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忘记 日语:鬼谷子之个人修行奥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56:52
     鬼谷子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的生卒不详,但通过他的几位出名弟子就能知道他的利害:苏秦、张仪、孙膑,这些人可都是属于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鬼谷子的著作属于权术应用的那种类型,因此,在中国古代,他的著作得不到社会主流意识的肯定。另外,他的著作非常深奥,用语又非常晦涩,因此也不为一般人所熟知。

    今天我们推荐的是《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中的一段,这是本书中唯一的一段有关个人修行的篇幅,有着深厚的道家养生思想,非常值得学习。盛神、养志、实意是这段的三个中心思想,简要可以这么理解:神,是指精神力,是个人灵魂的能量,是创造力、人格力和领悟力的源泉(我相信科学,但也认同灵魂的存在,因而由此一解)盛神即如何产生、蓄积精神力的方法。志,控制欲望的能力。有志者,才会懂得放弃,才会有坚定的意志。养志:志的培养技术。实意,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很简单,确最重要。如果自己是一件雷射武器,那么,盛神是能量蓄积系统,养志的聚焦系统,实意就是目标锁定系统。缺一,没有任何威力。以下文章包括原文、白话解释和梁朝.陶弘景的注明注解。言简而意深的伟大著作!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 ,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穷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 ;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穷,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译文]强化人的精、气、神,要效法五行之龙变化之法。精神旺盛的人,身体的五脏之气很强。其中在五脏之气--神、魂、魄、情、志中,神居主位。心是神的处所,品德树神外在表现形式,而养神之宝,归之于道。所谓“道”是产生天地的本源。一切由“道”始,然后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万物。万物所成,皆由天地生,而包含万物化之为气。“气”先天地而生,看不见它的形象,叫不出它的名字,我们就称它为“神灵”。所说的“道”,是神明的本源,万物变化之始,由此修德、养五气,人就能专心致志,获得一定的道术。所谓“道术”就是在“神气”出入身体时,人能自由运用它。人的身体有九窍十二舍。即人的眼、耳、鼻、舌、身都是人与外界接触的门户,由心灵总管它们。人本受命于天,故称为真人。真人原天合为一体。其中,明白大道理的人,刻苦修练内功,就称为“圣人”。所谓“圣人”,是能掌握以此类推的方法,解决疑难。人生活在天地间,就在于随环境变化。接受外界知识在于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解释疑难在于通过心灵进行综合分析。苦无心灵的思维,“道术”则有不通之处。要使“道术”通达,务必内养“五气”---神、魂、魄、精、志,而且要使“神道”归于自身。此一过程称之为“化”。亦万物自然运化的规律,内养“五气”。在“志”、“思”、“神”、“法”中,“种”气树最主要的。要用“静和”之法养气,养气目的使上述“四者”平和。上述四者不衰,而且能呈现威势,就能无所不为,使气常存于身,使“神”气变化,归之于身,被称之为“真人”。所谓真人,就是能合天意,按万物产于一的自然规律养护万物,怀大志,施道德,养育万民、以无能不包的思想威行于世界的人。所谓士,一般能通达此理,也能精神旺盛,养气养志。[解析]《盛神》一文指出:人身上有五气,即心、肝、脾、肺、肾。精神是五气的统领,心灵是五气的居处,道德是五气的根本。认为“养神之所”在于道。道是神明之源。品德可养五气心志自然可生术。术是心气所借助的手段,是魂魄的使者。九种器官、十二种住处都是气的出入口,是心的控制器,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从内部进行修炼就可以明白道数,认为人生在世上,都是在自然之中,人所以能知道事物,就是九种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对哪些事物疑惑时就需要通过心术去掌握。心术勾通之后五气就可以滋养,可以使精气固住,宁静可以养气,养气可以宁静。假如能修炼到精神常住那就叫“从神到化”,对身体来说就是“得道成仙”。“得道成仙”就是跟自然相同,跟道数相合,坚守无为的原则,心怀自然,滋养五气。『梁. 陶弘景 注』〈盛神法五龙〉〔五龙,五行之龙也。龙则变化无穷,神则阴阳不测,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五气,五藏之气也,谓神魂魄精志也。神居四者之中,故为之长;心能舍容,故为之舍;德能制邪,故为之人。然养事之宜,归之于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2 鬼谷子之个人修行奥义  
   〔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曰:一其纪也。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化,天地以生成,包容弘厚,莫见其形,至于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以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神明禀道而生,故曰:道者,神明之源也。化端不一,有时不化,故曰:一其化端也。循理有成谓之德,五气各能循理,则成功可致,故曰:德养五气也。一者,无为而自然者也。心能无为,其术自生,故曰:心能得一,乃有其术也。〕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化〔心气合自然之道,乃能生术,术之有道由舍,则神乃为之使。〕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气候由之出入,故曰:气之门户也。唯心之所操秉,故曰:心之总摄也。凡此皆受之于天,不亏其素,故曰:真人。真人者,体同于天,故曰:与天为一也。〕  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内修炼,谓假学而知之者也。然圣人虽圣,犹假学而知,假学即非自然,故曰:以类知之也。