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皮革印花:我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22:40
我认为,教育目前值得研究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区域教育发展如何均衡化的问题;另一个是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特色如何评估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正是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教育不够公平,二是教育水平不够高。这两个问题是社会各界最关注的,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关注的问题: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研究这两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在全国也是有普遍意义的。目前,大家对均衡教育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对均衡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量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教育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如何定位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这两个题目是很有意义的。

    我想谈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观念的问题,其中,包括均衡观、特色观和评估观三个内容。第一方面是均衡观:从我国多数地区来看,现在的均衡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问题。现在大家所要求的不是受教育的公平,而是受高水平教育的公平,所以,均衡发展追求的是优质教育,而不是低水平的均衡。低水平的均衡是很容易的,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是高水平的均衡,不仅是中国如此,这在世界上也是发展趋势。2000年,在达喀尔举行了全民教育论坛,其中发表的会议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所有的人受教育是胜利,但如果不能做到保证质量的教育,那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胜利。这句话的意思是:20世纪后半期各国所追求的是给所有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即所谓全民教育。但在2l世纪之初,大家觉得在多数国家都已普及了义务教育之后,主要的目标不应只是全民都受教育,而应是全民都能接受优质教育、保证质量的教育。2001年,布什当选总统后通过了一项名为“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案,其宗旨是在坚持教育公平的同时,追求教育的卓越。当时制定了2002—2005年的规划,其中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如果学生在州统考中不及格的活,学校要负责补课;如果学校内补课不行的话,学校要负责校外补课,而且不能收费;如果还不能及格,家长有权将孩子转学到别的学校去。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9·11”事件后,美国教育部重新制定了2002-2007年行动规划,更突出了美国的教育要为国家服务。

    过去美国的教育因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感到美国的教育落后了,曾经发布了一份《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使美国的教育与其经济相适应。“9·11”事件后,美国认为教育仅仅为经济发展服务是不够的,提出要与美国的国家安全、保卫民主制度相适应,同时强调在坚持公平的同时追求卓越。其实质是追求公平背后的卓越。在对2002-2007年行动规划的解释中,第一条就是追求全体的卓越:第二条是追求全面的卓越;第三条是要有追求卓越的保障。可以看出,美国的教育在长期追求公平的基础上,更重视追求卓越。现在,很多人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是把高水平的学校放一放,而主要关注低水平的学校,还有人主张把两头往中间平均,把高的降下去,把低的拉上来。所以,我们对均衡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我们不能追求低水平的均衡。

    学校发展的相对均衡,最终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厦门市思明区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确立得非常好,即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改造和消除薄弱学校,关注弱势群体,办好每一所中小学校,为每一个学生享有基本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创造条件。在这一点上,政府要保证条件的均衡,创设各种均衡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得到均衡的机会。在一级达标学校内并不意味着学生有均衡的教育资源,因为里面还有一个教师教育的思想。

    在一个最好的学校里,往往也有一些学生并不会被重视,而在差的学校里,往往也有一部分学生被重视,对这部分学生提供的条件往往超过条件好的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目标下,各个学校都有可能存在不均衡。所以,办学条件的均衡固然是重要的,包括我们的师资水平,如果我们的师资水平仅仅限于学历,而不包括其教育思想,也不能真正解决均衡问题。因此,在研究均衡观的时候要把物质条件和教育思想的端正结合起来。江苏省洋思中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洋思中学从一个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具有3200人规模的学校,其中只有400人为本地区的,2800人是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学生,其中,南京市有400个学生,最远的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北京也有。洋思的特色就是对差生的教育,它的教育理念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自学的学生,因此,学生都有自信,它的初中学生中80%都能升入重点高中。洋思中学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就是坏教育,没有变化就不是教育。因此,我们在重视条件的同时,要重视教育思想。因为我们不强调政府教育财政不给大家创造公平的条件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要真正达到那样的条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有一个好的教育思想,一样可以使学生感到他受到关注,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均衡发展是一个过程,总是由相对均衡到不均衡,再到相对均衡。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均衡的终极目标,均衡是相对的。只要有发展,就会有走在前面的。20年前,北京汇文中学有松下送的语音实验室,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太奢侈了。我当时正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我说,可能10年后每一所中学都有语音教室了。其实没用10年,在四五年后每所学校都有了。所以,办学条件的改善也需要有走到前面的做一点探索,均衡不是绝对的平均,不允许突破。我把均衡看作一个过程,不把它树立为千个终极目标。既然把均衡看作一个过程,就需要重视阶段性目标。有的人认为:均衡根本不可能,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绝对均衡的?有的人讲日本是相对均衡的,日本的办学条件是相对统一的,它的校长、教师也是轮换的。但在十多年前,日本文部省也在反省,他们认为日本由于单纯强调公平性,造成了日本没有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种单纯的公平造成学校没有活力,每个学校都一样,没有差异,没有竞争,所以,现在也把公平教育与教育质量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达到阶段性目标来实现我们的均衡发展目标。既然没有绝对均衡的东西,并不意味我们追求均衡没有意思,毕竟是相对均衡的目标。因此,我建议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加强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规划,要细化,比如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级标准的学校有多少?达到二级标准的学校有多少?要让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一定标准,有所提高,是应有所规划的。第二方面是特色观。有的人认为强调特色,是不是就忽视了综合实力?第一点,我们所讲的特色是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第二点,特色同时是综合实力的基本体现。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强大,会通过不同的标志性的东西表现出来。第三点,特色是我们提升综合实力的切入点。不同地区提高综合实力会有不同的点,有的是均衡发展,有的是以教育技术为切入,有的是艺术教育,有的是体育,最终都是由一个切入点来带动全面实力的提高。

