你有正确的答案吗?比如,在结婚纪念日,却应上司之邀去喝酒,和孩子说好了周日去游乐园玩儿,却接到了加班的指示,这样的经验怕是每个上班族都有的吧。

  越是工作干得好的人,越是少不了这种事情,因为食言而丢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面子。他本人会简单地找托词说“这也是工作,没有办法”,家人也会表示理解,可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的话,就不是这样了。俗话说,事不过三。自己期待着的事情、一直想做的事情因为对方的原因而不能得到实现,或者做了一半而停止的话,压力和失望就会与期待成正比例地增长。

  对家庭而言,“工作”并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如果不把答应家人的事情放在首位,老在最后关头失信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不讲理,最后就会对这个不能守约的丈夫和父亲产生不信任感,并觉得他是不可原谅的。

  丝毫不理解这样的心情而做出不当反应的做法是自私的。如果能认识到批评和斥责都是自己招来的话,就不会进行任何反驳了。我们在家庭和单位中与他人共处,要尽量避免招来他人的不满,这是一种礼貌。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老是喋喋不休地说自己的意见或者为自己辩解的话,没有人会成为你的朋友的。

  4.复仇的力量

  家庭和工作单位是被一个框框构架起来的空间,我们在这中间培育着各种人际关系。你觉不觉得人际关系的距离大致可以归结在半径为3米的圈子里?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内与别人进行接触的。

  在一个半径仅为3米的圈子里,受到对方一点点的批评、挑拨和侮辱,我们就会发生动摇,生起气来。然后,就想着怎么才能进行反击。“我在别人面前丢尽了面子。”“为什么当时不能立刻反驳呢?”“不能就这么算了。”这种想法极其普遍。围绕着对话和还击进行无止境的战争,就是外在控制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下次不能再输了”、“争口气给他看看”,这种想法也就是所谓的复仇心理。根据解释的不同,它可以成为良药,也可能成为毒药。“我想彻底改变自己处于劣势的现状。”如果说这句话的时候表示的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不满意,那么就可以找出提高能力的具体方法。

  而如果想的是要打败对方的话,就会去寻求以牙还牙的打败对方的方法,就会以复仇心理为基础,采取破坏性的行动,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让对方臣服自己的手段和方法上。

  如果是你,你觉得选择哪种做法比较明智呢?对不讲理的攻击总保持沉默就是上策吗?不进行反击是因为承认了对方的力量吗?在人际关系中有必要非要有胜负的标准吗?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在半径仅为3米的范围内,有必要不停地争论、发生口角吗?
 
 
第20节:改变自身
 
  如果没有理解对方的心情,那么对方也不可能理解你。你不会对丝毫不关心你的人敞开心扉。所谓理解对方,指的是在接触中对他抱有关爱、体谅和宽恕之心。有让你讨厌的地方时,如果无奈地去接受,肯定很辛苦,所以就请把它当作使自己变得强大的一剂良药吧。

  四、改变姿势

  1.改变自身

  与人交往的基础是打招呼、寒暄、对话,也就是所谓的交流能力。虽然说起来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是有人能直率地与人交流,有人却不能。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人呢?

  有人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能以笑脸相待,就算别人说的话再尖酸刻薄,他也能谅解。相反的,明明是为了他好才说的话,有的人却情绪激动地加以反驳。

  从外在控制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其特点就是怀有对他人的敌对心、攻击心,或者是恐惧心和警戒心。攻击和防御的逻辑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人际关系简直就成了一种“战斗”,这一切都是外在控制造成的。恐惧心和警戒心的强弱和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性格有关,但是极端强烈的恐惧心和警戒心会使人不敢靠近。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就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氛。

  相反,如果敌对心和攻击心很强烈的话,就会很平静地告诉对方自己讨厌他的某个缺点。这样的话就会使别人感到不愉快,使别人受到伤害。前面我们说过有7种致命的坏习惯,这7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我们过分相信只有自己是对的,没有宽容他人的豁达与开朗。

  在人际关系中的敌对心和攻击心,以及与之相对的恐惧心和警戒心的强弱因人而异。所以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客观地想一想,在别人眼中,自己是容易交流的人还是不容易进行交流的人。认可对方、体谅对方的心情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要想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的话,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谦虚,变得和蔼可亲,这样才会有开诚布公的对话。

  2.外在控制的猎物

  虽然与性格和立场不无关系,可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这么一种人,他们与谁都相处不好。冷淡、傲慢、强人所难、不愉快、不高兴、神经质、老发牢骚等等,随便一说就能举出这么多例子来。在与这种人接触的时候,不但劳神费心,而且只要做出一点不当的举动,就可能会发生冲突。

  如果在工作单位里有这类人的话,不愉快和神经质就会像流感一样传染开来,蔓延到整个单位,使气氛变得压抑。但是,对这种人,我们也必须尽量使彼此关系不产生裂痕,与他们好好交往。

  首先要请你注意的是,不要成为外在控制的猎物。你的感情是谁都无法控制的,做出什么选择完全在于你自己。请你实践选择理论的基础,要选择愉快的心情。

  木下藤吉郎被织田信长所识,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他曾经被当做是小偷。虽然他运用智慧找出了真正的犯人,解除了别人对他的怀疑,但是由于出身,也就是血统和门第的问题,他经常被人看不起、被人误解。所以听说他经常偷偷憋屈地哭泣。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振奋起来,培养了理解他人孤独感的包容力。如果不是亲自在那种环境中受过苦,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人的孤单和寂寞的。没有吃过苦的人缺乏对他人的体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前面说过,所谓关心是指与笑容和关怀一起表现出来的行动,是充满在整个行动之中的爱。关心不仅仅是怜恤受伤的、沮丧的人,还应该分清楚什么事情应该赞赏,什么事情应该推荐,肯定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坦率地说出来。在对谁都很热情的基础上,遇到不幸的人时,要更加热情。关心他人就是通过优先考虑他人的权利,然后推测他人的愿望和希望来表现的。

  3.重视小问题

  我们在发生大问题的时候,总是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进行妥善地处理。公司要倒闭了,遭遇失业的危机时,哪怕是关系不好的夫妻和家人也会一起努力来寻求解决的方法。所以我们极少在大问题上遭遇失败。
 
 
第21节:重视小问题
 
  但是,我们经常在一些小问题、什么都算不上的事情上失败。在特别小的事情上,当责难、批评和斥责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积聚在双方心里的不平和不满就会突然来一次大爆发。我们不断地重复着这些愚蠢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夸奖别人,而总是选择批评对方呢?为什么不是微笑着,而是用冷冰冰的目光注视对方呢?为什么没有宽容的心,而总是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一清二楚呢?在选择这些行为的时候,我们应该都有相应的考虑吧。

  骄傲自满是由外在控制引发的。支配和从属、攻击和防御,以及胜负的思想,存在于本来应该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中,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受它支配,所以认为“责怪对方是理所当然的”。

  所谓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指让人际关系少一点问题和困难,少一点辛苦。人生就好像是过山车,起伏不定。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与想保持良好关系的人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有必要的事情。我们绝不能瞧不起对我们而言很重要的人,但是,如果过于亲近的话,就会产生骄气。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瞧不起别人,特别是不把家人放在眼里。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与顾客的约定和与家人的约定,其重要程度是一样的。对自己珍惜的人付出爱,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决定做还是不做,全看你自己。

  4.重新审视与别人的关系

  在本书中已经反复强调过,人际关系的基础就是交流。这不仅仅是指简单的会话技巧,对他人的体谅、笑容和关怀、慰劳和感谢、温柔,以及肯定对方的价值等,也都包含在交流之中。

  如果你希望能与他人永远保持协调的关系,那就有必要改变视角,重新审视与他人的关系。就像一直在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外在控制的弊害,进一步学习选择理论为何物。

  村上龙写过一部作品,叫做《希望之国》(文艺春秋出版)。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不愿意上学的中学生构筑希望之国的故事。其中写着这么一句话:这里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希望。这句话给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作者村上龙想要通过这部作品,暴露现代日本所存在的问题。在日本国内,以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教育问题为首的一大堆问题堆积如山。这部作品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实际上是因为人们失去了生存的方向。“这里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希望”,这是多么让人伤心的话啊!

  战后的动乱期,是一个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严重不足的时代。虽然身处饥饿和绝望之中,但是先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日本走向了复兴。在经济高速成长期间,人们还有着追求物质充裕的希望。然而从物质过剩、衣食不愁的时代开始,人们渐渐失去了希望,取而代之的是不安。特别是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整个日本社会都充斥着一种闭塞感。

  在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的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反而出现了心理的问题,真是一种讽刺。人们不再谦虚,误以为什么都能控制而变得自高自大,人际关系也开始一点一点地产生裂痕。这正是现在应该重视并加以解决的大问题。

  五、幸福的人生从心里开始人际关系

  1.人生的本质

  外在控制是企图改变他人的心理学。批评、斥责、抱怨、威胁、体罚、哀求都是外在控制的手段。这种行为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大家应该十分清楚,即失去的东西要比得到的更多,并且让人失去爱、信任、尊敬、希望,甚至是人生的指针。

  外在控制使人际关系不断恶化,给双方都带来痛苦,破坏一切。最致命的是,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还以为通过这些,人际关系已经得到了改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选择理论关心的不是以前的人际关系,它把重点放在改善现有的人际关系上。它教人懂得人际关系中的痛苦和不满都是你自己选择的,如果你能做出好的选择的话,就可以排除那些痛苦、怨言和不满。
 
 
第22节:理解人类的行动
 
  格拉瑟博士在治疗中提供了3种方法以供选择,即改变自己追求的东西,还是改变自己正在做的,或者是同时改变两者。不管选择了哪一种方法,心情都会变好。格拉瑟博士指出,如果你拒绝做出选择的话,那么心情就不会变好,甚至还会变得比现在更糟。

  本书将从第4章开始,解说如何在同事之间、夫妻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合理运用选择理论,并且力图解释得浅显易懂。

  2.理解人类的行动

  人类惟一可以选择的就是自己的行动。通过选择,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人生。这就是选择理论的核心概念。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吧。在受到别人尖酸刻薄的指责后,我们一般会变得不高兴,然后觉得自己的感情受了别人的左右。但是根据选择理论,选择了不高兴的就是你自己。

  关于人类的行动,格拉瑟博士是这么说明的:所谓行动,指的是让身体动起来做一些什么事情。从选择理论的观点来看,重要的是如何让你的身体动起来。让你的身体动起来的方法,由“行动”、“思考”、“感觉”和“生理反应”这四个不可分割的要素组成。

  此外,格拉瑟博士还指出:“这四个要素同时发生作用,在选择理论中把'行动'用'所有行动'这个词来表示。加上'所有',是因为这四个要素一起构成了行动。”所谓不可分割的要素就是说,这四个要素不能被分开而单独发生作用。

  而我们在平时使用“行动”这个词的时候,用的是它的狭义。行动和思考是可以直接选择的,感觉可以间接选择。在选择行动、思考和感觉的时候,通常也就选择了生理反应。这就是格拉瑟博士“所有行动”的概念。

  3.找出妥协点

  每个人的性格、基本欲望和优质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和睦相处,不管对方是谁,有必要做到的是什么呢?把选择理论放在今后人际关系的核心部分是最合适的,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可以取得一致。

  首先,重新确认对方是一个关键。在重新确认的时候,别忘了使用在前面说过的“5个基本欲望的测定方法”。在配偶、恋人、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中,基本欲望的强弱会有差别,这种强弱是怎样进行力量分配的呢?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息。

  然后开始讨论:所希望的两个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在什么地方意见不一致?这时候请千万注意,不要使用企图改变对方的“不幸的人都有的7个致命习惯”。

  强迫对方做他不想做的事情的危害,相信你已经很清楚了吧?指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这儿,需要的是为了解各自欲望的强弱所做的努力。在选择理论中,最大的目的是以基本欲望和优质世界的信息为基础,为了搞好人际关系而找出可以妥协的地方。怎么做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带着这种心情来处理事情,是相当重要的。

  格拉瑟博士说:“大家应该知道,超过对方可以给予的容量范围的东西,是不可能获得的。”所以,不要去要求超出对方能力范围的东西,认识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有多大能力,然后心怀体谅,这样才能使两个人的关系变得亲近起来。

  冷静并且温和地倾听对方说话也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我们经常在每天的生活中,动不动就自己说得过多,听别人说得过少。此外,还请注意在接受意见上的差异。有一个词叫“多样性中的一致”。从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差异并不是坏事情,就算有差异也是可以找到一致性的。接纳并且承认不同的意见、立场以及思考方式,这是我们应该逐渐掌握并运用的适当方式。

  4.设定目标

  现代社会中到处充满了封闭感,如果现在发明一种能治疗人心病的人工呼吸器的话,一定会卖疯的。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往往很容易就丧失了希望和自信,然而希望和自信是靠自己的意志获得的,是别人给不了的。

  我们通过本书学习选择理论为何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选择理论才是构筑21世纪人际关系的方法论,可以创造出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人间之爱”。 
 第23节:与人交往的基础
 