〕  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言人相与生在天地之间,其得一耳!既出之后,随物而化,故有不同也。〕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窍谓孔窍也。言之事类,在于九窍,然窍之所疑,必与术相通,若乃心无其术,术必不通也。〕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心术能通,五气自养。然养五气者,务令来归舍,神既来舍,自然随理而化也。〕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言能化者,在于全五气。神其一长者,言能齐一志思而君长之,神既一长,故能静和而养气,气既养,德必和焉。四者,志、思、神、德也。四者能不衰,则四边威势,无有不为常存而舍之,则神道变化,自归于身,神化归身,可谓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一者,无为也。言真人养产万类,怀抱天心,施德养育,皆以无为为之,故曰:执一而产养万类。至于志意思虑,运行威势,莫非自然,循理而动,故曰:无为以包也。然通达此道,其唯善为士乎!既能盛神,然后乃可养志者也。〕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译文]养志的方法要效法灵龟。思维不畅达的人要培养自己的志气。一个人心中有欲望,才会有一种想法,使欲望化为现实。所谓“志向”不过是欲望的使者,欲望过多了,则心力分散,意志就会薄弱,就会思力不畅达。如果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多,欲望不多,意志力就不会衰弱,意志力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心气和顺,心气和顺,心中就不会烦乱。因此,人对内要养气;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修养自己“五气”,就心情舒畅。了解他人,才能知人善任。我们想要任用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气的功夫,知道他心气的盛衰。知道他的心志状态,看其养气修志,观察他是否稳健,就知道他的能力。不修养心志,“五气”就不稳固;“五气”不稳固,思虑就不畅达;思虑不畅达,意志就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反应就不快捷;反应不快捷,就会失掉信心,心气就会虚弱;如果心气虚弱就会失神丧志。如果失神丧志就会精神恍惚,精神恍惚,“志”、“心”、“神”三者就不协调了。修养心志之始,定要先安定自己。自己意志安定了,意志才坚定,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有神威。神威固守,才能调动一切。[解析]《鬼谷子》认为:“养志是由于欲望不能得以实现,需要养志以通达,志是欲望的使者,欲望多,心神就会散漫;心神散慢,志气就会消沉;志气消沉就不痛快。所以心气如能有所抑制,欲望就不会过多;欲望不会过多,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思想就痛快。思想通了,气就顺了,于是闷气就不会产生。”为此,在内要以养五气为主,在外要以了解他人为主,这样就会心情舒畅,安于职守,要使用一个人,要看到他养气的功夫,以知道他的修养和欲望,再了解他的爱好和才干。《鬼谷子》认为,心气得不到修养,心气就不会坚定,情绪就不愉快,思想就不通达,意志就不踏实,应付就不会周到,心气空虚,就等于丧失灵魂。  
 

3 鬼谷子之个人修行奥义 
    养志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安定,意志坚定精力集中。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知道他们的意志状态,知道他们的能力,才能做到知人善任。『梁. 陶弘景 注〈养志法灵龟〉〔志者察是非,龟者知吉凶,故曰: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言以心气不达,故须养志以求通也。〕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志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此明纵欲者,不能养气志,故所思不达者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比明寡欲者,能养其志,故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和通则莫不调畅,故乱气自消。〕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心通则一身泰,职明则天下平。〕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将欲用之于人,谓之养志之术用人也。养志则气盛,不养则气衰。盛衰既形,则其所安所能可知矣。然则善于养志者,其唯寡欲乎!〕  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此明丧神,始于志不养也。〕  神丧则彷佛,彷佛则参会不一。〔彷佛,不精明之貌;参会,谓志、心、神三者之交会也。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不得其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安者,谓少欲而心安也。威势既不分散,神明常来固守,如此则威精分势,震动物也。上分谓散亡也;下分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故曰:乃能分也。〕实意法腾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 ,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 ,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译文]坚定意志之法要效法腾蛇。坚定意志就要会养气。心情安详,是思虑之心境需要平静,思虑需要高远。心境平静则精神愉快,思虑深远则计谋有成。心情愉快,思虑就不乱;计谋成功则事业就不可破坏意志、思虑稳定,则心境安详,心境安详则所作所行就不会有多大差错。精神愉快就容易使神思集中。如果人的胆识、心气只是暂时寄住在哪里,那么奸邪就可能乘机而入,诈谋也可以乘机而行,所说的话也不会是用心思考的。所以说坚守心灵的术法,在于信守纯真而不变化,等待机会,待时机成熟,就可以根据上下交合的判断来解决问题。