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霉挫阴片用手塞:心善,行善,我们得的果报善;心行不善要想得好的果报,没有这个道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8:04:42

  【沽買虛譽。包貯險心。】

  這兩句話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打知名度。註解裡面引用孟子、莊子的兩句話,說得很好。孟子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這是古大德的見解,所謂「實至名歸」,何必要去求知名度。有心去求知名度,這個心已經不善了,所以下面說『包貯險心』,儲藏在裡面的心不善。名,自己有時候覺得是個好事情,而實際上名與實要是不符,鬼神都嫉妒,也可以說一切障難的根源。所以古人所求的是德行的建立,絕不求名聲的遠揚;諸佛菩薩為了教化眾生,自己也不宣揚自己。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在古籍裡面看到,世出世間的聖賢,沒有一個不是自己謙虛而尊敬別人,抬舉別人。我們想想其中的道理,果然能夠參透,我們也就學會做人了。

  心善、行善,我們得的果報善;心行不善要想得好的果報,沒有這個道理。世間為什麼會這樣的濁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災難?學佛的人曉得,「一切法從心想生」,種種災變都是由於我們心想而顯現出來的,我們包藏不善的心,自然就有不善的果報。我們學佛,佛菩薩用的是什麼心?佛菩薩所用的心,佛經裡面常講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誠心,好善好德之心,成就別人之心,這是真善,所謂的是「止於至善」,在果報裡面也是第一殊勝的果報。我們要明瞭,要覺悟,要認真努力去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希望我們深深體會這個道理。名聞利養應當遠離,這些都不是好事情,世間人追求是迷惑顛倒。我們看古今中外,世出世間的聖賢,從來沒有去追求名聞利養的,從來沒有去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所以他們的道德能成就,功德能圓滿。這個功德是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建功立業。雖有殊勝的功德,也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所以永遠是那麼樣的謙虛,永遠節儉,永遠對人對事對物恭敬,這是我們應當學的。

 

(恭录自净空法师讲《太上感应篇》19-12-158)
(欢迎转载! 请勿妄加评论,因果自负!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