    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求真务实。我们不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证,追求实效。一定要从本区的实际出发,在各自的起点上来策划均衡发展。比如,2004年北京教育大会提出了北京2010年教育发展目标。讨论中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发展目标中要不要提出到2010年北京的教育经费占GDP的4%。有的人主张写上,认为意义很大,认为对全国都有鼓舞作用,但也有的人包括我在内认为现在北京这个比例已经达到3.95%,按照现在财政增长比例,用不着到2008年,到2006年就能达到4.5%,制定这个规划就没有意义。日本有一个策划专家提出归零法则,认为把以前的情况作一个分析后,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此起点上确定下一步的需求,这一点是我们研究特色的依据。也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证,一方面需要若干个统计数据来说明,肯定需要拿出若干个学校的数据来说明。现在科研中思辨的东西太多,实证的东西太少,我们教育的科研方式需要改变。现在科研的结果如果一听就明白的被认为水平太低,如果讲出来还不明白的被认为水平真高,这才是我们教育利研的悲剧。教育科研应该是最通俗、最明白的,我希望我们能够注重实证,多拿出些样本和例子来,这比讲很多道理有用。另外,我们最终追求的是实效,例如在思明区,均衡发展效果明显,这是我们最注重的。我们现在的教育科研还存在的问题就是最终拿出一个总结、一篇文章就算完了,这不是我们项目的目标。

    (2)要重视教育创新。就一个区来讲,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区域性的个性发展中看到个性,所以,要重视教育创新,当然是在共性指导下发展个性。所谓共性指导下,也可以说就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即要端正教育思想,教师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条件改善等。我们过去教育科研的着眼点在于如果我们区这样做了以后就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来,而经验作为科学来讲是可以重复的,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中国的教育要讲多样化,要讲丰富多彩,就需要有一种不能推广的特点,就是我这个区特有、我们这所学校特有。如京剧中的梅派就是梅派所特有的,梅派好,但若所有的京剧都需要像梅派一样来表演,那我们的京剧就完了。所以,我们的教育还要多想点办法,可能这个办法符合我们这个区的情况,能解决我们这个区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这个区的个性,就是我们这个区的绝招。我们会逐步探讨出一些在这些个性基础上的共性,即可能会在同一类型地区可以学习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照做。这样一些地区只是模范区,而不是实验区,实验区不同于模范区之处就在于还要有我们自己的个性,重在实验,重在创新。

    (3)我们还要动员广大校长、教师来参与这个课题。因为从现在来看,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个课题还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因为我们主要还是公共财政支撑公办学校的均衡发展,民办学校只能作为一种调剂。最近在全国人大听取教育部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的会上,教育部的意见是有限度地给公民适当教育选择权,即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入学,民办学校提供选择。但这个题目要真主实现每个学生都感到受到关心,每个家长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关注,就需要学校广泛参与、教师参与;而不能让个别条件比较差的学校等待。洋思那样的学校同样可以做得很出色。我很赞成创造新的名牌学校,但并不一定是在现在的一类标准、二类标准里去创造名牌,实际上我们很可能在新的领域内创造名牌,这样名牌的鼓舞作用可能会更大,像洋思学校那样的名牌不是什么国家示范,但就是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