  格拉瑟博士为了与一直以来流行的外在控制进行明显地区别,也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潜藏在各种行动中的问题,而在当代提出了选择理论。虽然现在IT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格拉瑟博士提出的理论里没有数字化,也不是什么治疗人类心理病的新药。或者可以说,他提出的只是一个类似物,来探寻人性的本质。
  在这里想要着重指出的一点是,选择理论是一门让人类的自立和自我责任意识得到萌发的划时代的心理学。如何从受他人言行的左右、因为他人而变得消沉,也就是所谓的“被动的人生”中脱离出来,我们可以从选择理论中得到一些启发。  用自己的意志,不使人际关系产生裂痕,自由地、按照自己所想来度过一生,这就是选择理论的精髓。如果能选择更好的东西,更有效地控制人生的话,该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当然了,对选择以及通过选择做出的最后行动,你是要负全部责任的。记住这一点十分关键。格拉瑟博士说:“要么享受自己做出的良好的选择,要么成为错误选择的牺牲者。”选择哪一个好呢?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人生的目标设定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不明确自己活着的价值,那是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的,也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用成功金字塔来打好人生的基础◆  通过对选择理论的理解,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会变得不再为自己辩解,不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不再批评别人,不再做出让自己消沉的选择。渐渐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协调起来。  第四章为什么单位里有人受欢迎有人不受欢迎  一、与人交往的基础和技巧的运用  1.自律  不用说,单位里以工作为重。交流随着工作而展开,在单位里围绕着交流展开了一幅幅人间悲喜图。其中,缺乏关怀感的令人不快的话、无端的批评等,不时地交错发生。  在碰到不同的情况时,是把自己想说的话一吐为快呢,还是不说为妙呢?很多人为此而烦恼。甚至还有不少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潜藏着各种各样的想法,自然也有不想让人际关系产生裂痕的心情。  如果能在当场就进行强有力的反击,心情将会变得多痛快啊!可是,当你站在冒犯你的人面前的时候,想说的话却变得一句也说不出来。或者认为说了也是白搭而放弃了。真是恨不得当场就递交辞职书,不干了。有这种冲动和思想斗争的人绝不是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本章将就工作单位中最理想的人际关系问题展开讨论。  在单位这一组织结构中,有着各种类型的人。他们的学历、年龄、立场、经验、性格和价值观都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于同一个单位的某种小团体意识的作用,心中怀着“不能和那拨人接触”等规则,因此有的人易于说话,也有的人不好打交道。  与单位同事的接触应从仔细观察和认识开始。在这之前不得不考虑的是作为职员的自觉性。首先就是要自律。认真地遵守工作规则,比如约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守约,保持笑脸,和别人打招呼,严格遵守交货期限,保证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大前提。另外,对周围的人的体谅和关心也是必要的。  2.交往秘诀  不管是多大的企业,都会分为几个部门,然后再细分为若干个部和课,员工们每天在各自的部和课里工作。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有的占有整一层楼,但大多工作空间比较狭小,因此与固定的几个人打交道,就是现实情况。  如果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产生纠纷和争执的话,工作自然就会变得难以展开。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在这个狭小空间内的,能与各种各样的人保持和睦相处的几个秘诀。在这儿,以你是一个普通职员为前提来展开论述。  首先,以“有工作能力、没有工作能力”为关键词,对单位里的人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来重新认识你的上司、前辈、同事和晚辈。然后,来判断那个人在工作中的举止特性以及是不是很难相处。记住,在判断的时候要以工作为基准。  哪怕这个人很难相处,但是如果他有工作能力的话,还是要给他以高的评价。他对公司业绩和销售额的提高做出了贡献,所以给他高评价也是应该的。那么,应该怎么来评价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呢?从结论上说,哪怕和工作没有直接的关联,也请多考虑一下他在人性上的优点。  
 
第24节:交往秘诀
 
  对有工作能力的人,同样也要找出他的缺点。然后,就怎样应对每个人的特性(类型和性格),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为人处事的技巧就是这样来的。

  我们知道,人们是基于5个基本欲望来行动的。别忘了在工作单位里的人际关系处理上也要利用这一点。这不是说要直接去问你的上司、前辈、同事和晚辈,而是要通过观察、思考来不断了解对方的行为倾向。通过观察和思考,你会逐渐明白怎么做对方才能接受。应付考试的时候,会有“出题倾向和对策”之类的小窍门,就让我们也来做一本工作单位里的人际关系参考用书吧!

  ◆你对让人不高兴的事情的反应◆

  在和人相处中,很容易会以自己为中心来考虑问题。所以,可以做一张这样的表格,试着来评价对方,这样就会逐渐形成客观的判断能力。同时,你也可以发现自己是不是仅凭对一个人的喜欢或者是厌恶来评价别人是不是容易相处。一些你认为不容易相处的人,有可能是一个经验丰富、在工作中可以成为你老师的人。

  3.上司外出了

  刚进入公司的新职员在两三个月以后,开始习惯周围的气氛。在这之前做作的笑脸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笑脸,有时候还会说说笑话和俏皮话。确实,在合适的时机讲笑话,可以让别人发笑,起到缓和工作紧张气氛的效果,可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只能给别人带来麻烦。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好以后,互相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多。说话的多少可以看成是两个人关系亲密程度的晴雨表。但是,在工作时间内闲聊会怎样呢?对在热心工作的人来说,他旁边的闲谈就只是一种杂音而已。

  现在,请你想像一下,在你工作的地方,有的前辈正在忙着做计划书,有的前辈正在与打电话来投诉的顾客进行对话,有的同事正在赶报价单,而你也正在做傍晚开会时需要的资料;上司外出了。

  这时候,有人在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但是,如果他们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或者是有靠山,你随随便便地提醒他们注意的话,就显得很不圆滑,因为他们强烈的自尊心是不容忽视的。“你们真烦”、“你们真是闲啊”,这样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因为这种人很可能,特别是对来自下属的提醒蛮不讲理地发脾气。

  那么,就让我们动个心眼儿,想个别的办法。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准时机提出和他们商量一件什么事情:“××同志,关于××的事情我想请教您一下。”这样,就在他本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制止了闲聊的继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有晚辈来请教问题而不高兴的。

  就算你在平时和别人都保持了不错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时候也是要千万注意的,要多考虑他人的心情。应该极力避免直接提醒和陈述你的意见。有的人把提醒和别人的意见当耳旁风(日语中说“马耳东风”)。最近,越来越多的人蛮不讲理地对提醒自己的人发脾气,或者对他们表示嫉恨和反感。即便当时没什么反应,但是他们有可能在日后报复你。所以,在当今这个时代,给人提醒或提意见的时候,还是需要在方式方法上下一番功夫的。

  4.性骚扰

  有一个词叫做“男尊女卑”。在商业社会里,很长时间都是男性占据着主导地位。“男尊”、“女卑”的说法很明显就是蔑视女性的歧视用语。然而,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是中老年男性,大部分还是具有轻视女性的意识的。

  正是这种意识产生了性骚扰。对女性的体型和着装这个那个地加以嘲弄,说些猥亵的话语来观察对方的神色,或者说些挑逗的话。在灯红酒绿的酒吧和快餐店里,粗俗的幽默还被认为是增加席间气氛的一种方法。

  酒吧的老板娘和服务员都是接客的专家,为了迎合顾客而大笑是她们的工作,而她们心里想的只是如何增加店里的销售额。但是,不少人误以为这是一种才能,甚至把它运用到工作上。

  什么是性骚扰语言呢?比如“你的胸真平”,这类把对方的体型作为话题的就是标准的性骚扰。“你有男朋友吗”、“为什么不结婚啊”等也是。还有,有的公司虽然允许生理期的休假,但是如果很露骨地询问其周期和症状,就不仅仅是性骚扰了,而且还是性别歧视。请假的女性非但不会对你表示感谢,还会全身起鸡皮疙瘩,心情变得很糟糕。
 
 
第25节:性骚扰
 
  公司为了使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关系,会一起出去喝酒,或者在新年的时候召开忘年会。在那种场合,借着酒劲儿触摸女性的手和身体也是性骚扰。有句俗语说:“大腿三年胸八年。”这说的是要想触摸女性的身体,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这是在花柳界和灯红酒绿中开玩笑的残余。

  在美国,性骚扰是可以作为一种犯罪行为来起诉的。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时候行为人要做出数额巨大的赔偿。现在在日本,大学教授和县府知事的性骚扰行为也已经开始受到审判。这种犯罪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权威意识和安心感,觉得反正没人看得见。可是,女性现在已经不再选择忍受和沉默。所以请好好考虑性骚扰会带来的后果,清醒地认识到工作单位是一个男女共同协作来争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地方。

  ◆工作以外的话题有可能会构成性骚扰◆

  在工作场合,人际关系成立的前提就是工作。如果不是对方先开口提及的话,一般尽量避免有关个人隐私的话题。不管怎么说,赞美、夸奖女性总是最好的。尽量不要使用“真花哨”、“差一点儿”之类的话,而是夸奖对方“真有品位”、“感觉不错”,这样就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二、“老板式管理”

  1.狗的寿命

  竞争激烈的时代已经开始。外资企业在金融和输出方面发起的猛攻、价格体系的崩溃、日本金融机构的破产、遍及所有产业的失业之风,这种种风浪也阵阵波及到单位,使得人际关系也总是弥漫着对抗的气息,变得极不协调。

  然而,在这持续激变的商业社会中,有一样东西却一点儿也没发生变化,那就是支配着人际关系根本的外在控制。产业界和企业的构造和战略虽然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但是习惯了外在控制心理学的人们还是掌握着权力,运用致命的7种坏习惯,在形式化的组织和陈腐的制度中与职员们进行着对抗。在这之中,展开的就是“老板式管理”。

  职员的雇佣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要顺利度过这种激变,就要在认识新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寻求全新的战略。对个人来说,理论武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要靠自己来琢磨和打造的。

  有一个证券公司,导入了公司内部研修制度,让职员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在休息日进行学习。这么做的目的是培养以后的经营管理能力,所以公司给了职员一个机会,来学习与平时所做工作不一样的能力和知识。该公司的领导说:“公司面面俱到地照顾职工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要靠他们自己来打造的。”

  每一堂课,职员要支付5000日元的费用,如果是从别的地方的分店赶过来的话,交通费用也由自己承担。职员们也可以在网上学习课程,但是不能用公司的电脑和电话线,真是彻底地实行了“个人负担”。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能力开发正在成为每个人自己的责任,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来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

  2.最坚固的盔甲

  担任企业的重要职务,也就是位于专务和常务这些职位的董事,以及50来岁的部长们,都是在高速成长时期和泡沫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人。他们在当时,被称做商业战士和勤奋的职员,真是非常努力、不分黑白地工作。哪怕前一天晚上有应酬,喝到深夜,在第二天早上应该上班的时间之前,就已经端正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了,所以他们被称赞为“有着铁一般的胃”。而他们本身也颇为此骄傲。

  董事和部长、课长是各个部门的利益代表,所以他们身上的宗派主义日益强烈,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派别。在有的企业里,依据毕业的学校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小团体。不管是公还是私,都形成了一定的圈子,在与这些人的接触中是要费不少神的。对以下这些派别要格外注意。

  最难对付的就是老把“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挂在嘴边的管理人员。时代和市场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却还把过去的成功事例当成永远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一点儿也不介意地把当时的做法强加给下属。另外,对一成不变的组织结构感到很舒服的人,也要特别注意。在当今这个纷乱的时代,要求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是:“发现情况变化的能力。”陈腐的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了。 

第26节:对付明哲保身的领导
 
  如果你所属的部门已经被划分为某个派别的话,那么请不要和大家的行动背道而驰。哪怕被卷进权力争斗中,也不要反抗。如果你反抗,就会有被人讨厌、被晾在一边没有工作做的危险。对付他们的做法就是只要“尊敬”他们就可以了。

  你需要做的是保持中立,同时要去发现有工作能力的上司和前辈。在平时要加深和他们的交流,不仅谈论工作上的事情,还可以向他们讨教如何在派别争斗中不受伤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顾客和客户站在你一边。但你在和顾客以及客户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能提及公司内部存在着派别之争,而是要向他们提出建议,保证他们的利益,并且完全支持他们。那将会成为保护你的最坚固的盔甲。

  3.对付明哲保身的领导

  人们出于什么目的而工作?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就算是在同一公司、同一个办公室里工作的人,每个人心中的想法也都是不一样的。当然,心里怎么想的是不会让别人看出来的。因为没有人会说类似“退休之前就这么呆着吧,只求平平稳稳”、“在找到新的工作单位之前,我就先在这儿干着”这样的真心话。

  在前面,本书让大家通过对方是否有工作能力来做出适当的反应,现在让我们根据“这个人是否有干劲”来考虑如何应对。有没有干劲,说起来简单,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衡量它的标准很模糊。但是,不管在哪个单位,有没有干劲这一点是非常受重视的。

  我们以销售部为例来加以说明。营销工作在以前都是由个人来酌量定夺的。虽然年度的销售预算由部门和课来决定,但是具体怎么来完成都由每个业务员自己来决定。

  然而,在最近,使用IT技术的系统销售开始占据了主流。因为系统销售要从整体上处理一直以来由个人操作的业务,所以就必须共享顾客信息,以便完全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整个系统的全部动向。指挥的任务就交给了部长和课长。万一部长和课长没有干劲的话会怎么样呢?

  所谓没有干劲的部长和课长,是指不愿意负责任,不能做出最佳指示,只想保住职位的人。他们因为具有摆布手下的权限,所以用“老板式管理”来发号施令。造成的结果就是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公司的道德水平越来越低。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们也有一定权限,但是他们既做不出合理的指示,又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趣来。对这种不能发挥领导者作用的部长和课长,我们只能和有相同意见的人一起,提出提高整个部门生产效率的改善方案。如果这也不奏效的话,就只能向上一级领导反映。工作单位本来应该是一个提高技术和修养的地方,可是现实中,有好多因素阻碍了技术和人性的提高,所以让我们团结起来排除这些因素吧!