所谓“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思虑不周,则听得不明,即使等待时机,其机会也不会来到。计谋失效则意志不坚定,就会变得虚幻而不切实。作为“无为”思虑,要求人静思,五脏六腑都通畅,精神魂魄固守纯真,能够自我反省,听取外界消息,凝神安志,神游太虚,待神明往来归己。以此观天地之变化,悟解万物造化的规律,知阴阳之交替,懂得人间之政理。这样,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等天体变化之道,不必见到民众,民众就能听命而行;不必推行政令,天下就可以大治。这就是所谓“道”。以此可以与神明交往,应用于天边天涯的世界,而使神明长存世间。[解析]《鬼谷子》认为,人人都需要安静,思虑都希望深远。凡静则精神爽,思虑能深远,计谋就有威力。实意需要无为,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这样才能内视、反听、定志、思大墟幻境,等待神魂往来。于是就要观察开天辟地的道理,了解大自然造化万物的功力;掌握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然后探讨治国安邦的政治途径。因此,不出门就可以明白天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天道。没看见人民就可以发布命令,没推行政令就可从使天下大治。一个人的意志、思虑安定,则心境就安详。心境安详则所作所为就不会有多少大的差错,精神愉快就能使精神集中。所以鬼谷子说:要坚定意志,心境要平静,思虑要深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考虑长远利益,就不能谋划当前的问题,不考虑全局利益,就不能处理好局部问题,谋深计远,需要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和趋势,事先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谋深计远,还应当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向相反方面转化。胜利不是永久不变的,一旦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就会转胜为败,化强为弱。所以在胜利之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困难。鬼谷子说: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考虑不周全,决不允许鲁莽行动。先做好准备,谋划好了再实施,就能成功。先实施,后考虑、谋划,就会失败。善于从实际出发,开动脑筋,研究对手,分析趋势,才能有先见之明,赢得先机之利。  
 

 
4 鬼谷子之个人修行奥义 
    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各种估计,将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充分考虑到,并分别提出几种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时时保持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实施之前,先做周到的筹划和必要的准备。具体应做到三点:1.先知。先知包括知已知彼。知彼就是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底数、手法等。根据双方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2.周密安排。实施前要对大小事都进行周密安排,任何一个环节差错,都会影响全局,都应考虑周全,安排妥当。3.注意环境优势。应当力争充分利用自己的环境优势。如果要换地方,也应在中性环境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梁. 陶弘景 注〈实意法螣蛇〉意委曲,蛇能屈伸,故实意法螣蛇也。〕  实意者,气之虑也。〔意实则气平,气平则虑审,故曰:实意者,气之虑。〕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智不可乱,故能成其计谋;功不可间,故能宁其邦国。〕  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心安则物无为而顺理,不思而玄览,故虽心之所不错,神自得之,得之则无不成矣。凝者,成也。〕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寄谓客寄,言气非真,但客寄耳。故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如此则言皆胸臆,无复由心矣。〕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言心术诚明而不亏,真一守固而不化,然后待人接物,彼必输诚尽意。智者虑能,明者献策,上下同心,故能交会也;用天下之耳听,故物候可知矣。〕  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计得则存,失计则亡,故曰: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合物,则听者不为己,听不审着,听既不审,候岂得哉!乖候而谋,非失而何?计既失矣。意何所恃,惟有虚伪,无复诚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故曰:必在心术始也。〕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言欲求安心之道,必寂澹无为,如此则五脏安静,六腑通和,精神魂魄,各守所司,澹然不动,则可以内视无形、反听无声,志虑定,太虚至,神明千万,往来归于己也。〕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唯神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能知于不知,见于不见,岂待出户牖窥之,然后知见哉!固以不见而命,不行而至也。〕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道无思也,无为也。然则道知者,岂用知而知哉。以其无知,故能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来舍。宿,犹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