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崇珍治疗图片:分享:挖掘文票之价值[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56:00

分享:挖掘文票之价值[2]

(2011-09-09 13:11:09) 转载标签:

杂谈

挖掘文票之价值[2](中华邮票在线)

(2011-07-07 00:15:42) 转载标签:

林彪

中国

邮票

红卫兵运动

实寄封

杂谈

分类: 文摘

 
  

  1、收藏价值

  “文”票反映了中国特定时期的历史。“文革”历史如果从1966年算到1976年,不过10年,真正的“文”票,从文1至文19,即从1967年4月20日开始,到1970年1月21日止,总共不到3年。相对整个邮政史,只是短短一瞬。和所有的收藏品一样,时过境迁,回头再想找齐找全,回味那段历史,已经十分困难。当人们以各种不同心态怀旧时,“称稀为贵”和求大于供的市场法则必然导致“文”票不断升值。

  “文”票高面值票极少的特点,使“文”字票在日常通信中被大量消耗,在“林彪事件”以后,凡有林彪形象和题字的“文”票被禁止使用和销毁,也给收集齐全“文”字票增加了很大难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大量收购“文”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一路攀升向上。整部“文”票的市场价格于1991年9月突破万元大关。1994年底,整部“文”票1.7万元,到1995年10月份升至2万元。1997年5月份,高达8.5万元,平均年增幅高达100%。18年间,整部“文”票从百来元的价格猛升至8万多元,是新中国邮品增幅最大的板块。

  20世纪在90年代的上扬过程中,以文10为代表的早中期品种出现了价格狂升,到1997年5月整套邮票的价格升到3万元,占了整部“文”票的“筋”。

  正票80枚收集并不难,但是组集参加邮展却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实寄封片不好收集。一般品相稍好、邮戳清晰的实寄封,至少50元,全套实寄封要比邮票贵数倍。所以目前集“文”票的人虽多,但能拿出有实力邮集人却极少。编组一部“文”票邮集,除了正票,那些诸如“一片红”、“黑题词”等珍罕邮票必不可少,资金投入量是很大的。但是,有心人还是能达到目的。如广东省万家乐公司董事长傅家驹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邮票集》,就作为传统邮集参加了2001年全国邮展,获得宝贵的金奖。如果他的投资是100万元,那么得到金奖后,这部邮集的价值将会翻番。

  2、“文”票是“文革”的缩影

  “文”邮票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记录下那段血雨腥风的年代。随着有关档案的逐渐解密,“文”票发行内幕公布于世,“文”票会更加引起史学家、邮学家及国外学者的兴趣。

  以文1为例。1967年4月20日的邮票发行日,实际上是庆祝“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日。第一枚邮票反映的是:1966年8月18日,北京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文体大革命”的大会。毛泽东身穿军装,佩戴着红卫兵袖章,接见了全国各地来京串连的红卫兵和学校师生。这次接见以后,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遍及全中国。4月20日上午,邮票厂的人从发行局提取一部分文1邮票,乘专车在工人体育场庆祝大会上现场出售,不由邮电局营业员出售而由邮票印刷厂的人出售,创邮票发行史上奇迹。文1其他10枚票,也都是精心选出的指导“文革”的毛泽东语录。

  一般研究邮票,主要是研究其文化内涵,而研究中国的“文”票却是例外——不把重点放在研究其政治背景上,便只是懂得皮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