  4.该说不该说

  古训告诉我们:“祸从口出。”无意中说漏了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引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使人际关系受到再也难以修复的损害,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尤其是在狭小的工作空间里,如果说错了什么话而得罪了人,那每天就会如坐针毡似的难受。

  那么是不是要在工作单位里把想说的话忍着不说,却根据对方的不同类型而一味地予以迎合呢?答案并非如此。不管和谁,什么事情,都应该开诚布公,进行商量,这样人际关系才会很好地保持下去。不过,这种情况也许是过于理想化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在单位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工作,有不怎么说话、十分严谨的上司,有化着浓妆的自恃有靠山的女性同事,有不能依靠的前辈,有工作能力很强但是性格孤僻的同事,也有不太机灵的晚辈,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当然也有不少很难相处的人。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说话的时候就需要多留点神。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得不说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别人征求你的意见时,你该怎么办?是把你的想法完完全全地说出来呢,还是什么都不说,这需要你进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要对你所说的话负责的。
 
 
第27节:领导式管理
 
  还有一点就是你“想说的事情”的内容,是直接与你的工作相关的事情,还是个人的私事,你必须做出判断。如果是与关系不错的同事闲聊,那就应该在休息或者是下班以后再进行。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职业人,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礼仪就是清楚地区分开工作上的交流和个人私生活方面的交往。虽然有的公司对小声说话和闲聊比较宽容,但很多公司还是要求很严格的。同一个公司里,按照部门的不同,要求也各有千秋。好了,现在就请你想一下,你工作的单位里,都有些什么类型的人,平时进行一些什么样的对话。在这些问题里,你就可以找到判断的基准了。

  二、领导式管理

  1.惹麻烦的下属

  假设你的下属中有一个人经常给你惹麻烦,他不遵从你的指示,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还经常影响其他职员的士气,那么作为上司,你应该怎么来对付他呢?这可以说是很多管理层都遇到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始解说如何通过选择理论和“领导式管理”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请确认,作为管理层的你,觉得和有问题的下属两个人好好谈一谈有价值吗?如果觉得有价值的话,就由你提出谈话的建议。谈话的时候,不要质问对方,也不要批评和指责他。你应该对如何解决下属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意见和方案。也就是说,你要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提出目标以后,应该要求他在一定的期限内去实践,但是这个期限要让他自己规定,因为我们需要重视他人的主体性。让他记录实践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是为了能够客观地确认哪些问题得到了改善,而哪些没有得到改善。

  而且,你要明确告诉他,你不会对他的实践结果做出任何指责和批评,然后询问他对你这个管理人员是不是有什么要求。同时,还要确认他和其他职员之间是否保持着良好关系。你要问的不是他身上发生了什么问题,而是他遇到问题的时候是怎样来处理的,在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绝对不要批评和强迫,而是让对方自觉地认识问题,然后自觉地去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你正确的处理方法,这也是领导式管理的内涵。这种手法能获得成功,是因为有协作式的组织结构,以及相信只要温和待人,向他说明现在应该追求什么他就会好好工作的一种信念。

  2.对比

  坚持使用“领导式管理”,就能在工作单位里构筑起同样的价值观、目标以及协作式的支援体制。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说话就会变得很坦诚。大家开始在工作上积极地互相配合,所以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领导式管理”和“老板式管理”的关系就像选择理论和外在控制的关系一样,处于善和恶的两个极端。“老板式管理”之所以具有破坏性,就是因为它把焦点集中在个人上,让人们互相对抗。

  “老板式管理”是一种压制别人和受别人压制的管理方法。它使反感和憎恨不断加深,却还要一边一个劲儿地隐藏这种感情,一边在表面上阿谀奉承对方,等候机会的来临。

  而“领导式管理”是一种在互相明确了问题所在以后,引导对方能自觉地去探索解决方法的管理模式,所以对方的动机会很明确,做起事情来也自然地会很有精神。而且,能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信心、责任感,甚至是自豪感。让很多管理层头疼的成本意识以及质量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果单位里的领导能力很强,那么他会激活整个单位的人。也就是说,他能在公司里构筑起重视竞争的理想结构。

  3.现在这些年轻人

  就像孩子无法选择父母一样,下属也无法选择上司。有一句话叫做“血气方刚”,说的是年轻气盛的人,动不动就坚持己见,强烈反抗,与周围的冲突不断。年轻的时候本来应该是培养工作能力、掌握本领的时候,但是他们却很奇怪,显得仿佛很有自信似的,对上司和前辈们的忠告和建议充耳不闻。这种现象虽然不能说所有年轻人的身上都有,但是在大部分年轻人身上都能看到这种毛病。
 
 
第28节:前辈的错误
 
  最近,很多人把年轻人的这种种态度都归结为“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年”,可惜,这并不是什么让人觉得可喜的形容。因为它会让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回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很叛逆。

  “现在这些年轻人”,这一感叹语被大家很平常地加以使用,是因为大家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可以这么说的年纪了。可是,在看着我们长大的父母和长辈面前,我们也只有被他们说的份儿:“四五十岁的人也不过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作为管理层,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引导下属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任务。作为其中一环,他们要告诉下属关于任务的规定、工作中的处理方法以及怎么与顾客打交道。然而,在这儿我特别要提醒管理层注意的是,你在告诉下属这些方法的时候,是不是使用了“老板式管理”。

  “老板式管理”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它只是一味强调“就按我告诉你的做”,完全忽视了对方的意志和自尊心,对不服从自己的下属和刚进公司的新人,围绕着为什么应该这么做而喋喋不休地进行说教。并且深信这是管理层的任务,是为了下属和新人好才这么做的。

  如果这么说了还是不肯服从的话,说教就变成了命令,有时候甚至还会剥夺他们工作的权利。与年轻的员工不能好好相处,并不是性格合不来的问题,而是因为说教、命令和惩罚破坏了相互间的信赖关系。最后,对方也会忽视上司的存在。所以,下属和年轻员工不主动和你沟通的话,你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4.前辈的错误

  平成年间(1989年)开始的长期不景气持续到现在,使学生找工作也变得相当困难。好不容易定下来了,最后进入公司工作。但是,被分配到什么岗位上,能不能遇到赏识自己能力的上司,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说,就算找到了工作,自己能不能适应,还是存在着风险的。

  更为严肃地等待着你的问题是,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公司的方针相去甚远这一事实。在面试的时候问你的希望和动机,是因为公司想要看看你是否具有适应性,是否有工作的热情。但真正进入公司开始工作以后,哪怕不符合自己的希望,哪怕觉得被分配的工作没有意思,也还是必须要去做,这就是现实情况。

  所以我们应该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进入现在的公司,也就是所谓的动机是什么。“父母推荐的”、“我从著名的大学毕业,自然要找家大公司了”,这样的理由恐怕是立不住脚的。现在的年轻人明显缺乏交际能力,可能也和兄弟姐妹少有关。另外,偏差值制度(在学校什么都以成绩为准)也给明确的目标设定、动机以及积极性的形成造成了阻碍。

  然而,如果你不能接受企业的规矩,就只能辞职不干。这是现实社会的规则。现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不断加速,以IT为中心的风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着。可以说每个企业都有他自己的梦想,他们不愿意成为大企业的一个齿轮,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情愿承担风险。

  成为企业的一员以后,会在工作岗位上首次体验到工作命令、指导、提醒和斥责。可是不能因此而生气、顶嘴、表露你反抗的情绪。在当今的时代,也要求年轻员工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

  今后,能力主义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各种价值观相互冲突的信息社会里,自我的确立非常重要。你要培养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价值观,而是全社会都能通用的价值观。所以就请运用选择理论,来探索并最后确定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你当前应该做的事情。学习选择理论,你就会了解自我,了解对方,了解公司,了解社会。

  三、让人自己想去做

  1.假说

  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强加给下属去做,是一种不讲理的行为。下属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但是“老板式管理”却认为,“下属的任务就是考虑这些事情”。结果就是下属们也想不出办法,只是一味的在想为什么做不了。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会招来这种结果的指示和命令。
 
 
第29节:让人自己想去做
 
  在工作中应该寻求的是“怎么做才能做好”的指导和具体的方法。这就要求上司有提高下属们战斗力的技巧。“领导式管理”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前提下,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请试着建立几个假说,当然了,这要和下属一起来完成。举个例子来说吧,在如何争取新顾客的问题上,和下属一起设计、规划几种方案。

  有了数个假说以后,就要大家一起来分担任务,开始验证各个假说。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不是结果怎么样,而是大家是以什么流程来验证假说的。让参与验证的人记录下流程,并报告给你。

  哪一点上进展得顺利,比如说时机掌握得很好;哪一点上又进展得不太顺利,是因为和客户那边的负责人已经进行了接洽,但是和公司里握有决定权的关键人物还没有取得联系的原因吗?关于这些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

  要和下属们一起反复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然后讨论结果。这时候要明确的并不是命令,而是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一些手法和诀窍、人物的分工以及时间的期限。对竞争公司的举动也要注意观察,如果对方的董事或干事是销售的中心人物,那么这边也应该相应地让董事或干事等领导层来负责销售活动的展开。能适时而动,也可以说是选择理论的一大特色吧。

  2.优秀的和不优秀的

  我们总是对有工作能力的人做出高度评价,而看不起没有工作能力的人,也经常可以听到“20、60、20”这种差别比较论。最优秀的20%的人对公司业绩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中间的60%的人做着一般的工作,剩下来的20%的人拖着公司的后腿。

  但是认真考虑一下,你不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离奇的比较吗?为什么在公司里会存在着拖后腿的人呢?最后面的20%,一般都是没有什么销售经验的人和参加研修的刚进入公司的新人。要把他们当成战斗力来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20、60、20”这种说法,看上去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正不正确呢?

  当然,很多企业为了确保在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胜出,通过研修和OJT等员工教育,做着不懈的努力。还有的企业平时录用有经验者,或者不断寻找能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的部门负责人。

  然而,与之相反,大部分公司的董事和管理层只看重最优秀的20%,赞赏他们,依赖他们,对中间的60%只是一般对待,发出号召让他们好好工作,对剩下的20%则是默认。他们没有具体的提高全体战斗力的方法,而尽是一些厉害的法子,对工作上没做出成果的人穷追不舍,或者不给他们工作干,最后让他们自己提出辞职。

  在你的公司里,对好久都没做出成绩的骨干员工有什么具体的对策吗?新员工很真诚地向你询问“怎么才能提高销售额”时,你给他们什么建议呢?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做出具体的指示,提供适当的建议。可是,你是不是曾经因为一时做不出最合理的指示而只是告诉他们权宜之计呢?只重视结果就是销售的宿命,然而,在任何工作中,没有适当的对策就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你的公司里,有没有执行这种“流程式管理”呢?在现在这种纷乱的时代里,只有仅仅20%最优秀的人,具有任何时候都能维持公司经营的能力。

  3.日程表

  当今的时代,变化速度不断加快。是否能对变化做出既迅速又合理的反应,关系到公司的成败。工作能力强的上司,应该成为下属们可以依赖的对象。在工作上给下属支持,除了工作,在私人问题上也可以给他们提出各种建议。

  对顾客的各种要求和期望,下属们没有最终决定权,所以在每天的工作中,他们都会依靠上司的指示。而上司有很多的下属,自己的事情也很多,所以有时候就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日程做出调整,以应付下属们提出的问题。

  有时候在早会上想要听取下属们的期望,可是经常有几个人已经约了顾客,所以只能拖到下一周或者再下一周。就算和他们说好了哪一天谈一谈顾客的期望和要求能被满足到什么程度,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又不知道双方是不是都有时间。
 
 

第30节:只会等待指示的人
 
  而在这期间,作为竞争对手的公司很有可能和顾客的洽谈已进展顺利,最后签订了合同。所以说,上司的任务,就是要把握下属和顾客商谈的内容以及进展情况。对不同的顾客,下属们各自进展到哪个阶段了,就是说,是刚开始打第一个电话,还是进入洽谈阶段,还是现场演示,还是正在进行最后的争取,上司一定要问清楚。并且还要确认正在洽谈的客户那边,谁是关键人物。

  然后,排列出优先顺序,决定从哪个顾客的事情开始解决。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日程安排的调整。面对成天在外面跑的上司,下属是不是能抓住机会找到他空闲的时间来谈呢?有些事情是必须要谈的,所以不能随随便便碰运气。

  上司应该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公布出来,让下属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知道自己的时间安排。方法很简单,只要把日程表放在自己的桌子上,或者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地方就可以了。下属们一边看着上司的日程表,一边和顾客约时间,然后把约好的时间填到日程表上。做到这几点,就能形成战略性的交流,管理也会有效率起来。

  4.只会等待指示的人

  有的人对被指派的工作可以处理得毫无漏洞,但是在做完一项工作而下一个任务还没下达之前,就不会主动地去做点什么。哪怕周围的人因为到了月底忙得不可开交,他也好像视而不见。这种人真是让人头疼,然而最近这样的年轻职员越来越多。

  上了点年纪的人感叹:“我们年轻的时候,主动地帮助别人做工作,借此还学到了不少工作的方法。”可是现在,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总是有那么一两个缺乏与周围协调的年轻职员。

  怎样来对待这些只会等待指示的人呢?是要把他们作为斥责的对象吗?一样是年轻人,有的人不用上司来指派工作,自己就会要求下一个任务。与这些积极主动的职员相比,那些只会等待指示的人,真是显得相形见绌。

  从大局上来说,现在的社会主张个性化。在体育世界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个性化和自我意识正在凶猛地扩张。足球运动员、职业棒球运动员以及奥运会的参赛选手中,很多男选手都染着发,胡子和眉毛也仔细地梳理过,并在赛后发表富于表现力的评论,这和以前的运动员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公司里也一样,在终身雇用制的瓦解过程中,日本传统的集团主义也变得日益淡薄,所有事情都从“为了我自己”这一个人主义的动机出发,并且正在成为主流,这就是当今的现实。

  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观察一下这种变化。并不能单纯地用“最近的年轻人”、“新新人类”这样的三言两语来概括。在这种变化面前,特别是上司,应该怎么来对待只会等待命令的人呢?答案是要密切注视他们。因为只要给他们下指示,他们就会去做,那么上司就帮助他们制订工作计划,这样他们就不会空闲下来了。

  如果他们做得不错,就表扬他们几句,然后做出下一个指示。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其实也是一样。总是成长到了某一个阶段,才变得像个正常人一样的,在那之前,就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也不懂世故。年轻人担负着下一个时代的重任,所以不要斥责他们。也不要无缘无故地就讨厌他们,那样的话,工作效率就不会得到提高。

  四、与客户密切交流

  1.倾听

  用一直以来和顾客打交道的方法来开展业务,业务的内容一直到现在也没出现过什么问题,每天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可是为什么销售业绩却很难得到提高呢?这种情况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呢?负责人说:“我们正在寻求更深入的交流。”

  从当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市场的扩大没有指望,需求饱和甚至萎缩。在这种情况下,顾客的需要自然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如果没有看出来这种变化的话,就会产生“顾客的需要就是这样”的错觉,从而与顾客的要求产生差距。
 
 
第31节:面对新顾客
 
  不能根据顾客需要的变化来做出适当应对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销售部门没有注意到顾客需要的变化,继续着一贯的销售手法,自然就不可能提高销售业绩了。其次,也有可能是销售部门已经注意到了顾客需要的变化,看到了差距,但不是光靠一个部门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这不仅仅是销售部门单独的问题。要解决这种差距,就需要公司从整体上来重新审视,重新应对。

  如果公司不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分歧和隔阂就永远不会消失。在本公司的商品、服务以及经营内容和销售战略与顾客的需要产生差距的时候,顾客和销售的关系、顾客和公司的往来关系会变成什么样呢?

