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名人小时候调皮:薛涌:福利国家的成就不容忽视(东方早报 2009-3-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7:50:50
福利国家的成就不容忽视
2009-3-29 2:16:17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
我在《东方早报》发表《福利国家究竟是什么》后,王建勋先生撰文《“福利国家”真有那么神奇?》(3月27日《东方早报》)加以反驳,指出我所谓福利国家人均GDP高于美国的资料来源不明,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美国比大部分福利国家要高。并且在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社会流动等等方面,为美国进行了全面的辩护。
我首先要感谢王先生的雅量和批评。出于珍惜王先生表现出来的公共精神,我简单对他指出的问题加以澄清。
我根据的材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美国CIA(中央情报局)的数据也大同小异。根据这些数据,福利国家的上述指标高于美国。但如果像王先生说的那样,以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来衡量,美国也确实高出福利国家。需要指出的是,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却有不少误导性。美国之所以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比福利国家高,一大原因就是生活水平比较低,东西便宜。欧洲的许多生活质量,在美国并不能享受到。
王先生还说:“在比较福利国家与非福利国家人均GDP高低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福利国家人均GDP较高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为此他举出挪威的例子。但是他忘了,我所举的大部分福利国家,人口密度属于世界最高的地区。比如,以每平方公里人口计,荷兰为395,比利时为341,日本为339,英国为264,德国为232,意大利为193,瑞士为176。这些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138)还高。剩下的丹麦(126)、法国(110)、奥地利(98),人口也非常拥挤;而美国则仅为31,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5.21)。看看这些数据就明白,许多福利国家,人口密度比美国高十倍上下,资源极端缺乏,却创造了和美国大致相当甚至更高的人均GDP。这还能说人家不如美国效率高吗?
我们还不能忽视另外一点。大多福利国家的环境保护比美国有效得多。比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为20.4(单位:吨,下同),而日本(9.84)、德国(9.79)、英国(9.79)、比利时(9.7)、荷兰(8.74)、奥地利(8.5)、意大利(7.69)、法国(6.2)、瑞典(5.89)、瑞士(5.47)等国,排放量则不到美国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这些国家运用绿色能源,污染小但价格高,这是那里的高物价把按照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购买力拉下来的原因之一。但这恰恰说明那是个更高级的文明。中国是人口密集能源依赖进口的国家,当然应该更多向这些国家学习。
另外,王先生提到,人口老化使福利国家不可长久。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福利国家现在的发展水平,就是在人口比美国老得多、被抚养人口负担大得多的前提下创造的。这岂不说明福利国家能发展得更好?
王先生最后说:“至于薛涌先生提到的社会流动状况,恐怕更准确的看法是,美国比大多数福利国家更接近托克维尔所说的平民社会,更加容易出现盖茨、奥巴马之类的自我奋斗成功者。”托克维尔的话,我自己文章中就经常讲。但那是19世纪的事情。王先生大概对最近外面的发展有所隔膜,关于美国的社会流动落后于欧洲的趋向,最近在西方还很是个新闻。《纽约时报》等美国的主流媒体不说,就连英国的《经济学人》这种一向偏美国而轻欧洲的保守派杂志,也有过专题报道。(作者系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160915.shtml