  当今的社会强烈要求公司支持并协助销售部门对不断变化的顾客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就需要负责销售的领导亲自走访顾客,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求获得消除差距和隔阂的方法。虽然有可能会听到顾客的投诉和不满,但是投诉和不满也是拉近与顾客关系的一种途径。

  2.面对新顾客

  因特网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商业人士的名片上,开始加入E-mail和主页的地址,现在这也都成为很平常的事情了。使用IT技术的市场营销和宣传,现在也很热门。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各个公司都在进行着反复的尝试,也经历了很多失败。哪怕是网上业务的开拓者--美国的亚马逊网站到现在也还没有产生利润。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靠电话和传真来提高销售业绩的公司。这是一个从事综合软件开发和销售的软件公司,专门面向骨干中小企业,开发综合软件的数据包。最开始的时候,负责开发的几个系统工程师不停地在外面跑,希望以此来获得订货单。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经营的知识和经验。

  最开始的时候,连要不断和潜在顾客构筑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最基本的销售知识也没有人知道,当然销售额也无法提高了。但是,自从公司内产生了一种新的结构开始,尽管没有聘用什么精明强干的经营者,业绩却得到了飞速增长。

  使这种新结构开始运作的是几名兼职人员。首先,他们根据潜在顾客的图表,给负责购买的人打电话。从此进行了顾客的开拓。然后对商品做简单的说明,对方表示出兴趣的话,就把记载了商品概要的资料用传真发给对方。

  接下来,负责接洽的人给对方负责购买的人打电话,预约见面的时间。因为对方对这个商品感兴趣,或者说需要这个商品,所以他也会比较热心地想进行面谈。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让没有什么销售经验,却对技术很熟悉的工程师去走访顾客,来进行详细的商品说明。

  公司的商品在价格上不是以大公司为对象的高价,而是设定为中小企业都能支付得起的价格。现在,这个公司的业绩非常好,所有的业务都分为5步,即第一个电话、预约、面谈、磋商和最后争取。

  3.“招待”的作用

  人们经常说,要想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亲近的话,就要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洗澡。在饭店或者是灯红酒绿之处大摆酒席,在吃饭喝酒的时候增进感情;打高尔夫球以后出了一身的汗,一起去浴场洗澡。通过这些,和对方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这些招待方法都是以前的老套,在现在还适用吗?我们想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被招待的人和招待的人,每个人都各怀心思。有的招待是作为谈成一笔生意之后的回报。在泡沫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各个团体的经营都井然有序,也许这和当时的经济状况良好有关吧,招待之风在当时是相当盛行的。

  然而,从平成年间(1989年)开始,经济一直不景气,所以各个企业为了节省经费的开支,也开始收敛起来。另外,好像也很少有人期望通过招待客户而谈成生意,或者对销售额的增长带来正面影响。

  然而,并不能一概的认为现在招待这一手法在与客户的交往中已经被抛弃,或者说视为禁忌。一起喝喝酒,一起打打双方都感兴趣的高尔夫球,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成了好朋友,不再说客套话,而是互相吐露心声,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招待这种做法。
 
 
第32节:招待的作用
 
  但是,这种接触是不是能保持经常进行?对不能喝酒的人和不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而言,这种招待简直就是折磨。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尽量在工作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和客户的交流。

  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产业构造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在这种趋势下,日本式的招待是不是也应该有点变化呢?有一个骨干企业的总经理说:“在交易还没开始的时候,绝对不要招待客户。在交易就要开始之前,要和你的领导见面,说说你将怎么开展业务。在整个项目完了之后,可以请对方的有关人员吃饭,以表达感谢之意。”看来,在当今这个连大企业也很容易就倒闭的时代里,这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适宜的处事方法。

  4.“迅速”

  总的来说,面谈是商业交流的基本方法。不管电子邮件和手机多么普及,考虑到商业礼仪,一般还是不会使用的,因为担心小小的失误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客户要求你这么做的时候,另当别论。比如,用附件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来发送重要的项目信息,用传真来发送保密的计划书以及报价单,或者是快递。

  在本章开头说过,经营活动的最大目的是听取顾客的真正需要。然后针对这些需要,在下一阶段提出最合适的商品、服务和质量的提案。这样就可以看作是从顾客那里获得了有关谈判的特定信息。

  在不能立刻做出回答的时候,你应该说“我回去调查一下”,让对方理解你的实际情况,然后继续进行谈判。谈判以后是一个关键,你应该把对方负责人提出的要求当成作业来认真考虑,但是注意,一定要迅速做出反应。以公司的图书馆、资料室为基础,去书店看看,或者上网,尽可能地收集信息。关键的不是信息的数量,而是准确程度。如果你收集到的信息即便被别人看了也没问题的话,就在当天发传真过去。哪怕是晚上也可以。

  当第二天一早,对方的负责人一上班就看到你发过来的传真时,他一定会很感谢你的。你这么做不仅仅给对方提供了方便,还通过稍稍夸大你的热心程度来改变人际关系。这不是小聪明,而是你必须掌握的强大武器。

  有时候,在谈判中会触及一些对方负责人的私人问题,你应该有效率地做出怎么应对的判断,然后付诸实施。假设对方负责人的孩子缠着他要买电脑,但是他不能决定买哪种型号,因为他对电脑也不精通。那么你从他那儿出来的时候,就去卖电脑的地方看看,收集一些不同型号的资料,把每种不同型号的特性都写下来,做一个推荐,然后用快递送到他家里。

  ◆在使用手机、传真和电子邮件时注意◆

  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提高顾客满意度(CS:CustomerSatisfaction)。但是不能因为和客户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就安心了,这是大忌。在市场营销学中有一句话:“买入后的后悔。”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意谈成之后,继续追踪。在谈成以后的20天左右,尽可能去走访一次客户,至少也应该打个电话问一下他们的感受。请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

  第五章越处越好以及越处越糟

  一、夫妻关系的变化

  1.一纸休书

  在丈夫掌握家庭内部主导权为前提的时代里,有一个词叫“糟糠之妻”,后来又出现一个词叫“夫唱妇随”。这两个词意味深长,暗示了夫妻之间的理想状态。相处多年的夫妻之间,不再需要语言,通过所谓的“以心传心”就可以互相明白对方在想什么,因为长年的相处使他们具备了“气息相通”的能力。然而,这些词现在只有在辞典上才能找得到了。

  最近,尤其是在中老年夫妻身上,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越来越看不到这种倾向了。这个年龄层的夫妻,一般丈夫都以无私奉公的精神效忠公司,是当时所谓的“商业战士”。可以说,他们正是对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甚至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第33节:夫妻关系的变化
 
  那么,他们对家庭做出了什么贡献呢?在中流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有一个算不上很宽敞的家,家用电器和家具齐备,有一辆爱车,收入比较稳定,有一定的积蓄。

  照理说来,家庭应该对他们的贡献表示感谢,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在丈夫退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妻子提出离婚。在充裕的生活的基础上,一直想着可以和妻子共度余生,万万没想到妻子却会写下一纸休书。

  其实,妻子并不是一时冲动才提出离婚的。物质上虽然很充裕,但是她们对一直持续到现在感受不到快乐的夫妻生活感到厌烦了,才提出离婚的。丈夫一点也不照顾自己和孩子,平时的生活中也没什么对话,她们再也不想忍受下去了。大部分丈夫对公司绝对效忠,可是对妻子呢?除了给钱以外什么都没有。这样的话,爱情消逝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好了,你到退休还有多少日子呢?

  2.“一家离散”

  好像有一句话这么说:“失去家庭的一家人。”意思是说虽然有家人,有房子,物质上也很富裕,但是没有家庭。这就是悲惨的现状。我们要想过得幸福的话,就一定要在家庭里实践“理解、信赖和爱”,也就是所谓的幸福三原则。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得到实践,所以才会造成现在这样的惨状。

  家里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的事情,所以可以说是自作自受。男主人在公司加班,周六周日也要加班,几乎就不在家里呆着;女主人在出去兼职的空档,还要参加孩子学校里的家长会,也不大在家;孩子每天去辅导班学习,弄到很晚。所以一家人回家的时间不一样,饭也是各吃各的。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都还经常会认为自己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现在的家庭仅仅就是吃饭、洗澡和睡觉的场所,已经完全不是家庭应该有的状态了,所以非常危险。家人应该是可以同甘共苦的,家庭里应该充满了笑声和对话,这种让人温暖的交流才是家庭必需的。

  在家人之间,特别是在夫妻之间加强交流,就要在家庭里营造温暖的气氛,家庭本身就是让家庭这一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动力。夫妻通过交谈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这才是家庭应该有的状态。

  可是这些行为,一旦由于每个人都忙于日常的琐碎事务的时候,就很难得到实践了。然而,没有积极地理解对方、信赖对方、爱对方的心意时,家人之间就会产生裂痕,这是一定的。所以你要怪就怪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以及放弃了你应该做的事情。

  物质越是丰富,与之成正比例的,人们利己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也许可以说,物质的丰富助长了人们利己的欲望。不管是哪种说法,一家人都把满足自己的欲望放在首位,而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为何物。如果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的话,那么,在未来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呢?

  3.贤妻良母

  “贤妻良母”指既是一个好妻子又是一个好母亲。穿着雪白的围裙,挽着袖子把家务处理得十分得当,这样的妻子和母亲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了,但是在物质极其贫乏的时代里,日本是有过这种女性的。

  她们自己的事情都往后拖,把家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上了年纪的婆婆要照顾自不在话下,为了丈夫和孩子,还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做事情。现在这已经很少听说了,可是在那个时代里,加夜班也是女性的工作。她们做饭、裁剪、洗衣服,样样都干得利索,善于安排家计,虽然每次只有一点,但也坚持着存了不少私房钱。

  但是,这样的妻子和母亲正在逐渐减少。理由很简单,就在于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社会里,物质十分丰富,电饭煲、微波炉、洗衣机等等方便的家电很便宜就能买到。在使用灶、陶炉、盆和洗衣板、需要加冰的电冰箱等物品的时代中积累下来的生活小窍门和技术都没用了,所以,母亲这一角色就不再是家庭的中心了。
 
 
第34节:确认分工
 
  24小时便利店和超市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买东西只要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去就可以了,极为方便。所以,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都从以家人为中心变为以自己为中心。

  所谓贤妻良母这种献身于家庭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现在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支持着女性献身于家庭的本应该是对家庭的爱,然而最近这种献身越来越多的意思是指自我牺牲和忍耐。这或许也是物质丰富时代产生的个性化现象吧。

  物质丰富了,但烦心的事情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现代社会里,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占据着支配地位。人们把虚荣心和对名誉的欲望以及物质的欲望放在首位。由此派生出来了孩子的教育费、照料父母、丈夫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妻子浪费成癖、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人际关系、住房贷款、对老了以后生活的担心等等问题。所以一家人,特别是夫妻之间敞开心扉来商量、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

  4.确认分工

  随着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每个家族的价值观也朝着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两个在不同家庭环境下生活了二十几年的人,一旦结婚就要生活在一起,所以在生活的安排、问题的思考方式、饭菜的味道等各个层面都会产生差距。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出现这些差距也是很正常的。

  问题就在于怎么去消除这些差距。丈夫一般都会期望自己的妻子能做到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因为他只知道母亲做饭的味道,以及母亲做家务的方法。同样的,妻子也非常固执地坚持着自己在成长环境中形成的思考方式和做法。这样一来,两个人之间的差距只会不断加深。

  在夫妻双方都特别听家长的话的状况下,这种倾向就会尤其明显。每个人都坚信自己家的做法是对的,而不能接受对方的主张,而各自的父母也会时常干涉他们俩的生活。

  男方经常去丈人家,自己的父母就会有抱怨,“又不是给你们当上门女婿的”。从刚结婚开始,就因为父母上了年纪而产生了怎么照顾他们的问题。因为双方在学历上的差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各持己见。这样的话,夫妻关系就不会得到顺利的发展。常言道“不打不相识”,在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关键就是要说清楚,让问题得到解决。

  意见有分歧的时候,双方要说的不是怎么去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怎么去解决。丈夫虽然期望妻子能和自己的母亲做得一样,但是妻子年轻,所以难以做到。这时候就应该想想自己的母亲也有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也一样做不好饭,一样做不好家务。

  同样的,妻子在丈夫身上寻找父亲的影子也是毫无意义的。自己的父亲也有年轻不成熟的年代,经过了岁月的磨炼,在很多次失败以后才成熟起来。所以就像结婚之前要花很长时间来培养爱情一样,两个人在结婚之后,也需要花时间来使结婚后的爱情不断成熟、发展。尤其是在刚结婚的时候,确认这一点十分重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考虑如何来克服今后人生中不断出现的困难,才是真正的夫妻。

  二、在物品极度泛滥的年代,更应考虑心灵是否充实

  1.这是我的女人

  作为封建时代的残余,“女性要尊重男性,对自己的事情要忍耐”。这种思想一直到经济高速成长时期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男性,大多数在无意识中都认为“男性是伟大的”。

  在这种男性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外在控制,而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操纵他人。这就带来了很多的弊害,很多的妻子因此而受到了伤害。

  男性对妻子有着“这是我的女人”这样的所有者意识。本来这样也没什么不可以,可是有的人就因为有这样的意识而不把妻子当成一个女性来看待,所以妻子在家庭内部的人权得不到认同。他们根本不可能对妻子恭恭敬敬,也缺乏对妻子的温柔和体谅以及感激的心情。对待妻子就好像是对待一个煮饭婆或者是佣人似的。所有者意识越强烈,越是容易掉到一个自掘的陷阱里。这个陷阱一定会在将来等着不好好对待妻子的男人的。
 
 
第35节:性格不和
 
  妻子为孩子的升学以及成绩的事情和丈夫商量时,丈夫根本不想听,就会说“交给你办吧”。如果和他们说说娘家的事情,他们只会大声地说“真烦”!男人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才是“男人当家”的表现,因此还洋洋得意。

  自然而然的,妻子就积攒了一肚子的愤懑,觉得自己很惨。她们觉得丈夫靠不住,并且不重视家人,什么事情都只先考虑自己,是个利己主义者。作为一个家长,没有解决问题的姿态,而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就只会发怒,不断地逃避责任。当然,丈夫也不会注意到妻子冷淡的目光,单纯地认为“这是我的女人”,这样就会陷入到无法修复的关系中去。

  2.性格不和

  为什么一结婚,丈夫就不再那么在意妻子了呢?是安心感,还是彼此太熟悉、太了解了,所以产生了这种现象呢?在大部分丈夫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结婚他们就不再那么在乎妻子了。在恋爱的时候,精心地照顾对方,勤快地打电话,可是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的回忆中的点缀了。

  到了中老年,这种倾向就越明显。“都到现在了,还……”“都一把年纪了,还……”有多少男性不是因为怕难为情,不好意思,而是多少有点自嘲地这么说的啊。他们对这些事情已经提不起劲来了。在前面,说过家庭是一个互相理解的地方,而“不在意”意味着互相之间没有对话,夫妻之间有鸿沟。

  为了理解对方,努力去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不应该由你的心情来左右,因为工作太累了之类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说得极端一点,不和对方交流,不去理解对方,就是自我本位的想法,缺乏感激和慰劳对方的心意。

  确实也有人认为,丈夫负责经济收入,妻子负责家务,这种分工式的交易就是结婚。到现在还有“女人结了婚就有了固定工作”的说法。结了婚自然就成为夫妇,但是这只是名义上的,要构筑真正的夫妻关系绝对需要双方的努力和时间。在恋爱的时候,结婚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是这并非就是两个人关系的终点。作为夫妻而共同踏上新的人生旅途才是结婚的真正内涵。

  在乎对方并不是对她的束缚和约束。承认对方的人格,理解她的基本欲望和优质世界,关注对方的期望,这一系列的行为可以使双方的关系持久保持下去。这才是理想的婚姻,而“爱、信赖、理解”,这三点是必不可缺的绝对条件。

  听说在日本,4对夫妻中就有一对离婚的,而最大的原因就是“性格不和”。听起来是非常正当的理由,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夫妻双方或者是其中一方只考虑自己的事情,缺少为相互理解而做的努力。刚结婚的时候,彼此都是那么深爱着对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都变得自私利己起来,不再关心对方的事情,这样一来爱情肯定就会消逝。就像是对待上了钩的鱼,更要给它鱼饵一样,婚姻生活也是一个道理。

  3.不要不好意思

  你能做到表扬你的丈夫、妻子、孩子这些家里人吗?你表扬过他们吗?尤其是在夫妻之间,经常有表扬和感谢的对话吗?日本人总是比较客气,说话的时候比较谦虚,评价对方的时候总是比较文雅。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有听过这个词,这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残余吧,叫做“愚妻(拙荆)”。这是在对不是自家人的第三者说话的时候,为了表示谦逊而使用的词语。可是,并没有“愚夫”这一说法,倒是有“愚儿(犬子)”这一说。从词汇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社会是一个“家长社会”,或者说是“长子社会”,即以一家之主为中心,没有一家之主的时候,就以长子为中心。

  现在,把自己的妻子叫做“内人、爱人、妻子”已经是很平常了。然而,好像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很自然地对家里人进行表扬。这也许就和武士道以及体育界一样,大男人的价值观在起着作用的缘故吧。

  或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不说什么,对方也可以理解自己的意思。然而,对家人,尤其是在漫长的一生中一起同甘共苦的妻子,说不出慰劳和感谢的话,真是不能让人觉得满足。不能表扬家里人,绝对不是一种美德。

  前面说过,最近在足球运动员、职业棒球手和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身上,很明显地体现出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个性化和时尚性。在简单划一的价值观下成长起来的中老年人都会对此感到吃惊和有点不知所措。
 
 
第36节:不要不好意思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因为“Forme(为我自己)”以及价值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到了现在这个程度,他们都对自己进行着自我表扬。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们可以领悟到谁才是人生的主人公,也就是要确立自我。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也学着去表扬对你而言十分重要的人。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别顾忌你的年龄和以前的传统,开始进行尝试吧。

  4.坏妻子

  有一个公司的社长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在要提拔课长或者部长的时候,我一定要和他们的夫人见见面。只要这样就可以了解那名职员的管理能力有多强。”他还说:“有的妻子会对夫妻关系做出正面影响,也绝对有做出负面影响的妻子。”

  作为一个职员,如果你的妻子作为你一生的伙伴,是一个能给你的晋级和发展带来好运的女性的话,那你就真可以说是一个幸福的人。然而,也有的人,虽然婚姻生活很幸福,但是由于妻子和本公司里的同事接触时,由于交往手法不合适而造成悲剧性的后果。

  不少公司会举行集体活动,比如运动会、棒球比赛和野营,可以带着家属参加。在那种场合里,妻子的举动,有时候就会破坏丈夫的声望,影响到别人对他的评价。

  娘家生活比较富裕,自己学历又高的妻子们,往往不知礼仪地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张,作为共度一生的伙伴来说,这种女性是有问题的。比如,她们会由于学历上的差别,对丈夫的同事和部下采取歧视的态度。换句话说,她们爱炫耀丈夫以及自己的高学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哪怕丈夫毕业于一流的名牌大学,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很好,但就由于妻子的表现,声望一落千丈。

  还有的妻子针对不同的官衔采取不一样的态度。她们误认为丈夫的官衔就代表了自己的身份。打到家里的电话,依据是上司还是下属来决定应答的方式。如果是下属的话,措词就变得傲慢无理和冷淡。她们完全以官衔来评价一个人。

  如果在公司的职工住宅有这种妻子的话,周围的人就够受了。特别是那些下属的妻子们就会成天战战兢兢的,没有一天可以安心。最可怕的是,有这样一个妻子的丈夫竟然完全注意不到妻子的问题;因为妻子的原因,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打上了“这个人不行”的烙印,这真是悲剧啊!这种随便放任妻子的丈夫,会被认为危机管理能力很差。他只要不离婚,就不会有出头的一天。

  三、威胁心灵、身体和大脑的现代病

  1.工作中毒综合症体和大脑的现代病

  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工薪族被称为轻松的职业,以“不迟到,不休息,不工作,即出工不出力。”为处世原则。对善于做事前工作和拍马屁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堂。哪怕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只要在公司里呆够一定的年头,积下一定的经验,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位。但是,那样的时代正在成为很遥远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

  从一所普通大学出来,找个差不多的公司先干着,就“什么都好”的时代好像已经结束了。终身雇用、论资排辈、定期加薪的制度逐渐消失,大多数企业现在正在导入全新的“成果主义”和“能力主义”,这就是现状。

  现在企业要求的不是学历和经验,而是“能被聘用的能力”和“时价人事”(根据当时的行情来决定人事)。这些全新的词语,对我们造成了听觉冲击。工作的意义现在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薪阶层在新的时代里都会不知所措。

  人们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忽视了家人,虽然身体上的疲劳能够消除,但是精神上的疲劳却积攒下来,患上了“连续工作疲劳症”和“工作中毒综合症”。这些病症现在还挺厉害。

  对家庭自然也带来了巨大影响。越是沉迷于工作,与家人就越是疏远。产生这种现象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工作=金钱=物质的丰富=家庭的幸福”,这一等式在现在已经开始扭曲变形,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公司和工作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谋求新的人生观。为了能和伴侣以及家人一起更充实地度过今后的人生,我们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和他们在一起,其重要性在现在显得尤为突出。
 
 
第37节:不断加速的压力
 
  2.不断加速的压力

  过去,有一个词叫做“营养失调”,还经常有饿死和冻死的新闻报道。在战后动乱期的日本,大人和小孩都曾经生活在这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贫困中,但也是从那时候起,日本迈向了复兴。

  以东京奥运会为契机,日本人的生活开始变得富裕起来。VAN牌的夹克衫在年轻人中很流行,甲壳虫乐队在日本武道馆举行演唱会,新干线以超高速飞驰在各个城市之间,世界博览会在大阪成功召开,电视机也都变成了彩色的。

  东京奥运会上,IBM的计算机能够在瞬间把各个选手以前的战绩显示出来。以此为契机,很多日本公司开始引进计算机用于公司的经营。这使得整个世界变得极为方便。

  然而,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喜讯吗?后来出现的很多现象表明并非如此。首先就是特异反应性。有一种说法是,随着家庭中冰箱的普及,使用了防腐剂的蒸煮袋装食品出现在市场上,从而使得这种病例大量发生。还有年轻女性的掉头发和头发稀少的病症,也和早上洗头的习惯有关。有调查数据显示,洗发剂里含有的表面活性剂使这种病症越来越严重。

  我们一直相信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现实是这样的吗?我们通过文明的工具是不是真正获得了富裕和幸福的生活呢?每天的生活就是充分享受物质上的富足,这么说哪儿有错呢?

  现在的时代,不仅仅是彩电和空调,手机和电脑也能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和家人以及朋友的对话都开始需要花钱了。在什么事情都变得方便了的同时,我们却开始忽略和他人的真正对话。在家里,虽然是一家人,但是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隐私,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这样一来,我们失去的东西远比得到的东西要多,可是能感觉到这一点的人恐怕不多吧。

  3.无病之病

  越来越多的患者并没有察觉到身上有什么异常的变化,却感觉到全身乏力、睡不着觉而去看医生。症状就是胸部作痛,晚上睡不着,手脚发麻,连续头痛,有很重的疲倦感等等。接受了检查也查不出什么异常,诊断书上也写不出什么来,所以非但没有得到家人和上司的关心,还被他们怀疑是不是在装病。对当事人而言,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在现代的商业世界里,雇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实力主义和能力主义受到推崇。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可能会因此受到鼓舞,干劲十足,但是已经习惯了长期以来的制度的中老年人,却只会对此感到不安。“49岁自杀”正在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由此引发出来的吧。

  有很多家庭主妇也有相同的症状。女性本来就有更年期这一特殊时期。在更年期,身体发生很大的变化,但现在很多女性患病的症状与更年期的症状有着很明显的不同。接受了检查以后,医生也只是告诉她们身体内没有什么异常变化。就这样,得不到任何治疗,每天都过着不愉快的生活。

  出生在战后的所谓人口稠密的一代,年纪最大的一批人应该在2003年迎来了他们的第57个年头。预计以增进健康、防止老化和保持年轻为理念的“健康相关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市场规模将达到2兆日元。

  对任何夫妻来说,健康都是共同的重要主题。现代社会被称做是压力社会,家庭和公司都面临着压力。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由于不好的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以及忧郁等疾病,据说也和巨大的压力有关。为了在和压力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夫妻之间的伙伴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每天都互相观察对方的身体情况和症状,互相体恤,这样的生活才能做到协作防卫。

  4.家庭暴力

  日本自古就有“两口子吵架,狗也懒得理”的说法。夫妻之间哪怕扭在一起打架,也认为这是“经常会有的发泄胸中郁愤的方式”,“夫妻嘛,这样的事情还不是经常有”,“错在把丈夫惹急的妻子”,这样的想法根深蒂固。
 
 
第38节:家庭暴力
 
  不管对象是谁,暴力行为确实应该都算是犯罪行为。然而,被丈夫实施了暴力的妻子去警察局报案,警察局到现在还都以“不介入夫妻的吵架”为原则,事实上默许了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行为。这种做法可以看作是封建社会中“蔑视女性”的思想的残留。

  有勇气和别人说一说的妻子还算好,还有很多和谁都不说而自己忍着的例子。从小就看着父亲打母亲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变得怎么样呢?他们是否会受到上一辈的影响?

  丈夫对妻子进行的暴力行为,有辱骂、说坏话、无视妻子的存在等精神上的暴力,还有殴打、猛扔出去、掐脖子、扔东西等身体上的暴力,以及强迫对方接受带有威胁和凌辱性的性行为等。不管是哪一种,都是无视人权的、不能被允许的犯罪行为。根据格拉瑟博士的理论,属于基本欲望之一的“力量的欲望”在社会和公司里得不到满足的人,容易在家庭这一密闭的空间里,向家人施加暴力。

  最近,听说也有妻子向丈夫施暴的例子。这只能说是退步的社会中产生的让人讨厌的现象。家庭成员的心十分涣散,每个人都优先考虑自己的私利和私欲。因为心与心之间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所以对家庭暴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法律上说,防止配偶施加暴力、保护受害者的DV(domesticviolence家庭暴力)防止法案的要点已经归纳得差不多了。1999年5月,大阪地方法院对经常向妻子施暴的丈夫进行了判决。但是,类似双眼的外伤性白内障、嘴唇和耳朵的变形、牙齿的断裂、腿部留下的后遗症等具体的暴力行为并没有在新闻中播出,而是把焦点放在了“施暴的丈夫实际服刑”上,这是多具有讽刺意义的事情啊。

  四、时间、对话和奉献

  1.幸福婚姻的根本

  现代社会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物质上的丰富损害了人性的完整,道德上的颓废情绪十分盛行。在过去的历史中,也有好几次经历了遭遇道德危机的黑暗时代。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现在的时代中,不正之风横行,可怕的腐败猖獗。

  这么说也许会被人说成是老一套,本世纪就是“心灵的时代”和“宗教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从“物”的时代发展到“心”的时代,进而发展到现在这一“命”的时代。然而在现实中,摆在人类面前的,可以说是根本性命题的“命是什么”,即“什么是生(我们从哪儿来)”和“什么是死(我们到哪里去)”,却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思考。哪怕有时候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因为不能再继续深入而被避开不谈。其实,就是在被回避的地方,隐藏着可以解开问题的钥匙。

  如果不对生命的含义做深入的思考,就简单下个结论认为“人的生命比地球还重要”,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欧美的学校教育里,都要学习“宗教”,从零开始思考如何把握超越了人类智慧的世界,即形而上学的世界。围绕这个问题互相讨论,培养自己的宗教观。要培育出真正的对人的爱,这种哲学的思考是不可缺少的。

  知道向神佛奉献自身的人,毫无疑问也会向配偶奉献自己。夫妻生活的根基是两颗互相奉献的心,那么这对夫妻之爱就会很茁壮地成长起来。再重申一遍,互相为对方“奉献的心”,是结婚的基本原则。

  2.非常简单的事情

  要培养结婚以后健全的爱情,就一定要保证夫妇俩在一起的时间。就像从恋爱到结婚需要时间一样,让结婚以后的爱情成熟,也需要夫妻俩在一起的时间。甚至可以说,时间对婚姻而言的重要程度超过了爱情本身。

  现代社会中,谁都很忙,社会也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公司为了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而适当的反应,也逐渐导入了新的人事考察制度,严格区别有工作能力的员工和没有工作能力的员工。员工们必须自己来摸索自己的职业道路,自己决定事情,对自己负责任。

  大多数公司职员都会说“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没有时间和妻子在一起”。然而,真的只有牺牲对妻子和家人的照顾才能确保自己的工资、发展和职位吗?你好好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全球化的进展中,商业模式也逐渐美国化。可是真正的美国当地的公司职员却十分重视家人,特别是妻子,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
 
 
第39节:不可忽视的小问题
 
  难道他们是特殊的人吗?从结论而言,他们只是做了非常简单的事情而已--他们事先安排好了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也就是说,给公和私划定了明确的界限,把私放在公之前,确保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进行模仿。在一个星期中抽出两三个小时来和妻子以及家人在一起,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全家人一起来确认各自的安排,找到共同的时间就可以了。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需要的感情。在一起的时间越少,夫妻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请一定要把这点牢牢记在心里!

  3.不可忽视的小问题

  夫妻双方都不能忘记要互相鼓励。如果夫妻关系是以互相鼓励、互相赏识为基础的话,不仅对两个人的成长,对孩子的性格培养都会带来好的影响。如果夫妻之间能有真爱,孩子也可以受到爱的恩惠。

  保持美满的婚姻生活,要点就是宽恕并且忘记过去的种种错误。只要是人,就都会犯错。对错误加以指责和批评,也改变不了事实。在本书中已经说了很多遍,爱就是宽恕。你希望对方能宽恕你,就要先宽恕对方。

  感谢和慰劳的话,能给对方注入很大的力量,因为对方能强烈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你的肯定。所以,对妻子来说,不仅仅在丈夫发工资和奖金的时候,每天都和丈夫说说话;对丈夫而言,每天早上和妻子打个招呼,说些感谢和慰劳的话。这些简单的事情,请每天都加以实践,真的很重要。

  平时一点点小的积累,就可以成为成就大事的要素。在第3章中说过,对小问题千万不要轻视。大多数的夫妻,在碰到大问题的时候,总是能够一起努力,协作解决问题,但总把小问题搁在一边,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人生的大部分就是由很多小问题连续起来构成的。把小问题放在一边,积累起来就成为失败的原因。能不能温和一点,经常把表扬的话和充满了爱意的话挂在嘴边,保持微笑和一颗宽容的心,能极大地左右夫妻之间的关系。

  人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烦恼,然而,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困难和烦恼,或者少一些,也并不就代表着幸福。夫妻或者是一家人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协作来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幸福的婚姻生活。温和的态度、表扬的话语、微笑和一颗宽容的心以及充满了爱意的语言,是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的,而且它们能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并且使不被物欲所左右的富足的生活成为现实。

  4.想也没有用

  每个人都有要操心的事情,可是如果过度操心的话,就会变成你的烦恼。烦恼的事情不会自己变小,更不会自己消失,这点要切记。你越是接近烦恼,它就越大,最后被它支配而不能自由行动。

  《圣经》中有一句话:“明天的事情明天再操心。”(马太福音6章34节)这句话绝不是让你缺心眼,意识不到某些事情,也不是让你保持毫无意义的盲目乐观。它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一个人光考虑自己的事情,他就会不知道为什么要特别关心他人的事情,从而变得利己,经常嫉恨他人,还希望他人遭遇不幸。明天的事情明天再操心,是弱势群体挣扎着活下去的正确做法,也是原理和原则。

  既然是现在想了也解决不了的事情,那就暂时把它忘了,而对你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倾尽全力,这也是《圣经》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法国有一首古老的曲子,叫“Quecelacela”,意思是“顺其自然”。它唱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说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开是人生所必需的。《圣经》也好,法国小曲也罢,都告诉我们,选择什么,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我们要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积极一点地考虑问题,向前看。

  如果哭也会痛,笑也会痛的话,那干吗不选择笑呢?笑是一种很简单但是很有效的保持健康的方法。能让人笑的就是幽默和轻松的笑话。医学上正在证明,人们通过笑,可以对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消除紧张情绪、减少中性脂肪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在幸福的家庭里一定有笑声。所以,请你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来使人发笑。有着幽默感,时常拿绝妙的笑话来讲给周围人听的人,就很少会生病。因为他真正过着幸福而健康的生活。成天想着烦心事,绷着个脸也是你,对问题一笑了之的也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呢?
 
 
第40节:复杂的婚姻观
 
  五、复杂的婚姻观

  1.比面子更重要的

  我一直在解说夫妻应有的状态,那么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应该怎么来看待自己的孩子的婚姻呢?让我们好好考虑一下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了解到这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了。

  以前,传媒很关注“成田离婚”。说的是刚刚接受了家人和亲戚朋友等所有人的祝福,完成了结婚典礼的新婚夫妇,从新婚旅行一回来,就在成田机场离婚了。

  在恋爱的时候,自以为都十分了解对方的性格、价值观、优点和缺点,所以才会结婚。可是婚姻生活和恋爱大不一样,结婚是超现实的。结了婚的两个人,生活却受到双方家长以及亲戚朋友的百般干涉。在新婚旅行中,充分地显示了对方的优劣以及现实性。如果能往好的方面想还好,但是有不少夫妇怎么也忍受不了,只好在成田机场离婚。这就是实情。

  现在的媒体已经不怎么关注“成田离婚”这样的事情了。因为甚至在礼堂里突然解除婚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媒体就把注意力都转向了他们。已经贴好了祝词的请柬早就发给亲朋好友了,在结婚仪式快要举行的1周前,忽然决定解除婚约的,听说每年的比例都占到20%左右。取消的原因中,“性格不和”、“家里人反对”、“其中一方还有别的喜欢的人”是最多的三项。据说其中“性格不和”占了压倒性的绝大多数。

  我们把因为“他真的是理想的结婚人选吗”而烦恼的行为称做“Marriageblue”。比起面子,他们更重视自己的感受,所以才会在最后时刻选择解除婚约。虽然他们也会考虑到家人,特别是父母会很难堪,但是他们觉得比起“成田离婚”,临时取消婚约还算是好的呢,所以才会这么做。

  2.正在消失的“适婚年龄”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成家安定下来。结婚是一个人真正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被看作是关系到社会信用的严肃的仪式。这就是日本一直以来对结婚的传统看法。所谓的“适婚年龄”,就是一个判断标准。超过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奖励甚至是强迫你结婚。这种想法在日本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早婚和晚婚也是以适婚年龄为基准来说的,然而现在这种一致的看法正在逐渐消失。也就是说,结婚不再是由父母和周围的人来决定的事情了,结婚是当事人的自由,要由当事人自己来决定的想法已经变得很普通了。

  产生这种想法,从时代的大环境来看,是因为家长制度的消失以及由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的不断增加。这使得个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虽然家庭人数都是父母加上两个孩子,但是每个小家庭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以及各自的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可以说是近来的一个特色吧。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们,不会觉得这是新的或者这是旧的加以认识和区别,他们认为这就是自然的天意。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而考虑恋爱和结婚的行为,在这几十年中急剧减少。

  但也不是说现在就没有被动的结婚。有好多人还是经别人介绍相亲结婚,也还有不少重视门第和血统的政治结婚。然而,随着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是因为过了一定的年龄而结婚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以前一直所说的所谓“结了婚就等于找到了固定工作”的婚姻观,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诱惑力了。在精神上、经济上都自立的生活方式的人身上,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了。现在在单位里,如果问对方“你还没结婚吗”,已经成了很标准的性骚扰行为。当今的时代,年轻人的男女关系已经无法由旧有的婚姻观来估量了,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3.全新的婚姻形式

  大多数父母的婚姻观,就是把女儿嫁出去或者是给儿子娶媳妇。认为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应该履行的义务。正式地举行仪式,办理结婚登记,这样婚姻关系才正式成立,这就是普遍的认识。
 
 
第41节:全新的婚姻形式
 
  然而最近,尤其是二十五六岁开始到三十多岁的人们,不受传统婚姻观的束缚,创造了更为自由的婚姻形式。比如,有一种形式叫做“事实婚姻”。两个人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是关系却和真正的夫妻没什么两样。报纸上把这种关系称做是“姘居关系”,然而事实婚姻不拘泥于法律和习惯,尊重个人,确立了全新的自立型男女关系,应该说是一种全新的婚姻观。

  还有一种婚姻形式是“分居婚姻”。有些夫妻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但是并不住在一起。以前,丈夫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妻子专心致力于家务以及照看孩子。这种传统的婚姻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妻子不再受到家庭的束缚,可以专心工作,丈夫对此也表示理解,并协助妻子好好工作,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分居婚姻”。不过,大正年间以及昭和前半期出生的人还是对这种婚姻形式抱有反感的。

  然而我们要看到的事实是,现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男女分工,比起以前来要模糊多了。年轻的夫妻们互相尊重对方的意志,互相协作,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而考虑各自独立的生活形态,这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倾向。

  认真想一下的话,就可以发现传统的婚姻形式其实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残余。新型的婚姻形式登上历史舞台,也是年轻人在当今多样化的社会中,通过不断努力,终于找到了与自己相合的价值观的一种证明吧。家长们应该不要只考虑自己的面子,拘泥于固有的概念,好好的保护这种新的价值观才是父母和长辈们的职责。到最后,寻求的不也就是小两口的幸福吗?顺便提一句,好像有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承认同性之间的婚姻了。

  4.在哪儿生孩子

  对日本的行政机构来说,由于子女减少现象的出现,退休金等的纳税者不断减少,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没有实行战前的富国强兵政策,政府只是号召大家“多生孩子”,但是好像倒出现了更多不要孩子的夫妻。

  结婚人数也停滞不前。厚生省(现在的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虽然出生在第二次人口高峰的人们(1972年-1974年)已经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但是结婚人数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停滞不前。到了1997年甚至比前一年出现了负增长,只有775600对新人结婚。而女性在一生中平均生孩子的数量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的1.39人。

  几年前,人气极旺的歌手安室奈美惠在20岁就怀孕要结婚的消息,在全日本引起了轰动,成为爆炸性新闻。对被誉为“流行教主”的安室奈美惠的结婚,新闻界就这是否会引发早婚时代的到来而热闹了一阵,但最后她还是以流产告终,我们应该对这件事情还记忆犹新。毕竟,女性晚婚晚育的潮流还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在这种背景之下的日本,普通的年轻人之间的“奉子成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偶尔就会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不管是男方的父母还是女方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如同晴天霹雳,十分吃惊。但是,这也可以说是哪个时代都有的现象吧。

  不少父母是在女方怀孕以后第一次见面的。见面的时候,双方父母的着眼点都是以新生命的诞生为前提,来考虑在哪儿生孩子,而不是追究自己的孩子干出了这样不检点的事情来。

  本节从四个方面重新考察了婚姻观的变化,因为这不仅是年轻人,也是父母和长辈们不容忽视的新现象。在结婚这一问题上的价值观的多样化,其实更是父母和长辈们应该提前了解的变化。年轻人以自己创造的新的价值观为出发点,瞧不起与自己的喜好和主义主张不一致的人,或者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人,这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好好想想谁是你人生的主角,好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第六章与孩子的距离

  一、其实他们很明白

  1.别人都有

  商品的泛滥对孩子的世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孩子总是想要很多很多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大部分的父母,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小朋友们都有,如果自己没有的话,担心会被他们从朋友中排挤出去。另外,家长的面子和虚荣心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当然了,和小朋友们交往,有的东西是必需的。比如手套、球棒和球,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就玩不了棒球。但是,现在孩子们想要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玩的,电子游戏啊,漫画书啊,最近,手机也好像被列入了孩子的必备物品之列。
 
 
第42节:与孩子的距离
 
  父母们很随便地就给孩子买这些东西,其中一个理由是他们觉得平时出于某些原因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觉得对不起孩子,所以就乱给孩子花钱。给孩子买的东西有什么价值,随随便便给孩子买东西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家长们都没有好好考虑过。

  然而,作为孩子来说,他们非常明白,不能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实际上对自己的成长有利。他们也很清楚被娇惯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他们在很明白这些道理的基础上,还死乞白赖地要父母买这个买那个的,也就是想试试父母给不给买,他们早就做好了不给买的思想准备。

  年纪虽小,但是分辨事物的能力已经开始萌发了。家长们用自己的手摘去了新芽,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啊。除了压岁钱、平时的零花钱、生日礼物和圣诞礼物以外,当孩子缠着要钱去玩或者买什么东西的时候,家长们还是不断地给他们钱。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思想将伴随着他们成长。

  2.心灵安定

  不管是多小的孩子,都能敏感地察觉到是不是被周围的人所爱。知道只要是个好孩子就会得到家长的表扬的孩子们,会安安心心地一直采取正确的行动。被表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因为被表扬就代表着别人认可他们是好孩子。

  然而,如果家长缺少对他们的关心时,孩子们有时候就会故意想做个坏孩子,因为他们想引起家长的注意。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获得家长的认可,通过受到家长的关注,来获得安心的感觉,确认家长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期待。这是多么勇敢的表现啊。和不受重视比起来,至少这样能使孩子们获得安心的感觉。

  如果家长一直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的心就会紧紧地关上了,据说这还会成为日后他们做出不正当行为的重要原因。然而,在父母双方都上班的今天,不少家长很难抽出时间来和孩子进行接触。所以,忽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就越来越多。

  孩子们做了坏事,也只是想让家长能关注自己。这样的孩子日渐增多,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没有孩子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家长只要认真地爱护他们,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好好听听孩子在想什么。”好多家长经常这么说。也许家长们有各自的原因,经济上的或者是别的,但是,请不要忽视孩子们正在以超出想像的速度成长着。如果孩子老在这种不被关心的状况下成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呢?

  没有和孩子接触的“闲暇时间”,就意味着放弃了家长和孩子之间心灵上的交流。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家长缺乏一种紧张感。我的孩子现在什么样?将来会变成什么样?这种想像力也会慢慢消失。只忙于自己的烦杂事务而不管孩子,作为家长来说就是利己主义的表现。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坏,其实是因为孩子们只能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而受不到应有的关爱。家长们光在口头上说“好好地去做”、“去学习”,这只会让孩子的心越关越紧。

  3.孩子的坏习惯

  也许也是受到技术进步的恩惠吧,现在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只要把从便利店买来的速冻食品放到微波炉中,摁一下按钮,连孩子都能简单地做饭。大街上到处都是非常便宜的快餐店,他们都拼命地压低价格来展开竞争,招揽顾客。以前被称做“饭屋”的食堂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盒饭倒是哪儿都能买到。

  利用这些方便的设施,忙碌的母亲终于可以从做饭中解放出来。经常买快餐的母亲绝对不占少数。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样的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坏影响。

  这些食品里含有防腐剂、着色剂以及添加物,它们被怀疑是造成现代病--特异反应性的原因。家长应该考虑,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要保持营养均衡。在哪儿都能很简单地解决吃饭问题,也会使孩子失去对食物的虔敬和感激。
 
 
第43节:孩子的坏习惯
 
  如果在小的时候就养成了这种不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呢?这都是家长自己造成的。孩子们看到家长因为不用做饭很轻松,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老吃快餐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家长就是他们惟一可以依靠的,所以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方便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他们就会选择方便,而变得不太讲究。

  夫妻之间的对话和相处方式以及价值观也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对他人怀有尊敬和感怀的心,那么孩子就会在旁边看着,然后记在心中。爱和宽恕的心,孩子是看得出来的。

  如果说家长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养成的习惯造就了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也绝不为过。在前面一章里说过,夫妻间的爱情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父母为了保持互相之间的良好关系而做出的努力,孩子会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家长是否在努力构筑良好的夫妻关系,可以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所以请你一定要认识到日常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4.永远的孩子

  也许是出于父母的本能,他们总是过度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老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很天真,就总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为孩子操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然而,能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这对孩子的培养非常重要。

  就像“能站立了就想让他爬,能爬了就想让他走的父母心”所说的那样,看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家长总是有无限的感慨。甚至还有不少父母把孩子的照片放在月票夹或者笔记本里,寸步不离身。

  在自己的优质世界里清楚地保留着孩子的形象不是一件坏事。然而,虽然孩子已经长大了,却还以为他仍处在天真可爱阶段的家长不是少数。因为虽然孩子在慢慢长大,但是脑子里浮现出来的却还一直是存在于优质世界里的那个小孩。

  这种家长的错觉,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就是老把自己看得比实际年龄小,对此,孩子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想要改变家长的这种错觉,是需要很大的力量的。因为孩子们要在家长面前扮演一个“已经长大了的孩子”的形象,这是一件很费精神和体力的事情。虽然不能说是全部,但是很多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已经能分辨是非、理解一些事情了。

  二、父母的责任

  1.错误非“罪”

  我们片刻也不能忘记人是免不了要失败的。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大人,吃饭也还有饭菜掉到桌子上、把杯子弄倒的时候。因为在每天的生活中,经常会不知不觉就走了神。问题就在于,家长应该怎么来对待孩子的这种一时疏忽。可惜,家长们总是不断指责孩子们的失败。

  假定你刚换了桌布,而且是你十分中意的,孩子不小心把果汁洒在了桌布上。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说:“你干什么了!”语气变得很粗暴。然后开始喋喋不休地唠叨“真是的,你怎么老是这样”。在你身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

  不少家长还要进一步地斥责他们,“越是忙,你越是添乱”。这时候,谁成了整个事情的中心呢?对了,就是因为家长的利己主义,他们反倒成了中心。小孩,特别是幼儿,做什么事情都很笨拙,经常会失败,搞出很多错来,然而,这就是小孩的特权,他们正是通过不断的失败,才会慢慢变得做事情拿手起来。

  家长们不是温和地注视着孩子的成长过程,而是根据自己的状态和心情的好坏来做出反应,经常说责备的话,这种责备可以理解成为一种“语言的虐待”。孩子们会因此而觉得自己的失败和错误都是一种“罪恶”。所以说,家长向孩子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孩子们常常不能体味真正的幼儿期和少儿期,每天都要心惊胆战地看父母的脸色。

  这还会成为一种精神性损伤,形成容易患上精神不稳定、忧郁、躲在家里不出来、吃得过多或者拒绝进食等病症的性格。所有这一切都是父母在无意识中造成的。孩子的疏忽、失败并不是罪恶。什么事情都能处理得当、利利索索的,是需要时间的。指责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好好关注他们的成长才是必要的。
 
 
第44节:是什么样就什么样
 
  2.是什么样就什么样

  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不管怎么学习,成绩也得不到提高,别说写作文了,连字都写不好,音乐也不行,但是上体育课和吃饭的时候会很开心。学校里的成绩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所以我觉得即使是这样也没关系。

  但是,如果是孩子的家长,因为这是自己的孩子的事,所以想法就会马上变得不一样。自己的孩子,不管是长还是短,所有的事情就都要认真地进行考虑。还经常会进行干涉,采取过分溺爱的行动。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就会不断地指责孩子。所有家长身上都有这种倾向。

  说是帮助孩子做作业,其实最后都是家长给做了;家长给打好作文的草稿,让孩子重新抄一遍;除了辅导班,还请了家教;词典、参考书甚至是电脑都给孩子买。然而,孩子并不对这些感到满意。

  因为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遭到了家长的否定。想自己来做的事情,都被家长阻止了。就算是孩子,他们也知道要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相应的练习。要想提高成绩,当然要更努力地学习,但有的东西是只有通过走弯路才能学会的。不管怎么样,孩子都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能力,而且是独立完成既定的目标。

  然而,家长们不是把满足孩子的成就感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自我满足放在了首位。在前面也说过,孩子们不能体味真正的幼儿期和少儿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从而引发了各种问题。过分的溺爱和过度的干涉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我们往往会想让孩子承担大人的责任,期待着他们能达到大人的水平。尤其是在学力和体育方面,家长特别重视孩子是不是能达到自己要求的水准。然而,通过孩子来实现家长的自我满足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孩子们不能实现超过他们水平的责任和期待,最后会让他们抱有自卑感。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来和孩子进行接触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孩子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坦率地与他们交往就可以了。

  3.“真讨厌”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几个分界点,或者说是几次自我的觉醒。成长的速度因人而异,哪怕是从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兄弟姐妹都会不一样。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的现象。

  一般来说,在培养第一个孩子,也就是长子或长女的时候,家长会比较神经质。因为家长还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所以过分溺爱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爷爷奶奶对待长孙也是充满爱意地百般宠爱。

  在第二个儿子或女儿以后,因为知道养孩子是怎么回事了,家长就会从容得多。哪怕婴儿哭叫得很厉害,也不会惊慌失措了。因为知道孩子哭是因为要换尿布、喝奶,或者只是撒娇,所以家长就能很妥善地做出相应的处理。一般来说,第二个儿子或女儿开始,就会比较豁达。

  自古就说,在把孩子养到10岁之前,家长都是要费一番周折的。你就扳着指头数到9岁、10岁以后,孩子在生活上才能逐渐自立,家长也就不用那么费心了。在幼年时期也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家长的喜悦或者担心的重点已经慢慢转移到乳牙长齐了、在幼儿园经历集体生活等方面上来了。

  平均来说,差不多到10岁前后,孩子开始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女孩子体验第一次月经来潮也是在这个阶段。这时候,与家长的接触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不肯老老实实地听父母的话,这种态度显得尤为突出。

  家长在听到孩子说“爸爸(妈妈)最讨厌了”这类话的时候,会感到很吃惊。但是,不能说类似“你这种反抗的态度算什么啊”来指责孩子。孩子说这样的话,只是反映了他们的心声,他们并不是讨厌自己的父母,他们讨厌的只是那种千方百计想要抑制孩子的权力。因为他们的自立心已经开始发芽了,所以他们不想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受到这样那样的命令。把这种成长中出现的现象叫做“反抗期”,你觉得这种命名合适吗?
 
 
第45节:装作听不见
 
  4.装作听不见

  在前面已经介绍了“使人不幸的7种致命习惯”,在这里有必要重新确认一下这些习惯带来的危害。因为这些都是应该被排斥在家庭之外的东西。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公司在雇佣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以前一直认为“好的学校=好的公司=幸福的生活”这一构想也正在发生变化。换句话说,我们身处的这个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要求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

  但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他们直到现在还抱着幻想,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入一个好的学校,他将来的生活一切就都有保障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很多家长,尤其是母亲,一边认为自己并非是望子成龙的母亲,一边却只会强迫孩子学习。

  当然了,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学习能获得什么呢?在那些无意识中望子成龙的母亲中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的只占少数吧。其实,家长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个问题向孩子解释清楚,同时,还要好好考虑孩子的将来。

  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很温柔,说话也很简练,孩子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孩子不听话,家长就条件反射似的开始了喋喋不休的唠叨,拼命向孩子灌输不听话就是罪恶的意识。长期下去,孩子就会装作听不见来保护自己。

  三、夸夸优点

  1.留一点面子

  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家长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将来吧。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这也许就是家长对孩子最一般的期望吧。不过,大部分家长在表现这种心情的方法上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他们经常用这种期望来衡量孩子的表现,这样那样地加以干预。他们觉得批评和提醒是家长的义务,所以总是去注意孩子的缺点和不擅长的地方。当然哪个孩子都会受不了这样的家长。

  家长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想帮助孩子,是想让孩子更具有责任感、更加自立。但是,有时候由于控制不了,而在别人面前满不在乎地批评孩子,哪怕那个人是对孩子而言很重要的人,或者是不想让自己的弱点被他发现的人,也一样批评。孩子对家长的提醒和批评本身没有一点反抗的心理,或者说,他们非常想改正被指出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他们也想保持自己作为一个人的面子和虚荣心。

  然而,家长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着那么优秀的人格。他们觉得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是让他们成长的动力,捇坚持教育孩子的话孩子就不会长大。这些其实都是很愚蠢的想法。

  孩子对这些非常反感。再重申一遍,不是提醒以及斥责的内容有问题,而是你选择的场合有问题。恐怕你不知道“在他人面前表扬,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批评”的这个原则吧。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在别人面前丢脸,你要做的是让他改正错误,督促他的反省并且让他保持明确的目的性。打个比方来说吧,水对树木来说是很有营养的东西,但是不管它多有营养,如果不顾时间和场合,一直连续不断地给树木浇水的话,再壮实的树木也只能腐烂掉。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2.对不起

  当孩子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家长们总是希望他们能说“对不起”。但是,自己不能守约的时候,又有多少家长能从心底对孩子真诚地说声“对不起”呢?

  你自己问一下自己,在你和孩子约好一件事情,最后你却没能实践诺言的时候,或者是你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好好地和孩子道过歉吗?你是不是以“哎呀,工作太忙了,实在没有办法”,或者是“小孩子嘛,反正也不懂”之类的理由,来搪塞孩子呢?

  一般说来,家长都希望能在孩子面前保持尊严,并且认为道歉这一行为是承认输给对方的表现。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会觉得向孩子道歉就会丧失作为家长的尊严,这就是家长为什么不愿意对孩子说对不起的三个理由。可是,虽然你觉得因为是孩子所以不懂,但是孩子却能非常敏感地看清事情的本质。他们甚至已经对家长的这种蒙蔽和拖延问题的做法感到腻味了。

  他们甚至开始对家长抱有怀疑,“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地和我道个歉呢”?这和家长的尊严以及面子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能老实地道个歉,孩子是完全可以怀着温暖的心情来宽恕家长的。请不要忘记孩子身上也有一颗宽容的心。
 
 
第46节:学会动手
 
  如果你在和孩子接触的时候,总想让他觉得家长是完美无缺的,不会做错任何事情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家长也是人,也会失败,也会做错事。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家人之间的谈话、协作和理解沟通就显得非常必要。

  家长在蒙蔽孩子时强行伪装出来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原形毕露的。那时候,孩子受到的打击是家长无法想像的。他们觉得这与家长一直和他们说的人生的价值观完全是矛盾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对家长也不再有信赖感。所以,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其实不需要任何的伪装和粉饰,而是应该很坦率地和孩子进行交往。应该道歉的时候就谦虚地道歉,这么做会使你和孩子之间的纽带更加牢固。

  3.学会动手

  最近,不会使用小刀和剪子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家里使用这些工具的机会也好像越来越少。现在用的都是自动铅笔而不是铅笔,所以就没机会用小刀了,而使用剪子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少得可怜。

  好多孩子都不知道这些工具放在哪里,还有很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锤子、锯子、刨子等的存在。以前要做个书架、柜子什么的木工活时,这些工具在家里随处都可以找到。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家里都不做木工活,那些工具也都被放到了库房或者是某个角落里。

  每个暑假都要做手工作业,可是好多家庭里别说材料,连工具都没有。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有好多从来没有削过一次铅笔、钉过一枚钉子。

  在这里说好像有点多余,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不会弄鱼,也不会削皮,也就是说不会用菜刀。这和现在在超市里随便就能买到鱼肉块和加工好的蔬菜不无关系。从买菜开始,一直到最后都亲手做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不会用菜刀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小刀、剪子和木工工具绝对不是什么危险的东西。能够安全并且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还可以增加孩子的力量和智慧,让他们懂得一些生活技巧。然而,可能是受到当今社会时常发生的令人胆战心惊的杀戮事件的影响,家长们不让孩子接近这些工具。

  大人们以自己的观念--“太危险了,所以用不得”,来处理这些事情。还不仅仅是这样,孩子想做的大部分事情,都被家长以这个观念否定了。孩子想要骑自行车去附近的街道看看的时候,对这籛的事情,家长都说“不行”。理由是如果去附近的街道,孩子就处于家长的视线之外,不安全。这样一来,孩子的创造性和适应性就被扼杀了。不是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今后的道路,而是一切由父母做主,这么做的危害性将来一定会表现出来的。

  4.坏孩子

  婴儿天真可爱,看到他们的笑脸,一天工作的疲劳和世间的一切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不少家长有过这种体验吧。抱抱他就乐,逗逗他就笑。虽然如此,婴儿也是有人格的。

  前面说过,把孩子养到9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再可爱的孩子到了10岁左右也会进入所谓的“反抗期”。虽然这是孩子在不断成长的证明,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作为家长还是很难做到重视孩子的自主性,经常过分干涉了孩子的生活。

  希望孩子永远都那么听话,这种想法正确吗?对家长说的任何事情都“好,好”的,家长怎么说怎么做,家长要做的是以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吗?从来不被批评的孩子就真的是好孩子吗?让我们好好想一下这些问题吧。

  虽然现在有不少以如何教育婴儿为内容的书,但是几乎没有真正明了现代社会中家长责任的书。也正因为如此,家庭才会小型化,生活方式才会越来越向多样化发諜。考察一下把孩子教育得很好的家长,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一些共同的行为和想法:批评孩子要把握好度,让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

  最大的特点可能要算是他们有着对孩子的真爱。他们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在承认孩子的人格这个大前提下,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一直与他保持着良好的接触。这种父母的爱应该是最宝贵的。

  对家长的话惟命是从的孩子,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没有让他们对自己的言行抱有责任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都有父母给他们善后。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经常做一些违背人类社会规范和规定的事情,从来不做在大人看来是正确的、好的事情。家长们自然也经常对这些孩子发火,但是这些都不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的,都算不上是很好的教养。对家长的话惟命是从的孩子不断增多的危险,正在威胁着现实社会。
 
 
第47节:征兆
 
  四、征兆

  1.危险的世界

  以前,曾经在街头公园里设置“街头电视”,以供市民观看。这是电视机还没有在家庭得到普及之前的事情。在现场直播专业相扑比赛以及职业棒球赛的时候,这些街头电视机前就会人山人海。每个观众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

  现在,电视机在家庭的普及率相当高,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电视,甚至是每个房间都有电视。然而,这对孩子们会产生不少不好的影响。现代社会本来就信息泛滥,电视更是火上加油。

  因为通过电视,杀人、暴力、性、毒品、丑闻等等的信息会源源不断地传到孩子们眼前。虽然也有专门的幼儿节目以及教育节目,但是只要一摁遥控器的按钮,就很容易地调换频道。在忙着做家务的那段时间里,母亲们就经常会把孩子放到电视机前。在孩子有自己的房间的家庭里,很少有家长会去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密室里干什么。

  信息的发出者会有大人和小孩的区别,但是接受信息的时候,因为现在的信息过于泛滥,所以很难区别这是面向大人的还是面向小孩的。有时候,孩子不能和家长一起看电视,因为各种各样的“世界”都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电子游戏机也很危险。就像前面说过的“狈岁问题”,未成年人的犯罪日益严重,电子游戏机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在格斗游戏里,只要重新设置一下,死了的人就能复活,孩子们就会觉得人的生命也就是这样的,这样就很危险了。人们创造出来的模拟现实的东西和现实世界是有区别的,但是孩子们玩了电子游戏以后,就很难看到这种差别了。

  2.和你在一起

  在过去的一周里,你和孩子进行了多少时间的接触?在过去的两周里呢?过去一个月呢?过去的三个月呢?能抽出很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人,一定很少吧。你是不是对发现自己居然只有那么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表示很吃惊呢?

  在第5章中我们说明了夫妻要尽量抽时间在一起的重要性,这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也是一样重要的。对孩子的爱是和你与他在一起的时间成正比例增长的。我们可以通过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来把爱他们、重视他们的心意传达过去。这在将来对孙子、曾孙的问题上也是一样的,永世不变。

  礼物啊,零花钱啊,所谓的这些金钱和贵重物品绝对代替不了父母自身。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才是家长的责任。只有这样,在很久以后,孩子才会抽出时间来和你在一起。

  夫妻关系良好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能非常健康地成长。所以,如果你重视孩子的话,就一定要构筑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双方互相爱护,互相宽容,生活得很幸福的话,孩子就可以在精神上获得安定感,因为他们也可以感受父母之间的爱,并且受到这种爱的恩惠。

  要和孩子进行交流的话,家长务必要优先考虑孩子的情况,而不是自己的情况。说过好几遍了,这里再重新重复一下,工作很忙什么的不能成为你的借口。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应该是和你与客户的交流时间一样重要的,应该被放在第一位进行考虑。所以请好好安排一个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和孩子进行交流。

  在本章第1节中介绍了家长与孩子要通过什么样的基本行动来建立纽带关系,其实还有很多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多下点功夫做点创意,多抽出点时间来吧。只要有“试试看”这样的意识,你就会意外的发现,其实和孩子交流的时间还是可以很简单地就可以得到保证的。在你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请不要过于放松,多点紧张感吧!

  3.背后的原因

  在前一节中,我们谈到了在每天的生活中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如果能和孩子很好地进行交流的话,你就能从他嘴里了解到学校的情况、在外面交了哪些朋友以及最近的动向。然而,不容否认的现状是,在大部分家庭中,这种交流做得非常不够。
 
 
第48节:心灵的呐喊
 
  中小学生不愿意去上学,因为受到欺负而自杀,为家庭暴力而烦恼的家长杀害自己的孩子,也有孩子杀害自己亲生父母的,这些让人痛心的事情现在时有发生。虽然好多人指责媒体对这些事件的反应过于强烈,但是这些报道却绝对都是事实。我们在看待这些事情的时候,绝对不能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觉得和自己没关系。

  家长们看到这类报道时,总觉得“我们家孩子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的”。然而,在每天的生活中,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异常他们不一定能看到。关注孩子,发现异常,正是家长的责任和重要的作用。但这也不是说就要每天早上、每天晚上都对孩子展开地毯式的追问。如果这样的话,你的孩子可能只会告诉你“什么也没有”、“没事儿”等中规中矩的答案。有的时候,甚至还会语气变得很粗暴地说:“问这些干什么?”其实,在这些声音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对父母的一种照顾--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很有精神的、每天都很愿意去上学的孩子,忽然有一天不愿意去上学了,这种偶发事件,相信不少家长都体验过。引发他们不愿意去上学的原因有很多种,不过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特别有效的方法来消除这种现象。

  当孩子说“身体没劲儿”、“身体不舒服”、“没有食欲”的时候,不要简单地以为他们就是感冒了。对现代的家长来说,要做的应该是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过分溺爱,也不是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可以说孩子也在和各种各样的敌人进行着战斗,作为父母,在这时候就应该坚定地站在他们背后给他们以支持。

  4.心灵的呐喊

  孩子突然生气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类似的不可言状的现象在最近有逐渐增多的倾向。报纸和电视经常报道一些过于悲惨而让人不想去看的事件:被欺负而导致的自杀,儿子无缘无故地杀害母亲,父母对幼儿的虐待等等。这样的事件很恐怖,然而更恐怖的是人们在看这些新闻的时候,神经已经麻木了。

  虽然媒体上一再说明引发这些事件的孩子身上的异常性,可是这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看到同样的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么说可能会引起误解,但是我认为这些犯罪的孩子们的共同点是他们不仅否定了世代相传的家族概念,还否定了整个社会的构成。

  每个人的生命,看起来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实都是从很久之前的祖先那里一代一代继承下来的,并且承担着繁殖下一代的责任。可是这些孩子们从来都没有学到过这些,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生命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和不可思议性。确实,在现代的家庭里缺乏这一类的思考,但是如果面对现在这种让人痛心的社会现象,还不能有相应的认识的话,那么就只能一次次地重复这种悲剧,而不能解决任何本质的问题。

  在实际变化面前做出这种相应的认识,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种爱,是在他们快进入危险区域时把他们救回来的勇气和实际行动。对将要淹没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的孩子来说,家长如果不去救他的话,还有谁会去救他呢?家长们要意识到这一点,并以此为基础下定决心付诸行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重视与孩子的交往吧。为了把孩子引上正道而多和他们说说话吧。经常想想“爱”的含义吧。爱不光是一种想法,更是一种行动,不是宣扬自我,而是尊重对方。就像爱别人一样地来爱你的孩子,就像宽恕别人一样地来宽恕你的孩子,就像尊敬别人一样地来尊敬你的孩子。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爱就能复活!

  五、孩子的自主性

  1.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以前一直说,一个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会理解自己的父母把自己养大是多么不容易。两个人结了婚,就成了夫妻,生了孩子以后就成为父亲和母亲。然而,做一个真正的家长、做一个好家长是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的。现在,是不是有了孩子就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正在成为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第49节:培养服从心理
 
  不幸的是,现在不合格的父母越来越多。在饭店或者是汽车上,孩子再怎么闹,家长还是和别人谈笑风生,丝毫不去理睬孩子的表现。为什么家长在这种关键的地方不能给孩子以适当的教育呢?

  更有甚者,还把孩子放在弹子房的停车场里,这可以说是把孩子监禁在车中,而自己一个人兴高采烈地跑去赌博。这会出现什么后果,报纸和媒体已经报道得很清楚了。家长自己不自律的话,在这种家长的教养下长大的孩子也肯定没戏。

  现在正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家长差不多都出生于70年代。那是一个方便面刚上市,汉堡也刚崭露头角,书报杂志宣传的泛滥时代,也正是消费社会的成熟期。

  在那个时代里,他们被称赞为“新人类”,讴歌自己的青春,在找结婚对象的时候,兴趣各方面大致相同的、以前的同学占了多数。因此,在养孩子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当真。通过他们对孩子的理想和梦想,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的观念。他们认为只要孩子生下来,自己自然就成了家长。然而,家长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可惜知道这个真理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

  2.培养服从心理

  不管你相不相信,孩子(包括婴儿)都很清楚地知道控制父母之道。可以说这是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通过和父母及家人的不断接触而积攒起来的经验。

  孩子们其实很了解家长的心情,也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发火,家长会做什么妥协他们也一清二楚。就像是海绵吸收水分一样,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之中,好坏暂且不论,人是可以看清楚所有事情的倾向性的。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家长应该怎么帮助他们呢?这也许是所有家长都在烦恼的问题。如果做点什么事情就能给孩子带来健康的成长,那么不管是什么事情,家长都会想尽办法去做的,这就是作为家长的常情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家长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和环境中不断得到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什么样的体验,他将来就会变成什么样。每天的体验比什么都重要,它能决定这个人的人生方向,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也就是说,孩子每天都在努力靠自己的力量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但是,大多数家长根本就不知道这一点。

  让孩子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有最佳时机的。就像俗话说的:“趁热打铁”,在孩子心灵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给他们示范应有的价值观和判断事物的标准,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一种真正的“爱”。

  家长们也许会认为现在还早,孩子还什么道理都不懂,不管做什么都还让人觉得可爱。说得坦率一点,这种家长的想法是很浅薄的。孩子的感性犹如在宇宙空间遨游的火箭,成长得很迅速,所以千万不要把今天应该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

  在本章中,写到了不能放任孩子,也写到了不能过分地干涉孩子的生活。有不少读者可能会觉得很疑惑,怎么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要怎样才行呢?要让孩子对行动做出正确的判断,家长首先就要做出良好的示范,这是绝对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养。

  3.想象未来

  “爸爸(妈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不少家长老把这话挂在嘴边。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的时代在信息和物质上已经发展到了泛滥的地步,可是还有不少人不去关注时代的变化。

  人生的主角就是自己,这种想法往往会衍生出传统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倾向,也可以说这种想法缺乏想像力。对将来也会长大成人的孩子来说,家长的经验之谈,少和学校里都不教的战后史一样,他们一点都不感兴趣。

  和家长的经验之谈比起来,孩子们更关注自己的将来。很多孩子都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不安,说得明白一点,他们害怕面对未来。他们很认真地在考虑到底要怎么办才好。他们也希望家长能理解自己与现在的时代处于对立的状态。
 
 
第50节:想象未来
 
  家长的经验之谈,动不动就冗长乏味,而且带有说教的性质。在这种谈话中,孩子们根本找不到他们所寻求的对于未来的答案。学校从2002年开始实行了新的学习指导纲要,学习方法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环境不断变化,类似二英这种可怕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怎么来应对这种变化,主角正是现在的孩子们。

  家长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好好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所以,家长就必须重新审视当今的时代,并且对不远的将来做出估计与判断。如果你对孩子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加以解答,那么孩子再有问题的时候就不会问你了,而是去问别人。

  和孩子保持一致地来关注这个时代的变化,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不要说自相矛盾的话,要不然孩子就会陷入迷茫,不再信任家长。另外,不要忘记孩子经常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在想的事情,所以他们说的事情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即便是这样,你也要用认真的态度来倾听他们说的话。因为,只要你用心地去听,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很大的安慰,他们能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4.一起做的事情

  孩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所以哪怕你工作再累,也一定要跟上孩子成长的速度。关于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的重要性,本书已经说了很多遍,另外还很重要的一点是,请多和孩子一起做点什么事情。

  我们好好想一下,会发现小时候自己一个人做的事情,除了特别恶劣的还记得以外,别的都不记得了。但是,我们却不可思议地记着和父母一起做过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做事情,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作为家庭一员的归属意识,还能让他们安心地专注于一件事情,告诉他们专注的重要性和意义。

  对孩子来说,他们还能学会怎么才能和他人一起做事的正确而且具体的办法。然后,家长就可以把能对家人或者是别人做出贡献的、带有责任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处理。规定他分担一些家务,让他学会过健全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责任感。这样一来,孩子的归属意识会得到激发。

  尽量从心灵里鼓励孩子。在受到他人的认可时,我们会觉得心里有底,做事情的欲望也就会越来越强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鼓励更是不可或缺的。

  让孩子能很高兴地去做一件事情,要从鼓励开始。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引导他们逐渐做到自己管理自己。可以说,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服从心理。

  服从很容易被理解为与重视个性以及孩子自由背道而驰。其实,服从可以培养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以及如何做到自己管理自己的判断力。如果明白了这是思考很久以后做出的决定,没有什么可以更改的话,就会从心灵上认可它,并且顺应它。这样,不需要放纵,也不需要强迫什么,孩子就逐渐可以做出应该服从什么的选择。这一切都是周围的大人们给他创造的良好环境带来的。

  后记

  人生的目的发生改变的话,整个人生就都能随之发生改变。我在这本书中想要传达的意思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怀爱意地去做,这对人的一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互相关爱、互相宽恕。只有所有人都互相关爱,才可能构筑起和平的社会。

  在《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就像爱你自己一样地去爱别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和别人互相关爱。如果你能按照本书中所说的去做,那么你一定可以获得充满爱的美好人生。

  现在还在为人际关系烦恼的读者,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如果能对大家摆脱烦恼做出一点贡献的话,我会很高兴的。

  最后,祝愿大家的人生都能充满爱,就此搁笔。

  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